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板凳的故事
Ⅰ 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故事讲了个什么故事
三个小板凳的故事一直被广为传颂,很多人看到的并不是爱因斯坦做出的粗糙板凳,而是看到爱因斯坦对做事的态度,无论做什么事,力求最好的态度。也正是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成为了不朽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故事:
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唯独爱因斯坦没交。
直到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回答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
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并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
他举起左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然而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1)两个小板凳的故事扩展阅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Ⅱ 谁知道爱因斯坦和小板凳的故事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小男孩,相信他第二天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2)两个小板凳的故事扩展阅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犹太裔物理学家。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爱因斯坦说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晚年成为民主社会主义者。爱因斯坦还联同史怀哲和伯特兰·罗素一起行动,以禁止核试验和核武器战争。
Ⅲ 三个小板凳讲的是爱因斯坦小时候做事什么的事
爱因斯坦和小板凳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在学校交手工作业的时候交了一个做得很糟糕的小板凳,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老师信誓旦旦的说在这个世界上保证再也找不到更糟糕的小板凳了,但是我们的爱因斯坦同学遵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原则,从书桌里掏出了两个更糟糕的小板凳来。故事讲到这里基本上就结束了,讲故事的人在故事的结尾加上了他们的批注:原来,那两个更糟糕的小板凳是爱因斯坦同学开始做的,但是很不完美,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完美,他就用契而不舍的精神又做了第三个小板凳。最后是讲故事的人要号召我们向爱因斯坦同学学习,即使板凳做得再糟糕也要坚持做下去,并且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能把话说到这里,说明讲故事的人多半是老师。
在我成为一名物理老师之前,我一直深信,爱因斯坦真的是这样的契而不舍的做了三个小板凳,即使这个故事是假的,故事的寓意也应该是真的。但是,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错了,错的不是故事,而是寓意,或者说是讲故事的人对这个故事的理解错了。因为,学习了12年的物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爱因斯坦是一个彻底的理论物理学家,之所以说他彻底,是因为他相信单凭理性上的思考和理论上的计算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物理实验在他的眼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可以说,他对于“实践是理论的先驱”这种话是绝对不屑一顾的。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有两种可能:第一 ,我们的爱因斯坦同学本来对于做小板凳这种可爱的手工艺劳动还是颇有兴趣的,但是天赋并不高,所以做出来的板凳相当的见不得人,此时如果有个鲁班一样的能工巧匠悉心的加以指导,不见得日后的发展会比密立根、康普顿等等靠设计实验而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家伙们差到哪里去。但是我们的爱因斯坦同却偏偏不幸却又幸运的遇到了这样的一位不晓得“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的道理的老师,小小的希望之火被一盆“醍醐灌顶”的凉水给扑灭了,直接导致了一位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的诞生——做的积极性被打击了,只能靠想的了。第二,爱因斯坦同学的大脑沟回生来就比别人的多而且深,压迫了小脑的发育,动手能力自然就要比别的小朋友差一些,尽管他很善于思考,但是想是想不出来小板凳的,所以他的小板凳做得特别糟糕,连做了三遍,都那么的糟糕。
总结一下上面的两点分析不难发现,故事没有错,但是寓意并不是爱因斯坦对于做小板凳有一种契而不舍的精神,而是说他的动手能力很差,仅此而已。
即使是伟人也会有弱项,把所有的关于伟人的故事都拿来戴上耀眼的光环只会眩晕大家的眼睛,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下次再说到契而不舍的例子还是请举那个发明灯泡的爱迪生吧,让异想天开的爱因斯坦不要再背这样的“黑锅”了。谢谢!
Ⅳ 爱因斯坦板凳的故事
爱因斯坦和小板凳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在学校交手工作业的时候交了一个做得很糟糕的小板凳,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老师信誓旦旦的说在这个世界上保证再也找不到更糟糕的小板凳了,但是我们的爱因斯坦同学遵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原则,从书桌里掏出了两个更糟糕的小板凳来。故事讲到这里基本上就结束了,讲故事的人在故事的结尾加上了他们的批注:原来,那两个更糟糕的小板凳是爱因斯坦同学开始做的,但是很不完美,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完美,他就用契而不舍的精神又做了第三个小板凳。最后是讲故事的人要号召我们向爱因斯坦同学学习,即使板凳做得再糟糕也要坚持做下去,并且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能把话说到这里,说明讲故事的人多半是老师。
在我成为一名物理老师之前,我一直深信,爱因斯坦真的是这样的契而不舍的做了三个小板凳,即使这个故事是假的,故事的寓意也应该是真的。但是,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错了,错的不是故事,而是寓意,或者说是讲故事的人对这个故事的理解错了。因为,学习了12年的物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爱因斯坦是一个彻底的理论物理学家,之所以说他彻底,是因为他相信单凭理性上的思考和理论上的计算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物理实验在他的眼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可以说,他对于“实践是理论的先驱”这种话是绝对不屑一顾的。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有两种可能:第一 ,我们的爱因斯坦同学本来对于做小板凳这种可爱的手工艺劳动还是颇有兴趣的,但是天赋并不高,所以做出来的板凳相当的见不得人,此时如果有个鲁班一样的能工巧匠悉心的加以指导,不见得日后的发展会比密立根、康普顿等等靠设计实验而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家伙们差到哪里去。但是我们的爱因斯坦同却偏偏不幸却又幸运的遇到了这样的一位不晓得“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的道理的老师,小小的希望之火被一盆“醍醐灌顶”的凉水给扑灭了,直接导致了一位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的诞生——做的积极性被打击了,只能靠想的了。第二,爱因斯坦同学的大脑沟回生来就比别人的多而且深,压迫了小脑的发育,动手能力自然就要比别的小朋友差一些,尽管他很善于思考,但是想是想不出来小板凳的,所以他的小板凳做得特别糟糕,连做了三遍,都那么的糟糕。
总结一下上面的两点分析不难发现,故事没有错,但是寓意并不是爱因斯坦对于做小板凳有一种契而不舍的精神,而是说他的动手能力很差,仅此而已。
即使是伟人也会有弱项,把所有的关于伟人的故事都拿来戴上耀眼的光环只会眩晕大家的眼睛,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下次再说到契而不舍的例子还是请举那个发明灯泡的爱迪生吧,让异想天开的爱因斯坦不要再背这样的“黑锅”了。谢谢!
Ⅳ 小板凳的故事是爱因斯坦还是爱迪生啊
小板凳的故事是爱因斯坦的。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老师布置手工作业,让他们回家做出一个小板凳第二天交给老师。第二天,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教出自己的作品,然而爱因斯坦却交给老师一个制作得很粗糙,一条凳腿还钉偏了的小板凳。
当时老师十分的不满,拿着板凳对同学说道:“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当时全班同学都笑翻了纷纷摇头。这时候老师又生气的对着爱因斯坦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
这时候爱因斯坦红着脸,走到老师前面,坚定的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
于是全班同学停止了笑声,疑惑的望着爱因斯坦。只见爱因斯坦走回自己的座位,并且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道:“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而刚交上去的是第三个虽然不能让人满意,但是比起这两个要强得多。”
看到这里,原本生气的老师不再生气的指责爱因斯坦,而全班同学也再也没有嘲笑过爱因斯坦。
(5)两个小板凳的故事扩展阅读: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以失败。
看过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卷的该校物理学家韦伯先生却慧眼识英才,称赞他:“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爱因斯坦,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你不想表现自己。”
爱因斯坦在数学方面可以说是“天才”,他在12岁到16岁时就已经自学学会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
而对于不想表现自己这个“缺点”,他也是“死不悔改”。他晚年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年轻时对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个角落安静地做我的研究,公众人士不会对我完全注意,可是现在却不能了。”
Ⅵ 有谁记得小板凳的故事
找到了更完整的版本: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数学、几何方面非常出色的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虽然是一则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
我的感想是,一个人被嘲笑,并不能说明他无能,也许只是因为那不是他的长项,爱因斯坦最后没有成为好木匠,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Ⅶ 爱因斯坦三个小板凳的故事是真的吗
讲故事的人在故事的结尾加上了他们的批注:原来,那两个更糟糕的小板凳是爱因斯坦同学开始做的,但是很不完美,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完美,他就用契而不舍的精神又做了第三个小板凳。最后是讲故事的人要号召我们向爱因斯坦同学学习,即使板凳做得再糟糕也要坚持做下去,并且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能把话说到这里,说明讲故事的人多半是老师。
在我成为一名物理老师之前,我一直深信,爱因斯坦真的是这样的契而不舍的做了三个小板凳,即使这个故事是假的,故事的寓意也应该是真的。但是,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错了,错的不是故事,而是寓意,或者说是讲故事的人对这个故事的理解错了。因为,学习了12年的物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爱因斯坦是一个彻底的理论物理学家,之所以说他彻底,是因为他相信单凭理性上的思考和理论上的计算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物理实验在他的眼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可以说,他对于“实践是理论的先驱”这种话是绝对不屑一顾的。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有两种可能:第一,我们的爱因斯坦同学本来对于做小板凳这种可爱的手工艺劳动还是颇有兴趣的,但是天赋并不高,所以做出来的板凳相当的见不得人,此时如果有个鲁班一样的能工巧匠悉心的加以指导,不见得日后的发展会比密立根、康普顿等等靠设计实验而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家伙们差到哪里去。但是我们的爱因斯坦同却偏偏不幸却又幸运的遇到了这样的一位不晓得“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的道理的老师,小小的希望之火被一盆“醍醐灌顶”的凉水给扑灭了,直接导致了一位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的诞生——做的积极性被打击了,只能靠想的了。第二,爱因斯坦同学的大脑沟回生来就比别人的多而且深,压迫了小脑的发育,动手能力自然就要比别的小朋友差一些,尽管他很善于思考,但是想是想不出来小板凳的,所以他的小板凳做得特别糟糕,连做了三遍,都那么的糟糕。
总结一下上面的两点分析不难发现,故事没有错,但是寓意并不是爱因斯坦对于做小板凳有一种契而不舍的精神,而是说他的动手能力很差,仅此而已。
即使是伟人也会有弱项,把所有的关于伟人的故事都拿来戴上耀眼的光环只会眩晕大家的眼睛,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下次再说到契而不舍的例子还是请举那个发明灯泡的爱迪生吧,让异想天开的爱因斯坦不要再背这样的“黑锅”了。谢谢!
Ⅷ 爱因斯坦与小板凳(简单的情节)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从小就喜欢动手动脑。
他小的时候,一次手工课上,他想做一只小板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望着这个数学、几何方面很出色的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有的!有比这更坏的!”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一边斩钉截铁地回答,一边转身返回课桌,动作麻利地拿出两只更难看的小板凳,“这两个就更差些。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交给您的这个已经是第三只了。虽然它还不能令人满意,但总比前两个要好一些。”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
在他不满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时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后的一个比
前两个要好一些。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Ⅸ 三个小板凳是谁的故事
爱因斯坦小时候做小板凳时发生的事。
课文先介绍爱因斯坦小时候很少说话,同学和老师都不喜欢他;接着写了一次上美工课,大家把作品交给了老师,老师拿出一个小板凳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爱因斯坦小声说:“有的。”
然后写爱因斯坦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是比这两个强一些。”最后写从那以后,老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看法。这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自信心,做事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9)两个小板凳的故事扩展阅读: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1888年(9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年(10岁),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1891年(12岁),爱因斯坦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对数学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892年(13岁),爱因斯坦开始读康德的著作。
Ⅹ 有关于爱因斯坦和小板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唯独爱因斯坦没交。
直到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回答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
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并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
他举起左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然而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2、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
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岁。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10)两个小板凳的故事扩展阅读:
三个小板凳的故事一直被广为传颂,很多人看到的并不是爱因斯坦做出的粗糙板凳,而是看到爱因斯坦对做事的态度,无论做什么事,力求最好的态度。
也正是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成为了不朽的科学家。
换一种角度看,不难发现,故事没有错,但是寓意并不是爱因斯坦对于做小板凳有一种契而不舍的精神,而是说他的动手能力很差,仅此而已。
即使是伟人也会有弱项,把所有的关于伟人的故事都拿来戴上耀眼的光环只会眩晕大家的眼睛,而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