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祝福演講 »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

發布時間: 2020-12-26 12:36:00

『壹』 有關 中華文明贊贊美泰山的演講稿

愛長城,我愛中華

記得小時候,媽媽第一次帶我去長城,看見許多黃頭發藍眼睛的外國人。我問媽媽:「外國人為什麼到我們的長城上來呢?」媽媽說:「因為長城雄偉壯麗,因為長城象徵著中華。」從那時起,在我心理,就深深地刻上了「長城——中華」。
我生在長城邊,長在八達嶺腳下。
春天,這里漫山遍野,山花爛漫;夏天,這里層巒疊翠,生機盎然;秋天,這里紅葉金果,碧水藍天;冬天,這里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每當雲霧繚繞的清晨,長城像一條巨大的青龍,在凌空飛騰;每當月光朗照的夜晚,長城似一條巨大的銀龍在碧海徜徉;旭日東升,她又似一條金龍戲珠;夕陽斜掛,她又化作一條赤龍,遨遊飛霞。微風,是她在自由呼吸;暴雨,是她在倒海翻江;電閃,是她在掃視人間滄桑;驚雷,是她在歡呼如今這世上天堂。。。。。。
有人說,「長城一步一個景」,這並不過譽。依我看,一年四季,無論晴陰風雨,無論雷鳴電閃,每時每刻,長城都是一幅宏偉壯麗的畫卷。這也不是誇張,不信,請聽聚集而來的中外遊人用相機為她合唱贊歌的節拍「咔咔」「咔咔」。。。。。。
有一次,我在人潮中發現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夫婦,互相摻扶著爬上長城後,他們熱淚盈眶,卻相視一笑。不知他們是來自歐亞還是拉美,也不知他們是來自台灣還是港澳,但從膚色和語言可以斷定,他們也是炎黃子孫!親手足啊,老同胞!他們當時的心情是親切。。。。。。
長城啊長城,你在向人們述說著,中華山河的錦綉;你在向人們述說著,中華歷史的悠久;你在向人們述說著中華文化的燦爛;你在向人們述說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你在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偉大!
雄偉啊長城,偉大啊中華!
我登上崇山峻嶺的高峰之巔,我站在萬里長城聳入雲端的城樓之上,我昂首挺立在世界的東方,在祖國的山川大地,向世界的大洲大洋,向天外的星球宇宙,縱聲呼喊:
我愛長城!

『貳』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

各位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本次我演講的題目是《長城贊》。
長城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載體,它涵蓋的面非常廣,把整個文化載體當中豐富的內涵,通過具體的活動都展現出來,這無疑對增進海峽兩岸之間,對中華文化理解,特別是對台灣年輕人一代弘揚中華文化傳統,都很有意義。當前,島內台獨勢力非常囂張,特別是島內推行「文化台獨」、「去中國化」,通過修改教科書,歪曲歷史,割斷兩岸之間這種不僅是血緣,特別是文化上的、精神上的紐帶。

前段時間,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的會上,有一位叫朱宏(音譯)的台灣師范大學副教授,他提供的論文就是《海峽兩岸歷史教科書的比較》,其中,比較當中,就有怎麼樣介紹長城。現在台灣新修改的教科書當中,在介紹長城時,基本上淡化歷史所含的信息,只是從建築方面來講到的。這本身就反映出,我們的活動對台灣島內宣傳中華文化的意義,應該是潛移默化,通過非常生動和具體的事例來引導,來教育台灣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

從文化上來講,從中國傳統文化來講,我們都是年青一代,是後來人。

從中國傳統的古文字學來看長城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實際上長城的概念是到了秦以後才出現的。城防以前就有,城的雛形在商代就有,它最早基本上是一種疆界的劃分。真正長城雛形的概念,一個字就是「疆」。從象形來講,疆字里的「田」就是被夯實的土塊,中間那兩橫是板,或者就象我們漢長城看到的那種用蘆葦或木塊墊起來,一層一層。板築是中國最傳統的築城方式。70年代農村打牆時,還用這種最古老的方法,兩個門板,一層一層地夯實,放上蘆階節,一層一層,那麼這個疆,也就是中國最早、最傳統的牆。疆、牆一聲,從文字學來講,也是一音之轉。那些與疆相關的概念包括田地的田、城垣的垣,都是板築的形式。所以,板,後來又稱為版圖。版圖的意思就是以牆為界,你所控制的范圍和地域。可以說,從我們先輩在文字中創造的東西就可以看出我們最早長城建設當中的文化意涵。甚至包括邊關的邊,繁寫的「邊」也指敵樓很高,下面是土方,還可以綿延不絕。古老的長城,西方翻譯成「GREET WALL」,非常准確的翻譯。長城最早就是牆,後來變成疆界,界的意思是上面夯實的土,下面用木頭搭建的一種結構。所以,現在我們邊界的界也是與夯土建牆直接相關的。

許多學者認為,長城建了以後它基本是一種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分界,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分界。說生產方式的分界也好,說生活方式的分界也好,說種族劃分也好,總而言之,它是一種文明生存狀態的隔閡,這既是一種隔閡也是一種融合。從戰國時代,這種邊界方式在中國各地都有,包括戰國當中在中國的內陸,也都存在這種防禦式的邊界,到了秦,就具有了很大的政治意義和文化意義。因為,秦作為一種統一,「書同文、車同軌」,修長城也要把整個的疆域統合起來。到了漢,圍繞河西走廊基本上是維持漢代的交通線。交通線是為了維持飛地,哪一塊飛地?就是沙洲,是敦煌。敦煌又是控制整個西域的一個漢人聚居的地方。它北邊有匈奴,南邊有北狄,處在夾縫中。河西的長城是沿著河西走廊修築的,是一條軍事交通孔道,一條補給線,同時它也是敦煌的交通線,長城維系了絲綢之路。這一段的長城,我們感覺與明長城有很大的區別,實際上一個意義——攔馬牆,因為游牧民族在軍事上最厲害的是馬。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後,車戰的方式已經拋棄,學用一人一騎這種戰術。這種戰術突擊能力非常之強,而游牧民族主要靠騎兵征服農耕民族。修長城,無疑是這樣,你人可以過來,但馬過不來,馬過不來,你戰鬥力就沒有,你打不過漢人的步兵。河西走廊這段漢代長城起到了一個攔馬牆的作用。明代長城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它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它是一個文化載體,它周邊的人文設施,包括民俗、宗教、人文的各個方面,很多很多。

還有一點,清朝的長城政策實際上是值得我們研究的。清是「修一座廟,勝養10萬兵」。所以,承德是清朝濃縮的一個長城,它是精神上的長城,是把中華民族多民族融合在一起的一個長城。我認為清朝的民族政策是最成功的,是和長城的思想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長久以來長城防禦思想的一個積極體現——通過民族的融合。

到了今天,我們去研究長城,就是要發揮這種精神。長城是中華文化連綿不絕的象徵;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不屈不饒的象徵;又是中華民族團結融合共同發展的象徵。還是中華民族改天換地創造能力的象徵。我想,這些都是長城的文化意義。當然,它還有更深的文化內涵,從考古,從文化,從歷史,包括農耕和游牧之間的區別,包括地理、軍事,包括交通這些方面。圍繞長城有許多需要進一步開發的,包括民俗民居,兵營文化,當地的集市,當地的宗教信仰,關公信仰(古代軍人都信關公)。此外,長城的軍事布防還有一線、二線梯次配置。實際上,古代軍事思想與現代的軍事思想是一樣的,雖然冷兵器、熱兵器不同。這些方面都應該充分挖掘。

總而言之,長城提供給我們的是一種多向性的載體,而不是單一的。台灣青少年一代,他們大多數人都是從教科書上讀到長城的。怎麼把中國文化、中國歷史,變成活生生的,再把這段歷史銜接到現在,最後,融通在他們的思想中,使中華文明能夠承傳。

現在,中國處於一種發展狀態,同時,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顧炎武在《馭戎論》中講過三段話,很有啟發意義。他說:「宏大公之度,以開其向化之心。」雖然你修了長城,但有的時候,你要敞開胸懷,要懷柔的政策,包括對待世界的文明,你要開「向化之心」,要「宏大公之度」。第二句話是「蓄不測之威,以消其先事之詐。」就是積極的防禦。你沒有防禦,有不測之威,你就要受人欺負,長城也有這方面的作用。第三句話:「嚴必然之防,以綏其窺伺之禍。」我個人認為,我們新的長城精神,首先是中華民族5000年連綿不斷的精神價值;第二,我們民族新的長城精神應該是我們綜合國力和綜合國防的強大;第三,我們新的長城精神,應該是一種開放的、包容的,一種多元的,一種融合現代世界文明發展的精神。有了這些,我們整個長城文化就能歷久彌新,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使中華文明在世界上更能發揚光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叄』 中華文明贊助長城演講稿怎麼寫

各位尊敬的老師同來學們大源家好: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年明,書寫著永不停息、對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著永不磨滅、對民主富強的探尋。文明禮儀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乘車讓座是文明,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站在時代的今天,讓我們暮然回首:一個民族,要獨立、要生存、要發展,不僅需要強大的民族經濟、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還需要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更需要一種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這是支撐一個民族存在與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與精神支柱。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我們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肆』 中華文明贊演講稿作文300字

各位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年內明,書寫著永不容停息、對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著永不磨滅、對民主富強的探尋。

文明禮儀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乘車讓座是文明,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

站在時代的今天,讓我們暮然回首:一個民族,要獨立、要生存、要發展,不僅需要強大的民族經濟、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還需要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更需要一種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這是支撐一個民族存在與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與精神支柱。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我們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伍』 中華文明贊的演講稿,急用!!!謝謝!!!

各位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本次我演講的題目是《長城贊》。
長城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載體,它涵蓋的面非常廣,把整個文化載體當中豐富的內涵,通過具體的活動都展現出來,這無疑對增進海峽兩岸之間,對中華文化理解,特別是對台灣年輕人一代弘揚中華文化傳統,都很有意義。當前,島內台獨勢力非常囂張,特別是島內推行「文化台獨」、「去中國化」,通過修改教科書,歪曲歷史,割斷兩岸之間這種不僅是血緣,特別是文化上的、精神上的紐帶。

前段時間,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的會上,有一位叫朱宏(音譯)的台灣師范大學副教授,他提供的論文就是《海峽兩岸歷史教科書的比較》,其中,比較當中,就有怎麼樣介紹長城。現在台灣新修改的教科書當中,在介紹長城時,基本上淡化歷史所含的信息,只是從建築方面來講到的。這本身就反映出,我們的活動對台灣島內宣傳中華文化的意義,應該是潛移默化,通過非常生動和具體的事例來引導,來教育台灣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

從文化上來講,從中國傳統文化來講,我們都是年青一代,是後來人。

從中國傳統的古文字學來看長城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實際上長城的概念是到了秦以後才出現的。城防以前就有,城的雛形在商代就有,它最早基本上是一種疆界的劃分。真正長城雛形的概念,一個字就是「疆」。從象形來講,疆字里的「田」就是被夯實的土塊,中間那兩橫是板,或者就象我們漢長城看到的那種用蘆葦或木塊墊起來,一層一層。板築是中國最傳統的築城方式。70年代農村打牆時,還用這種最古老的方法,兩個門板,一層一層地夯實,放上蘆階節,一層一層,那麼這個疆,也就是中國最早、最傳統的牆。疆、牆一聲,從文字學來講,也是一音之轉。那些與疆相關的概念包括田地的田、城垣的垣,都是板築的形式。所以,板,後來又稱為版圖。版圖的意思就是以牆為界,你所控制的范圍和地域。可以說,從我們先輩在文字中創造的東西就可以看出我們最早長城建設當中的文化意涵。甚至包括邊關的邊,繁寫的「邊」也指敵樓很高,下面是土方,還可以綿延不絕。古老的長城,西方翻譯成「GREET WALL」,非常准確的翻譯。長城最早就是牆,後來變成疆界,界的意思是上面夯實的土,下面用木頭搭建的一種結構。所以,現在我們邊界的界也是與夯土建牆直接相關的。

許多學者認為,長城建了以後它基本是一種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分界,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分界。說生產方式的分界也好,說生活方式的分界也好,說種族劃分也好,總而言之,它是一種文明生存狀態的隔閡,這既是一種隔閡也是一種融合。從戰國時代,這種邊界方式在中國各地都有,包括戰國當中在中國的內陸,也都存在這種防禦式的邊界,到了秦,就具有了很大的政治意義和文化意義。因為,秦作為一種統一,「書同文、車同軌」,修長城也要把整個的疆域統合起來。到了漢,圍繞河西走廊基本上是維持漢代的交通線。交通線是為了維持飛地,哪一塊飛地?就是沙洲,是敦煌。敦煌又是控制整個西域的一個漢人聚居的地方。它北邊有匈奴,南邊有北狄,處在夾縫中。河西的長城是沿著河西走廊修築的,是一條軍事交通孔道,一條補給線,同時它也是敦煌的交通線,長城維系了絲綢之路。這一段的長城,我們感覺與明長城有很大的區別,實際上一個意義——攔馬牆,因為游牧民族在軍事上最厲害的是馬。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後,車戰的方式已經拋棄,學用一人一騎這種戰術。這種戰術突擊能力非常之強,而游牧民族主要靠騎兵征服農耕民族。修長城,無疑是這樣,你人可以過來,但馬過不來,馬過不來,你戰鬥力就沒有,你打不過漢人的步兵。河西走廊這段漢代長城起到了一個攔馬牆的作用。明代長城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它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它是一個文化載體,它周邊的人文設施,包括民俗、宗教、人文的各個方面,很多很多。

還有一點,清朝的長城政策實際上是值得我們研究的。清是「修一座廟,勝養10萬兵」。所以,承德是清朝濃縮的一個長城,它是精神上的長城,是把中華民族多民族融合在一起的一個長城。我認為清朝的民族政策是最成功的,是和長城的思想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長久以來長城防禦思想的一個積極體現——通過民族的融合。

到了今天,我們去研究長城,就是要發揮這種精神。長城是中華文化連綿不絕的象徵;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不屈不饒的象徵;又是中華民族團結融合共同發展的象徵。還是中華民族改天換地創造能力的象徵。我想,這些都是長城的文化意義。當然,它還有更深的文化內涵,從考古,從文化,從歷史,包括農耕和游牧之間的區別,包括地理、軍事,包括交通這些方面。圍繞長城有許多需要進一步開發的,包括民俗民居,兵營文化,當地的集市,當地的宗教信仰,關公信仰(古代軍人都信關公)。此外,長城的軍事布防還有一線、二線梯次配置。實際上,古代軍事思想與現代的軍事思想是一樣的,雖然冷兵器、熱兵器不同。這些方面都應該充分挖掘。

總而言之,長城提供給我們的是一種多向性的載體,而不是單一的。台灣青少年一代,他們大多數人都是從教科書上讀到長城的。怎麼把中國文化、中國歷史,變成活生生的,再把這段歷史銜接到現在,最後,融通在他們的思想中,使中華文明能夠承傳。

現在,中國處於一種發展狀態,同時,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顧炎武在《馭戎論》中講過三段話,很有啟發意義。他說:「宏大公之度,以開其向化之心。」雖然你修了長城,但有的時候,你要敞開胸懷,要懷柔的政策,包括對待世界的文明,你要開「向化之心」,要「宏大公之度」。第二句話是「蓄不測之威,以消其先事之詐。」就是積極的防禦。你沒有防禦,有不測之威,你就要受人欺負,長城也有這方面的作用。第三句話:「嚴必然之防,以綏其窺伺之禍。」我個人認為,我們新的長城精神,首先是中華民族5000年連綿不斷的精神價值;第二,我們民族新的長城精神應該是我們綜合國力和綜合國防的強大;第三,我們新的長城精神,應該是一種開放的、包容的,一種多元的,一種融合現代世界文明發展的精神。有了這些,我們整個長城文化就能歷久彌新,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使中華文明在世界上更能發揚光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同學們,當你又一次面對庄嚴的五星紅旗,你的心底是否涌動起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壯志豪情?當你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國慶節,你的腦海是否浮現58年前的10月1日。1949年10月1日是一個永載歷史的日子,那天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的日子。在天安門城樓上一片五星紅旗高高飄揚。這是五星紅旗在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上第一次升起。在這面國旗上,凝聚了千千萬萬革命者的願望、信仰和追求,傾注了中國億萬人民對祖國、對民族的深情摯愛。於是每年的十月一日就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節。 同學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中華民族在世界上是一個非常卓越和偉大的民族。我們有過繁榮昌盛的唐朝,有過強盛無比疆域遼闊的漢朝和元朝,更有燦爛美麗的唐、宋文化;但是也有屈辱的近代歷史。 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的結束,這一百多年裡,帝國主義列強,曾經在養育中華民族的華夏大地上恣意橫行,上演過無數的血淚斑斑的慘劇。中國凝聚著民族之魂,振奮著我們的精神。曾幾何時,我們的民族、國家為著這面旗幟受過多少屈辱,蒙受多少災難。在弱國無外交、弱肉強食之下,大清國無奈中扯出皇帝的龍袍掛上旗桿,被西方列強談做笑柄。十七星的武昌起義旗,宣告一個歷史的結束,開辟出新的天地。但是群雄逐鹿,你方唱罷我登場,沒有誰的旗幟能讓國人揚眉吐氣。倒是星條旗、米字旗、膏葯旗以及形形色色的虎狼之旗霸佔了我們的土地,玷污著祖國的天空,奴役著苦難的人民。老舍先生筆下,淪陷區的學生,被身後的刺刀逼著,舉起敵人的旗幟,去慶祝敵人的勝利,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悲慘情景!戰爭年代,紅紅的旗幟召喚著英雄兒女為之拋頭顱灑熱血,十五歲的劉胡蘭面對紅旗舉手宣誓,她無怨無悔;江姐和戰友們含著眼淚綉出五星紅旗,她們赤膽忠心;千千萬萬英烈舉著紅旗、冒著槍林彈雨、撲向死亡,身後只是覆蓋著一面樸素的紅旗。今天,祖國蔚藍的天空中到處飄揚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國際賽場上,一面面五星紅旗高高升起;聯合國大廈前,五星紅旗迎風招展。今年五星紅旗將迎來自己五十周歲的生日,它也將飄揚在澳門的上空。先烈回眸應笑慰,擎旗自有後來人,我們就是跨世紀的一代舉旗人。五星紅旗是祖國的象徵,不管風雲怎能樣變幻,我們對祖國的眷戀矢志不移,如果對著千百種選擇,我們會毫不猶豫的擁進你的懷抱。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不會忘記國家和民族賦予的重任。同學們,我們都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未來屬於我們。為了祖國的明天永遠長盛不衰,作為祖國未來的主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挑起振興中華民族的重擔。 「少年興則國興,小年強則國強!」今天,我國已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老師們,同學們,新學期已經開始,希望我們人人學習有新目標,工作有新起色,學校有新氣象,質量有新突破。讓我們全體師生高揚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旗幟,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去刻苦學習,發奮工作,以優異的成績向建國60周年獻禮

什麼是文明禮儀?簡單地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中華民族素來是文明禮儀之邦,溫文儒雅,謙恭禮讓,是華夏兒女代代相傳的美德;在現在的社會中,我們更加要講文明懂禮貌。提高文明素養。

文明禮儀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乘車讓座是文明禮儀,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禮儀,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禮儀。文明禮儀貫穿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之中。所以我們更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讓文明禮儀貫穿於我們的一舉一動之中!

古人雲:「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而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對外交流的廣泛化,我們要想立於世界之林,就必須提高我們民族的文明素養。記得有一次看報紙,我對有一篇報道的印象特別深: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國家榮辱,匹夫有責」,做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有責任做中華文明的傳承者,用「謙謙君子」、「大家閨秀」、「表裡如一」的標准要求自己,宏揚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我們的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用我們的真誠去打動他人的心。希望你們一路留下的不僅是歡聲笑語,更有我們中華學子的文明素養和儒雅風度。謝謝!

以上幫你找了兩長一短的演講稿,不知那篇適合,若你是中學生最後一篇很有用,其他兩篇適用於全年齡(:

『陸』 贊美你燦爛的中華文化200字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華文明贊》。

謳歌我們的歷史,有盤古開天地的神話,迸發出生命的光線。謳歌我們的歷史,有四大發明的榮耀,播撒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謳歌我們的歷史,有老子、孔子的聖明,幾千年文明聖火照亮了我們。謳歌我們的歷史,絲綢瓷器遠涉重洋,誰都知道這是來自我們的田園。謳歌我們的歷史。那狼煙了沖殺出,兵馬俑威武的聲威。謳歌我們的歷史,那宏偉中聳立著,萬里長城的堅強。謳歌我們的歷史,千萬年古老的土地,曾留下若干可歌可泣的悲壯,那東亞病夫百年恥辱的帽子,終於被我們拋到寧靖洋上,我們實現了重整山河的理想。

看今朝,錦綉大地神采飛揚。看今朝,江山如花詩意酣暢。看今朝,轟隆的鐵生梳理著野外的歌喉,翻卷出豐收的喜悅與歡唱。看今朝,貧油的國土供起鋼鐵的脊樑,石油井架聳立在沙海大洋中。看今朝,一座座彩虹跨越長江,宏偉的三峽大壩鎖住千里蒼莽。看今朝,「兩彈」的紅雲刺破天穹,神州九號漫遊太空。看今朝,人民軍隊的戎行威武雄壯,捍衛祖國的江山銅牆鐵壁。看今朝,人民迎著改革的春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中興。

我們華夏的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精神,正等我們新一代的發揚滋長。

「少年強則國強!」,如今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認真聽老師為我們傳道解惑,愉快地在寬大的操場上奔跑跳躍。我們如幼苗,似雛鷹,在陽光明媚的春天裡努力汲取著知識的雨露,鍛煉著稚嫩的翅膀。我們知道:我們的未來就是祖國的明天!我們將用知識的琴鍵奏響新世紀的輝煌,用七彩的畫筆描繪祖國的未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