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

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1-30 19:52:16

Ⅰ 王羲之练书法的故事

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他的行楷《兰亭序》是最出色的作品,即使是王羲之本人都为之感叹道:“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并将其作为传家之宝。但除了《兰亭序》外,他的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丧乱帖》《快雪时晴帖》也都是著名的作品。

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偶有流传也被藏家藏之宝阁,外人难以欣赏,自然就没有《兰亭集序》出名了。

Ⅱ 临池学书成语故事

临池学书复lín chí xué shū

【成语制解释】: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成语出自】:《晋书·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成语简拼】:lcxs
【成语字数】:4个字
【感情色彩】:临池学书是褒义词
【成语结构】:连动式
【成语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一般
【成语示例】:我们要有王羲之临池学书的刻苦精神

Ⅲ 临池学书是哪一个书法家的故事

张芝。

【典源】 《后汉书· 张奂列传》注引王愔《文志》 曰:“ (张) 芝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学……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晋书·卫恒传》 中《四体书势》亦载此事。宋·曾巩《墨池记》:“ (王)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今译】 后汉张芝 (字伯英) 为著名书法家,他年轻时勤学苦练,尤擅草书,家中买来的绢帛,必先用于练字而后再染,他在池边研墨习字,池水都被弄黑。晋代王羲之 (人称王右军) 亦为著名书法家,也曾临池学书,抚州临川城东有一水池,相传即为羲之临池学书之处。

张芝(?-192年),字伯英,中国书法家,张奂之子。东汉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安西县东)人。擅长草书,曹魏书法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所以历史上称他为“草圣”,其书法被称为“今草”。

张芝作品

(3)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扩展阅读:

艺术特色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尤善章草,有“草圣”之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评价相当高,尤以草书为最。

Ⅳ 王羲之刻苦学书法的故事

幼时,为学书法,外祖父曾在灯下给我讲了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谆谆告诫我学习要持之以恒,莫只有三分钟热度。后来在乡下,父亲又给我讲述了王献之和七缸水的故事,警示我凡事莫贪图捷径,只有苦学苦练苦干,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后来,我当了教师,又把上述两个故事不止一次地讲给各届学生们,激励他们好学上进,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位已当了工程师的当年学生,来信告诉我,他把“二王”的故事讲给了自己的女儿,这女孩发誓在“二王”为榜样,刻苦学习,竟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如此看来,老祖宗们肯定的模范行为,将是用之不尽的宝贵源泉。
大家都会知道,王羲之(321—379)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当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官,故又称其为王右军。作为中国艺术史中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书界赞美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其刻苦磨练,精研体势,独壁蹊径,坚韧而行的精神,一直是后人的楷模。比如:传说他曾在浙江绍兴兰亭池畔“临池学书”,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苦学各家书法之长,为节省时间,身边的池水竟成了他顺手涮笔的方便之处,日久天长,一池清品被染得墨黑墨黑,便留下了个心无旁骛、专心从学的感人故事。
若干年后,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随其练字,几载之后,书法居然可观。王献之年小志大,决心要赶上父亲的名望,便有些急于求成。一日,他趁父亲表扬他的机会,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王羲之听罢微微一笑,招招手把献之领到庭院中,指着院中18口大水缸说:“练字的秘诀就在这18口缸的水里,从明天起,你就用这缸里的水磨墨,直到18口缸中的水全用完了秘诀也就知道了。”王献之非常聪明,知道父亲话里的深刻涵意,就毫不贪懒、日以继夜地舀水研墨,越发苦练起来,终于练得一手好字,直到后来的成就竟与父亲齐名,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Ⅳ 临池学书的故事 临池学书指的是谁,这个故事写的些什么百度上抄袭的别来.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从四、五岁开始练字,直到五十九岁死时止,共练了五十内多年,越到晚容年字写得越好,他很羡慕张芝的草书,经常以“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鞭策自己.后人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八个字,来形容他书法笔势的雄健﹑潇洒.
【出处】:《后汉书·张芝传》:“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Ⅵ 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典故:

王羲之自幼研读书法,他对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非常崇拜,一有时间就揣摩字体的间架结构和气势,心里想着,手指在衣襟上画着,时间一长,连衣襟都划破了,正因为如此,后人称之为“书圣”。

张芝尤擅长草书,他的治学精神非常严谨,他练习书法与常人不同,在家中的衣帛上朝廷反复书写,书写完了以后,再染色裁衣,他坚持每天在池塘边蘸着池水磨墨写字,天长日久,池塘里的水都变成黑色了,所以人们称他为“草圣”。

王羲之决心要赶上张芝,他一边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一边用心学习前人的书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每天写完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全部成了深黑。人们把这个池塘叫做墨池。


(6)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扩展阅读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Ⅶ 王羲之学书法的故事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 "书圣"。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 "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赞许。传说,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导是东晋的宰相,与当朝太傅稀鉴是好朋友,稀鉴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众的女儿。一日,稀鉴对王导说,他想在他的儿子和侄儿中为女儿选一位满意的女婿。王导当即表示同意,并同意由他挑选。王导回到家中将此事告诉了诸位儿侄,儿侄们久闻稀家小姐德贤貌美,都想得到她。稀家来人选婿时,诸侄儿都忙着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襄之不问此事,仍躺在东厢房床上专心琢磨书法艺术。稀家来人看过王导诸儿侄之后,回去向稀鉴回票说:"王家诸儿郎都不错,只是知道是选婿有些拘谨不自然。只有东厢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顾用手在席上比划什么。"郡鉴听后,高兴地说:“东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书法上学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内含不露,潜心学业,正是我意中的女婿。”于是,把女儿嫁给了王素之。王导的其他儿侄十分羡慕,称他为“东床快婿”,从此 "东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称了。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Ⅷ 王羲之的故事

今天接着聊王羲之,接着聊《圣教序》。

对于很多外行人而言,写字就应该写的端端正正,写的好看,写的漂亮才是好字,不要去追求什么险绝和变化。假如你仍旧持这种观点,请移步别处,我说的都是错的。

《圣教序》中涵盖的内容太丰富了,真的是值得花费几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去研习,这丝毫不为过。我们只能从其中的某一点来分析,一篇文章是绝对不够的,我打算以后开专栏慢慢讲,毕竟也要吃饭,所以对圣教序感兴趣的朋友注意了,这一篇是为数不多的免费解读《圣教序》的文章。

今天聊《圣教序》中一种结构变化方法,这种变化叫做比例变化。

我们谈变化一般是对照于规范字而言的,规范字怎么写,大家心里面都有一个印象,书法的变化,就是基于这种常规的书写而制造的一种矛盾,然后通过巧妙的思考将这种矛盾化解与无形,这就是书法中的哲学关系。

这两个字的左右部分相聚更远,但是虽然相聚很远,但是你感觉不到他的散,这全靠笔法的呼应,这种笔法的呼应在行书中是很常见的,在楷书的也有很多,我们在专栏中有过详细讲解

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就是开而不散,靠彼此间的呼应构势。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