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故事
⑴ 我和科学之间的故事
我的公开课
还是今年10月份的事吧,在我的师傅林建峰校长的安排下,给了我这个初出茅庐的科学老师上一节市级公开课的机会。在此之前,我才上过一个月的科学课,当时真是又惊又怕。师傅考虑到我要吃不消,就给我挑了一节他要录制的全国录像课——《被压缩的空气》,让我能直接分享到师傅研究成果。在录制这节课的时候,师傅也安排我随去听课,让我有了零距离的学习,(在那里,我第二次遇到了我们的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
为了让我能成功地上好这节课,师傅的关把得很严。先是帮我修改教案,基本定稿后,就指导我试教。我第一次试教,是在我们自己学校,没有任何老师帮我听课,一个人像演戏一样,进行了第一次预演,效果很不理想,我当即就把实际情况反馈给了我的师傅。师傅把我出现的问题一一作了指导,并且鼓励我:“教案不熟,是影响上课的重要因素,明天继续试教。”当天晚上我对教案做了精加工后又背了好几遍。第二天我找了另一班学生试教,还是我一个人,但是感觉好多了。第三天,我拖着一箱工具到阳光小学再试教,那时,请了我的师傅和师兄王飞来把关。上课时是怎样的,我一概不知道了。只知道在上完后,刚好教研室傅智红主任给我师傅打了个电话,我听到师傅说道“效果蛮好”我才松了一口气。然后又在几处细节上提出了修改。
11月的时候,在正式上课前,我在学校里重新试教一次后,第二天又到曺娥小学试教,因为开课的地点就是在那儿。师傅依旧是给我肯定,并提出了修改意见。真正开课那天,上虞90多位科学教师都来了,还有省教研员喻老师和市教研员傅老师。我是真紧张,不知是紧张还是缺乏经验,这节课没有试教时效果好。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对自己确实很大的提高,至少我知道了,怎样去真正上好一堂课,它远没有你想象中的简单。磨课的过程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它充满着困惑、懊恼和惊喜,但这里面却埋藏着无数的矿藏。
由小动物带给我们的……
《科学》三上的第二个单元是动物单元,为了上好这几节课,我打算要抓些动物让小朋友进行观察,蜗牛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天气转凉,蜗牛似乎都躲进了洞,我在校园里粗粗翻了翻,连一个蜗牛都没找到。这时我想到了我以前带过的一个班——现在是五年级——其中有一个学生很喜欢和这些小动物打交道,我就找了他,又叫上了另外的几位男同学,在他的指点下,一共抓了六十多只蜗牛,当然有的小得很。
我把这些蜗牛选了选,养在一只干净的塑料盒里,每天讨来几片青菜叶来喂养,并且每天清洗塑料盒,上课要用时,就把它们放在一只只小的观察盒里,每盒三只,供学生观察。其中有一节课,我事先让同学准备了给蜗牛吃的食物,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带菜的、水果的、饼干的都有,我跟平常讲课一样,讨论了一些方法后,就发下了蜗牛,还有一个碟子,一个放大镜。同学们把带来的东西都弄一点放在碟子里,让蜗牛自己挑食物。
我发现,当小朋友和小动物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是那样兴奋,那样放松,却又是那样专注。有一个平常很调皮的小男孩,这次他没有带任何东西,可是他看到自己小组在这样做,他也情不自禁地投入进去,见我走过来,迎上来说:“吴老师,我们的蜗牛在吃饼干了,你来看。”还硬拉着我去看他们组的蜗牛。其他同学都是这样,一会儿有这个发现,一会儿有那个发现,有的说嘴巴怎么怎么样,有的说他的眼睛怎么怎么样,当小朋友在观察活动中时,他们想说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孩子喜欢小动物,我们要支持他们,引导他们,这些不都是爱迪生和牛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