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寓言故事
好像没有,不过好像第五章中出现了“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第八章内也出现了“水”,《容道德经》辩证法用的多。《庄子》用的比喻很多,非常浪漫。不过佛学的《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有98个寓言故事,再加上一头一尾,正好100篇,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三重楼寓”,“猴投水月”,故事家喻户晓。鲁迅曾说: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亦可五六种,为《百喻经》最有条贯。胡适也曾说:《百喻经》是词句优美的散文。台湾作家林清玄说:如果要选出一部佛经,让6岁到106岁的人都可以读,都能有感受,应该就是《百喻经》了。
Ⅱ 我还读过其它的寓言故事
朋友与熊
两个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的一个立即闪电般
地抢先爬上了树,躲了起来,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
屏住呼吸,假装死了。据说,熊从来不吃死人。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转
身就走了。躲在树上的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
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
这故事说明,不能共患难的人不是真正的朋友。
老农移石
在一块老农的农田当中,多年以来横放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还弄坏了他的中耕机。老农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头打坏之后,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终于下决心了结这块巨石。于是,他找来撬棍伸进巨石底下,却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象那么深,那么厚,稍使劲道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清出地里。刹那间,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被巨石困扰的情景,再想到可以更早些就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他禁不住一阵苦笑。
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出企业管理中的道理:遇到问题应立即弄清根源,有问题更须立即处理,决不可拖延。
企业管理活动中,往往会遇到反复出现的问题或不良现象,如若讳疾忌医或拖延了事,积压下来,就必然给企业造成困难,甚至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法正常
Ⅲ 给我找20个寓言故事
大禹治水。讲了大禹救人治水的故事。主要讲了大禹那边有一次被洪水淹了,他去治水。最后成功了。
Ⅳ 我知道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北风和太阳、老鼠嫁女 叶公好龙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Ⅳ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
“坐井观天”形容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庄子·秋水》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庄子·秋水》
“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庄子列御寇》
“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被动义。《庄子·秋水》
“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出处 《庄子·秋水》
“餐腥啄腐” 解释比喻追求功名利禄。 《庄子·秋水》
“孤雏腐鼠”比喻微贱之物了。《庄子·秋水》
“太仓稊米” 比喻非常渺小。 《庄子·秋水》
“太仓一粟”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庄子·秋水》
“夏虫语冰”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庄子·秋水》
不分畛域 餐腥啄腐 大方之家 孤雏腐鼠 顾盼多姿
管中窥天 邯郸匍匐 邯郸学步 濠梁之上 咳唾成珠
虹销雨霁 井底之蛙 井蛙之见 见笑大方 秋水盈盈
寿陵失步 视死若生 双瞳剪水 水天一色 太仓稊米
太仓一粟 望穿秋水 瓮天之见 望洋兴叹 非愚则诬
学步邯郸 夏虫不可以语冰 夏虫疑冰 夏虫语冰 夏虫朝菌
向若而叹 以管窥天 用管窥天 一日千里 曳尾涂中
贻笑大方 遗笑大方 鱼游濠上 盈盈秋水 以锥刺地
Ⅵ 关于老子的寓言故事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 今安徽涡阳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河南鹿邑太清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朱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样貌:据太平广记所记载: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老子皮色黄白,眉毛很美,额头宽阔耳朵很长,眼睛很大,牙齿稀疏,四方大口嘴唇很厚。他的额头有十五道皱纹,额角两端似有日月的形状。他鼻子很端正,有两根鼻骨,耳朵上有三个耳孔。他一步可跨一丈,双手上有十道贵人的纹路。)《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Ⅶ 谁创作了许多寓言故事是老子还是庄子
是庄子 。老子为道家代表人 主要作品为 道德经
“寓言”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寓言,就是寄寓的言论。《庄子》阐述道理和主张,常假托于故事人物,寓言的方法正是《庄子》语言表达上的一大特色。
第一部分至“天均者天倪也”,讨论了“寓言”、“重言”和“卮言”,指出宇宙万物从根本上说是齐一的、等同的,辨析事物的各种言论说到底是不符合客观事理的,要么不如忘言,要么随顺而言不留成见,日日变化更新。第一部分是全文的主体。第二部分至“吾且不得及彼乎”,借庄子之口评说孔子不再励志用心,指出再好的言论也不能使人心悦诚服。第三部分至“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写曾参两次作官心情不一样,但都不能做到心无牵挂,所以还是不能摆脱外物的拘系。第四部分至“若之何其有鬼邪”,表述体悟大道的过程,指出这其间最为重要的是忘却死生。第五部分至“强阳者又何以有问乎”,写影外微阴问影子变化不定的故事,指出无所依待才能随心而动。余下为第六部分,写老子对阳子居(即杨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1] )的批评以及阳子居的悔改,借此说明去除骄矜、容于众人,方才能真正做到修身养性。
Ⅷ 出自《庄子》寓言故事
《痀偻丈人承蜩》这个故事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读居楼)者承蜩(读条),犹掇(读多)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读知朱);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读决朱居);吾执臂也,若槁(读稿)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孔子周游列国,到了楚国。有一次出门,到树林中。遇见一位驼背老人,用长竹竿涂胶贴捕蝉虫,就像在捡取东西一样。
孔子问他:“你的技巧很高超啊!有什么方法原理吗?”
驼背老人回答:“我有方法原理啊。五六月捕蝉季节,在竹竿上放两个小丸子练手,直到它们不掉下来,那末,捕蝉失败的次数仅有毫厘之差;在竹竿上放三个小丸子练手,直到它们不掉下来,那末,捕蝉失败的次数仅有十分之一;在竹竿上放五个小丸子练手,直到它们不掉下来,那末,捕蝉就像在捡取东西一样了。虽然,我的身体,就像僵硬如树木;我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枝条;尽管天地那么大,万物那么多,而我的知识,只有蝉的翅膀而己。但是,我也不反侧不安,不认为万物同蝉翅膀有什么不一样。那末,为什么会捕不到蝉呢!”
对他的学生说:“立志专一不分心,聚精会神,就能做到如像驼背老人所说的方法原理一样!”
是让我们要有立志专一不分心的精神~
Ⅸ 老子与庄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Ⅹ 老子的寓言故事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 今安徽涡阳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河南鹿邑太清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朱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样貌:据太平广记所记载: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老子皮色黄白,眉毛很美,额头宽阔耳朵很长,眼睛很大,牙齿稀疏,四方大口嘴唇很厚。他的额头有十五道皱纹,额角两端似有日月的形状。他鼻子很端正,有两根鼻骨,耳朵上有三个耳孔。他一步可跨一丈,双手上有十道贵人的纹路。)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参考资料: http://ke..com/view/2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