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舞蹈红旗渠故事

舞蹈红旗渠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1-29 23:02:31

❶ 红旗渠事迹感受

7月4日上午,国家图书馆典阅部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在第四视听室集中观看了河南省林州市接待办公室副主任李蕾的百家讲坛讲座“红旗渠的故事”。播放的影片中真实再现当年太行山上激流截流的悲壮场面,我们不禁潸然泪下,感动至深,心中不禁感概那种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大无畏精神。

在当时天寒地冻的情况下,光凭着一副肩膀两只手,在寒风大雪中,忍着双手布满冻裂的疼痛,争分夺秒的钻岩凿壁,多少林州人就在这山谷中枕天席地,在与似乎不可能克服的老天斗争着。我难以想象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是怎样靠着原始的工具一锤一锤地从山里开出一条渠,且先不说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即使现在的科技水平,完成这样的工程也是相当困难的。我被这种搬山移海的勇气强烈地震撼了,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红旗渠就是这样淌着血汗修成的,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就是在这样的修建过程中孕育而成的。回到现实的繁荣与富庶中来,再对比一下当年的林县人民,似乎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

李蕾主任在讲述过程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林县老伯大年三十一大清早翻越了十几座山,精疲力竭地从津河边上挑回一担水,新过门的媳妇迎接公公回家,为了让公公休息自己挑上了水,但没成想一个趔趄摔倒了,桶里的水全洒在地上。望着公婆盼水的眼神,听着收工回家的丈夫的责怪,新媳妇当晚就寻了短见。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令当今的人多么震撼的一个故事,可见当时水对于人们来讲是多么的重要,水贵如油,一点也不夸张。面对这样的情况,当时的县委书记决心带领大家修建水渠,全县劳动力当年全部参加了修建,劈开了1200多座山头,其中牺牲了198个人,受伤无数。就这样,全县人民开出了一条74公里的幸福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近代世界十大人造奇迹之一。《红旗渠的故事》表现出了一群朴实农民的创造力量和牺牲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哪一个时代都需要的。

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红旗渠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繁衍、生存、发展的民族魂,它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在我们当今的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我们处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党员,更应该读一读红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们今天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更应该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职工作,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青春、智慧和力量。

❷ 红旗渠的故事的剧情介绍

《红旗渠的故事》讲述了林县县委书记阎运德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做出巨大牺牲,开凿、修版通红旗渠的故权事,塑造了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形象,颂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讴歌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民族品格。该剧细节丰富生动,环境氛围逼真,风格质朴凝重,人物语言鲜活。
六十年代的林县吃水难,难于上青天,那时的林县人风行一句话:一辈子咱只洗三次脸,生下来洗次脸,娶亲时洗次脸,死时最后洗次脸。世代的穷苦,工程的艰巨,使林县人根本没有奢望每天都吃上水、用上水……
一个水利学院的技术员刘广泰被林县的闫书记请进了山,来给林县人修渠引水。于是这群一无所有的农民,用不屈的坚韧劈开了1200多个山头,挖通了600多个隧洞,开出了74公里的蜿蜒渠道,修筑了这条荫及后代的红旗渠……

❸ 十四集电视剧难忘的岁月红旗渠的故事

红旗渠的故事、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 片长:16集 时间:1998年 类型:专 故事 演员名单王属虎城饰闫运德 吴京安饰孙二旺 刘冠军饰刘广泰 傅冲饰盼水 剧情介绍 《红旗渠的故事》讲述了林县县委书记阎运德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做出巨大牺牲,开凿、修通红旗渠的故事,塑造了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形象,颂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讴歌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民族品格。该剧细节丰富生动,环境氛围逼真,风格质朴凝重,人物语言鲜活。 六十年代的林县吃水难,难于上青天,那时的林县人风行一句话:一辈子咱只洗三次脸,生下来洗次脸,娶亲时洗次脸,死时最后洗次脸。世代的穷苦,工程的艰巨,使林县人根本没有奢望每天都吃上水、用上水…… 一个水利学院的技术员刘广泰被林县的闫书记请进了山,来给林县人修渠引水。于是这群一无所有的农民,用不屈的坚韧劈开了1200多个山头,挖通了600多个隧洞,开出了74公里的蜿蜒渠道,修筑了这条荫及后代的红旗渠……

❹ 红旗渠的故事的电视简介

片名:红旗渠的故事、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
片长:16集
时间:1998年
类型: 故事
国家: 中国

❺ 我是林州的,前些年央视曾经播放过一部名叫《难忘岁月—— 红旗渠的故事》的电视剧

腾讯视频可以看了

❻ 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那里可以在线看 好难忘

[B][URL=http://www.cnmdb.com/title/56263]难忘岁月-红旗渠故事[/URL][/B]

❼ 修建红旗渠的故事

你想要啊,我给你:这是一个有关于水的故事。水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实在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水,但是,今天这个关于水的故事却是一组凝结了许多人的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的故事。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林县十万人靠双手用十年的时间,开凿出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大渠。15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武汉的距离。1974年4月,邓小平副总理带了《红旗渠》等十部电影纪录片到联合国宣传新中国建设成就,第一部放映的就是《红旗渠》。日本《朝日新闻》称“红旗渠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在红旗渠修成之前的千百年里,林县人民却生活在极度缺水的困境之中,在这其中发生的许多真实故事,让林县人民下定决心修建红旗渠。但是,在规划建设红旗渠的时刻,却发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第二集——《修渠风波》

在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的时候,首先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两大难题:技术问题,在当时,全县水利技术人员加上测量员,人数不过30人,技术水平最高的不过是中等技术学校的毕业生。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先进的测量仪器,当时全县只有少得可怜的两台水平仪,一台经纬仪。在地势非常险峻,地形非常复杂的太行山上,他们能完成这一庞大的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任务吗?资金问题,当时林县财政收入十分薄弱,只有不足七百万。但这七百万不可能全部用来修渠,至少还要维持全县的正常的生产和工作。而整个红旗渠工程后来计算的总投资将近七千万元。极其有限的资金,对于修建这个庞大的工程来说,更是杯水车薪!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之中,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红旗渠的蓝图规划过程中,涌现出了以测量员吴祖泰为代表的一批英雄人物,是他们的不畏艰险的辛勤工作,是他们的不怕牺牲,最终完成了红旗渠蓝图的描绘。

第三集——《英雄悲歌》

1960年2月11日,农历的元宵节,在中国传统的习俗中,这是一个阖家欢聚的日子。黎明时分,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从全县十五个公社的山庄窝铺同时出发,自带干粮、行李,赶着马车、平车,拉着粮食、炊具、铁锹、镢头、钢钎,有的父子相伴,有的夫妻并肩,大家冒着严寒,踏着冰霜,急匆匆行进在漳河岸边的山道上。这个日后被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工程建设,从此来开了它波澜壮阔的帷幕。这支队伍前面,将会有一场什么样的会战?会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呢?3万多民工在七十多公里红旗渠总干渠渠线上,面对着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面对着坚硬的花岗岩,没有钢筋水泥,没有机械设备,仅凭一钎一锤,如何打胜这场脸对脸的大硬仗?只有群众的两只手是用不完的工程投资。大家豪迈地说:“天寒,我们心里热;水猛,我们意志坚。困难就怕英雄汉,誓逼漳河上高山!”为了在汛期前竣工,大家争分夺秒日夜轮班筑大坝。经过八十多天的英勇奋战,5月1日,红旗渠拦河大坝及渠首枢纽工程胜利竣工,滔滔漳河水终于引上了太行山。

第四集——《修渠奇观》

1960年10月,红旗渠总干渠第二期工程开工,工程移到林县境内。第一期工程试通水,极大地振奋了干部民工的精神。11月份,中央发出通知,为了在困难时期得以休养生息,全国实行“百日休整”,基本建设项目全线下马,上级督促红旗渠停工下马。已修了一半的红旗渠难道就此半途而废吗?是停?是干?经过讨论县委决定,中央指示要执行,红旗渠工程也不能停。绝大多数民工回生产队休整,开凿狼牙山隧洞的艰巨任务,交给了留下的300名青年,并把它命名为“青年洞”从1960年2月到1969年7月,红旗渠修建了十年时间,战线1500公里,30万人参与修建,这个大禹式的开山导河工程,历经“最困难时期”和“动乱时期”两个特殊时期,完全凭着林县人民一锤一钎一双手修成。这其中有多少大刀阔斧的劈山工程?又有多少精雕细刻的石拱结构?更有多少英雄人物汗水、泪水、血水流淌?1964年,红旗渠总干渠胜利建成。漳河水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入林县,实现了林县人民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4月15日,在分水岭举行了隆重的通水典礼。成千上万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老人让自己的孙子推着小车,翻山越岭前来看水。庆典场面气势宏大,一片欢乐的海洋。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砌得齐整的红旗渠右岸上,两排整整齐齐排列很长的奖状,手执奖状的人满脸笑容和自豪,这是整个工程中给予他们的最丰厚的奖励,也是唯一的奖励。

红旗渠通水四十年来,林州的山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四十年来,共创经济效益近20亿元。不仅如此,这条“人工天河”,以雄伟壮观的气势,博精深的文化内涵,正在成为著名的水利风景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❽ 红旗渠的故事

《红旗渠的故事》讲述了林县县委书记阎运德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做出巨版大牺牲,开凿、修通红权旗渠的故事,塑造了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形象,颂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讴歌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民族品格。该剧细节丰富生动,环境氛围逼真,风格质朴凝重,人物语言鲜活。

六十年代的林县吃水难,难于上青天,那时的林县人风行一句话:一辈子咱只洗三次脸,生下来洗次脸,娶亲时洗次脸,死时最后洗次脸。世代的穷苦,工程的艰巨,使林县人根本没有奢望每天都吃上水、用上水……

一个水利学院的技术员刘广泰被林县的闫书记请进了山,来给林县人修渠引水。于是这群一无所有的农民,用不屈的坚韧劈开了1200多个山头,挖通了600多个隧洞,开出了74公里的蜿蜒渠道,修筑了这条荫及后代的红旗渠……

❾ 红旗渠的创作背景

在研讨会上,《红旗渠》的编导分别介绍了他们的创作经历。编剧杨林是土生土长的林州人,从小喝着红旗渠的水长大。他说写这个戏,就是一种情结,“不是使命,也不是责任,就是一种爱,觉得需要去写,把自己家乡的事写出来,把曾经发生在自己家乡神话般的故事写出来。”杨林说,自己的父亲也是一名编剧,生平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红旗渠》写出来,这个戏,可以说是父子两代人的一种情怀,而完成这件事情,也是一种荣幸。
导演李利宏同样对这个题材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介绍,在酝酿了将近十年后,这部话剧历经四年创作修改才最终完成。
《红旗渠》的创作凝结着主创们深刻的情感体验,也因此呈现出震撼人心的剧场效果。对此,毛时安表示,“我们当下最需要充满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气概的作品,但这种作品的突破非常困难。创作当中的难点需要用艺术的智慧来解决、克服,而这其中,艺术家的感情十分重要。”
毛时安提到,《红旗渠》给上海一个重大启发:艺术家必须主动出击。上海也有很多类似的激动人心的题材,比如1960年代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上海几十万大军到崇明岛去造田,包括上海居民、知识分子,来养活上海的老百姓。还有1950年代上海的大批知识分子分散到全国各地,让新中国的基础建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后来陕西地方剧院写了。“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曾经历过的这些重要事件,我们不能等待,我们要主动出击,为我们共和国的历史进行新的、艺术的书写。”

❿ 红旗渠的来历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内,架设容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

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10)舞蹈红旗渠故事扩展阅读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

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