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祝福演講 » 英漢問候語差異比較

英漢問候語差異比較

發布時間: 2021-01-28 14:45:33

A. 寒暄語的特徵在中國和英國中的區別

漢英寒暄語基本都可分為問候式、詢問式、漫談式和告別式,但是在漢英兩種語言的日常使用中寒暄語存在著很多的差異。
(一)問候式寒暄語[s1] 差異
問候式寒暄語也稱招呼語,通常是人們見面打招呼時所常用的語言,在漢語中比較常見的是 「你去哪?」、「吃了嗎?」一類。而英語中常使用「hello」和「How are you」。
一般情況下,經過時間沉澱的寒暄用語,有很強的通用性和傳統的語言模式,相對簡單明了是寒暄的特性。中國人寒暄主要有四個話題:對年齡的詢問(例如,孩子們有多大了?),健康狀況的關注(例如:最近身體如何啊?)對於行動的關注(例如:喲,忙嗎?)和節日的問候(例:過年好啊。)
據史書記載上古我們的祖先每天只吃兩頓飯。即使這樣,窮人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即所謂『饔飧不繼』。所以老百姓見面愛問 「吃了沒?」。在改革開放初期,由於食品和服裝的問題,是很長一段時間要解決的問題,中國人注意吃,愛談論吃,所以,「你吃了嗎?」,這句話也一直被沿用。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中國人對他人的關注。其次,這句話也反映了中國人對於交際的積極性。
而英語寒暄語在我們剛接觸英語的時候就學習過:
A: How are you?
B: Fine, thank you, and you?
A: I am fine too!
在漢語寒暄語中,多數的「問句」不是去問對方到哪裡去了,干什麼了,最後有沒有吃,目的只是為了得到一個簡單的回應。回應可以是對方根據問題進行真實的回答,也可以是「好」的聲音,微笑示意也可以,在這方面比較注意形式。
英語寒暄語是簡單明了的,類似於上面的例子的寒暄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多的,基本上「Hello」和「Good morning」是主流。
英漢寒暄語的差異,是指在漢語和英語中的寒暄語在語言問候語中互相問候時的差異。「最近怎麼樣啊?有些胖了。」這類寒暄在中國文化圈交流時比較常見,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聽到這句話,他首先想到的不是「過的不錯」,而是驚奇自己長胖的速度,下一步就會開始健身減肥,很顯然,他想多了。
一位在中國工作的外籍教師有一次去禮堂看電影,在半路上碰到了自己的學生,學生依據中國寒暄的習慣,禮貌地說:「你要去看那部電影嗎?」英語老師覺得很奇怪,認為你在大廳種清楚的看到我了,知道我是去看一部電影,為什麼還要問這樣一個問題?
類似於這樣的寒暄語很容易引起誤解,給人的印象是中國人總是干擾別人:天那麼冷,怎麼穿這么少啊,別感冒了。會不舒服的,看過醫生嗎?你吃過葯了嗎?現在感覺怎麼樣?......英語國家的人對這一場景的對待會比較平靜和冷漠:我能照顧自己!想像一下,如果在英語國家的人寒暄的時候會發生嗎?後者當然會認為,中國人喜歡干涉,甚至安排其他人的生活,因為就算是他們的父母可能都不會如此,這是不能接受的。最壞的結果是:「I can handle it all,OK?」
在英語中,問候式寒暄語都是比較簡單直接,一個「Hello」或者「How are you?」就可以了。但在中國,「去看電影啊」、「去吃飯啊」這一類明知故問的「很奇怪的問題」是人們經常用來經常用來寒暄的。[s2]
(二)詢問式寒暄語[s3] 差異
顧名思義,詢問式寒暄語是用詢問的方式對對方進行寒暄,對對方的近況進行詢問,以此表達對對方的關心。可以詢問的問題有很多種,在這方面兩種語言的人會產生較大差異。
在漢語中,問候式寒暄語與詢問式寒暄語有部分重疊,「忙什麼」和「xx怎麼樣」是比較常用的。而在英語國家中詢問對方身體狀況是最常用的話題:
You looked tired, are you okay?
You looked not well, what』s wrong with you?
在中國的詢問方式更多。你忙什麼呢?身體還不錯嗎?家裡還好嗎?等等。據《廣州日報》(2007.11.21) 載,近幾十年來日常詢問式寒暄語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上世紀80年代:「下海了嗎?」「在哪發財啊?」;上世紀90年代:「有工作嗎?」「跳槽了嗎?」;前幾年:「最近忙什麼啊?」「工作怎麼樣?還在那個單位嗎?」「去哪玩了?」;今年:「漲幾個點了?有什麼好股推薦啊?」「買了什麼基金?漲多少了?」「你的房子現在的價格是多少?」「准備買房嗎?」「xx漲價沒?」
近一兩年來,詢問式寒暄也有新的元素的注入,現在人們見面常常會說:「今年到哪旅遊了?」,「聽說了吧?海南島變成國際旅遊島了?」等。甚至在畢業生之間也流傳著獨有的寒暄語:「論文怎麼樣了?」
漢語中詢問式寒暄語在不斷的變化著並且不斷有新的元素注入,也體現出了漢語詢問式寒暄語隨時代發展而變化的特點。
在這一方面對漢英兩種寒暄語的要求是一樣的,表示對對方的關注並導出後面的話題。如果對方不願意順著寒暄導出話題,可以隨便應付,開始另一個新的話題。
漢語和英語寒暄語是在交際中最有可能造成交流障礙的。一句「吃了嗎」在中國的使用方向可以擴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使用英語國家最常用的方法詢問對方的身體狀況。而在中國語言文化中,這方面的語言使用的范圍很廣泛,相比較於英語國家,更常見的是對職業和收入,年齡和婚姻等問題。
一個英國教育家在中國講課,曾說過一個案例,他有一次參加一個會議,在會議間隙,一個中國人當著所有人的面十分親切地詢問他的工資,當時感覺很尷尬,不回答的話又怕對方覺得他對自己不夠尊重,最後只能很無奈的實話實說:I had a most bizarre day.
在我們剛剛學習英語的時候,老師就提到過與外國人聊天的時候不能說「How old are you?」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年齡是隱私。而在中國人的交流中,對於年齡的問題則顯得並不那麼介意。「你今年得二十三四了吧?」這類寒暄則極為多見。
有一位在中國工作了一年的紐西蘭女教師,回國之後對朋友說:「在中國至少有100個人問過我的年齡,但是我在紐西蘭的時候,從我18歲之後,不記得有誰問過我的年齡。」
在中國文化中,婚姻問題也是一個經常被人們談論的話題,在中國,朋友之間或者長輩與晚輩之間經常會問到這些問題,「有女朋友了嗎?」「跟你女朋友什麼時候結婚?」等等。而在英語國家,如果交談中談到這些話題,他們一定會很不自在,會認為自己的私生活受到了很嚴重的干涉。但是如果是很親密的朋友,則不會產生尷尬,並非是英語國家的人不談論婚姻問題,而是他們之間的談論不涉及隱私。
詢問式寒暄語中,中英兩種文化的人都會詢問對方的身體狀況,不同的是,中文中可詢問的話題更多,范圍也更廣。例如婚姻和年齡問題,在中國任何人在寒暄時都可以詢問,但在英語文化中,只有十分熟悉的人才可能會想要了解,被詢問的人才可能會回答。
(三)漫談式寒暄語差異
雙方在問候之後,會隨意的聊一些話題,這種對話十分隨意,不涉及任何重要內容,目的只是與對方進行交流,以保持雙方的親密,這個過程所進行的對話內容,我們將之定義為漫談式寒暄語。這種寒暄語是由詢問式寒暄語所引出,一般是詢問式寒暄語的延伸。
除了天氣,英語經常還談論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如橄欖球比賽的最後一場,明天將舉行的乒乓球比賽,誰有一件漂亮的衣服,這個宴會的男主人或女主人。中國人也會就這些話題進行寒暄,但在講英語的國家這類話題更容易被人們談論,如服裝的樣式,購買的地點等。尤其是在餐桌上,這種差異會明顯的突顯出來。英語國家的人會一直稱贊食物的美味。而中國人不太喜歡談論這些話題,如果過多的對在場的某個人為話題進行談論,則會使當事人覺得尷尬,所以他們更傾向於談論身邊發生的事情或者最近的一些新鮮事。
在下面的對話中,這種贊美的寒暄很容易在人與人之間造成誤解。
A(teacher):Tom, your English is improving. I am pleased with your work.
Tom(student): Oh, no, my English is notvery good.
A: Why do you say that? You『re really doingvery well in class.
Tom: No, I am not a good student.
A: Tom, you』re making progress in thisclass. You should be proud of your English.
Tom: No, it』s not true. You』re a goodteacher, but I』m not a good student.
外籍老師使用自己英語環境下的寒暄語與中國學生交流,而中國學生使用中文語言背景下的習慣對他進行的回應並不能讓他感到舒服,他們之間的交流都是符合自己的語言文化背景的,但是由於兩種語言環境的差異,造成了交際的失敗。
所以,在漫談式寒暄語中,最主要的差異存在於自身所習慣談論的話題,如果別人提起的話題不是在聽話人自身文化中經常談論的,那麼就會讓聽話人感到不適應,甚至會造成交際失敗,引起對方的反感。
(四)告別式寒暄語差異
告別式寒暄語也有一些學者稱之為復習寒暄語。這句寒暄語是談話結束時,總結談話或聊天性質的對話。最常見的就是「再見!」或是一句禮貌的講話。
A: I』d like to say goodbye to you all!
B: What time are you going?
A: My train leaves at 7:25.
B: Well, goodbye and have a good journey.
A: Good-bye. Remember to look me up ifyou』re in Rome.
兩輪對話都是寒暄。在中文的語言環境中我們會覺得很正常,而且如果一方沒有做到,我們會覺得很不舒服,甚至會覺得對方有一些失禮。
除了說「再見」,中國的告別寒暄語也會加上許多親切的話,或者會表示餐桌或餐桌上的感謝。
甲:很抱歉打擾你,這是一個特別的經歷。
乙:這是我應該做的,您別客氣。
甲:那可不行,感謝您來請我吃飯。
乙:別客氣,您慢走。
甲:哪天請您吃飯。
乙:回見
如果說這句話的對象是西方國家的人,他們會覺得麻煩,並期待著「哪天」的吃飯。 類似的還有「以後常聯系」、「有事您說話」、「回頭喊上XX咱們一塊坐坐」等等,這些話的目的都只是表現出對對方的熱情、客氣或者是對分別的不舍,並不具有實際的意義。
綜上所述,漢語告別式寒暄語相比較於英語告別式寒暄語會顯得更加繁瑣,表示親切的話語會更多,形式上會更加的「客氣」,而在英文中則會更加的簡單直接。

[s1]問候式寒暄語和詢問式的你還是沒有分清楚,參考我給你的資料,在進行修改,但是不能抄襲我給你的資料
[s2]這點感覺不是問候式寒暄語的內容
[s3]這塊缺乏概括性語言,目前感覺還是有點亂,分開英語詢問式和漢語詢問式,並說出他們的不同的地方,主要落腳點應為「英語裡面很注意個人隱私,而中文中什麼都可以問,而且見什麼問什麼」源於網路分享。。。。。。

B. 感知英美人士見面的問候語與中國人間的差異

一、招呼用語的差異與交際

見面或相遇時互致問候、打招呼是人類共有的習慣,只是用詞和表達方式不同而已。打招能有效建立和延續人際關系。中國人早上見面時說「你(您)早!」,可英美人說「Good morning」。這兩種招呼語看似沒什麼差別,其實不然。漢語中,中性的抽象的招呼用語很少,張口就講比較具體的事。「你早」的意思是「你起來得早」「,Goodmorning」表示一種祝福,二者含義不同。此外,英語中的「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Good day」等在漢語中都很難找到對等的詞。除了以上幾個招呼用語,英美人還說「:Hello!How are you·」「Glad to meetyou」等。而漢語習慣講的「您去哪·」「上街呀·」「吃了嗎·」如果直譯成「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had your meal·」英美人很可能誤會你要限制他們的自由或你要請他們吃飯呢。因此,不能把中文的招呼用語直接翻譯成英文的招呼用語。對非常看重隱私的英美人來說,漢語中的問候語有時因太具體而有干涉隱私之嫌。語言不同,社會文化不同,問候語也會有不同的表達形式。因此,了解英漢招呼用語的文化差異,是說好英語、促進跨文化交際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稱謂用語的差異與交際

交往時人們總以某種語言形式稱呼對方,從而形成稱謂用語。稱謂用語一般分為親屬稱謂語和社交稱謂語。各種語言之間,由於習俗文化的差異,稱謂用語也各有不同。首先,英漢姓名有差異。中國人姓前名後,英美人恰好相反。和英美人交際時,要了解什麼是名,什麼是姓;要了解在英美人的習慣中,熟人之間可以用名直呼對方,卻不能用姓做稱呼語。中國人向來重視家族關系和長幼次序,英語中的一個Uncle因家族關系不同可譯成漢語的伯、叔、舅、姑夫、姨夫等。漢語中兄、弟、姐、妹的稱呼涇渭分明,而英語只用Brother和sister。英語中的cousin可指漢語中的堂(表)兄弟姐妹。英漢兩種語言所表現的文化差異較大,親屬稱謂的區別難度也很大。中國人稱呼他人時好用親屬稱謂,如張叔叔、王阿姨、李奶奶等,而這種稱謂在英語中是沒有的,英語常用Mr Zhang M,iss Wang等。漢語中常把職務、職業或職稱當作稱謂語,像王局長、李校長、陳老師、劉醫生等。英語中這種稱謂語很少,僅用於從事某種專業或處於某種位置的人,如Bishop Gray(格雷主教)、Captain Simmonds(西蒙茲船長)。此外,Doctor、Father、General、Judge、Presi2dent、Prince、Queen等也可這樣用,其他均用Mr、Mrs、Miss加姓氏來稱呼。對於不知結婚與否的女士則用Ms,不知姓名的情況下用Sir和Madam。有時還可直呼其名,以示平等。要特別注意的是,英語中沒有Teacher Wang、Teacher Li一類的稱呼語。稱謂用語的不同其實是英漢兩種語言賴以存在的文化差異所造成的。中國傳統文化重視血緣關系,特別強調等級間的差異,提倡長幼有序;西方國家崇尚的是個人主義,追求獨立與平等,並不看重家族輩份、長幼尊卑。這是導游員在與英美國家的人進行交際時必須加以高度重視和仔細推敲的。

三、致謝用語的差異與交際

致謝是一種普遍的禮儀規范,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或國家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是文化差異使然。中國人致謝時很少直接用謝字,多說「辛苦了」、「累了吧」、「快歇歇」;英美人對凡給予自己幫助的人都要表示感謝,並直截了當地用「Thank you」。而且,因感謝程度不同,「Thank you」還衍生出若干變體,如「Thank you verymuch.」 「T hank you very much indeed.」「Thank.」「Many Thanks.」「Ireally don』t know how ot Thankyou enough.」 跨文化交際時要視情況恰如其份地加以表達。有感謝便有答謝。漢語中的答謝詞多為「不客氣、不用謝」,相當於英語中的You are welcome,Not at all或Don』t mentoin it等。漢語中有時用「沒關系、不要緊」等作答謝語,相當於英語中的That』s all right或That』sok.如果把它們直譯為It Doesn』t matter或Never mind時,就會引起誤解,因為這兩句英語是致歉答語而非致謝答語。中國人還經常用「這是我應該做的」來作答謝語,如果把這句話譯成This is what I should do或It』s myty,英美國家的人一定會不知所雲。

C. 關於中英問候語的差異

PART A:

一、人際交往語言

人際交往是人們之間通過溝通與接觸,在文化和心理各方面發生相互影響的過程。
英美人問候時常用語有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等等。除此外,通常更多的是以Hello,或Hi打招呼。Hello在一夫中任何時候使用,通常多用於正式場合,而Hl是一種更隨意的,熟人間的問候話
How are you? 也是一種常用的問候語,當回答這類問候時,可用very well, thank you,And you? /Fine,thanks,and you?/ Quite well,thank you,這也是一種熟人間的問侯語。
How do you do?是一種經人介紹初次見面的問候語,它和How are you不同。所以回答對方而是How do you do.
英國人在問候時,常談天氣。除了說Good morning? 外還說Lovely day,isn』t it? What lovely weather, isn』t it? 等等。而美國人更多使用, 「 Nice to meet you, what is new ?」(最近好嗎?)等等
這種問候語言與中國習俗還是有差別的,中國人習慣以「吃了嗎?」或「上那兒或「你在干什麼?」等來問候。這種問話通常是表示打招呼,並不真的想了解你究竟沒有,或者你究竟要到什麼地方去,等等,但英關人對此類問候會迷惑不解。當以 「你吃了嗎?」來與一個初到中國的英國人打招呼時,他(她)會奇怪:會以為請他/她吃飯,有時有的英美人甚至以為問「你上那兒去?」是對隱私權的侵犯。從而引起不愉快。

二、稱呼語言
中國人的名字一般總是姓在前,名在後,而英美人一般總是名(given name)在前,姓(surname)在後。在英美文化中,無論是達官顯貴與平民之間,還是男女之間,老人與青年人之間,當相互稱呼時,一般可以用Mr、Mrs、Miss十 姓來稱呼。Mr可用於:1,用於沒有特殊尊稱的
男人姓名之前的稱呼,如:Mr.Green(格林先生)2,用於職務之前,如:Mr. President(總統先生)
3可用於地名或行業等名稱前指具有代表性的男子,如:Mr、Baseball (捧球之王。)4,在當今美國,許多婦女也以Mr.這種稱呼來自稱或稱呼其它婦女,以表達她們男女平等的意識。年輕的婦女比年齡大的婦女更喜歡別人用Mr。來稱呼自己。Mrs。+丈夫的姓用於已婚婦女。Miss用於未婚婦女。不過如今Ms.用法較廣泛,當人們不知道這個婦女是否已婚時,通常用Ms,.稱呼,放在這個女人的姓氏前面。許多已婚或未婚婦女都
喜歡用Ms稱呼。
當然英美人有時也以某種職位來稱呼人,如:professor、doctor、nurse。此外,在軍隊以職務來稱呼,如:。captain。
由於人們熟悉程度不同,場合不同,人們之間的稱呼也不同,一般說,在正式場合,可用職銜稱呼,如:Doctor Frederick,在非正式場合或熟人之間可直呼其名。在英美,中小學生對男老師稱為「Sir,對女老師一律以Miss稱呼。在大學,則以Doctor,Professor來稱呼,但也可以以Ms:.或Mr.來稱呼。在我們這兒中學英語課堂上學生們以
「Good Morning, teacher」向老師稱呼。實際上是中文習慣,它並不合英美語言習慣。

D. 英文見面時問候語的差異、禁忌

一、招呼用語的差異與交際

見面或相遇時互致問候、打招呼是人類共有的習慣,只是用詞和表達方式不同而已。打招能有效建立和延續人際關系。中國人早上見面時說「你(您)早!」,可英美人說「Good morning」。這兩種招呼語看似沒什麼差別,其實不然。漢語中,中性的抽象的招呼用語很少,張口就講比較具體的事。「你早」的意思是「你起來得早」「,Goodmorning」表示一種祝福,二者含義不同。此外,英語中的「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Good day」等在漢語中都很難找到對等的詞。除了以上幾個招呼用語,英美人還說「:Hello!How are you·」「Glad to meetyou」等。而漢語習慣講的「您去哪·」「上街呀·」「吃了嗎·」如果直譯成「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had your meal·」英美人很可能誤會你要限制他們的自由或你要請他們吃飯呢。因此,不能把中文的招呼用語直接翻譯成英文的招呼用語。對非常看重隱私的英美人來說,漢語中的問候語有時因太具體而有干涉隱私之嫌。語言不同,社會文化不同,問候語也會有不同的表達形式。因此,了解英漢招呼用語的文化差異,是說好英語、促進跨文化交際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稱謂用語的差異與交際

交往時人們總以某種語言形式稱呼對方,從而形成稱謂用語。稱謂用語一般分為親屬稱謂語和社交稱謂語。各種語言之間,由於習俗文化的差異,稱謂用語也各有不同。首先,英漢姓名有差異。中國人姓前名後,英美人恰好相反。和英美人交際時,要了解什麼是名,什麼是姓;要了解在英美人的習慣中,熟人之間可以用名直呼對方,卻不能用姓做稱呼語。中國人向來重視家族關系和長幼次序,英語中的一個Uncle因家族關系不同可譯成漢語的伯、叔、舅、姑夫、姨夫等。漢語中兄、弟、姐、妹的稱呼涇渭分明,而英語只用Brother和sister。英語中的cousin可指漢語中的堂(表)兄弟姐妹。英漢兩種語言所表現的文化差異較大,親屬稱謂的區別難度也很大。中國人稱呼他人時好用親屬稱謂,如張叔叔、王阿姨、李奶奶等,而這種稱謂在英語中是沒有的,英語常用Mr Zhang M,iss Wang等。漢語中常把職務、職業或職稱當作稱謂語,像王局長、李校長、陳老師、劉醫生等。英語中這種稱謂語很少,僅用於從事某種專業或處於某種位置的人,如Bishop Gray(格雷主教)、Captain Simmonds(西蒙茲船長)。此外,Doctor、Father、General、Judge、Presi2dent、Prince、Queen等也可這樣用,其他均用Mr、Mrs、Miss加姓氏來稱呼。對於不知結婚與否的女士則用Ms,不知姓名的情況下用Sir和Madam。有時還可直呼其名,以示平等。要特別注意的是,英語中沒有Teacher Wang、Teacher Li一類的稱呼語。稱謂用語的不同其實是英漢兩種語言賴以存在的文化差異所造成的。中國傳統文化重視血緣關系,特別強調等級間的差異,提倡長幼有序;西方國家崇尚的是個人主義,追求獨立與平等,並不看重家族輩份、長幼尊卑。這是導游員在與英美國家的人進行交際時必須加以高度重視和仔細推敲的。

三、致謝用語的差異與交際

致謝是一種普遍的禮儀規范,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或國家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是文化差異使然。中國人致謝時很少直接用謝字,多說「辛苦了」、「累了吧」、「快歇歇」;英美人對凡給予自己幫助的人都要表示感謝,並直截了當地用「Thank you」。而且,因感謝程度不同,「Thank you」還衍生出若干變體,如「Thank you verymuch.」 「T hank you very much indeed.」「Thank.」「Many Thanks.」「Ireally don』t know how ot Thankyou enough.」 跨文化交際時要視情況恰如其份地加以表達。有感謝便有答謝。漢語中的答謝詞多為「不客氣、不用謝」,相當於英語中的You are welcome,Not at all或Don』t mentoin it等。漢語中有時用「沒關系、不要緊」等作答謝語,相當於英語中的That』s all right或That』sok.如果把它們直譯為It Doesn』t matter或Never mind時,就會引起誤解,因為這兩句英語是致歉答語而非致謝答語。中國人還經常用「這是我應該做的」來作答謝語,如果把這句話譯成This is what I should do或It』s myty,英美國家的人一定會不知所雲。

E. 想寫一篇關於漢語和英語問候差異的論文,推薦幾本書。求大神幫助

- 從中、英、俄問候習俗和見面禮節論文化差異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 作者:張群, 期刊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年 第03期 - 中英問候語差異與跨文化交際 作者:張倩, 期刊 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8年 第02期 - 漢英問候語對比 作者:吳玉花,張發祥, 期刊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 第01期 - 跨文化交際的語用對比研究 作者:禹淑英, 期刊 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 第03期 -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分析作者:鄭秋蕊, 期刊 沈陽大學學報2008年 第02期 - 跨文化交際與中西文化差異 作者:王俊霞, 期刊-核心期刊 學術交流2007年 第02期 - 析言語交際行為中的文化干擾因素 作者:曹曼, 期刊 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 第01期 - 英漢語價值趨向與交際文化差異 作者:陳紅, 期刊 教育實踐與研究2007年 第18期 - 淺談"跨文化交際" 作者:吳本琴, 期刊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 第02期 - 正確運用形體語言,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作者:黃雷, 期刊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 第07期 - 中西方文化差異拾零 作者:謝潔華, 期刊 閩西職業大學學報2002年 第01期 - 跨文化交際禮貌表達淺析 作者:王慶華, 期刊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 第05期 - 從交際禮俗規范看中西文化的差異 作者:徐曉霞, 期刊-核心期刊 長春大學學報2002年 第04期 - 漢英社會習俗對比芻議 作者:彭俊芳, 期刊 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 2001年 第03期 - 俄語禮貌語中問候語的使用 作者:何雪梅, 期刊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年 第01期 - 英漢問候習語之比較研究 作者:熊琴,黃雲婷, 期刊 南昌高專學報2007年 第06期 -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 作者:宋曉艷, 期刊-核心期刊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7年 第12期 - 中西方習俗與語言教學探索 作者:徐文彧, 期刊 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年 第01期 - 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 作者:左婷, 期刊 考試周刊2008年 第21期 - 中英文動物詞語的不同文化內涵及差異 作者:孔永紅, 期刊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 第06期

麻煩採納,謝謝!

F. 急需一份中英日常用語中所體現的文化差異現象 的文章.謝謝!

In China, it's common to ask people their age and salary but when we talk to foreigners, we try not to ask those questions.
中國人之間可以打聽別人的年齡和收入,但我們和外國人交談的時候,就要盡量不問這些問題。
Why?為什麼?
When I was young I was told it was impolite to ask westerners about their age and salary. So now I keep that in mind when I first meet foreigners.
小時侯就有人告訴我向西方人打聽他們的年齡和工資是不禮貌的。因此當我和外國人初次見面的時候,我都會牢記這個原則。
It's true. Don't talk about age or salary. But in Chinese culture, it's OK to ask. It wouldn't be impolite to ask. People might just think this kind of question is a sign of one's interest in someone else.
對。我們不談年齡和收入。但在中國文化中,是可以問這些問題的。如果你向別人打聽這些,不算不禮貌。人們會認為你對別人的事比較感興趣。
You can even ask girls in China about their age. Besides I also heard that in western countries it is impolite to ask someone about his or her marital status. Am I right?
正是這樣。連女孩子的年齡也能問。在西方,打聽有關別人的婚姻狀況也是非常不禮貌的。是嗎?
You're right. In addition, questions about religious beliefs are also considered taboo for westerners. The taboo is related to our need for privacy, something that westerners take very seriously.
確實是這樣的。也有些西方人很忌諱別人打聽他們的宗教信仰。這些忌諱都與西方的隱私問題有關,所以他們非常重視。
That is one of the big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這可能是東西方文化差異之一吧。

一、 問候

每個國家的問候語都是不同的,比如: 有的中方主人在飛機場迎接外方的客人會說:「歡迎歡迎,一路辛苦了。」我們不能直譯為:Welcome. You must be tired all the way? 在英語思維習慣上,是對滿臉倦容的人表示關切的話而不是打招呼的問候。按英語習慣可以這樣說:You』ve had a long trip. 或Did you have a long flight?

中文還有這樣的恭維:「您年紀這么大,身體還是這么健康。」說英語國家沒有類似的表達習慣。在他們的文化里,人們忌諱直接說對方年紀大。 不能譯成:You are old but still look so healthy.」這樣不但沒有絲毫關心問候之意,卻使別人以為你嫌他老不死。這下可把別人給得罪了。可以這樣譯:You look great.或You look wonderful.在較熟的朋友之間可以說:Your health is good.

二、 稱呼

在書面語稱呼上,對「Dear Governor……」或「Dear Minister…..」這類身份較高的稱呼上,通常不譯為「親愛的省長」、「親愛的部長」這個Dear習慣用「尊敬的」。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中文聽起來很自然,但在英語習慣里,「朋友們」通常方在女士們先生們之前:

Dear friends,

Ladies and gentlemen

三、 交際套語

交際套語應該符合習慣用法,才顯的自然,得體, 有禮,否則聽起來就顯得生硬,粗魯,甚至誤解。下面就舉一些典型套語的譯法:

1,參觀或者會談等場合,常聽見中方的人說「請多提寶貴意見。」若直譯為:「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comments。」問題就來了:你的意見應該是valuable 的,不寶貴的意見請免開尊口。正確的譯法是:「Please give us your comments。」或「We welcome your comments。

2,「怎麼樣,今天就談到這里吧?」生硬、突然的說法:Well,shall we stop here for today?地道的習慣用語:Thank you for….。Shall we call it a day?

3,「今天的菜不好,請多多包涵。」 在英語國家的人看來,這種自謙客套的說法反而顯得太牽強附會,況且請客總希望客人吃的好,否則,既然菜不好,為什麼還拿來請客?故不宜直譯為:Pardon me for the poor foods today。若用餐開始講這句話,英語應說:Bon appetite,或者Enjoy yourself。若用餐完畢講這句話,應該說:Hope you』ve enjoyed yourself。

這樣才與此情景相吻合。

4,「這是區區薄禮,不成敬意」。這是我們中國人為了表示禮貌客氣的一句客套話,有時禮品並非「薄禮」也這么說;而英美人的思維習慣卻是:這是專門為你准備的禮品,希望你喜歡。所以這句不妨這樣說:This is a gift for your memory。Hope you like it。

5,「你每月掙多少錢?」這恐怕是令人最忌諱的私人問題了,太敏感了。 若非要表打這個意思,應該把問題變為間接問題,不針對個人。若對方是銷售經理,可以說:About how much dose a sale manager make a year?

在做口譯當中,除了要注意這些差異以外,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它有著豐富的口語習慣詞彙我們不能單憑字面意思去理解。比如:「This evening,if you have time , we can go to the movie together .」 「Well, I will play it by ear!」 play it by ear—-「用耳朵來彈奏」? 不是!這里的play it by ear 英文原意是: to decide sth. at the moment you need to and not before 因而這里意思可理解為:「今晚如果有空,你可以和我們一塊去看電影。」「到時候再說吧!」

有些詞不能停留在望文生義上,要挖掘深層意思。例如:英文中就有child wife/husband一說,這個詞就不能望文生義理解為「孩子妻子/丈夫」了,它的確切意思應該是「老夫少妻/老妻少夫」。還有這句話:This machine is the last word in technical skill.其中the last word 就不好理解,原意為:最後一句話,最後決定權…但在這里應該是:(同類事物中) 最新形式,最先進品種。因而這句可譯成:這台機器是技術方面的新成就。

我們在理解習慣語時,不僅要理解它的字面意思,還要理解它的習慣表達意思。例如:A: 「What are we going to have for the lunch? Fish, pork meat, beef steak, or bread?」

B: 「You name it!」

這里name字用作動詞:命名,指定。中文我們可以整句理解為:「你盡管說吧!」或「你說一個吧!」而不要譯成:「你起個名吧!」雖然英文里有這個意思,但中文這樣就有一點別扭了
在學習Mr,Miss,Ms,Sir,Madam的使用范圍,尤其學習Madam的使用時, Madam意為「夫人;女士;太太」,如香港警匪片中的「Yes,Madam.」等。但通常場合下Madam有「妓院老闆」的意思。如果你在街上稱一位美國女士為「Madam」,也許會使她發火,而在稱呼極有身份的女性時也用「Madam」,如Madam Sun(孫夫人,指宋慶齡),這時才表示尊重。

girl和woman表達的文化信息也不同。西方十幾歲的女孩子,你如果稱她 nice girl,她會認為你不尊重她,而在中國你如果用a nice woman稱贊一個中國女大學生,她會認為你玷污了她清白的聲譽,因為woman意味著已婚。上課前中國學生則稱「老師好!」「同學們好!」(Good morning,teacher /class!),而英美國家的中小學生稱呼其老師則是在姓前加上 Mr,Mrs,Miss或Ms,有時也用Sir或 Madam表示
在中國文學中,把「妖艷」的女人罵為「狐狸精」;把「壞人」、「狡猾的人」稱為「狐狸」。「狐狸(fox)」一詞在漢語中貶義十足。而在英語國家中,在形容狐狸狡猾、多疑的同時,也增加了一份對它外表的「俊俏」和內在「精神」的好感,如:as sly as a fox就指「一個精明的人」。
漢語里的「東風」使人聯想起春暖花開的時節,而「西風」則使人感覺到掃落葉的寒冷和韻味。英語中卻有:biting east wind(刺骨東風)的文字。It's warm, blowing a west wind,full of birds crying.(溫暖的西風吹佛,萬鳥爭鳴。)兩種意思完全不同是由於中英地理地貌相異而引起的。中國西高東低,東臨大海,海上吹來的東風自然愜意,而從西伯利亞吹來的西風卻刺人肌骨。英國是島國,東風來自歐洲大陸,西風來自大西洋,溫暖宜人。

G. 中英問候語有什麼不同,

由於中國人和西方人的性格差異和交際差異,中英語言習慣不同,問候方式也不同,有著不同的常用問候話題、稱謂、禁忌話題和非語言性問候.中國式的問候較為保守,而西式問候相比更加開放和多樣.

H. 求:中英美之間問候的差異

問候語作為人們日常會話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各國文化中都具有建立和延續各種人際關系的作用。不論第一次見面還是熟人打招呼,通常要彼此之間打招呼,問候的目的則是保持社會接觸。本文從問候稱謂、問候內容以及問候句式三個方面比較了英漢問候語的異同,並探討了導致其差異的原因。

1 英漢問候語的差異
人們見面交談,一般都會先稱謂對方。英漢問候稱謂語有著極大的差異。首先,漢語的人稱代詞比英語要豐富、復雜。例如,漢語中第二人稱就有「你」、「您」、「你們」「您們」之分,而英語中只有一個「you」,而且單復數均可用。一般說來「, 您」是用來稱謂比自己較高社會身份地位的人的,而地位較高的人稱謂比自己地位較低的人為「你」就可以了。「您們」是「您」的復數「, 你們」是「你」的復數。此外,漢語中還有很多用於稱謂對方的敬語和稱呼自己的謙語。例如,稱謂別人用「先生」、「閣下」、「足下」、「君」等,稱謂自己用「在下」、「鄙人」、「弟子」等。盡管漢語的代詞比英語要豐富的多,但是卻遠遠不如英語的頻繁。通過下面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差異。
(1) How are you ? 最近怎麼樣?
(2) How do you do ? 您好!
(3) How is your work ? 工作怎麼樣?
(4) How is your family ? 家裡都好吧?

另外「, 老」是漢語中常用的稱謂前綴,用在姓氏前面表示對被稱呼人的尊敬。人們在稱呼地位較高或者年齡較長的人時,多用「老」,如「劉老」、「張老」、「王老」等。但是在英語稱謂中,就不能用old ,因為「老」在西方文化中是「不中用的」意思,所以英美人特別忌諱別人稱自己「老」。在稱謂時可以直接稱呼對方「Mr. 」、「Miss」、「Mrs」、或「Madam」。其次,漢語中,我們經常用「姓氏+ 職業或頭銜」來稱謂別人,如劉老師、趙經理、張校長、陳工程師等。但是,在英語中,我們不能說「Teacher Mary」、「Manager Black」、「Prin2cipal Brown」、「Engineer Smith」。

漢語中有一套極為復雜的稱謂體系。根據血緣關系以及年齡大小, 有著不同的親屬稱謂語。例如, 英文中的cousin 在漢語中就有許多對應詞: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等等。此外,漢語中還用這些親屬稱謂語來稱謂與自己沒有親屬關系的人或者陌生人,以此來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如稱謂老人為「爺爺」、「奶奶」,稱呼中年人為「伯伯、叔叔、阿姨、大媽、大嬸」等。而在英語中,只有稱呼親屬時才會使用這些詞彙,對於非親屬關系的人一般使用「先生」、「小姐」或「女士」。

I. 漢語與英語在稱呼語上有什麼差異

英漢問候語的差異在稱謂上也有所體現。首先,漢語的人稱代詞比英語要豐富。僅僅第專二人稱漢語就有「屬你」和「您」,而英語只有「you」,而且單復數均可用。一般而言,「您」是和較高的社會身份相聯系的。地位低的人稱呼地位高的人為「您」。而地位高的人稱呼其下屬為「你」。漢語中還有很多用於稱呼對方的敬語和稱呼自己的謙卑語。例如,稱呼別人用「君」、「公」、「先生」、「足下」、「閣下」等,稱呼自己用「鄙人」、「在下」、「弟子」等。盡管漢語的代詞比英語要豐富的多,但是漢語問候語中的代詞的使用卻遠不如英語的頻繁。通過下面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這種差異。

(1)How ale you?最近怎麼樣?

(2)How is your work?工作怎麼樣?

(3)How is your family?家裡都好吧?

「老」是漢語中常用的稱謂前綴,用在姓氏前表示對被稱呼人的尊敬。人們在稱呼地位較高或者年齡較長的人時,多用「老」。如,「張老」,「李老」等。但是在英語中相應的翻譯就變成了「Old Zhang」,「Old Li」,失去了尊敬的意味。因為在國外稱呼對方「老」是很不禮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