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祝福演講 » 演講稿心得

演講稿心得

發布時間: 2020-12-24 15:56:31

A. 一篇學習心得的演講稿

思路:可以講講自己如何學習,等等開心的事情。注意要寫得具體,寫出怎樣開心,如果有一開始的很難甚至失敗,與最後的成功做對比,就更能讓人體會到這件事情值得高興。

正文:今天,我很榮幸能和大家在一起交流一下我的學習心得。在我看來,學習是一個不斷求知、不斷探索、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而興趣則是最好的老師。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有信心學好一切。其次對學習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和認識。學習是成長的一部分,我們在學習中成長,同時也在成長中學習,因此我們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跟要學習如何做人,因為人的道德品行高於一切,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只有態度端正了,目標明確了,才有前進的方向。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我們在校的過程是預習——聽課——復習——總結,因此,我的學習方法就是從這四個環節下手,對症下葯,有的放矢。課前預習是對學習新知識做的准備,是學習知識的開始過程。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預習工作,我們對第二天的學習內容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就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如果在預習中發現了問題,先自己嘗試著解答,若能解出來,那最好;

若實在解不出來,那也沒關系,畢竟是在獨立預習嘛!這是把問題記下來,等待老師明天的講解!課堂學習是我們學習最重要的途徑,因此,抓住了課堂學習,就等於抓住了學習的關鍵所在。聽課時要全神貫注地聽,聚精會神地想,跟著老師的思路走。

對於昨天預習時所發現的問題,更要仔細聽,認真想;如果課上還沒弄懂,那麼下課時就及時去問。帶著問題聽課,一心一意地聽課,將全副精力集中起來,上課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復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總之,我的學習方法可以總結為「主動、認真、刻苦」這六個字。以上只是我的一點學習體會,肯定有

B. 《為何而教》的演講稿或是心得

沒有出處,電影編劇自己寫的,我給你翻譯一下你就知道意思了,說的是兩人在回假謙讓假客答套。
唐伯虎:還沒請教?(請問您是?)
先生:教上教。(你先說)
唐伯虎:先請而後教(你先說我再說。)
先生:教後而先請(還是你說了我再說。)
唐伯虎:先請而先教(請你先說吧。)
先生:後教而先請(我等會說,還是你先吧。)
唐伯虎:再說我就要教了?(那我就說啦!)
先生:哎?不許教,本夫子…(停!不許說,我是…)

C. 一篇關於弟子規心得的演講稿

學習力行《弟子規》,感受傳統文化經典

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麼他依靠什麼立足社會呢?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

學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對它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其中的 「入則孝」 、「出則悌」 、「謹」 、「信」 、「泛愛眾」 、「親仁」 、「餘力學文」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說的「道德」 。在學習《弟子規》的同時我也反復拜讀了蔡禮旭老師的《幸福美滿的人生》這一寶書,越讀越感到它的確是人生智慧處世寶典。蔡老師的「道」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德」是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背做人的原則。其精髓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倫關系。它教我們如何修身,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良的傳統從古至今都為人所熟知,翻開《弟子規》一讀,就彷彿置身於文明當中,置身於做人的倫理大道當中。

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這些足以讓我心悅誠服,古人雲:「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於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為常或自己認為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著不足。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准則,在當代仍然影響著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我在細細品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

我想起了誰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若你:

播下思想的種子,便收獲文字;

播下文字的種子,便收獲行為;

播下行為的種子,便收獲習慣;

播下習慣的種子,便收獲人格;

播下人格的種子,便收獲命運。

學習了《弟子規》,被它所蘊藏的深厚內涵而打動,由於自己的無知,錯誤地理解了很多聖賢的教誨,我甚至叛逆地將一些傳統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從來沒有真正感到過「我們是驕傲的中華兒女」。覺得那是一句空口號。而此時我才明白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真正原因;中華民族讓世界人民喜愛的真正原因:因為我們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優良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一代代賢良的中華兒女!我們是「禮儀之邦」。講究禮儀、廣結朋友、謙虛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華兒女那麼多優秀的品德。可是為什麼有報道:在巴黎聖母院有用漢語寫的「請勿大聲喧嘩」;在泰國皇宮廁所中也要寫上「請便後沖廁」;在美國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寫著「請把垃圾丟在此」......我們中華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經下降到了最低點!這也讓我想起了「馬加爵事件」,為什麼一位頭腦聰明,曾經在全國競賽中獲獎的大學生會對曾經譏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為曾經主動幫助馬加爵盛過一回飯而倖免遇難。這引起了社會上對於青少年道德問題的廣泛討論與關注。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認識到在現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方面,就應該從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做起,彌補上。以便讓我們培養的學生在走上社會後,不會因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敗。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像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著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意義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其實,這么算也不見得正確,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里的人民哪裡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范。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范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有點長,自己刪改吧,我只能幫到這里了,祝你成功!!!

D. 讀書心得體會3500字演講稿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人們心中的渴望。從古至今,人類對於幸福的追求從來沒有停止過。毫無疑問,我們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那麼,到底什麼是幸福呢?其實,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和感受並不相同。最近,拜讀了畢淑敏的《破解幸福密碼》一書,在書中關於幸福,畢淑敏用理性的語言娓娓道來,讓人看過之後冷靜而倍感溫情。我也試圖跟隨作者一起去尋找破解幸福的密碼。

她在書中寫道,幸福不是金錢,也不是高科技,更不是單純的生理反應,而是一種快樂和意義的結合體。畢淑敏對幸福的定義是幸福首先是一種情緒,幸福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並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久遠的愉快心情」。每個人都是有過快樂體驗,生活中也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發現幸福的眼睛。我不要當幸福盲,把這個絢爛多彩的世界當成了模糊的黑白世界。她認為感知幸福的物質基礎是我們身體內部的荷爾蒙,我們要成為自己的主人,學會控制了荷爾蒙,也就抓住了幸福。

找到破解幸福的密碼,做幸福的女性。
做幸福的包子。在書中,畢淑敏還用詼諧的語言把中國人對待幸福的方式做了四大分類。一是像吸毒者一樣只注重短暫生理享受的飲鴆止渴型,二是把幸福永遠建立在未來的黃連團子型,三是害人害己貪官一樣的餿餡餅型,四是既有幸福目標又能享受現在的幸福包子型。其實,幸福就是自己的一種感覺。畢淑敏認為世界上真正妨礙幸福獲得的就是你自己。幸福的密碼,也攥在你自己的手中。而種種自我問題的根源,都是由於強烈的內在沖突引起的。沒有每個人內在的和諧,就沒有幸福。只要你成為自己的好朋友,接受自己、鼓勵自己、相信自己,你就是幸福的了。

對照一下,我們又是哪一類型的呢?我們很多人是不是都是黃連團子型的。讀完這本書,我想我們要對自己的幸福負責,做個幸福包子型的。包子皮是當下的歡愉,包子餡是長遠的理想,就是我們賦予生命的意義。我們要創造幸福、把握幸福和享受幸福,在任何時候都要看到希望,並投入自己的情感,珍惜時光。作為女性,我們要為我們的人生樹立正確的目標,努力實現我們的存在對於社會、對於家庭的意義,我們要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的心去感受幸福,爭取做一個幸福的包子,把悲傷打包存放在記憶的深處,不必強求消失,只是成為歷史。

善於發現平常生活中的幸福。書中還有這樣一段描述,若干年前,西方某都市的報紙,面向社會徵集「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個題目的答案。來稿踴躍,各界人士紛紛應答。報社組織了權威的評審團,在紛紜的答案中進行遴選和投票,最後得出了三個答案。因為眾口難調意見無法統一,還保留了一個備選答案。

按照投票者的多寡和權威們的表決,發布了「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名單。記得大致順序是這樣的:
第一種最幸福的人:給孩子剛剛洗完澡,懷抱嬰兒面帶微笑的母親。
第二種最幸福的人:給病人做完了一例成功手術,目送病人出院的醫生。
第三種最幸福的人:在海灘上築起了一座沙堡,望著自己勞動成果的頑童

看完這一段我才發現幸福原來是這么的簡單。女性在現代社會獲得了解放,女性獨立的同時也意味著她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家庭中要做賢妻良母,工作中還要是巾幗不讓須眉的女強人,女性身上的擔子似乎更重了。有時我們時常會抱怨憑什麼女性在工作中和男性承擔一樣的責任,家庭中我們卻還要承擔的更多,這種不平似乎也快成了妨礙我們獲得幸福的枷鎖。我們要做幸福的女性,不就應該換個角度看問題嗎?你看第一種最幸福的人。

訂了一個投資500餘萬元的合同,在村部大樓建成「宿遷誠信羊毛衫廠」。正式投產後,成功帶動我村及周邊的留守婦女、不能外出打工的剩餘勞動力的就業。我個人也辦起了服裝加工廠。

幾年來的生產都紅紅火火,但由於金融危機,以外貿出口為主的羊毛衫廠於2008年倒閉。工廠雖倒閉了,大樓還在,留守婦女們還需要就業賺錢,我們不能止步於此。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方努力,終於與睢寧一老闆簽訂投資500萬的合同,建成「宿遷中翔燈具廠」。項目上馬後解決了全村和周邊200餘人的就業問題,不僅給群眾帶來了脫貧致富的美好希望,也為村裡增加了一定的經濟收入。同時,我們以此為契機,永不滿足,積極謀劃招商措施,又於最近引進了板材廠、電子廠等項目,實現了村裡人人有事做、人人有錢賺,人心穩定,而且幫助解決了周邊村剩餘勞動力的務工問題。

閱讀,伴隨著我人生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增添了童年的樂趣,增長了學習的知識,開闊了工作的視野,讓我從中得到無窮的智慧和快樂,讀書是我人生進步的階梯。
有所求有所為

E. 讀書心得演講稿800字左右

我演講的題目是《讀書真好!》
書,一個充滿智慧的字眼,書,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書,人類進步的階梯。正如托爾斯泰所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有首歌唱到: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讀你的感覺像春天......漫步在書的世界,我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的秘密:猿人是人類的祖先;恐龍高大而可怕;遠古時代,人們鑽木取火......也知道了一些古人讀書的故事:為了讀書而懸梁的孫敬,為了讀書而刺骨的蘇秦,為了讀書而偷光的匡衡......
通過讀書,我知道了什麼是美麗,什麼是丑惡。《悲慘世界》使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自私與善良。我感嘆過當時階級社會對窮人的殘暴粗魯;感嘆過當時法國觸目驚心的社會現實;感嘆過人們貪婪狡詐的邪念;更感嘆過那些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民,為了反抗社會的不公而做出的巨大貢獻。
讀完了虛幻飄渺的《紅樓夢》,我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的純潔,纖塵不染。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 一如碧玉般盈澈。 「讀書就是力量」。每當我迷惑、彷徨時,書猶如一隻明亮的火炬,指引我前進的方向,為我排憂解難,增強我的勇氣和自信;當我悲傷痛苦時,書告訴我說,悲傷只是暫時的,只要勇於去開拓,便會發現快樂就在眼前;當我被別人誤解時,書告訴我說,勇敢的去走你的路,他們會看到真實的你。
書,你這默默無聞的聖師。我願意用一生來讀你,讀你千遍萬遍都不厭倦,不厭倦的讀你千遍萬遍!
讓我們熱愛讀書吧!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整個世界,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美好的明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F. 關於讀書心得的演講稿

NO.1 讀書心得

我喜歡的書,書中有很多道理,使我們獲益匪淺.在我所有的書籍中,我特別喜歡<<鋼鐵是怎麼煉成的>>和< <皮皮魯外傳>>.<<鋼鐵是怎麼煉成的>>一書的主人公是一位身殘志堅的人,他叫保爾.柯察金,是他一直鼓舞著我向困難挑戰,一直向前.

在傷病無情地奪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榻上,他仍然不向命運屈服,克服著種種困難,以頑強的毅力進行寫作,以另一重方式實踐著他生命的誓言.

話說"鐵棒磨成針",這話在保爾身上應驗了.從他的身上,我學到惡劣很多.每個人在面臨厄運的同時,都會有不同的做法.有的是放棄,有輕生的念頭;則有的人愈是厄運,愈是要與厄運作斗爭."鋼鐵是怎麼煉成的",一定是經過很多磨練才能製成,人的意志不也是一個道理嗎?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我非常喜歡.在保爾身上凝聚著那個時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質-----為理想而獻身的高貴品質.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皮皮魯外傳>>是關於一個淘氣男孩的故事,雖然很多人認為這本書值得男孩子讀,我很好奇,為什麼我們女孩子就不能讀啊!

別看我們女孩子表面文文靜靜,其實比男孩子還要瘋狂.雖然女孩比較細心,男孩還要馬虎一些,但女孩膽子小,男孩去那樣勇敢.大膽.有時真的很佩服那些男孩子.

<<皮皮魯外傳>>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要學習男孩的大膽.果斷.女孩有時猶豫不決,可膩了.所以男孩.女孩都要互相學習嘛!正如孔子所說的"三人行,比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兩本書,使我變的堅強,讓我懂得取長補短.同時讓我在遇到困難時都會以笑臉面對,不在矮愁眉苦臉.其實書中的話才是真正的人生哲理.

NO.2諄諄人世語 悠悠父子情
—讀《傅雷家書》有感

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於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愛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的,這不只是一個願望,一個口號。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於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讀者印象深刻,頗有感言。
母親在那個險惡的年代,在個人安危毫無保障的日子裡,她心系遠方的兒子和孫子,她剋制著內心的恐懼和痛苦,把堅強、安詳、無微不至的關懷傳送給漂泊異國他鄉的親人。一件為孫兒一針又一針織出來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卻為「禮薄」而不安,為了讓兒子在異國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她一絲不苟地寫下菜餚的製作程序,惟恐疏漏一個細節。她愛夫愛子,一生為這個家奉獻,然而,她同樣為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嚴的踐踏和侮辱,夫妻二人一同將生命融合,邁向永恆,或許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個結束。然而這個結束卻從沒讓人把他們夫婦倆分開過。
夫婦二人作為中國人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兩個兒子成材,大兒子傅聰成為著名的鋼琴大師,小兒子傅敏成為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教兒子先做「人」,後成「家」,在他們的人生的句號中,就用「人」字結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憶不願讓自己屈辱,不願再讓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們寧肯拋棄自己而獲一個解脫,來完成人的詮釋。
他們的死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輕時那樣為他們痛楚,只求半個世紀來他們真正的安息。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正如好友樓適夷面對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家教的過嚴過細卻「不以為然」。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並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麼吧?為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著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盡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麼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熏陶,這與父親在數萬里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這種關愛不是意識一個階段,而是伴父愛而來。這位嚴肅的父親,從來就沒有推卸自己的責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圍成孤島時,他就把孩子關在家中,而且很早發現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為音樂工作者的素質,正如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一樣,對待幼小的孩子一樣,他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制定日課,一一以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兒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為人間的這一遭父子情驚嘆,對,是朋友,是同志。
除了感慨傅雷在創作上甚豐的翻譯作品,驕人的成績,還為他是這樣一個集藝術與生命都美妙地融入自己生命中的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他的生活有規律,人生就是優美的弧線,那留給我們的點點滴滴那樣溫暖每個少年、青年、父母的心。
對待兒子,他說:「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為孩子包辦,而為孩子這種蛻變的過程而高興,並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為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他說「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面對現在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匯款單,沒有其餘的問候,而這位父親告誡兒子寫信就是強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麼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的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而這樣嚴於律己教子的人,他卻說:「身外之名,只是為社會上一般人所追求,驚嘆;對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卻沒有相干。孔子說的『富貴於我如浮雲』,現代的『名』也屬於精神上『富貴』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們不因該受羈於貪念和慾望」。對成名成家的兒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當成年後,兒子面對感情的選擇,他竟也不失時機的幫助:「要找一個雙方缺點各自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這一點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蒙蔽,服人的眼光---結婚就會變,變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這一著,必遭後來的無窮痛苦。」而當他們成家後,他有叮囑切勿錢在手頭,撒漫使花,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
隨處讀來,有反復叮嚀,有溫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有的甚至連點重重的著重號,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些如細流般溫潤人心的句句話語,難道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這是千年修來的服氣。翻動著每一頁字字沁人心脾,我的心總能被染的金燦燦的。
隨書還附錄了兒子傅聰,傅敏給父親的信,看來這些信並非一去不復返,並有幸被我們讀者讀到這樣一本好書,比起其餘誡子書更增添幾分民主平等。不幸的是這樣幸福一家被時代過早的拆散,作為一名教育者,一位家長,我力推這本書,或許你從中可以領略的更多,不妨親自拜讀。

NO.3 我的讀書心得

讀書於我而言,是一種審「苦」。這種審苦,像一位評論家形容波德萊爾的寫作狀態:他躺在玄色的石板上,拿著明晃晃的刀子給自己解剖。不同的地方是我左手持鏡、右手持刀;最後發現刀是鈍的、身軀是虛空的。

「我」 在石板上銘肌鏤骨地「觀」著。鏡子呢?鏡子還是鏡子。我從小人書開始「讀書」生涯。村裡的大小孩,從初中學校借回小人書。有些大小孩還爬到老師家或供銷社裡去偷小人書。借回來的第二天就要還,於是一本小人書在村裡輪流讀到天明,輪不著的乾瞪眼。讀小學的我放學回家,主要任務是放牛,讀小人書的機會比其他人多。當時用得最多的一個短語,可能就是「改革的春風」。在這「春風」中,我感覺到了父輩們一生的「悲慘」。這種「悲慘」感越來越強烈,最後成了未成年的我關注農村一草一木惟一的「眼」。讀高中時,我拚命地思考農民的命運。讀的書越多,越深入,越感覺到世界的廣大、知識的無涯、思考的無窮,而人在其中的命運也越切近,越飄渺。我不知不覺走上抽象之路。當年的「農村之思」遠了,「人的命運」這個維度卻刻骨銘心了。為何讀書?我說不清楚,因為我意識到這個問題時,讀書已經是存在本身。但我知道:我讀書之所及,無不是「人的命運」,人在鹽米油醬醋中的命運,在世界中的命運,在人類中的命運。我關於人的命運的關注就這樣地由近及遠、由此及彼地展開了。

我信奉叔本華的理論:喜歡閱讀一目瞭然的書的人是懶惰的人,只有閱讀那些需要自己反復思考才能明白的書的人,才是真正讀書的人。我認為一個民族也是如此。一個沒有比較艱深著作的民族是不深刻的民族。真正的艱深,不是因為它遠離我們的日常生活,而是因為它直面世界本身的復雜。我的閱讀也是如此。我喜歡閱讀艱深的著作。在閱讀中我強調想像和聯想。再抽象的理論表述,在進行思辨理解的同時,我把它還原成日常生活的圖景。有些只需要現成的聯想,有些需要想像的構造。我一直認為,無法進入抽象概念的人是缺乏想像的人;缺乏想像的人如果自認為理解抽象概念,這個概念在他那裡也已經是一個死的東西了,既沒有聯結能力,也沒有生成能力。

閱讀是抽象的,關於命運的感受是具體的。在抽象閱讀和現實感受中,我明白自身觀念的命運。我們生長在改革年代,但在接受現成的非個人化的觀念里長大。許多教育和觀念已經深入到生理反應中去。我不得不四面突圍。人不能揪住自己的頭發離開地球。在自圓其說的內部突圍中,惟一的途徑是自覺引入差異。遇到能夠證明自己感受和觀點的事物固然高興,遇到不同的甚至否定的事物,我更加高興。我稱之為差異閱讀法。我很少單純地閱讀一本書,或者一種觀點。我總會同時將觀點不同的許多書放在一起讀。我越信服某種觀點或某本書,我越要尋找不同的書來辯論。

G. 關於讀書感受的演講稿,限時5分鍾,800字

我讀書 我快樂
兒時的我,在「鋤禾日當午,汗滴何下土」的詩歌聲中長大,每次端起書,看著那毫無生命的方塊字,我總是大喊沒意思。讀書是我最頭疼的事了。
漸漸長大了,我感到了知識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從何說起。爸爸、媽媽為我不喜歡讀書而煩惱,常常買許多書讓我閱讀。直到有一天,那天晚上,我們家裡開展成語比賽,該我說成語,媽媽說意思,我翻開成語詞典,說道:「金蟬脫殼(ké)。」剛一說完,爸爸、媽媽都鬨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們笑什麼,媽媽看我一臉的驚詫,說:「自己看看拼音,到底讀什麼。」「噢!是『金蟬脫殼(qiào)』!」我恍然大悟。爸爸嚴肅的對我說:「以後要注意多讀書,那才能積累知識呀!」於是,我便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多讀書,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識。
從那以後,我真的喜歡上了讀書,因為書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當讀到安徒生的童話集——《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曾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命運做過祈禱;當我看到《狼牙山五壯士》時,我為狼牙山五壯士的悲壯流過眼淚;當我讀到《三國演義》時,我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欽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書的海洋中,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話「讀書能醫愚,讀書能治窮,讀書能療病,讀書能礪志,讀書能致遠,讀書能練達,讀書能聰慧,讀書能知道怎樣交友,怎樣識人,怎樣說話,怎樣做事,怎樣活著才身心健康,讀書能明白什麼樣地人生稱得上完美無憾。」是啊!讀書得好處無窮無盡。
現在,當我捧起《鋼鐵識怎樣煉成的》,深深融入到裡面時,我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因為我擁有健康的身體,保爾雖然殘廢,但他那種不向命運低頭,堅強的毅志和頑強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讓我佩服。我對今後的學習、生活充滿了希望。我更愛讀書了。
讀《三國演義》、《水滸傳》可以讓我們對中國名著有所了解;看《十萬個為什麼》可以使我們的知識更加豐富;讀《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們的作文水平;就是看一些漫畫、搞笑之類的,也可以讓我們更加幽默,更加富有想像力。
讀書給了我知識,讀書給了我樂趣,讀書更給了我力量。
我讀書!讀書讓我知道了什麼是酸?什麼是甜?什麼是苦?什麼是辣?讀書讓我知道了怎麼為人處事?讀書給我的最大東西是:知識。它豐富了我的大腦,增長了我的見識。
你能說讀書不快樂嗎?

H. 求一篇學習心得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我很榮幸能和大家在一起交流一下我的學習心得。
在我看來,學習是一個不斷求知、不斷探索、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而興趣則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有信心學好一切。
其次對學習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和認識。學習是成長的一部分,我們在學習中成長,同時也在成長中學習,因此我們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跟要學習如何做人,因為人的道德品行高於一切,人的高貴在於靈魂。只有態度端正了,目標明確了,才有前進的方向。
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我們在校的過程是預習——聽課——復習——總結,因此,我的學習方法就是從這四個環節下手,對症下葯,有的放矢。
課前預習是對學習新知識做的准備,是學習知識的開始過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預習工作,我們對第二天的學習內容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就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如果在預習中發現了問題,先自己嘗試著解答,若能解出來,那最好;若實在解不出來,那也沒關系,畢竟是在獨立預習嘛!這是把問題記下來,等待老師明天的講解!
課堂學習是我們學習最重要的途徑,因此,抓住了課堂學習,就等於抓住了學習的關鍵所在。聽課時要全神貫注地聽,聚精會神地想,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對於昨天預習時所發現的問題,更要仔細聽,認真想;如果課上還沒弄懂,那麼下課時就及時去問。帶著問題聽課,一心一意地聽課,將全副精力集中起來,上課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復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溫故而知新」,在復習中,鞏固當天所學內容,把知識梳理一遍,加強記憶的同時,最好還能發現新問題,找到新答案,也就學到了新知識。復習時,要有針對性,對於自己還未掌握、尚未弄懂或已生疏的知識要多花點功夫,通過朗讀、背誦。做作業來加強鞏固。
課後總結是對學習的自我總結,它類似於復習,卻又勝於復習,更具有概括力,能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
好的學習方法離不開好的學習習慣。我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總結出如下四個學習習慣:
1.良好的生活習慣 生活是學習的根源,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有健壯的身體,才能更好地去學習。我們還要注意勞逸結合,有時多聽聽新聞、看看報紙,關注國家大事,對於我們的成長也有好處。
2.勤於思考的習慣 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往往自己想出來的記得是最牢固的。勤於思考,勤於動腦,才能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好問、善問的習慣 「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問,要問的准、問得深。再問之前,先要自己思考,實在解決不了,再去請教他人;在問之時,要認真聽講,學習他人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4.做筆記的習慣 「好記憶不如爛筆頭」,記號筆記,可以理出知識的線索和要點,使之有條理化,便於復習和記憶。記好筆記,要有選擇性,記重點、難點、要點,切不可聽到什麼就記什麼,那樣就太費時間和精力了。
總之,我的學習方法可以總結為「主動、認真、刻苦」這六個字。
以上只是我的一點學習體會,肯定有許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同學們多多指教,讓我能夠改正缺點,不斷學習。
謝謝大家!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