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祝福演講 » 校風校訓演講稿

校風校訓演講稿

發布時間: 2021-01-16 06:52:55

1. 以 篤行校訓精神,傳遞校園正能量。為主題寫一篇演講稿。 請各位解題大神幫忙解題謝謝

校訓,作為學校育人的一種方式和手段,是學校為樹立優良校風,培養良好學風而制定的,要求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的思想規范和行為准則.
我校的校訓為和諧文明,勤奮創新,校訓是校園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具有指導意義,兼顧思想道德修養和行為兩方面,21世紀,社會主義新時期的目標,是建設和諧社會,和諧文明是我們的主題,而我校的校訓和諧文明,勤奮創新符合我們現在的主題.對於學校這個大主體而言,建設和諧文明校園是我們的目標.我們青少年是21世紀的小主人,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落在了我們肩上.
校訓和諧文明即和諧相處,文明待人,對於一個大的集體而言,和諧相處是第一位的,這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和諧相處,互相幫助是校訓精神的延伸,校園籃球場中懸掛的條幅,很醒目,讓我們牢記心中.還記得第一次來到這所學校的情景.2009年3月7日來到這所學校,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在志願者的帶領下去辦入學手續,直至領寢室用品,一路伴隨我們的是那些可愛的學哥學姐們,他們幫我們搬東西,為我們講解一些注意事項,耐心熱情的講解,讓寒冷的冬季不再感覺寒冷.在校園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學姐學哥們忙碌的身影,每處都有提示,以方便我們新生.學校的這些做法很溫馨很人性化.這給我們很深的印象.我很期待和學姐學哥們一起在這所學校里學習和生活,對這所學校充滿信心.因為我知道,這所學校的做法正是按照校訓的精神去做,去踐行校訓精神.
校風:學校以育人為本,教室以愛生為榮,學生以成才為志.所謂學校,其必有學生和老師,其依託是學校,主體是學生和老師.我們是到學校求學成才,老師教書育人,校風折射出我校的辦學理念.
學風:實事求是,勤學苦練,聯系實際,精益求精.嚴謹的學風反映了我校的辦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任務.學校的學風也展現了該校學生的精神面貌和整體素質.
校訓折射出時代的烙印,閃耀著時代的光輝,校訓是一種方向性育人手段和管理措施.它們精煉的語言揭示了學校培養人才的質量規格,明確了我們師生努力的方向,促使師生形成昂揚向上的觀念,凝聚了師生的向心力,為校園文化的建設,優良校風的形成和學校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年輕一代秉承時代的特點,作為21世紀的新主人,對校訓所獨有的熏陶 、感染 、風化 、凝聚、 激勵和評價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校訓是一所學校理念和辦學育人信念的靈魂所在,是學校精神支柱的濃縮.校訓能反映時代特色和主體願望,並且校訓是一所學校最好的廣告詞.
作為學校的學生,應時刻牢記校訓.校訓在我心中,校訓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所在.對母校最好的回報是,牢記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理念,去踐行校訓校風所闡釋的人生哲理,做一名21世紀的新青年.校訓在我心中,不能僅靠說說而已,重要的是去做,去實踐,我相信校訓折射出學校的精華,閃耀著人性化的光輝,校訓在我心中,會得到更高的升華,即愛校.我們應該做到今天我以學校為榮,明天學校以我為榮.

2. 演講稿《校訓引導我前行》

《校訓引導我前行》
「格高志遠,學貫中外」這個簡明扼要而又意蘊深厚的新校訓,是上外人在辦學理念上的又一個突破和創新,為廣大師生設立了一個高遠的目標,集中地體現了上外在新世紀的鮮明特色。
一個「格」字,既可表示規格、合格,又可指人格、品格。新校訓「格」字當頭,正體現了上外高規格、高起點的培養目標,那就是——為社會主義事業、為中華民族造就優秀的人才。而我們作為上外人,也應該努力做到人品高尚,格調高雅。大學,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高地,是社會道德水準的標高。倘若,鼠目寸光,追名逐利,在世俗和物慾面前放棄理想與追求,這無疑是大學的悲哀。所以,大學首先就要確立遠大的目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不忘培育學生的思想情操,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因為一個有品位、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一個才華橫溢、志向遠大的青年學子,才能真正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而我們為師者,不僅要有才識,還應該具有人格的魅力和道德的感召力。教師的言行,點點滴滴都將化為澆灌學生心靈之花的泉水。為人師表是教師的基本職業操守,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格高志遠」,首先應該是教師的座右銘!當我們在七尺講台,或嚴謹、或風趣、或睿智、或儒雅、或廣博、或專精、或敦厚,或瀟灑,總會給學生留下深深的記憶。而教師的學術眼光、人文胸襟、精神風采、人生感悟,對學生而言,更有著無形的影響力,日後將成為他們記憶中一道永遠的風景。
「學貫中外」,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指明了我們求知向學的路徑。作為上外人,不僅要重視外國語言文化的學習和研究,更要承擔起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時代使命。這就是說,作為一個學術團隊,一個整體,上外人不僅要有突出的外語能力,還應有深厚的人文積淀,對中外文化的精髓都能夠融會貫通。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為中國和世界架起雙向交流的橋梁。
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初迫切需要讓中國了解世界,讓中國融入世界;那麼在中國國力全面提升的二十一世紀,就更需要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風采,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因此,上外人有責任、有義務,讓世界各國正確地認識中國、深入地了解中國。為了做到這些,我們應該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的國情、民情、更深入地研究本土的文化、歷史,把生命之根深深地扎在祖國的土地上。
「格高志遠,學貫中外」,這意蘊豐瞻的八個字,響亮地告訴我們所有的上外人:在我們的背後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在我們的肩上,是振興中華民族的歷史重任,而在我們的面前,則是世界的大舞台!

3. 關於校訓的演講稿

校訓,是大學的精神。它不僅反映一所大學的學術傳統和辦學宗旨,也深深砥礪著一代代學子的人格品行——
大學校訓各有千秋
中 國 大 學 校 訓 集 錦


1.北京大學校訓:愛國 進步 民主 科學
北京大學精神:勤奮 嚴謹 求實 創新

2.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3.南京大學校訓:誠朴雄偉 勵學敦行

4.東南大學校訓:止於至善

5.復旦大學校訓: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復旦大學校風:文明 團結 健康 奮發
復旦大學校學風:刻苦 嚴謹 求實 創新

6.浙江大學校訓:求是創新

7.南開大學校訓: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

8.天津大學校訓:實事求是

9.武漢大學校訓:自強 弘毅 求是 拓新

10.中山大學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11.暨南大學校訓:忠信篤敬

12.廈門大學校訓: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

13.同濟大學校訓:嚴謹 求實 團結 創新
同濟大學精神:同舟共濟 自強不息

14.中國人民大學校訓:實事求是

15.四川大學校訓: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6.吉林大學校訓:求實創新 勵志圖強

17.北京師范大學校訓: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

18.華東師范大學校訓:求實創造 為人師表

19.東北師范大學校訓:勤奮創新 為人師表

20.華南師范大學校訓:艱苦奮斗 嚴謹治學 求實創新 為人師表

21.東北大學校訓:自強不息 知行合一
東北大學校風:獻身 求實 團結 創新

22.西北大學校訓:公誠勤樸

23.上海大學校訓:自強不息

24.上海交通大學校訓:飲水思源 愛國榮校

25.中國海洋大學校訓:海納百川 至人至德

26.國防科技大學校訓:奉獻 求實

27.東北財經大學校訓:博學濟世

28.山東大學校訓:氣有浩然 學無止境

29.雲南大學校訓:立一等品格 求一等學識 成一等事業
雲南大學精神:會澤百家 至公天下
雲南大學校風:高遠 務實 勤勉 卓越

30.青島大學校訓:博學篤志 明德求真 守正出

4. 校訓伴我行演講稿

「明理啟慧篤行達志」這個簡明扼要而又意蘊深厚的校訓,是辦學理念上的又一個突破和創新,為廣大師生設立了一個高遠的目標,集中地體現了在新世紀的鮮明特色。
新校訓,正體現了高規格、高起點的培養目標,那就是——為社會主義事業、為中華民族造就優秀的人才。而我們作為上外人,也應該努力做到人品高尚,格調高雅。大學,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高地,是社會道德水準的標高。倘若,鼠目寸光,追名逐利,在世俗和物慾面前放棄理想與追求,這無疑是大學的悲哀。所以,大學首先就要確立遠大的目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不忘培育學生的思想情操,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因為一個有品位、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一個才華橫溢、志向遠大的青年學子,才能真正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而我們為師者,不僅要有才識,還應該具有人格的魅力和道德的感召力。教師的言行,點點滴滴都將化為澆灌學生心靈之花的泉水。為人師表是教師的基本職業操守,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格高志遠」,首先應該是教師的座右銘!當我們在七尺講台,或嚴謹、或風趣、或睿智、或儒雅、或廣博、或專精、或敦厚,或瀟灑,總會給學生留下深深的記憶。而教師的學術眼光、人文胸襟、精神風采、人生感悟,對學生而言,更有著無形的影響力,日後將成為他們記憶中一道永遠的風景。

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指明了我們求知向學的路徑。作為上外人,不僅要重視外國語言文化的學習和研究,更要承擔起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時代使命。這就是說,作為一個學術團隊,一個整體,上外人不僅要有突出的外語能力,還應有深厚的人文積淀,對中外文化的精髓都能夠融會貫通。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為中國和世界架起雙向交流的橋梁。
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初迫切需要讓中國了解世界,讓中國融入世界;那麼在中國國力全面提升的二十一世紀,就更需要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風采,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因此,上外人有責任、有義務,讓世界各國正確地認識中國、深入地了解中國。為了做到這些,我們應該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的國情、民情、更深入地研究本土的文化、歷史,把生命之根深深地扎在祖國的土地上。
「格高志遠,學貫中外」,這意蘊豐瞻的八個字,響亮地告訴我們所有的上外人:在我們的背後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在我們的肩上,是振興中華民族的歷史重任,而在我們的面前,則是世界的大舞台!

5. 學霸過來寫這一份演講稿 四五百字就行。 主題:一訓三風 機電文明八條 校訓 知行合一 自強不息

文明是一陣清風,爽朗了人們的心情;文明是一盞燈,照亮了前程的光回明;文明以一答場雨,滋潤了乾涸的心靈。 「好的環境可以愉悅人,更重要的是改變人、塑造人,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別要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堅持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統一...

6. 校訓「明德篤志,業精勤進」伴我行演講稿

關於校訓,「明德篤志,業精勤進」伴我行,以這個話題進行演講稿
可以從版校訓能夠鼓勵權我們學習,以及再學校能夠更好的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
這就是能夠體現出校訓的作用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期待自己有一個好的未來,
總會有時候對自己的目標不是那麼肯定,用校訓來鼓舞,都是很不錯的方式

7. 關於校訓演講稿

為師與為學——讀新校訓有感(國交學院演講稿)
「格高志遠,學貫中外」這個簡明扼要而又意蘊深厚的新校訓,是上外人在辦學理念上的又一個突破和創新,為廣大師生設立了一個高遠的目標,集中地體現了上外在新世紀的鮮明特色。
一個「格」字,既可表示規格、合格,又可指人格、品格。新校訓「格」字當頭,正體現了上外高規格、高起點的培養目標,那就是——為社會主義事業、為中華民族造就優秀的人才。而我們作為上外人,也應該努力做到人品高尚,格調高雅。大學,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高地,是社會道德水準的標高。倘若,鼠目寸光,追名逐利,在世俗和物慾面前放棄理想與追求,這無疑是大學的悲哀。所以,大學首先就要確立遠大的目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不忘培育學生的思想情操,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因為一個有品位、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一個才華橫溢、志向遠大的青年學子,才能真正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而我們為師者,不僅要有才識,還應該具有人格的魅力和道德的感召力。教師的言行,點點滴滴都將化為澆灌學生心靈之花的泉水。為人師表是教師的基本職業操守,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格高志遠」,首先應該是教師的座右銘!當我們在七尺講台,或嚴謹、或風趣、或睿智、或儒雅、或廣博、或專精、或敦厚,或瀟灑,總會給學生留下深深的記憶。而教師的學術眼光、人文胸襟、精神風采、人生感悟,對學生而言,更有著無形的影響力,日後將成為他們記憶中一道永遠的風景。
「學貫中外」,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指明了我們求知向學的路徑。作為上外人,不僅要重視外國語言文化的學習和研究,更要承擔起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時代使命。這就是說,作為一個學術團隊,一個整體,上外人不僅要有突出的外語能力,還應有深厚的人文積淀,對中外文化的精髓都能夠融會貫通。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為中國和世界架起雙向交流的橋梁。
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初迫切需要讓中國了解世界,讓中國融入世界;那麼在中國國力全面提升的二十一世紀,就更需要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風采,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因此,上外人有責任、有義務,讓世界各國正確地認識中國、深入地了解中國。為了做到這些,我們應該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的國情、民情、更深入地研究本土的文化、歷史,把生命之根深深地扎在祖國的土地上。
「格高志遠,學貫中外」,這意蘊豐瞻的八個字,響亮地告訴我們所有的上外人:在我們的背後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在我們的肩上,是振興中華民族的歷史重任,而在我們的面前,則是世界的大舞台!

8. 我是警官學院的學生,讓寫一篇關於「加深校訓價值觀」的演講稿,坐等急急急急急急!!!!

在進入正題前,請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人的一生中,最值得追求、最可珍惜、最幸福的,是什麼?(暫停)有人說,是找到一份薪酬豐厚的工作,過上香車美房、豐衣足食的富足生活;有人說,如果有朝一日能夠身居高位、權傾一方,享受眾星捧月的無比榮耀,就別無所求了;有人說,生命才是最寶貴的,沒有了生命,再多的金錢、再大的權力,又有什麼意義呢?還有人說,人活一世,就是要為子孫後代創造更好的條件,讓家庭、家族延續下去……對這個問題,每個人的回答都可能不盡相同。有一首廣為傳頌的詩,也可作為一種答案:「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作品《自由與愛情》。可貴的是,詩人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846年,23歲的裴多菲結識了伊爾諾茨伯爵的女兒森德萊•尤麗婭,並一見傾心。然而擁有財富和地位的伯爵卻不肯把女兒嫁給裴多菲這個窮酸詩人。面對阻力,裴多菲與尤麗婭的愛情沒有中途夭折,反而更為堅定熱烈,終於沖破家庭門弟的藩籬,走進了婚禮的殿堂。歷經曲折終成眷屬的裴多菲對愛情的甜美是最有體會的,為了心愛的人,哪怕獻出生命都在所不惜。但是,為了追求奧地利統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的獨立自由,蜜月中的裴多菲寫下這首著名的《自由與愛情》,毅然投筆從戎,成為一名少校軍官,拿起武器反抗俄奧聯軍的進攻,捍衛國家獨立。1849年7月31日,在與數倍敵人的戰斗中,裴多菲的胸膛被俄國哥薩克騎兵的長矛刺穿。他犧牲時年僅26歲,身後留下22歲的妻子和1歲半的幼子,他用自己的生命為這首詩作了最悲壯、最生動的註解。在我國近、現代波瀾壯闊的民主革命、民族獨立斗爭的過程中,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如就義前寫下《與妻書》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在刑場上以樹枝為筆寫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民族英雄吉鴻昌;犧牲前給兒子寫下遺書的抗日女英雄趙一曼;臨刑前寫下「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革命英雄夏明翰等等。同學們,眾多中外革命者寧願放棄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毅然選擇了一條充滿艱險的革命道路,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源於對我們剛才所討論的問題進行的思考。要想真正把這個問題講明白,就請大家進入第一部分。
一、價值觀探秘
1.價值。「價值」(value)的本意是「可寶貴、可珍貴、令人喜愛、值得重視」 。價值概念最初產生於倫理學研究,用來分辨善和惡。18世紀,對價值的研究又在美學領域展開,主要是區分美和丑。19世紀,西方價值學創始人赫爾曼•洛采和奠基人德爾班認為,價值是哲學為世界立法的「規范」,價值就是「意味著」,就是具有意義(說句題外話,這話聽起來讓人不禁想起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的名言:「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學者亨利•李凱爾進一步認為,「只有存在的價值的總和,才構成了世界」。他們的觀點簡單地說就是:哲學本質上就是關於一般價值的學說,並且只有作為價值的學說才存在,價值論即等同於哲學。
馬克思主義對價值的概念也十分明確,作為政治經濟學的概念,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作為哲學概念,馬克思指出:「『價值』這個普通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也就是說,價值是一種關系范疇,是主客體關系的一種表現,是客體對主體的意義或效用。在人類社會歷史領域,價值本質上是一種社會關系,一種社會存在。價值依人而存在,無論人的價值還是物的價值,都是在實踐過程中產生和存在的,都是對於人的價值。人是一切價值的主體,是一切價值產生的根據、標准和歸宿,是價值的創造者、實現者和享有者。這很好理解,黃金價值很高吧,它可以用來兌換和購買各種商品。然而,對於在沙漠中迷路的人來說,黃金不僅毫無價值,反而是個累贅,平時值不了幾個錢的水在這種情況下卻體現出巨大的價值。
說完了「價值」,馬上來看「軍人價值」。
2.軍人價值。軍人價值是人的價值的一種特殊形式。軍人,是指專門從事軍事活動的人員。因此,軍人價值就是指從事軍事活動的人員的價值。軍人價值既包含每個軍人個體的價值,又包含整個軍人群體的價值。軍人價值是國家、社會、人民對軍人的需要同軍人對這種需要的滿足的一種肯定關系。軍人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軍人與國家、戰爭(和平)、社會進步的關系之中。辯證地看,軍人的價值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將國家、執政黨、統治階級、政府和社會作為需要的主體,軍是滿足主體需要的客體,軍人價值就是軍人的奉獻與犧牲;二是將軍人作為需要的主體,國家、執政黨、統治階級、政府和社會作為滿足主體需要的客體來看待,軍人價值就是對軍人的尊重與滿足。軍人價值創造方式具有超常性,軍人價值主要是保障價值創造的價值。在革命戰爭年代,軍人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其價值是顯而易見的;而在和平時期,由於軍人不直接生產物質產品,其價值不容易顯現出來,只有在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的危機發生的緊要關頭,才能顯示出軍人的價值。其實,和平時期軍人雖然不生產物質價值,但是生產精神價值、政治價值和安全價值。有觀點認為,在職業軍人眼裡,就沒有「和平時期」這個概念,所謂「和平時期」在軍人眼裡只是兩場戰爭的間歇期而已。對於軍人而言,只有戰爭時期和戰爭准備時期。為保衛國家領土和主權、保衛人民安居樂業,他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分晝夜站崗放哨、巡邏值勤;為了隨時打贏戰爭,他們必須時刻戒備。正如軍旅詩歌所描述的那樣:「曉戰隨金鼓,宵眼抱玉案」(李白《塞下曲》),「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戚繼光《馬上行》)。在一個和平穩定、欣欣向榮的國家裡,軍人即使默默無聞也不能說說明他們沒能價值。相反,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本身就已經強有力的證明這個國家的軍人創造了巨大的價值。如果說,其他職業創造的價值還可以換算、替代的話,軍人創造的價值是不可替代的,缺少了軍人創造的價值,其他價值創造活動就失去了保障,即使創造了,也可能被掠奪。看一下近代史就知道,清政府的國民收入曾佔世界的三分之一,直到清末,GDP仍是世界第一。然而,由於閉關鎖國的錯誤政策,由於政治制度、科學技術等諸多方面的逐漸落後,尤其是軍隊發展與世界軍事革命嚴重脫節,這個世界頭號富裕的東方帝國無力抵禦西方堅船利炮的入侵,難逃被列強任意宰割的悲慘命運。圓明圓的廢墟從反面映證了,軍人對國家和民族的巨大價值。
3.價值觀。價值觀是人們對基本價值的看法和對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價值觀與世界觀、人生觀密切相關、相互包含。如果說世界觀、人生觀主要回答世界是什麼?人生是什麼?那麼,價值觀則是回答我們需要什麼?追求什麼?怎樣的世界、怎樣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人不僅僅滿足於知道世界是什麼,而且還要進一步追問世界的意義與價值;人不僅僅滿足於知道人生是什麼,而且還要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人生的意義原本就是一個價值問題,人的價值問題是全部價值問題的核心。馬克思主義認為:價值觀是價值在人們意識中的反映,或者叫做價值的觀念表現。價值觀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反映了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並為相應的經濟基礎服務。西方國家的學者往往有意迴避價值觀這種意識形態的本質屬性,宣揚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自我價值」,用抽象的「價值論」作為價值理論基礎。在他們筆下,「價值」和「價值觀」這兩個概念經常是混同使用的。關於價值觀的分類。由於人們對價值的分類多種多樣,標准也不統一,所以價值觀的分類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有人把價值觀分為人生價值觀、職業價值觀、文化價值觀、經濟價值觀、政治價值觀、道德價值觀、審美價值觀、軍事價值觀、交往價值觀、婚戀價值觀等;也有人把價值觀分為生死觀、義利觀、得失觀、金錢觀、苦樂觀、榮辱觀、幸福觀、人際觀、權力觀、審美觀、婚戀觀等;還有人把價值觀分為物質價值觀、精神價值觀、集體(社會)價值觀和個人價值觀。
4.軍人價值觀。軍人價值觀,是軍人依據自身的需要和利益評價客觀事物和社會現象的意義、選擇行為取向的基本觀點。軍人價值觀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軍人價值觀,是軍人對一切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它包括軍人關於物質世界價值的觀念,關於人類社會價值的觀念,關於人的價值的觀念等等。狹義的軍人價值觀特指軍人對軍人價值的根本看法。軍事科學院張明倉研究員認為:軍人價值觀是軍人在戰爭和軍事活動中形成的對人生、軍人職業、軍事活動的意義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觀點,其核心是「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問題。由於軍人職業責任重大,生活環境非常艱苦,軍事活動充滿危險和艱辛,軍人價值觀更加強調忠誠、勇敢、愛國、團結、奉獻和犧牲。一般來說,軍人價值是本民族價值觀的集中體現,軍人的優秀品質往往是社會倫理道德的精粹,是本民族價值品格的精華。在世界各國,有許多道德楷模都是軍人。舉個最常見的例子,關羽是三國時代蜀國名將,民間尊稱為關公、關二爺。千百年來,經過歷代統治者的封謚,和戲曲、文學的演義描述,一個「對國以忠、待人以仁、處事以智、交友以義、作戰以勇」,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完美的關公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他成為戰神,財神,文神,農神,是全方位的萬能之神。凝聚在關羽身上的忠、義、信、智、仁、勇,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實質上就是五千年華夏靈魂的化身。關於軍人價值觀的分類,臧樹華、宋家胤在其著作《軍人價值觀教育十講》中,把軍人價值觀分為軍人社會道德價值觀、軍人人生價值觀、軍人金錢價值觀、軍人訓練價值觀、軍人成才價值觀、軍人作戰價值觀、軍人交往價值觀和軍人戀愛、婚姻、家庭價值觀等。
5.核心價值觀。價值觀有一般價值觀和核心價值觀之分。核心價值觀是整個價值體系中居主導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是價值體系中最基礎、最核心、最穩定的部分。一個社會的價值觀是多元的,核心價值觀卻是唯一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定社會意識形態的靈魂,從深層次穩定恆久地影響著個體或群體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和價值實踐。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應當准確、凝練、深刻。學者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精煉表述進行了熱烈討論,提出許多有參考價值的表述,歸納進來主要有:「以人為本」;「公平正義」;「發展、富裕、民主、文明」;「人民至上、公平正義、勞動優先」;「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人本、和諧、幸福、持續」;「以人為本、以和為貴、以法為基、以公為善、以勞為美、以家為安」等等。一定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滲透於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體現於國家的政策、制度、法律、道德之中。核心價值觀的主要作用是:對全社會的價值選擇、價值追求具有導向作用;對不同類型、層次的價值觀具有整合作用;對社會意志和力量具有凝聚作用;對塑造民族精神境界具有奠基作用;對民族興盛具有支撐作用。歷史反復證明,只有先進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才能引領和促進社會進步。一個國家如果離開了核心價值觀的支撐,雖然一個時期的表面的經濟繁榮也可以出現,但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因為核心價值缺失最終要反映到現實生活中來,並逐漸演化為精神危機,乃至社會危機。
6.軍人核心價值觀。剛才,我們一鼓作氣,逐步深入了解了5個基本概念以及相互關系,這為我們更好地理解軍人核心價值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知道,軍人價值觀集中體現了軍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毫無疑問,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使命條件下,軍人價值觀的內容會相應具有不同的特點。但是,其中最基礎、最核心、最穩固的部分是具有延續性,在較長歷史時期內不會改變的,這就是軍人核心價值觀。軍人核心價值觀是軍隊在其軍事生活實踐中形成的,適應統治階級、政黨要求的根本價值觀念。軍人核心價值觀是整個軍人價值體系的軸心,是軍人精神支柱的內核,也是一支軍隊應長期秉承的根本准則和始終遵循的精神路標。一支強大的軍隊必須有凝聚軍心的核心價值觀。軍事上不過硬一打就垮,而沒有核心價值取向的軍隊不打自垮。
既然軍人核心價值觀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專門講一講軍人核心價值觀。
二、聚焦軍人核心價值觀
讓我們將穿梭於廣闊的時空,看看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前世今生。
1.縱覽傳統軍人價值觀。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武德文化與軍人價值觀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謂武德,就是從武、用武、尚武之德性,包含政治觀念、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和行為品質等。最早提出「武德」概念的是楚莊王。他說:「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武」與「德」二字聯用,始見於《國語•晉語九》:「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有武德以羞為正卿……」。《尉繚子•兵教》中說:「此之謂兵教,所以開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也。」這里提到的「武德」指的是軍人的歷史使命,即責任、義務和軍人的價值。中華傳統武德文化是以「仁」為核心,以「精忠報國」和捍族保民相統一的文化體系,愛民、愛國是武德最核心的價值,是軍人的最高價值追求。從楚莊王的「保大」「安民」、孔子的「執干戈以衛社稷」到《國語》中的「為國者利國之謂仁」等,無不揭示了這一點。那些被歷史謳歌、被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如岳飛、文天祥、戚繼光、鄭成功等,大多是「精忠報國」「扶眾安民」的典範,對全民族、全社會的價值觀念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孫子兵法》開篇首句中即明確指出: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計篇》)。這就把養兵用戰同國家,民族和人民的生死存亡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肯定了軍人的價值。《孫子兵法》反復強調「修道而保法」,「自保而全勝」,「唯人是保,而利合於主」,「安國全軍之道」等原則,闡明「安國保民」是軍人的最高價值目標,是衡量軍人價值大小,軍事行為正當與失當的根本標志。孫子也相當重視的將帥的武德修養,把「將事」視為「五事」之一,強調「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安危之主也」(《作戰篇》);「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謀攻篇》)。他明確提出:「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形成了以「五德」為綱的將帥品德規范體系和具體修養要求。 孫中山為「智、仁、勇」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明確提出軍人價值、軍人使命等概念,強調指出:軍人最重要的是真正懂得「捍族衛民者,軍人之天職」的道理,發揮其「忠愛民國」的優良品質,盡其「興武止戰」之使命;只有努力恪盡「天職」,永葆「良質」,才能「以保軍人之價值」。「捍族衛民,矢忠必勇」,是孫中山對傳統武德文化「精忠報國、和軍制勝」價值觀的繼承與創新發展。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武德文化的繼承者、創新者和發揚者。我軍從南昌起義開始,建立了不同於舊軍隊的新型人民軍隊,在民主革命時期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了好八連精神、硬骨頭六連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形成了抗洪精神、抗非精神、抗震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無不閃爍著中華傳統武德文化的光輝,為新時期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放眼外軍核心價值觀。在高度現代化的全球化時代,「軟實力」成為愈益凸顯的影響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國軍隊在改進武器裝備、改革編制體制的同時,更加重視「精神引導」、「文化熏陶」、「道德提升」等「軟實力」建設,尤其重視培育軍人核心價值觀。美軍歷來重視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和灌輸,在《2010年聯合構想》中把軍人核心價值觀建設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列入「基礎戰斗訓練教育」,製成各種形式的精神宣傳畫懸掛、張貼在營區、訓練場甚至官兵的床頭;聘請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國參戰回國的「戰爭經歷者」現身說法;還安排了5000多名隨軍牧師,以「上帝的語言」傳播和強化軍人核心價值觀念。各軍兵種和院校都根據自己的實際提出相應的價值觀,如美陸軍將價值觀概括為「忠誠、責任、尊敬、奉獻、榮譽、正直、勇氣」七條,美海軍的核心價值觀為「榮譽、勇氣、奉獻」,同時宣揚「海軍是海洋的主人」、「海洋中的利刃」;美空軍宣揚「正直、進取、忠誠、堅毅、無畏和奉獻精神」和「正直第一、服務至上、事事爭優」的價值理念,把「誠實與正直第一、先公後私、工作優異」作為其核心價值觀;美海軍陸戰隊的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是「榮譽、勇氣、責任」;西點軍校則把「責任、榮譽、國家」作為學員價值觀養成的座右銘。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隊價值觀混亂,道德墮落,形象敗壞,軍人失去往日的榮耀。2007年總統普京簽署了一項重整軍隊計劃,提出「為重振俄羅斯擔當使命」的口號,俄軍以 「認真履行軍人的天職,勇敢地捍衛俄羅斯的自由、獨立和憲法制度,保衛人民和祖國」為價值理念,其核心價值觀也表述為「榮譽、責任、形象、紀律、勇敢」。日本生存空間狹小,自然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存和發展僅靠個人或單家獨戶的力量是不夠的,只有團結起來形成群體力量方能求得生存,個人的價值也才能得到實現,由此形成了群體主義價值觀。日本自衛隊在建軍計劃中強調:「沒有精神支柱的軍隊等於空中樓閣」,「有了新式武器而精神力量薄弱,等於把火箭將給了稻草人」。 日本自衛隊突出「忠誠武勇、衛國衛家、忠於職守、嚴守紀律、積極向上」的核心價值觀,還有一種表述是「忠誠、守紀」。英軍宣揚「效忠國家」的價值觀念,其精神內涵是無條件承擔義務、自我犧牲和相互信任。英軍在「軍隊價值觀」中規定:「無私的個人承諾是軍事服務的基礎。你必須隨時隨地准備聽從召喚,竭盡全力做到最好。這意味著你必須將軍隊和團隊的使命置於你個人利益之上……你必須要有足夠的勇氣去完成你的任務,無論有多麼危險和艱難。」其核心價值另一表述是「忠誠、自豪、堅定」。法軍宣揚「紀律、忠誠、獻身」的價值理念;核心價值觀是「忠於法蘭西,做不屈的高盧雄雞」表述為「自由、平等、頑強、堅韌」。德軍的核心價值觀為「忠誠、服從、勇敢、奮發」。印軍倡導「克制、自尊、守紀、集體精神」,其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是「榮譽、智慧、責任、靈魂、自尊、惠人」。以色列國家雖小,但軍隊戰鬥力卻十分強悍,經過幾次中東戰爭,逐步確立了對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優勢。以軍核心價值觀是「憂國獻身、勇敢頑強、知識智慧、共濟互助」。
3.解析我軍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提出培育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又體現了軍隊的職能使命的要求;既吸收了古今中外軍人核心價值的合理內容,又充分體現了我軍核心價值觀的優良傳統和時代精神。其主要特徵有 :一是彰顯我軍本質屬性。軍隊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時候都是為本階級實現自身利益、為執政黨履行使用的工具。我軍與西方國家軍隊最本質的區別就是我軍是黨締造的人民軍隊,是執行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處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一直將自己定義為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始終把黨的政治理念作為軍隊的政治信仰精神支柱來遵循,始終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本色和作用。這就是我們黨和國家多年來經受國內外各種反動勢力的沖擊,經歷大大小小的政治、經濟風波和自然災害的考驗,仍然屹立不倒,保持安全穩定良好局面的根本原因所在。關於這一點,在原蘇聯身上能夠找到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列寧在發動和領導十月革命中首先著手建立以工人赤衛隊為基礎的紅軍,並特別強調和堅持布爾什維克黨對紅軍的領導。正是這支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的無產階級軍隊,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態勢下,以頑強不屈的戰斗精神有力地鎮壓了白匪叛亂,擊退了14個帝國主義國家入侵,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軍隊,保衛了蘇維埃政權。然而,二戰勝利後如日中天的蘇共和軍隊在西方「和平演變」攻勢下,沒有採取有效的抵制措施,尤其是缺乏對官兵積極的價值引導,蘇聯軍隊與蘇共漸漸離心離德。在「8.19」事件中,當蘇聯國家和人民最為需要的危急關頭,軍隊倒戈,蘇共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也喪失了執政地位,龐大的蘇聯一夜之間解體。蘇聯解體後,軍隊價值觀混亂,道德墮落,形象敗壞,民眾對軍隊的信任竟然一度下滑到30%,低於40%的國際警戒線。這里還有幾幅圖,從圖片對比中,中美兩國軍隊在自然災害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反差一目瞭然,這也是人民軍隊根本性質最直觀的體現。二是體現職業特殊要求。國不可一日無軍隊,現代國家必須維持一支精幹高效的、以職業軍人為主的常備軍。盡管我國當前還沒有 「職業軍人」的正式提法,但是,當代軍人,尤其是將要在部隊長期服役的士官(學員)、軍官,要相創造輝煌的軍旅生涯,就應當努力錘煉自己的職業化軍人素養。最近熱播的電視連續劇《紅日》再次詮釋了國民黨將領張靈甫的形象。客觀來說,張靈甫的確是一名純粹意義上的職業軍人。作為抗戰時期最著名的兩個團長之一(另一個團長是謝晉元),張靈甫打過無數惡仗、苦仗、硬仗。凇滬會戰,張靈甫脫掉身上衣服,抱著機關槍帶著敢死隊沖殺日軍,斃敵800餘人。張古山戰役,與日軍激戰五天五夜,身中七塊彈片,血染征衣,仍然指揮作戰,直到勝利。共產黨員劇作家田漢編寫的話劇《德安大捷》真名實姓地謳歌了張靈甫。南昌會戰,張靈甫右腿被日軍機槍打中,受了重傷,軍醫要鋸掉張靈甫的右腿,張靈甫將手槍交給隨從副官,厲聲說:「誰鋸我的腿,你就槍斃誰!」匆匆包紮傷口後又沖上前線。不久,上高會戰,張靈甫的腿又被炸斷。蔣介石親自派飛機送張靈甫去香港治病。手術不久,張靈甫在報紙上看到軍人戰時不能出國養病的新規定,不顧醫生修養一個月就可以痊癒的勸告,大義凜然地說:「軍命不可違,軍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腿!」提前歸隊,於是落下殘疾,人稱「跛腿將軍」。八年抗戰,張靈甫以其功勛獲得過美國金質自由勛章,國民政府自由勛章,被蔣介石譽為「模範軍人」,被朝野稱為「常勝將軍」。1973年,周恩來總理接見張靈甫的遺孀王玉齡時,言辭懇切地說:「我當過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張靈甫是我的學生。我們沒有把他爭取過來,我有責任!」。由此可見,拋開政治信仰,張靈甫的職業軍人素養是得到國共兩黨共同認可的。三是繼承傳統與時俱進。中華傳統武德文化承載著中國歷代軍人不懈追求崇高價值的人生理想,清晰地展現了軍人所奮斗的價值目標、價值實現途徑和價值評價標准等完整的軍人價值觀體系。其發展的規律性與價值特性,也在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過程中得到繼承和發揚。新世紀新階段,我軍面臨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考驗。軍委胡主席站在黨、國家和軍隊建設的戰略高度,將我軍歷史使命科學概括為「三個提供、一個發揮」(軍隊要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要保證全面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就必須重視培育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使官兵身居軍營胸懷天下,身處盛世毋忘國家安危,忠實有效地履行職責。四是軍隊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要走在前列。回顧建軍80多年的成長歷程,我軍一直是黨所倡導的核心價值理念的忠實信仰者、優秀宣傳者、模範踐行者。毛澤東同志給解放軍規定了三大任務:戰斗隊、工作隊、生產隊。過去雖然沒有核心價值觀的概念,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基本要素是始終存在的,並強烈地反映在人民軍隊的信念和實踐中。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指出:「人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要發揚我軍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進一步提高全體指戰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努力走在全社會的前列。」這充分體現了黨對人民軍隊的高度信賴,更是黨對人民軍隊的特殊要求。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工程,要求軍隊努力走在全社會的前列,以自身的模範行動影響社會,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確立和普及。

9. 我們的校訓是「修德,立志,勤奮,求實」,哪位大人可以幫幫忙以此為題原創一篇1000字左右的演講稿啊

我們學校的校訓是「修的勵志,勤奮求實」「修德礪志」也是對教師的要求。修德礪志:德須修之,志必礪之,無德無以成人,無志無以成才。
「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
那就是教師
有一首歌最為動人
那就是師德
有一種風景最為雋永
那就是師魂 "
在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中,具有基礎地位的教育事業,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工作的質量,也正在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師不僅要成為知識淵博的「經師」,更要成為道德高尚的「人師」。可以說,師德是教師的靈魂! 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育人必先育己,傳道必先修德.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只有造就一支品德高尚,情趣高雅,博識專才,立志教育,熱愛學生,具有獻身教育事業的遠大志向的教師隊伍,才能以其人格魅力來熏陶教育學生。
熱愛學生,是教師最寶貴的職業道德,對學生的態度就是對事業的態度,這是師德修養中最重要的內容。教師是一個平凡的職業,教育是一個偉大的事業。 無論是古代「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還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亦或是一生從教,有著傳奇色彩的中國當代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他們無一不是憑著一顆「愛心」來奏響生命的樂章,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了偉大的事業。熱愛學生,要用愛心、誠心、熱心、細心、耐心、操心去換取家長的放心。
教師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沒有教師崇高的師德,就不會有學生高尚的人格,沒有教師對學生的真誠關愛,就不會有學生陽光般的笑臉。我本是一個極平常的人,因為做了一名教師,我的人生才有了不平常的意義。看看我們的身邊,青年教師們把青春年華紮根於三尺講台而無怨無悔;中年教師們將家庭擱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撲在教學工作上;老教師如一頭黃牛埋頭苦幹而不知疲倦。許許多多動人的事跡在激勵和鞭策著我!他們就這樣默默地、毫無怨言地辛勤耕耘著「半畝方塘」,堅守在三尺講台。

冰心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 作為一位人民教師,耿耿園丁意,拳拳育人心;身於幽谷處,孕育蘭花香。讓我們發起青春的誓言:任憑歲月更迭世事滄桑,任憑青春流逝憔悴紅顏,我會永愛我的事業,永愛我的學生,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盡心盡責,以心換心,以愛博愛,傾我所有,去換取明天的桃李芬芳。

教師不是偉人,不能象偉人一樣成為偶像,受人景仰;教師不是英雄,不能象英雄一樣樹碑立傳,流芳千古;教師不是明星,不能象明星一樣婦孺皆知……相比之下,教師所做的一切,是那麼普通,那麼平凡,那麼瑣碎!

記得全國著名教師於漪曾深情地說過:「如果人的生命有一百次,而且每次都可以讓自己選擇職業,那麼我將一百次選擇教師--這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句話也道出我的心聲,我要把教師這一職業當作一生的事業加以追求,言傳身教,衣帶漸寬終不悔;鞠躬盡瘁,一腔熱血灑杏壇 。

10. 求一篇有關大學校訓:厚德博學 慎思篤行的演講稿

厚德,猶大德。語出《周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淮南子·汜論訓》亦謂:「故人有厚德,無間其小節。」 厚德載物的意思是說,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
博學,意為廣泛地學習。篤行,意為切實履行,專心實行。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儒行》:「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其中「博學」、「審問」屬於學的過程,「慎思」、「明辨」是思的過程,「篤行」則是習和行的過程。這五個階段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習過程的內在聯系。 「博學」,意指廣泛地學習人文知識及與科學文化知識;「篤」意指忠實,專注,一心一意。「篤行」,意指對事業專心致志,鍥而不舍,知難而進,勇往直前,也包含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精神。
《禮記·中庸》十九章有雲:「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並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審問」為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後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明辯」為第四階段。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偽難辨,良莠不分。「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以「博學篤行」為校訓,並非只取「博學」和「篤行」四字,而是包括「審問、慎思、明辨」在內的,由「博學」而「篤行」的內在統一、相聯互動的過程。民政人以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為己任,非有過人之本領無以擔此重任。以「博學篤行」為做學問之道,方能學有所依、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愛眾親仁」才不至於流於口號,流於形式。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