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袁隆平小时候的故事

袁隆平小时候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18 09:49:01

1. 袁隆平的小故事

小朋友的复故事爷爷

杂交水稻制研究中心大院里的孩子们,很喜欢袁隆平爷爷。在路上遇到时,袁爷爷有时会逗一逗他们。孩子们喜欢到袁爷爷家里,去看袁爷爷和邓奶奶养的猫。

袁隆平喜欢猫。他说:“猫爱干净,通人性。”

他们家里养了三只猫。白天,母猫把两只小猫带出去玩,到吃饭时才回来。它们喜欢吃鱼、吃牛肉。袁隆平总是把好东西留给它们吃。两只小猫毛色不一样,却是一个母亲生的。

袁隆平说:“这是分离现象嘛,体现了遗传学上的分离律。”

讲到猫,袁隆平说起他读中学时听老师讲的一个故事。

他说:“牛顿也喜欢猫。他在实验室里,猫在隔壁的办公室里叫。有时候他在办公室,猫又在实验室叫。他就叫来一个木匠,要他在墙壁上打一大一小两个洞,大洞让大猫钻,小洞让小猫钻。老师讲到这里,大家都笑了起来,我不知道笑什么。我说这很对呀,大猫钻大洞,小猫钻小洞,大家又笑。我也没想,小猫也可以钻大洞,居然认为牛顿是对的。你看,我和牛顿一样,笨得要死。”

2. 袁隆平的故事

1、袁隆平奋斗的故事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
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负责教三门课。
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那个年代的人都深受饥饿的折磨。1960年,严重的大饥荒像蝗虫般掠过中华大地,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当时,科学家都认定水稻杂交没有优势,可是倔强的袁隆平不认输,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都没有使他气馁。
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走在实验田里,突然发现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惊喜之下,继续潜心研究。终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2、游泳夺冠
1947年6月,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袁隆平非常喜爱游泳,便向体育老师报名,要求参加预选。老师朝他打量一番后,摇摇头说:“你个子太小,体力不够,不行!”他心里不服气,心想:自己从8岁开始,在随父母逃难的途中,就是走水路来重庆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险些被淹死,幸亏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来,才保住了性命。
从此自己下决心要学会游泳,今后能遇难救人。9岁逃难到了重庆,每到夏天,放学回家后自己就要去长江边的“龙门浩”戏水。渐渐地,他掌握了熟练的游泳技术,甚至可以搏击嘉陵江和横渡长江了。因此,他很想在正式比赛的场合去试一试。
预赛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师带队,10多个初选上的同学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奔向比赛的游泳场,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学的自行车后架上同行。
待到达预赛场地时,周老师发现了他,便笑着对他说:你既然来了,也就试试看吧!结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汉口的预选赛中获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两个第一名,而其他同学都名落孙山。
接下来,袁隆平又夺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时,袁隆平受到热烈欢迎,同学们在校门口把他抬起来,使劲地往上抛了多次。

3. 袁隆平的小故事(100字)

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大院里的孩子们,很喜欢袁隆平爷爷。在路上遇到时,袁爷爷有专时会逗一逗他们。孩子们属喜欢到袁爷爷家里,去看袁爷爷和邓奶奶养的猫。
袁隆平喜欢猫。他说:“猫爱干净,通人性。”
他们家里养了三只猫。白天,母猫把两只小猫带出去玩,到吃饭时才回来。它们喜欢吃鱼、吃牛肉。袁隆平总是把好东西留给它们吃。两只小猫毛色不一样,却是一个母亲生的。
袁隆平说:“这是分离现象嘛,体现了遗传学上的分离律。”
讲到猫,袁隆平说起他读中学时听老师讲的一个故事。
他说:“牛顿也喜欢猫。他在实验室里,猫在隔壁的办公室里叫。有时候他在办公室,猫又在实验室叫。他就叫来一个木匠,要他在墙壁上打一大一小两个洞,大洞让大猫钻,小洞让小猫钻。老师讲到这里,大家都笑了起来,我不知道笑什么。我说这很对呀,大猫钻大洞,小猫钻小洞,大家又笑。我也没想,小猫也可以钻大洞,居然认为牛顿是对的。你看,我和牛顿一样,笨得要死。”

4. 袁隆平的故事

1、爱提问的学生

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老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

有一次,老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该可以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但是老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他自己想不出来,老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2、游泳夺冠

1947年6月,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袁隆平非常喜爱游泳,便向体育老师报名,要求参加预选。老师朝他打量一番后,摇摇头说:“你个子太小,体力不够,不行!”他心里不服气,心想:自己从8岁开始,在随父母逃难的途中,就是走水路来重庆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险些被淹死,幸亏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来,才保住了性命。从此自己下决心要学会游泳,今后能遇难救人。

9岁逃难到了重庆,每到夏天,放学回家后自己就要去长江边的“龙门浩”戏水。渐渐地,他掌握了熟练的游泳技术,甚至可以搏击嘉陵江和横渡长江了。因此,他很想在正式比赛的场合去试一试。

预赛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师带队,10多个初选上的同学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奔向比赛的游泳场,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学的自行车后架上同行。待到达预赛场地时,周老师发现了他,便笑着对他说:你既然来了,也就试试看吧!

结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汉口的预选赛中获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两个第一名,而其他同学都名落孙山。接下来,袁隆平又夺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时,袁隆平受到热烈欢迎,同学们在校门口把他抬起来,使劲地往上抛了多次。

3、立志学农

高中毕业以后,报考哪一所大学呢?这个问题成了袁隆平全家争论的焦点。当时,在南京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任科长的父亲袁兴烈希望袁隆平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日后学成,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19岁的袁隆平,已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他想:第一,父亲要自己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是希望自己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对此,袁隆平毫无兴趣。第二,想赴重庆求学。抗日时期的“陪都文化”,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8个春秋的山城生活,使他有着深厚的感情。第三,在小学阶段,一次参观园艺场时,他对生气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华秋实的变化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到这些,他直截了当地对父母亲说:“还是让我报考农学院吧!”

善良的母亲讲出了自己的想法:“隆平,爸爸的意见你还要认真考虑。当然最后还得由你自己作主!”颇具民主思想的父亲,熟悉隆平的个性,既然儿子立志学农,他也不好再提反对意见了。袁隆平就这样义无返顾地报考并考取了四川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4、服从分配

1953年夏,4年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袁隆平和其他同学一样,面临着毕业分配的选择。7月下旬,学校在礼堂举行分配动员大会,向毕业生发出号召:服从统一分配,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袁隆平和每一个毕业生一样,面临着一场考验,思想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希望自己能留在重庆搞科研工作。但是,祖国急需大批有专业知识的知识分子到基层去,到农村去推广农业技术,急需大批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奔赴教学岗位,教书育人,把知识传播给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他想:自己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自己亲眼看到新中国刚刚成立,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国家在有许许多多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拿出了不少的钱来修建校舍、培养大学生。4年大学生活中,老师们花费了多少心血传授知识,培养自己。当祖国和人民需要自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时,我们没有理由不服从统一分配。

他想到了自己动荡的童年,目睹和亲历了敌机狂轰滥炸我国土和同胞的惨景,这不正是由于当时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所造成的吗?他看到了抗战时期的那一代青年,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情和紧迫感,奔赴抗日前线,那是保卫祖国的需要。今天,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服从统一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正是建设强大祖国的急需。

思想通了,袁隆平向学校递交了服从统一分配的决心书。在学校的统一分配下,袁隆平拿着分配通知,来到湖南省农业厅报到了,接着就被派遣到偏僻的湘西雪峰山麓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

5、俄语教师

1953年8月,袁隆平告别母校西南农学院,走进了安江农校的校园,开始了长达18个春秋的教学生涯。

来校第一个学期,因缺少俄语教师,学校分配他到文史教研组教俄语。性格随和的袁隆平,尽管专业不对口,但他服从学校安排,愉快地当上了俄语教师。他认为这是自己教学生涯的开端,必须开好这个端。他不因为学校缺乏俄语教师而“滥竽充数”,而把它看成为一次学习的好机会。

有一次,文史教研组晚上开会,他忘记参加。第二天,教研组组长李纪春老师问他,“小袁,昨晚开会,你到哪儿去了?”袁隆平这时才恍然大悟,如实对教研组长说,“李老师,对不起,我备好课后,就只顾去看那一堆外文杂志去了!”他经常是这样,一钻进书本,就忘记了其他事情。

不备好课,他从不走上讲台。从教俄文字母发音第一堂课起,就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大家反映新来的俄语教师“板书清晰,发音准确,口齿清楚,重点突出,形象生动”。为了激发同学们学外语的兴趣,他采取课内师生之间用俄语回答简短提问,课外教唱俄语歌曲,与苏联同类学校同学通信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巩固课堂所学单词和语法,收到良好效果。连原来对外语不感兴趣的同学,也提高了兴趣,进步很快。

为了教学和科研,他不仅努力学习俄语,而且刻苦自学英语,不断提高听、写、阅读水平。通过长期坚持,他可不带字典阅读英、俄外文杂志和资料,是全校第一个外语过关的专业教师。他经常以现身说法来启发教育学生,要刻苦学好外语,多掌握一门外语,就等于多打开一扇获取知识的窗户,可以学到更多更广的科学知识。

(4)袁隆平小时候的故事扩展阅读

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海南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发表了对转基因的看法。对于转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没有问题的。袁隆平表示,转基因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9月13日,当选为中国发明协会“会士”。

5. 袁隆平的故事有些什么

1、袁隆平奋斗的故事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

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负责教三门课。

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那个年代的人都深受饥饿的折磨。1960年,严重的大饥荒像蝗虫般掠过中华大地,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当时,科学家都认定水稻杂交没有优势,可是倔强的袁隆平不认输,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都没有使他气馁。

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走在实验田里,突然发现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惊喜之下,继续潜心研究。终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2、游泳夺冠

1947年6月,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袁隆平非常喜爱游泳,便向体育老师报名,要求参加预选。老师朝他打量一番后,摇摇头说:“你个子太小,体力不够,不行!”他心里不服气,心想:自己从8岁开始,在随父母逃难的途中,就是走水路来重庆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险些被淹死,幸亏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来,才保住了性命。

从此自己下决心要学会游泳,今后能遇难救人。9岁逃难到了重庆,每到夏天,放学回家后自己就要去长江边的“龙门浩”戏水。渐渐地,他掌握了熟练的游泳技术,甚至可以搏击嘉陵江和横渡长江了。因此,他很想在正式比赛的场合去试一试。

预赛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师带队,10多个初选上的同学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奔向比赛的游泳场,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学的自行车后架上同行。

待到达预赛场地时,周老师发现了他,便笑着对他说:你既然来了,也就试试看吧!结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汉口的预选赛中获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两个第一名,而其他同学都名落孙山。

接下来,袁隆平又夺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时,袁隆平受到热烈欢迎,同学们在校门口把他抬起来,使劲地往上抛了多次。

(5)袁隆平小时候的故事扩展阅读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 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海南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发表了对转基因的看法。

对于转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没有问题的。袁隆平表示,转基因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6. 求袁隆平的小故事.

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大院里的孩子们,很喜欢袁隆平爷爷。在路上遇到时,袁爷爷有时会逗一内逗他们。孩子们喜欢容到袁爷爷家里,去看袁爷爷和邓奶奶养的猫。

袁隆平喜欢猫。他说:“猫爱干净,通人性。”

他们家里养了三只猫。白天,母猫把两只小猫带出去玩,到吃饭时才回来。它们喜欢吃鱼、吃牛肉。袁隆平总是把好东西留给它们吃。两只小猫毛色不一样,却是一个母亲生的。

袁隆平说:“这是分离现象嘛,体现了遗传学上的分离律。”

讲到猫,袁隆平说起他读中学时听老师讲的一个故事。

他说:“牛顿也喜欢猫。他在实验室里,猫在隔壁的办公室里叫。有时候他在办公室,猫又在实验室叫。他就叫来一个木匠,要他在墙壁上打一大一小两个洞,大洞让大猫钻,小洞让小猫钻。老师讲到这里,大家都笑了起来,我不知道笑什么。我说这很对呀,大猫钻大洞,小猫钻小洞,大家又笑。我也没想,小猫也可以钻大洞,居然认为牛顿是对的。你看,我和牛顿一样,笨得要死。”

7. 袁隆平的故事60字

袁隆平的童年是在动荡迁徙的生活中度过的。袁隆平有五个兄弟,他排行老二。专袁隆平1953年从重庆西南农学院属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偏远荒凉的湘西南一隅的黔阳安江农校当老师。
大学毕业一晃就几年了,已到了大龄青年的他仍然是孑然一身。年轻时候的袁隆平生活随意,他不仅衣着朴素,而且不修边幅。正当袁隆平为婚姻而苦恼的时候,爱神却悄无声息地向他走来,1956年,袁隆平被派到邻近一中学去代课,一位慧眼识珠的年轻女教师为袁隆平的才华和抱负所倾倒,他们很快就双双坠入爱河。在长达三年的热恋中,他们都把爱情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对方。袁隆平沉浸在温柔的爱河里深深地陶醉了。同事和朋友们都为袁隆平感到高兴,他们催袁隆平趁热打铁,快点结婚。不料,一场意想不到的政治运动却搅黄了他的好梦,在反右斗争中,袁隆平由于平时不太关心“政治”,又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安江农校出现了批判袁隆平的大字报,他险些被划为“中右”。 消息传开,学校领导找那位女教师谈话了,“要爱情还是要进步?”在强大的政治压力面前,这位慧眼识珠的姑娘也终于退却了。30岁的袁隆平倾刻陷进了失恋的痛苦之中而不知所。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