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钢琴的故事
1. 钢琴的故事是怎样的
钢琴的演变
在欧洲,大约14——18世纪之间,曾流行过两种键盘乐器,一种叫击弦键琴,一种叫拨弦键琴(又称大键琴、羽管键琴)。这两种乐器都因被认为是钢琴的前身而被我们称为古钢琴。两种古钢琴的发音原理互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完全不能或几乎不能随手指触键的不同力度弹出强弱不同的音来。虽然有这样的弱点,但古钢琴作为键盘乐器,已经具备了将不同的音、不同的曲调同时结合起来的功能。当不同的音、不同的曲调同时(不是先后)结合起来时,音乐就变成多声的、复合的、立体的了,这无疑是人类音乐思维的深化。键盘乐器的优点就在于能够适应这种深化的需要。同时也反过来为多声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那时的欧洲音乐,恰好是复调音乐迅速演进的时代。相应的,古钢琴也盛行了几百年。许多作曲家都为古钢琴作曲。例如巴赫、享德尔和斯卡拉蒂的钢琴曲,都是为古钢琴的。海顿、莫扎特的大量作品和贝多芬的一些作品,也都是为古钢琴作的。另外,古钢琴还有它特有的纤巧的音色。所以在古钢琴普遍被现代钢琴取代之后,到了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甚至在当代,又有少数钢琴家重新提倡使用古钢琴。今天, 许多型制的电子琴也都设置古钢琴的音色(Harpsichord),就是这个缘故。
乐器的演进,是伴随着音乐创作的深化而变化的。而音乐创作的深化,就在于更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内心对无限丰富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来的无限丰富的感情色调及其变化。这时,缺少力度变化和对比的古钢琴,就不能完全满足音乐艺术发展的需要了。新的钢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世界上第一台钢琴,由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B·Cristofori)于1710年前后在佛罗伦萨制造出来,当时取名为“弱和强”(Piano e forte)。后来,几乎所有语种都称钢琴为Piano,就是Piano e forte的简称。中文称Piano 为钢琴,这倒是中国化了的名称。
仅从钢琴本名为“弱和强”这一点已经说明:演奏者能随心所欲地弹出弱、强、渐弱、渐强、突弱、突强等等力度变化、对比,这是钢琴的发音原理与古钢琴的根本不同之处。这一点不同,对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对钢琴曲创作的推动,都有重大意义,这已由后来的钢琴音乐史所验证。克里斯托弗里的巨大贡献,就在于此。万事开头难,尽管他制造的那台钢琴与我们今天常见的三角钢琴(即平台式钢琴)和立式钢琴相比,还是大不相同的,但毕竟Piano是在克里斯托弗里手里诞生的。后来的几百年间,又经各国无数的能工巧匠,从型制、结构、材料、音域、音色、音量等等方面不断予以改进,才成为今天的样子。
2. 跪求感人的童话故事 要和钢琴有关的
弹钢琴的小红帽 诺贝尔写的
3. 我的成长故事作文一一钢琴
钢琴
三岁那年,妈妈为了陶冶情操,带我去了一次琴行。我趴在玻璃门上,看着门里的大哥哥大姐姐弹奏歌曲。一看到钢琴,我的眼睛顿时发亮了,这个庞然大物是多么漂亮!回到家里,我搬来一张小凳子,坐在松软的沙发前,摆上一本书当做琴谱,开始胡乱“弹奏”起来了。实际上我就是看着一本连环画在弹沙发。妈妈看我如此热爱钢琴,大喜过望,立刻就给我买了一部黑色的钢琴给我。
买到了钢琴,我可欢喜了。从幼儿园回来,就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了琴凳,揭开了琴布,却发现钢琴上面根本没有像琴行的大哥哥大姐姐手下的琴键。手下只是一片黑,我却天真地以为只要弹多了就自然会出现琴键了。于是我弹了好久,手指弹得好疼,最后等妈妈过来后才发现我弹的是琴盖。把琴盖揭开后,才是黑白相间的琴键,我顿时傻眼了。
后来,妈妈请了老师教我钢琴,老师说我天赋不错,所以刚开始学的时候我在家里练琴练得可卖力了。逐渐,我越弹越好,已经懂得弹曲子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发愈感到枯燥了,重复弹着一首曲子的话,会感到十分不耐烦。于是,我学琴的进度慢了下来。
考完了五级,老师怎么也不教我六级的曲子,却总是让我练指法,没有一点儿进展。妈妈也不耐烦了,给我换了个老师。在新老师那里,我开始学习六级的曲子了。说来也怪,我总是在考级之前临时抱佛脚,却每次都成功考过级。记得有一次,临考级还有两个星期,我却还有一首曲子没有练熟,更别说是背了。妈妈一气之下断了我的电脑,我马上抓紧了,努力练习,最后居然奇迹般的考过了。
说起来,我练琴也算奇葩了。六级考过了,学七级。临考级了,我还剩下一首歌怎么也弹不出来,我就想:与其浪费时间练这东西,还不如直接把心机投入到八级呢!于是,我没有考七级,反倒是直接学八级,最后居然考过了!九级也是一样,一首奏鸣曲弹不下来,就直接弹十级,最后也过关了,不过是勉强过关。妈妈为了这个没少嘲笑过我。
说起临考十级那段日子,可真谓是痛不欲生啊!那是正好是暑假,每天练不完五六个钟头就别想睡觉了!我日复一日地弹奏同样三首曲子、音阶……那种痛苦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付出越大,回报也越大!我辛苦了这么多天,终于熬来幸福了!我考过了十级!我终于能得到自己动力的来源了——父亲答应过我,考过了十级就给我一台笔记本电脑!只可惜,那台电脑到现在也没能到我的手里。大人的话,就是不可信!
没学过钢琴的人,是绝对不能想象练琴的辛苦的。所以,我每次看到电视上的钢琴家弹出如此优美的琴曲,心里没有一丝羡慕,也没有一丝嫉妒。因为我知道,他们如今的成就,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我没有付出比他们更大的努力,弹得自然没有那些钢琴家好。学琴之路,我还没走完,虽然接下来的路更加辛苦,但我还是要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4. 学钢琴的故事
第一章:早熟的天才,艰苦的童年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 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唱诗班的男高音,是一个经常醇酒的蠢汉。他的母亲是女仆,这是个清贫的家庭。 贝多芬是一个典型的神童音乐家。由于他在音乐上的早慧,十二岁时就被人拿来同名垂青史的音乐神童莫扎特相提并论。他愚蠢的父亲急切地想利用这一点来赚取名利,逼迫小贝多芬整天练琴和演出,稍不如意就毒打他。在贝多芬的记忆中,他根本就没有享受过父爱。 上天又偏偏赐给贝多芬一副粗陋的外表,外加身材矮小粗壮-即使成年后也不过1.58米,他的外貌使他从小就遭人讥笑,成年后也难于幸免。 清贫的家庭,粗暴愚蠢的父亲,不惹人喜欢的外貌,所有这些构成了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形成了他以后的反叛性格和强势作风,也造成了他成年后粗俗的言谈举止。贝多芬被许多同时代的人描述成“粗鲁、固执、脾气暴躁,只要心情稍有不好,就随时随地乱吐痰。” 大约在十二岁左右,小贝多芬在波恩遇见了一位相当好的导师-尼弗。正是尼弗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他在不幸的童年中没有厌恶音乐,并奠定了他的最初的音乐风格,使他十三岁就成为管风琴师,并创作了三首奏鸣曲。 1787年,贝多芬动身去当时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并拜见了莫扎特。当时十七岁的贝多芬默默无闻,而莫扎特早已名满欧洲。可能贝多芬的相貌太一般了,连莫扎特也看走了眼,对这个年经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给了一段音乐让他用钢琴即兴发挥,自己却到隔壁屋子和别人聊天。然而邻屋充满灵感和气势的音乐使得莫扎特不由自主地又跑回钢琴旁-作为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对于音乐的感悟力是非凡的。他从这个年经人的琴声中听到了无穷的创造力和灵感,因此一俟演奏完毕,莫扎特便对屋内的人说:“注意这个年经人!......有朝一日,他会震惊世界!” 接着似乎该是一段“千里马遇伯乐”的传世美谈,然而却什么都没有发生,因为随后传来了贝多芬的母亲辞世的噩耗。这使两位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令人遗憾地分手,从此再未谋面。四年后,一代音乐大师莫扎特以35岁的年龄英年早逝,而此时二十一岁的贝多芬尚在波恩肩负着家庭的重担。 在贝多芬不幸的童年中,母爱可能是他唯一的美好记忆,十七岁丧母对贝多芬的打击非同一般。与此同时,他还要担起这个无人照管的家庭--两个未成年的弟弟和一个不争气的父亲。 在艰辛的日子里,只有在与布朗宁一家的交往中,贝多芬才得到一点安慰和支持。伊丽奥诺.布朗宁是他的学生,比他小两岁,贝多芬对她怀有温柔的感情。当她后来与一位善良的医生结婚后,贝多芬就将这种感情转为永恒的友谊并保持终生。贝多芬也从乡野景色中找到了安慰--波恩那鲜花满枝,绿树成荫的小径,经及壮丽浩瀚的莱茵河,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这个日渐忧郁的年轻音乐家。贝多芬终生对大自然充满热爱的情感,他音乐中宽广的意境和淳朴的旋律直接发源于此。 第二章:定居维也纳,酝酿新世纪的音乐 1792年贝多芬被帝侯亲王派到维也纳继续深造,此后就在那里永久定居下来。 作为卓越的钢琴家,贝多芬受到维也纳上层社会的热情欢迎,同时他在维也纳拜师学艺,其中有著名作曲家海顿。海顿尽管喜欢贝多芬的才能,但心中并不十分喜欢他的性格,因为年轻的贝多芬有太多的热情和怪异的念头了。同时,贝多芬也并不喜欢海顿。这也难怪,全身都是叛逆的贝多芬,怎么能和幽默轻松的“海顿爸爸”谈到一起来呢? 贝多芬1802年以前的创作,被音乐史上称为贝多芬的第一期风格。这些作品大都是些小型曲目,著名的只有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和《第三钢琴协奏曲》。此时的贝多芬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为了密切地观察生活中的伟大变革,为了总结18世纪的音乐成果并运用它来反映急剧变化的现实,为了选择适合于他的个性的新的创作手法,所有这些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紧张的探索。这个时期仿佛是“十年面壁”,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酝酿期。 这种酝酿有外在的条件-1789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当时的波恩大学是各种进步思想的摇篮,贝多芬经常在波恩大学旁听,并如饥似渴地学习人类自古以来伟大的精神成果:从历史文献到哲学,从荷马、莎士比亚到席勒、歌德。在学习的岁月和革命的年代中,贝多芬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 法国大革命催生了众多的历史巨人,贝多芬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法国大革命就象一条巨大的山脉,将贝多芬和另两位古典音乐大师海顿、莫扎特分隔开来。正是由于继承了前辈深厚的传统,同时又得到了自由气息的滋养,贝多芬得以创造出音乐史上又一风光无限的高峰。 第三章:直面命运的挑战 就在贝多芬一心准备投身音乐大干一场时,命运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就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送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当时的贝多芬还爱恋着一位叫朱丽叶塔的姑娘,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献给她的。然而幼稚风流的朱丽叶塔辜负了贝多芬的一番情意,后来竟与一位男爵订了婚。 耳聋的治愈日渐渺茫,又痛失心仪已久的恋人,这双重的打击使顽强的贝多芬支持不住了。1802年他写下了一封绝笔信,即现在被称之为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在信中他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理想和痛苦。凡是误解贝多芬的人,如果仔细总结了他的遗嘱,都能发现其中真实的原因,从而原谅他的种种缺点。 不过他还是重新振作了起来,他那坚强的个性不可能屈服于命运摆布。还是那篇遗嘱中,贝多芬说道:“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
5. 我和音乐的故事作文
我和音乐的故事
我爱音乐,正如蝶儿眷着花朵那般;我离不开音乐,正如白云离不开蓝天那般;我忘不了音乐,正如痴情的绿叶儿忘不了根对它的情意那般。 我爱如诗般的古典音乐,那古筝弹奏出跳跃的音符,那指尖优雅地拨弄着如丝的琴弦。一曲《高山流水》道尽了那人世间知音难觅的苦闷。一首《二泉映月》诉说着孤寂的明月,凄凉的人生,不由得勾起了心中的一丝惆怅。 我爱那激情的重金属音乐,那有力的鼓点敲击着人们的心房,那一波波的声浪向你袭来,冲击着你的耳膜,直达心灵的最深处。在摇滚音乐的世界里,
你会感到无限的活力和最原始的激情,那会让你忘了城市的喧嚣,红尘的烦恼。 我爱那高雅的钢琴曲,一双纤细而有力的手,在黑白交错的琴键上敲击着,舞出了最美一道弧线,如天边那短暂却又璀璨的烟火那样精彩。一曲《秋日私语》仿佛在讲述着一个缠绵而又温暖的故事:那么美的一个黄昏,在火红的枫叶林中有一对热恋中的情侣,他们坐在道边的长椅上,诉说着对彼此的爱恋……
我爱那悠悠上口的流行音乐,无论是繁华的大街上,还是热闹的广场或者又是美丽的校园里,似乎都有它们的足迹,好听的旋律化作了一只只无形却又绚丽的蝶儿,透过我们的耳朵,抵达了我们的心脏。又如同在心之泉上,飞来了一只美丽的蜻蜓,在泉水上点了一下,仅仅是点了那么一小下,却在泉上泛起了阵阵涟漪。我喜欢杨千嬅的《花好月圆夜》,那缠绵的月光下,对镜梳妆的美人儿,想起了那位英俊的少年郎,脸上浮出的一丝女儿家独有的娇羞。我欣赏那《梁山伯与祝英台》,流传千年的爱恋,至死不渝的誓言,让人们心里为之震撼。可悲凉凄惨的结局,却又让人黯然神伤,忍不住的叹惋…… 我和音乐如同一对深爱的恋人,我坚信,我会在音乐的陪伴下,谱写出更如诗如画的美好篇章!
6. 关于钢琴的童话故事
关于钢琴的童话有很多,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个。
皮安诺像只焦躁不安的小回猫,不时地跑到阳台上答向远处望着,但是一次又一次垂着脑袋回来。
“诺诺,”爷爷叫着,“你来看!”皮安诺马上冲到阳台上,攀上栏杆。远处,一辆货车小心翼翼地端着她的宝贝驶来,扬起淡淡的尘土。她欢呼着跑下楼,去迎接她的新朋友。
钢琴被人们吃力地抬上楼。工人大叔把里面的塑料泡沫拿开,把钢琴推出来,皮安诺的立式钢琴就出现了。她把钢琴崭新的黑色漆当成镜子照,然后就试了试钢琴的音色。新钢琴就是新钢琴啊,琴键还没有弹开,硬梆梆的;声音虽然温润,但是不响亮,像闷在了肚子里。钢琴老师说了,只要多弹琴,音色自然会好起来。
7. 作文 我和音乐的故事
我们家有一张《世界古典名曲大全》的碟子。爸爸没事的时候就经常听这张音乐碟版,在这张碟子权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舒伯特小夜曲》。
当我第一次听这首曲子的时候,我便陶醉在里面了。我闭上眼睛,随着节奏轻轻地摇晃着头,心里在嘀咕:“多美的音乐呀!”我仿佛进入了音乐的世界里……这美妙而安详的曲子,让我想到了这样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洒在海面上,大海一会儿风平浪静,一会儿掀起浪花。海浪缓缓升起,它们正在窃窃私语,怎样捉弄海滩。海浪拍打着沙滩,一眨眼不见了,一会儿又被妈妈赶了出来,真是一群调皮的娃娃。海滩并没有生气,竟甜甜地睡着了。一个人双手托着下巴,呆呆地望着窗外夜幕中的月亮,想着心事。一位母亲,双手抱着小宝宝,轻轻地拍打着他,让他入睡。小狗打着哈欠,转身睡着了,呼噜声顿时响起来,一点也不懂得欣赏音乐。树随风飘扬,树上的叶子发出了沙沙的声音,仿佛已经陶醉了,树下的两个人正在抱膝长谈。这幅美丽的场景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一曲终了,过了好一会儿,我才醒过神来,仿佛我也有点想沉睡了,我扬起精神,要把这幅美丽的场景描绘出来。
这就是我和音乐的故事。
8. 求一篇我和钢琴的故事作文600字
小时候,我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只要一听到优美的乐曲,就会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盯着演奏者。妈妈看到后,就找了一位老师来教我弹钢琴。
刚开始,老师先教我弹琴的手形。她让我每节课都带一个乒乓球,要我用手心握住它,不能让它掉下去。初练时,我的乒乓球老是“不听话”,于是我每天回家都练手型。过了一个星期,我的乒乓球开始“听话”了。慢慢地,不管我拿不拿乒乓球,我的手都依然保持着拿乒乓球的手型了。
掌握了弹琴的手形,老师开始教我音阶。她让我一个星期一段弹音阶。刚开始我认为音阶太枯燥,所以没有认真练。后来老师对我说:“音阶是所有曲子的基础,弹好音阶才能弹曲子。”于是我开始认真弹了,我每天都练习,如果弹得老是有断音的话,就要不停地练,直到练得很流畅时才弹下一个。
不久,我的音阶也过关了,我兴高采烈地拉着妈妈去买书,我终于能弹曲子了!老师先留了“小汤”中的曲子,虽然他们很简单,但是我还是经常出问题。比如:练习时的力度不够,不是太重就是太轻,弹奏出的曲子老是磕磕巴巴的,不流畅。于是我回家总是把曲子分成一小节一小节地练,直到练好为止。过了一周,老师又给我布置了一首新曲子,我又像以前那样练习了。
如今,我已经会弹《童年的回忆》、《梦中的婚礼》等多首曲子。我也受到了启发:做什么事都要把基础打好,就和盖楼房一样,要是打不好基础,再好的楼房也会倒的。虽然这几年在学钢琴的过程中我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我喜欢弹钢琴!
9. 关于钢琴的故事:神话。传说等
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动琴槌以敲打琴弦。从十八世纪末以来,在欧洲及美国,钢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键盘乐器。钢琴发源于欧洲,十八世纪初,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发明的一种类似现代钢琴的键盘式乐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所有乐器中,钢琴最像机器。它简直就是一种机器,人用手操作的机器。其尊容谈不上优美,故此画家们很少让它入画。然而人机结合,人机相遇,它忽地灵通了!能弹了贝多芬,如哲人之沉思雄辨;弹肖邦,如吟诗;弹德彪西,如作画。它竟兼有了诗人、画家、哲人、鼓动家的功能。尼采、托尔斯泰、阿道尔诺们爱之,弹之,当然不是没有缘故了。” “想想看吧,世无钢琴,我们也就没有莫扎特的二十几部钢琴协奏曲了;也就没有贝多芬的奏鸣曲了;没有肖邦的那些钢琴诗了;德彪西的‘钢琴画’也就不可得而赏之了。那人间将是何等的荒凉、寂寞!”辛丰年先生在《钢琴文化300年》中的论述不但精辟地道出了钢琴的外型、内涵和精神,更道出了钢琴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
钢琴之所以成为乐器大家族中的“王者”,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及科技文明的发展所赋于它的,钢琴作为乐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钢琴的发展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不断发展的状态。钢琴作为物质基础,为音乐家的创作提供了条件,音乐家创造发展的钢琴文化又促进钢琴结构功能的进一步成熟。由此我们说钢琴是钢琴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钢琴、认识钢琴,也就成为了一个音乐人认识钢琴文化的必须了。 通常人们认为钢琴有近300年历史,即1709年由意大利制琴大师B·克里斯托福里所创制的现代钢琴的前身。在以后的200多年,又不断改进完善,方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现代钢琴。然而,钢琴的整个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即现代钢琴出现之前,钢琴已存在了300多年,我们称这一阶段的钢琴为古钢琴。现代钢琴的前身只是1709年古钢琴质的发展与飞跃。若没有古钢琴所发展的“量”的积累,也就不会产生1709年古钢琴“质”的飞跃。
钢琴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与古西腊的弦什(一弦琴)。将弦什的琴弦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多弦乐器。进而多弦乐器又演变成两种演奏形式的乐器。一是以手指拨动琴弦发音的多弦乐器。后与键盘结合成为拨弦古钢琴。另一种是以手指拨动琴键,装置于键尾的小槌击弦发音的古钢琴。这两种乐器都是现代钢琴的鼻祖,故统称之为古钢琴。
1.拨弦古钢琴
拨弦古钢琴——哈普西科德(Harpsichord)在音源与演奏形式这两大特征上,都与击弦古钢琴有着完全相同的特征。就是外型上也基本一致,乃至今天我们仅从外型上难以分辨它们是哪一种琴。两种古钢琴在外型、音源、演奏特征上是一致的,但它们演奏所发出的声音效果则完全不同。这是由于激发琴弦方式的不同使然。拨弦古钢琴是在键盘的尾端装有拨弦的装置,其拨弦的拨子是以金属薄片包裹皮革制成,也有使用禽鸟的羽翎作为拨片,故也称这种琴为羽管键琴。按动音键而拨弦,十指可同时并用,弹奏出各声、复调音乐。这种激发音弦的方式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首先,拨弦的方式使其音量、音色难以变化,且不可克服在拨动弦时产生拨动噪音。又由于拨片在琴弦上停留的时间不可能如击弦弦槌在琴弦停留的时音那样短促(0.3秒),所以琴弦不能充分振动,声音较弱而短促。这些缺点决定了它音乐表现力的不足。但其纤细而韵味十足的音色自有其独特之处,在古代的宫廷室内乐为代表的音乐形式盛行时,这种独具特色的音质有着无可替代的功能,其能在音乐历史舞台中风光300来年就证明了这一点。
2.击弦古钢琴
击弦古钢琴称为科拉维科德(Clavichord),它无论从音源、演奏形式、激发琴弦的方式都更接近现代钢琴。但是由于它的结构过于简单,一没有三级杠杆的传动方式;二没有击弦后立即脱离琴弦的装置;三不能快速连续弹奏;四没有现代钢琴所具有“软中硬”的弦槌。以上4个方面正是现代钢琴击弦机键盘的主要特征。由于上述原因,击弦古钢琴的音量小而纤细,具有一种恬淡的金属音色,有些像敲击钢片琴的声音特色,听起来也有其迷人之处。在小范围的室内乐作品中有着其它乐器所难以替代的声音效果,乃至在1709年现代钢琴问世后仍在欧洲乐坛上活跃了100多年。随着现代钢琴的不断完善、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而出现的爵士乐、摇滚乐的需要,古钢琴——似柔弱纤细而又羞涩的贵妇人——也只能归隐于现代社会舞台的大幕之后了。 自19世纪中、末叶欧洲又兴起了复古之风,欧洲各大中城市保存完好的辉煌古建筑群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美术、音乐……等古典文化艺术长久的生命力使古钢琴又再着盛装,走上舞台。这正是我们人类在快速前进的路途之中回首望去所发现的不该丢弃的宝贵财富。于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重新奏响,古钢琴又翻开了新的篇章。诚然它不占据现代音乐舞台的主流,但是我们相信,它将为我们的精神生活增添晚霞的壮美。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当然不应被遗弃,因为它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夕阳的壮美,使我们看到人类的先祖们所创造的文化,同时我们也更清醒地看到了现代乐器之丰富,现代乐器之王者——钢琴,那时,如日中天的辉煌。
10. 学习钢琴的故事和感受结尾
钢琴伴我成长
我四岁的那年,妈妈带我上了第一节钢琴课。手指敲击着那黑白的琴键,第一次听到钢琴声的我,就对它产生了好奇。可是那时,我对它一无所知,不要说什么升降号、还原号、踏板记号了,我把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统统叫做“鸡蛋”、“鸭蛋”。渐渐地,我认识了高音符号和低音符号。七岁时,我已经认识了保持音、顿音、装饰音等,并且能够弹奏一支完整的乐曲了。现在,我已弹奏了不少世界名曲了,如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海顿的《奏鸣曲》,肖邦的《E小调小步舞曲》、莫扎特的《圆舞曲》等。仅仅六年的时光,我的进步真是超出 了我的想象!
我永远也忘不了我的钢琴六级考。因为上次考六级,我没有通过,为了这一次考试,我又苦练了整整一年时间。所以当我踏进考场时,我的心“咚咚”地跳个不停,好似心里有只小兔子。“下面请章容嘉同学演奏。”轮到我了,我坐上了琴凳,深深地呼吸了一下,便开始了我的演奏-------舒伯特的《谐谑曲》。说实在的,这首曲子实在是有点难度,它的临时升降号很多,还有无数的跳音,保持音更是多得数不胜数,我每天起码要花一个小时练习,我因为它倒下过无数次(倒在床上——嘿嘿),但每次又顽强地爬起来。也算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能够比较流利、准确地弹奏它了。
我开始演奏了,优美动听的音符从我的手指中流了出来,我像驾驭着一匹小马一样牵引着我的旋律和速度,带着她穿过草原,行进在山林,用欢快生动的步伐。优美的旋律也流进了评委的耳朵,流进了观众的心中。虽然没有回头,我好像也感觉到了他们眼中渐渐流露出的赞许的目光,他们好像也被我的琴声陶醉了。我离开的时候,看到评委用笔在本子上“刷刷”地写着……
两个月后,我收到了一封信,打开一看,是钢琴六级合格证书!此时此刻,快乐像泉水一样流进了我的心田;此时此刻,我心中的快乐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虽然学钢琴并不容易,可一旦掌握了一首钢琴曲,那是多么值得高兴啊!
今天,我已经通过了7级,正准备向8级进军。我相信:钢琴将会永远伴我成长,它将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