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马永顺的故事

马永顺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14 06:38:34

『壹』 像青山不老中的老人一样的人

记者不久前在黑龙江
林区采访马老时,只见他身材高大
,神情
,言谈
中不时唱起令人振奋的
。他自我介绍时,仍称自己是“马小伙”。我真的不敢
相信,他已于今年2月10日因
突发而离开了我们。他
犹在,他那响亮的劳
动号子仍回荡在
之间。他虽然去了,但他的精
永远激励着人们为大山添,
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绿水。

将是人类实施
的关键世纪。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进
战、

和建设祖国秀美山川以及林业建设开始历史性转变的
中,人们
不会忘记1998年那场洪水带来的教训。
1998年
,在哈尔滨市郊

一处遭受过洪水侵袭的公路上,

总理紧紧握住
的手,感慨地说:“我来东北看见洪水这么大,就想起了。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维护
平衡太重要了。”
指着马永顺对众人说:如
果我们大家都向他学习,那么到处都会是一片青山绿水。
虽不一定能彻底消除,但
至少危害要小得多。
我希望用马老这面旗帜把全国人民都带动起来,植树造林,中国就大有希望。”
马永顺今年87岁,是黑龙江省
退休工人,

代伐木
工人,全国著名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林业生涯里,他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
的无限热爱化作强烈的
责任感和忘我的劳动热情,
地献身于林业建设和
绿化事业。他劳动敬业时间之长久,创造业绩之突出,获取荣誉之辉煌,在中国英模中

的。1998年他荣获了世界环保奖;去年,又赢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
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称号。他两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人代会代表,16次受到党和国家

的接见。

称赞“马永顺同志很了不起”。

的足迹
在祖国
雄鸡昂首的地方,有一片
的绿色。那绵延苍茫的大森林以其丰
厚的馈赠,不仅为国家贡献了
,更哺育了许多壮士和英雄,马永顺的足迹从这
里起步。
建国初期的黑龙江
林区,作业条件十分艰苦。冬天,天寒地冻,气温经常
在零下三四十度。
刮在身上,手脚冻得像猫咬似的疼痛;夏天,林子里一点风也
没有,闷得人透不过气。
林区工人上山采伐,吃的是
,住的是
子。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个采
伐期,马永顺就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个人完成了6个人的工作量,创造了全
工作
业伐木之最。50年代采伐作业,伐木工都是站着伐木头,造成树根过高。为了降低伐,
多出木材,马永顺就先用手把树根周围的积雪扒开,一条腿跪在地上,把锯紧挨树根采
伐,使伐根由过去的六七十公分高降到十公分以下。马永顺的左腿受过伤,跪着采伐,
伤口裂开了,疼痛万分,可他
,咬牙坚持。
推广了马永顺的降低伐根
做法后,一年中就为国家增加了1400多万元的财富。
马永顺不仅是个扎实苦干的人,还是个善于琢磨道道儿巧干的人。他把
锯改
成弯把子锯,工效提高了3倍。他总结创造出了《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成为

工采伐作业的教科书。
有一年秋天,暴雨倾盆,
暴发,通往
的森
路有好几段被冲毁。马永顺
当时
病复发,小腿肿得碗口粗,正在家中休息治疗。听到消息,他忍着病痛从
床上爬起来,冲进抢险队伍,大声喊道:“抢险队员‘小马’报到!”林区的秋天,河
水刺骨凉,马永顺全然不顾。他用
挖土堵缺口,用手挖泥块子,搬石头,腿上的伤
口一阵阵钻心疼痛。干着干着,突然头昏眼花,一头倒在泥水里……他运沙石、修路、
硬是坚持了7天,直到铁路通车。
他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倾注在本职岗位,倾注在千里兴安大森林。

命名叫小马
马永顺一生中获得过许多
:“伐木能手”、“
红旗”、“森林巨
子”、“当代
”,可是“马小伙”或“小马”,马永顺自己听来最顺耳。如果你要
问“马小伙的称号是怎样得来的?”他就会挥动着两只大手,幽默地回答:“来头可不
小哇,是
‘命名’的。”
1959年全国
上,马永顺受到了
的亲切接见。
问:“马永顺
同志,你今年多大年岁呀?”“总理,我46岁。”马永顺兴奋地回答。

地笑
了,说:“46岁,还是小伙子嘛,你是来自

,你们林业工人是很辛
苦的……你们不光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同时还要多造林,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马永顺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促进青山常在贡献力量。从1
开始,每年春
天造林季节,马永顺每天清晨上山,赶在正式上工前和下班后的时间植树造林。中午休
息时,他也抓紧多栽几棵树。有一年,马永顺在

造林,踩着一根倒木过一条小
河时,脚下一滑掉进河里。他被水冲出10多米远才拼命游到对岸,手里拎着一条装满树
苗的麻袋,却没撒手。
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马永顺,不仅积极造林,还认真护林,看到树苗受到损坏,就像
伤了他的
肺似的,立即采取保护措施。一次,马永顺乘车外出办事,途经建设营林
所南山,想起一年前在这里栽了200多棵树苗,就让停下了车。他上山一看,
被挖了
一个大坑,50多棵
小树被修路挖土给毁坏了。他既心痛又气愤,回到
,立即
找到局长“告状”,制止了修路毁林的现象。
马永顺说:“我已向大山许了愿,只要身子骨不散架,就要上山造林。”每年,他
不仅亲自带领全家人上山造林,别的
造林,只要他知道了也都赶去参加。这些年,
仅他亲手在
造的林子就有300多亩。在他的
下,马永顺所在的林场已
累计造林1000多亩。“青年林”、“三八林”、“
林”、“个体林”、“奉献
林”、“
林”遍布山脚下、山坡中、山头上。仅1
,该场就造林4700亩。
马永顺的精神,已不仅仅在

开花,也在黑龙江省
林区遍地
开放。

向大山“还账”
谈起
减少,生态失去平衡时,马永顺心里就隐隐作痛。
1991年夏,
林区发生了
的特大

5亿元之巨。马
永顺感悟到,人类不能总是向自然索取,应该把向自然的索取还给自然,以维护生态系
统的平衡,维护自己的生存空间。他常说:“可不能吃祖宗的饭,造子孙的孽呀!”
马永顺望着一片伐光了的
,感慨地说:“虽不能要伐木工负责,可我总觉得我
多伐木既是贡献,也是欠下了大山一笔‘账’呀。我以前采伐了36500多棵树,今后我要
上山栽树,还上这笔账。”自1
,马永顺40多年种树不止。1991年,马永顺已是78
岁高龄的人了。他掐指算了一下,还差近
没有还上过去的采伐“欠账”。这年春
节,他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动员全家每年都要跟自己上山造林。5月1日这天,马永顺带
领一家三代18口人组成
,来到荒山坡上植树造林。他既当指挥员、战斗员,又当
质量验收员。经过全家人的努力,在荒山坡上栽下1500多棵
树苗。马永顺栽树的
数量超过了过去的砍伐数量,多年的愿望实现了。至今“
”上山造林已有九个春
秋。到1
,全家人在荒山上栽植树苗已达5万多棵。

『贰』 假如你来到了马永顺纪念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永顺纪念馆的话,我想对他说,然后我就非常崇拜他,通知了世界上知道他怎样是一个人。

『叁』 马永顺的事迹 作文500字

马永顺出生于1914年,是两个时代的英雄。从50年代开始,他就多次荣获黑龙江省和全国专的劳动模属范,事迹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家喻户晓。退休后,又多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五百佳”荣誉称号。纪念馆展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温家宝等接见马永顺的照片、题词和称赞马永顺的讲话稿与珍贵资料,充分证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林业老英雄马永顺的关怀和肯定。

『肆』 造林英雄马永顺的英雄事迹一百字

马永顺是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退休工人。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他时刻听从党的召唤版,当国家建设需权要木材的时候,他是伐木的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他是造林的英雄。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退休后仍带领子孙坚持年年植树造林,被称为“当代活愚公”。2月10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87岁。马永顺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生态环境奖等荣誉称号。

『伍』 关于马永顺种树作文300字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刨大坑,栽当中,培好土,踩实成.
砍树容易,栽树不容易,得跟照看小孩一样.
——马永顺
中国历史上因种树而有人为之立传的不多,古有郭橐驼,今有马永顺.1997年8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便推出一部长达21万字的《马永顺传》,这可能是有史以来为一位种树人写的最长的传记.
很多人难以理解,一个砍树人为什么会自觉变成一个种树人.在砍与种这对立的两极之间,一个普通林业工人竟用行动与思想达成了一种辩证.一位林业专家说:“在他身上浓缩了我们半个世纪以来对林业发展的认识历程.在放下锯子拿起锄头的过程中,马永顺就从一个林业劳模变成了一位环保英雄.”
一、总理的嘱托
1959年以前,马永顺与许多人一样认为大量伐木就意味着为国家多做贡献.国庆10周年时,规模空前的全国群英会在京召开,他与来自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相聚在刚刚建成的人民大会堂.来京前,他教出了100多名油锯手.他想,有了油锯更可以“多快好省”地砍树.一天,周总理将他请到大会堂休息室中.
当得知他只有46岁时,总理朗声笑道:“还是小伙子嘛!毛主席对林业工作很关心,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你们不光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要多造林,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当晚的国宴上,总理又给他斟上一杯酒说:“小马,这杯酒请你给林区工人带回去吧!”
这两次相见使马永顺有了两点改变.一是他从此自称“小马”,并自创“公岁”说法.不久前,87岁的他一见记者仍说:“我小马今年43公岁多.”
二是他把“青山常在,永续利用”8个字记在心上,不再以砍树自豪.从这年开始,在小兴安岭种下第一棵树后,他风趣地说:“我小马现在成了业余造林员.”
当时,林区每年有两天义务劳动时间.利用这短暂时间,他每天早上山晚下山,挖坑、清林,每年种200多棵树.他说:“小树要耨草、防寒,不能让草欺它.”
从1960年开始,他开始尝试改变大面积砍伐方式,实行采育结合的采伐方式.为此,他总结出“采大留小,采劣留好,借倒向躲幼树”的口诀,合理采伐,使大批幼树保存下来,有的采伐小号基本上达到采后成林.
去年12月,他仍激动地说:“周总理那句话我记在心里了,一到时候,不上山不行.”
二、卅年还旧账
不知从什么时候,马永顺有一种欠账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解放初,小兴安岭刚开发,人烟稀少,他就曾与老虎、野猪打过交道.一天收工前,一只东北虎便像阵风似地在他身后约十五六米处呼啸而过.又一天中午,他发现一个野猪窝,便先将3棵大树伐剩几锯,不让倒下,然后采伐另一棵树对准砸去.于是,大树冲着野猪窝“轰隆、轰隆”连环倒下,吓得大小野猪向密林深处拚命逃窜,也逗得他开心大笑起来.
50年后,回忆起这些情景时,他颇伤感地说:“过去我们在山上吃饭,小雀围在身边.老虎就像我的朋友,上下山的路上经常看见.俗话说:‘半拉瓢子瓢有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现在都没有了,我心里不忍啊!”
60年代的一天,他忽然找到林场场长要求调换工种,上山造林.他说:“最近我常琢磨,小兴安岭伐得多,造得少,而且我以前砍得比谁都多,我有责任啊!”
场长安慰说:“你过去多伐木材支援国家建设是正确的,林区生态失衡有多方面原因,哪能光让伐木工人负责呢?”
他摇摇头说:“可我现在觉得多伐木既是贡献,也是欠了大山一笔账.今后我要还上这笔账.”
一次,一位工人开玩笑说:“以前有人说你‘踏遍青山人未老’,你现在上山看看,青山都给你踏光了.”这话深深刺激了马永顺,他估算自己采伐了36500多棵树,便决心种同样数量的树,来弥补森林的缺损.
1982年退休后,亲朋好友都劝他好好享点清福.他笑着说:“我向大山许了愿,只要身子骨不散花,就要上山造林.我还差8000多棵树没种,这账没还完,我心里踏实不了.”
一次,他扛着一捆树苗去鹿鸣林场种树,不小心掉进小河里,被水冲出10多米远,但树苗却没撒手.上岸后,他拧干衣服,坚持上山栽完树苗.
回家后,老人受寒感冒.他心想,过去熟悉的王进喜、孟泰、马恒昌等老劳模都先后谢世,自己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也许还账的心愿实现不了.如果能让家人子女一起去种树,既能帮自己早点还账,还可让“青山常在”的愿望在他们心中扎根.
1991年初,78岁的他带领一家三代10多口人上山,栽完1500多棵落叶松树苗,将他多年的账还清了.
此后,每到植树季节,铁力林区的山坡上总会有这一家人的身影.马永顺说:“我小马几十年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就是想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
三、国际化行动
1998年,作为中国惟一的个人入选者,85岁的马永顺入选“联合国全球环保500佳”.一个老人普通的种树行为享有了国际意义.
这年6月,他前往莫斯科参加颁奖典礼.联合国环保署一位德国籍女官员主动到客房看望他说:“您那么大年纪还坚持上山栽树,看到这点,我都感动得哭了.”
当看到圣彼得堡没有黑天的夏季时,他说:“要是我们林区也这样,植树造林也能多完成一些.我过去不知什么叫‘环保’,近两年才知道种树也是一种环保意识.这几天看不见我栽的那些小树,心里就想得慌.”
领奖回家后,他执意上山,挥镰舞锄,把树苗周围的杂草清得一干二净.望着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他就像看到久别的孩子一样不禁老泪纵横.
这些年来,他一家上山植树都是自己花钱雇车.每月退休金只有359元的他,上山种树一天的雇车费往往要花150至200元,他从没觉得心疼.老伴说:“他平时舍不得花钱,一张干豆腐卷大葱就喝顿酒.平时他说话也少,可说起种树来话就没完.”
近年来,他觉得春季造林速度太慢,便尝试秋季植树.去年10月6日,他与全家18口人早早上山,冒着秋寒,艰难地刨着树坑,中午就坐在山上吃着凉饭.他眼里闪着泪花说:“这片林子长起来,也许我就不在人世了.我死了,就把我埋在这片林子里,我要看着这片林子成材.我不在了,你们还要继续栽树啊!”
他的长女马春华说:“我觉得父亲就是一棵参天大树,他站着,属于这片森林,他躺下,依然属于这片森林.他早把自己融进了森林.”
到1999年底,马永顺与家人共植树5万余棵.1994年,江总书记称赞说:“马永顺同志很了不起!”
病逝前,他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这个措施太及时了,我们不再全靠木头吃饭了.再不封山育林,后悔就晚了.”
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说:“马永顺投身林业走过的道路,代表了我国林业正在实践着由采伐利用森林为主,向植树造林为主、加强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转移,由以单纯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求为主要目的,向以满足人类多种需求为主要目的的现代林业转变,也代表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特征.”

『陆』 马永顺在植树时的艰苦

1.林区工人上山采伐,吃的是高粱米,住的是地窖子。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个采
伐期,马永顺就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个人完成了6个人的工作量,创造了全国手工作
业伐木之最。50年代采伐作业,伐木工都是站着伐木头,造成树根过高。为了降低伐,
多出木材,马永顺就先用手把树根周围的积雪扒开,一条腿跪在地上,把锯紧挨树根采
伐,使伐根由过去的六七十公分高降到十公分以下。马永顺的左腿受过伤,跪着采伐,
伤口裂开了,疼痛万分,可他一声不响,咬牙坚持。东北林区推广了马永顺的降低伐根
做法后,一年中就为国家增加了1400多万元的财富。
2.有一年秋天,暴雨倾盆,山洪暴发,通往林场的森林铁路有好几段被冲毁。马永顺
当时静脉曲张病复发,小腿肿得碗口粗,正在家中休息治疗。听到消息,他忍着病痛从
床上爬起来,冲进抢险队伍,大声喊道:“抢险队员‘小马’报到!”林区的秋天,河
水刺骨凉,马永顺全然不顾。他用铁锹挖土堵缺口,用手挖泥块子,搬石头,腿上的伤
口一阵阵钻心疼痛。干着干着,突然头昏眼花,一头倒在泥水里……他运沙石、修路、
硬是坚持了7天,直到铁路通车
3.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马永顺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问:“马永顺
同志,你今年多大年岁呀?”“总理,我46岁。”马永顺兴奋地回答。周总理朗声地笑
了,说:“46岁,还是小伙子嘛,你是来自东北林区的劳动模范,你们林业工人是很辛
苦的……你们不光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同时还要多造林,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马永顺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促进青山常在贡献力量。从1960年开始,每年春
天造林季节,马永顺每天清晨上山,赶在正式上工前和下班后的时间植树造林。中午休
息时,他也抓紧多栽几棵树。有一年,马永顺在鹿鸣林场造林,踩着一根倒木过一条小
河时,脚下一滑掉进河里。他被水冲出10多米远才拼命游到对岸,手里拎着一条装满树
苗的麻袋,却没撒手。
4.一次,马永顺乘车外出办事,途经建设营林
所南山,想起一年前在这里栽了200多棵树苗,就让停下了车。他上山一看,林地被挖了
一个大坑,50多棵落叶松小树被修路挖土给毁坏了。他既心痛又气愤,回到铁力,立即
找到局长“告状”,制止了修路毁林的现象。
5.1991年夏,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之巨。马
永顺感悟到,人类不能总是向自然索取,应该把向自然的索取还给自然,以维护生态系
统的平衡,维护自己的生存空间。他常说:“可不能吃祖宗的饭,造子孙的孽呀!”
马永顺望着一片伐光了的远山,感慨地说:“虽不能要伐木工负责,可我总觉得我
多伐木既是贡献,也是欠下了大山一笔‘账’呀。我以前采伐了36500多棵树,今后我要
上山栽树,还上这笔账。”

『柒』 为国牺牲的英雄人物及事迹。

1、王麓水

王麓水,又名王培岳,1913年生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长丰乡一个雇农家庭。“身是萍乡一雇工,参加革命显英雄。鲁南解放开新局,痛惜城郊未竟功。”这是王麓水牺牲后董必武所写的题词,概括了王麓水壮烈的一生。

2、卢冬生

卢冬生,1908年生,湖南湘潭人。出生于佃农家庭,当过放牛娃,在工厂做过徒工。1925年到湘军第4师当兵,次年参加北伐战争。

长征途中,卢冬生率部或作前锋,或当后卫,时而攻坚,时而阻击,屡担重任,屡建奇功。1939年,卢冬生被派到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2年到驻苏联远东地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工作。1945年9月回国,卢冬生先后任哈尔滨卫戍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等职。12月14日晚在哈尔滨市殉职,时年37岁。

3、张思德

张思德,1915年4月出生于大巴山深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重病的母亲没有奶水,只得走东家,串西家,要来谷米捣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谷娃子”。

出生仅7个月,母亲就因病无钱医治离开人间,父亲张行品被迫把他抱给婶母收养。谷娃子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养母为了让他永记乡亲们的恩情,给他取名“思德”。

4、彭雪枫

彭雪枫,1907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大革命时期,彭雪枫在党的影响教育下,接受了马列主义,开始了“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的光辉斗争历程。

1932年9月上旬,红三军团师长郭炳生企图挟所属第五团叛变投敌。时任师政委的彭雪枫仅带随行武装潜行北上追了5天,将全体指战员带回来与主力会合,因此荣获“红星奖章”。

5、王甲本

王甲本,字立基,1901年8月出生于云南平彝(今富源县)。1918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炮兵科,历任排长、营长。1929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1师151旅旅长。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98师副师长。先后参加了鄂西会战、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常德战役、衡阳战役,屡立战功。后升任第79军军长。

『捌』 青山不老 老人的简历

《青山不老》中老人是代喜增,具体质料如下:

代喜增(1899年~2005年,享年106岁),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大架山村村民。为了实现山清水秀的愿望,60年来,他用镐刨锹挖的方法,义务栽树百万余棵,绿化荒山40多公顷,2005年获由《老年日报》评选出的第二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提名奖。


(8)马永顺的故事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文章层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当代作家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玖』 植树名人马永顺作文200字

岁月如梭,可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周总理对他的教诲言犹在耳:“林业工人不但要多生产木材、出好木材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要多造林、多栽树,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他估算了一下,他为共和国建设大半辈子采伐原木大约36500棵,欠大山这笔情,要用上山植树造林来还上。
经过马永顺的不懈努力,绿色一年年扩展、林子一年年长高。1982年,年事已高的他要退休了,却惦记着自己砍伐的树还有8000多棵没栽上,“这个欠账不还完。我死不瞑目。”他说。此后,他风里来雨里去,爬山翻坡植树造林。
1991年,已是近80高龄的马永顺估算了一下,他砍伐的树木数量还差近千棵没栽补上,他原打算用两三年时间把树栽完,但子女们怕他累坏了,于是召开家庭会议决定:从这年起,每年“五一”劳动节放假期间,由全家老少三代组成的“马家军”便上山造林。终于,马永顺的夙愿实现了。这时,马永顺却笑着说:“‘账’是还上了,可造林不能停。只要我的身子骨不散花,就还要上山栽树。”
秋季造林成活率高,而且一次造林一次成型。马永顺一听到这种新鲜事,马上就开始实践。1996年秋天,他率领晚辈上山开始了第一次秋季造林。第二年春季一看,栽种的1500棵新树基本全部成活。从此,他就率全家开始了春秋两季造林。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