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马拉拉的故事

马拉拉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02 13:44:35

⑴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的人物经历

1997年7月12日,马拉拉·优素福·扎伊生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斯特河谷(Swat Valley)一个普什图穆斯林教育工作者的家庭。
2008年9月1日,马拉拉的第一次登台演讲是在白沙瓦市当地的一个记者俱乐部。她的演讲题目是“塔利班为何敢剥夺我的基本受教育权?”。
2009年1月3日,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小姐开始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乌尔都语网站上用“古尔·马卡伊”的笔名撰写个人网志,并自述“马拉拉”的意思是“被悲伤击中的”, 内容是斯瓦特山谷的生活,以亲身经验批判塔利班武装组织禁止女孩上学的政策以及恐怖活动。但塔利班来了。他们控制了这一地区,禁止女生上学,并与巴基斯坦政府军展开拉锯战。马拉拉·优素福·扎伊渐渐频繁出现在国内外媒体,为失学女童呼吁。
2009年1月15日,塔利班发布教育法令。炸毁了100多所女子学校,并发布法令称2009年1月15日起,禁止女孩上学。而那时,马拉拉在博客里写道,她在继续准备着她的考试。
2009年2月18日,马拉拉利用一个节目发表言论称反对塔利班禁止女性接受教育。
2009年2月21日,塔利班进解妇女不准上学的禁令。时任塔利班领导人Maulana Fazlulla在广播中宣布,他将解除妇女不能受教育的禁令,但是女孩必须要穿上长袍(burqua)。
2009年3月12日,最后一篇博文。马拉拉的最后几篇博客写的是关于开学后她和朋友们提交论文。
2009年5月1日,背井离乡。当巴基斯坦军队开到马拉拉家门口后,她被迫与家人分开,前往其亲戚家暂住。这段时间里,纽约时报记者Adam B. Ellick将她和她的父亲拍成了纪录片。
2009年7月24日,会见理查·霍布鲁克。当总理宣布人们可以返回斯瓦特山谷后,马拉拉和家人团聚并启程回家。在途中,他们遇到了一群被邀请去会见美国驻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事务特别代表理查·霍布鲁克,马拉拉向他表达了寻求教育帮助的请求。
2009年下半年,马拉拉成为当地的儿童教育会主席,开始了她的政治活动。
2009年12月1日,有消息称马拉拉是匿名博客的博主。BBC从未对外透露那位巴基斯坦博主的真实身份,但是由于马拉拉对外的宣传活动的增多,她的身份也被一一曝光。
2011年,接受CNN采访时她说:“我有玩乐的权利,我有唱歌的权利,我有说话的权利,我有逛商场的权利,我有大声说话的权利。”
2011年10月1日,13岁的马拉拉被国际儿童和平奖提名。南非圣公会主教德斯蒙德·图图在提名介绍中写道“马拉拉敢于站出来为自己和其他女孩争取权益,并利用国内和国际媒体让全世界了解到女孩同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2011年11月1日,马拉拉获得了巴基斯坦的首届国家青年和平奖。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为马拉拉颁发国家青年和平奖。在颁奖仪式上,马拉拉表示她希望自己能推动教育的发展。
2012年10月9日,马拉拉在乘校车回家途中,遭到塔利班枪手企图暗杀,头部和颈部中枪,一度情况危殆。其后被转送到英国治疗,并在2013年1月4日出院。
2012年10月9日,马拉拉遭遇袭击的新闻占满全球新闻头条。由于马拉拉的成功宣传让塔利班恶从心生,在马拉拉回家途中,塔利班对她及另外两个女孩开枪射击。
2012年10月12日,马拉拉受袭后,民众对袭击马拉拉的枪手感到无比愤怒,并激起了一场跨民族宗教的声讨浪潮。巴基斯坦政府拿出10万5000美元悬赏枪手。马拉拉受到了全球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2012年10月15日,联合国请愿书,联合国全球教育特使戈登·布朗开启了支持马拉拉的请愿书,旨在确保至2015年,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其口号为“我是马拉拉”。
2012年12月8日,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亲自到伯明翰医院看望了马拉拉,并称赞她是杰出的女孩,是巴基斯坦的骄傲。
2012年12月31日,马拉拉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并被时代周刊提名为2012年度风云人物。
2013年3月19日,在英国伯明翰就近入学埃德巴斯通女子高中。
2013年春天,马拉拉还与女演员安吉丽娜·朱莉合作倡导在发展中国家加强女孩受教育的权利,并成立了马拉拉基金。
2013年7月12日,马拉拉在联合国演讲,在马拉拉16岁生日那天,马拉拉在联合国发表了康复后的首次公开演讲,她第一次公开讲述被塔利班袭击经过。她说道:“我们的书籍和我们的笔是世上最强大的武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英国前首相布朗均参加了这一特殊活动。
2013年7月12日,来到联合国纽约总部,参加了题为“马拉拉日“青年大会”的活动,并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会面。
2013年10月8日,被塔利班枪击头部、大难不死的巴基斯坦小姑娘马拉拉出版个人回忆录《我是马拉拉》(I Am Malala)。
2013年10月8日,马拉拉再遭塔利班威胁。诺贝尔和平奖临近,塔利班再次威胁马拉拉。一位发言人在一次电话采访中指出,10月8日,该组织称如果马拉拉仍然继续批评巴基斯坦严格实施的伊斯兰法,他们将再次行动。而10月9日是马拉拉被袭一周年。
2013年10月11日,奥巴马夫妇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了因呼吁女孩受教育权而遭到塔利班枪击的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
2013年10月1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接见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并获赠马拉拉的自传。
2015年,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天体物理学家艾米·门泽(Amy Mainzer)为提倡马拉拉的精神,决定以马拉拉的名字为她所发现的小行星命名。

⑵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的人物事件

2012年10月9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普什图省遭遇不明身份枪手袭击,伤势严重。
马拉拉当天放学回家途中所乘校车被一名身着警服的袭击者拦下。枪手登上校车,问:“你们谁是马拉拉?快说,不然把你们统统毙了。”优素福扎伊的身份暴露了,枪手对着她的脸开了枪,子弹穿过头、颈,嵌入肩膀。
弥留时,她被飞运英国,在伯明翰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救治。2013年2月份的手术补造了颅骨,并使她恢复了听力。3月19日,她换上新校服,在伯明翰就近入学埃德巴斯通女子高中。
事发后,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总理阿什拉夫以及其他政要纷纷发表声明,对袭击马拉拉的行为予以谴责。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于2013年秋天出版了个人回忆录。该书名为《我是马拉拉》(I Am Malala),由英商魏登菲尔德和尼科尔森书局在英联邦地区发行,世界其他地区划归美商利特尔布朗。《卫报》说,优素福扎伊据信拿到了2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888万元)的预付稿酬,但魏尼书局未予证实。
“我希望这本书能让全世界读到,这样人们就能认识到有些孩子要想接受教育是多么艰难。”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说,“我想讲我的故事,可这也将是6100万失学儿童的故事。我想让它成为这场运动的一部分,让所有的男孩子、女孩子都能得到上学的权利。这是他们的基本权利。”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于2012年11月10日宣布将每年7月12日(马拉拉生日)定为“马拉拉日”。她的父亲齐亚丁·优素福扎伊则获任为联合国教育顾问。
2013年7月12日,是马拉拉16岁的生日。在联合国青年大会发表演说,敦促联合国及各国领袖,努力让全世界的儿童都能够跨越宗教、种族、性别、贫富等因素,在校园里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曾经在枪口下面对死亡威胁,头部重创的马拉拉以最响亮的声音说:她永不会在威胁中后退和倒下,一定要为弱势孩童,特别是女孩发声,争取和实现平等教育权。 2013年10月11日,美国华盛顿,奥巴马夫妇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了因呼吁女孩受教育权而遭到塔利班枪击的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
在与奥巴马会晤后,马拉拉在声明中称,她很荣幸能与美国总统见面,“我感谢美国总统奥巴马,因为美国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支持教育发展,并援助叙利亚难民。同时我也表达了我的顾虑,即无人机对恐怖分子的袭击造成无辜民众的伤亡。这会导致巴基斯坦民众的不满,也会对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马拉拉还呼吁美国和巴基斯坦政府之间加强合作。

⑶ 马拉拉故事《消失的教室》

最年轻诺奖得主背后的故事——阿富汗马拉拉故事:《消失的教室》

塔利班政权在阿富汗成立之初,是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认可和支持的。甚至就在911事件前夕,美国还给予了其4300万美金的资金支持。2001年后,美国全向反恐,与“基地”组织过从甚密的塔利班成为了重点打击对象。在美国主导下的北约西方世界,开始将其认定为恐怖组织。对恐怖主义的后怕,渐渐演变为对逊尼派、普什图的仇恨以及对整个伊斯兰文明的抵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振臂高呼教育权利的巴基斯坦小姑娘,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
2009年春天,《纽约时报》记者亚当艾利斯找到了马拉拉的父亲萨胡丁·优素福·扎伊,并为他和马拉拉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名为《消失的教室》。萨胡丁是斯瓦特当地一所女子学校的创办者兼校长,马拉拉是其中的学生。塔利班没有炸毁他的学校,但是也基本上摧毁了其正常运营。片中的马拉拉,面庞稚气,眼睛明亮。十一岁的她紧攥着自己的书包,坚定地说,“他们无法阻止我,我要受教育,我要实现我的理想。”
纪录片一经播出,引起了世界范围的轰动。人们的眼光聚焦到了这个身陷于塔利班专政苦海、年少却有思想的女孩。她与美国驻巴基斯坦代表理查霍布鲁克会面,恳请帮助;接受CNN专访,昭告天下;“我有大声说话的权利”;被国际儿童和平奖提名;获得巴基斯坦首届青年和平奖。女权主义者爱她的勇气和意志,爱她为同龄女孩争取权利的担当力和使命感;儿童保护者爱她独挑大梁,让世界看到了千万个不幸孩童的身影;自由主义者爱她对知识的渴求,爱她明白教育是通往更好世界的天梯;西方国家爱她,没有比她更好的反恐宣传材料了;第三世界爱她,相信“巴基斯坦的女儿”能为他们带来消失已久的宁静与希望。

⑷ 巴基斯坦16岁女孩马拉拉因为什么赢得广泛赞誉


【马拉拉的故事】


14岁的少女马拉拉·优素福·扎伊成了巴基斯坦最出名的人。2012年10月9日,在斯瓦特山谷,她因为倡导女童的教育权利,遭到塔利班武装分子的枪杀。颈部中弹的马拉拉,生命垂危。事发后,巴基斯坦举国愤怒,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声援勇敢的马拉拉。本版编译庞红燕小女孩承担大任务
在这次袭击事件发生之前,塔利班就曾因马拉拉的活动,威胁过她和她的家庭。当她只有11岁大的时候,她开始为BBC(英国广播公司)写博客,博客的内容主要记述了在塔利班占领下,她们(当地人)的生活。2009年,当塔利班被赶出斯瓦特山谷区以后,马拉拉开始公开谈论武装力量和女孩们受教育的需要。
去年,这个13岁的女孩在当地设立的儿童教育会担任主席,但她为年轻人追求更重要的角色。“女孩们可以起到很积极的作用,”她在联合国网站上发表文章说,“我们已经强调了一些关于儿童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在斯瓦特地区促进女孩们接受教育。”
这次袭击显示了斯瓦特地区极端武装力量的邪恶,他们正在斯瓦特山谷做大规模的清洗运动,它提醒政府,在维持地区和平,使其免受武力侵害方面,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斯瓦特山谷区曾是巴基斯坦的一处旅游胜地,新婚夫妇喜欢去那里度蜜月,不计其数的旅馆星星点点的散布在穿过斯瓦特的河边。但自从塔利班占据了这个山谷后,一切都成为过往。
塔利班:将继续追杀马拉拉
11岁的孩子有时会睡不着觉,被他们看不到的噩梦惊扰无法入眠。但马拉拉清楚地知道她的噩梦是什么。他们留着长长的胡子,穿着颜色暗淡的长袍,他们占领了她的城市,在斯瓦特山谷区,在巴基斯坦西北部。
在父亲的鼓励之下,马拉拉开始相信她比那些恐吓她的东西更为强大。“塔利班一再把学校作为袭击目标。”她在博客里写道。她的博客,主要围绕着2009年塔利班在斯瓦特地区施加控制的时段,那一年,塔利班发布了一条禁令,禁止所有女孩去学校上学。在博客上,她称赞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当时仍坚持抵制这条禁令。“我们不能容忍像马拉拉一样反对我们的人。”塔利班一位发言人说,他同时威胁,如果马拉拉能挺过这次危机,他们还将继续追杀她。
马拉拉今年14岁,她的外表看起来跟11岁没什么差别,仍是个孩子。可是2009年到2012年间,她接受了很多国内外记者的访问,在采访中,她的言谈越来越像个成年人。
她从不显露出恐惧,而且她从来不遮挡自己的脸。
“我有受教育的权利,”2011年接受CNN采访时她说,“我有玩乐的权利,我有唱歌的权利,我有说话的权利,我有逛商场的权利,我有大声说话的权利。”
为什么宁愿生命受威胁也要宣扬自己的想法?记者问她。“我将继续发出声音。”她坚持。“如果我不这样做,谁会做?”她问。
她说,感到害怕的女孩们应该战胜她们的恐惧。“不要只是坐在你的卧室里。”
记录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
2009年初,马拉拉通过父亲得到了为BBC写博客的机会。当时,塔利班武装控制了斯瓦特山谷区,他们禁止电视,音乐,女性受教育,以及女性购物。警察的尸体被悬挂在镇上的广场上。最开始,一个名叫艾什的女孩同意写一本日记,但随后女孩的父母因为害怕塔利班报复阻止了她。仅剩的一个人选就是马拉拉,她比艾什还小4岁,当时正在上7年级。BBC同意了。“我们报道斯瓦特地区的冲突和政治,但我们不知道普通人在塔利班的控制下怎么生活。”考虑到马拉拉的安全,BBC的编辑坚持要她用笔名。她以玉米花为名发表博客。
马拉拉的博客描述了斯瓦特第一战时她们的生活,当时武装分子占领了当地,极少有女孩去上课,最终,她的学校关闭了。塔利班发布禁令,规定2009年1月15日开始,女孩们不能再上学。他们已经关闭了100多个女校。
禁令实施的前一天晚上,到处充斥着炮火的噪音,马拉拉从梦中惊醒了好几次。第二天,马拉拉第一次从当地的报纸上读到了自己的日记。
当上儿童教育会主席
写完给BBC的日记后,《纽约时报》的记者亚当为她拍摄了一部纪录片。纪录片完成后,马拉拉接受了巴基斯坦《国家报》的采访,以及一家加拿大报纸的采访。
2009年下半年,马拉拉的政治职业开始了,她成为当地的儿童教育会主席。一段拍摄于2009年12月22日的视频显示,马拉拉走进一间满是儿童的房间,他们看到她全都起立并拍手。这次集会目的是为年轻人提供一个独特的机会,让他们可以说出自己对儿童权利的关注,以及对这些关注问题的解决办法。“这对女孩们是很好的体验,她们可以在非政府组织和政府机构面前,交流彼此的观点。”马拉拉说。

⑸ 马拉拉伊经历了什么,年仅17岁就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马拉拉为了战区的和平做出了贡献得到赞誉。虽然塔利班禁止斯瓦特地区女性接受教育,但是马拉拉不仅继续学业,还致函外媒,为巴基斯坦妇女和儿童争取权益。

她被巴基斯坦政府授予“国家青年和平奖”,而且是第一个活的这个奖的得主。17岁的少女马拉拉(Malala Yousafzai)是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河谷的一名女学生,以争取妇女接受教育的权利而闻名。她倡导女性受教育权,揭露了当时的暴行。

虽然这些声望为她带来影响力,但是厄运随之开始了。2012年10月,在放学的途中,马拉拉遭遇恐怖分子的暗杀。马拉拉身中两枪,她被转入英国接受治疗

⑹ 我是马拉拉的内容简介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枪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让她从斯瓦特地区的偏僻山谷,走进联合国发表演说,走上了为争取女性的受教育权而不懈奋战的道路。

⑺ 我是马拉拉的创作背景

2009年,塔利班(恐怖组织)控制着马拉拉的家乡巴基斯坦斯斯瓦特地区 ,禁止斯瓦特地区(斯瓦特县是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东北部的一个县)女性接受教育。
2009年,只有12岁的马拉拉却勇敢地为英国广播公司撰写起了博客,记录塔利班(恐怖组织)统治下的生活。她曾在一篇博客中表述,如果塔利班颁布法律,她们就再也无法上学了。马拉拉的博客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关注,美国《纽约时报》为她和她的家人拍摄了一部纪录片。由此,这个立志要当医生的小女孩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马拉拉和她的家人为躲避战火背井离乡,当反恐行动告一段落后,马拉拉和家人返回了家乡,满眼的瓦砾和废墟使马拉拉改变了理想,她想当一名政治家去拯救国家危机。由于在争取妇女权益方面的杰出贡献,马拉拉在2011年成为巴基斯坦首位“国家和平奖”得主。她的奔走与呐喊成为激励女孩们重返校园的号角,她的荣誉与影响力也成为挑战塔利班的利剑。
2012年10月9日,丧心病狂的塔利班恐怖成员对马拉拉痛下杀手。惨案发生后,巴基斯坦全国和国际社会一片谴责之声。美国和英国政府都表示,愿意为马拉拉提供医疗服务。最终,马拉拉在英国的医院接受了及时的治疗,伤情不断好转。马拉拉的遭遇引发了善良百姓的同情与愤怒,许多学生、普通民众纷纷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塔利班的卑劣暴行。

⑻ 马拉拉的事迹对你有哪些启示

前两天我就在新闻上看到了马拉拉的靠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获得重生的实际,后来我也在网上搜了一些马拉拉的成长事迹,看完之后我真是对她更加佩服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点!
第一,她相信纸和笔可以改变命运!第二,她感谢自己的父亲,没有折断她的翅膀,让她可以自由飞翔!第三,我欣赏她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自己的家乡!具体说来,我看到她被迫不能上课之后,她相信纸和笔可以改变命运,于是她就开始用笔写下自己的生活遭遇,以及在基地组织的强压政策下,人们水深火热的生活状态!即便最后她被基地组织重伤,也不忘追求自由,学习知识!最后终于在大家的帮助在韩国开始了新生!再说她后来回忆起父亲当初知道她写这些东西对外讲述她们的生活时,她父亲并没有因为害怕而阻止她,相反他还鼓励她,帮助她,最终才有马拉拉现在的成功,所以马拉拉成功之后最感谢她的父亲。最后,要说就是她不忘故乡,在一般人离开贫穷,落后,恐怖的家乡之后都再以不想回去,而马拉拉不一样,她希望重回故乡,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像我们现在的农村大学生,离开家乡后都不想再回去那个贫穷,落后的家乡!而马拉拉在家乡经历了各种恐怖还不忘家乡!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最近,看到都是17岁女孩的自强不息的努力,我觉得自己再也不能无所事事了,我要动起来,我要建造我自己的辉煌历史!所以,我参加了能力秀,因为能力秀我更充实,更渴望成功辉煌的人生!加油!

⑼ 舆论对马拉拉以失却自己的童年

很难想象,当持枪凶匪冲上汽车,残暴地叫喊马拉拉的名字时,这个手无寸铁的女孩是恐惧无助还是设法镇定?
去年10月9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区,一所当地女子高中的校车行驶在山野小路上。像平常一样,几名学生和老师轻松地聊着天。突然校车被截停,两个凶狠的男人冲上来,其中一个人掏出枪问道:“谁是马拉拉·尤萨夫扎伊?”没人作声,所有人都吓坏了。
荒郊野外,一辆孤车,15岁的马拉拉无处可逃,车上的匪徒抬起枪,朝马拉拉的脸颊和脖子扳动扳机,然后很快逃之夭夭。当司机带着哭喊的学生、老师驱车把马拉拉送到医院,她已经没有意识,鲜血直流……
枪杀马拉拉的是巴基斯坦塔利班匪徒。这是一起预谋策划好的凶案。此前一个月,匪徒都在研究马拉拉上学的线路。袭击她之后,塔利班宣称对此负责。袭击的原因很简单,一个女孩子不听警告,一直鼓动女孩子的受教育权利,她简直就是个恶魔。
无人否认,马拉拉是巴基斯坦女孩中的一朵奇葩。在她父亲开办的学校里,她除了每日勤奋学习,还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倡导女孩子上学的权利上。巴基斯坦女性在教育权上受歧视,这在当地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政府、社会、家庭都显得无能为力,而这样一个公众近乎熟视无睹的事情,这个小女孩却要管。
早在2009年,当塔利班袭入斯瓦特地区时,才11岁的马拉拉就匿名为英国广播公司(BBC)乌尔都语网站写博客日记,讲述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为女孩子受歧视鸣不平。
她在一篇博客中写道:“老师让我们不要穿鲜艳的衣服,因为塔利班会生气。”她还回忆道,曾小心经过一堆尸体,那些人因为反对激进主义被枪杀。马拉拉还叙述了一个男孩子的故事,他被极端组织洗脑后,充当人弹炸死了自己。当时马拉拉就在附近,爆炸的冲击波令她窒息。
在马拉拉的身后,还有一朵奇葩,就是他的父亲齐亚丁。塔利班组织在斯瓦特地区禁止女孩接受教育,还攻击了上百所学校。而齐亚丁冒着死亡的威胁对抗塔利班,拒绝取消学校正常教学。除了自己冒风险,这个父亲还鼓励女儿跟恶势力对着干。他曾撂下一句话:“就算死,也不会放弃教育。”
蒙上天眷顾,马拉拉死里逃生。弥留之际她被紧急送往英国,在伯明翰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接受急救。医生抢救回马拉拉的生命,并通过手术补造她的颅骨,使她恢复了听力。今年3月19日,马拉拉终于穿上校服,在英国一家女子高中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次袭击给马拉拉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换来的是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全世界民众对歧视女性教育问题的新一轮反思。在巴基斯坦从总统到山区的民众都在谴责暴力,谴责极端主义对女性的歧视。身体逐渐恢复的马拉拉则受邀前往联合国讲坛和世界各地,向人们讲述她的故事,讲述女孩子对教育的渴望。今年7月12日,马拉拉16岁生日这一天,她在联合国青年大会发表演讲,头部遭重创导致发音不流利的马拉拉用响亮的声音说:我不会在威胁中后退,一定要为弱势孩童、特别是女孩子们呼吁,要争取和实现平等教育权。
镜头前,马拉拉甚至没有褪去女孩的稚气,但她平静的深情和坚定的语气,向人们传达一种力量,让正直的人感到希望,让软弱的人打起精神,让邪恶的人感到压力。
这就是马拉拉超乎常人的价值——传达正义、逼退邪恶。正如她所说:“坏人们以为能阻止我们达成目标,能吓退我们的雄心壮志,但是我们没有被吓怕——软弱、恐惧、失望逐渐消散,随之而来的是坚强、力量和勇气。”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