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叫师小故事

叫师小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12 21:44:19

1. 名人尊师小故事

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2. 【急】古代从师的小故事

春秋时代,来除了官学以源外,开始有了私学。孔子就是私人讲学的大师,相传他的学生先后有3000人.私学兴起以后,受教育的限制比以前稍稍放宽了一些;但是,私人讲学要收“束修”送不起的人还是上不了学。以孔子的学生为例,就出身成分来说,包括奴隶主的子弟、新兴地主和商人的子弟以及一些所谓“贱人”的小生产者的子弟,但主要的还是属于统治阶级和士阶层的子弟。那时,贫苦人家的子弟为了争取到从师求学的机会,不得不备尝艰辛。至于求得名师,那就更不容易。古书上这类的记载是很多的。例如,《文苑英华》上说汉朝的苏章“负笈求师,不远千里”。《后汉书.李固传》上说李固“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后汉的承宫,8岁就替人家放猪,当时乡里中有一位名叫徐子盛的教师,以《春秋》经教授学生。承宫放猪经过这学塾的旁边,就躲在窗外听讲。他的主人不见回来,便到处寻找,找到以后要狠狠地鞭笞他,经学塾里的学生来讲情,才算作罢。后来,承宫就请求徐子盛收留他,替学生拾柴禾,劳动之余也一起听课。就这样,他“执苦数年,勤学不倦”,终于学通了经书

3. 关于尊师的小故事

2、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3、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3、孔夫子的误会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4、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 一个嬴字就难住了 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 "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

5、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4. 关于老师的小故事

一个学生去参加三好学生的颁奖大会,但他没有被选上,这是。她的同学哄她,说:老师喊你去领奖,他真的跑了上去,可是校长问他:你上来干什么,他说:上来领奖!这是下面的同学说道:他真的信了,好傻!他感到十分窘迫,这是老师赶忙说道:由他呀!哦,原来是我忘记了!这是校长说道:你平时都很严厉,你今天怎么这样!其实他并没有得奖的,老师为了帮自己的学生,另可让自己被校长说。

原文其实还有一节,是他长大后回忆这件事,十分感动,为了节省篇幅,省略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不行还有一个

永远的第十一位教师
在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学校里,因办学条件差,一年内已经先后走了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的送走第十位教师后,人们寒心的说:“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能留下来了。”后来村里找了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的课。一个月后,女大学生被分配到城里工作。当女大学生收拾好行装,离开住所,准备离开的时候,她背后突然意外的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久久不决——那是她第一次教给孩子们的诗。她回过头来一看,一群纯真的孩子齐刷刷的跪在远处高高的山坡上——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长跪呀!她顷刻间明白了,那是渴求知识的孩子们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呀!
女大学生的灵魂就在瞬间的洗礼中得到了升华,她毅然决定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间,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去上初中、上高中、念大学......后来这位女大学生积劳成疾,被送往北京医院治疗......
当乡亲们把她接回山村时,人们见到的只有被装在红色木匣内的她的骨灰......
后来,这个村里有了不成文 的规定,不论谁来教书,永远都是第十一位教师......

如果还不行再给你找一个

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老师再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他把那个女孩背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救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背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如果还不行,我就无语了

5. 关于尊敬师长的小故事

1、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2、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

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3、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

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4、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5、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张伯岑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岑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6. 古今中外尊师的小故事

1、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立刻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2、鲁迅尊敬老师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向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状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3、朱德给教官让座

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省政治学院大礼堂看戏。演出开始前,朱德同志正在和大家有说有笑的时候,服务员突然领进来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

朱德立刻认出这位老人是叶成林,早年在云南军队教馆当教员。他站起来立正行礼。敬礼结束后,他紧紧握住老人的手,深情地喊道:“叶老师”。然后,他让老人坐下,等老人坐下。

4、居里夫人尊敬老师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因此,她享有很高的声誉,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但她仍然非常尊敬她以前的老师。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她在法国北部的出生地狄厄。但她负担不起从波兰到法国的长途旅行,而返回的希望总是遥不可及。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她的老师的感受,所以她支付了他所有的旅行费用,并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这位老师感到宾至如归。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国参加就职典礼。许多名人聚集在她周围。就在仪式即将开始时,居里夫人突然从竞技场上跑下来,穿过手持鲜花的人群,跑向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妇人,亲切地吻了她的双颊,然后自己把她推到竞技场上。这位老妇人是居里夫人的童年老师。

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场面感动了,热烈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眼泪。居里夫人的情况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时,她仍然记得那位教她知识的老师。

5、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听说他的学生龚经叔受鲁国君主的教诲,到周国都城洛阳去拜天子。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问周朝的统治者老子关于礼制的知识。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步行到西藏历史馆参观老子。

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大名鼎鼎的孔子来讨教。他放下刀和笔,整理好衣服,出去迎接他。孔子看见一位七十多岁精力充沛的老人从门外走出来,以为老子急着往前走。他恭敬地向老子鞠了一躬。

7. 尊师小故事20字左右

写作思路:可以写《程门立雪》,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版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权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正文: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8. 古代师德小故事

文化巨人——孔子的师德故事

自“而立”之年即以《诗》、《书》、《礼》、《乐》为教,更以他至伟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而示范为教。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在弟子中,贫如颜回,富如子贡,贵如孟懿子,然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有来自卫、齐、陈、吴……等国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其教学目的,是传他的人道学说。即克己复礼为仁,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即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并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风范。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如子羔之愚,曾参之鲁,子张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体而任传道之责,成为宗圣。更有佼佼者分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言:宰我、子贡。政事:冉求、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孔子共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故能将浩瀚的传统文化推广和流传下来。

由于孔子在讲学中,所下的功夫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使弟子感受到,老师呕心沥血的良苦用心。故弟子都发自内心的崇敬。他们追随、侍奉、保卫他,他们随他一起奔波行道,周游列国,备受艰辛与饥饿而毫无怨言。当有人诋毁孔子时,则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当遇到危难时,则舍身护卫。夫子逝世,弟子们如丧考妣,皆在坟周服丧三年。子贡独守六年。其尊师重道精神,至今仍传为佳话。后人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是当之无愧的。他的许多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我们都知道孔丘先生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当时好像没有学籍管理制度,这三千弟子各自姓什名谁早不可考,至于配享了孔庙的这七十二个高徒,然而这些先生们都是上古人物,我们隔着几千年历史遥遥望去,只仿佛仙霭里头看神仙,影影绰绰只能看个大概,没法子毕见其纤毫。而我们上古的出版业又实在落后得惊人,一切文献,全靠用刀来刻,诸般辛苦之中,难免出现错别,以至以讹传讹;更有班爱牵强附会的所谓高人,将错就错,胡乱解释一通,竟就解释出无穷深意来,甚至被当作了不可改易之经典。于是三豕己亥,荒唐可笑。倘若不幸,有两个甚或多个高人,各自拿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则事情就更大了,非要彼此争个头破血流不可。所以上古的东西,明明是同一事物,我们却能看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称谓和说法。比如这孔门七十二圣人的尊姓大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与《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都算得上是权威资料,可是竟也出入颇大,比如子声在《史记》上叫乐咳,在《家语》上却叫乐欣;子徒在《史记》中叫郑国,在《家语》中却改叫薛邦了。再比如很受孔子抬举,将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子容,在《论语》叫南宫适,在《史记》叫南宫括,在《家语》里,又叫南宫韬了。等等等等,参差处极多。这些一人多名现象,差不多都是拜传刻错误所赐。而且《史记》与《家语》所开列的,都并不是不多不少七十二人整,史记列了七十七个,还煞有介事引用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做开头。谁知道孔子到底说没说过这句话。《家语》更是荒唐,题目明明写着《七十二弟子解》,里头开列的,却足足七十六人,最后还又总结说:“以上夫子弟子七十二人,皆升堂入室者。”睁着大眼说瞎话,难道连个数都不会数?司马迁说“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可这孔门弟子花名册,却不知该折中于谁。今较其两者,以《史记》去孔丘时代相对较近,且以实史闻名;而《孔子家语》虽以“孔子家语”名书,却历来被视为伪书,当作三国时王肃因袭前人书简加以修补编定,相对之下,似不如《史记》足凭。两者相权,取其最接近于真实者。所以,俺决定以《史记》为基础,与《家语》相杂较。司马迁所列这七十七人中,说不得有五个是编外人员,至于是哪五个,俺就不得而知了,在这里还请博物君子垂教。

9. 有没有关于师爱的小故事

泰戈尔曾说:“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头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当我开始教师生涯时,这句名言极大的震撼了我,我深深的感到教育的真谛蕴藏于此。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用一颗热情的心,把无微不至的关爱时时送到每个学生的身边,以真挚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认为:师爱是一种尊重,是一股力量,是一腔激情,更是一段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一 活动激发感恩情怀
世间最大的悲哀不是书籍的亡佚,而是丧失了对其文字的解读。物质生活的优越造成精神世界的贫瘠,越来越多的孩子失去了表达感情的能力。教育是唤醒,唤醒善待生命尊严的热忱渴望;教育是感悟,感悟生命成长流淌的感恩情怀。因此我尽力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适时的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母亲节来临之际,我班开展了“妈妈,我爱你”系列活动。主要采取问卷形式,让学生写出:妈妈的生日、身高、爱好、喜欢用的化妆品、鞋码号等等。开始,学生们很兴奋,很期待。然而,当学生拿到这份问卷时,一个个面面相觑。许多同学无从下笔,有的男生连母亲的身高都不知道,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学生们各个眉头紧蹙。我又发给每位母亲一份问卷,结果母亲们非常了解自己孩子的生活细节。反馈中有同学这样写到:“妈妈,十五年来,我都不曾了解过您,面对今天的答卷我很惭愧。”我察觉学生的情绪被渐渐感染了,于是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儿子得了不治之症,医生说要用母亲的心方可医治。母亲未加犹豫将心剖出,儿子高兴的捧着这颗跳动的心去找医生,由于跑得太急了,不甚跌倒,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我的儿,你慢点。”同学们都看着我,每一双眼睛都在感动,都在思考,很多学生不禁热泪盈眶。我说:“天下父母之爱是最沉重,也是最无私,当你们静坐在条件优越的课堂接受良好的教育时,你们的父母可能在外奔波劳碌却无怨无悔。你的心中要有父母的位置,要理解他们,年轻时我们不懂,当我们真正懂得时也许已不再年轻。李月同学饱含深情的给母亲写了一首诗:您是一片莲叶,我就是那朵红莲,当心中的风雨连绵而来,除了您,谁还能为我撑起一片晴朗的天?如果有来世我愿做您的妈妈,把今天您给我的爱,全部给您——我的妈妈。母亲节活动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感恩,学会了尊重,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涌动在每个人心中。
二 执著温暖冷漠的心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式的奠基阶段,也是一个转折阶段,有时面对人数众多的班级,管理起来确有难度,但是作为班主任,为了把学生引领上健康成长之路,我投入了满腔的热情、足够的耐心、坚强的毅力和得当的方法。我关注每一名学生,给予他们最浓的师爱,为他们创设成功人生的开始。
我所带班中曾有个叫小阳的学生,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他性格暴躁、冲动,常常出入游戏厅,学习状况可想而知。眼看一个孩子就这样堕落,我很心痛。我去家访,看到了那四壁空空的家。他的母亲是农村户口没有工作,泪流满面的母亲向我诉说着家庭的破碎。我暗下决心要尽全力帮助这个孩子。我一边联络亲朋好友为小阳妈妈找一份工作,一边积极寻求学校的帮助,为他申请了特困生补助,我能觉察到他眼中掠过的一丝感动,于是我开始走进他内心世界。记不清多少次我把他从游戏厅找回上课,记不清多少次与他促膝谈心。冲动的他也曾暴跳如雷,大喊:“我不用你管,我不学习……”,那刺耳的声音震颤了整个办公室,刺伤了我的心灵,(一股委屈涌上心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我告诉自己,不管也罢?放弃吧?但是想起那带有一丝感动的眼神,我把眼泪、把委屈统统擦拭,勇敢的站到他的面前,)我只说一了句话:“小阳,我是不会放弃你的。”没料到我超乎寻常的镇静,却让这匹“野马”驯服了,他低下了头……平静过后,我对他说:“小阳,你现在处境很难,内心很痛苦,但是,你必须要忍一忍,熬一熬,你自暴自弃,这是逃避,是怯懦的表现,看看你伤心欲绝的母亲,你是她的支柱啊!……”听到这他禁不住哽咽了。后来他当了体委,组织同学们参加各项体育比赛,为集体赢得了许多荣誉,他也赢得了同学们最热烈的掌声。他终于抬起头来走路了,最终以较好的成绩升入高中。今天他已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再见到他时,小阳着一身戎装,英姿飒爽,一进办公室,即给我敬了一个标准军礼,他激动的说:“是您挽救了我,您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老师”。听着这充满真情的话语,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更深的体会到: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只有爱心才能滋润童心,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三 留意洞开心灵之门
有位教育家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心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音,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产生共鸣,我们自身就应主动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走进孩子的内心,真的不需豪言,不需壮语,时时留意,爱意就会洞开学生心灵之门。
欣欣,是个女孩,小学时常遭周围人的贬低和排斥,步入中学后,仍对周围环境存戒备心理,将自己包裹很严,和同学、老师相处很紧张。我力争为她营造宽松的心理空间,我认为:“留意是最简单有效的关怀。”我就要持续的让她感到我一直在留意她。劳动实践中,班里拍合影,我有意站在她身边。课间,我常常走到她的旁边和她闲谈几句,有一段时间,她总是迟到,我送给她一个“小闹钟”,并告诉她:守时是一个人的美德,相信自己战胜懒惰,你的明天会更美好。这点滴小事,对她触动很大,迟到的次数大大减少,而且增加了自信。我们的沟通从此开始了。不经意间发现她用美丽的信纸写给我的信,早已塞满了我的书桌,那里装载着她的希望,收藏着她的小秘密,记录着她的成长足迹。中考前的第二次模拟考试,欣欣又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成绩揭晓后,她深垂着头,一声不吭。我马上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放学后,把她叫到办公室,欣欣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从眼窝里涌出,咧着嘴抽泣,我小心翼翼地的和她交流,通过积极的言语暗示,松弛她紧张的心理,一个小时过去了,她脸上露出了笑容。晚上我又发给她短信:“无论七月的成绩带给你怎样的结果,在我心中你永远都是最棒的,我只希望你可以长成一株向日葵,在阳光的照耀下,一步步走向太阳。”她回复道:“老师,您的一席话宛如冬日的一杯热茶,洗去了我心头的阴霾,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安慰,虽然我这次考试不顺利,但今后我一定挺胸朝前走,因为我的身后还有您。”中考前的一个月,我几乎每天都要给她写信,或教她合理宣泄的方法,或写一段激励的话语。我的关注留意让她再一次建立自信,2006年中考欣欣以586分考入紫云中学。至今难忘那个流动着浓浓爱意的场面:教师节前夕,欣欣的父母送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两张用大红纸书写送给学校,欣欣激动的拥抱了我,并把一大束五彩斑斓的鲜花送给我。那朵朵怒放的鲜花,犹如颗颗心花在怒放。我付出了一倍的爱心,得到了十倍的回报。
我不得不承认,作为老师,我是如此的幸运,因为拥有一群群可爱的学生,因为拥有教师这份工作,我每天都生活在感动之中,哭泣的泪水、喜悦的笑容、无私的关切、真挚的祝福还有那痛彻心肺的毕业告别,这一切的一切,这所有点滴的过往,都将成为生命中最璀璨夜最刻骨铭心的记忆。虽然学生在我身边的光阴有限,但我愿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把真挚的情感融入教师的 “责任”,把更多的“情”和“爱”,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10. 尊师小故事

程门立雪 ( ché来ng mén lì xuě )

典源 故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