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体现价值观的小故事

体现价值观的小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3-02 19:44:22

㈠ 求关于人生价值和价值观的哲理故事

据说老子骑青牛越过函谷关的时候,被函谷府衙为府尹大人发现,而答应他去作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正在老子努力写《道德经》的时候,一位年逾百岁却鹤发童颜的老翁前来府衙找他。

这位老翁对老子略略施礼后对老子说道:“老朽听说先生您博学多才,故特来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我今年已经106岁了,然而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而去了。你看他们,耗尽心血所追求的荣华富贵却不能享受这种富贵,努力建设好四舍屋宇却落身荒野孤坟,而费尽心力开垦出来的沃田死后也只能得一席之地。对我来说是什么情况呢。我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能轻松度日。虽然不懂种植庄稼,但是我依然能吃上五谷杂粮;尽管我不置只砖片瓦,可我仍然能够居于华丽的房舍中。因此,我的问题是:现在我是不是可以嘲笑他们徒劳一生,而只能落到一个不能享受生活的地步呢?”听了老翁这番话,老子微微一笑,然后对身边的道童说道:“你去找一块木头和一块石头来。”当木头和石头拿来时,老子问道:“如果木头和石头只能择一个,您是选择木头还是石头呢?”“当然是木头。”老翁得意地拿起木头说道。“为什么?”老子抚须笑问。“因为这石头还没有打磨,所以它没棱没角的,我取它何用?而木头多少还能有点用处。”老翁指着石头回答。“那么大家是取石头还是取木头呢?”老子这时向身边的人询问道。

众人都回答道取木头而不取石,理由和老翁一样。听明白众人的回答后,老子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还是木头寿命长呢?”老翁犹豫了一下说:“自然是石头。”于是老子释然而笑道:“石头寿命长而人们却不择它,木头寿命短而人们却择它,只是因为它们一个对人们有用而一个对人们没用罢了。”

㈡ 求体现社会价值的小故事

(1) 单纯的喜悦
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 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 不久开始有闪电、打雷、下大雨。 小女孩的妈妈很担心,她担心小女孩会被打雷吓着, 甚至被雷打到。 雷雨下得愈来愈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 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着她的车, 沿着上学的路线去找小女孩, 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 却发现每次闪电时,她都停下脚步、 抬头往上看、并露出微笑。看了许久, 妈妈终于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 问她说:"你在做什幺啊?" 她说:"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2) 失去与拥有
有位企业家在商场上有着惊人的成就。 当他在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 有一天陪同他的父亲,到一家高贵的餐厅用餐, 现场有一位琴艺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为大家演奏。 这位企业家在聆赏之余,想起当年自己也曾学过琴, 而且几乎为之疯狂, 便对他父亲说:"如果我从前好好学琴的话, 现在也许就会在这儿演奏了。""是呀,孩子,"他父亲回答,"不过那样的话,你现在就不会在这儿用餐了。"
我们常为失去的机会或成就而嗟叹, 但往往忘了为现在所拥有的感恩。

(3) 知道自己"有限"的聪明
有一个聪明的男孩, 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 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 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 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的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 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 回到家中, 母亲很好奇的问小男孩, 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 小男孩回答得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 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默想: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 而更重要的,他也明白别人比自己强。 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的依靠他人, 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4) 听的艺术
美国知名主持人 "林克莱特" 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 问他说: "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 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 熄火了, 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 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这才使的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 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吗? 你懂吗? 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 1. 听话不要听一半。 2. 还有,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5) 散步的启示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 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 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去了抓蜗牛!」好吧!松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 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 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你找到你的蜗牛了吗?偶尔出去散散步吧!
(6)心态决定命运
古时候有甲、乙两个秀才去赶考,路上遇到了一口棺材。甲说,真倒霉,碰上了棺材,这次考试死定了;乙说,棺材,升官发财,看来我的运气来了,这次一定能考上。当他们答题的时候,两人的努力程度就不一样,结果乙考上了。回家以后他们都跟自己的夫人说,哪口棺材可真灵啊。
心态影响人的能力,能力影响人的命运。生命的质量取决于你每天的心态,如果你能保证眼下心情好,你就能保证今天一天心情好,如果你能保证每天心情好,你就会获得很好的生命质量,体验别人体验不到的靓丽的生活。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个事情的态度,一个人因为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如他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更严重。事情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对这个事情的态度。态度变了,事情就变了。
(7)活在当下
一个人被老虎追赶,他拼命地跑,一不小心掉下悬崖,他眼疾手快,抓住了一根藤条,身体悬挂在半空中。他抬头向上看,老虎在上边盯着他;他低头往下看,万丈深渊在等着他;他往中间看,突然发现藤条旁有一个熟透了的草莓。现在这个人有上去、下去、悬挂在空中吃草莓三种选择,他怎么选择?他选择吃草莓。
这是一个禅学故事,吃草莓这种心态就是活在当下。你现在能把握的只有那颗草莓,就要把它吃了。现在连接着过去和未来,如果你不重视现在,你就会失去未来,还连接不上过去,你能够把握的只有现在。如果一味地为过去的事情后悔,你就会消沉;如果一味地为未来的事情担心,你就会焦躁不安;因此,你应该把握现在,认真做好现在的事,不要让过去的不愉快和将来的忧虑像强盗一样抢走你现在的愉快。
活在当下,是让大家当下快乐,现在快乐。如果现在你不开心,就不是活在当下。当然,活在当下不等于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今朝有酒不喝醉,不使明朝有忧愁,以未来为导向活在过程当中。活在当下,就要学会发现每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好事情,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如果你不会活在当下,就会失去当下;你不能活在现在,你就失去了现在。
(8)情感独立
一次,苏东坡和禅师佛印逛庙,发现庙里的观音菩萨手里也拿着念珠。苏东坡问:“人持念珠念观音,观音持念珠念谁?”佛印回答:“还念观音。”苏东坡又问:“为什么观音还念观音,念自己呢?”佛印的回答是:求人不如求己。
要想让自己内心状态良好,就要学会情感独立。有人总是为未来担心,忧心忡忡。不要庸人自扰,如果你担心的事情不能被你左右,就随他去吧。我们只能考虑力所能及的事情,力所能及则尽力,力不能及则由他去。
不要把自己幸福的来源建立在别人的行为上面,我们能把握的只有自己。
(9)学会放下
两个和尚下山化斋,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条河,河边有一个靓丽女子,女子不敢过河。老和尚有心想去帮她,又怕别人说闲话,小和尚毫不犹豫地把女子背过河去。到庙里,老和尚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为什么要背那个女子?”小和尚说:“我已经把她放在了河边,你怎么还‘背’着她啊?”
要学会放下,忘记该忘记的,记住该记住的。

㈢ 我想知道一些比较新颖的有关价值观的小故事

快乐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版
他们向老师苏权格拉底询问,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年轻人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成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般下水了,年轻人们把老师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学生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忙于做别的事情时突然来访。”

㈣ 求能体现不同价值取向的故事

(一)社会平等
我们今天在强调要构建一个平等的社会,而这样的追求,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开始了:

中国的儒家,目睹了道义失衡的礼崩乐坏,于是提出“天下大同”的设想,期望人们能生活在一个大道为公、不生是非的大同社会;中国的道家,感受着欲望无度的邦国纷争,于是提出“小国寡民”的想法,盼望人们能生活在一个朴素安宁、不受干扰的清静社会;中国的法家,忧虑着权贵横行的法外特权,于是提出“刑无等级”的制度,呼吁人们能生活在一个刑罚统一、法度严明的秩序社会;中国的墨家,不满于弱肉强食的争霸交战,于是提出“兼爱非攻”的主张,渴望人们能生活在一个爱无等差、战无不义的和平社会。

中国文化里各家的思想者,他们以不同的表达,传达着对于实现社会平等、社会和谐、社会美好的同样期待。虽然从每个人的客观条件上来讲,人注定是生而不平等的,但他们希望在人的生存中,社会能给予民众以相对平等的生存空间,可以让所有人不论是贫是富都安居乐业、让所有人无论是强是弱都不受欺凌。

正因为人们生而不平等,所以才格外要求社会的平等,来弥合先天的差异、来均衡各方的不对等。

平等,首先意味着人心的平和:法无特权,人们的生活中杜绝了欺男霸女、投诉无门之事,才能安然度日,所以社会总在呼吁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律平等;机会均等,人们的努力能够进阶有序、公共的资源不再权贵垄断,社会才能健康运转、正常流动,机会平等的秩序消除着怨声载道的仇视。

社会平等才能带来心态平和、生活平静,对于这一点,唐朝韩愈体会得非常深刻,他作文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由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他首先论述了一个物理道理,当物体处于不平静时才会发出声音,比如草木由风拂动发出声响、水面由风吹动发出声音……而人的语言也是如此,迫不得已才出言发泄,或歌或哭,但凡有言,都是因为内心不平!所以,如果要平息人言鼎沸、如果要人们心平气和,就要实现社会环境的大平等,才能塑造心理环境的平和。

平等,而后带来了社会的平稳。儒家经典《大学》里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理想的社会生活,最后要达成的最高目标是“平天下”——要平定天下、要天下太平,就包括了要人人平等、要社会平稳,平定天下的目的便是为了“天下平”。而平等的社会生存环境为人们塑造出的心态平和、生活平静,促使着人们的各安其分、各行其道,保证着社会的稳定泰平、四海升平。对此,孔子曾经十分严肃地教育弟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邦国社会,不怕贫穷却怕分配不均,不怕人少却怕人心不安,如果均等,人人都不觉得自己拥有得少,如果和谐,家国也就不担心人少,如果安定,这个社会就不会有倾覆之灾。孔子此言,实在是道破了此后历代王朝更迭、民心思变的根源。贫富差距、待遇差异、等级差别的严重分化,促使了社会的不平稳发生。

所以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吴兢,在分析总结了大量兴亡之道、穿越过如许历史烟云迷障之后,留给中国文化一句平淡而直白的朴素道理,他说:“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而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也以淡然口吻隐喻着人间至理,他说:“平而后清,清而后明。”社会平等,彰显治国之道,社会平等,成就清明太平。

(二)人格平等

社会平等,这是对每个人生存权利、每个人生活状态的保障,是一种制度上的追求。而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个体精神,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强调的更是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尊严上的平等。

人格平等,源于彼此的尊重,就像《简爱》中那句响彻世界的呐喊,简·爱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人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能认同自己与他人的人格平等,不因身份地位差异而拜高踩低,是一种修养的体现,更是一种自信力的考验,能以平等姿态交流、以平常心去品评人的格调与心性。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人格平等的交游,坚固胜似青山,美丽胜过音乐。那是在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叫伯牙,他官任晋国的上大夫,被人称作“琴仙”。一天,他坐在汉阳江边独自弹琴,忽见一位砍柴而归的樵夫正站立在旁听琴,神态十分专注,似能听懂琴意,自称名叫钟子期。伯牙起初心存质疑,难道一个村野樵夫也懂得士大夫的琴声吗?于是想试奏几曲,便随手弹奏出心中的巍峨高山之景,钟子期听后描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惊讶之余,又弹奏起滔滔流水之意,而钟子期听后回答说“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这下喜出望外,他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知其音,解其意,从此,“知音”一词便从音乐术语中脱颖而出,泛化成了知己、知心人的代名词。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之后,他们相约来日再于此处弹琴、听琴。但是当伯牙如约再来的时候,钟子期侧耳倾听的身形已经化作一抔黄土、与世长辞了。伯牙痛失知音,他在子期的坟前最后抚琴一曲,而后把琴摔断,立誓知音既去,此后再不弹琴。这便是古琴艺术中“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这个分别记载于《吕氏春秋》《荀子》《列子》等典籍中的故事,故事中两个萍水相逢而意气相投的人,以七弦为桥梁、以音乐为寄托、以青山为风骨、以绿水为凭证,彰显着一份不关乎社会地位、只关乎心灵地位的平等相交、贵重相知。士大夫的琴音,只为樵夫才回响山间;钟子期的脚步,只为伯牙才驻足岸边。

是对人格平等的维护,才没有阻止伯牙以高高在上的身份对话一位民间路人;是对人格平等的认同,才没有使钟子期畏惧以一担柴木对唱一具古琴。其实,在触及心性的人际交往中,社会身份,常常比不过文化身份的重要。

中国传统社会,对于伦理纲常的规范十分讲究,所以看起来似乎处处都是对不平等地位的维护。其实,中国文化很早就在强调人格上的平等了,甚至为了追求平等,认为连性命都是可以放弃的。《礼记》里就有这样一段记录:春秋时期,齐国饥荒,饿殍遍野,一位叫做黔敖的富翁,本想发放粮食赈灾,可是在饥民来领粮的时候,他以轻蔑的语气吆喝说“嗟,来食!”于是饥民感觉蒙受了巨大羞辱,宁可饿死也不肯再领受粮食。这就是“嗟来之食”这个词的由来,表示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而在中国文化里,也逐渐强化着“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傲骨。

傲骨常存于内、内在铁骨铮铮,傲气不形于外、外不盛气凌人,这种人格的培养、这种修养的强调,正是为了能够超越社会条件限制、而达到彼此人品格调上的平等。

所以中国文化才会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上至天子、下到平民,都要把修养自身当做人生之本,无一例外,无有特例——而这种无人能免的一视同仁,正是一种对人生要求的平等准则。品评你我,就看彼此修身的成就;修身过后,便能成就人格平等的生命。

(三)众生平等

对“平等”这个概念论述最多的,首推佛家。而且中国佛学里强调的“平等”,早已超越了世俗概念,甚至超乎物种的限制,叫做“众生平等”。众生,包括“有情众生”,也就是有感情的生命体,比如人类和动物;众生,也包括“无情众生”,也就是植物、微生物乃至山川石矿等没有情识的物体。大乘佛法说众生平等,是认为一切事物都会受轮回之苦,也都能具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所以“视众生无有差别”。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在中国文化界影响力最为广泛的中土禅宗,以禅宗的观点看,佛性就是自我的觉悟,众生都能成佛,就是众生都有机缘参禅悟道、升华自我,如果能够破除迷惑内心的种种执着、能够了悟解脱心灵桎梏的真理,那就是一种立地成佛了。中国文人之所以推崇禅宗的理论,是因为禅宗的人间化与简易化,使它不再执着于仪规、不再像宗教,而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智慧参照、一种哲学道理,成为了“禅学”而非仅是“禅宗”。

在禅学的思想指导下,“众生平等”的理论也推衍到了社会生活中,演化成一种德性标尺。如果认同众生的地位平等,就该尽可能维护每一个物种生存共处的权利;如果承认众生的法性平等,就该尽量地遵从每一样事物自然而然的状态。人类对于万物,不该以霸占之心、掠夺之心去强求和破坏;人类之于世界,该是以平等之心、善念之心去尊敬和平视。

这就像道家以平等心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天没有偏爱私心,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草扎成的狗一样,在天地苍穹的怀抱中,万事万物都经历着平等的存在与平等的消亡,都遵从着平等的规律法则和平等的因果循环。在大自然的眼中,“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万物都是平等地生发衰落、平等地循环往复。

而宋代理学家张载提出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说人民与我都是同胞、万物与我都是同类,这种“民胞物与”的观点,也是儒家代表人物从侧面显示出的一种众生平等观。

在“众生平等”的禅学感悟和哲学思索下,也许我们与他物有着境遇差别,但是没有优劣差别,不该以轻蔑之心傲视天地;也许我们与他人有着境地差别,但是没有等级差别,不该以轻慢之态目空一切。怀有慈悲心性,就是能对他人他物的苦乐以平等心去感同身受。

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平等的呼唤,有社会宏观层面的制度平等,有个人实际层面的人格平等,更有生命自然层面的众生平等。所以国学会对家国说“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会对社会说“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会对个人说“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会对官场说“临官莫如平”;更对世间道理说“持心如衡,以理为平”。在这样的文化承袭中,让我们在今朝期待,正理平治,承平盛世

㈤ 价值观小故事字特别少

故事一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今湖北南漳县)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逐出国都。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玉工仍然认为是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楚文王继位后,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
故事二
英国一个哲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问两个人:“如果我给你们一百英镑买你们的老婆,你们卖吗?”两个人同时摇头不答应。
他又问这两个人:“如果我给你们一百万英镑买你们的老婆,你们卖吗?”一个依然摇头,另外一个人想了想,点了点头。
他再问了那个摇头的人:“如果我给你一亿英镑买你的老婆,你卖吗?”这个人终于点了头。
故事三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

“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你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上面三个例子是我看来的故事,也是众所周知的故事。三个故事各个不同,个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不过,这三个故事阐述了一个共同的道理,价值观念的体现。

㈥ 社会主义价值观小故事

百善孝为先。9月22日,市民陈女士打来电话,讲述了舅舅一家人的亲情和孝顺故事,听来温暖人心:“我舅舅今年99岁,舅妈94岁。七八年前,舅妈摔了一跤骨折,视力也不好,8年来,儿媳和几个女儿轮流守夜睡在妈妈身边。我舅舅有糖尿病,每天要打针,也是她们在照顾。她们对老人这么好让我很感动,老人家能这么长寿,我认为跟子女们的孝顺和团结是分不开的。” 宁波:久病床前有孝媳 真情服侍婆婆感动邻里 她59岁,因劳累落下了一身病痛。但她八年如一日服侍瘫痪在床且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婆婆,无怨无悔,从不言弃……她就是宁海县力洋镇凤凰山村的陈姣芬。陈姣芬的婆婆今年80岁。8年前不小心摔的那一跤,让她从此缠绵病榻,加上严重的老年痴呆症,老人彻底失去了自理能力。 象山:洪婉璐用稚嫩肩膀撑起一片天的孝女上了高中之后,洪婉璐不能天天陪在爷爷奶奶身边,就坚持每天给爷爷奶奶打电话,嘱咐他们要注意身体,不要操心,重活累活都留着她回家再干。每次回家,她都抢着干家务活,奶奶心疼她读书辛苦,不让她干,她就趁奶奶不在的时候,偷偷地刷碗擦地。说起孙女,奶奶每次都哭,一为命运的不公,二为孙女的懂事。海曙:热心阿姨主动承担照顾楼里独居老人的任务 温情满楼道海曙南门街道马园社区是个老小区,这儿住的大部分是老年人。67岁的王桂娥阿姨所在的楼道里就住了十余位高龄老人,其中四五位是独居老人。热心的王阿姨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楼里独居老人的任务,熟悉她的居民没有一个不称赞的。

㈦ 求关于价值观 人生观的哲理小故事。要和“人生价值”有关系。

时间和爱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种情感。
一天,情感们得知小岛快要下沉了,于是,大家都准备船只,离开小岛。只有爱留了下来,她想坚持到最后一刻。
过了几天,小岛真的要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
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爱说:“富裕,你能带我走吗?”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
爱看见虚荣在一艘华丽小船上,“虚荣,帮帮我吧!”“我帮不了你。你全身都湿透了,会弄坏我这漂亮的小船。”
悲哀过来了,爱向她求助:“悲哀,让我跟你走吧!”“哦……爱,我实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儿!”悲哀答道。
快乐走过爱的身边,但是她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见爱在叫她!
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过来,爱,我带你走。”
这是一位长者。爱大喜过望,竟忘了问他的名字。登上陆地以后,长者独自走开了。
爱对长者感恩不尽,问另一位长者知识:“帮我的那个人是谁?”
“他是时间。”知识老人答道。“时间?”爱问道:“为什么时间要帮我?”
知识老人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伟大。”

骆驼妈妈
有一个美国旅行者在非洲撤哈拉沙漠看到这样的一幕:
无人区里有一只母骆驼带着几只小骆驼一路低着头,不时地停下来闻着干燥的沙子。按照常识,美国人知道这是骆驼在找水喝。
它们显然渴坏了,几只小骆驼无精打采地走着。在太阳的炙烤下,它们的眼睛血红血红的,看起来它们有些支撑不住了。
旅行者还发现,小骆驼们紧紧地挨着骆驼妈妈,而母骆驼总是根据不同的方向驱赶孩子们走在她的阴影里。
终于,它们来到一个半月形的泉边停住了。几只小骆驼兴奋异常,打着响鼻。
可是,泉水离地面太远了,站在高处的几只小骆驼不论怎么努力也无法把嘴凑到泉水边上去。
惊人的一幕发生了。那只骆驼妈妈围着她的孩子们转了几圈,突然纵身跃入深潭……水终于涨高了,刚好能让小骆驼们喝着。
世上没什么爱比母爱更伟大的了,为了她的爱,她有时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

爱与被爱的人
一个哲学家,晚饭后往郊外散步,遇见一个人在那儿伤心地哭泣,哲学家问他为何如此伤心,那人问答:“失恋了。”
哲学家闻听连连抚掌大笑道:“糊涂啊糊涂。”
失恋者停住哭,气愤地质问:“有学问就可以如此嘲笑愚弄别人吗?”
哲学家摇头道:“非我取笑你,实在是你自己取笑自己啊。”
见失恋者不解,哲学家接着解释说:“你如此伤心,可见你心中还有爱;既然你心中有爱,那对方就必定无爱,不然你们又何必分手?而爱在你这边,你并没有失去爱,只不过失去一个不爱你的人,这又有何伤心呢?我看你还是回家去睡觉吧,该哭的应是那个人,她不仅失去了你,还失去了心中的爱,多可悲啊。”
失恋人破涕为笑,恨自己对这浅显的道理怎么没看透,向哲学家鞠了一个躬,转身离去。
理智的认识不应该受情感的捉弄,懂得该放弃的时候放弃,该收藏的东西收藏,这也是一种生活的真谛,为失去的东西痛惜不已不能自拔,实在是消极之兴。
一、 马车声音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一同到林间漫步,我高兴地答应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问他:“我们又没看见,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二、豪猪的哲学
寒冷的冬天,一群豪措挤到一起取暖,但各自身上的刺迫使它们马上分开;御寒的本能使它们又聚到一起,疼痛则使它们再次分开:
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它们终于找到了相隔的最佳距离??最最轻的疼痛下能得到最大的温暖
在人类中,自我的空虚和孤寂使人们需要社吏.但许多令人厌恶的本性和使人难以忍受的缺点又使他们分开……
终于人们也找到了最佳距离, 使得他们通过礼节共同生活在一起.
单纯的喜悦
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 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 不久开始有闪电、打雷、下大雨。 小女孩的妈妈很担心,她担心小女孩会被打雷吓着, 甚至被雷打到。 雷雨下得愈来愈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 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着她的车, 沿着上学的路线去找小女孩, 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 却发现每次闪电时,她都停下脚步、 抬头往上看、并露出微笑。看了许久, 妈妈终于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 问她说:"你在做什幺啊?" 她说:"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三 失去与拥有
有位企业家在商场上有着惊人的成就。 当他在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 有一天陪同他的父亲,到一家高贵的餐厅用餐, 现场有一位琴艺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为大家演奏。 这位企业家在聆赏之余,想起当年自己也曾学过琴, 而且几乎为之疯狂, 便对他父亲说:"如果我从前好好学琴的话, 现在也许就会在这儿演奏了。""是呀,孩子,"他父亲回答,"不过那样的话,你现在就不会在这儿用餐了。"
我们常为失去的机会或成就而嗟叹, 但往往忘了为现在所拥有的感恩。

四 知道自己"有限"的聪明
有一个聪明的男孩, 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 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 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 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的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 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 回到家中, 母亲很好奇的问小男孩, 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 小男孩回答得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 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默想: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 而更重要的,他也明白别人比自己强。 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的依靠他人, 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五 听的艺术
美国知名主持人 "林克莱特" 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 问他说: "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 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 熄火了, 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 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这才使的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 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吗? 你懂吗? 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 1. 听话不要听一半。 2. 还有,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六 散步的启示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 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 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去了抓蜗牛!」好吧!松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 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 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你找到你的蜗牛了吗?偶尔出去散散步吧!

七 心态决定命运
古时候有甲、乙两个秀才去赶考,路上遇到了一口棺材。甲说,真倒霉,碰上了棺材,这次考试死定了;乙说,棺材,升官发财,看来我的运气来了,这次一定能考上。当他们答题的时候,两人的努力程度就不一样,结果乙考上了。回家以后他们都跟自己的夫人说,哪口棺材可真灵啊。
心态影响人的能力,能力影响人的命运。生命的质量取决于你每天的心态,如果你能保证眼下心情好,你就能保证今天一天心情好,如果你能保证每天心情好,你就会获得很好的生命质量,体验别人体验不到的靓丽的生活。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个事情的态度,一个人因为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如他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更严重。事情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对这个事情的态度。态度变了,事情就变了。

八 活在当下
一个人被老虎追赶,他拼命地跑,一不小心掉下悬崖,他眼疾手快,抓住了一根藤条,身体悬挂在半空中。他抬头向上看,老虎在上边盯着他;他低头往下看,万丈深渊在等着他;他往中间看,突然发现藤条旁有一个熟透了的草莓。现在这个人有上去、下去、悬挂在空中吃草莓三种选择,他怎么选择?他选择吃草莓。
这是一个禅学故事,吃草莓这种心态就是活在当下。你现在能把握的只有那颗草莓,就要把它吃了。现在连接着过去和未来,如果你不重视现在,你就会失去未来,还连接不上过去,你能够把握的只有现在。如果一味地为过去的事情后悔,你就会消沉;如果一味地为未来的事情担心,你就会焦躁不安;因此,你应该把握现在,认真做好现在的事,不要让过去的不愉快和将来的忧虑像强盗一样抢走你现在的愉快。
活在当下,是让大家当下快乐,现在快乐。如果现在你不开心,就不是活在当下。当然,活在当下不等于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今朝有酒不喝醉,不使明朝有忧愁,以未来为导向活在过程当中。活在当下,就要学会发现每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好事情,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如果你不会活在当下,就会失去当下;你不能活在现在,你就失去了现在。

九 情感独立
一次,苏东坡和禅师佛印逛庙,发现庙里的观音菩萨手里也拿着念珠。苏东坡问:“人持念珠念观音,观音持念珠念谁?”佛印回答:“还念观音。”苏东坡又问:“为什么观音还念观音,念自己呢?”佛印的回答是:求人不如求己。
要想让自己内心状态良好,就要学会情感独立。有人总是为未来担心,忧心忡忡。不要庸人自扰,如果你担心的事情不能被你左右,就随他去吧。我们只能考虑力所能及的事情,力所能及则尽力,力不能及则由他去。
不要把自己幸福的来源建立在别人的行为上面,我们能把握的只有自己。

十 学会放下
两个和尚下山化斋,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条河,河边有一个靓丽女子,女子不敢过河。老和尚有心想去帮她,又怕别人说闲话,小和尚毫不犹豫地把女子背过河去。到庙里,老和尚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为什么要背那个女子?”小和尚说:“我已经把她放在了河边,你怎么还‘背’着她啊?”
要学会放下,忘记该忘记的,记住该记住的。

㈧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

这几天,成都爱心“包租婆”李光琼受到社会关注。为让白血病患者省下救命钱,这位82岁的老人连续10年少收房租,她的善行感动了很多人。让成都人讲成都事,用成都事教成都人。2012年3月至今,成都市以“百姓故事会”等多种形式和载体,不断挖掘“善行故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市民心中播种、开花、结果,推动城市文明持续提升。(2月23日《四川日报》)

发现好人善行善举,传播社会正能量,以成都老百姓“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题的道德讲堂,至今已开展活动2.7万场,参与城乡群众超过300万人次;“金沙讲坛”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成都篇章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以现场讲座为基础,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包括官网、微博、新浪公开课等新媒体,对讲坛内容进行二次传播,使讲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随着“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每两年一次的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举行,包括“救水女侠”吴永秀、“危难之际有大义”的刘中勇等成都一大批“最美人物”被发掘。

成都,在润物无声处播种道德,形成了具有“成都模式”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进行推广报道,让成都这座“首位城市”不仅在经济上领跑,在城市文明上也走在前列。成都综合运用道德讲堂、“云公益”、道德模范和“成都好人”评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启了“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门,一个个好人组成的“成都好人”群体,用善心照亮社会,用义举温暖人心,用精神感召世人,极大地提振了全社会的道德自信,有力地引领了良好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源源不断地为“首位城市”注入正能量,凸显出一个城市精神品牌的无穷力量。

“善行故事”滋润着成都文明,一个个善行故事就像一颗颗向善的种子,播撒在成都人的心田里,没有谁说教,却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入,潜入。在友善的成都,在诚信的成都,向善的力量一如春天的花朵,遍地盛开着,盛开为温暖的港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从一个个普通的成都市民那日常生活中的善行里彰显出来了,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但是他们的慈行善举温暖着人心,有着朴实的信仰与坚定的力量。当凡人善举已成寻常之事,文明就有了深深扎根的肥沃土壤,才会有不断生长梦想的希望。

成都某私营企业员工曹文说:“李婆婆的故事就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友善”。像李婆婆这样的善行,在成都还有很多,我也因此更爱成都。” 微博“成都成华教育发布”表示:“爱一个地方和一个人,是从具体可感的人和事开始的,像李婆婆这样的普通人,让我们不得不说——我爱你,成都。”成都这座城市的“善行故事”每天都有着新的面孔在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群群新时代的“活雷锋”正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着社会文明的猎猎大旗。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