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韩非子小故事

韩非子小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25 18:51:11

1. 韩非子寓言故事

韩非子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寓言故事:
螳螂捕蝉
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
寓意: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原文: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种田的人,他的田里有棵树。有一次,一只兔子跑过来,由于跑得太急,一头撞到树上,把脖子撞断死掉了。这个人毫不费力地拣到了这只免子。打这天起,他干脆放下农具,连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这棵树下,希望还能捡到死兔子。兔子是再也检不到了,他的行为反倒成了宋国人谈论的笑料。
寓意:收获从劳动中来。不要因为一次偶然的收获,就放弃了勤劳的美德。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韩非子·五蠹》

和氏之壁
楚国人卡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璞玉,拿来献给厉王。厉王叫治玉的匠人鉴定,匠人说:'这是块石头呀!'厉王认为卡和欺骗了自己,因而砍去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上王位,卡和又拿了那块璞玉来献给武王。武王叫治玉的匠人鉴定,匠人又说:'这是块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卡和欺骗了自己,因而砍去了他的右脚。武王死了,文王登了王位。卡和便抱着那块璞玉到楚山脚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直到流出血来。文王听说了,便差人去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多得很,为什么独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呢?' 卡和说,我并不是为砍断了脚而悲痛啊!我悲痛的是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心耿耿的人叫做骗子,这是我所最伤心的呀!' 文王便叫治玉的匠人整治那块璞玉,发现是一块真正的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韩非《韩非子》
寓意: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把宝玉当作石头,把好人当成骗子。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毙,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毙,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击鼓戏民
楚厉王与百姓约定,如果遇到了敌情,就击鼓为号,召集大家前来守城。一天,厉王喝醉了酒,胡里胡涂地拿起鼓槌猛敲。百姓们听到鼓声,都惊慌地跑了过来。楚厉王连忙派人制止,说:'我喝醉了酒,击鼓和身边的人闹着玩。这鼓打错了,请大家回去吧!' 百姓们一听都回去了。过了几个月,敌人真的来入侵了,厉王赶紧击鼓发出警报。但百姓以为厉王又是在跟大家闹着玩儿,因而没有一个前来守城。厉王只好更改了原来的命令,重新申明了报警的信号,老百姓这才相信。
寓意:在事关重大的事情上,千万玩不得儿戏。如果拿原则问题开玩笑,就会失信于民,招致大祸。
原文: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关于韩非子的故事

《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韩非子》有寓言约300-400则。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韩非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以及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良好的效果。
成语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先秦著名思想家,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韩非著有《韩非子》一书。全书10余万言,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
说理,能把道理讲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十分有益于宣传法治思想。?
他的许多寓言故事深入人心,影响深远,甚至日后从中印出了成语。比如《讳疾忌医》
,神医扁鹊见微知著,防微杜渐,而蔡桓公爱听奉承,讨吉利,很讨厌扁鹊,终于酿成大病
。成语讳疾忌医就是从这个寓言中提炼出来的。?
《子罕不受玉》则塑造了两个思想性格鲜明对比的形象,一个是献宝的鄙人,一个是以不受

为宝的子罕。千百年来,子罕刚正廉洁,不收受别人财物的精神,一直成为正直人们的榜样
。?
《三人成虎》,则通过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谎言讲得多了,就会有人信的道理。?
另外,《郑人买鞋》、《杀猪教子》等等,都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向人们讲
述了深刻的道理。
自相矛盾
矛和盾是古时候两种武器,矛是用来刺人的,盾是用来挡矛
的,功用恰恰相反。?
楚国有一个兼卖矛和盾的商人。一天,他带着这两样货色到街上叫卖,先举起盾牌向人吹嘘
说:“我这盾牌呀,再坚固没有了,无论怎样锋利的矛枪也刺不穿它。”停一会儿,又举起
他的矛枪向人夸耀说:“我这矛枪呀,再锋利没有了,无论怎样坚固的盾牌,它都刺得穿。
”?
旁边的人听了,不禁发笑,就问他说:“照这样说,就用你的矛枪来刺你的盾牌。结果会怎
样呢?”?
这个商人窘得答不出话来了。?
酒酸与恶狗
宋国有位小生意人开了一爿酒家,专门出售陈年佳酿。这爿
酒家窗明桌净,买卖公道,还在门
前高高竖起一杆青旗,行人在几里地外都能看见酒旗招展。顾客一进门槛,店小二就笑脸相
迎,殷勤接待。?
按理说,这爿酒家应该是生意兴隆的;可是偏偏相反,常常整天不见一个顾客,十分冷落。
一坛坛老酒开了封,卖不出去,都发酸变质了。?
店主苦思冥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请教附近一个老头儿。老头儿沉吟了一番,问他:“你的
看门狗凶不凶?”店老板挺纳闷地说:“凶啊,可这跟卖酒有什么关系呢?”老头儿拈着胡须
笑道:“人家怕你的恶狗。恶狗守在门口,见人就咬;酒再好,还有谁敢来买呢?”?
郑人买履
有个郑国人,想到市上去买一双鞋子,便先用一根稻草量了
量自己的脚,作为尺码。但临走时,却把尺码丢在家里,忘记带去。?
他到了市上,走进一家鞋店,看见一双鞋子,觉得很中意,可是一摸口袋,尺码没有带来,
忙对店员说:?
“我忘记了带尺码来,让我赶回去把尺码拿来再买。”说罢,拔脚就跑。?
这样一来一往,等他从家里拿了尺码再到市上时,鞋店已关门打烊了,他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知道了这事,就提醒他:“你为自己买鞋子,可以直接穿上试试大小,还要什么尺码呢
?”买鞋的人回答说:“我是宁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
讳疾忌医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侯
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
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
,桓侯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侯不理
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
重了。桓侯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侯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
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
五天以后,桓侯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
杀猪教子
曾子的妻子上街。小儿子扯着娘的衣襟,又哭又闹,要跟着
去玩。曾子妻被闹得没有法子,
就弯下腰哄他说:“小乖乖回去吧,妈妈回家来就杀猪给你吃。”小儿子咽着口水,方才罢
休。?
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子正拿着绳索在捆肥猪,旁边还插着一把雪亮的尖刀。妻子慌了,
连忙跑上去拉住他说:“你疯啦!我是故意骗骗小孩子的。”
曾子严肃地说:“你怎么能欺
骗孩子呢?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着父母的样子,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孩子去欺

别人。做母亲的欺骗自己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母亲,这样还有家教吗?”曾子说完,
就一刀戳进猪的喉咙里。
子罕不受玉
宋国有个乡人很爱夤缘攀附。?
有一次,这个乡人弄到一块未经雕琢的浑玉,心想拍马屁的机会又来了,连忙捧着这块宝玉
跑进官府,献给新上任的京城长官子罕。子罕执意不收。马屁鬼胁肩谄笑说:“这块宝玉啊
,只配给您这样德高望重的君子做器具,那些贪财爱贿的小人可不配用。您大人收下吧。”
?
“请你不要再罗苏了
,”子罕正色答道,“你把块玉看作是宝贝,我呢,把不收你这块玉看作是宝贝。”?
三人成虎
魏国被赵国打败了,因此魏国的太子和大臣庞恭将要送到赵
国的首都邯郸,充当人质。?
临走时,庞恭对魏王说:“要是有人跑来向你报告,说大街上跑出来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
?”
魏王摇头说:“我不相信。大街上哪里来的老虎?”?
“要是接着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摇头说不信。?
庞恭再问:“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点头说:“我相信了。三个人都这么说,一定不会有假。”?
庞恭起身说道:“谁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当三个人都说有,大王就相信
了。现在邯郸离魏国比从这儿上大街远得多,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又何止三人,请大王明
断是非。”?
果然如庞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谣言,以至当他从邯郸回来后,魏王
再也不愿召见他了。
一举两得
东汉初,被任命为建威大将军的耿弇率兵奔赴齐地,前去围剿以张步为首的割据势力。当时张步据守剧地,派他的兄弟张蓝率精兵二万据守西安县,另有诸郡太守合万余人据守临淄。西安县与晒淄相距四十里。耿奔便进军画中邑,正好处于西安、临淄两城之间。安营扎寨之后,耿弇分析了一下两城的据守情形。西安城小却十分坚固,而且张蓝兵士精良;临淄名声很大,但守兵松散,易于攻下。于是,他来了个声东击西,扬言要攻打西安,实则发兵前往临淄。这时,有的将帅提出异议,认为随该速去攻打西安,耿弇坚持道:“不然。西安已听说我们要去攻打,正日夜守备,临淄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遇到我们,必会慌乱不堪,这就很容易拿下。攻下临淄,西安就变成了一座孤城,张蓝与张步又相距较远,他一定会吓得弃城而逃。这样我们就是一举而两得了。”果然,耿弇之师只用半天功夫便占据了临淄,张蓝听说,惊慌失措,率领部将弃西安逃往剧城,耿弇攻一城而得到了两座城池。

3. 韩非子的故事

《中华五千年》这本书记载了一位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儒家学者、思想家、文学家,他就是韩非子。
――春秋战国时期,韩国是个小国家――在战国七雄之中,韩国最弱,又邻近秦国,饱受威胁,加上韩王懦弱,政权落入重臣之手,形式十分危急。
这就是韩非子生活的背景。
可韩王瞧不起韩非子
――韩非子屡次上书韩王,提出救国大计,却患有口吃的毛病。一次,他面见韩王,提出自己的想法,韩王却不耐烦地说:“你说话都结结巴巴,还能有什么妙计?!”
韩王还真是糊涂,俗话说,人不可貌相,韩非子是来帮你的,你怎么能这么说?!虽然韩非子有点口吃,你也不至于这样吧!
韩非子不知是听了韩王的话觉得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是怎么,从此,他发愤著书,将自己的感情舒散到文章内。
――从此,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书,共十余万字。
韩非子你好厉害竟然写出了这么多书,让我不得不佩服。
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子,
――秦王说:“我若能会见这位作者,和他交流谈论,便足慰平生了”
秦王对韩非子的态度,让韩非子的同学,秦国丞相李斯十分嫉妒,于是他背地里说韩非子的坏话。
这个李斯,还是韩非子的同学,难道你不觉得羞愧吗?!
后来,韩非子被李斯陷害入狱,李斯怕夜长梦多,拿来毒药让韩非子服毒自尽。韩非子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将这样结束生命。公元223年,韩非子服毒自尽了。
韩非子的治国方略《韩非子》一书,在文学史上可称得上是议论文的典范。
而李斯,也因自己的儿子造反,被开刀问斩了。
让我们为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儒家学者叹息吧!

4.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150字

五则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原文及翻译
1、击鼓戏民【韩非子寓言故事】
楚厉王与百姓约定,如果遇到了敌情,就击鼓为号,召集大家前来守城。 一天,厉王喝醉了酒,胡里胡涂地拿起鼓槌猛敲。百姓们听到鼓声,都惊慌地跑了过来。楚厉王连忙派人制止,说:'我喝醉了酒,击鼓和身边的人闹着玩。这鼓打错了,请大家回去吧!' 百姓们一听都回去了。 过了几个月,敌人真的来入侵了,厉王赶紧击鼓发出警报。但百姓以为厉王又是在跟大家闹着玩儿,因而没有一个前来守城。厉王只好更改了原来的命令,重新申明了报警的信号,老百姓这才相信。
寓意:在事关重大的事情上,千万玩不得儿戏。如果拿原则问题开玩笑,就会失信于民,招致大祸。
原文: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2、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宋国有个有钱的人。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壁冲塌了一块。他的儿子说道:"不赶快修补起来,一定会有小偷爬进来的。"邻家的老大爷也这样警告他。 当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盗贼偷走了大量的财物。 这个有钱人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儿子有先见之明,却怀疑邻家的老大爷可能是个盗贼。
寓意:以亲疏来判断是非是非常有害的。生活中的一些误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来。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和氏之壁【韩非子寓言故事】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璞玉,拿来献给厉王。厉王叫治玉的匠人鉴定,匠人说:'这是块石头呀!'厉王认为卡和欺骗了自己,因而砍去了他的左脚。 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上王位,卞和又拿了那块璞玉来献给武王。武王叫治玉的匠人鉴定,匠人又说:'这是块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了自己,因而砍去了他的右脚。
武王死了,文王登了王位。卞和便抱着那块璞玉到楚山脚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直到流出血来。 文王听说了,便差人去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多得很,为什么独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呢?' 卞和说,我并不是为砍断了脚而悲痛啊!我悲痛的是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心耿耿的人叫做骗子,这是我所最伤心的呀!' 文王便叫治玉的匠人整治那块璞玉,发现是一块真正的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寓意: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把宝玉当作石头,把好人当成骗子。
最悲哀的还有不知道什么是标准,关键在于现实社会虚假太多,眼花缭乱,无法判断啊!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毙,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毙,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4、心不在马【韩非子寓言故事】
赵襄主向王于期学习赶车的技术,学了不久便与王于期进行了一场比赛。在比赛中,他换了三次马,每次都落在了后面。 赵襄主埋怨说:'你教我赶车,还留了一手呀!' 王于期回答说:'我已经把技术全部教给您了,是您运用的不对呀!赶车最要紧的,是把马套在车上要套得舒适妥贴,赶车人的注意力要集中在调理马上,这样才能跑得快,跑得远。
在今天的比赛中,您落在后面的时候,就只想追上我;跑在前面的时候,又生怕被我追上。其实把马引上大道赛跑,不是领先就是落后。可是您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注意力都集中我的身上,哪里还顾得上调理马呢?这就是你落后的原因啦!'
寓意: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把精力集中在所要办的事情上。如果分散了精力,就不能成功。
原文: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5、鲁人搬迁【韩非子寓言故事】
鲁国有个人擅长打草鞋,妻子很会纺白绸。他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你到那里必定会变穷的。' 这个鲁国人问:'为什么呢?' 劝他的人说:'打草鞋是为了给人穿的,但越国人不喜欢穿鞋,习惯于打赤脚走路;织白绸子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不喜欢戴帽子,而喜欢披着长发。你想到用不着你们长处的国家去过日子,要使自己不穷,怎么办得到呢?'
寓意: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必须找到合适的地方。如果找错了地方,专长就会变成短处。
原文: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稿,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截止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5. 有关韩非子的故事

韩非子的故事:

秦国大兵压境,韩王慌了手脚。正仓皇间,忽然传来消息,说秦军此次攻韩,只为得到韩非。韩王擦擦汗,好不容易镇定下来,说:“我道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一个人,兴师动众的,太无聊!传我的命令,叫公子非赶紧给我收拾东西,立马滚到秦国去!”

韩非以韩国求和使者的身份到了秦国,秦王大喜过望,把韩非扣留在秦国,每天与他谈论治国方略。韩非对“法”“术”“势”等观念和方针的阐释与秦王的想法一拍即合,使秦王感到相见恨晚,预备拜韩非做客卿。

这时候,最着急的莫过于李斯了。李斯一直觊觎相位,如今来了韩非,凭借韩非的才能,迟早要得到秦王的重用,那他李斯不就变成多余了么。

李斯就三天两头在秦王耳边吹风,说韩非是韩国公子,不会为秦国所用——不像他李斯,虽然也是外国人,但毕竟不是公子呀。宗亲血脉,打断骨头连着筋,秦国有朝一日要灭韩,韩非终究会有二心的。

秦王政架不住李斯的思想攻势,糊里糊涂地下令把韩非下到大狱里去。这下可撞到了李斯的枪口上:李斯正好是负责刑狱的官员呢!在李斯的关照下,韩非的申诉状递不上去,秦王每天听到的汇报都是韩非辱骂秦王、一心回国。终于有一天,嬴政丧失了耐心,默许了李斯的请示:处死韩非。

韩非瞧见李斯送来的毒酒,一霎时全明白了。他知道自己已经渺无希望了,微微笑了笑,端起毒酒一饮而尽。临终前他对李斯说:“世事有道,命运无常;乍死乍生,一存一亡。请你好自为之吧,不要落得同我一般下场。”

韩非刚咽气,秦王的使者匆匆赶到了。原来秦王政发觉李斯动机不纯,也后悔下令处死韩非,派人前来阻拦。只晚了一小会儿,就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

李斯表面上做出很惋惜很为难的样子,内心里发出一连串冷笑。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韩非对他的预言一语成谶:二十五年后,李斯被秦二世和赵高扣上谋反的罪名,腰斩于咸阳街市。

(5)韩非子小故事扩展阅读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国贵族,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韩故城) 。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

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

韩非在国家政体方面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韩非子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韩非还继承了荀子关于封建专制的一些思想,并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从而成为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倡导者。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6. 韩非的小故事

自相矛盾

7. 韩非子中有那些著名的寓言故事

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

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任何东西都能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3、讳疾忌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侯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 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侯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兴。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 重了。桓侯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侯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五天以后,桓侯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4、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宋国有个富翁,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5、三人成虎:魏国被赵国打败了,因此魏国的太子和大臣庞恭将要送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充当人质。临走时,庞恭对魏王说:“要是有人跑来向你报告,说大街上跑出来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摇头说:“我不相信。大街上哪里来的老虎?”“要是接着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摇头说不信。庞恭再问:“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点头说:“我相信了。三个人都这么说,一定不会有假。”

庞恭起身说道:“谁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当三个人都说有,大王就相信 了。现在邯郸离魏国比从这儿上大街远得多,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又何止三人,请大王明断是非。”果然如庞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谣言,以至当他从邯郸回来后,魏王再也不愿召见他了。

8. 《韩非子》中的故事

、《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韩非回子》有寓言约300-400则。这答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韩非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以及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拟就《韩非子》寓言故事的独立性、现实性、群体性和思想性略作探讨。
“自相矛

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寓言大家韩非子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先秦著名思想家,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9.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有《自行矛盾》、《郑人买履》、《智子疑邻》、《三人成虎》、《宋人酤酒》等。

1、《自行矛盾》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

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寓意: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2、《郑人买履》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3、《智子疑邻》

宋国有个富人,有一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他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寓意: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

4、《三人成虎》

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

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

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寓意: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5、《宋人酤酒》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很公平,对待顾客十分小心恭敬,酿制的酒也很好喝,卖酒的标帜挂得很高很显眼,然而酒就是卖不出去。

酒都发酸了,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去问他所熟识的邻居长者杨倩。杨倩说:“你家的狗很凶猛吧?”卖酒的说:“狗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

杨倩说:“因为人们害怕它呀!有人让小孩带着钱,提着酒壶去买酒,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

国家也有猛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之术,想要用它使大国的君王明察起来;有的大臣就是恶犬,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本领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寓意:要善于找出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韩非子

10. 《韩非子》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滥竽充数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买椟还珠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郑人买履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自相矛盾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兵不厌诈

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蚕食鲸吞

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韩非子·存韩》:“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

吹毛求疵

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道不拾遗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焚林而猎

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

负薪救火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盖世无双

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韩非子·解老》:“能御万物则战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

根深蒂固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孤掌难鸣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故弄玄虚

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韩非子·解老》:“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

寡不敌众

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韩非子·难三》:“夫物众而智穷,寡不胜众。”

汗马功劳
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