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有关劝学的故事

有关劝学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1-29 01:06:05

1. 历史有关劝学的故事

师旷劝学
朱熹劝学

2. 列举有关劝学,好学的故事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出处:《后汉书:乐羊子妻传》载:“远寻师,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孔子劝学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①可及乎?”子路曰:“学岂②益哉也?” 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③策,操弓不反檠④.木受绳则直,人受谏⑤则圣,受学⑥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⑦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⑧.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⑨而羽之,镞⑩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哉.”
师旷劝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3. 有关劝学的故事。

君子曰:学抄不可以已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个算是家喻户晓了。

4. 古时候有关劝学的故事

古时候来有关《劝学》自的故事有: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等几个故事。其中《凿壁借光》讲的是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找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书,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时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是因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5. 古时候有关劝学的故事。。

1、《孙权劝学》

宋代: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释义: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志士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2、《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3、《劝学诗 /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释义: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4、《劝学》

唐代: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释义: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5、《师说》节选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释义: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跟从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跟从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有关劝学的故事扩展阅读

名言警句

1、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

2、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3、学习本无底,前进莫徬徨。—— 报摘

4、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 萧楚女

5、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6. 古代有关劝学的故事或名篇

1、《孙权劝学》

宋代: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释义: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志士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2、《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3、《劝学诗 /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释义: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4、《劝学》

唐代: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释义: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5、《长歌行》

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释义: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6、《师说》节选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释义: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跟从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跟从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7. 关于劝学的故事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

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8. 急求 中国古代关于劝学的故事

1孙权劝学

孙权劝吕蒙读书,也就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出处。

当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去学习呀!”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的博士吗? 我只是想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繁多的事务呢?但我常常读书,并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东吴军师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谋略才干,已不再是过去的吕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看清楚这件事情太晚了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他而去。

2陶渊明劝学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

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3师旷劝学
2010年01月12日
读书

【小故事-大道理】 师旷劝学

一天,晋平公对一名叫师旷的著名乐师问道:“我已经是70岁的人了,再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
师旷回答说:“您要是觉得晚了,为什么不赶快把蜡烛点起来?”
晋平公认为师旷很不礼貌,生气地说:“我在和你说正经事,你怎么开玩笑?”
师旷这才认真地回答说:“我听说,少年时期就刻苦学习的人,好像早晨的太阳,前途无量;壮年时期开始刻苦学习的人,好像是烈日当空,虽然只有半天时光,但锐气逼人;老年时期才开始学习的人,好像是蜡烛的微弱之光,虽然远远比不上太阳的光芒,但总好过在黑暗中瞎碰乱撞啊!”
晋平公听罢,点头称是。

9. 有关劝学的故事

1,孙康映雪

同是晋朝的孙康也是由于贫困而无法点灯夜读,所以只能早早睡觉。这令他觉得光阴虚掷。一个冬夜,雪下得特别大,白茫茫一片。半夜时分,寒冷令孙康从睡梦惊醒,但他却发现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原来那是雪映射出微光。于是他倦意顿消,翻身起来,取出书卷,来到院子里借着那雪映出光如饥似渴读书。正是凭着这样学习的精神,使得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

2,李密挂角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3,苏洵发奋

苏洵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祐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4,梁灏夺魁

梁灏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今东平州城)人,相传他在八十二岁高龄时,在朝廷进行的进士考试中,战胜了所有的考试者,夺得了状元。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那是讹传。《宋史》记载,梁灏,字太素,963年生于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州城),出身官宦之家,雍熙二年(985年),梁灏23岁考中状元。曾任翰林学士、宋都开封知府等职。又与钱若水等人同修《太祖实录》及《起居注》。景德元年(1004年),暴病卒于开封知府任上,年42岁。虽然《三字经》中“梁灏夺魁”的典故与真实的历史有冲突,但因其中所含的坚持发奋学习,终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寓意,至今为人们传颂。

5,祖莹学诗

祖莹喜欢学习,迷恋读书,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不准他日夜不停的看书。等到父母睡着之后,他经常在暗地里点着蜡烛偷偷读书,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声誉更加被传开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后来,祖莹凭借着自己的才能称为了太学学士。

6,文姬辩琴

蔡文姬,东汉末年陈留(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蔡文姬自小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悲愤诗》。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