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祝福演講 » 演講稿女子無才便是德嗎

演講稿女子無才便是德嗎

發布時間: 2021-01-22 07:31:59

A. 如何辯論女子無才便是德

說的什麼話啊
這是古代的封建思想和帝國主義制度下壓榨出來的不公平 不成文的「條例」
古代認為 男的呈陽性 女的呈陰性 男兒志在四方 女人就改在家織布 洗衣 做飯 相夫教子
幾千年來的纏足扼殺了多少女性的進步 不讓女子讀書 不讓女子參政 否則就犯了大禁
他們認為一個弱不禁風的女子能幹出什麼大事來 一個頭發長 見識短的女子只會防礙了他們大男子的遠大抱負
錯了 大錯特錯
女子心思細膩 能做到3思而後行 柔時則柔 剛時則剛
中國第一位女皇帝 武則天 她的剛強可勝了無數男子啊
還有宋朝的女詞人 李清照 在戰亂和喪夫的打擊下 一剛強的意志創作出膾炙人口的「人比黃花瘦」
居里夫人「鐳」的發現震驚世界 2次榮獲諾貝爾獎是男子可望而不可及的
可她並不沉醉在榮譽和掌聲中 她把她的獎牌可她的子女當玩具
她這一卓越的思想 是為了教育子女再多的榮譽都是身外之物
在當今的知識社會中 女子無才便是德 更是無稽之談 這個可笑的說法完全不符合這個社會
無德就是不學習 不上進 試問沒有真才識干怎麼立足社會
如果女子無才真是德 那麼 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女大學生削尖了腦袋擠進茫茫的人才市場 數百個 數千個人爭奪一個職務 學習是唯一的出路啊 以德才能走天下啊

B. 為什麼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女子無才便是德」是一句封建主義的老話!這句老話所體現的,不僅僅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歧視,還包含了父權制文化對男女兩性的雙重價值標准和雙重道德標准。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話產生於明末。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統治階級要加強對民眾的控制(這種控制隨著社會的不穩定而日益加強),所以要實行「愚民政策」,而首先實行「愚女政策」。同時,還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一是認為女子有才則易不貞。二是認為女子有才就會命運多舛。三是女子有才易短壽。女子才氣太高,往往為上天不容,所以短壽——這似乎又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一個「根據」了。

C. 女子無才便是德嗎演講稿

卻分兵兩路

D. 如何理解:女子無才便是德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名言之緣起,按香港學者劉詠聰教授之研究,應是明人著作中已有此語。主要皆認為是明人陳繼儒(眉公)之語:「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陳眉公雲:『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劉教授指出,其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嚴格的來說,並不是陳繼儒自己說的,而是被陳氏收錄在《安得長者言》一書中。所以應是陳氏引錄「長者」輩所言。
劉教授進一步指出,這句話雖在晚明才誕生,但早已根植。傳統的才德觀正是它的土壤。「德重於才」本來就是中國人的信念,不分男女。此外,中國人對於男性總是主張要以「德」為本,寧舍「才」而有「德」,故謂「男子有德便是才」。至於女性,中國人向來就不重視她們的才學,反而重視她們的「婦德」,而又深恐「才可妨德」,因此出現「女子無才便是德」這類話。而這所謂「才」,廣義固然包括各方面的才能、智慧,但由於以往中國女性生活圈子較窄,沒有比詩詞歌賦更能顯示她們的「才」,故此「才」很多時候是狹義地指「文才」。
所以,劉教授認為,與其單單用現代的眼光,將「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看成是對女性智力的低估和扼殺,不如從文化意義和社會背景去研究。只是,到了清代以來,由於女性識字能文者較從前為眾,就開始有對女性「才」、「德」問題的討論了。此亦是近代中國女性爭取權利之前奏。
參考資料:台灣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駱芬美副教授《印象‧女性‧歷史》

E. 怎麼理解女子無才便是德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名言之緣起,按香港學者劉詠聰教授之研究,應是明人著作中已有此語。主要皆認為是明人陳繼儒(眉公)之語:「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陳眉公雲:『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劉教授指出,其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嚴格的來說,並不是陳繼儒自己說的,而是被陳氏收錄在《安得長者言》一書中。所以應是陳氏引錄「長者」輩所言。
劉教授進一步指出,這句話雖在晚明才誕生,但早已根植。傳統的才德觀正是它的土壤。「德重於才」本來就是中國人的信念,不分男女。此外,中國人對於男性總是主張要以「德」為本,寧舍「才」而有「德」,故謂「男子有德便是才」。至於女性,中國人向來就不重視她們的才學,反而重視她們的「婦德」,而又深恐「才可妨德」,因此出現「女子無才便是德」這類話。而這所謂「才」,廣義固然包括各方面的才能、智慧,但由於以往中國女性生活圈子較窄,沒有比詩詞歌賦更能顯示她們的「才」,故此「才」很多時候是狹義地指「文才」。
所以,劉教授認為,與其單單用現代的眼光,將「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看成是對女性智力的低估和扼殺,不如從文化意義和社會背景去研究。只是,到了清代以來,由於女性識字能文者較從前為眾,就開始有對女性「才」、「德」問題的討論了。此亦是近代中國女性爭取權利之前奏。

F. 女子無才便是德

「女子無才便是德」是男權社會下男人打擊女人上進心的利器,彷彿只有這樣才能將女人鎖在深宅後院中過著無知的生活。

這句話其實是有著完整的出處的,並不是只有這么一句話,要聯合上下文一起才能真正理解。隋唐演義的第三十七回寫到:「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才何必為女子累,特患恃才妄作,使人嘆為有才無德,為可惜耳。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

而在明末時,也有陳繼儒對這句話進行了進一步的解釋,他說女子如果可以識字明理,深知大義,那麼可以稱之為賢德,但是這樣的女人卻不可多得,其他很多的都是被街面上流傳的話本小說挑動了邪心,做出了醜事,還不如不識字,還能安分的度日。這雖然有著要女人相夫教子的意思,又何嘗不是一種另類的對女子有才華的贊賞。

女人有才而不自傲,也從不對外炫耀,這本來是寫的是對女子的贊賞,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卻被人斷章取義,而成了壓制女子才學的一種工具,畢竟老祖宗都說了「女子無才便是德」,那麼女人還多什麼書,做什麼學問呢?

而我們就被這種歪曲了的說法給影響了這么多年,後人都說老祖宗們歧視女子,可實際上卻是由於斷章取義而生生地毀了這么一句有深意的話。

G. 女子無才便是德

詞語解釋
讀音
女子無才便是德——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dé
釋義
舊道德規范認為婦女無須有才能,只需順從丈夫就行。
出處
清·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
示例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七章:「一位女士說女子也應該讀書,痛辟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謬論。」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名言之緣起,按香港學者劉詠聰教授之研究,應是明人著作中已有此語。主要皆認為是明人陳繼儒(眉公)之語:「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陳眉公雲: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辨析

其上聯為男子有德便是才,下聯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無才便是德」是一句封建主義的老話!這句老話所體現的,不僅僅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歧視,還包含了父權制文化對男女兩性的雙重價值標准和雙重道德標准。
更緊要的是,這還是一種封建統治的手段:將女性的「德」與「無才」緊密聯系起來,以「德」為由,剝奪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將她們置於愚昧無知的境地,從而造成了中國女性上千年間「女憧憧,婦空空」的狀態。無論是未婚女子還是出嫁婦人,大都不知不識,頭腦空空,懵懵懂懂——以此來確保男權中心主義的統治地位及對女性的壓迫與控制。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最早出處已無從考證,但與它涵義相近似的說法有:「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懿厥哲婦,為梟為鴟」(梟、鴟都是極兇猛的飛禽,喻狠毒)、「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皆出於西周的《詩經·瞻卯》。可見,那時候人們認為男人擁有聰明才智可以成就事業,女人擁有聰明才智則非但不是好事,還是攪亂天下、釀成災難、禍國殃民的根源。
為使「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制度化,父權制還與儒學結合大力推進貫徹「男女有別」、「男女大防」的封建禮教,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防女子之「淫」。為此,大加渲染的是女子一旦有了知識,就可能具備對自由的嚮往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不僅難以駕馭,還會變得「淫盪」,繼而發生種種「不貞」之事。歷史上,此類女子「因才而淫」的故事傳說比比皆是。如才女卓文君被司馬相如的琴聲感動而與之私奔;蔡文姬雖才學豐富,卻感情復雜繾綣,結果三易其夫;杜麗娘、崔鶯鶯因知文斷字,看了一些文學「雜書」,愈發多愁善感,移了性情,春情萌動,將對封建倫常的反叛付諸行動等等。所以,上千年來女性受教育的權利一直遭到剝奪,目的就是為了將女性塑造為俯首貼耳、唯命是從的封建禮教的奴隸。

清代著名才子李漁曾對這句話提出了看法:「女子無才便是德」是激憤之語,與伴君如伴虎類似。有人因為做官惹禍,所以告誡後人別做官,有人因為美女有才後惹了禍,所以鼓勵美女當文盲,僅此而已。
古人認為女子可以有才,但她不能顯露自己的才能,尤其是在丈夫面前,她必須得讓丈夫來顯露才能,因為他是陽性的;而女子呢,她是陰性的,她是謙卑又有德能的,所以她不輕易地顯露才能,必須看上去就像無才一樣,那是她的德行。這叫什麼?這叫婦德,謙卑之德。
女子的天性就像大地一樣,那麼大地有什麼特點呢?從地上我們拿起來一捧土,這捧土它是能吃還是能喝還是能穿呢?都不能。沒有任何才華,最朴實的莫過於這捧土了。就像古代女子一樣,朴實無華,每天就知道刷鍋洗碗、料理家務、伺候老人、相夫教子。她好像沒有任何特長,沒有任何才華。但是恰恰是這捧土,我們吃的糧食、菜,我們穿的衣服,這是棉花啊,都是從地裡面長出來的呀。說明什麼呢?她沒有才華,但是她能夠讓她的子孫、讓她的丈夫變得非常有才華,她能養人,相夫教子,這一捧土雖然自身朴實無華,長養的卻都是最有才華的棟梁。根源就是偉大女性的婦德啊,那是她的天性。
李漁對以上解釋說法均提出了質疑:「我想欲言而彼默,我思靜而彼喧,所答非所問,所應非所求」,意思就是李漁想和自己妻妾說話的時候她卻沉默,他想靜靜的時候她卻大聲說話,和她聊天所答非問,所應非求。這是李漁對姬妾滿堂卻都沒有文化品位的感嘆,無才的女子怎能相夫教子?李漁認為無論哪一種說法都是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目的找借口罷了。

另一種說法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句話並非出自老夫子之口,而是清代張岱的《公祭祁夫人文》中的一句話。原文是「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但被斷章取義和通假字坑了,其真意是:丈夫有德便(辯)是才,女子無才便(辯)是德。
原義為:男子與人爭辯的時候能夠顯露出道德修養,女子不與人爭辯是有道德修養的表現

H.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即興評述

這個話題會打架,我就占樓 觀望下。
花生瓜子八寶粥
北京瑞家

I. 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句話對嗎為什麼

女子無才抄便是德這句話不對
這是一種封建統治的手段:將女性的"德"與"無才"緊密聯系起來,以"德"為由,剝奪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將她們置於愚昧無知的境地,從而造成了中國女性上千年間"女憧憧,婦空空"的狀態。無論是未婚女子還是出嫁婦人,大都不知不識,頭腦空空,懵懵懂懂——以此來確保男權中心主義的統治地位及對女性的壓迫與控制。

J. 女子無才便是德

清人張岱《公祭祁夫人文》曾提到:「眉公曰:『丈夫有德便(辯)是才,女子無才便(辯)是德。』

意思是:女子不與人爭辯是有道德修養的緣故,而非貶辱女人不能有才幹。

什麼是女德,這個詞本身就帶著強烈的歧視色彩,是男權社會里的專有名詞,是性別不平等的產物。它從根本上說不是產生於內心對道德的追求,人性的進化,而是外界強加的,是一群人對另外一群人居高臨下的審判。

(10)演講稿女子無才便是德嗎擴展閱讀: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嚴格的來說,並不是陳繼儒自己說的,而是被陳氏收錄在《安得長者言》一書中。所以應是陳氏引錄「長者」輩所言。這句話雖在晚明才誕生,但早已根植。傳統的才德觀正是它的土壤。

「德重於才」本來就是中國人的信念,不分男女。此外,中國人對於男性總是主張要以「德」為本,寧舍「才」而有「德」,故謂「男子有德便是才」。

至於女性,中國人向來就不重視她們的才學,而重視她們的「婦德」,又恐「才可妨德」,因此出現「女子無才便是德」這類話。

而這所謂「才」,廣義固然包括各方面的才能、智慧,但由於以往中國女性生活圈子較窄,沒有比詩詞歌賦更能顯示她們的「才」,故此「才」很多時候是狹義地指「文才」。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