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儿山的故事
❶ 忘儿山故事150字
在中国,母亲节有个远久的传说——望儿山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辽宁南部一座2000多年的古城——熊岳城。在熊岳城东,有一座高峰兀立的山峰。远远望去,宛如一位母亲,眺望远方,盼儿早早归来。山顶有一座古塔,这座山就叫望儿山。
相传很久以前,熊岳城郊是一片海滩。海边有一户贫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十分疼爱儿子,一心盼望儿子勤奋读书,将来学业有成。为了供儿子读书,她白天下地耕种,晚上纺纱织布,辛苦劳作。儿子也很听母亲的话,决心苦学成才。母子苦熬了十几年。这年,朝廷举行大考,选拔人才,儿子决定进京赶考。临行前,母亲对儿子说:"孩子,你安心去考吧,考上考不上,都要早早回来,别让娘担心啊!"儿子说:"娘,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地考,一考完就回来,您就等着我的喜讯吧。"
儿子乘海船赴京赶考去了。母亲昼耕夜织,等待儿子归来。但是,一直没有儿子的音讯。母亲着急了,就天天到海边眺望。一年,两年,三年... ...南飞的大雁秋天去了,春天又回了。母亲的头发都花白了,却不见儿子的身影。七年,八年,九年... ...夏天的烈日火辣辣,冬天的寒风呼呼吹,母亲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可她每天望见的仍然是烟波浩淼的大海,来去匆匆的船帆。可怜的母亲,一次又一次地对着大海呼唤:"孩子呀,回来吧!娘想你,想你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年迈的母亲倒下了,化成了一尊石像,也没有盼到儿子归来。原来,他的儿子早在赴京赶考的途中,不幸翻船落海身亡了。上天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在母亲伫立望儿的地方,兀地矗立起一座高山;大地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让母亲洒下的泪珠,化作了一股股地下温泉,滋润出无数红艳艳的苹果;乡亲们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把那拔地而起的独秀峰叫做"望儿山",在山顶建了慈母塔,在山下修了慈母馆,好让子孙后代缅怀母亲的平凡而伟大的恩情。
❷ 望儿峰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熊岳城郊是一片海滩,海边有一户贫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这年,朝廷举行大考,儿子乘海船赴京赶考,母亲昼耕夜织,等待儿子归来,但是一直没有儿子的音讯,母亲着急了,就天天到海边眺望,一次又一次对着大海呼唤:“孩子呀,回来吧!娘想你,想你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年迈的母亲倒下了,化成了一尊石像,原来,他的儿子早在赴京赶考的途中,不幸翻船落海身亡了。上天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在母亲伫立盼儿的地方,兀地矗立起一座高山,大地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让母亲洒下的泪珠,化做了一股股地下温泉,滋润出无数红艳艳的苹果,乡亲们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把那拔地而起的高独秀峰叫做“望儿山”。
望儿山有慈母像、拜母亭、步母石、哺乳轩、望儿塔、拜母祠、报母泉、母恩池、念母祠、仙人桥、望儿山庄、母子桥、母爱界、风范园等十余处以母爱为主题的景观。[1]至今,望儿山修建的慈母馆是我国唯一的母亲纪念馆,国务委员陈慕华同志亲自为慈母馆世题字。每年中外游客拜母者络绎不绝。贤达之士多以文孝母,为母立传铭刻其中永久纪念。 “母爱世界”更为壮观,它是望儿山景区体现母爱这一主旋律的标志。庞大的雕塑群,神采各异,栩栩如生,集中体现了人类母爱的博大。母亲节倡导人们爱我母亲、爱我家乡、爱我祖国。营口市于1996年把望儿山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
❸ 辽宁营口的望儿山和敬母山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故事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出门旅游总是能够发现一些奇特景观。
初夏时节,我来到辽宁营口旅游观光,踏入熊岳镇东两公里处的望儿山风景区,发现里面有两个奇特景观,它们位于同一座小山头的不同方向。其中一个景观是一座藏式青砖塔,另一个景观是一块外形酷似妇女头像的石头,它们都和一段传说有关。
❹ 导游营口望儿山的作文500字
望儿山风景旅游区,位于闻名遐迩的熊岳城境内。在沈大黄金海岸线中央距大连160公里、离沈阳200公里,景区交通便利,距沈大高速公路4公里、哈大公路2公里、长大铁路1公里,离天然良港鲅鱼圈港仅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辽南四秀鲜明气候宜人,北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有海滨浴场,南有祛疾疗养之温泉,中有亚洲植物标本园。物产丰富是文明全国的果乡。熊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自古就是浏览胜地。
望儿山风景旅游区现己是辽宁省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于2001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区,已被载入《中国名胜辞典》,望儿山是辽南第一名山,也是以母爱为主题而命名的天下独有之山,与台湾的慈母崖遥遥相望。辽宁省省级风景名胜区,营口市一级旅游景区。故事感人肺腑,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50年代,世界青年访华代表团,专程到此观光。国家领导人,文人骚客或献诗或题词。开放以来望儿山与慈母崖己成为连接海峡两岸的纽带。92年开发以来望儿山正己新的面貌迎接四海嘉宾,到望儿山观光浏览,瞻山祭母。
望儿山形成与燕山褶皱及全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时期,距今约三千多万年。海拔高106米,山上有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可见它原是海中一个小岛,因受海水侵蚀和大自然的神力形成它独有的奇姿。望儿山孤峰平地拔起巍峨壮观,山势雄伟多姿,东、西、南三侧悬崖峭壁尤如刀劈斧剁,唯有从北侧攀登顶峰。
望儿山不但外形气势雄伟,令人叹为观止,而且还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母爱胜地,在这里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望儿山下是一片大海。靠山的海边上,有一个小小渔村,住着一个母亲和他年幼的儿子,丈夫赶海死于风暴,母亲纺线织布,决心供儿子读书,母贤儿孝,相依为命,日子十分清苦,几多岁月,母亲送儿进京赶考,海滩泪别,儿去不返,遇难海中,母登山望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望到眼枯泪干,头发象芦花一样苍白,寒暑交替,冬去春来,一日母亲终于化成一个石人,高高立在山头,任凭风吹雨打,岿然不动,日夜守望大海,盼儿归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慈母,就把这山叫望儿山。
❺ 鲅鱼公主的传说
一天,年轻人正坐在船头无精打采,突见一片金色祥云自仙人岛处向他飘来,定睛一看,却是八仙。八仙按下云头,对年轻人许诺定然说服鲅鱼王,以全二人的美好姻缘。
随即八仙隐入海中,直奔鲅鱼王府而去。鲅鱼王虽然顽执,见八仙亲自登府游说保媒,却也不好一拒千里,只得作应,但附带的一个条件,倒是让八仙也为起难来。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条件,竟使八仙也难以抗拒?原来是鲅鱼王提出:“只要那年轻人愿意变身成我鲅鱼一族便可成婚!”八仙怎能不知此中玄奥,但既已向那年轻人做过承诺,也只好再去回话给他。
不料,那年轻人听后,不加思索地回应道:“为了公主,我宁愿变成一条丑陋的鱼!”说完,年轻人即向八仙请允回家辞别老父亲。
八仙随年轻人来到家中,但见年轻人走到父亲面前迅疾跪下,行过叩拜之礼后,即向父亲说清事因,表明去意,并嘱父亲多加保重。父亲知儿此去是为不负鲅鱼公主那份真心所爱,且有神仙相助,便也不加阻止,将大家送至海边,直到不见踪影。
年轻人紧随八仙来至鲅鱼王府,拜见了鲅鱼王。鲅鱼王笑颜大开,遂命王府上下大行酒宴,至于此后如何安排婚礼,且按下不说。但说那年轻人因为把宝珠留在了人间,不日即化去人身成了一条鲅鱼,而鲅鱼公主也因失去了修炼所得宝珠成了一条普通的鲅鱼。
后来,八仙不忍让这对爱情的卫道者早早的衰老死去,遂将鲅鱼公主曾一直握在手中的那把笛子施了法术,以佑它们长生不老。而这把笛子,也因此保佑了这片海域太平无事,那颗留放在人间的绿色珍珠,则成了当地安康幸福、繁荣富庶的象征。
从此,它们恩恩爱爱,繁衍着后代,且一代一代繁衍下去,使这片海域的鲅鱼一年比一年多。为了不忘人类曾对它们的养与护,它们宁愿以自身肉体回报这里的人们。
而这里的人们也十分珍重它们,每年只在晚秋这个时节捕捞一次鲅鱼,并把它们作为上佳礼品,用以馈赠亲友。
再后来,这里的人居越来越多。人们为了感念那个年轻人和鲅鱼公主为这里带来的太平与财富,传颂他们勤朴善良、重信守义的品德和敢于献身的精神,赞美这个神奇动人的爱情故事,就给这个地方取了一个神秘的名字。
(5)望儿山的故事扩展阅读:
“鲅鱼公主”形象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寓意深刻,美丽动人,象征和平,鲅鱼圈也因此得名,享誉中外。
“鲅鱼公主”雕塑作为渤海明珠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与望儿山翘首相望、北与鱼跃龙腾雕塑交相辉映,是山海文化、鱼龙文化相互交融的经典力作,是鲅鱼圈这个海滨旅游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古老的鲅鱼公主传说赋予一座僵硬冰冷的雕塑以生命的灵魂。海水中,那个美丽的鲅鱼公主身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苏襦裙,双手高举明珠,面带微笑,双眸中饱含无限温柔,呈现优美流畅的弧线。夜晚,鲅鱼公主手中的明珠玲珑剔透,熠熠生辉。
❻ 盖县望儿山的由来是什么
在辽宁盖县熊岳镇的海边,有一座小山,高不过海拔60米,谈不上险峻;奇专不过岩石孤峰属,说不上雄伟。但它却是闻名遐迩,只因它有一个引人探寻的名字:望儿山。
望儿山本名熊岳山,因登此山顶可以远眺茫茫大海,又叫望海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因为有了一个悲凉的民间传说,这座山又改称望儿山了。相传很久以前,望海山下住着母子二人,家庭贫困,靠母亲给人编织渔网维持清苦的生活。年复一年,长成少年的儿子喜欢读书,学习很用功。母子俩省吃俭用,以供上学堂的费用。苦读10年寒窗之后,儿子决定过海去山东赶考。可是,去了很久也不见回来,母亲盼儿心切,就天天爬上山顶去望。其实,儿子已经在海上遇到风浪翻船丧命了,可是母亲却不知道真相。她盼望着,呼唤着,春去秋来,母亲死在了山顶上。这个传说是有来源的,因为古代时的盖县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归山东管辖,应举考试也归山东管理,读书人也只能渡海去山东赶考。这样,就经常发生遭遇风浪翻船丧命的事情,十分悲惨。这种弊端一直持续到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才由朝廷批准,盖县生员一并归入奉天府府丞应试。悲剧固然是减少了,但望儿山的故事却流传不衰,它反映了可怜天下慈母心的思想。
❼ 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的中国望儿山母亲节的由来
中国望儿山母亲节节日由来:
1993年,营口市群众艺术馆孙镇远、营口市文化局宫锡钧两位有识之士,提出了依托全国闻名的风景名胜望儿山,举办具有营口地方特色的民俗节日"母亲节"的构想,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1995年2月,营口市旅游局根据市领导的指示和国家旅游局关于"95民俗风情游"的精神,组织召开多次论证会,一致认为利用旅游资源和民俗心理举办"母亲节"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两个文明的有利措施。
节日时间定在世界母亲节期间,以后约定俗成,一年一度保持节日的传承性和稳定性,形成新的民俗节日。节日的主题是爱母亲、爱家乡、爱祖国。
1995年至2010年, "望儿山母亲节"已成功地举办了十五届,既促进了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营口的知名度。母亲节所倡导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敬老爱老在民间蔚然成风,为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亲善、和谐的社会氛围。
熊岳作为"望儿山母亲节"的发源地,每年都在望儿山风景区举办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 。
母亲节的由来:
为母亲过节最早源于古希腊的民间风俗。
那时,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
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的母亲节是由一位名叫贾维斯的美国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贾维斯夫人是一个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
在美国以解放黑奴为目的的南北战争结束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贾维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的女人。
她讲述着战争中那一个个为正义捐躯的英雄的故事,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孩子们的脸,一个想法猛然涌上心头:为祖国贡献了这么多英勇战士,保证了战争胜利的,不就是那一个个含辛茹苦地抚育着子女的母亲们吗?
她们的儿子血染疆场,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牺牲的,不也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母亲吗?因此,她提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或母亲节,给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达儿女们对母亲的孝思。
可惜的是,这个良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贾维斯夫人便与世长辞了。
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深感母亲的提议是适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写出了几十封信,发给美国国会、地方州长和妇女组织等,提议创立母亲节。在她的一再呼吁下,提议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1914年5月7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规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母亲节,由威尔逊总统5月9日颁布施行。
由于贾维斯夫人生前喜爱康乃馨花,这种花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
母亲节是个充满人间温情的节日,母亲节创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安娜·贾维斯在世时,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43个。
时至今日,欢庆这个节日的国家就更多了。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
❽ 辽宁营口的望儿山悠久的文化,动人的故事
望儿山的传说
这里的果乡,原来是片大海。望儿山曾是大海中崛起的一个小岛。岛上住着一位贫苦的女人,丈夫在海里打鱼中年身亡,留下十岁的宝儿,从此母子相依为命,过着孤苦贫寒的生活。
贫苦的母亲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把自己的活路都寄托在宝儿的身上,决心让宝儿长大成才。于是,她手里织网的梭子,白天跟着日头走,晚上伴着月儿转。她每天织网像大海里的波浪,一刻也没有停歇的时候。织的网一张又一张,全都送到岸上卖了。有时,她也像男子汉那样下海打鱼,打的鱼一篮又一篮,也全都送到岸上卖了。换回的钱,不买吃,不买穿,全都给宝儿买书了。买的书,一本又一本,一箱又一箱,简直把屋堆满了。宝儿见母亲买书不易,决心为母亲争口气。他捧起书,白天念,晚上读;读了写,写了读。一天接一天,一月连一月,一年连一年,宝儿读的书堆成山,得的学问深似海。
这年,宝儿一十八岁了,母亲要送他去京城赶考去。宝儿向日趋衰老的母亲拜了又拜,一拜不忘母亲十八年养育之恩;二拜不辜负母亲的希望,进京赶考一定做好三篇文章;三拜不忘母亲嘱托,得官以后一定想着种田打鱼人。母亲恋恋不舍地望着宝儿,含着眼泪道:“去吧,早去早归。”母亲目不转睛地望着宝儿西去的船帆,那白帆由大变小,最后变成一个白点儿,渐渐消失在茫茫的海雾里。
一天一天过去了,母亲掐指一算,过去七七四十九天,宝儿该回来了,可她却看不见宝儿归来的帆影。一定是出什么不吉利的事了吧?她登上小岛,痴痴地向大海里望着、望着。
一年一年过去了,老人的心快碎了,她爬上岛子最高的那块岩石,再也下不来了。她饭不吃、觉不睡,整天整宿地在那里哭。哭啊,哭啊,任凭春天的大风吹乱她的头发,任凭夏天的暴日晒黑她的脸颊,任凭秋天的酷霜挂满她的双眉,任凭冬日的大雪落满她的身上。她哭着问苍天,苍天不回应;她哭着问大地,大地没动静,她哭得大海退了潮,哭得自己白了头,把眼泪哭干了,把眼睛也望穿了,最后变成了石头人。
多少个世代过去了,沧桑变迁,海水西移,小岛暴长,变成了大地上的一座亭亭而立的孤山,可怜的母亲如今还在那块岩石上痴痴张望。然而,她哪里知道宝儿出去第三天就遇到了风暴,船翻而葬身于大海里了。
这里的人们,念念不忘这个千古悲剧,就给这座孤山起名叫望儿山。
退休老者袁作华又有新版望儿山传说问世:
说的是老母望儿化作岩石,其实儿子并未罹难,他被郑成功官船救起并效命麾下;协助郑成功治理台湾,后因思念母亲,常抱当年救命之橹登上临海之崖遥望家乡慈母,一天不慎被船桨绊倒,落崖身亡,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一孝顺清官,将其落海身亡的山崖命名为望母崖。辽南有个望儿山,台湾有个望母崖,遥相呼应。此故事更让人想起母子情深盼骨肉团圆之意,寓意深刻。望儿山,望儿山。望儿山吸引了多少孝敬儿女到这里朝圣拜母,有多少游人雅士到这里寻幽探古,望儿山给人们留下多少感怀,多少思念,多少挂牵……诚如诗人石壁题诗所云——
悬崖绝壁望儿山,挺拔高耸入云端;
山下洒满慈母泪,望儿故事代代传。
❾ 望儿山的传说
望儿山的传说
这里的果乡,原来是片大海。望儿山曾是大海中崛起的一个小岛。岛上住着一位贫苦的女人,丈夫在海里打鱼中年身亡,留下十岁的宝儿,从此母子相依为命,过着孤苦贫寒的生活。
贫苦的母亲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把自己的活路都寄托在宝儿的身上,决心让宝儿长大成才。于是,她手里织网的梭子,白天跟着日头走,晚上伴着月儿转。她每天织网像大海里的波浪,一刻也没有停歇的时候。织的网一张又一张,全都送到岸上卖了。有时,她也像男子汉那样下海打鱼,打的鱼一篮又一篮,也全都送到岸上卖了。换回的钱,不买吃,不买穿,全都给宝儿买书了。买的书,一本又一本,一箱又一箱,简直把屋堆满了。宝儿见母亲买书不易,决心为母亲争口气。他捧起书,白天念,晚上读;读了写,写了读。一天接一天,一月连一月,一年连一年,宝儿读的书堆成山,得的学问深似海。
这年,宝儿一十八岁了,母亲要送他去京城赶考去。宝儿向日趋衰老的母亲拜了又拜,一拜不忘母亲十八年养育之恩;二拜不辜负母亲的希望,进京赶考一定做好三篇文章;三拜不忘母亲嘱托,得官以后一定想着种田打鱼人。母亲恋恋不舍地望着宝儿,含着眼泪道:“去吧,早去早归。”母亲目不转睛地望着宝儿西去的船帆,那白帆由大变小,最后变成一个白点儿,渐渐消失在茫茫的海雾里。
一天一天过去了,母亲掐指一算,过去七七四十九天,宝儿该回来了,可她却看不见宝儿归来的帆影。一定是出什么不吉利的事了吧?她登上小岛,痴痴地向大海里望着、望着。
一年一年过去了,老人的心快碎了,她爬上岛子最高的那块岩石,再也下不来了。她饭不吃、觉不睡,整天整宿地在那里哭。哭啊,哭啊,任凭春天的大风吹乱她的头发,任凭夏天的暴日晒黑她的脸颊,任凭秋天的酷霜挂满她的双眉,任凭冬日的大雪落满她的身上。她哭着问苍天,苍天不回应;她哭着问大地,大地没动静,她哭得大海退了潮,哭得自己白了头,把眼泪哭干了,把眼睛也望穿了,最后变成了石头人。
多少个世代过去了,沧桑变迁,海水西移,小岛暴长,变成了大地上的一座亭亭而立的孤山,可怜的母亲如今还在那块岩石上痴痴张望。然而,她哪里知道宝儿出去第三天就遇到了风暴,船翻而葬身于大海里了。
这里的人们,念念不忘这个千古悲剧,就给这座孤山起名叫望儿山。
退休老者袁作华又有新版望儿山传说问世:
说的是老母望儿化作岩石,其实儿子并未罹难,他被郑成功官船救起并效命麾下;协助郑成功治理台湾,后因思念母亲,常抱当年救命之橹登上临海之崖遥望家乡慈母,一天不慎被船桨绊倒,落崖身亡,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一孝顺清官,将其落海身亡的山崖命名为望母崖。辽南有个望儿山,台湾有个望母崖,遥相呼应。此故事更让人想起母子情深盼骨肉团圆之意,寓意深刻。望儿山,望儿山。望儿山吸引了多少孝敬儿女到这里朝圣拜母,有多少游人雅士到这里寻幽探古,望儿山给人们留下多少感怀,多少思念,多少挂牵……诚如诗人石壁题诗所云——
悬崖绝壁望儿山,挺拔高耸入云端;
山下洒满慈母泪,望儿故事代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