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同意的成语
1. 表示非常同意的成语
表示非常同意的成语
【首肯心折】心里佩服,点头同意。 形容钦佩赞许之至。
【心服首肯】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心服口服】服:信服。 心里嘴上都信服。 指真心信服。
【交口称赞】交:一齐,同时。
2. 描写同意的四字成语
【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别置一喙】:插一句嘴。比喻提出不同意见。
【不敢苟同】: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承颜候色】:看人脸色行事,不敢有不同意见。
【党同妒异】:犹言党同伐异。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党同伐异】: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点头咂嘴】:表示同意、赞赏。
【都俞吁咈】:皆为古汉语叹词。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论政问答,融洽雍睦。
【伐异党同】: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免开尊口】:免:不要。不必开口说什么。多表示要求不会得到同意。
【期期不可】:指坚持不同意见。
【期期以为不可】:指坚持不同意见。
【求大同,存小异】:一致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
【求同存异】: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首肯心折】:心里佩服,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之至。
【未敢苟同】:不敢随便同意。
【心服首肯】: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心折首肯】:心里佩服,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之至。
【吁咈都俞】:吁、咈,反对的感叹词。都、俞,赞美、同意的感叹词。形容君臣议事融洽。
【许结朱陈】:朱陈:古村名,内住朱、陈两姓,世代互相联姻。比喻同意结成婚姻。
【一相情愿】:一相:也作“一厢”,一方面。指只是单方面的愿望,没有考虑对方是否同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乍同乍异】:乍:忽然;同:一样;异:不同。一会同意,一会不同意,形容言语或态度变化太快。
【自作主张】: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
3. 表示“同意”的词语有哪些
答允、准许、抄应许、批准、容许
一、答允 [ dā yǔn ]
应允;允许。
引证:沙汀 《替身》:“﹝ 烂狗 ﹞要紧的是那把兄弟已经答允了通融,于是跟定保长飘飘荡荡就走。”
二、准许 [ zhǔn xǔ ]
同意人的要求:~通行。~办理出境手续。
引证: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二章:“姐夫只准许他在屋子里玩,却不让他靠近铁道,怕出危险。”
三、应许 [ yīng xǔ ]
1、答应(做):他~明天来谈。
2、允许:谁~他把写字台搬走的?
引证:冰心 《斯人独憔悴》:“看他们请愿的条件,哪一条是办得到的?就是都办得到,政府也决然不肯应许,恐怕启学生干政之渐。”
四、批准 [ pī zhǔn ]
上级对下级的意见、建议或请求表示同意:~他休假一个月。
引证: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二章:“ 应维业 深受感动,代表师党委,批准了 祝永康 的请求。”
五、容许 [ róng xǔ ]
许可:原则问题决不~让步。
引证:瞿秋白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他的所谓‘自由人’的立场,不容许他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4. 表示非常认同的成语
深以为然、心服首肯、首肯心折、云集响应、心服口服
1、深以为然
读音:shēn yǐ wéi rán
解释:我自己也深深地认为是这样(自认为的确如此)。
出处:西汉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五》:深以为然,遂与之定议。
白话释义:我自己也非常认同,于是和他一起商定。
2、心服首肯
读音:xīn fú shǒu kěn
解释:意思是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然则他何不一开口就照在青云山口似悬河的那派谈锋?也不愁那姑娘不低首下心的心服首肯。”
3、首肯心折
读音:shǒu kěn xīn zhé
解释:心里佩服,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之至。
出处:清· 李绿园《 歧路灯》第四回:“便一五一十,把谭孝移品行端方,素来的好处,说个不啻口出。东宿闻之,心折首肯。”
4、云集响应
读音:yún jí xiǎng yìng
解释:表示赞同和支持。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白话释义: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都表示赞同。
5、心服口服
读音: xīn fú kǒu fú
解释: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怨不得这嫂子说我们管不着他们的事。我们原先知;错管了。如今请出一个管得着的人来管一管;嫂子就心服口服;也知道规矩了。”
5. 形容“同意”的成语有哪些
首肯心折[shǒu kěn xīn zhé]:心里佩服,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之至。
例句:对于这个方案所有人都首肯心折。
心服首肯[xīn fú shǒu kěn]: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例句:公司进行的改革所有员工都心服首肯。
心折首肯[xīn zhé shǒu kěn]:心里佩服,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之至。
例句:每个人对于这个事情的决定都是心折首肯。
心服口服[xīn fú kǒu fú]: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例句:如今请出一个管得着的人来管一管,嫂子就心服口服,也知道规矩了。
心悦诚服[xīn yuè chéng fú]: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例句:小弟若在两位才女跟前称了晚生,不但毫不委曲,并且心悦诚服。
心悦口服[xīn yuèkǒu fú]: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例句:对于大哥的决定,所有人都心悦口服。
交口称赞[jiāo kǒu chēng zàn]: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例句:对于这个决定,所有人都交口称赞。
交口赞誉[jiāo kǒu zàn yù ]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例句:所有人对于村长的决策都交口赞誉。
赞不绝口[zàn bù jué kǒu]:不住口地称赞。
例句:他常常在我面前把秋桐的文章捧上了天,赞不绝口。
赞不容口[zàn bù róng kǒu]:赞美的话口里已容纳不下。
例句:爸爸的这个决定实在太明智了,我们都赞不容口。
6. 表非常赞同的成语
表非常赞同的成语有:
1、【成语】: 首肯心折
【拼音】: shǒu kěn xīn zhé
【解释】: 心里佩服,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之至。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回:“便一五一十,把谭孝移品行端方,素来的好处,说个不啻口出。东宿闻之,心折首肯。”
2、【成语】: 心服首肯
【拼音】: xīn fú shǒu kěn
【解释】: 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然则他何不一开口就照在青云山口似悬河的那派谈锋?也不愁那姑娘不低首下心的心服首肯。”
3、【成语】: 心服口服
【拼音】: xīn fú kǒu fú
【解释】: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出处】: 《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举例造句】: 如今请出一个管得着的人来管一管,嫂子就心服口服,也知道规矩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九回。
4、【成语】: 交口称赞
【拼音】: jiāo kǒu chēng zàn
【解释】: 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出处】: 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举例造句】: 一年之后,附近几个村庄的牧童们没有一个有她吹的好,连大人们也交口称赞。
5、【成语】: 赞口不绝
【拼音】: zàn kǒu bù jué
【解释】: 不住口地称赞。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一回:“丁大爷听了,越想越是,不由的赞口不绝。”
7. 表示同意的成语有哪些
心服首肯 慨然允诺 慨然应允
8. 表示非常赞同的成语
【颠头播脑】:点头晃脑。多用以表示赞同、赞赏。
【颠头耸脑】:点头专晃脑。多用以表示属赞同、赞赏。同“颠头播脑”。
【点头称善】:道:说;善:好。表示赞同。
【喝倒彩】:指以嘘声来嘲弄或攻击。也指表示不赞同或不满意的叫声。
【和而不唱】: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
【闻风响应】: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
【无所可否】:不赞同也不反对。
【云集响应】: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杂然相许】:杂:各种各样的。纷纷表示赞同。
9. 形容赞同的成语
和而不唱 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
出处:《庄子·德充符》:“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城。”
闻风响应 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
无所可否 不赞同也不反对。
云合景从 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随从者之多。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合雾集 比喻聚集迅速。
出处:《史记·淮阴侯传》:“蒯通曰:‘……天下之士云合雾集。”《艺文类聚》卷八引南朝·宋·顾野王《虎丘山序》:“故总辔齐镳,竞雕虫于山水;云合雾集,争歌颂于林泉。”
云合响应 犹言云集响应。
出处: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是云合响应之势,而非可安坐而致也。”
云集景从 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声势浩大,响应迅速。
出处:语出汉·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集景附 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声势浩大,响应迅速。
出处:汪东《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中国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仪,各方响应,云集景附,势必大强于法。”
云集响应 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