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听故事
⑴ 有什么简单的适合自闭儿童听的故事把故事都写出来,谢谢
“宝贝,抱抱!快,快来抱抱!”这是沈阳市和平区睿智学校二年级班主任、特教老师张雪娇常对安安(化名)说的一句话,随后就是一个深深的拥抱。安安今年11岁,是一名自闭症儿童。
安安情绪平稳时,嘴里常常会发出一些怪声;情绪狂躁时,会不顾一切地乱跑乱撞,大声尖叫,甚至攻击别人。每逢安安情绪失控时,为了拦住他,避免他伤害到自己和别人,张雪娇都会不顾一切地抱住安安,使安安的心情平静下来,像守护婴儿般寸步不离。正因为如此,张雪娇的手和胳膊常被安安抓伤、咬伤。
像安安这样的自闭症孩子是睿智学校学生类型的一种。学校共有近百名学生,包括唐氏儿、脑瘫儿、单纯弱智儿、多动症儿童、自闭症儿童五种类型。3年前自闭症学生仅占其中的1/7,而现在已发展到1/3。
安安的下巴上有许多疤痕,这是他使劲抠抓自己的结果。张雪娇说这种自残行为是自闭症孩子典型的刻板行为。为了矫正安安,张老师开展了漫长的个训工作,除了进行认知、精细动作两大领域的训练外,更注重日常生活学习中行为的矫正。经过两年的训练,安安的攻击行为已越来越少。
午饭的时间到了,学校的食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张雪娇给安安盛好了饭菜,安安自己吃了起来。张老师说,他能自己吃饭,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别说学习各种技能,对于许多自闭症孩子来讲,生活自理都是个问题。
看到安安现在开开心心地学习、快快乐乐地生活,张雪娇心里很温暖:“只有坚持,我想这种付出才有价值,努力也早晚有一天会开花结果。”相处了两年,安安和张老师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的时候搂着老师的脖子轻轻亲一下,有的时候挽着老师的胳膊一起走。这种感情沟通上的进步让安安的妈妈看到了希望:“我总想着孩子有一天能康复,会与人正常交流。”这也是所有自闭症孩子家长的梦想。
在张雪娇的日记本上,写着一句话:“人们都说自闭症孩子是‘星星’的孩子,我想,不管这个孩子来自于多么遥远的‘星星’,我都要带他寻找光明。”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拥有清澈的双眼,却冷若冰霜,从不与你对视;他们拥有灵敏的听力,却对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他们拥有纯净的灵魂,却像中了魔咒,被封闭在一个我们无法洞悉的梦魇里,似乎与这个世界隔着遥远的距离。
有人说,他们是“星星的孩子”,来自遥远的天际,一不小心跌落尘世。医学专家说,他们还有一个名字——“自闭症儿童”,也叫“孤独症儿童”,是需要人们宽容与关爱的特殊群体。
今天,是第四个“世界自闭症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星星的孩子”,走近他们的孤独世界,尝试用爱与理解去告诉这些遥远星球的小天使,这个世界也很美丽。
■本报记者 郭炳德 通讯员 张利军
初春,河南郑州,风和日丽。
见到10岁的丁丁(化名)时,记者大吃一惊。在爸爸妈妈的启发下,他不仅能满脸笑意地向我说“伯伯好”,把流行歌曲《天路》唱得有模有样,还绘声绘色地为大家讲起了“三只小白熊”的故事……
回想起去年此时在郑州市管城区回民第二小学见到丁丁的情景,记者曾经揪着的心一下子舒展了——那时,丁丁是一个患有自闭症、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插班生,他的未来,很多人不敢想象。
当然,对于患病的丁丁来说,他是不幸的,10岁的他承受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孤独,也曾给他的父母带去了无限的痛楚。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有一群关爱他的人,使他成为了很多自闭症儿童家长羡慕的样本,也给人们带来了启示与希望……
“我们多想让自己的孩子‘一般化’”
2002年,宝贝儿子丁丁的出生,让家住郑州的刘先生和任女士夫妇十分欣喜。然而,随着丁丁一天天长大,他们发现丁丁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最突出的表现是说话晚,少哭闹,便开始带孩子四处求医。丁丁4岁那年,被确诊患了自闭症。
“自闭症,这个词从前似乎只在报纸上见过,而且也只是偶尔。”刚开始,刘先生和任女士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患上这种陌生且奇怪的病。但是,北京、郑州多家知名医院的诊断报告又让夫妇二人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从那时起,刘先生夫妇开始在网上查阅有关自闭症的资料。“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的病变引起的发展性障碍。其主要症状包括:语迟,言语障碍突出;孤独离群,交际困难;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等等。”网上的描述,与丁丁平时的表现惊人地相似。
当了解到国内外至今对自闭症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时,刘先生夫妇一度感到绝望。唯一的曙光是,若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可以提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国际公认的对自闭症患者行之有效的干预方式。
几经周折,刘先生夫妇终于在郑州找到了一家专门接收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心。为了孩子,刘先生辞掉了工作,全陪。训练中心离家很远,他就带着丁丁暂时借用一位朋友的房子。朋友不常在家,他和丁丁中午可以在那里小憩片刻,吃点饭,下午再回到康复训练中心。
那段日子,每看到正常、健康的孩子从身边走过,刘先生和任女士都感到心酸:“人家的父母都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特殊’,而我们却多想让自己的孩子一般化呀!”
让刘先生夫妇感到安慰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心的帮助下,丁丁每天都有进步。慢慢地,别人叫他的时候他知道回应了,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提高了,晚上入睡也容易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莫名地亢奋了。
但是,一个阶段之后,丁丁的康复似乎进入了瓶颈期。刘先生夫妇和训练中心共同商量后认为,长期呆在自闭症儿童聚集的环境里,自闭症儿童之间会相互影响和模仿,使一些康复训练无效。最好可以尝试让丁丁上普通学校,与健康的小朋友多接触。况且,像丁丁这样的孩子,终究是要融入社会的。
2009年9月,新学期一开始,刘先生夫妇俩便牵着丁丁的手,奔走在寻找接收学校的道路上。很多学校一听说丁丁的情况便当即拒绝了。感到失望的同时,刘先生也能够理解:“是呀,学校接收像丁丁这样的特殊学生,会面临多少麻烦,老师又将承受多大的压力啊!”可是,他们是那么希望丁丁能够被接纳,毕竟,这是他们能想到的可以让丁丁继续康复的唯一出路。数不清被拒绝了多少次,终于,刘先生惊喜地得知,郑州市管城区回民第二小学向丁丁敞开了大门。
寻找打开孤独世界大门的钥匙
“现在,孩子自言自语的情况几乎没有了,并且知道用目光看人了。”“感冒发烧了,竟然会说‘浑身疼,难受死了’。”“已经能够坐下来安静地看半个小时的训练片了。”
2010年4月,也就是丁丁来到郑州市管城区回民第二小学的半年后,来送儿子上学的刘先生夫妇争相向记者讲述着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
时任该校校长的崔林增向记者坦言:“说实话,当初接收丁丁,我们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一开始,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老师都不是很愿意,毕竟,接收了丁丁,我们将要面临的问题太多了。学校没有这样的先例,我们既要担心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来学校后能否适应,又要担心其他孩子能否接受,以及老师将要面临的压力……但将心比心,从有利于孩子康复与成长的角度出发,让丁丁能像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正常的教育,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这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学校领导与丁丁的父母围坐在一起,就如何让丁丁顺利融入正常孩子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学校决定先为孩子找一个陪读老师,这位老师最好是丁丁熟悉的、曾经教过他的特教老师,可以在丁丁出现问题时及时对他进行心理引导。同时,帮助回民二小的老师尽快熟悉丁丁的情况。“陪读,这在我校是史无前例的,班内坐一个陪读老师对任课教师也是压力,但为了孩子,我们的老师欣然接受了。”崔林增说。
陪读解决了丁丁在普通学校的初期适应问题,但学校与丁丁家长的讨论还在继续。从课堂上丁丁出现问题的解决方式,到课下丁丁与正常孩子交往融合的措施策略等,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是讨论分析的话题。
刚开始上课,即使有陪读老师的干预,丁丁仍然连10分钟也坐不住,并且动不动就会自言自语,甚至大喊大叫,搞得课堂一片混乱。课间在操场上,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嬉笑玩耍,唯独丁丁总是目中无人地满操场撒欢儿乱跑,那孤独狂奔的身影,那肆无忌惮的动作,在操场上格外显眼。
为了让丁丁适应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班主任余颖经常上网查阅有关自闭症的资料,学习特殊教育理论,并与任课教师一道,针对丁丁的自身特点,采用多次反复、一对一指导、游戏活动、适时奖励等教育方法,试图打开丁丁内心那个孤独世界的大门。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在课堂上,丁丁突然大叫了一声,但声音刚落,立刻怯生生地看着余老师,并下意识地用小手捂住了嘴,朝余老师嘘了嘘,意思是应该安静。
“孩子有自我约束意识啦!”丁丁这个小小的动作,让余老师好一阵激动。据她了解,自闭症患者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丁丁竟然懂得课堂上需要安静,意识到打扰了同学,并表达出自责。这样的变化,让余老师感到惊讶极了。好兆头!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余老师看到了希望,她暗暗告诉自己,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第二次更让余老师激动。一天放学时,余老师忘记把用来显示幻灯片的幕布升上去,丁丁竟然径直走上讲台,按下开关把投影设备都关好了。站在教室门口的余老师看得目瞪口呆,班里那么多孩子没有一个人发现,一贯旁若无人的丁丁竟然会注意到这个细节。一时间,余老师激动得泪流满面,心想,这个冷若冰霜的“小星星”终于开始“眨眼睛”了。她情不自禁地把丁丁抱在了怀里,连声说:“孩子,你真棒!”丁丁似懂非懂地看了她一会儿,虽然没笑,但眼神竟然不再游离,这使余老师一边笑,一边再一次哽咽起来。
在一年前的采访中,余老师高兴地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教育,丁丁已经能主动地参与到同学的游戏活动中,遇到自己喜欢的游戏,还会用手拉住同学表达想继续玩的意愿。课间活动时,操场上已很少看到他独自撒欢儿的身影;课堂上,他自言自语、随意离开座位的情况也少了,老师讲的连加连减计算,他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在黑板上准确地写出答案;课下,他还能够独立地写作业……
一年后,丁丁现任的班主任于志红老师告诉记者,丁丁已经有了“规范自己”的意识。比如,写字能自觉地写到方格里了,而他原来写字是一个摞一个重叠起来的;课堂上,他能回答老师的提问,并且知道先举手……
终于,老师们一点一滴的关爱,换来了丁丁的进步与成长。
⑵ 婴儿时的故事
是适合婴儿听的故事吗?我以前下载过一个胎教盒子,各个阶段的音乐故事都有,还挺好用的。每天早晚听一听。
⑶ 求短篇儿童故事一篇,3-5分钟说完那种..
不爱刷牙的小狮子
小狮子不讲卫生,不爱刷牙,他的嘴巴越来越臭。有一天,小狮子来找小熊玩,他刚开口说:“小熊,我——”话还没说完呢,只听小熊说了句:“什么味儿!”接着,“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
“小兔,我们——” 小狮子看了小兔走过来,想和他一起玩。可他话还没说完呢,小兔头晕晕地说了包:“好臭!”接着,也“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
小狮子呆呆地看着,不久,小象甩着鼻子走过来,小狮子张开嘴巴,对小象说:“小象,我们来玩——”
“好难闻的气味!啊。。。。。。啊。。。。。。啊嚏!”小象打了个大喷嚏,接着,也摇摇晃晃地倒在了地上。
小狮子没有找到一个朋友玩,他闷闷不乐地回到家。这时,他看到出远门的爸爸回来了,小狮子张嘴巴,高兴地喊:“爸爸!”爸爸突然把鼻子捂住,向后退。他对小狮子说:“天哪,你多久没刷牙了?”
小狮子挠挠脖子上的毛,不好意思地说:“好像。。。。。。好像两个星期。。。。。。”
爸爸急忙给小狮子找出牙刷和牙膏,让他仔细刷牙。不一会儿,小狮子把牙齿刷干净了,他的嘴巴一点都不臭了。
小狮子把今天的经历说给爸爸听。“宝贝,以后你一定要早晚按时刷牙,不然,嘴巴臭臭的,小伙伴都不爱和你玩啊!”爸爸对小狮子说。小狮子听了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小狮子每天都按时刷牙,小伙伴们再也没有被他熏到了!
⑷ 怎么判断异地恋女朋友听完睡前故事有没有睡着
看看微信步数,不过异地恋必须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和信任才能保持,否则早晚都会出问题。
⑸ 听故事的人。
这个故事是我在初中时看过的,那时看完有种难以言喻的伤感,以致至今仍能下意识地记起。
《半个圆》
如果一个人的初恋沉闷且冗长,不知算不算很奇怪。
高三的时候,别人都忙得天昏地暗,我父母早早就替我办全了出国手续,只等我领到毕业证go to美利坚了。
我们班上有个男生人称大P特能说,一般播音时间是早自习“体育快递”,课间插播“时政要闻”,午间休“评书连播”,晚自习CLASSICAL MUSIC。可每次考试他总有本事晃晃悠悠蹭到前几名。班主任拿他没办法,只好让他在最后一排和我这个“逍遥人”一起“任逍遥”。
那时候大P又黑又瘦,面目狰狞,读英文像《狮子王》里的土狼,背古诗像刚中了举的范进。真的,后来我们逛动物园猴子见了他都吱吱乱跑,他到来劲了,拍我的头冲猴子介绍:“This is my pet(宠物)!”我也没含糊,告诉他:“别喊了,看你的二大妈们都被你吓跑了。”---这是后话。
刚和我同桌的时候,有天晚自习他大唱《我的太阳》,我在一旁偷着喝可乐。唱到高音时候他突然转过头问了一句“嗓子怎么样”,我嘴里含着可乐差点全喷了,于是我重捶了他好几下,他却跟没事人似的,说我打人的姿势不对,所以不够狠。我叫他教我,他倒挺认真,还叫我拿他开练。第二天上学见着我他头一句就是:“十三妹,昨儿你打我那几拳都紫啦。”边说还边捋袖子叫我看。
后来我想,那段感情大概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吧。以后大P一直叫我十三妹。我跟大P的交情在相互诋毁和自我吹捧的主题下愈加牢固。他生活在一个聒噪的世界里,总要发出各种各样的声响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好像这样就能证明他自己的存在。我习惯了他这样,习惯看他自己给自己出洋相,习惯了和他一天到晚吵吵闹闹。常常是上课我替他对答案,他趴着睡觉;吃饭时,我吃瘦肉他吃肥肉,因为它需要“营养”;打球时不管他输赢我统统拍手称快;自习课我背单词,他用函数计算我的失意率;放学走在楼道里,我们还要大呼小叫互相嘲笑一番。我们像哥儿们似的横行高三年级。要多默契有多默契。
我听过一种说法,每个人都是一段弧,能刚好凑成一个圆圈的两个人是一对,那时我特别相信这句话。我越来越感到我和大P的本质时一模一样的---简单直接,毫无避讳。我自信比谁都了解他,因为他根本就是我自己嘛。有回我对大P说:“我好像在高三呆了一辈子。”我没理会大P大叫我:“高三童姥”。我心里有个念头,这个念头关于天长地久。
高三毕业了,大P还是我哥儿们。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之间其实从来没有牵涉过感情的问题,因为我当时觉得好多事没有说出来的必要。我认定了如果我喜欢他,那么他肯定喜欢我,这还用说吗?我心里清楚我走了早晚会回来,因为我找到了我那个半圆圈。我以为这就是缘分,任谁也分不开,哪怕千回百转。临走时大P说:“别得意,搞不好折腾了好几年还是我们俩。”这是我听到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永远都忘不了。
那年高考,大P进了北大。而我刚到洛杉矶,隔壁的中餐馆就发生了爆炸,我家半面墙都没了,我搬家了,办了一年休学,给大P发了一封E-mail,只有三个字“我搬了”,没告诉他我新家的电话。
新家的邻居有一对聋哑夫妇,家里的菜园是整个街区最好的。他们常送些新鲜蔬菜,我妈烧好了就叫他们过来吃。我从来没见过这恩爱的一对儿。有时候他们打手语,我看着看着就会想起那一个圆圈,想起大P,心里一阵痛。我买了本书,花了一个秋天自己学了手语,就这样我慢慢进入了这个无声息的世界。他们听不见,只能用密切的注视来感应对方,那么平和从容,这是不得安生的大P永远不能理解的世界。
我闲来无事,除了陪陪邻居练手语外,就是三天两头往篮球馆跑,替大P收集NBA球员签名或者邮去最新的卡通画报。感动得他在E-mail上连写了十几个谢谢,还主动坦白正在追女生。我呆坐在电脑前一下午,反反复复跟自己说一句话,“别哭别哭,这又没什么不好。”可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我已经流不出眼泪了。爸妈早就习惯了我这幅精神恍惚的样子,什么也没问。
再往后就是春天了。我还是老样子,只是手语有专业水准了。大P就在我这个“爱情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已初战告捷。我想,只要他快乐,我就也该快乐了,能作他的哥们儿也不错。纽约交响乐团要来演出,我背着父母替别人剪草坪忙了一个月才攒够门票钱。我偷偷把小型录音机带了进去,给大P灌了张LIVE版CLASSICAL MUSIC。大P回E-mail却抱怨我只顾听音乐会,第一盘早录完了都不知道,漏了一大段。我在心里默念着对不起,眼泪又流了出来。
6月份我回到北京,大P参加的辩论赛刚好决赛。我不想让他知道我回来,悄悄溜进了会场,这一年来大P变得人五人六了,他总结陈辞时所有人都又笑又鼓掌的。我知道他发挥得很好,我早就知道。辩论结束,大P他们赢了。下场时我看见一个长得挺清秀的女孩笑着朝大P迎了过去。那一刻我知道,大P需要的是有人临头给他一盆冷水,这样才不至于因得意而忘了形,我知道,但这已不重要。
回美国后我的信箱里有两封信是大P的。第一封说他在辩论大赛场上看见一个人简直跟我一模一样,他叫十三妹那人没理他,可见不是了,不过能像成这样,真是奇了。第二封说他现在的女朋友虽好,但总感觉俩人之间隔着什么,还问我怎么我们俩就可以直来直去呢?我在电脑上打了一封回信,告诉他其实我才是他的那个半圆,只是我们再也没有办法凑成一个圆。
这封信我存着没发。
我没有告诉大P我新家的电话。
我总能轻易地得到球员的签名。
我背着父母赚钱看演奏,连磁带录完了都不知道。
我不想让大P知道我回了北京。
我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放弃了那个半圆。
因为,中餐馆爆炸后,我只有靠助听器生活了。
⑹ 早回家的男人讲故事给老婆听,晚回家的男人编故事给老婆听!你们觉得这句话对不对
我觉得是对的,毕竟早回家的人不需要编故事,不心虚,晚回家的人会心虚
⑺ 早回家的男人讲故事给老婆听,晚回家的男人编故事给老婆听,你是属于早回家呢还是晚回家呢
跟老婆一起回家
⑻ 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谁更快乐
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谁更快乐
我脑子里经常会出现以下奇怪的、对立的东西,有时候很快就消失了,有时候就会一直停在那里。隔三差五的跑来提醒我,我还在你的脑海里啊,我是有存在感的呀。没能消灭它们,就
会有《真探》里面马蒂听到的那句话一样“小马,我们有债”的负罪感。这就是其中一个,其实也没有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地步,只是突然觉得又想消灭它的“欲望”,好像用词不对,要
不就用一个简单粗暴的词语吧,供给。思想上提供了消灭它的准备,剩下的就是用手敲打键盘就ok了,在不考虑手疼的的情况下,这是无边际成本的东西,何乐而不为。
第一次听到这个的时候,愣了一下。这还用说吗?又不是什么高大全的代表,这之间不就是舍与得的关系么?你问我舍与得谁更快乐,嚯嚯嚯嚯,今天天气不错。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
个作者的简介“心中有万千世界,愿与你分享。”恰逢另外一些事情,让我觉得,貌似舍与得之间也没有那么绝对。所以这个本来很好得到结果的问题就变成了问题。老实说,我希望能用说
故事样子把两者的好于坏分别一下,不过可能在目前的水准下,做不到。能做到的,大概会是被称为四不像之类的存在。恩,姑且就让这么一个姜子牙的坐骑存在吧。
对于讲故事的人来说,任性。乐意时,就把心中所想的万千世界说给别人听;不乐意时,就做一个在皇城贴告示的宫廷侍者。如果不用被编辑或者被称为读者的生物追稿,讲故事的人可
能是世上最快乐的人,靠着一根笔杆,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万千的世界在心里闪过,在脑子里经过,然后分享给所有人。对于读者来说,可以不用费力的就能领阅万千世界,不用出门,就
能看遍天南地北,爱恨情仇,假如考虑时间的问题,听故事的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了。
但是故事好不好听,最终还是由听故事的人来评判的,而不是讲故事的人自己能决定的。而所能听到的故事,只能是讲故事的人讲出来的,免不了有糟糠。那么,还能确定讲故事的人和
听故事的人谁更快乐么?
我喜欢听故事,心里甚至有时候会羡慕蒲松龄那样开个茶寮在路边专门听过往的人讲故事;我心里有时也会涌现出新的故事,美丽烂漫,想去分享出来。可是,听故事早晚会有糟糠入耳
,讲故事却始终不得其法。或者说,两者都是听着容易做着难,听故事,却始终觉得故事有瑕疵,讲故事,却讲不出还在脑子里孕育时的那种美感。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谁更快乐,归根
到底,还是不得其法带来的烦恼。
说了一大堆,貌似把答案也说出来了,不得其法。不管是听故事还是讲故事,都有其中各自的道理,要明白其中的道理。一、言传身教,貌似不现实;二、试错机制。这就是我现在该做的吧。暂且这么认为吧。
⑼ 想要给孩子每天早晚播放故事或者听英语,用什么来播放呢
现在不是有那什么讲故事的学英语的学习机吗.?像一本书一样的。.很好的。.又能开发讲故事的又能学到英语..活灵活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