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关于仁德的小故事

关于仁德的小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2-19 19:50:40

『壹』 孔子对仁德理解的小故事是什么

针对当时的礼崩乐坏,在教学过程中,孔子特别强调学生们要加强自身修养,强调做人要正直和仁德,他说: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只有心中坦荡做事才没有担忧。虽然,在生活中,那些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些人只是靠暂时的侥幸避免灾祸,迟早要跌跟头的。

孔子认为,做人除了要正直外,还要仁德,因为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并且只要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而且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他对其弟子说: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那么怎样做才能算仁呢?孔子认为,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就是人生的正途。一旦做到言行符合周礼,即“克己复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一起讨论学问。弟子颜渊向孔子请教:“老师,什么是仁?如何做到仁?”

孔子回答:“克制自己,恢复周礼,就是仁;以周礼为标准,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周礼,就是做到仁了!”弟子子路便又接着问:“老师,什么是仁德?怎样做才算是仁德?”

孔子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德了。”

子路说:“老师,假如我当将军带兵打仗,让子贡、颜回做我的校尉,攻城必克,夺地必取,百战百胜。这样算是有仁德之人吗?”孔子说:“这样只能算是勇敢的武夫而已!”孔子认为,“仁”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需要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

孔子还认为,还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自己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

为了能做到仁,弟子曾子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

『贰』 中国古代皇帝仁德的例子

1、唐太宗教子尊师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给几位皇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之人,如李纲、张玄素、魏征、王圭等,而且一再教导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有一次,李纲因患脚疾,行走不便,当时皇宫内制度森严,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子迎接老师。还有一次,唐太宗听到有人反映皇四子李泰对老师王圭不尊敬,他当着王圭面批评李泰说:“以后你每次见到老师,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李泰见到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位皇子对老师都很尊敬。

唐太宗曾下诏说:“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黄帝学太颠,颛顼学绿图,尧学尹寿,舜学务成昭,禹学西王国,汤学威子伯,文王学子期,武五学虢叔,……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他一方面强调尊师重教,专门下诏书规定了对待老师的礼遇,并教诫皇子们见师如见父;另一方面鼓励老师对皇子的过失极言切谏。各位老师都能够坚定地履行职责,与唐太宗的理解、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九皇子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对他更加严格要求,李治每次听了父亲和老师的教导,都是毕恭毕敬地肃立,然后感激赐教,表示一定“铭记在心”、“永志不忘”。

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尊师重道的精神,被后世传为佳话,令人学习和敬仰,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树立崇高的信仰,敬师德、学师德和永铭师恩。

2、
魏国的开国国君魏文侯的故事,魏文侯是三家分晋中魏恒子的孙子,是一个很贤明的国君,他那个时候,魏国山多地少,人多粮少,夹在赵、韩、齐、秦等几个强大的国家中间,就像一块肥肉放在一群饿狼中间一样,魏文侯怎么能不着急呢?

不过,魏文侯却依靠自己的贤德把魏国很快变得强大起来了。宝宝,你一定想知道魏文侯怎么贤德吧,那就仔细听下面的故事。

(1)魏文侯很重视人才,他拜子夏(孔子的得意门生)和田子方(当时非常有名的道家圣贤)为师。听说段干木是一个很有学问的隐士,每次经过段干木家的时候都先下车,然后低下头,手扶着车走过,以表示对段干木的尊敬。这三个人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各个诸侯国都有他们的学生,所以这些事很快就在诸侯国中传开了,人们都知道魏文侯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所以很多有才干的人都来投奔魏文侯。

(2)有一天,魏文侯跟他的大臣在一起吃饭喝酒,正高兴的时候,外面电闪雷鸣,大雨滂沱。魏文侯赶快让人备车。大臣们很奇怪,说:“国君呀,这么大的雨,你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跟虞山看护树林的人约好去打猎,现在时间快要到了,但雨下的太大了,我要去告诉人家一声,今天不能去打猎了。”别人一听是这么回事,便说:“嗨,你这是何必呢,不就是一个守林人吗,派个人说去通知一声不就可以了吗,怎么还要亲自去?”魏文侯一听这话,严肃地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亲口答应的人家,怎么能不守信诺去赴约呢?”就这样,魏文侯冒着雨前去赴约了。大臣们都说:“我们的国君真是一个遵守信诺的人呀。”

(3)有一次,韩国派人来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很不高兴地说:“赵国跟魏国就跟兄弟一样,我怎么能借兵让你去攻打我的兄弟呢?”韩国的使臣很不高兴地走了。后来,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打韩国,魏文侯还是用同样的理由回绝了,赵国的使臣也非常生气地走了。过了几天,两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后,都很敬重魏文侯,韩、赵、魏三过又团结起来,亲如一家了。

(4)魏文侯派乐羊占领了中山国后,便交给他儿子来管理。有一次他问身边的大臣:“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君呀?”大臣们都说:“仁德的国君。”有一个叫任座的人却说:“你占领了中山,不把中山封给你的弟弟,而是封给你的儿子,怎么能算仁德呢?”魏文侯一听勃然大怒,任座一看自己闯祸了,赶快溜之大吉。文侯气哼哼地问一个叫翟璜的人,这个人说:“我听说国君有仁德,他的大臣就正直,刚才任座的话很正直,所以您是一个仁德的国君。”文侯听了很高兴,立刻派人叫任座回来,还亲自到外面迎接他。

(5)一天,魏文侯对李克说:“我听你说过这样的话‘家贫时想起贤良的妻子,国家动乱时想起贤能的宰相’,你觉得魏成和翟璜哪个当宰相好呢?”李克说:“对于臣下,平时要看他亲近的人,富有时看他相交结识的人,有权势时看举荐任用的人,穷困时看他不做什么事情,贫寒时看他不要什么东西。从这五点就能看出谁适合,何必问我呢?”魏文侯说:“好了,我知道让谁当宰相合适了。”李克在回来的路上碰见了翟璜,便问:“国君叫你问宰相的事,怎么样了?”李克说:“是魏成。”翟璜很不服气,说:“西河的守将吴起是我举荐的,他五战五捷,把强大的秦国赶出了中原;邺那个地方很难治理,是我举荐了西门豹;占领了中山后没有人去守护,我推荐了先生您;他的儿子没有老师,我叫来了屈候鲋。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哪一点不如魏成呢?”李克告诉翟璜自己是怎么说的,然后说:“你建议主君用我,难道是拉帮结派当大官吗?魏成把他的收入十分之一用在自己家里,十分之九用于国家;他结识了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样很贤能的人,主君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老师看待,而你举荐的人,只能当主君的大臣。你怎么能跟魏成比呢?”翟璜听了很惭愧,对李克说:“我是一个有私心的人呀,以后要当您的学生,好好跟先生学习才对呀!”

3、
仁义相争
传说在清朝年间,沈仲仁、沈仲义兄弟二人在朝为官,官至二品,显赫一时。兄乃翰林院大学士沈仲仁,弟为户部督使沈仲义。先人过世,留下万贯家业,为争家产,兄弟二人反目成仇,争讼于知府衙门。
沈仲义告:
祖宗历代住甘棠,惟有家兄独占强,
田地横吞称自置,家产谋讫不分张,
递年租税兄收取,每岁粮差我抵当,
若不告明贤太守,暗中无处可投光。
沈仲仁诉:
弟年七岁父先亡,养育成人教义方,
田园赎置其分半,妻亡重婚我主张,
经年任他延岁月,家门独我苦风霜,
今日忘恩词告道,特将诗句诉黄堂。
县太爷判:
兄弟须当念孔怀,孔怀兄弟莫争财,
弟当有酒邀兄饮,兄有排筵请弟来
弟顺兄敬终是福,兄强弟弱不为乖,
人生难得为兄弟,兄弟和时事事偕。
百岁光荫七十稀,朝也奔驰,暮也奔驰。
纵然富贵不相齐,时也来迟,运也来迟。
一朝命运福相随,人也敬尔,言也敬尔。
人来欺我且宽心,强也从天,弱也从天。
莫将闲事告官前,赢也要钱,输也要钱。
一朝官司十牵连,邻也牵连,亲也牵连。
好把忍为先,尔为民者安然,我为官者亦安然。
敦五常以劝事,速改过以修身,本部一片婆心,
你兄弟再考虑也。若不听从,依律究罪。
此案历经六年之久,经三任知事,未果。无奈,现任知事求教于已离任赋闲的德高望重的知事,他遂提笔疾书,一气呵成一文,书云:
鹁鸪呼雏,乌鸦反哺,仁也;
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集其众,义也;
羔羊跪乳,马不欺母,礼也;
蜘蛛结网以求食,蝼蚁塞穴而避水,智也;
鸡非晓而不鸣,雁非社而不移,信也。
畜乃万类之下,而有五常,人为万物之灵,全无一德。沈仲仁,仁而不仁;沈仲义,义而不义。兄通万卷,全无治弟之才;弟掌六科,竟无让兄之礼。尧舜禅位,夷齐让国,饿死首阳之下,名传千古。尔等兄弟素无管鲍之才,却有宠孙之志,听妇人之言,致令兄弟失义。无兄无弟,绝人伦之大道;不仁不义,失纲纪之所为。难因微末之小事,而反伤骨肉之大情。古云:同田则富,分产则贫,兄虽有不是,弟诚顺之;弟当有不是,兄包含之。出入之际,再思可矣。若富贵,若贫贱,兄弟别州各游。贵者或官宦显名;富者或商贾生涯,贫者或江湖远游;贱者或庸工事人。朝夕商量酌议,再无异说争气。
过而能改,再思可也。又批一颂:
兄弟同胞一脉生,祖宗遗业何须争。
一番相见一番老,人生何时为弟兄。
兄弟见文,惭愧万分,抱头相哭,结伴而回,各自相让,回家后和气致祥。

『叁』 关于仁德的笑话故事

院里有个小女孩儿,上了半年幼儿园了,每天早上还是赖着不走,
一般都是版说服教育权带威胁劝诱最后体力胁迫,
然后经常就碰见她,眼泪哗哗的坐在自行车后座上,
和遇到的每个邻居使劲的挥手道别,嘴里喊着:我走了!不要忘了我!

『肆』 有没有关于古人的仁德的故事

古人关于仁德的典故
《 逸周书·大聚》:“若有不言,乃政其凶,陂回沟道路,藂苴…,丘坟答不可树谷者,树以材木。春发枯槁,夏发叶荣,秋发实蔬,冬发薪蒸。以匡穷困。揖其民力,相更为师。因其土宜,以为民资,则生无乏用,死无传尸。此谓仁德。”
《 淮南子·缪称训》:“善之由我,与其由人,若仁德盛者也。”
《后汉书·鲁恭传》:“进柔良,退贪残,奉时令。所以助仁德,顺昊天,致和气、利黎民者也。”
唐 韩愈 《 论孔戣致仕状》:“此诚陛下仁德之至。

『伍』 有没有关于仁的名人故事

1、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3、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4、唐太宗

中国历史上的有道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就以仁爱治国。贞观初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将妇女幽禁在深宫中是浪费百姓的财力,因此他先后将3000多宫女遣送回家,任由其选择丈夫结婚。

贞观二年,关中一带干旱,发生了大饥荒。太宗又对大臣们说:“水旱不调,都是国君的罪过。我德行不好,上天应该责罚我,百姓有什么罪过,要遭受如此的艰难窘迫?听说有人卖儿卖女,我很可怜他们。”于是派御史大夫杜淹前去巡查,还拿出皇家府库的钱财赎回那些被卖的儿女,送还他们的父母。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伐高丽,驻扎在定州。太宗驾临城北门楼安抚慰劳将士。有一个士兵生病,不能进见,太宗下诏派人到他床前,询问他的病痛,又敕令州县为他治疗。因此将士都高兴地愿意随从太宗出征。

等大军回师,驻扎在柳城时,太宗又诏令收集阵亡将士的骸骨,设置牛、羊、猪三牲为他们祭祀。太宗亲自驾临,为死者哭泣尽哀,军中将士无不洒泪哭泣。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里说起这件事,他们的父母说:“我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泣,死而无憾了。”

正是因为唐太宗以仁爱治国,示范官吏,所以深得民心,这无疑为唐朝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

5、淳于恭

东汉末年的淳于恭就是一个仁爱之人。他的家有山田,也有果树。当时闹饥荒,经常有人去他家的田地偷摘果树和偷割稻禾。对于这些偷盗之人,淳于恭反而采取宽善待的态度。当看到有人偷采果实时,他就去安慰、帮助他们采摘,并让偷果实的人把果子带走;

当他看到有人偷偷到他家田里割庄稼,担心小偷遇见他会感到羞愧,就趴伏在草丛中,等到割庄稼的人从容离去再站起来。由于淳于恭的高尚行为,使村落里的人深受感化,后来,偷盗的事情也就很少见了。

同时,在他的引导下,村民们也抛弃了在战乱中,生命难保,不愿意耕种的情绪。因为当时村民认为战乱不止,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所以也就放弃了耕种。淳于恭对乡人说:“纵我不得,它人何伤!”意思是:就是到时自己死了,得不到,那留给别人享用,又有什么关系呢!

淳于恭病逝后,朝廷在他的家乡刻碑,以表彰他的作为。

6、董奉

三国时,有仁爱之名的吴国名医董奉治病不收诊费,只要求被治愈者在他住所周围种植几株杏树。数年后杏树蔚然成林,收获之后,又将所得用以救治贫民或流亡路过者。后人便以“杏林”作为医界或诊所的代名词,现在还常见以“杏林春暖”的匾额或锦旗来赞颂有成就的医生。

『陆』 有没有关于古人的仁德的故事

《 逸周书·大聚》:“若有不言,乃政其凶,陂沟道路,藂苴…,丘坟专不可树谷者,树以材木。春发枯属槁,夏发叶荣,秋发实蔬,冬发薪蒸。以匡穷困。揖其民力,相更为师。因其土宜,以为民资,则生无乏用,死无传尸。此谓仁德。”
《 淮南子·缪称训》:“善之由我,与其由人,若仁德盛者也。”
《后汉书·鲁恭传》:“进柔良,退贪残,奉时令。所以助仁德,顺昊天,致和气、利黎民者也。”
唐 韩愈 《 论孔戣致仕状》:“此诚陛下仁德之至。

『柒』 孔子的小故事

1、发愤忘食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2、鸣鼓而攻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3、以强凌弱

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

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


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4、东家之丘

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捌』 关于刘备的故事

1.白帝城托孤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称如果刘禅不行,诸葛可以取而代之。

2.煮酒论英雄

三国时,董承约刘备等立盟除曹。刘备恐曹操生疑,每天浇水种豆;曹操闻知后,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议论天下英雄。当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闻之大惊失箸。

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雷雨大作,刘备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征剿袁术、此时关羽张飞赶到,乃借以脱身。曹操当时是以试探的心理来设宴的,而刘备则诚惶诚恐,希望不要引起曹操的怀疑。

刘备的故意掩饰,使曹操放松了警惕不再疑心刘备,刘备后来赤壁之战中联合孙权大败曹操,打破了行将大一统的局面,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三国。

3.髀肉复生

出自《九州春秋》。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后表示感叹虚度光阴,想要有所作为。

据记载:刘备依附荆州刘表后,在荆州居住多年。有一天刘备发现自己大腿生出赘肉,由此感概而落泪。刘表见了,询问何因,刘备回答:“我过去常常骑马,大腿没有赘肉。现在不再骑马了,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时光飞逝,人即将步入垂老,却没能建功立业,因此感到悲伤。”

4.桃园三结义

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

(8)关于仁德的小故事扩展阅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益州;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称他为蜀汉先主。

《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1、陶宗仪:备又非人望之所归。周瑜以枭雄目之,刘巴以谁人视之,司马懿以诈力鄙之,孙权以猾虏呼之。

2、杨璟:昔据蜀最盛者,莫如汉昭烈。且以诸葛武侯佐之,综核官守,训练士卒,财用不足,皆取之南诏。然犹朝不谋夕,仅能自保。

3、孙承恩:贤矣昭烈,宽厚弘毅。崎岖立国,仗信履义。推诚任贤,肝胆孚契。顾命数词,可训后世。

4、何良臣:剑用则有术也。法有剑经,术有剑侠,故不可测。识者数十氏焉,惟卞庄子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主之顾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超之出手法,其五家之剑庸或有传。此在学者悉心求之,自得其秘也。

5、王夫之:刘先主以汉室之裔,保蜀土,奉宗祧,任贤图治,民用乂安,尚矣。

6、毛泽东曾多次谈论刘备,他认为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