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卿故事
A. 三言二拍的剧情简介
《三言二拍》有200个以上的故事,其著名故事简介如下:
1、莘瑶琴出身在汴梁城郊一个开六陈铺的小康家庭,自小聪明灵秀,十岁便能吟诗作赋,琴棋书画、女红刺绣无所不通。靖康之难,汴梁城破,瑶琴在逃难时与家人失散。
后来被人卖了,唤作美娘,王美娘凭着自己的才艺和容貌,得到“花魁娘子”的称号。一年二月的一天,朱重为昭庆寺送油之后,碰巧看见了住在附近王美娘,被她的美貌所吸引。
一年之后,美娘被福州太守的八公子羞辱,流落街头,寸步难行,恰巧遇见经过的朱重。朱重救了她,美娘为了回报朱重,嫁给了朱重,又认出了店里的亲生父母。朱重最后也与父亲相认,改回原姓,于是皆大欢喜。
2、徽州府岩子街有户卖酒为生的夫妻,丈夫叫李方哥,其妻陈氏生得十分娇媚,李方哥拿了银子回家给陈氏看,并劝陈氏忍得一时羞愤,以图富贵。
程朝奉得了线索便重金悬赏,将近一年时间才捉到这个游僧。原来这和尚那日见李家门没锁,大胆进去想偷些东西,但看见了陈氏不由心里动火,陈氏拼死反抗,和尚一怒之下就把她杀了,把头扔在了上三家铺的架子上。
3、北宋时,辽国有个棋艺高强的女棋手妙观,被朝廷册封为女棋童。她设了个棋肆教授门徒,其中不乏王公子弟。妙观作为老师,自然是矜持有加,不苟言笑,落得阳春白雪,无人敢高攀。
这时有一个穷苦家庭出身的蔡州青年周国能,从小爱下棋,又得到一位老道指点,更是国内无敌。妙观很生气,想和国能比个高低。为了谨慎起见,她派手下第一高徒张生去试探国能的本事,不料张生在国能先让三子的情况下竟然败北。
4、新任知县苏云与妻子郑氏带着家人苏胜夫妇由涿州老家走大运河南下赴任,不想行至仪真,坐船漏水。众人换上私商徐能之船,被贪财好色的徐能划到黄天荡,杀死苏胜夫妇,将苏云捆缚后掷入水中,劫持郑氏妄图霸占。
5、成都参将之女闻蜚娥从小练得一身武艺,后巧扮男装化名闻俊卿,和杜子中、魏撰之同窗读书。俊卿和子中、撰之都很要好,但更中意子中。闻俊卿射箭择偶,内心暗卜,拾者为夫。本来是子中拾到箭,但俊卿来时子中有事先走了,箭落到了撰之手里。
6、浙江永嘉杨谦之授贵州安庄县令,要去赴任。安庄县地接岭表,南通巴蜀,蛮獠错杂;人好蛊毒战斗,不知礼义文字,事鬼信神,俗尚妖法;产多金银、珠翠、珍宝。杨谦之在忧虑中启程,来到镇江搭船,在船上认识了一位会法术的游方僧人。杨谦之把贫难之事都与和尚说了,和尚答应替他寻个有法术手段的人相伴前往安庄县。
(1)俊卿故事扩展阅读
《三言二拍》重要演员表介绍
1、奚美娟饰演郑氏
1955年生于中国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影视女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央十七大、十八大党代表,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
2、李国华饰演
1946年生,重庆市人。1961年毕业于四川省戏剧学校。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一级演员、演员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在40多部话剧及80部集电影、电视剧中任主要角色。
B. 吴昌硕有哪些故事
一多一少,尽在其间
吴昌硕曾感慨:学古人画,大不易。 他举例说,如倪云林(倪瓒)的笔法最简,寥寥数百笔,就成一帧画,但摹临者,虽用了一二千笔,仍觉得意犹未尽。反之,元代黄鹤山樵(王蒙)的笔法最繁、其一幅画,假定为万笔,可学之者,不到四千笔,已觉其多,再也无处下笔了。
一多一少,尽在其间了!
名鉴真假
光绪皇帝老师翁同,在日记中有一处提到吴昌硕,记为: “江苏试用知县吴俊卿送诗并印谱,似不俗。”
吴昌硕早年读书,也跟人习印学书法,22岁中秀才,往来于上海、江浙等地,结交名人,送翁同诗印即在这一时期。以后吴昌硕做了一任县令,他不堪其烦,一个月即辞职,随后定居上海,专心随任颐学画,此时已37岁。
但吴昌硕自称,50岁开始学画,意思是说,他在五十岁之前的画不好,这自然是自谦之辞。
无论字画,吴昌硕在50岁以前署名“俊”,50岁以后署名“俊卿”,大约在70岁以后,就始终为“昌硕”了,这可作为识别吴昌硕书画真假的一个重要标准。
不似欺世,太似媚俗
齐白石有名言:
“作画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
齐白石很喜欢吴昌硕的作品,但不是喜欢所有作品,而只喜欢吴昌硕65岁时创作的作品。
齐白石认为,吴昌硕的作品,在此之前“失之滞稚”,而在此之后,又“流于狂放”。接齐白石“似与不似”的标准,吴昌硕65岁前作品的问题是“太似”媚俗,之后则是“不似”而欺世。
C. 《花为媒》讲的是什么故事
和聊斋没啥关系
"花为媒"剧情
根据成兆才原著改编。王少安寿诞之日,其子王俊卿在酒席宴前与表姐李月娥相见,互诉衷情,并赠罗帕定终身。李月娥走后,王母托媒人阮妈为俊卿说亲。阮妈来到张家,张家有女名叫五可,才貌双全,一说便妥。但王俊卿心爱表姐月娥,不允张家亲事,并忧虑成疾。王母又托阮妈到李家说亲,月娥与李母喜出望外,惟其父李茂林则说王俊卿轻狂,不懂礼教,顽固拒婚。王俊卿闻知与李月娥的婚事不成,病情更重,王母爱子心切,心焦如焚。阮妈献计去张家花园相亲,以为王俊卿亲眼看见张五可的才貌后便会答应,但王俊卿病重,不能前往,乃请其表弟贾俊英代为相亲。贾俊英代替王俊卿前去张家花园相亲。张五可恨王俊卿拒婚之情,但见贾俊英英俊文雅,心中之恨,顿时雪化冰消,并赠红玫瑰,私订终身。贾俊英将张五可私赠的红玫瑰转送表兄,倍加赞美张五可的才貌,但王俊卿拒不接受,并将红玫瑰扔在地上。阮妈又向王母献策,先将张家小姐娶来,待王俊卿看到如花似玉的张五可,病必好。王母只好应允,于是婚事商定,定期迎娶。李月娥得知,痛苦万分。李母溺爱其女,乘李父不在家中,采纳了二大娘冒名送女之计,抢先将李月娥送到王家与王俊卿拜堂成亲。王俊卿以为新娘是张五可,拒不拜堂。当他听说新娘是表姐李月娥,顿时心花怒放,疾病痊愈。待张五可的花轿前来,他们早已拜完花堂。张五可闻知此事,心中大怒,立即闯进洞房,质问王俊卿。阮妈见状,无地自容,不知如何是好。正当此际,突然发现贾俊英,随即将他拖入洞房,于是真相大白,两对有情人各遂心愿。
D. 评剧电影《花为媒》讲的是个什么故事详细一点
王少安寿诞之日,其子王俊卿在酒席宴前与表姐李月娥相见,互诉衷情,并赠罗帕定终身。李月娥走后,王母托媒人阮妈为俊卿说亲。阮妈来到张家,张家有女名叫五可,才貌双全,一说便妥,但王俊卿心爱表姐月娥,不允张家亲事,并忧虑成疾。
王母又托阮妈到李家说亲,月娥与李母喜出望外,惟其父李茂林则说王俊卿轻狂,不懂礼教,顽固拒婚。王俊卿闻知与李月娥的婚事不成,病情更重,王母爱子心切,心焦如焚。阮妈献计去张家花园相亲,以为王俊卿亲眼看见张五可的才貌后便会答应,但王俊卿病重,不能前往,乃请其表弟贾俊英代为相亲。
贾俊英代替王俊卿前去张家花园相亲。张五可恨王俊卿拒婚之情,但见贾俊英英俊文雅,心中之恨,顿时雪化冰消,并赠红玫瑰,私订终身。贾俊英将张五可私赠的红玫瑰转送表兄,倍加赞美张五可的才貌,但王俊卿拒不接受,并将红玫瑰扔在地上。
阮妈又向王母献策,先将张家小姐娶来,待王俊卿看到如花似玉的张五可,病必好。王母只好应允,于是婚事商定,定期迎娶。李月娥得知,痛苦万分。李母溺爱其女,乘李父不在家中,采纳了二大娘冒名送女之计,抢先将李月娥送到王家与王俊卿拜堂成亲。
王俊卿以为新娘是张五可,拒不拜堂。当他听说新娘是表姐李月娥,顿时心花怒放,疾病痊愈。待张五可的花轿前来,他们早已拜完花堂。张五可闻知此事,心中大怒,立即闯进洞房,质问王俊卿。阮妈见状,无地自容,不知如何是好。正当此际,突然发现贾俊英,随即将他拖入洞房,于是真相大白,两对有情人各遂心愿。
(4)俊卿故事扩展阅读:
基本信息:
《花为媒》改编自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王桂庵》及所附《子寄生》篇,是评剧经典剧目,喜剧。最初由评剧创始人成兆才改变为舞台剧,后由著名剧作家吴祖光改编,1963年拍摄为戏曲电影。由方荧执导,吴祖光编剧,新凤霞、赵丽蓉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一段爱情故事。
中文名:《花为媒》
外文名:Flower is a Go-between
出品时间:1963年
出品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中国
导演:方荧
编剧:陈怀萍,吕子英,吴祖光
类型:戏曲片,评剧
主演:新凤霞,赵丽蓉,爱丽君,李忆兰
片长:1小时47分27秒
上映时间:1964年
对白语言:评剧
色彩:彩色
改编出处:《聊斋志异。王桂庵。子寄生》
E. 求一个天津卫的故事
简要内容:霍家父复子制霍元甲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术大师,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他的事迹在天津曾被人们传为佳话。 霍元甲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术大师,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他的事迹在天津曾被人们传为佳话。 霍元甲,字俊卿,静海县小南河村(现天津西郊)人,生于1868年。其父霍恩第,武艺超群,常出入关东,为客商保镖,在武林中颇有名望。霍元甲幼年身体瘦弱,常受乡里顽童欺负,在弟兄十人中也常被取笑。霍恩第中大为不悦。他怕有损家风,便禁止霍元甲练武,而让他去读书。这大大刺伤了性情刚毅的霍元甲的自尊心,他便偷着练武,暗中和兄弟们比赛。 小南河村西有个枣树林子,是一块坟地,平时人迹罕至。霍元甲每偷偷向父亲和兄弟们学个三招五 你试试应该不错的
F. 解放石家庄的战斗故事或战斗英雄~急需
1、中华大街成了飞机跑道
2007年10月份,石家庄的中华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穿梭在双向六车道的路面上,作为这个城市的主干道之一,这条道路已经过了数次的修整和扩建。
对于这条道路,曾经是老地下工作者的河北省电子工业厅(现信息产业厅)离休老干部武鸣岐还是相当熟悉的:“60年前,石家庄最宽的路就是中华大街了。1942年,日本人在这里修建了这条路,当时,石家庄人都没有见过这么宽的路,路中间还有花池和绿化树,起名为日华大街。日本人投降后,这条路就被改名为中华大街。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华大街与现在相比,虽然繁华程度及路面状况不能和现在相提并论,但路的宽度和现在差不多。”
而1947年10月的一天,宽阔的中华大街上突然尘土飞扬,多了许多施工机器以及从各处征集来的民工,武鸣岐回忆说:“中华大街中间漂亮的水泥花池子和绿化树被推倒了,一种机器(我也叫不上名来)正把街上的土犁松。然后,有好多军用卡车拉来了白灰、黏土,撒在路面上。压路机又将路面轧平。”大约10天之后,中华大街就变成了一条一马平川的平坦大道。
彼时,刚刚转入国民党联勤总部第八修理部当修理工不久的武鸣岐,正在修理部悄悄地注视着中华大街上的这些变化。中华大街与兴凯路交叉口东南角的灰色小楼,原来也是一家汽车修理厂,武鸣岐曾经在那里当修理工。在小灰楼上班时,他每天都要路过中华大街。
很快,武鸣岐从国民党士兵那里听说:“施工的中华大街,是为飞机做临时起降跑道的。”他立刻就意识到“这是留守石家庄的三十二师师长刘英坐不住了,如果外围的石家庄机场被咱们的部队占领了,刘英就能利用中华大街做临时飞机跑道,石家庄也不至于与外界失去联系。也有国民党士兵说,实际上,这也是刘英为自己修的一条逃跑通道。”紧接着,武鸣岐搞清了这条临时跑道的情况:“跑道北起兴凯路,南到现在的槐安路一带。”
2.焦躁不安的国民党士兵
就在国民党第三军三十二师师长刘英忙着在中华大街修建临时飞机跑道时,武鸣岐那些日子却一直在为一件事情暗自高兴:“晋察冀野战军在清风店战役中全歼罗历戎部的消息已经传到了石家庄,那几天,我感觉石家庄的气氛都紧张起来了。”修理汽车的闲暇时间,武鸣岐也在观察着石家庄的其他变化:街上闲逛的国民党士兵少了;巡逻队上街盘查路人的次数多了;内、外市沟的路卡盘查严格了;商店里的生意显得萧条了。
而武鸣岐所在的汽车修理厂里,也有了变化:“那时候有一个国民党的中尉军官叫史凤山,也是修理厂的车间主任,他开始天天催促我们加班加点修理汽车,说是‘以备急需’。”从来往修理厂的国民党士兵和军官的表情和谈话中,武鸣岐得知,国民党部队早就预料到了八路军清风店战役后会趁热打铁,挥师南下解放石家庄。面对几乎可以预知的结局,大部分国民党士兵显得焦躁、无奈和畏惧。
对于这一点,现在家住石家庄市长安区小西帐村、已经87岁的王士林老人记得还是非常清楚的,因为,当时,他就在国民党的还乡团里:“八路军打到石家庄附近的时候,我在的那个还乡团就准备撤回到外市沟里面去了。”60年后,王士林坐在自家给记者讲述当年的情景时,说:“那时候,国民党这边的兵早就害怕了,都没心思打仗。”老人说,当他们第一次在外市沟见到“共军”时,军心就已经散了:“我们都是当地的农民,从来没有打过枪,看到眼前黑压压一片都是准备攻城的八路军,大家都在盘算着怎么逃跑。”而以后的事实的确做了证明——在当年晋察冀野战军的第一轮炮火之后,王士林所在的还乡团就跑得几乎一个人不剩了:“大伙都把武器一扔,然后就趁着天黑跑到了(石门)市里头。我也是一枪没放就跟着跑了。在石门有亲戚的就躲到了亲戚家,没有亲戚的就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
时任三十二师九十五团团副的道家训也在后来的回忆中这样形容:“清风店战役,立时震惊石门。被俘官兵时有被释回石者,到处宣扬八路军的宽大政策:优待俘虏、不打不骂,留者欢迎、去者欢送,并给路费……使三十二师官兵厌战情绪越发严重。师长刘英更是坐卧不安,他把主力全部调到市内,造成挨打局面。”
整个石家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武鸣岐的心中却充满了胜利前的喜悦。他不动声色地一边搜集着周围的一切情报,一边指挥着修理厂的几名修理工人消极怠工,不让国民党部队送来修理的汽车按时开出修理厂。
3.地下党紧锣密鼓
其实,攻打石家庄,早就在晋察冀野战军的作战计划之中,只是,在清风店战役之前,时机还不够成熟,但是,这并不是说,野战军攻打石家庄是清风店战役取胜之后的“临时起兴”。
“因为,早在国民党部队占领了石家庄之后,上级就不停地下命令,让我们了解敌情。”60年前还在太行区党委石门城市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从事地下工作的武鸣岐回忆说,到了1947年6月份的时候,他又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他有目的地了解石家庄的具体情况:“包括兵力部署、敌人重要地点的位置等内容。”
而60年后,武鸣岐已经82岁,老人家在自家的书房里,对记者讲述当年送情报的紧张危险时,还能面带微笑:“我那时候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联勤总部第八修理厂的工人,每天要上班,所以只能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的晚上送情报,有的时候还送药品、送军用电池,我就在药品、军用电池上盖上一些蔬菜,掩人耳目,出了石家庄,还得爬过一道山才能到我们太行区党委石门城市工作委员会。后来,我和石家庄西南角上的国民党守敌混熟了,带东西也方便了,他们一看是我,就胡乱地看看、翻翻,也不细查。”
时间到了1947年七八月份的时候,武鸣岐已经在石家庄零零星星地收集了不少资料:“包括敌人据点间的距离、兵力配备、军部位置等情况。说起怎么搞清楚各个据点和其他重要地点的情况的,我们还是动了脑筋的。”武鸣岐老人说到这里,就不停地比划上了:“我们以当时工作的修理部为中心点,以中华大街为中心轴,然后从这个中心点出发,往四面八方去测量各个据点距离这里有多远。这距离怎么测呢?我们不是给敌人修理汽车吗?汽车修好了,需要试车,我们就朝要测量的点开过去,利用车上的里程表得出距离。”
就靠着这些情报,武鸣岐和同做地下工作的田清泉、马汉英决定制作一张地图。60年后,武鸣岐还记着这张地图:“比一般的纸张厚一些,说是白纸却发黄,就相当于现在《燕赵晚报》一个版的大小(4开)。”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夜晚,武鸣岐和田清泉趴在西五里庄一个李姓“堡垒户”的炕头,借着煤油灯的光亮,开始绘制一张石家庄地图,在上面标明了国民党守军的东、西、南、北四个兵营以及汽油库、物资库、第三军军部、三十二师师部等重要地点。而门外,田清泉的爱人和外甥女聊着闲话,注意着来来往往的人,为屋内绘图人望着风。很快,这张手绘的地图就被送到了太行区党委石门城市工作委员会。
60年后,我们才发现,原来那时候并不是只有武鸣岐在做着这样的工作,从属于不同组织领导的地下工作者们,都在不停地收集并发送着各自的情报。曾经进过国民党还乡团的王士林就记得,就在还乡团打算躲进外市沟的时候,还乡团团长冯振基找到了他,要他做自己的警卫员并随还乡团一同撤到外市沟里去。“这个团长那么信任我,是因为我曾被共产党的工作组扣押过,他觉得既然共产党跟我有仇,那么我肯定是可靠的。”
但是,冯振基没有想到的是,王士林被扣押的那一幕“其实是一场戏,是故意做给冯振基看的”。而就在撤回外市沟的前一天的晚上,王士林还和当时共产党方面的地下党员宋长林见了面:“他告诉我如果要传递情报,可以到休门去找他,由他把情报带出来。”
4.朱德要求“勇敢加技术”
时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的杨得志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到:“夺取石家庄,是晋察冀人民和我们野战军全体指挥员多年的愿望了。说到准备工作,近一年来我们进行的大大小小的战斗,都是为了孤立石家庄,最后解放它。”
1947年的清风店战役取胜后,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认为:“我们乘胜夺取石家庄,已是瓜熟蒂落,势所必然。”于是,10月22日清风店战役结束的当天,聂荣臻就在野司指挥部向中央军委发电,请示乘胜夺取石家庄的问题。
很快,一封由毛泽东亲自拟定的电报从中央军委发了回来,同意了聂荣臻有关攻打石家庄的准备,而这个时候,朱德来到了野司。
60年后,已经82岁的原晋察冀野战军四纵队十一旅警卫班战士李至善,还经常给自己的女儿讲起自己当年见到朱德的情况。“每次讲起这件事,我爸爸都特别高兴。”李至善的女儿陪着父亲接受记者的参访时,忍不住插了这样一句话。
那是1947年10月份,清风店战役已经结束,李至善正随部队在河北省安国县整训。
第一次见到朱德,李至善记得天气已经开始转冷:“有一天,我们正吃着午饭的时候,一个身披棉袄的首长模样的人就走进我们警卫员呆的那个屋,我听见身边的战友悄悄地说:‘这就是朱总司令……’结果大家就小声地说开了:‘朱总司令来看望咱们了……’”时至今日,李至善都忘了朱德当时说了些什么,甚至连他所看见的朱德的相貌都描绘不出来,但是,第一次见到朱德时的兴奋感却牢牢印在了老人的脑海里。略加思索后,李至善指着自家一间卧室房门上的照片说:“就是和这张照片上的朱德一样。”那张照片,是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国大陆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挂在堂屋正墙上的照片,上面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机场会面的情景,三人面带笑容,周恩来手捧鲜花(照片背景是:1964年11月,周恩来带领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苏联参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7周年”庆祝活动回国后,在机场受到毛泽东主席和朱德委员长以及首都人民的热烈欢迎)。现在,这张照片已经绝少被当作家居饰品挂出来了,倒是李至善老人坚持将这张照片一直挂在家里,看上去似乎是翻新过很多次了,照片的颜色比最初的时候要淡了很多,但是,在一堆现代风格的家具中还是很显眼。
让李至善没有想到是,在他第一次见到朱德之后没几天,同样是在安国,他又第二次见到了朱德:“那时候已经确定了要攻打石家庄,朱总司令召集旅长以上的首长们开会。我们担任警备任务。”
彼时,正是1947年10月25日,会议是在安国县一家普通的农舍中召开的。李至善至今还记得当时的会场:“那是一个二进院,会议是在里院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晋察冀野战军的指挥员有四五十人,坐的就是从老百姓家借来的凳子,不是像现在开会一样坐成整齐的一排一排的,没有那么大地方,大家就围着朱总司令和其他首长坐着。”而当时,李至善就在里院的门外站岗,他听到了那次会议的很多内容,以至于60年后,李至善在给记者回忆当年的情景时,还能清楚地记得朱德在会议上的一段讲话:“会议一开始,朱总司令就说:‘清风店战役大家打得很漂亮,打得很卖力,都应该受到表扬。下一个咱们要打石家庄。我要先说一下,打石家庄的任务很艰巨,石家庄是个战略要地,如果石家庄解放了,那华北的整个形势就不一样了。所以,打石家庄,只许进一步,不许退半步,不要怕牺牲,战斗结束后,死一个人,给你们补两个。打石家庄,大家要一块想办法。’”这段话后,会场上的野司首长又分析起了华北形势和石家庄的具体情况。
也就是在当年的那次会议上,朱德提出了一个让很多老兵60年后还能记忆犹新的要求——勇敢加技术。
2007年8月7日,原四纵十二旅某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刘玉民在自己的客厅给记者解释:“勇敢,这就不用说了,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敢和有飞机坦克的敌人打,我们的战士肯定是勇敢的。这技术,其实就是要大家在作战上想法子,后来,在解放石家庄战役的时候,这个技术就是‘土工作业’。”现在,刘玉民已经85岁高龄,从总参炮兵指挥学院顾问的位置上离休,在石家庄某干休所安享晚年。而刘玉民提到的“土工作业”的具体方式,我们将在后来的石家庄战役中进一步展现。
5.一张地图如宝贝
其实,对于1947年10月25日的“安国会议”,四纵队十一旅警卫班战士李至善能回忆起的,也只是会议的一些情节。事实上,当年会议现场的墙上还挂着一张《石家庄半永久防御工事、兵力部署及火力配系要图》。这份地图,对于后来的解放石家庄战役至关重要,它是四纵队在清风店战役中缴获的。
2007年的10月22日上午,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一栋别致的小别墅中,记者见到了已经97岁的原四纵队司令员曾思玉,并向他仔细询问了那张地图的来历。虽然已经过去了60年,但这位建国后曾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顾问的老将军一说起这件事,脸上就露出了一丝笑意:“这张地图,是我们纵队十旅一个团的政委王海廷交给我的。图是清风店战役中,我们的战士从罗历戎第三军军部中搜出来的。清风店战役结束后,我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开会,就带了这张图去见聂荣臻司令员。”
至今,曾思玉还能回忆起当年开会时的一些情形:“我赶到的时候,聂荣臻司令和杨得志司令员正在审问俘虏罗历戎。大家看到我满身尘土,都过来握手问好。聂司令员说:‘我们正在审问罗历戎,你来得正好,一起听一听。’那时候,罗历戎还穿着突围逃跑时的士兵服装,坐在一条板凳上,十分狼狈。”
聂司令员又对罗历戎说:“你说说石家庄的设防情况吧。”罗历戎回答说:“石家庄的城防是在日军修筑的工事基础上加固的,有内外市沟和土围墙,还有一条环城铁路,弹药充足,但兵力不足。因为现在只有三十二师和各县保安队,大约两万余人在城里了。第三军主力在清风店被歼灭,石家庄的守军可能会人心动摇,若无援兵,固守石家庄困难啊!”
60年后,曾思玉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还说:“罗历戎在说到兵力时,尽管神情显得很沮丧,但我注视他的脸部表情,看出他在说石家庄城防时嘴角边露出一丝得意的神情。”
罗历戎被带下去之后,曾思玉就从文件包内取出《石家庄半永久防御工事、兵力部署及火力配系要图》,说:“要打石家庄,我还有件宝贝呢。”聂荣臻和杨得志围到跟前一看,聂荣臻便兴奋地说:“思玉同志,你可弄到了罗历戎手中的宝贵情报!”
G.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故事是什么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抄故事是: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感天动地、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深深的感动了大家。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孔雀东南飞》这样一首诗。
(7)俊卿故事扩展阅读
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
H. 精武门的故事,是真实的事还是别人写的小说
精武门的故事背景是真实的,
霍元甲(1868年~1910年)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版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权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
不过现在的影视作品中有些是夸张出来的。
霍元甲,现在还有后人。
I. 剑侠里石俊卿最后成仙了,那他妻子洪锦云去哪里了
扮演石俊卿的演员演两个角色,一个是石俊卿,一个是韩湘子(第二部中的角色)
J. 武术家的故事
霍元甲(1868年~1910年)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
生平
霍元甲生在一个迷踪拳(又名燕青拳,相传是梁山好汉卢俊义和燕青所创)的世家。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栋,元甲排行第二。据说霍元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他习武,可是霍元甲暗中练习,并在24岁那年击败了一位外乡高手。这个传说被拍成了电视剧。
霍元甲成年后在天津经营药材商店,后到上海办“精武体育会”(精武门),为发扬中华武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上海,他曾经在擂台上击败俄罗斯大力士(有资料显示,俄罗斯大力士没有被霍元甲亲自击败,而是当霍元甲答应了比武以后,俄罗斯拳手放弃了比赛。)有一次日本一个大力士团来中国要求比试,霍元甲因病为理由派弟子刘振声接战比试,结果打败了日本力士。“精武体育会”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的武馆,霍元甲在创立精武体育会之后数月内即逝世。元甲被商会下毒而死。
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
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踪拳”,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山东大侠刘振声慕名来津,求拜于元甲门下。霍察其正直,遂收为弟子。从此破了霍家拳「传内不传外」的先例。 元甲侠肝义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变法遇难,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难津门,与元甲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难,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元甲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首级,并取得《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协助,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俄国人来津在戏园卖艺,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见了广告,并听说俄国人还当场信口雌黄,侮蔑中国人无能,极为气愤,当即邀怀庆会馆主人农劲荪和徒弟刘振声前往戏园,见到俄国大力士在台上吹嘘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国”如有能者,可登台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里还坐得住,不顾众人劝阻,一个箭步,气宇轩昂地跳上戏台,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在这台上与你较量”。此时翻译将霍元甲生平来历告知俄国人。此俄国人闻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连忙将霍元甲让进后台,霍元甲当场质责俄国人:“为何辱我中华?”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重登广告,必须去掉俄国人是“世界第一”的说法;二是要俄国人公开承认侮辱中国的的错误,当众赔罪谢过;否则就是第三个条件:我霍某要与之决一雌雄,并命其当机立断,色厉内荏的俄国力士哪敢出场比武,只好答应了前两个条件,甘愿登报更正和公开承认藐视中国人的错误,从而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
宣统元年(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也称奥比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东亚病夫”。霍应友人邀赴上海约期比武。慑于霍元甲拳威,对方以万金作押要挟,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应愿出万金作押。对方一再拖延,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声言”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霍公之声威使奥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胆而逃,连公证人,操办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 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较艺,败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间见霍呛咳,荐日医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于9月14日身亡。终年42岁。
霍元甲逝世后,当时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为霍元甲举行了隆重葬礼,敬献了“成仁取义”挽联,安葬于上海北郊。转年,由弟子刘振声扶柩归里,迁葬于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有传说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药害死之后,他的爱徒陈真替他报仇。这个传说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龙搬上银幕(电影《精武门》,李小龙演陈真)。但其实历史上并没有“陈真”这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