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关于俞敏洪的故事

关于俞敏洪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3-15 00:28:21

㈠ 俞敏洪的传奇故事有什么

虽然是有些荒诞的杜撰,但不经意间却也道出一个实情:英语,在当今这个年代,无论是对于读书的、工作的、做学问的,都至关重要。那个人人满口“之乎者也”的“东方”已经成为过去时,取而代之的是很多人能说溜得让外国人咂舌的英语,连菜市场的老太太都搭乘着奥运的热潮会上几句“Welcome to Beijing”的“新东方”。 笑话虽是调侃,但却有着一种“新东方”的风格,不羁、尖锐、幽默、平实、真诚、智慧。这种风格我们是常见的,辛辣讽刺的作家或是针砭时弊的漫画家大都有着这种令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省的风格。他们的作品被包装成一本本精美的图书,成为开卷有益的最佳范本。但是这一次,书的作者换了一个人,他既非作家也非画家,却赋予了书本一样的风格。而当书的封面换上他那张朴实的面孔时,就成为了完美组合——书如其人,其人如书。 俞敏洪其貌不扬,在创办新东方之前,他的人生是那么平凡,甚至乏善可陈。只是各种场合的角落里被人遗忘的那一个。 俞敏洪魅力惊人,如今,无论是中国最普通大学的一隅,还是名震全球的普林斯顿大学令人神往的图书馆里,只要是黑发黑眼的莘莘学子,没有人不知道俞敏洪的名字。甚至有人说,没有上过新东方,没听过俞敏洪的演讲,大学生活就是不完整的。 俞敏洪的魅力源自何处?自然不是他的偶像气质,因为就他的外表看来,实在没有畅销书的精美包装。他的平实,像是32开的学术书,淹没于济济人海中。 他的魅力源自他的平民气息。在新东方,他是最没有架子的一个人。同事们可以乱批他,作为调节课堂气氛屡试不爽的良方;在学生眼里,他像一个邻居的叔叔,亲切而体贴关怀。因此,对他最好的称呼是“老俞”——就像每天早上在巷子口会遇见的那个熟人一样。而这份平实,在一个浮躁的社会却成为了弥足珍贵的品质,就像是陈年粗糙的手抄本,却成为了好书之人争相收藏的宝贝。 男人就是一本书前言 从草根到精英的完美奋斗历程俞敏洪传奇关于男人,有很多比喻,如酒,如茶……还有一种,如书。男人就是一本书,有的是外表华丽、内容时尚的畅销书;有的是不求包装,以内容厚重取胜的经典名著;有的是难登大雅之堂却非常实用的生活网络;有的是阳春白雪却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每个男人,都可以在图书馆的陈列架上找到自己的属类。而俞敏洪这样的男人,定是藏于库本馆中的那一类。 库本馆中的藏品,可能是出身名贵,可能是年代久远,可能是限量发行,可能是由名家签名所赠。如果以上都不是,那么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其历经风霜。俞敏洪的入馆原因,就属于后者。 确实,俞敏洪就像是一本历经风霜的手抄本。初时,本没有传世的目标,也并无特殊之处,只是在一场场浩劫中,依靠九分坚忍和一分幸运坚持了下来。在坚持的过程中,渐渐发现了目标,而价值也不经意间随着岁月的流逝增加。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过去,这最初的手抄本却一不小心成为了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金子,身价倍增。 当2006年新东方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时,手抄本的传奇故事达到了顶峰。最令人激动的,并不是新东方是中国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也不是俞敏洪顿时拥有了上亿美元的身家,而在于那敲响的股市钟声见证了一个从草根到精英的完美奋斗历程。 作为一部电视剧,也作为一本书,《奋斗》很“火”。但在80后和60、70后眼里,是不同的“火”。在80后这里,“火”是“火暴”,屡创新高的收视和销量榜上的赫赫战绩足以说明艳丽的青春有多吸引人。但在60、70后那里,“火”却是“窝火”,“奋斗”是真正需要“奋发”、“战斗”的,比起《奋斗》中的光鲜亮丽,他们所经历的那些灰头土脸才更能道出什么是“奋斗”的过程、“奋斗”的精神。可是,他们的故事却缺少人来讲述,被80后这些在他们眼中“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用这样一种他们看来“轻浮”的方式抢占了“奋斗”这个本应更有力量的关键词。 或许,俞敏洪这本手抄本可以填补这个空缺。他的“奋斗”,满足灰头土脸的时代特征,却并不沉重;他的“奋斗”,满足幽默诙谐的时尚口味,却并不轻佻。“寓教于乐”,是新东方引以为傲的教学方式,也似乎是俞敏洪传奇最合适的讲述方式。当用一本那个年代最常见的手抄本讲述一个年代的人最具代表性的“奋斗”故事时,一本书的内容就高于了它的形式,而这正是大家孜孜不倦追求的东西。 俞敏洪是一个最普通的人,却创造出了最不普通的事业,一手缔造了中国外语培训的航母——新东方,亲自演绎了一段传奇。作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他乐于把经验与众人分享。在《赢在中国》中,他有很多经典点评,最动人的莫过于“大树小草说”:“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让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你也许两年三年长不大,但是十年八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在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㈡ 俞敏洪上大学的励志事例

1962年10月15日,俞敏洪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一个木匠。高中时候的俞敏洪学习成绩并不好。1978年,他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却失败而归,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高考失利的俞敏洪无奈回到农村喂猪种地。农村平静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没过多久,他就受不了了。当时,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尽管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坚持学习。

1979年,县里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外语。住在30人一间的大房子里,俞敏洪的感觉好似进了天堂:到了第二年春节,俞敏洪在班里的成绩已经进入前几名。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俞敏洪参加了第三次高考,一举考进了国家重点学府北京大学西语系。

凭借着扎实的外语功底留校任教

在北大,俞敏洪是全班唯一的农村生。因为当时家里很穷,俞敏洪穿的衣服几乎都打着大补丁。

当时他的体育老师从来不叫我的名字,一直都是:“哎,‘大补丁’,出来做个动作!”因为来自农村,俞敏洪的普通话也不好,蹩脚的发音经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他之前学的典型的“哑巴英语”让他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

这一系列的不适应没有把俞敏洪吓倒。他慢慢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那时候攀比的是谁读的书多,谁在同学面前发表的观点受重视”,俞敏洪回忆说。普通话不好,他就跟着收音机里的播音员学说话;英语不好,他就天天坐在未名湖畔背单词。渐渐地,他的英文水平大幅度提高。

然而,好景不长。大三时,俞敏洪患上了肺结核,无奈之下,他只好休学一年。当他再次返回学校时,人也变得更加瘦削,对未来一片迷茫。幸好,凭借着扎实的外语功底,毕业时,俞敏洪留在了北大,成为一名英语教师。

㈢ 俞敏洪事例

高考

1978年,俞敏洪参加高考落榜,英语成绩只有33分。俞敏洪的母亲不甘心,在获悉当地一所初中缺乏英语教师之后,硬是找上门去让俞敏洪担任了初中的英语代课教师,用意是既能获得一些收入,还可以复习备考。
1979年,第二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这次英语考了55分。两次落榜之后,俞敏洪决定放弃。但是俞敏洪的母亲听说县政府正在办一个高考补习班,四处找关系让俞敏洪上这个补习班。俞敏洪本来的目标是考取江苏当地师范学院的专科,但是高考补习期间成绩直线上升,所以报了北京大学。

创业
1993年11月,俞敏洪选择弃教从商,创建了新东方学校,在34个城市建立了英语学校和其它学习中心。俞敏洪之所以创办新东方,是由于他没能获得美国大学的奖学金。为了筹到足够的钱让自己去美国留学,俞敏洪干起了业余语言家教,同时还在北京大学教授英语。最终,他放弃了这种两班倒的工作方式,俞敏洪意识到,要花5年多才能筹到去美国的学费。
创立新东方学校最终使俞敏洪得以成行美国,他目的地是纽约证交所,而不是一所大学,2006年,新东方在纽约证交所正式挂牌上市,经过配售后,俞敏洪现持有新东方25%的股权,同时通过其它员工和同事持有的股份保留着投票控制权。

㈣ 求俞敏洪本人事迹.

俞敏洪是谁
中国最富有的教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1993年俞敏洪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截止到2000年,新东方学校已经占据了北京约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

2000年,新东方与联想合作,由联想注资5000万,新东方出品牌资源各占50%股份成立了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东方远程教学。这是新东方与外界第一次的正规合作,新东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精神通过现代化科技以更快地速度渗透进社会。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俞敏洪身价暴涨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
人物语录:
当你是地平线上一棵草的时候,不要指望别人会在远处看到你,即使他们从你身边走过甚至从你身上踩过,也没有办法,因为你只是一棵草;而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即使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因为你是一棵树!
只有两种人的成功是必然的。第一种是经过生活严峻的考验,经过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最后终于成大器。另一种没有经过生活的大起大落,但在技术方面达到了顶尖的地步。比如学化学的人最后成为世界著名的化学家,这也是成功。
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从自卑中间走向自信的人是真正的自信,从一开始就盲目自信的人其实没有自信。
北大情结:北大踹了我一脚
大学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上自己
俞敏洪不止一次提到北大,这个令他百感交集的伤心地。
现在的北大依然冰清如初,在他的梦痕里无法剥落。树影婆娑的北大校道,爱情、学业、事业在激情地向前奔流,却似乎全与他无关。
“我是全班惟一从农村来的学生,开始不会讲普通话,结果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进大学以前没有读过真正的书,大三的一场肺结核使我休学一年,结果练就了现在这副瘦削的土魔鬼身材。”俞敏洪一打开话匣便不胜唏嘘。
在多数人眼里,俞敏洪属于沉默寡言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别人津津乐道的爱情对他来说却完全真空。“北大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我。”他说。因此,孤独、耐心、坚韧……所有磨练人的品性他都一一具备了。他说对爱情的饥渴使他“见到任何一个女孩都想扑上去”。显然是夸张之说,但依然贴切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境。
俞敏洪回忆,他的第一次爱情邂逅是在1986年3月26日晚上9点,那时他的身份是北大一名英语教师。这第一份忠贞的爱情在历经波折后一直延续至今天。采访当中,他说他刚刚收到老婆的短信,并一五一十地念出来:“老公,我好想你啊。”说这句话的神情竟然比他之前那句“去年已经有80万学生”还要振奋。
由于在外做培训惹怒了学校,当时北大给了他个处分。他觉得呆下去没有意思,只好选择了离开。那时是在1991年底,他即将迈向而立之年,走出北大成了人生的分水岭。
“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充满了感激。”俞敏洪说,“如果一直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
这些幸运和不幸,都在北大降临于他。他注定是大器晚成的人:高考三年,迟到的爱情,病魇的耽误,拖沓三年半出国未果,还有学校的不公处分。北大成了一切的酸甜苦辣的吞吐地。
“我是惟一他们不会想到我会搞出这个学校的人。”俞敏洪坦然地说,“任何一个人办了新东方都情有可原,但我就不能原谅。因为我在同学眼里是最没出息的人。真是这样,你可以去问他们。所以我用事实告诉那些在国外的大学同学,我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了信心,结果他们就回来了。”现在他自诩他像“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在奋斗。”
俞敏洪的高三补习班同学、现在北京新东方校长周成刚调侃地说,“苦苦奋斗了20几年,想不到竟要受他制裁!”
北大这个令他爱恨交加的地方成就了他和他的新东方。俞敏洪表示他仔细思考过自己的一辈子,没有像别的同学盯着名次和荣誉,他的眼光跳过了这个境界。

俞敏洪成功的秘诀
小时候我父亲做的一件事情到今天还让我记忆犹新。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乱瓦捡回来,或一块二块,或三块五块。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我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只觉得本来就小的院子被父亲弄得没有了回旋的余地。直到有一天,我父亲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开始左右测量,开沟挖槽,和泥砌墙,用那堆乱砖左拼右凑,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干净漂亮地和院子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父亲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和羊赶进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扫干净,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当时我只是觉得父亲很了不起,一个人就盖了一间房子,然后就继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贫困但不失快乐地过我的农村生活。等到长大以后,才逐渐发现父亲做的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深刻影响。从一块砖头到一堆砖头,最后变成一间小房子,我父亲向我阐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当时我家穷得几乎连吃饭都成问题,自然没有钱去买砖,但我父亲没有放弃,日复一日捡砖头碎瓦,终于有一天有了足够的砖头来造心中的房子。

后来的日子里,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也成了我做事的指导思想。在我做事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
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因为盲目做事情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会浪费自己的生命。
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我生命中的三件事证明了这一思路的好处。
第一件是我的高考,目标明确:要上大学,第一第二年我都没考上,我的砖头没有捡够,第三年我继续拚命捡砖头,终于进了北大;
第二件是我背单词,目标明确:成为中国最好的英语词汇老师之一,于是我开始一个一个单词背,在背过的单词不断遗忘的痛苦中,我父亲捡砖头的形象总能浮现在我眼前,最后我终于背下了两三万个单词,成了一名不错的词汇老师;
第三件事是我做新东方,目标明确:要做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然后我就开始给学生上课,平均每天给学生上六到十个小时的课,很多老师倒下了或放弃了,我没有放弃,十几年如一日。每上一次课我就感觉多捡了一块砖头,梦想着把新东方这栋房子建起来。到今天为止我还在努力着,并已经看到了新东方这座房子能够建好的希望。
好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切生活的基石,它会影响人的一生,当你面对任何问题或是困难时,你都会义无反顾,直到成功的那一天。
成长篇
俞敏洪的人生,历经了两大成功和两大失败。他的成功首先在于其中国留学教父之尊,其次在于他教英语教出40亿身家。但这些成功若建立在高考连考3年方中和赴美留学3次遭拒的基础上,故事便有了戏剧性。

三年高考

在中国企业家中,俞敏洪对阿里巴巴的马云印象很深:两人都是高考连考三年才中,这让俞敏洪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故事追溯到30年前,俞敏洪还没有想到自己日后将会成为一代“教父”,当时他的理想只是考上家乡的江阴师范学院,可以不用喂猪种地。但197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让他体会到,人生时常充满绝望:英语33分;次年再考,英语55分,俞敏洪依然名落孙山。

俞敏洪不知道马云坚持到第三年有什么理由,反正他坚持到第三年的理由是不能吃亏,得坚持到对自己有一个交待,这是俞敏洪第一次在绝望中寻找到的希望。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高考,终于给了自己一个交待,考上了北京大学英语系。

北大峥嵘

上了北京大学,俞敏洪班上出身农村的孩子只有3个。当时相貌和英语都不惊人的他在北大痛苦挣扎了5年,多出来的一年“奉献”给了肺结核。在养病的日子里,俞敏洪身心放松地读了600本名著,他说,这是他在北大除学英语外的最大收获。

1985年,俞敏洪毕业时,正值北大公共英语迅速发展,英语教师人才奇缺。喜欢北大宁静生活的俞敏洪斗胆“混进”青年教师队伍,一个礼拜授课8节,就此拉开了他教育生涯的帷幕。

最开始的时候,北大分给他一间8平方米的地下室,“愤青”俞敏洪读着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乐在其中。整个楼房的下水管刚好从他房间通过,24小时的哗哗水声传进耳朵,俞敏洪把它听成美丽的瀑布,不去想像里面的内容。后来北大把他从“地下工作者”转岗到地上,腾给他一间北大16楼的宿舍。地面的阳光让俞敏洪感激得热泪盈眶,决定把一辈子献给北大。

当俞敏洪为房子而折腰时,他的同学和周围朋友却嗅到了国门敞开后美元的味道,并努力向着味道的方向进军。“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周围朋友们都失踪了,最后接到他们从海外发来的明信片,才知道他们已经登陆北美大陆。”

爱情时光

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男人要成功,背后先要有一个女人。俞敏洪是这个反推的实践者和成功者。

俞夫人当年属于“系花级”的北大校友,俞敏洪漫步校园时邂逅并一见钟情,便死缠烂打,600本名著转化为情诗,如滔滔江水不绝,终于把夫人搞定。

俞夫人出身军人家庭,俞敏洪的岳父起初对他不太看好。老人家戎马倥偬一生,习惯孔武有力之人。倒是丈母娘看女婿架着眼镜文质彬彬比较顺眼,平时爱护有加。结婚以前,俞敏洪每次去岳父母家,夫人先要面授机宜,去后扫地擦桌、烧火做饭自觉努力不辍,以博取感情分。

岳父最终认同俞敏洪,来自一件小事。岳父母家冬天没有暖气,入冬时要储藏很多蜂窝煤球,因此要在房子后面搭一个煤池子。俞敏洪一个人认认真真、不声不响把煤池子砌好,再把煤球整整齐齐码在里面,自己则一身漆黑。岳父自此觉得俞敏洪不怕脏苦、能屈能伸,是个干大事的人,从此再不许他做家务活,一到家就让俞敏洪进房间读书。

岳父把俞敏洪砌的煤池子保留了多年,逢人就说:“这煤池子是我四姑爷砌的。他就是新东方学校的校长。”今天俞敏洪在新东方新学员典礼上,时常讲起这些如烟往事里的爱与感恩。
留学失败
俞敏洪的爱情之花阳光灿烂时,越来越多的同学却成功登陆北美。对俞敏洪本人而言,出国的诱惑很长一段时间不敌《三国演义》。可是,他此时已是个已婚男人。而且,俞敏洪不想出国,俞夫人想。

“一个女人结婚以后最大的能力是自己不再进步,却能把一个男人弄得很进步或很失败。”多年以后他如此总结。

1988年起,俞敏洪由“醉里挑灯看三国”,转为夜战TOEFL、GRE,并终于考过了TOEFL和GRE。虽然分数不算很高,但毕竟撬开了出国的一条门缝。

俞敏洪起初以为,自己至少能申请到一两个学校的全额奖学金。“但美国教授一个个鹰眼犀利,一下子就看出来我是个滥竽充数的草包,连太平洋一个小小岛屿上的夏威夷大学,都对我不屑一顾。”俞敏洪自嘲。

终于,有几所美国大学发来录取通知书,但没有奖学金。美国大学的学费一年最低也要两万美元左右,当年相当于人民币12万。俞敏洪在北大的月工资是180元。从理论上讲,在美国读书的4年学费,是俞敏洪222年的工资。

挣扎3年,千金散尽,俞敏洪出国留学的梦想又一次在绝望中破灭。

辞职下海

卡尔·马克思有一句著名论断:“历史第一次重复是悲剧,第二次则是闹剧。”俞敏洪三次梦断留学路,被迫另谋生路。

此时,中国出国大潮正波澜壮阔,“百万雄师过大洋”。潮流浩浩荡荡之下,北京街头各种TOEFL、GRE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出现,北大校里校外也不例外。

校内培训班被老一辈教师把持,不愿和前辈抢饭碗的俞敏洪只能校外觅食。结果由于影响到了校内培训班招生,莫须有地被北大记了一个行政记过处分。青年知识分子脸皮嫩,俞敏洪一横心,从北大辞了职。

离开北大的俞敏洪,也经历了所有创业者必须经历的“先寄人篱下,再自立门户”的程序。不同的是,居无定所的动荡生活逆转了俞敏洪的家庭地位,“妻管严”变成“夫唱妇随”。为备课,俞敏洪背破两本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俞夫人则体贴有加,灯下帮忙抄写备课手稿,这便有了俞敏洪成名作《GRE词汇精选》———GRE江湖宝典。

1993年,俞敏洪创办新东方学校。寒冬夜晚,俞敏洪拎着糨糊桶静待夜黑风高时寻觅电线杆张贴广告。白天俞夫人正襟危坐等在电话旁,接待学生报名。

多年以后,新东方创业元老徐小平评论:“俞敏洪左右开弓的糨糊刷,在中国留学生运动史上,刷下最激动人心的一页华章。”

永不言败

多年以后,新东方已经上市了,俞敏洪也成为留学“教父”,成为中国富豪榜的风云人物。但俞敏洪的形象,在新东方同事和学员的眼中依然如故。

“全世界谁最土?老俞———穿个背后印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新东方T恤去打高尔夫”;“不会用信用卡,提着一麻袋钱去度假”;“老俞最喜欢什么?电线杆!老俞喜欢中关村每一根电线杆”。

俞敏洪自己说:“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今天进入新东方的学员,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学习和传播俞敏洪的往事,传播其他新东方老师和学哥、学姐的往事,这些往事或平淡实在、或跌宕起伏、或感人至深,但所有往事都是关于真实与奋斗的故事,关于人生绝望与希望的故事,也是关于人生不言败、不放弃的故事。

“我真心希望大家能从这些故事中,读出一点人生的痛苦、一点挣扎、一点不屈、一点顽强、一点辉煌;我也真心希望,大家能从痛苦中读出快乐,从绝望中读出希望,从黑暗中读出光明,从迷雾中读出方向。”俞敏洪如此解释新东方的校训: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俞敏洪认为这是新东方的精神力量所在。

正是这种精神,改变了俞敏洪自己的命运。

㈤ 关于俞敏洪,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踢球的装备要回收。由于山上生活单调,俞老师等同意我们组队和附近的中学踢一场友谊赛。球鞋等装备由新东方出。踢完球后,我们以为这些臭鞋汗球衣可以归自己了,没想到俞老师要求全部收回。据说是俞老师的母亲亲自帮我们刷鞋。晾干后再给下一轮学员。鸡汤故事太投入,经常忘了学生的问题。最后大家都忘了俞老师还有问题没有回答。

㈥ 关于俞敏洪自信的故事

新东方这么多年来迎来又送走了很多人。从当年破旧的中关村二小到今天明亮的新东方教学楼,很多学员毕业了,很多“明星老师”离开了,甚至连徐小平、王强这样的核心人物也渐渐淡出了新东方的管理团队。那些被俞敏洪称作“新东方精神”的东西却始终都在。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俞敏洪曾对着讲台下成千上万的学子振臂高呼。不知道它的创意是否来自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的名句,“我们从绝望的大山上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 这是新东方口号式的校训,也是一道“心灵鸡汤”。它是徐小平编撰、几乎每个新东方学员人手一本的《新东方精神》一书的主题。 俞敏洪说:“新东方精神就是这么一小块砖头,使得每一个学生,在他奋斗最艰难的时候,最疲惫的时候,我们给他垫上一块砖头,他不至于在一跳的时候掉到沟里去。我们就是这块砖头,这块垫脚石,让他们可以顺利地跨过这个沟坎。”群星闪耀时:“牛人”与梦想家 不知道今天的俞敏洪会不会偶尔也感觉孤独。他从前常感到孤独,游说创业伙伴入伙前是一个人的孤独。各路英豪被他尽收麾下后,摆不平各方的利益纷争,在“人权”和“财权”中挣扎,是一种深陷窘境中更为深刻的孤独。 在新东方与ETS为了知识产权到华盛顿打官司的时候;在“三驾马车”中的两驾元老“马车”徐小平、王强递交给他辞呈的时候;在新东方遭遇“非典”的经济危机的时候;在他称兄道弟的创业伙伴、明星教师一一离开新东方、另谋新生的时候;在计划引入普华永道、完成新东方美国上市的资本运作而碰到种种麻烦的时候,俞敏洪说:“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特别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我们有时需要等待,有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技巧。”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俞敏洪家中原本热热闹闹、海阔天空的兄弟们的聚会不见了。那些往日出出进进、来来往往的新东方的“明星教师”、俞敏洪一手缔造的全中国讲课最值钱的“百万富翁”、徐小平、王强、包凡一这伙创业核心团队中的“北大人”都不来做客了。一班聚义的兄弟发财了,可以“共苦”,却难以“同甘”,一群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艺术家”们与一个成熟的管理团队之间的距离似乎很遥远。 俞敏洪用手轻抚着家中空荡荡的椅子,无限伤感地叹息:“这里落满了灰尘,已经很长时间没人来坐了。”徐小平理解这般情景:“友情永远战胜不了利益。” 2001年8月28日晚上,王强——这位北大才子,曾经在讲台上用浑厚的男中音、渊博的学识征服无数学子的新东方的风云人物,要辞去新东方董事会董事的职务,转让所持有的新东方股权,离开他5年前为之放弃一切从美国归来的地方。“顶着跟个体户合作的压力,在中关村二小9平米的房间里,就是想证明我是对的。”王强艰难地表达他的不满,“我不愿意为一个家族牺牲。老俞不能超越他老妈,这是我离开的重要原因。”“为了给老俞敲响真正的警钟,我也要走……”王强痛哭失声,他希望俞敏洪成为柳传志(柳传志新闻,柳传志说吧),成为一名真正的企业家,他奉劝俞敏洪,“立刻烧掉《三国演义》,宁愿读《水浒》,至少可以成为宋江”。在2000年-2004年,新东方历史上最黑暗的岁月中,俞敏洪曾不止一次面对类似的困局。徐小平向俞敏洪递交辞职书;曾经住在俞敏洪上铺的兄弟包凡一要求退股、提出辞职;两大支柱胡敏、江博相继要出走。 访问者:你怎么平衡与创业伙伴的友谊与利益的问题? 俞敏洪:新东方的老一代人,我和我那些同学们,都是以讲文学、哲学态度来搞新东方。而新东方现在新一代的管理阶层,有商业意识的人相当多。 一个人领导一群人时,要维护大局的稳定,应该把每一个人放到恰当的位置上。有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对个体来说会有不公平的措施。在一个集体中间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对个体就不是,像我觉得北大对我的处分我不可接受是一样的。可是从北大整体来说,这是它的规则。否则的话,你这么一个老师都管不住,被全体北大老师知道了,还怎么样去管理别的老师呢?一个人一进新东方,融入了以后就明显体现出新东方的特质来,变得跟我们一样特别重义气,也知道很规矩。大家在氛围上比较平等,民主的、随意的氛围就会出现。好了,现在大家也都知道,规矩在什么地方,规矩绝对不能破坏。 新东方的老师张亚哲曾说:“俞敏洪的最大特点是不露锋芒。”俞敏洪是天秤座。星座书上是如此描述天秤座性格的特质:“天秤座的人外形优雅,亲切善良,朋友缘极好,喜欢听别人倾诉,沟通能力强。犹豫不决是天秤座的最大毛病。他们事事要求平衡,不喜欢做决定,与别人维持深入关系是他的人生目标,所以他们最容易感到寂寞。”与俞敏洪交锋的都是知识分子,他们生活在强大的自我之中,他们为了新东方贡献出无与伦比的智慧,同时也希望能保全自己的独立和个性。“严格来讲,新东方都不能算一个企业,尽管我们在用企业管理的模式来管理新东方。它是一个教育机构,所以必然带有很多教育的特征。进行教育这样的事情,跟做企业家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俞敏洪说。“比如说,企业下端面对的是产品,上端面对的是客户,我们的上端、下端全是人。我们的产品就是我们的客户。我给大家培训,变成另外一种人。所以难度上比较大,确实比较大。一年管着100多万学生,管着四五千个老师。”那时在新东方,俞敏洪动不动就会挨一顿“集体批判”。所有症结最终指向的其实是新东方在公司化的进程中,友谊与利益始终纠缠不清。如果不能完满地解决王强、徐小平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理顺人事关系,新东方的土崩瓦解就迫在眉睫。逼到最后一步,必须作出选择,俞敏洪终于出手了。杀伐决断,小股东们临阵“背叛”,徐小平出局。俞敏洪承认自己心软,但他并不软弱,天秤座在反复衡量之后作出了人生中异常艰难的选择。“这个过程很痛苦。从原来梁山聚义的做事方式,变成按部就班、层次分明的做事模式;从原本激情狂热的做事风格,变成冷静而有判断力的做事规则。这种改变,需要把自己个性中的一些东西丢掉。”访问者:在很多新东方人身上都有强烈的艺术气质和北大学人的情结,你怎么看这些特质对新东方事业发展的利与弊?俞敏洪:王强、徐小平他们对音乐、文学、艺术这些比对做新东方感兴趣多了。我是在某种意义上知道做新东方的重要性,它超过了我对别的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我现在按照我感兴趣的东西做的话,那新东方就垮掉了。在新东方具体操作的时候,我是比较冷静地来做一些操作上的事情,所以新东方才得以留存。如果纯粹是考虑理想主义,一味地追求跟现实脱离的、但是非常纯粹的东西,新东方也干不下去。从本质上来说呢,我们都算是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人。徐小平的出国留学咨询、王强的“美式思维口语教学法”、包凡一、何庆权从加拿大带回超凡的英语写作、“雅思王”胡敏编撰出中国第一套雅思教材、杜子华独创的“电影口语教学法”、江博的“激情新概念英语”,新东方是一片群星闪耀的星空。留学耶鲁的钱永强回来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系的张亚哲来了,安徽教育学院的江博来了,北大德语系的杨继来了,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宋昊来了,连高中生罗永浩也站在了新东方的讲台上。俞敏洪对新东方的老师很大方,多年前一节课他们就可以拿到上千块的工资,一大把二十几岁的百万富翁。留下来讲课赚钱的唯一标准是学生认可。北京大学英语系、正规科班出身的何其钢就曾被学生毫不留情地从讲台上撵下去。宋昊从GRE词汇开始,一炮而红。学生痴迷的是他的独特词汇,他把一群人叫做“一捆人”,找不着北是“找不到姥姥家”,某人了不起是“牛人”、“牛蛙”。“我来新东方的首要收获是,突然之间它让我过了一段平静而充实的生活。上完课后,我就可能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我可以去什刹海喝茶,看看北海,思考自己喜欢的命题。这是新东方给我的以及其他真正的自由知识分子不能得到的生活。”张亚哲说。访问者:新东方的前著名老师罗永浩在博客上写过:“我当初刚来新东方的时候,新东方在社会上成功地制造了一个一群理想主义者创业的美好形象,我来的时候对新东方有很多很好的向往、期待这样的东西。来了之后慢慢发现这其实就是一个100%的纯商业机构。”你怎么看待从新东方走出去的那些老师?俞敏洪:罗永浩是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包括他从新东方出去以后做的事情。现在他也发现方向不行了,所以也在回归,回归现实。他自己也在申请办一个学校。所以,我觉得人总要有这么一个过程吧。我觉得像罗永浩来到新东方,待在新东方,从新东方走出去,自己开始去做自己的事业,是典型的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成长过程中间,人的进步一个就是能力的进步,另一个是心态的进步。如果没有这两个进步的话,那等于没有进步。我觉得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种过程。很多离开新东方的老师到现在还跟我关系特别好,他们一直都把我当老师看。但是有很多老师在新东方待了这么多年,对社会依然是非常的隔阂,不理解。为什么?因为这个地方相对来说是与真正的现实社会有所隔绝的状态。他们在新东方领的工资也够他们生活的,所以他们没有必要跟社会上乱七八糟的人打交道。我觉得说一句话比较有代表性,就是希望新东方是一座山,希望每一个在新东方的人都有登高远望的机会。他们做了什么其实无关紧要。徐小平属于比较张扬的,包凡一属于比较散漫的,自由主义思想很严重,但是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很独到。罗永浩跟这几个人完全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很有个性,很自信,愿意随时表达自己对这个社会的看法。我都挺欣赏他们。在今年的一个电视节目中,牛根生让俞敏洪和马云从在《西游记》中的唐僧四师徒中挑出最适合创业的两个人。俞敏洪选沙僧和孙悟空,马云选择了沙僧和猪八戒。马云解释:“最适合做领袖的当然是唐僧,但创业是孤独寂寞的,要不断温暖自己,用左手温暖右手,还要一路幽默,给自己和团队打气,因此我很希望在创业过程中有猪八戒这样的伴侣。”俞敏洪则说:“猪八戒更适合做一个成员,他是很轻松,但也不坚定,需要领袖带着才能往前走。 猪八戒既然没信念,哪好就会去哪,哪有好吃的就往哪去,很容易在创业过程中发生偏移。但孙悟空就不会,他有信念,知道取经就是使命,不管受到多少委屈都要坚持下去。也有忠诚,不管唐僧怎么折磨他都会帮助他一路走下去。还有头脑,在许多艰难中会不断想办法解决。有眼光,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和磨难。”俞敏洪坚持选孙悟空,一直没有取代唐僧的猴子让俞敏洪感觉无比安全。

㈦ 关于俞敏洪持之以恒的事例

来自俞敏洪的自述,根据这个缩短一些可以用到作文中,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刚开始创业时,招生面临很多困难。当时我就想必须让学生们知道“东方大学的外语培训部”是我办的,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新东方现在的声誉,怎么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我,认可我的培训班呢?如果学生们能来听我的课,我是十分有把握让他们认为我是不错的,而且会喜欢上我的讲课。怎么让人知道呢?想来想去,我就开始四处贴广告,但是这些广告的效果不大好。

我基本上是上午和晚上出去贴广告,下午都在中关村小学传达室门外的小桌子边守着,跟学生们说得口干舌燥,有时候需要从早晨讲解到晚上,效果却十分差。看到一天的努力换来的成绩却异常得少,我心里有一点儿觉得委屈,但是那个时候我确实没有退路了。

我那个时候的想法是:第一,我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自谋生路。第二,我肯定不会再为别的学校教书了,因为无论在哪个学校教书,都要受他们管理,还是一样的不自由。第三,我要为自己教书,自己管理自己,这样我就得有自己的学生。

所以我就会琢磨,有时候心里就很委屈,还会回想起在北大的日子,有的时候也有点后悔的感觉。也许大家就奇怪了,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后悔的呢?

我一说大家就明白了,如果我没辞职,还是在北大教书,那么在北大该多舒服呀。有上级组织,有领导,有自己的办公桌,还有一个八平方米的宿舍,尽管小点,但是跟老婆住在一起,这八平方米的房子也感觉挺温馨的。吃完晚饭在未名湖边散散步,约几个老同学在楼房下面打打羽毛球,跑跑步,晚上看看小说,偶尔还能聚在一起喝点酒。课基本上是不用备的,因为上过一学期之后,第二学期教的都是一样的内容,连着这么几年下来,已经驾轻就熟了。

所以,有的时候就很怀念在北大的那段日子,不过我也知道后悔也没用了,也知道我那个时候是没有退路了,因为我退一步的局面就会更加糟糕。我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了,身后已经是万丈悬崖了,自从我离开北大的那一天起,就没有什么退路了。

因为我是不可能再退到北大的,既然退不回北大,又干不出名堂,北大的人肯定就会笑着说,你看,我们就知道俞敏洪出去也干不成事儿的。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这样说的,因为我本身就是跟北大闹别扭才出来的。如果说我再被他们扣上一个穷困潦倒的帽子,说俞敏洪他离开了北大就彻底没戏了,注定是干不成事业的,如果给别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我就觉得更没面子了。因此,我骨子里不服输的性格还是占了上风,尽管有些低调的不愿意见到熟人,我还是努力地做着自己必须完成的事情。

那个时候我最怕见到北大的同学和北大的老师,我到北大去贴广告都是半夜偷偷地进去贴,心里还是有些不想被他们看见。想到他们衣着光鲜、夹着完备的上课资料,走在北大的校园或者教室里面,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我就退避三舍,敬而远之。我是从北大辞职出来的,事情还没有做成,还没有底气,再回到北大就很害怕被熟悉的人看到我来贴广告的样子。

这种害怕的心理大概到了1993年年底,1994年年初的时候就没有了。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我重复着这些简单的刷刷贴贴的工作,认认真真地做完每天都必须做的工作,不断地充实着自己,我想总有一天会接近期望的。

当时我的希望就是坚持,坚持一百次可能都是失败,但是也许坚持到第一百零一次可能就成功了。像我这样的人就要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死不买账,我不信坚持下去明天就没有结果,慢慢坚持下去,就会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有耐心了,变得更加沉着了。

有一次我突发奇想,自己能不能来一次免费讲座,让学生听听我的课,兴许会有点作用。于是我就开始准备给学生做一场免费讲座,在那之前我其实没有对太多的学生做过讲座,而且我也不是一个演讲家。但是我相信,凭借我对托福教学的精深理解,那些想要参加托福考试的人一定会来听听看的,因为是免费的嘛。

那些免费的小广告完全是我自己手写的,写的是毛笔字。我的毛笔字写得很糟糕,但是还是有人看了这个广告并且还来了,说明免费听课是挺有吸引力的。

我记得应该是1991年的冬天,那个时候是最冷的。我去贴广告的时候还穿了一个棉大衣,兜儿里放着一瓶二锅头,贴两张广告就喝一口二锅头。这一细节我记得特别清楚,一个是天气寒冷,另一个原因是给自己壮胆。“酒壮英雄胆”,就是所谓的壮胆,喝了酒了以后就感觉潇洒一点了,通天的大道任我走了,而且贴广告的时候我心里是非常快乐的。我骑着破自行车半夜里在这几所大学校园里贴广告,当时我手下还没有员工,只有我自己单枪匹马地冲锋,那个时候我老婆还在中央音乐学院上班,还没有辞职过来帮我干。

后来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在我这儿学英语,时间长了我们就变成朋友了。他的孩子有时候来我家里上课,我当时还是有点家教色彩的成分。这个朋友当时在中国农业大学开车,他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个司机。他有一辆自己的车,车的牌子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就是那个年代最早的那种小轿车,挺破旧的一个小轿车。他知道我要出去贴广告以后就说:“这样吧,你老婆教我孩子英语,我开车送你去贴广告吧。”所以就有了那么几次他开着小轿车,送我到各个校园里去贴广告这样的一个经历。

我先后在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贴了一些免费讲座的广告,当时我预计如果能来三四十个同学就是成功,所以就把听课的地点放在了中关村二小的一个能容纳40人的小教室,满怀期待地等着讲课时间的到来。

免费讲座的广告上我还特意标注了“原北京大学老师俞敏洪”的字样。我从北大出来之后,有一段时间我依然沿用了北京大学的名称。我没有任何夸大欺骗的行为,北大也是没有办法过问的,事实上我就是原北京大学的老师嘛。我这是打了一个擦边球,这不违反任何游戏规则。虽然我离开了北大,北大的声望还是给了我很多无形的支持。这种支持在我前期创业的过程中还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北大的无形资产实际上已经固化在我的身上了。即使不想刻意展现,这种底蕴基本上从言谈举止中就表现出来了。

第一次免费讲座是1991年年初的时候,到了晚上,听课的学生陆陆续续地到了,人数很快就超过了我的预计。到了晚上6点钟开始讲座之前,教室内外已经聚集了500多人,这样小的一间教室很明显就不行了。所以我就临时决定转移到这个小教室外面的小操场上,就这样我在黑暗中给学生们讲了一堂永生难忘的课。

当时我完全没有料到会来这么多人,也没想到那个免费小广告的作用如此之大。因为大家一看是免费的托福讲座,又一看是北大老师的,就愿意过来了。那次来了500人之后,我就发现免费讲座是招揽学生的一个好办法。因为是免费讲座,学生都愿意来听,听我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就知道这个俞敏洪老师讲课的水平还是不错的,所以再招生的时候,说服学生就相对比较容易了。

但是我还是接着办了一个免费的班,为什么呢?因为500个学员来听我讲,我当场就收报名费,学生一般都不会报的,说不定还会把他们吓跑。所以我就说,我来开一个免费的班,这个班一共40次课,前面20次课是全免费的,后面的20次课是要收费的。当你们听完前面的20次课后,如果你们不想交费,就可以随时从这个班离开,后面的20次课就不能接着听了。但是我跟他们说,我一定会把最精华的内容在前面20次课讲完。结果来了应该有80人吧,后来等到课时过半再收费的时候才走了两个人,其余78个人都留下来了。

免费讲座的招生方式算是成功了,这个是我自己设计的模式。没有人给我出主意,就是我躺在床上琢磨出来的方法。当时头脑中还想过,就是这七八十个人还不足以传播我的名气,必须另找其他的办法扩大招生。

我的免费讲座没有什么神奇之处,我只是更加理解学生,知道学生想听什么,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其实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学生,只有学生自己想学,才能够真正学好,所以我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校园里的传统教学讲究照本宣科,我教学喜欢旁征博引;中国的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而我的讲座是以学生为中心。讲座不说废话,而且内容丰富,切合主题,还非常有幽默感,这都是学生们喜欢听我讲座的原因之一。

免费讲座吸引了大量的青年人来听课,虽然是免费授课,我讲的内容可都是实打实的,让学生们听得过瘾,听得解渴。这一标新立异的宣传方法很快取得实效,大量慕名而来的学生迅速坐满了我的教室。从这个时候起,我的宣传才算有了坚实的依托,前景也开始光明了起来。

在北京图书馆的免费讲座是我难以忘怀的一次经历。1993年的12月,我租了能容纳1200人的北京图书馆的报告厅进行免费的讲座。那么冷的天我穿着大衣都觉得冷,我想最多也就能来几百人吧。没想到一下子来了4000人,4000人只能进来1200人,北图就把门关上了。进不去的学生就很愤怒,在外面又推门又砸玻璃,结果把整个紫竹院的几十个警察全部给招过来。警察弄过来站成一排,学生根本就不买账,把警察推开继续推大门。

我想亲自出去平息学生们的怨气,警察说你出来学生就把你撕碎了。我没有听警察的劝阻,礼堂里面的学生由其他的同事代讲,我自己还是走出了大门,站在一个大垃圾桶上给学生们讲起来。当时我的衣服全部脱在礼堂里面了,只是穿了一件衬衫。我一挥手,我说大家不要闹了,我就是俞敏洪。这时,所有的学生就安静下来了,我在外面讲了一个半小时。本来很多学生都愤怒地看着我,讲着讲着学生就很开心很高兴。有的学生把他们身上的大衣脱下来给我穿。讲完了以后,派出所二话没说就把我带走了,罪名是“扰乱公共秩序”。

我只要在北大、清华举办免费讲座,来听讲座的人就能把听课的礼堂挤得爆满。因为当时考托福的都是各个学校的大学生,只在北大、清华校园的第一圈广告就吸引一千多人来听讲座。北大和清华的学生文化底蕴非常好,学习风气也好,因此,每次在这两个学校举办免费讲座都能为新东方带来大批的生源。

新东方的成功和我设计的免费讲座有关。前期创业的时候,因为招生和宣传的需要,我经常举办一些免费的讲座,这些免费讲座就变成了我最大的杀手锏。

㈧ 俞洪敏的创业经历

俞敏洪[1]出生于1962年10月,在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上高中。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期间患病(肺结核)休学一年,198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留校担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1年9月,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办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截止到2000年,新东方[2]学校已经占据了北京约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数量达20万人次。同时,新东方在线[3]依托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强大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拥有中国最先进的教学内容开发与制作团队,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个性化、互动化、智能化的卓越在线学习体验。同时新东方在其他领域的发展也相当迅速,目前新东方学校的教育部门包括:国外考试培训部国内考试培训部基础英语一部(听说)基础英语二部(新概念)实用英语部高自考培训部少儿英语部小语种培训部电脑培训部等;新东方学校的服务部门包括:学生阅览室学生信箱服务出国咨询处公证处新东方目前在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兰州,天津、南京、徐州、成都、重庆、合肥、沈阳、深圳、长沙、济南、杭州、哈尔滨、太原、石家庄、襄樊、株洲、苏州,荆州,鞍山,青岛等地设立了分校,将新东方的精神与教育理念在全国范围内传播。 在2000年为止,俞敏洪在教育过程中出版了数本英语教学与学术著作,其中包括:《GRE词汇精选》(学生称为“红宝书”)《GRE词汇逆序小辞典》《英语词根词缀记忆大全》《英语现代文背诵文选》等,俞敏洪励志类著作包括:《永不言败》 《生命如一泓清水》 《新东方精神》(策划)等主编了《英语我爱背单词》光盘、《英语GRE词汇大突破》光盘、《GRE模考》光盘、《GMAT模考》光盘等。成为中国颇有名气的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推动了中国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被社会誉为“留学教父”。俞敏洪的办学事迹被中外众多报刊及杂志报导。 2000年,俞敏洪及领导团队成立了东方人投资有限公司,向教育产业化运作迈开了一大步。同年,新东方与联想合作,由联想注资5000万,新东方出品牌资源各占50%股份成立了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东方远程教学。这是新东方与外界第一次的正规合作,新东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精神通过现代化科技以更快地速度渗透进社会。 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俞敏洪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俞敏洪身价暴涨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报告显示,新东方2007财年第一季(2006年6月1日到8月31日)净营收为4.293亿元,同比增长31.4%;净利润为1.651亿元,同比增长100.8%。目前,新东方占有全国60%以上的出国英语培训市场。俞敏洪很早就起床。最近上班,他得比平常提前近两个小时从家里出发。他创办的“新东方”学校,这几天又到了招收暑假班的时候,由于报名的人太多,学校所在地、中关村一带的主要交通路段常常为之堵塞,——这种“夸张”的场面,已经持续了好几年。 俞敏洪将车停在北四环路旁的一幢普通白色四层小楼旁。这是“新东方”的总部,也是被媒体称为京城最“热”的地方—— 据说,在美国、加拿大的任何一所著名高校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70%是从这里走出来的。身为“新东方”校长的俞敏洪,经常到北美考察访问,每次当他到附近的中餐馆就餐时,刚一落座,就会有几十个人站起来,同时称呼他“俞校长”。在学校里,俞敏洪老师是个和蔼可亲的人。

㈨ 俞洪敏的早期经历

人物经历

1962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葫桥村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里,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则是当地生产队的妇女队长。俞敏洪还有一个姐姐,是一名赤脚医生。

1976年,俞敏洪初中毕业,毕业后并没有上高中,而是回农村去了。因为当时政策是贫下中农的子女一家只能有一个人上高中。俞敏洪的姐姐是高中毕业。

1978年,高中毕业于江阴市夏港中学,同年,参加高考落榜。

1979年,第二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之后俞敏洪上高考补习班,并报考北京大学。

1980年,第三次参加高考,顺利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这次高考的英语成绩是93分。

1982年,俞敏洪患上肺结核,休学一年。

1985年,正式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留校任教。

1988年,俞敏洪计划出国,同年参加托福考试考了663分。

1989年,由于美国开始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留学生的人数大幅减少。环境变化之后,为了赚钱,俞敏洪约王强等同学在校外办班开始赚课时费。

1990年,北京大学对俞敏洪的创收行为很不满,给予了处分,在列举处分理由中,其中之一是,打着北大的名义私自办学,影响了教学次序。

1991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和女友租下一间农民房。女友给房东的孩子做家教,俞敏洪在社会上的培训学校打工,随后发现观念相差颇大,于是萌发了自立门户的念头。

1993年,俞敏洪正式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

(9)关于俞敏洪的故事扩展阅读:

人物轶事

高考

1978年,俞敏洪参加高考落榜,英语成绩只有33分。俞敏洪的母亲不甘心,在获悉当地一所初中缺乏英语教师之后,硬是找上门去让俞敏洪担任了初中的英语代课教师,用意是既能获得一些收入,还可以复习备考。

1979年,第二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这次英语考了55分。两次落榜之后,俞敏洪决定放弃。但是俞敏洪的母亲听说县政府正在办一个高考补习班,四处找关系让俞敏洪上这个补习班。俞敏洪本来的目标是考取江苏当地师范学院的专科,但是高考补习期间成绩直线上升,所以报了北京大学。

电影

2013年5月17日由陈可辛执导的青春励志喜剧《中国合伙人》上映,电影以新东方的创业故事为主线,以俞敏洪和徐小平、王强三人在新东方的共同奋斗、兄弟情谊为蓝本创作的。成东青原型就是俞敏洪。

创业

1993年11月,俞敏洪选择弃教从商,创建了新东方学校,在34个城市建立了英语学校和其它学习中心。俞敏洪之所以创办新东方,是由于他没能获得美国大学的奖学金。为了筹到足够的钱让自己去美国留学,俞敏洪干起了业余语言家教,同时还在北京大学教授英语。最终,他放弃了这种两班倒的工作方式,俞敏洪意识到,要花5年多才能筹到去美国的学费。

创立新东方学校最终使俞敏洪得以成行美国,他目的地是纽约证交所,而不是一所大学,2006年,新东方在纽约证交所正式挂牌上市,经过配售后,俞敏洪现持有新东方25%的股权,同时通过其它员工和同事持有的股份保留着投票控制权。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