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杨澜小故事

杨澜小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25 10:36:15

① 杨澜做人生加法作文

两个孩子的母亲——杨澜

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常常要面对家庭和事业之间的选择。每谈到家庭的时候,事业成功的杨澜也生出一些内疚。

她说自己经常在世界各地奔波,很少能在家陪伴丈夫、照顾家庭,心中难免有些遗憾。但两个可爱的孩子,她哪怕走到天涯海角,都在时刻想念着他们。而且每次谈起两个宝贝儿女的故事杨澜都会像所有妈妈一样,变得滔滔不绝,喜形于色。

儿子出生时咬了护士一口

杨澜说她儿子的性子急,接着说了一则趣事。生儿子的时候,杨澜正在努力挣扎,突然听到护士叫起来:“这小家伙咬了我一口!大概是嫌我动作太慢了。”杨澜一时哭笑不得。后来,她在一篇思念儿子的文章里写道———“一声清脆的啼哭后,他就这样哭天喊地、风风火火地来到人间。护士把他捧到我胸前,我有气无力地握了握他那捏得紧紧的小拳头,心里说:‘那个在我肚子里拳打脚踢的小东西原来就是你呀!’”

儿子5岁时,已经是一副小大人的样子。杨澜告诉记者,当年为主持申奥演唱会,她特地准备了一条蓝裙子和一条红裙子。儿子一看,马上指着蓝的说:“妈妈,你穿冷色的好看。”

“阳光文化”成立这以来,杨澜每天都得工作14个小时,孩子和工作根本没法兼顾。

儿子仍然名叫“吴所谓”

经常有朋友问孩子叫什么名字,杨澜夫妇总是笑着说:“无所谓啦(吴所谓)。”后来,“吴所谓”的名字真的不胫而走了。

因为杨澜和丈夫吴征都忙于事业,常年在外面奔忙,现在已经8岁的吴所谓和他4岁的妹妹,都是在杨澜的父母和公公婆婆抚养下长大的。有一次,杨澜回家看孩子。天真的儿子问她:“妈妈,你在干吗?你老是出差觉得有意思吗?”杨澜说:“有啊,妈妈做一期节目有几亿人观看。”“几亿人看就觉得有意思吗?”稚气的儿子追问。这句童言无忌的追问触动了杨澜的敏感神经。长期在外,她觉得很对不起孩子,人生名利如浮云,其实最值得珍惜的还是家庭和亲情。但这话儿子还不能理解,她亲了亲儿子说:“妈妈的工作就是讲故事,觉得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就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大家都快乐,你觉得没有意思吗?”

杨澜平时少有时间陪伴孩子,但仍然尽一切可能都注意孩子的成长,杨澜说:首先每年放假,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制造时间和他们在一起去旅行,我们大一点的孩子已经走过15个国家。其次,是知识教育方面,很幸运,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教育界出身,还有一些业余爱好的培养什么的。再就是就是个性方面,比如说我儿子原来比较胆小,有时候会有同学欺负他,慢慢的老公就会告诉他,别人欺负你,你该怎么办?你警告他三次,说这样是不对的,如果三次还不听,你就打还他,有时候,人的尊严是靠打出来的。后来儿子身体力行了好几次,终于不再受同学欺负了。后来他外公说,你可别再教啦,再教下去,老师告状,他要打别人啦!这是爸爸的方式,孩子要有个平衡的教育,很重要的。

孩子钢琴学校的校长说,全校一百多个孩子的家长,杨澜的出勤率及对孩子的关注程度,是排在前列的。有时候杨澜和老公对于孩子的某些观点是不一致的,杨澜是个完美主义者,比如说,一首钢琴曲,有一个音孩子没弹准,她就会责备孩子,老公就说,孩子他爸连五线谱都看不懂,他能弹出来就不错啦,能把一两个曲子弹得比较漂亮就已经可以了,已经比我强多了。

在家中都是杨澜是白脸,老公是红脸,老公都是鼓励,每次都跟孩子说,呵,你真是太棒了!杨澜是要求严一点,说你能弹得更好,为什么不专心啊。杨澜说:所以老公一回来就说我,干吗呀你,对孩子要求那么高,他们不爱练就不练呗,我说孩子总得有个良好的习惯啊,他说让他们自由点吧。结果,现在两个孩子总是说,爸爸是他们最好的哥们儿。

② 杨澜成长历程

1986年至1990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1990年,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女主持人;1994年,获得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1996年5月,以全优的成绩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学硕士学位;1996年夏,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曾数次获得普利策奖的制片人莫利斯·莫米德共同制作导演了《2000年那一班》两小时纪录片,在哥伦比亚及华纳兄弟联合电视网晚7点黄金档向全美播出,创下了亚洲主持人进入美国主流媒体的先河,获评论界好评;1997年4月,应联合国副秘书长之邀,作为东亚惟一代表,出席了联合国世界媒体圆桌会议,当年11月又应邀出席联合国“1997世界电视论坛”;1997年1月,散文集《凭海临风》出版,销量超过50万册;1997年7月,被选为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校董,成为这所美国常春藤名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董事;1997年7月,凤凰卫视中文台,并于1998年1月推出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1999年10月离开凤凰卫视中文台,担任阳光文化影视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代码0307,现改名为泰德阳光)董事局主席;
2000年,创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2000年和2001年,阳光文化两次入选由世界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的全球最佳小型企业;2001年,应邀出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同年7月,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会议上代表北京作申奥的文化主题陈述;2003年,阳光卫视70%股权转让,现和东方卫视、凤凰卫视、湖南卫视合作,主持《杨澜视线》、《杨澜访谈录》等节目。同年,杨澜女士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5年,主持针对中国都市女性观众的大型谈话节目《天下人》。

③ 杨澜访谈录:传奇的作家写传奇的故事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杨澜访谈录:抄传奇的作家写传袭奇的故事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杨澜与麦家合影
导演:蔡晓丽
一直觉得作家是个特别辛苦的活儿,什么下笔如神总有神离开的时候,什么才思泉涌总有泉枯竭的一天,所以长期做一个作家在我看来是个必须得努力又努力的过程。在写作时要不断保持着那种自己和自己搏斗的精神世界,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负担。所以当麦家讲到他写作时不堪回首,生不如死的经历,我就觉得他是个好作家。
要说麦家是个好作家这事,早就被世人认可了。既是畅销书作家,也是矛盾文学奖得主;他开创了写谍战特情的异类作家之路,也在作家富豪榜名位前列;他更是中国金牌编剧,他的每部小说几乎都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被认为是中国“新智力小说”的开创者,被冠以“中国谍战之父”的美名。然而,就再在目前谍战题材的影视作品异常火爆之时,麦家却宣布,由于谍战剧太过泛滥,自己将不再创作谍战题材的作品了。
要说谍战题材,真是麦家一手带领出来的,当他以《解密》、《暗算》、《风声》等特情小说迅速崛起于文坛时,无疑……

④ 杨澜: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父母如何做人(转

杨澜:可以不成功,不能不成长你一定要有成长的意愿。成长和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不同:你创造它,你活出它。所以杨澜不觉得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须要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为此,杨澜身体力行,努力培养孩子具有几种习惯和品性:爱好运动、慈悲为怀、善于表达和富有幽默感。——杨澜1、不敷衍、不马虎,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件小事年,杨澜在美国生下儿子;年10月20日,杨澜在上海又喜得一个六斤多重的小女儿,圆了她想要“美国儿子中国女儿”的妈妈梦。因为工作缘故,杨澜不能时时陪在孩子身边,不过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杨澜都在他们身边。两个小家伙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杨澜坚持用母乳喂养;孩子出生后的几年时间里,杨澜也一直自己带他们,虽然有点辛苦,可杨澜觉得很值。杨澜至今记得儿子一岁多时的一个场景。那是儿子出生后,杨澜第一次比较长时间地出差,要离开儿子五天。那天回家时,杨澜发现儿子脸上的表情特别有层次,先是把脸转过去,憋了半天之后才委屈得哭出了声,最后把杨澜自己的眼泪也带出来了。儿子当初这个无比丰富的表情,重重地定格在杨澜的心里,她意识到孩子幼小时期不能离开母亲;三岁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如果不小心造成了损失,以后会很难弥补。后来,她下定决心扔下所有工作,命令自己在家做了整整一年的“全职妈妈”。对于当初自己的这个决定,杨澜至今感到分外欣慰,那一年太值了!可是,矛盾不可能每一次都能调和。女儿吃奶才三个月时,刚好遇上申奥,杨澜必须得在和上海之间来回跑,怎么办?心中有百般不愿,也曾想方设法努力挣扎,可最后还是不得不提前给女儿断了奶。说起这件事,杨澜依然一脸无奈。幸亏如今已上小学的女儿能体谅理解,还会开玩笑地说:“我也为申奥做过贡献哦!”妈妈确实不是万能的,但至少可以做到这一条——面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不马虎、不敷衍,这是杨澜给自己定的规矩。现在她每次出差,一定都会在出发前极其详细地告知两个孩子:会去多久,什么时间回家,上午还是下午,吃过晚饭还是深夜……杨澜很忙,可谓一个空中飞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成为孩子钢琴学校里出勤率最高的家长之一,还能在儿子八岁之前陪着他游历了十五个国家,真让人惊讶。如今的杨澜经常在、上海、香港三地飞来飞去,但为了多一点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每次出差,她都会安排儿子到机场接送。回到家中,杨澜即使再累再忙,都会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专心致志地和他们说话,认真倾听他们说的每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的世界。孩子们都很聪明,知道妈妈辛苦,是挤出时间来陪他们的。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杨澜会与他们玩拼图、讲故事,会和他们打闹,也会和他们一起看电影。前段时间看《别惹蚂蚁》,一边看一边和孩子一起大叫,童趣带给杨澜很多的快乐。2、不紧张、不苛求,让孩子在现实中成长孩子长大了,该上学了,上什么样的学校呢?在这些事情的关注上,杨澜和当下大多数父母很不一样。按条件,杨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贵族学校、特色学校,或更有利于学习外语的国际学校。可是,无论在上海还是,杨澜都坚持为孩子选择普通的公立学校。儿子如今已上小学五年级,那么多年过去了,杨澜从来没有给他请过一次家教,也从不做任何校内功课的额外,甚至不要求他的学习成绩一定要在班里拔尖。杨澜清晰地记得,唯一给孩子安排的补习班是学习中国书法。杨澜有这样一个原则,无论孩子们今后去哪儿,做什么,他们是中国人这点是绝不能变的,所以必须要让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渗透进他们的血液里……杨澜还做了权衡和比较,相对来说,中文比英文难学,假如孩子从小没有一个中文写作环境,就难以学好中文。因此,孩子小时候需要重点补充的课程不是奥数,不是英文,恰恰是如今许多父母忽视的中文。杨澜选择让孩子上公立学校还有一个“私心”,就是想让孩子接触到最真实的生活,也生活在最接近社会现实的环境中,这样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才是真实可靠和有益的。谁都知道,当前,应试教育使学生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每一位母亲都很担心孩子能否适应。还好,杨澜儿子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能在班上保持前三名。说起儿子,杨澜一点也不掩饰对儿子的赞赏。当初给儿子起名字时,杨澜夫妇曾开玩笑地说,就叫“吴(无)所谓”好了,不知是否有这个玩笑的缘故,儿子对自己的成绩排名、个人的利害得失,真的有些“无所谓”。班里许多成绩好的同学一般都在课外参加奥数、英语等多项补习,儿子小小年纪居然能坦然面对,能够告诉妈妈:“我可是在参加一场不公平的竞争!”其实,绝不是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比如,杨澜会鼓励儿子去竞争当班长,用自己的压岁钱为患白血病的同学捐款,积极为班里同学服务做事,这都是杨澜十分看重的事情。儿子要做一个好班长、好干部,他得努力让自己各方面都优秀,自然也包括学习成绩……有一次,儿子在学校和班里一个不守规则的同学发生了争执,结果引来了重拳回击。儿子悄悄地把那位同学拉进厕所“私了”:两人先是打了一架,打累了,儿子道歉说自己当初劝告方式不对,但本意是为维护班级的荣誉,因此请同学谅解,最后两人握手言和……当儿子把这件事告诉妈妈时,杨澜大加赞扬了一番,赞扬他能解决矛盾而不是动不动就向老师告状。杨澜说,和孩子讨论他们关心的事情,其实是妈妈最应该集中精神认真对待的,因为这往往是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的最佳时机。一位心理专家说过:“无论你多么小心,你的孩子都会留下一些心灵创伤。”所以杨澜一直告诉自己,做妈妈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对孩子有太多苛求,很多情况下,父母和孩子是一种最自然的关系,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变得更好。杨澜也希望孩子能多一点艺术熏陶,于是从小安排他们学习弹钢琴,没料到,同在一个家里,儿子和女儿的情况大相径庭:儿子学了不到一年就开始不耐烦,打了退堂鼓;尽管有哥哥的“坏榜样”,可女儿打一开始就迷上了钢琴,天天都会要求多弹多练,完全不用别人催促……杨澜意识到,真的不该将成年人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许多时候,不必在意孩子的选择是否和自己一致,太刻意的父母可能会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适得其反。有一次,儿子学校开联欢会,老师事先和杨澜沟通,请她在会上做一个三分钟的发言。连杨澜自己也没料到,经历过无数大场面的她,居然会为这三分钟演讲无比紧张,生怕不能让老师满意,又怕家长们会觉得自己矫情,更害怕给儿子丢脸。儿子看出了妈妈的担心,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的认真,在她最终讲完下来后,儿子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杨澜由此得出结论:“其实孩子也会非常在乎父母做事的态度。”3、培养孩子好品性,完整人格很重要如今,有些妈妈把培养“神童”作为宝宝的早教目标,而一些妈妈虽希望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却不懂如何着手。杨澜不觉得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须要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为此,杨澜身体力行,努力培养孩子具有几种习惯和品性:爱好运动、慈悲为怀、善于表达和富有幽默感。谁都知道杨澜英语特别好,可她和孩子在一起时,从没正经做过什么英语,杨澜把绝大多数时间花在并不特别擅长的体育运动上,她和孩子一起滑冰,一起去体育场。有一次和女儿滑冰时,杨澜不小心摔坏了尾椎骨,养好了伤还是继续奔向运动场。最近,孩子们喜欢上了动画片《网球王子》,提出要学打网球,杨澜不仅鼓励他们,自己也加入其中。杨澜发现,孩子更喜欢和他们一起运动的妈妈。为此,杨澜和孩子们约定,一星期至少出两次大汗。孩子们还要有慈善情怀。儿子小时候,杨澜在给他讲完上帝和所罗门的故事后问:“如果上帝只能给你一件礼物,你要什么?”当然,故事中的所罗门要的是智慧,可儿子回答说,他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都健康……杨澜万分惊喜地夸儿子:“你比所罗门还厉害!”后来,儿子在学校做班长时懂得关心别人,因为他早就和妈妈讨论并达成共识:做班长就是要牺牲自己为大家服务。杨澜的工作有许多种,但只要是和慈善事业有关,她就会回家详细地向两个孩子“汇报”,告诉他们慈善的意义,每次孩子们也会为妈妈做的事情骄傲。杨澜认为,表达能力的培养太重要了,几乎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她特别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带他们去朋友家时,她让孩子大大方方地介绍自己。即便是孩子生气时,她也千方百计鼓励他们说出来。还有幽默感的培养,虽然做起来不太容易,但还是值得去努力。在家时,只要孩子们说了什么好玩幽默的话,杨澜总会不失时机地报以开心的大笑,同时给予回应和赞赏。她后来发现,和孩子一起看卡通书和卡通片是个好办法,能培养和强化幽默感,大家笑作一团时,语言自然而然会变得机敏和幽默。在杨澜看来,作为一名母亲,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语文、数学这些知识老师可以教会,但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嫉妒、如何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这都需要母亲去教他。身心的健康是起码的,也是最关键的。让孩子可以没有障碍地和别人交流,对任何事情都以开朗活泼的态度处理,这种性格的培养对他一生都很重要。杨澜的儿子喜欢画画,画卡通什么的,课间的时候,小朋友们会排着队请他画画。杨澜跟儿子说:“能不能送妈妈几张?”现在,杨澜办公室里挂着的就是孩子的画,她认为这既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更是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鼓励。一段时间里,杨澜的孩子从上海转学到,刚开始儿子很不开心,总抱怨说到了就见不到上海的老师和同学了。起初杨澜觉得告诉孩子交一些新朋友适应一下就好了,后来杨澜看了一本教妈妈如何在人生的不同情境里教育孩子的心理学书,其中有个小节讲的是搬家,书里说搬家在大人心目中不是件特别大的事,但是在小孩子小小的头脑中,却是件天大的事,因为他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别的同学都已经相互成了朋友,而他是个陌生人,他要面临很多的选择。书中说,做父母的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用新朋友圈来宽慰孩子,这会让他有一种背叛感、负罪感,他会觉得交了新朋友,就可以忘了老朋友。你一定要帮助他与老朋友保持。后来,杨澜就主动帮儿子搜集整理上海同学和老师的,还建议他隔段时间打问候老朋友,回到上海要和他们见面聚会。杨澜觉得,一个智慧妈妈应该观察孩子的潜在能力和才华,她的任务是为孩子们打好基础,至于将来孩子做什么,妈妈是无法设计的。还有,千万不要做一个抱怨妈妈,有些女人喜欢抱怨,怨社会不公,怨孩子不孝,怨男人不好……即使是爱也化作了无尽的唠叨,要知道这样一个抱怨妈妈,对孩子的杀伤力特别大!杨澜说,自己心目中的“智慧妈妈”形象,首先要懂得科学地养育孩子,其次是让孩子有一个平衡的心态,要懂得与人沟通,还要自信、,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很重要,一个有爱、有关怀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⑤ 帮我写一篇关于杨澜的文章

杨澜展现给公众的,是一个多角度的形象。虽然外界有“杨澜是阳光文化形象大使而不是掌门人”的说法,杨澜说:她现在一半时间做主持,一半时间做管理。
做访谈节目至今,杨澜已经采访了200多个政界、经济界或文化界的名人。“他们都给我很大的启发。有的是人生故事有意思,有的是思想深刻——采访对于我来说,就像是‘采气’:从每个人身上,我都可以采到‘气’。”
杨澜坚持认为,自己从《正大综艺》的“出走”,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转型。“90年代初中国还不是特别开放,《正大综艺》实际上是给国人介绍国外风土人情和知识的节目,严格说来是一个益智类的节目。”从益智类的节目到深度访谈,杨澜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始终以文化为导向:“从家世背景到个人爱好,我的兴趣一直在文化方面,所以真的不存在什么大的跨越。”
杨澜承认《杨澜视线》是一个不成功但很重要的转型:“《杨澜视线》严格说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介绍美国百老汇和电影的幕后制作,当时忽略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虽然介绍了一些美国电影的幕后特技,但中国观众根本看不到这些电影,同明星和幕后制作的情感联系不是很紧,自然也就不关心。”但后期的《杨澜视线》,就明显地具有了更后来的《杨澜访谈录》的影子,节目的主题转到了社会、经济方面,风格也与《杨澜访谈录》如出一辙。
杨澜曾经两访基辛格。“今年初我又访问了基辛格,想起自己1996年的采访,真是太小儿科了,问的问题都是八杆子打不着的,无一例外地在结尾希望人家对中国观众说几句话,你在外交事业中感到最骄傲的是什么等等:都是对任何人都可以问的问题。”6年以后的杨澜,同样是访问基辛格,问的是“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中东战争)后,你也在中东有外交穿梭……”(因为访问时正值鲍威尔的中东之行),这样的问题具体、有针对性。这和“采访前做足了功课”有很大关系。采访前,杨澜阅读的是基辛格的主要外交著作等材料;采访后,基辛格对杨澜的采访是“AMAZING”(令人惊奇)。
《杨澜访谈录》的制片人郝亚兰说:“这个节目,实际上是对杨澜和被采访对象智慧的双重倚重,是杨澜和被采访对象智慧的碰撞交融。”杨澜认为,自己是一个“认真而有韧性的人”;这一点,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同。郝亚兰说:“坦白地讲,杨澜是这个制作组里最勤奋的人。”事实上,杨澜不仅仅作为主持人出现在节目中,她对节目制作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有时甚至是否需要一个反光板她都会提出建议;作为一个职业的主持人,她对节目的品质有很高的敏感度。”
我的风格是“绵里藏针”
曾经有评论说,杨澜是中国的华莱士。但事实上,杨澜并不喜欢华莱士的主持风格:“他(有时)问问题显得有些生硬。”
杨澜认为自己向来的重点不在风格,而在内涵:“风格是你在具备一定内涵后才体现出来的东西。”
《杨澜访谈录》目前走的路线,是“温和的深刻型”。提及当初节目制作组在风格取舍上的抉择,杨澜说:“到底是开着轰炸机把这块地都炸平,还是钻井取油?后来我们认为,深刻的问题也可以用一种温和的形式提出来。
对节目风格的取舍和杨澜的性格息息相关。“平时就不是一个凶巴巴的人嘛!”杨澜对自己的定位在她的每一次采访中都表现无遗。《杨澜访谈录》采访龙永图时,杨澜问及中国加入WT0最后阶段协议时朱总理的两个让步,龙回答:“具体的就不要说了”,杨当即表示“没关系”。
但杨澜并不认为自己不尖锐。“采访吴基传的时候,我问了一个问题:“中国的电信改革,是改革拉着你走,还是你拉着改革走?吴基传最先回避了这个问题,我后来又把他拉了回来,问他‘那刚才那个问题呢?’”
杨澜形容自己的主持风格:“绵里藏针”。“观众要看的是内容,而不是两个人吵架。”
《杨澜访谈录》没有噱头,没有八卦;一律的开头和结尾,一样的穿插和解说。杨澜认为,这类深度访谈的节目形式应该相对稳定,没有必要像娱乐节目一样三天一小变、五天一大变。
杨澜从来不认为采访有什么特别的诀窍,除了认真:“我不是每一次都有灵感,但我每一次都很认真。”采访前做一大堆的研究,目的只有一个:“我必须了解我在说什么。”而一次成功的采访,最重要的是要让被采访者知道,你明白了他在说什么,而不是把一个问题扔给他,得到答案后又接着问采访提纲上的另一个问题。“毕竟,我不是采访的主角,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
杨澜的另一面
杨澜,一直希望采访对象的每一次自由发挥,都能带给普通人最大的启示。
不久前,杨澜到云南中甸采访,或许出现了高山反应,她懵懵懂懂地对随行人员说:“到高原后,食欲就不行了。”但随后,她又自言自语:“哦,我已经吃了两个烤土豆、两个米饼了。“(当地人透露,一个米饼可以做一碗米线。)。
杨澜说:“我会一直做到观众不喜欢为止;他们不喜欢,我也不会硬跳到他们面前说:‘看我,看我’。”

很多内容都可以作为素材参考。

⑥ 为什么杨澜说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皆具有令人惊讶的故事

杨澜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内么事情都可以。不过在容她的成长道路上,丈夫吴征的帮助也是很大的。两个同时电视方面的人就这样碰在一起,开始了杨澜的更加辉煌的人生。杨澜本人的生活环境也深深影响着自己的决策。这是我自己个人的理解,希望能够帮到您

⑦ 谁知道杨澜访谈时有人说的那个“世上所有妈妈的发音”是一样的那个故事

是杨澜访问崔琦的时候,崔琦眼圈红了,说如果当年不去美国读书,妈回妈就不会死。这答时杨澜的摄像师把镜头推近拍到了近景,而这个摄像师是美国人,听不懂中文,他之所以知道这个地方一定很感人,是他听到了妈妈这个词,他说:世上的妈妈都是一个音。

⑧ 杨澜的人物经历

杨澜父亲杨鑫楠,原籍北京,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妈妈是上海人。杨澜出生在北京的一所医院里。外婆住在上海城隍庙附近的侯家路,是一条窄窄的小巷。在外婆身边,杨澜一天天地长大。 一直到10岁时,杨澜才被父母接回北京。

1980年至1986年就读于北京工业学院附属中学(现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1986年至1990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系,获英美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同年,杨澜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女主持人,并于1994年荣获中国首届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1996年5月,杨澜以全优的成绩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学硕士学位 。

1996年夏,杨澜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曾数次获得普利策奖的制片人莫利斯·莫米德共同制作导演了《2000年那一班》两小时纪录片,在哥伦比亚电视网晚7点黄金档向全美播出,创下了亚洲主持人进入美国主流媒体的先河,获评论界好评。

2000年,杨澜女士创办了大中华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阳光卫视在弘扬中国文化,加强传媒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获得显著成绩。经杂志《福布斯》评选的全球最佳小型企业。2000年7月30日下午两点,一袭黑色套装的杨澜出现在北大阳光公益创新论坛国际研讨会上,此次亮相不是以主持人身份,而是以东道主身份——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

2003年,杨澜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阳光卫视70%股权转让,现和东方卫视、凤凰卫视、湖南卫视合作,主持《杨澜访谈录》等节目。

2008年5月4日,杨澜在三亚担任了第14棒火炬手,传递了奥运圣火之后,她对媒体说:“我跑的整个过程都是非常轻松、非常享受的。我参加过很多与奥运相关的活动,像主持倒计时100天,今晚三亚的文化活动也会由我主持,感觉和奥运贴得很近。”

2016年12月6日,由人民网、环球时报、环球网和《环球TIME》新闻客户端联合主办,环球网承办的2016环球风尚年度盛典召开,被授予“风尚领秀”人物。以表彰其凭借自身影响力,向全社会释放公益与时尚的跨界力量。

(8)杨澜小故事扩展阅读:

杨澜的人物评价:

杨澜,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媒体人、传媒企业家、慈善家。阳光媒体集团主席和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0年至1994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并于1994年获中国第一届主持人“金话筒奖”;之后赴美深造,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获国际事务硕士学位;之后加盟香港凤凰卫视,开创中国电视第一个深度高端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截至2014年已访问过全球700余位人物,在全球华语观众中具有较高美誉度。

同时又是一位优质女性的典范,她美丽、智慧、优雅、知性,开创了成功的事业。杨澜展现给公众的,是一个多角度的形象。被称为“中国的华莱士”。杨澜作为主持人出现在节目中,她对节目制作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有时甚至是否需要一个反光板她都会提出建议,作为一个职业的主持人,她对节目的品质有很高的敏感度。

⑨ 杨澜在纽约大学的故事

有一次,杨澜在美来国哥伦比亚大自学选修一门课是社会学,到毕业的时候,论文都交了,其他的学科都得了A或A-,可最后偏偏是社会学这门课的了B, 她就去找社会学的教授理论,是不是教授给他搞错了,教授给她的回答是:的确是你的作业都交了,完成的也不错,但是我要给你一个惩罚,因为你上课从来不问问题,这就说明你上课的参与度不高。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