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成语
1. 寒食节有什么的习俗两个四字成语概括
1、拾翠踏青
【拼音】: shí cuì tà qīng
【解释】: 指春游。
【出处】: 宋·邓内椿《画继》卷容十:“所画多作仕女乘车跨马、拾翠踏青之状。”
【拼音代码】: sctq
2、不食烟火
【拼音】: bù shí yān huǒ
【解释】: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出处】: 《终有报》第一回:“人都道他不食烟火,体气欲仙。”
【举例造句】: 此诗不独敏捷异常,且字字清新俊逸,饶有别致,似不食烟火者,大与平日不同。 ★《玉娇梨》第一回
【拼音代码】: bsyh
【近义词】:不食人间烟火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道家修道
【英文】: live on fruit
2. 关于清明节的成语
1、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寒食,指寒食节。元宵,指元宵节。全句比喻天天都像过节一样,生活豪奢,无节制的寻欢作乐。
2、井井有条
清明节的折柳、戴柳的习俗,后来就演化为把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的成语即源出于此),这也是清明节植树的起源
3、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这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崔护,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人,贞元十二年进士,官岭南节度使。《太平广记》中有一则关于他作此诗的故事:崔护在中进士前的某年清明节,独游长安城南,看见一座桃花盛开的农庄,他上前去叩庄院的大门,想要讨杯水酒来解渴。出乎意料的,一位姿色非凡、艳如桃花的女子开门接待。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情不自禁地前往寻访那位女子。桃花依旧,但大门深锁,芳踪杳然。崔护失望之余,在门扉题上「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以记那位姿色非凡的女子。后来「人面桃花」演变为成语,除可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外,也被用来形容景色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伤。
4、大力将军
查伊璜是浙江人,清明节去野寺饮酒,见殿前有个古钟,能装两石多的东西,可是古钟上下土痕手迹,俨然是新近留下来的。从下面向里窥视,见里面有个竹筐,不知装的是什么。让几个人帮忙,想掀开古钟来看看,却无法移动一点。伊璜更加惊讶,决定慢慢喝酒等着;不一会,有个乞儿进来,带着要来的食物。只见他用一只手提起古钟,一只手把食物放进筐内。放完了合上古钟离去,不久乞儿又来,从古钟下探取食物。吃完了再探,轻松的如同打开箱子。大家都很惊讶。伊璜问:“你这样有本事,为什么要行乞呢?”回答说:“我吃的多,没有人雇我。” 伊璜劝他去投军,乞儿担心没有门路。伊璜于是带他回家,给他饱饭吃,估计他可以吃五六人的饭。给他换了衣服鞋袜,送他五十金打发他走了。
十几年后,查伊璜有个子侄在闽南当县令,忽然有个叫吴六一的将军前来拜见。攀谈间,问:“伊璜先生是你何人?”回答说:“是我叔父。他与将军有旧吗?”说:“是我的老师。一别十年了,很是想念。希望能见上一面。”那个子侄胡乱答应了,但私下想:叔父是名贤,怎么会有武家弟子?不久伊璜来了,告诉了他,伊璜也是茫然没有记忆。因为对方问讯的很殷勤,于是前去拜会。将军疾出,到大门外来迎接。伊璜仔细看,素昧平生,怀疑将军搞错了。但是将军态度越发恭敬,打发走了别的客人,连请伊璜进了三四重门,看见有女子往来,知道是私宅,伊璜止步。将军作揖,请伊璜登堂就座。有人捧来朝服,将军遽起更衣,伊璜不知他要干什么。数人将伊璜按在座位上,将军以参见父君的大礼向他朝拜。伊璜大惊,更加不解。将军换了便服,陪了坐下,笑道:“先生不记得那个举钟的乞儿了吗?”
后来查伊璜在修史一案(清朝初年的一场文字狱)中受株连,被收监,最终能够得以幸免,都是因为将军出的力。
3. 寒食联想到了哪一个成语典故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拼音】: zhāo zhāo hán shí,yè yè yuán xiāo
【解释】: 寒食专:清明节;元属宵:元宵节。早晚都像过节一样。形容生活奢华,整天寻欢作乐。
【出处】: 元·白仁甫《梧桐雨》第一折:“寡人自从得了杨妃,真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也。”
【举例造句】: 好不受用!好不快乐!果然是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
【拼音代码】: zzhx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生活
4. 有关清明节的成语
1、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寒食,指寒食节。元宵,指元宵节。全句比喻天天都像过节一样,生活豪奢,无节制的寻欢作乐。
2、井井有条
清明节的折柳、戴柳的习俗,后来就演化为把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的成语即源出于此),这也是清明节植树的起源
3、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这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崔护,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人,贞元十二年进士,官岭南节度使。《太平广记》中有一则关于他作此诗的故事:崔护在中进士前的某年清明节,独游长安城南,看见一座桃花盛开的农庄,他上前去叩庄院的大门,想要讨杯水酒来解渴。出乎意料的,一位姿色非凡、艳如桃花的女子开门接待。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情不自禁地前往寻访那位女子。桃花依旧,但大门深锁,芳踪杳然。崔护失望之余,在门扉题上「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以记那位姿色非凡的女子。后来「人面桃花」演变为成语,除可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外,也被用来形容景色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伤。
4、大力将军
查伊璜是浙江人,清明节去野寺饮酒,见殿前有个古钟,能装两石多的东西,可是古钟上下土痕手迹,俨然是新近留下来的。从下面向里窥视,见里面有个竹筐,不知装的是什么。让几个人帮忙,想掀开古钟来看看,却无法移动一点。伊璜更加惊讶,决定慢慢喝酒等着;不一会,有个乞儿进来,带着要来的食物。只见他用一只手提起古钟,一只手把食物放进筐内。放完了合上古钟离去,不久乞儿又来,从古钟下探取食物。吃完了再探,轻松的如同打开箱子。大家都很惊讶。伊璜问:“你这样有本事,为什么要行乞呢?”回答说:“我吃的多,没有人雇我。” 伊璜劝他去投军,乞儿担心没有门路。伊璜于是带他回家,给他饱饭吃,估计他可以吃五六人的饭。给他换了衣服鞋袜,送他五十金打发他走了。
十几年后,查伊璜有个子侄在闽南当县令,忽然有个叫吴六一的将军前来拜见。攀谈间,问:“伊璜先生是你何人?”回答说:“是我叔父。他与将军有旧吗?”说:“是我的老师。一别十年了,很是想念。希望能见上一面。”那个子侄胡乱答应了,但私下想:叔父是名贤,怎么会有武家弟子?不久伊璜来了,告诉了他,伊璜也是茫然没有记忆。因为对方问讯的很殷勤,于是前去拜会。将军疾出,到大门外来迎接。伊璜仔细看,素昧平生,怀疑将军搞错了。但是将军态度越发恭敬,打发走了别的客人,连请伊璜进了三四重门,看见有女子往来,知道是私宅,伊璜止步。将军作揖,请伊璜登堂就座。有人捧来朝服,将军遽起更衣,伊璜不知他要干什么。数人将伊璜按在座位上,将军以参见父君的大礼向他朝拜。伊璜大惊,更加不解。将军换了便服,陪了坐下,笑道:“先生不记得那个举钟的乞儿了吗?”
后来查伊璜在修史一案(清朝初年的一场文字狱)中受株连,被收监,最终能够得以幸免,都是因为将军出的力。
我帮你找的哦,采纳下哈~
5. 有关寒食节的成语有什么
割股奉君
相传在春秋时代晋献公死后,晋国内乱诸子争夺王位,公子重耳(晋文公)被赶出了晋国,在外避难时历经艰苦饥饿难忍受尽歧视,先锋营首领介子推等大臣跟随重耳忠心耿耿,在国外流亡长达19年。在最困苦的情况下,重耳流亡到卫国,饥不能行,众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能下咽;忠臣介子推偷偷的进山沟里,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同野菜煮成汤送给重耳。
重耳接过来狼吞虎咽吃了个精光,这才问从哪儿来的肉菜汤,旁边的大臣告诉是介子推从大腿割下来的;重耳听了感动得泪如雨下。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
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6. 与清明节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与清明节来有关的成语“政通人源和”“人面桃花”,“政通人和”出自《岳阳楼记》,范仲淹开篇写道:“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政通人和就是政事通达,人心和顺,用以形容形势稳定,人民安乐。清明不单是节气和节日,它还有一个重要的意思,是指天下太平,政治有法度。
“人面桃花”,比喻人像桃花一样易谢,也指女子的面容与桃花相辉映;后用来形容男女邂逅分离男子追念的情形;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或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7. 与寒食有关的成语
寒的成语:
寒蝉僵鸟
寒蝉凄切
寒蝉仗马
寒冬腊月
寒风刺骨
寒风侵肌
寒腹短识
寒耕热耘
寒耕暑耘
寒谷回春
寒花晚节
寒灰更然
寒灰更燃
寒来暑往
寒恋重衾
寒毛卓竖
寒门薄宦
寒木春华
寒气刺骨
寒泉之思
寒山片石
寒酸落魄
寒往暑来
寒心酸鼻
寒心消志
寒心销志
寒底捞月
薄寒中人
冰寒雪冷
冰寒于水
不寒而栗
春寒料峭
大寒索裘
胆寒发竖
颠寒作热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风寒暑湿
骨寒毛竖
广寒仙子
号寒啼饥
回寒倒冷
饥寒交凑
饥寒交迫
饥寒交切
饥寒交至
济寒赈贫
郊寒岛瘦
救寒莫如重裘
林寒洞肃
林寒涧肃
芒寒色正
祁寒酷暑
祁寒溽暑
祁寒暑雨
衾寒枕冷
山寒水冷
十寒一暴
岁寒三友
岁寒松柏
岁寒知松柏
岁寒知松柏之后凋
天寒地冻
偷寒送暖
问寒问暖
问寒问热
心寒齿冷
心寒胆落
心寒胆碎
心寒胆战
嘘寒问暖
一寒如此
白屋寒门
荡为寒烟
薄祚寒门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井冽寒泉食
噤若寒蝉
凯风寒泉
冷面寒铁
另楚寒巫
令人寒心
破胆寒心
破瓦寒窑
凄风寒雨
秋月寒江
松柏寒盟
衰草寒烟
数九寒天
暑来寒往
十年寒窗
暑去寒来
暑往寒来
十载寒窗
万条寒玉
心如寒灰
心若寒灰
一尺寒光
仗马寒蝉
自同寒蝉
八百孤寒
不饥不寒
冰雪严寒
唇揭齿寒
唇竭齿寒
唇亡齿寒
胆颤心寒
胆破心寒
岛瘦郊寒
胆战心寒
骨肉未寒
固阴沍寒
将相出寒门
料峭春寒
耐霜熬寒
切骨之寒
尸骨未寒
岁暮天寒
送暖偷寒
送暖偎寒
盛暑祁寒
暑雨祁寒
神湛骨寒
啼饥号寒
心惊胆寒
一暴十寒
一曝十寒
衣取蔽寒
枕冷衾寒
乍暖还寒
乍暖乍寒
高处不胜寒
夏虫不可语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8. 清明节的四字成语
1、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寒食,指寒食节。元宵,指元宵节。全句比喻天天都像过节一样,生活豪奢,无节制的寻欢作乐。
2、井井有条
清明节的折柳、戴柳的习俗,后来就演化为把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的成语即源出于此),这也是清明节植树的起源
3、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这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崔护,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人,贞元十二年进士,官岭南节度使。《太平广记》中有一则关于他作此诗的故事:崔护在中进士前的某年清明节,独游长安城南,看见一座桃花盛开的农庄,他上前去叩庄院的大门,想要讨杯水酒来解渴。出乎意料的,一位姿色非凡、艳如桃花的女子开门接待。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情不自禁地前往寻访那位女子。桃花依旧,但大门深锁,芳踪杳然。崔护失望之余,在门扉题上「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以记那位姿色非凡的女子。后来「人面桃花」演变为成语,除可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外,也被用来形容景色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伤。
4、大力将军
查伊璜是浙江人,清明节去野寺饮酒,见殿前有个古钟,能装两石多的东西,可是古钟上下土痕手迹,俨然是新近留下来的。从下面向里窥视,见里面有个竹筐,不知装的是什么。让几个人帮忙,想掀开古钟来看看,却无法移动一点。伊璜更加惊讶,决定慢慢喝酒等着;不一会,有个乞儿进来,带着要来的食物。只见他用一只手提起古钟,一只手把食物放进筐内。放完了合上古钟离去,不久乞儿又来,从古钟下探取食物。吃完了再探,轻松的如同打开箱子。大家都很惊讶。伊璜问:“你这样有本事,为什么要行乞呢?”回答说:“我吃的多,没有人雇我。” 伊璜劝他去投军,乞儿担心没有门路。伊璜于是带他回家,给他饱饭吃,估计他可以吃五六人的饭。给他换了衣服鞋袜,送他五十金打发他走了。
十几年后,查伊璜有个子侄在闽南当县令,忽然有个叫吴六一的将军前来拜见。攀谈间,问:“伊璜先生是你何人?”回答说:“是我叔父。他与将军有旧吗?”说:“是我的老师。一别十年了,很是想念。希望能见上一面。”那个子侄胡乱答应了,但私下想:叔父是名贤,怎么会有武家弟子?不久伊璜来了,告诉了他,伊璜也是茫然没有记忆。因为对方问讯的很殷勤,于是前去拜会。将军疾出,到大门外来迎接。伊璜仔细看,素昧平生,怀疑将军搞错了。但是将军态度越发恭敬,打发走了别的客人,连请伊璜进了三四重门,看见有女子往来,知道是私宅,伊璜止步。将军作揖,请伊璜登堂就座。有人捧来朝服,将军遽起更衣,伊璜不知他要干什么。数人将伊璜按在座位上,将军以参见父君的大礼向他朝拜。伊璜大惊,更加不解。将军换了便服,陪了坐下,笑道:“先生不记得那个举钟的乞儿了吗?”
后来查伊璜在修史一案(清朝初年的一场文字狱)中受株连,被收监,最终能够得以幸免,都是因为将军出的力。
9. 关于寒食节的成语
1、残羹冷炙。
指吃剩的汤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2、节衣缩食。
意思是省吃省穿。形容节约。出自《史记·贷殖列传》。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历史长河,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的。
10. 寒食的成语有哪些
节衣缩食
jié抄yīsuō袭shí
[释义] 节:节约;节省;缩:缩减。省吃俭用;非常节俭。
[语出] 宋·陆游《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正音] 节;不能读作“jiē”;食;不能读作“sì”。
[近义] 布衣疏食 艰苦朴素 缩食节衣
[反义] 穷奢极欲 铺张浪费 花天酒地
[用法] 常用来指节约开支;使生活降至水平线之下。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广大群众~;把省下来的钱粮财物支援灾区人民。
[英译] livefrug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