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关于孟浩然的故事

关于孟浩然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3-03 02:17:13

⑴ 孟浩然的名人轶事50字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版媚俗世,权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1)关于孟浩然的故事扩展阅读:

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

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⑵ 关于孟浩然的故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皮日休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 《早寒江上有怀》、 《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清代王士碌推衍严氏绪论,标举"神韵说",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分甘馀话》)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清代潘德舆曾指出:"襄阳诗如'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养一斋诗话》)然而这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苏轼说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是颇为中肯的。
孟襄阳虽为唐山水诗之始作俑者,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何也?一 因其才气不殆,二因其诗意常未若王维高远。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 甘,此情多发之于诗,令其诗每有寒俭处。而王摩诘一生出仕入仕,几 经周折,于世情之变体味颇深,此情发之于诗,则往往意趣清远,无迹 可寻。
虽则,孟诗亦自有其过人处。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 不减王维。如"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 舟"等句,真可谓"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
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⑶ 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故事

阳春三月,繁花盛开,万紫千红,远处的黄鹤楼里,坐着两位正在对酒畅饮的诗人,一位是诗人孟浩然,他虽然仕途不得意,但早已诗名满天下了,另一位是诗人李白,李白比孟浩然小十几岁,他刚离开四川不久,还未进入仕途,潇潇洒洒,自由自在。

李白久闻孟浩然的大名,此次在湖北得以相见,特别高兴。而孟浩然见到,诗才入仙,谈吐非凡的李白,也是相见恨晚,几天来二人游遍了湖北的名胜。谈诗情,谈人生,十分投机,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孟浩然就要离开此地沿长江东下去扬州了,李白特意在这依山傍水的黄鹤楼为他仰慕的孟浩然践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即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所作的诗。

朝代:唐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词句注释:

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第一句话指出了告别的位置:第一代着名的黄鹤楼;第二句写下告别的时间和目的地:“烟花之春”和东南胜利的“扬州”;

三四句话,写下告别的场景:走远;只留下一个泉水。诗歌以美丽斑驳的烟花泉和无边的长江为基础。他们能够以开放的心态,

开放的心态,鲜艳的色彩和浪漫的氛围创造诗歌告别。虽然这首诗是一部告别作品,但它写得优雅而富有感情,没有深深的悲伤,意味着永远而不是悲伤,不停地飘荡着美丽的韵味,而且押韵远非空虚。

(3)关于孟浩然的故事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李白是一位热爱大自然,喜欢结交朋友的诗人。他一生都住过着名的山地之旅。他在漫游和徘徊中完成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足迹遍布中原,留下了许多赞美自然美和赞美友谊的作品。

唐朝玄宗十五年,李白东回到湖北省安陆,二十七岁。他在安陆生活了十年,但在很多情况下,他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在外面旅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这片土地上十分陌生”。李白在安鲁逗留期间,遇到了12岁的孟浩然。

这首送别诗有着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

孟浩然非常感谢李白,两人很快就成了朋友。在开元十八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并要求人们带信。孟浩然在江夏会见。几天后,孟浩然把船开到东边,李白亲自将船送到了河边。当离开时,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的广陵”。

⑷ 孟浩然的生平事迹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4)关于孟浩然的故事扩展阅读:

孟浩然的故事:

家居一段时日后,孟浩然于次年前往吴越。他在吴越停留了三年,见到了老友张子荣。期间写了数首思乡之作,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等。

表达出欲回不得回的无奈。不得回乡是为了求仕的各种拜会,而非为江南山水所绊。这些拜会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结交天台山道士。

唐代重道教,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从高宗、则天时就深受重视,玄宗及其胞妹玉真公主尊其为师。天台山是司马承祯的主要道场。孟浩然在天台山流连期间。

司马承祯虽已被玄宗召去洛阳、在王屋山建阳台观并修行,但他与天台山旧观不会断掉联系。与天台山司马道士的门徒、道友交往,不失为迂回之策。

也许这段时间的交游有了起色,728年孟浩然返乡,与李白相识,稍作休整后动身前往长安。在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奔波往返,停留五年,虽结交张九龄、张说等政要。

与王昌龄、王维等成了好友,佳作广为传颂,“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等名句被众人钦服,却仍未金榜题名。733年从洛阳直奔吴越,与崔国辅相聚,并相约隔年春天再聚于江南。

短暂停留后,孟浩然返乡。735年春,依约三下江东去见崔国辅,路过江夏时,遇到李白,李白作名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可惜崔国辅已经应诏离开江南,孟浩然留有“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之句。命运总是这样作弄孟浩然。他的两次赴京(东西二都)、三次下吴越。

博取了盛名,与同期一批诗人订交,换来的现实却是骨感的。然而,孟浩然并未气馁。在襄樊时,他仍一如既往地热心结交经过之官员、文人。

“检点孟浩然集,现存的250多首作品中,有十之六七是寄赠、酬答、送别、留别、宴会、登高怀人等用于应酬、交游之作”。737年夏天,张九龄被贬至荆州任长史。

孟浩然应邀去作张九龄的幕宾。一年多之后,他离开荆州返家。张九龄虽被贬,但政治声望仍在,孟浩然是抱着极大的希望去投奔其账下的,有诗“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为证。

然而希望再次被摔得粉碎。他未受到提拔、重用,只承担了一次赴扬州的公出。在张九龄身边,也只是陪同观猎、游览、祠祭,无国事可商。张九龄是政治家,他明白进退尺度。

不可能在荆州大张旗鼓地有什么作为,孟浩然却不懂,张九龄的韬光养晦加重了他的绝望。绝望之后,辞归襄樊。一年后背上生疮,初愈便接待了来访的王昌龄,因食海鲜病发而亡。

⑸ 孟浩然的一个小故事(100字左右)谢谢!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已经40岁了。他参加当年的进士考试,但名版落孙山。在京期间,孟浩然和权王维一见如故。结为至交。当时,王维在皇宫里供职。一日,他私自邀孟浩然到宫中谈诗论文。不料,家仆来报:“皇上驾到!”无处可躲的孟浩然只好钻进了一张床底下。结果被唐玄宗发觉,王维只得如实禀告。惊魂未定的孟浩然这才从床底下爬出来。玄宗笑着问他:“孟卿朕是早闻尔名,可诵近作博朕一笑否?”孟浩然略加思索,便吟出著名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弄,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明皇一听,顿时板下脸来说:“你自己不求仕进。朕什么时候遗弃过你?‘不才明主弃’。岂不是对朕的不满?你为什么不诵‘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那首诗呢?”玄宗当即下令:“放归南山。终生不仕。”
孟浩然终于一生不得志。

⑹ 孟浩然的生平事迹。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唐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

唐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

唐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

唐景云二年(711年),孟浩然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

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在诗歌创作的艺术形式方面,孟浩然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主张诗歌要用形象思维,通过诗的语言塑造形象,通过形象显示诗歌的意旨。读者“弃象忘言”而得意。他在《本阇黎新亭作》诗中写道:“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孟浩然借用了佛学和道家哲学中的“弃象忘言”说,提倡诗歌创作的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⑺ 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

李白酒隐安陆的时候,结识了一位著名的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是谁?下面几首诗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了。《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史称“王孟”。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隐居一段时间,又想有所作为,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从此,浩然就对官场不怎么感冒了。据说,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李白: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时正与朋友喝酒,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新唐书》有记载:“浩然斥曰:‘业已饮,惶恤他!’卒不赴。韩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美景,自然是诗情大发。正想提笔赋诗,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读完全诗,惊得半天没有说话,这等好诗,岂非凡人能做。于是李白感慨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据说后来李白一直心有不甘,竟然还有让自己不敢下笔的地方,胸中块垒,难以展抒。后来到金陵,游金陵凤凰台时,一时兴起,便写下《登凤凰台》一诗,欲与崔颢一较高低,其诗为:“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其风格意境却有相似之处,而境界高远确也难分高下了。

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见了第二次面,这次李白写了《赠孟浩然》,以表达自己的朋友的钦佩。《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能得李白如此厚爱的人,当少之又少了。

⑻ 孟浩然的故事

1、文不为仕

在十七岁的时候,孟浩然在家乡本地的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好成绩,这距离父亲的计划又近了一步,但是孟浩然却决定止步不前了,他的任性在科举考试这件事情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决定不参加科举,这是因为他不想要给为朝廷做事情。

在孟浩然出生的时候,武则天将皇位还给了李氏家族,软弱无能的李显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后来被媳妇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合起伙来毒死了,李显的弟弟李旦被三个儿子推上了皇位,在孟浩然的心里,这样的做法是不合常理的,他觉得李旦的皇位坐得不清不楚,这是不仁不义!

所以萌发不部位朝廷效力的想法,但是父亲不同意孟浩然这么做,家里面乱成了一锅粥,孟浩然最后还任性的说出了:文不为仕!

2、任性爱情

他在爱情方面也是极其任性的,他因为拒绝参加科举考试和父亲闹掰了,然后他就搬出家里住进了鹿门山,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认识自己的未来妻子,一个漂亮且坚强的姑娘,这个姑娘在十七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里面的重担全部压在她的身上,这个身世可怜的姑娘身上的坚强和担当吸引了孟浩然。

通过孟浩然对自己父亲的了解是绝对不会娶这个姑娘,所以他就又任性了一次,他直接带着女孩拜堂成亲了,孟浩然任性但是他的父亲也不是平常人,生米都煮成熟饭了,在妻子生下了孩子之后孟浩然的父亲都不允许妻子进入孟家,最后以父亲的去世结束了这场父子之间的战争!

二十岁结婚的孟浩然到二十六岁父亲去世两人都只是见过一面,孟浩然的心里遗憾万分,所以他决定完成父亲对自己的期待:参加科举,考取功名!

⑼ 孟浩然一生中有意思的故事

1、文不为仕

在十七岁的时候,孟浩然在家乡本地的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好成绩,这距离父亲的计划又近了一步,但是孟浩然却决定止步不前了,他的任性在科举考试这件事情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决定不参加科举,这是因为他不想要给为朝廷做事情。

在孟浩然出生的时候,武则天将皇位还给了李氏家族,软弱无能的李显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后来被媳妇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合起伙来毒死了,李显的弟弟李旦被三个儿子推上了皇位,在孟浩然的心里,这样的做法是不合常理的,他觉得李旦的皇位坐得不清不楚,这是不仁不义!

所以萌发不部位朝廷效力的想法,但是父亲不同意孟浩然这么做,家里面乱成了一锅粥,孟浩然最后还任性的说出了:文不为仕!

2、任性爱情

他在爱情方面也是极其任性的,他因为拒绝参加科举考试和父亲闹掰了,然后他就搬出家里住进了鹿门山,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认识自己的未来妻子,一个漂亮且坚强的姑娘,这个姑娘在十七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里面的重担全部压在她的身上,这个身世可怜的姑娘身上的坚强和担当吸引了孟浩然。

通过孟浩然对自己父亲的了解是绝对不会娶这个姑娘,所以他就又任性了一次,他直接带着女孩拜堂成亲了,孟浩然任性但是他的父亲也不是平常人,生米都煮成熟饭了,在妻子生下了孩子之后孟浩然的父亲都不允许妻子进入孟家,最后以父亲的去世结束了这场父子之间的战争!

二十岁结婚的孟浩然到二十六岁父亲去世两人都只是见过一面,孟浩然的心里遗憾万分,所以他决定完成父亲对自己的期待:参加科举,考取功名!

(9)关于孟浩然的故事扩展阅读:

孟浩然诗歌成就

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禄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一。

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