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祝福演講 » 圓明園的演講稿

圓明園的演講稿

發布時間: 2021-03-06 11:29:35

『壹』 我要圓明園的毀滅的演講稿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組成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咸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聯軍內攻入北京。10月6日,佔領容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命令米啟爾中將於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
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後,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

『貳』 一篇關於圓明園的演講稿,400字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就有拚命硬乾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一切探索救國救民的先輩們是中國的脊樑,偉大的抗戰英雄是中國的脊樑,而我們,必將成為新世紀復興中華民族的脊樑,就是因為有這么多的脊樑,中國才會有振興的一日! 【】 歲月的長河淌過浸透血淚和屈辱的近代史,歷史的渺渺塵煙,掩蓋不住世紀的風雨。近半個世紀的求索與攀爬,滄桑印證著我們前進的步伐。那段艱苦的歲月已漸行漸遠。但12月13日這個飽蘸鮮血的日子,我們怎能忘記,我們的孩子更不可忘記。12月12日下午,小學部五年級全體師生在校學術報告廳舉行了「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演講活動。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里,孩子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12月的天氣已令人戰栗,在幾天的演講准備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忙得熱火朝天,從收集資料,到撰寫演講稿,到班級選拔。他們一次次走進了凄慘的歲月,那不堪回首的一幕幕令他們痛恨了無數次。演講中選手們慷慨激昂,從萬曆帝到努爾哈赤的銘文明亡清興,從康乾盛世到咸豐帝火燒圓明園,歷史的光輝與慘淡印在他們沸騰的愛國之心。近代的屈辱歷史,南京大屠殺血琳琳的慘案令每一名同學痛徹心扉,回首那段充滿血光的歷史,那段漲滿血淚的國仇家恨,胸中燃起無限的尊嚴與責任。同學們情動於衷,情不自禁的唱起《我的中國心》。「凄涼讀盡支那史,幾個男兒非馬牛?」「落後就要挨打。」「災難唯有進步來補償,尊嚴唯有奮發來捍衛!」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奮力拚搏,振興中華」在孩子們的誓言中我們看到了他們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看到了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沉重的歷史責任感。雖然活動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但對於同學們的是無限的鼓舞,他們暗下決心:「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史為鑒,努力學習,振興中華」

『叄』 [圓明園的毀滅]演講稿

圓明園的毀滅
老師們,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
大家知道以前的圓明園嗎?那是個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地環繞在圓明園周圍。
那兒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有象徵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徵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台、武陵春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築,還有西洋景觀。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圓明園不但建築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各種奇珍異寶。所以,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可是在1860年的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軍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化為灰燼。

『肆』 圓明園的演講稿400字

中國來,一個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的地源方。這里的人熱情、美麗;這里的江山如畫;這里的風俗人情溫暖人心------這就是美麗中華。
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頤和園的秀麗難以盡數,說到底我最喜歡的還是圓明園,她是耗費幾代人的生命建成的,卻被八國聯軍一把火燒得乾乾凈凈,但是這絲毫不能影響人們對她的喜愛和懷念,每年無數人不遠萬里來到她的身邊,來懷念她的過去,遐想她的未來。
圓明園是一座集中西方藝術與一身的皇家園林。即使今天人們走進她的廢墟一角,都會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甚至忘記了拍照。因為她的韻致猶存,因為她的磅礴大氣仍在,因為她的殘缺之美仍讓人不由自主地去想像她曾經的輝煌、耀眼。她那處處殘缺不能不讓你頓生惋惜,再次回到那段被列強欺凌的時期,那一根根高大的柱子即凝聚了一個民族的數代人的汗水和心血,也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恥辱與榮耀。見證過那場殘酷的戰爭,那血腥的搶奪。
歷史已經過去,我們已無法改變。但歷史可以鞭笞今天的我們,因為落後就要挨打,就要受欺侮,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好好學習,用智慧改變自己,用智慧改變中國,用智慧重創圓明園的輝煌。

『伍』 發揮你的想像和聯想,將這首《圓明園》改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演講詞

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地環繞在圓明園周圍。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有象徵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徵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台、武陵春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築,還有西洋景觀。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圓明園不但建築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各種奇珍異寶。所以,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軍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化為灰燼。

『陸』 圓明園應該重建的發言稿

圓明園是對一段歷史最生動、真切的記錄和詮釋。可以說,任何文字性的記載,任何圖片或影像,都不能比圓明園一小塊斷壁殘垣更真實地觸及人們的內心。這其中,包含著真實而豐富的中華民族的歷史基因。廢墟的文化就像剛剛癒合的傷口,表面的平靜下埋藏著組織的撕裂和劇烈的疼痛,這種疼痛是寫在歷史上的陰影,它給今天的生活增添了壓迫,但同時又給我們帶來了心理上迴旋的空間:我們的生命有沒有勇氣承受超過其本身的災難?

2004年是圓明園罹難144周年,10月18日,中國圓明園學會和圓明園管理處召集20餘位建築、歷史、考古、園林等各界的專家,紀念圓明園百餘年前的創痛及百餘年來的滄桑,共商「遺址公園」建設大計。未能趕來的著名古建築研究和保護專家羅哲文給會議寄來了賀信,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系教授王道成在會上作了發言,再一次主張復修圓明園的中國園林部分,北京大學世界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謝凝高提出,「圓明園有必要復建部分景觀,申報世界遺產。」然而,隨後立刻有人對此次會議提出質疑:「這么多專家都眾口一詞地倡言復建圓明園,不能不讓人覺得這是一次組織得力的『復建吹風會』」。隨著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的展開和人們保護文物意識的增強,圓明園復建與否的問題再一次被提上議事日程,更多的人也對此抱以關註: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是否需要重建?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區北部。1709年,康熙將暢春園北一里許地後華家屯的一座園林賜給他的第四個兒子胤,並親題園額曰:「圓明園」。其意為:「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此後,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清朝五代皇帝的傾心營造,圓明園成為舉世聞名的皇家營苑,因其在建築與園林方面的傑出造詣,被世人譽以「萬園之園」、「世界園林的典範」、「東方凡爾賽宮」等。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法國作家雨果對圓明園給予了極高的贊譽:「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
然而,歷史的天空經歷過風風雨雨,圓明園經歷了兩度劫難。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毀,這場熊熊大火,成了中國人永遠的恥辱和傷痛,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隨著那場大火化做了永遠的灰燼。作為清朝的皇家園林,圓明園的廢墟一直完整地保存到1900年。此前的1873年,為了迎接慈禧四十歲生日,圓明園還曾進行了部分的整修。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圓明園再度遭到破壞。辛亥革命以後,清政府放棄管理以後,圓明園成為無主的園林,又遭受第二次大規模的洗劫。兩度劫難之後,神話般煙雨迷離的美景已不復存在,留給後人的只是一片廢墟,這片遺址成為清代統治者腐敗無能的歷史見證,同時它也像一座警鍾,時刻警示著國人不能忘記這一恥辱。
多少年來,埋葬了一代又一代人憑吊和反思的圓明園被負載了更加厚重的期望。1983年,北京市曾在《北京城市建設總體方案》中明確規定,將圓明園遺址建設成「圓明園遺址公園」。然而,如何建設圓明園遺址公園、如何保護和利用好圓明園這片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學者卻持有不同的觀點,歸納起來,主要是兩種。一種觀點認為,對圓明園保護和利用應採取積極態度,主張部分復建圓明園景區,與現存的西洋樓遺址形成更鮮明的對比,更有利於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另一種觀點認為,美是不可重復的,圓明園應該保持廢墟,廢墟也是一種美,可以讓人們永記國恥。力主「重建圓明園昔日輝煌」的「修復派」與力主「讓廢墟成為民族恥辱歷史教科書」的「保留派」聚訟紛紜,各執己見,但其爭論卻一直未有公斷。
「修復派」有兩個分支,一是全面修復派,如已去世的建築學家單士元。他們認為圓明園是我國古代建築的頂峰和精華所在,應全面恢復,使後人了解我國古代在建築上的輝煌成就。但目前持部分修復意見的人較多,是主修派的主流,如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羅哲文等人,他們認為全面修復工程太大,耗費過重,沒有必要,只要修復一些重要景點就行,比如曾經是政治中心的「九州清晏」等。目的是為了加強對比教育,在對比中再現被侵略者破壞的慘狀。同時也提供參觀,使遊人重睹圓明園昔日之芳華。
「保留派」則認為,圓明園作為一個見證過歷史的園林,其實是有兩個歷史身份的,一個是園林史上登峰造極的「萬園之園」,一個是民族史上的屈辱象徵。站在圓明園的斷壁殘垣前,我們都會感到矗立在心頭的國恥,同時,我們又會想像那萬園之園的盛景。正是圓明園的這兩個身份,正是我們心頭的這兩個情結,讓我們對於圓明園該以哪種面貌示人有了不同的選擇,而這每一種選擇,決定的又不僅僅是圓明園的面貌,它還決定了我們每個人對待歷史的態度。
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葉廷芳是重修圓明園的著名反對者之一。他認為,世界上有許多以廢墟如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的羅德島上的太陽神巨像、古希臘雅典衛城中的帕台農神廟等,它們雖是廢墟,但卻最客觀真實地把歷史鐫刻在地上,這也是一種美。對廢墟進行維修是必要的,但如果在廢墟上搞「假古董」,破壞了廢墟本身的美,是摧殘的行為。而著名建築學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陳志華教授認為,即使重修圓明園,但建築材料、工藝、風格都無法真正回到過去,就不會再是那座清代名園,如此修復沒有多少意義。陳教授提出,在保留遺址的前提下,把圓明園建成公共綠地,同時,保留大水法等遺址,讓人們在休閑中受到教育。
1999年的一次交鋒是兩派辯論的一個高峰。「兩會」期間,針對一份「重現圓明園景觀」的提案,在北京市政協第九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北京市政協委員陳立群提交一份提案,建議「以股份制方式重建管理圓明園」,即「建立以國家、企業、投資人參股的股份制企業上市公司,以企業行為完成從策劃、宣傳、啟動、集資、管理的全過程」,然後,「承包給願意並有能力重建部分圓明園景觀的企業,由專家組監督實施過程,社會監督管理行為」。包括葉廷芳、李學勤、鄧友梅、梁從誡等人在內的49位全國政協委員上書提案,表示堅決反對,他們呼籲:「不能再以『修復』的名義毀掉圓明園了!」
2002年,《北京市公園條例》正式頒布。該《條例》規定:「對無法以人力再造和無法再生的自然景觀或者具有特殊歷史價值的人文景觀,禁止改變原有風貌和格局。」此《條例》出台後,爭論暫時平息,許多媒體以「圓明園不重建寫入法中」為題做了報道,此事告一段落。前不久的會議無疑在圓明園尚未平靜的湖面上擊起一片波瀾,此次由專家論證的「重修計劃」將給圓明園帶來怎樣的命運?記者就此分別采訪了羅哲文、葉廷芳和王道成。
保留派:難忘的精神
創痛與難圓的重修夢
記者:葉先生,從20世紀90年代初,您就堅決反對圓明園復修,當時您認為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歷史遺址,是以廢墟的蒼涼美而聞名於世的,如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的羅德島上的太陽神巨像、古希臘雅典衛城中的帕台農神廟等,它們雖是廢墟,但卻最客觀真實地鐫刻了歷史。
葉廷芳:是的,我一直認為,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北京的圓明園廢墟和南京的萬人坑遺址是西方列強與東洋鬼子留在中華民族脊背上最創痛的傷疤。它們不僅是中國人不可忘卻的恥辱,也是整個人類永遠銘記的恥辱。當年雨果對他肇事祖國的強烈譴責,不就是人類良知發出的聲音嗎?
因此我認為應當像保護犯罪嫌疑人「作案現場」那樣保護圓明園的廢墟狀貌。這種廢墟的悲涼的滄桑感本身就是對那種以強凌弱的侵略行徑的無聲控訴,它可以喚起國人對那段祖國貧弱歷史的痛苦記憶,激發國人奮發圖強的意志和決心。因此,保護侵略者的這塊「作案現場」固然已不具有法律效率,但它具有巨大的政治意義和歷史見證價值,這種價值是一座輝煌的皇家園林所無法比擬的。正是基於這一點,它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才是最理想的。
記者:那麼可不可以這樣說,對廢墟要尊重其歷史原狀,保持其歷史的真貌,不要唐突地進行任何修繕。因為對它的任意改動都會是不完美的,歲月留在廢墟中的蒼涼美也會被復修的腳手架沖淡?
葉廷芳:不,我不這樣認為。進行維修是必要的,我所反對的是在廢墟上搞「假古董」,破壞了廢墟本身的美。從文物美學角度講,文物的價值和文物的美,就在於它的歷史原初性,這種原初性或曰原創性的美是不可復制的。為了使其保持更長時間,有時對其進行維修是難免的,但國際公認的原則是:修舊如舊。然而我們這里常見的誤區是:「修舊如新」,以為只有使它重新完整了,嶄新了,才恢復了它的價值。事實正好相反,這樣做,恰恰毀壞了它原來的價值。所以,這一二十年來全國出現的大量金碧輝煌的仿古建築,群眾普遍感到厭倦,嗤之為「假古董」。所以不難明白,為何每一次「重修圓明園」的計劃提出時,反對的呼聲馬上把它掩蓋了,理由很簡單,圓明園是一個特殊的歷史紀念地,作為遺址公園有著巨大的文物價值。
記者:2002年,《北京市公園條例》正式頒布。該《條例》規定:「對無法以人力再造和無法再生的自然景觀或者具有特殊歷史價值的人文景觀,禁止改變原有風貌和格局。」此《條例》出台後,圓明園復修與反對的爭論暫時平息,許多媒體以「圓明園不重建寫入法中」為題做了報道。那麼,您認為今天,為何新一輪的復修計劃又被提出來?此次由專家論證的「重修計劃」將給圓明園帶來怎樣的命運?
葉廷芳:圓明園作為遺址公園而存在的性質在1983和2002年國家公布的相關法規中都是明確的。這個遺址公園應該是整體的,而不是部分的。但現在正在進行的修復十分之一的努力是與「遺址公園」的精神不相符的。不錯,十分之一在比例上固然是少數,但其絕對數將是大量的。一旦這些金碧輝煌的仿古建築琳琅滿目地散落在圓明園各處,人們哪裡還感覺得到遺址的氛圍呢?哪裡還產生得了憑吊情緒呢?特別是我們的子孫,他們會不會以為,這些建築都是當年浩劫中倖存下來的呢?
看來,有些人顯然還沒有從「復建含經堂」的過程中得到應有的教訓和啟悟——新千年伊始,人們為了復建含經堂,遂著手對這座建築遺址的地基進行挖掘,結果發現,被掩埋的含經堂的地基下依然留有這座建築的結構完整、輪廓清晰、規模宏大的立體基礎的存在,而且還有少量的珍藏!這一旨在復建的挖掘因而變成了有意義的遺址發掘,它為我們應如何保護圓明園遺址提供了極好的經驗和啟示,許多專家因此而改變了復建的意圖,而主張對圓明園其他重要建築的遺址繼續進行發掘。這一事件也說明,原來已經出台的《圓明園遺址公園規劃》應當修改。然而,迄今為止,復建十分之一的計劃仍然在執行。而且,從最近的一次會議來看,人們還想把這一舉措作為申報「人類遺產」的必要條件。我認為,這樣做很可能弄巧成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有關專家們會認同我們的這種補補貼的遺址保護觀念嗎?
記者:那麼,誠如您所說,圓明園是對一段歷史最生動、真切的記錄和詮釋。可以說,任何文字性的記載,任何圖片或影像,都不能比圓明園的真實景況更真實地觸及人們的內心。保留廢墟是為了讓子孫後代看到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凌辱與苦難,可是假如僅僅憑借眼前的這些廢墟和它所帶來的蒼涼感,後來的參觀者能否想像得出圓明園當年一度的輝煌?沒有輝煌與蒼涼的視覺對比,對歷史的感受是不是也要受到限制?
葉廷芳:所以我認為,從功能需要出發,在園內選擇某些空地建造一定數量的房屋是必要的,例如:一座展覽館,用來展出圓明園「生前」全景模型或微縮景觀;一座藝術陳列館,用來收集並展覽圓明園倖存和回收的藝術品;一定的辦公用房以及供遊人休憩的場所等。但所有這些房屋在形式與風格上應一律與古典建築判然有別;它們應當採用現代建築的型制,並且在體量、高度與色調上都受到限制,簡單說都應當是簡朴的。
有人主張復建當年最主要、最輝煌的代表性建築如九州清晏,以起「對比作用」,此議極其荒謬。既然圓明園已正確地定位為「遺址公園」,那麼其中的任何重要建築的遺址都是無價之寶;它們是神聖的,不可觸動的!九州清晏更是遺址中的遺址,是全園的靈魂和主皋,破壞了這個遺址,勢必破壞圓明園這個將是世界上最大的遺址公園的整體格局,那將是愚蠢的犯罪行為。
如果有人實在割捨不了那個「復建」情結,不妨在圓明園以外的什麼地方復制一個圓明園,再不,可在園內的某個偏僻的地方復建一兩座代表性建築,並以圍牆將它與圓明園隔離,而有門相通,這樣也許可以滿足主修派的部分願望。
記者:在許多文物遭受了難以挽回的更新與復建的破壞之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意識到,對歷史文化遺存的尊重與保留是留給子孫的最大財富。因此,不難理解,保住圓明園的原貌,是當代人的歷史責任,我們有責任守住一段歷史,傳承與後人一種可觸摸的真實歷史感。可是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有責任讓子子孫孫認識到比圓明園中的殘垣斷壁所能傳遞的信息更加豐厚的歷史意蘊和文化內涵。怎麼解決這種矛盾呢?
葉廷芳:目前人們的文物意識正在覺醒,許多人還處在覺醒的過程中,想要保護而不知如何保護,在「睡眼惺松」的情況下很容易走入誤區,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目前關於圓明園的爭論主要集中於地面建築方面。鑒於此,建議政府主管部門暫時將這一問題放一放,冷一冷(暫停十分之一的復建計劃),先把注意力集中於沒有爭議的那些保護內容,例如:主要遺址的繼續發掘(這是主要任務);遷出占園民居(這已完成了);整理山形水系以及建造功能用房等——不過關於整理山形水系可能還有些爭議:有人主張重新堆山造湖。我認為此議值得討論。那樣做豈不是又在復建,而不是保護遺址了?我認為只需清理出原來的脈絡即可,至於原來的狀貌可通過模型來告訴遊人。遺址,遺址,即遺留下來的狀貌!這個狀貌以1949年政府重新將圓明園管理起來為界限。保持圓明園的殘破,便是保住了歷史的真相,這才是對圓明園最大的保護。就圓明園的歷史、文化方面特殊意義而言,將保護與修復劃等號是愚昧的。
修復派:復現輝煌同樣能警戒後世
記者:羅先生,關於圓明園的問題,您在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上曾做過一個題為《搶救保護圓明園遺址並加以整修開放》的發言。關於圓明園的爭論被擱置了一段時間以後,您認為現在應該如何處理圓明園問題?
羅哲文:我認為,圓明園其實完全成了廢墟,地面建築除了「西洋樓」尚存一些殘件以外,幾乎一無所有,無以顯示昔日的藝術風采和建築工藝水平。因此,選擇一小部分景區和建築按原狀恢復,目的是為了加強對比教育,使人們一看便知如此精美的園林藝術瑰寶,被侵略者野蠻地破壞了,而今只剩下大片廢墟遺址。與此同時,也提供參觀,遊人得以重睹圓明園昔日藝術之芳華。雖然只是局部,也可引起昔時全部輝煌壯麗之聯想。
記者:在1993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北京城市建設總體方案」明確將圓明園一直建設成「遺址公園」,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改造與建設問題一直未能實現。眾所周知,遺址是圓明園遺留下來的實物,是文物;而公園則是大眾游樂、休憩的場所。那麼,如果復建圓明園,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遺址與公園的關系問題?
羅哲文:「遺址公園」的建設必須以遺址為依託,必須尊重遺址的內容。一是圓明園的總體布局,這是圓明園造園藝術的主要成果,現在基本保存完好;二是圓明園的山形、水系,這是園林藝術的依託基礎,總體布局的重點內容。現在的山形、水系已經遭受較大的破壞,但還有可能加以恢復;三是圓明園的園林建築,包括各種宮殿、樓台亭閣、廊廡軒榭等,這是圓明園的精華,盡管現在大部分已化為灰燼,僅存基礎,但仍可憑據僅存的遺址展現其當年的風貌;四是疊石堆山,這也是圓明園園林藝術的精華,盡管現在已大部坍塌殘損,但也還可以加以整理,使其再具觀賞和研究價值。
記者:圓明園復建是一項科學技術性很強、需要很長時間的工程,對於這樣大面積的修復工程,會不會有造「假古董」的可能?
羅哲文:關於復建,我們應該注意到,由於是選擇代表性之景點與建築,設計施工質量必須是高質量的。設計方案事先要進行科學研究,找出可靠的復原依據,包括遺址遺物、文獻資料、圖紙照片等等。施工隊伍也要高水平,精工細作,務求達到康乾時期的工藝水平。如果質量不高,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比如圍牆是圓明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圍牆必須堅持原狀、原材料、原結構進行修復的原則。
修復派:青史憑誰定是非?
記者:王教授,繼侯仁之、單士元、羅哲文先生之後,您力主復修圓明園,建議在對占圓明園總面積2%的西洋樓保存現狀的同時,對占圓明園總面積98%的中國園林部分進行整修,重點恢復一些富有特色的景區,使圓明園的內容更加豐富。
王道成:不錯。我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圓明園問題,每當我一次又一次走進圓明園,看到堆得漫天遍野的垃圾、被非法侵佔的土地、挖山填湖改造而成的農田。面對這種狀況,我提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精心施工,在保護好西洋樓殘跡的同時,重點恢復圓明園中國園林部分的一些富有特色的景區,再現這些景區當年的風采。
記者: 1860年的那場大火,已經讓圓明園成為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傷痛,盡管廢墟已經結成傷疤,可是很多人還是認為圓明園不僅是中國人不可忘卻的恥辱,也是整個人類永遠銘記的恥辱。那麼您有沒有想到,改變了這些恥辱的象徵,我們還用什麼來激勵和教育後人?
王道成:我從來不認為,保留「恥辱地」就是保留對於恥辱的記憶。我們應該正視一個現實,那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圓明園,早已經不是1860年一把大火燒過的圓明園。據資料記載,英法聯軍放火燒毀圓明園之後,圓明園還曾余留16處重要景觀。應該承認,作為廢墟,圓明園在清朝還是得到了妥善的保護的。對圓明園的破壞還來自兩個重要的歷史時期,一個是民國時期,國內災亂頻仍,圓明園成了一個廢園,園內存留的文物、遺跡被洗劫一空;一個是文革時期,圓明園的管理一度陷入混亂,曾有圓明園圍牆一次拆除800餘米,一次砍伐樹木1000餘棵,一次運走石料幾十車的記載。周恩來總理也曾經提出,在適當條件下,應重新修建圓明園。
記者:那麼就是說,現在的圓明園廢墟其實早已不是當年遭受劫掠之後的圓明園?我們呼籲保護的圓明園廢墟其實僅僅是一種停留於我們的想像中的廢墟?
王道成:對,應該這樣認為。1860年,圓明園遭受第一次劫難。此後的1873年,為了迎接慈禧的四十歲生日,清政府曾經對圓明園進行了部分的修復。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北京,圓明園再次遭到破壞。辛亥革命後,圓明園無人管理,園中的遺物被一些不法官僚、政客紛紛盜走。王懷慶拆掉舍衛城、安佑宮以及西洋樓的石料修建自己的達園,張作霖修建墓地也是從圓明園運去的漢白玉石料。新中國成立後,一些單位和個人也不同程度地去用了圓明園的遺物。現在我們在北京的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圓明園的遺物,如,北京大學辦公樓前的華表二根、漢白玉麒麟一對、未名湖的翻尾石魚;頤和園東宮門外的雲龍陛石、仁壽殿前的銅狻猊;北京圖書館樓前的華表一對、石碑兩塊、昆侖石一塊;中山公園的蘭亭八柱等。1984年,在上海也發現了圓明園的遺物,據說是李鴻章搬去的。現在的圓明園同1860年被大火焚毀後的圓明園在各種意義上都是不一樣的。
記者:不論圓明園在1860年之後還曾經經歷過多少劫難,圓明園其實已經是一個符號,一個象徵,一段歷史的悲嘆。您認為復建了圓明園,它的原初的象徵意義會不會被淡化?
王道成:在合理保護、利用和建設圓明園的問題上,我主張我們的工作應該從圓明園的實際情況出發,而不是從圓明園「遺址公園」這個概念出發。曾經有人用「德國民族的嚴謹的科學性」和「健康的民族心態」的三個例子來駁斥我:柏林褲襠大街聳立的一座只剩下一個尖頂的教堂、科布倫茨一尊曾經聳立著德國統一日爾曼民族的威廉大帝銅像的墩台、海德堡的一座殘破的中世紀教堂。我們應該看到,前兩處遺跡形成於20世紀40年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時期,後一處則形成於19世紀70年代德意志統一前普魯士和法國的戰爭。對於保留這些殘跡,德國人有自己的解釋,前兩處是「為了記住希特勒發動戰爭,給世界和德國自身帶來的創傷,不忘戰爭給全人類帶來的災難。」對於後者,是為了「有利於孕育德國的自強精神」。德國人對這些殘跡的態度,我十分贊賞。但是也應該看到,戰爭破壞的不只是一座教堂、一尊銅像,德國人並沒有把所有的廢墟都保存起來,而是保存一點具有代表性的東西。美國著名的白宮在1814年時也曾經被英國人焚毀,美國人民趕走了侵略者之後,立即對該建築進行修復,因為原來的牆壁已被火燒黑,於是塗以白色,白宮之名因此而來。我所以主張保存佔地120畝的西洋樓殘跡,就是為了讓子孫後代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發奮圖強。
記者: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紐約世貿中心7號樓是911事件中最後轟然倒下的大樓,不過,目前在世貿中心重建時,它又成了一棟將在廢墟上重建成的大樓。紐約市市長對此也欣然表示,這棟高達52層的高樓將顯示曼哈頓的榮耀景觀又回來了。但是也應該看到,與以上那些單體建築不同的是,圓明園總面積5200畝,全盛時期控制土地面積8000餘畝,而西洋樓佔地120畝,僅占圓明園的2%。您其實是在主張對圓明園98%的部分進行復建,在很多人的理解中,這幾乎是全部復建。在我們現有國力並不強盛的狀況下,復建一個歷經5代皇帝方始成型的圓明園,這無疑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王道成:是的。
記者:王教授,那麼您認為我們現在掌握的古建、園林技術,以及對圓明園歷史檔案的整理,歷史資料和文物的佔有情況是不是使我們已經具備了復建圓明園的能力?
王道成:是的,我認為應該沒有問題。
記者:在圓明園失散的遺址遺物、文獻資料沒有妥善調查、整理、登記的情況下,我們用現代化古建手段復建的圓明園會不會只是一座空園?
王道成:所以我們的計劃不是把圓明園建設成「圓明園」,而是建設成「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分為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三個園區,其中圓明園有48景,萬春園有30景,長春園亦有30景,三園共有108景。每一景內,尚有很多的樓、台、殿、閣、廊、榭、軒、館等。
圓明園為明代所建,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曾有增修,後賜為雍正藩邸。1725年(雍正三年)後,在園南起造殿宇,建築亭榭,浚池引水,培植林木,規模開始宏大。在乾隆全盛時代60年中,日日都有建築;又經乾隆六下江南搜集天下名勝點綴於園中,如海寧的安瀾園、江寧的瞻園、吳縣的獅子林、無錫惠山的秦園、寧波范氏的天一閣及西湖蘇堤、麴院之類,無不仿建。一切布置結構,盡仿江南名勝。
萬春園在同治以前稱為「綺春園」,乾隆年間並如圓明園後,大事修葺。嘉慶有《御制綺春園三十景詩》,道光作跋。
長春園興建較晚,但並不亞於圓明園與萬春園,此園建於1749年(乾隆十四年),據清史稿載完工於1751年(乾隆十六年)。又據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御制詩載:「預修此園,備六十歸政(指乾隆)後優游之地。」此園以「淳化軒」為中心,它的極北部東西狹長地帶,有極其壯觀的「西洋樓」。此外尚有「海岳開襟」,建在長春園湖內,構成圓形台,台分兩層,全是玉石欄桿,上建「金閣」。其他尚有著名的「法惠寺」、裡面的七級八面琉璃塔高達七丈,這塔很像玉泉山的琉璃塔,乾隆稱它為「多寶塔」。
圓明三園工程至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全部完成。全園彷彿一個倒過來的「品」字形,以園中最大的湖——福海為中心,總稱為圓明園,周圍共三十餘里,面積五千餘畝。

『柒』 圓明園的演講稿

圓明園的毀滅
老師們,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
大家知道以前的圓明園嗎?那是個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地環繞在圓明園周圍。
那兒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有象徵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徵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台、武陵春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築,還有西洋景觀。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圓明園不但建築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各種奇珍異寶。所以,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可是在1860年的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軍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化為灰燼

『捌』 要一篇關於圓明園建築的演講稿

檢舉 圓明園
圓明園位於北京市西郊,海淀區東部。原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佔地約畝,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圓明園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總面積達350公頃。

它的陸上建築面積和故宮一樣大,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圓明園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於千變萬化的景象之中。

圓明園的南部為朝廷區,是皇帝處理公務之所。其餘地區則分布著40個景區,其中有50多處景點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園勝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僅模仿建築,連名字也照搬過來。更有趣的是,圓明園中還建有西式園林景區。最有名的「觀水法」,是一座西洋噴泉,還有萬花陣迷宮以及西洋樓等,都具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在湖水中還有一個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邊山上便可欣賞萬里之外的「水城風光」。

圓明園是一座珍寶館,裡面藏有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鍾鼎寶器、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花木多達數百萬株。完整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把她稱為「萬園之園」。

的確,如果今天還和140年前一樣,這座超巨型園林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園林之王」了。遺憾的是,1860年英法聯軍和1900年八國聯軍兩次洗劫圓明園,園中的建築被燒毀,文物被劫掠,奇跡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只剩斷垣殘壁,供人憑吊。

圓明園

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聖祖玄燁)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並親題園額「圓明園」。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佔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餘畝擴大到三千餘畝。此後,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歷)即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圓明三園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聽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宮,舉

行宴會的山高水長樓,模擬《仙山樓閣圖》的蓬島瑤台,再現《桃花源記》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園勝景,如蘇州的獅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於園中。長春園內還有一組歐式建築,俗稱西洋樓。

圓明園還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館,收藏著許多珍寶、圖書和藝術傑作。

咸豐十年(1860)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0月6日,佔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命令米啟爾中將於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持續了兩天兩夜的大火,將圓明園燒成一片廢墟。

同治年間(1862~1874),同治帝准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後居住。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築。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清朝覆滅後,一些軍閥、政客、官僚,紛紛從圓明園盜運建築材料,圓明園遺址遭到進一步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1979年,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圓明園遺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開。

圓明園能夠達到那麼恢宏瑰麗,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集中了國家大量的財力、物力,役使了無效的精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歷時一百多年才陸續建築經營而成的。為什麼清朝皇帝要下這么大功夫,不惜工本來長期經營圓明園呢?這與滿族生活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勤勞勇敢的滿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在東北黑龍江流域富饒美麗的土地上。16世紀中葉,清軍在其卓越的領袖、封建政治家,軍事家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和攝政王多爾袞的領導下,大舉進兵華北,徹底推翻了腐敗透頂的明王朝,自東北入關定都北京,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統治王朝——清朝,由於清朝統治者入關以前在東北過著游牧生活,冬季那裡是林海雪原,夏季則氣候涼爽。入關後,他們對北京盛夏乾燥炎熱的氣候很不適應。紫禁城雖金碧輝煌、宏偉壯麗,但清朝皇帝感到那裡呆板憋悶,特別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發生過火災後,為了防火,也為了防止宮廷暴亂,砌了高高的宮牆。皇宮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溝水流過於平緩,幾乎成了死水,當時對皇城曾有「紅牆,綠瓦,黑陰溝」之稱。這使得皇帝們有些厭倦深囿高牆的宮廷生活,於是,從康熙初年,便開始修建園林,這種修建工程竟延續了二百多年。北京的西郊,有連綿不斷的西山秀峰:玉泉山、萬壽山、萬泉庄、北海淀等多種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窪處匯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東順山勢注入昆明湖,成為西郊最大的水面。古代勞動人民在這里生活,辛勤勞動,開墾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風景區。早在遼代,封建帝王就選中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宮,到了明代,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遊人,於是一些達官貴人就占據田園營建別墅,大片土地被一塊塊佔去。到了明萬曆年間,明皇親武清侯李偉在這里大興土木,首先建造了規模宏偉,號稱「京國第一名園」的清華園(故址在今北京大學西牆外)。嗣後米萬鍾又在清華園東牆外導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麗的「勺園」,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曠郊野,出現了亭台樓榭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成為京郊名噪一時的園林薈集之地。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樣看中了西郊這塊絕好的造園之地。大規模地興建園林就這樣開始了。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8年)玄燁下令在清華園舊址上建造了面積達六十公頃的暢春園,他每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那裡避喧聽政,清代帝王園居生活自此開始。但暢春園的地位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後來的圓明園所取代。

暢春園周圍,有許多明朝遺留下來的私家園林,清初時收歸內務府奉宸院後,就把這些前明私園分賜給清皇室成員和王公大臣。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圓明園就是作為藩賜園賜給了康熙帝第四子胤禎的一座明代舊園。並由康熙帝御筆親題了「圓明園」匾額。這座世界名園,就從這一年開始了它從無到有,由盛到衰的歷史。胤禎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他對於所得到的這座賜園,是非常引以為榮的,對康熙所題「圓明」二字的意義,他在《圓明園記》中做了這樣的解釋:

圓明意志深遠,殊未易窺,嘗稽古藉之言,體以圓明之德。夫圓面入神,君子之時中也。

這里的「圓」,大意是「圓滿、周全」的意思,而「明」字則解釋為「明達、明智」之意,所以,起名「圓明園』無非是統治階級標榜自己品德修養與才思智慧都超出常入而已。康熙皇帝題名也表達了他對皇子的期望。

圓明園的位置在掛甲屯的北面,距暢春園約一里多路,即今北京大學的北邊,清華大學以西。

康熙時代的圓明園,裡面有前湖、後湖等水面,其內建有「牡丹台」、 「天然圖畫」等園景。當圓明園還是一座藩賜園的時候,它的規程是不能超過皇帝的暢春園的,所以建的景不多,名聲也不大,遠遠比不上暢春園。可後來隨著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來,在其60多年陸續擴建中,終於建成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宏偉的皇家園林。

歷史上的圓明園,是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萬春園)組成。三園緊相毗連,通稱圓明園。共佔地5,200餘畝(約350公頃),比頤和園的整個范圍還要大出近千畝。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餘年間,所創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都曾長年居住在圓明園優游享樂,並於此舉行朝會,外理政事,它與紫禁城(故宮)同為當時的全國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稱為"御園"。

北京西北郊一帶,具有山、泉、湖、沼之勝,歷來是封建帝王及親貴顯宦締構行宮苑園之所。至清代康熙、乾隆時期,社會經濟有顯著發展,國庫充盈,清帝為了追求"寧神受福"的園居生活,從而在這一帶興起了空前規模的園林建設局面。

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的花園。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時,園已初具規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親臨圓明園游賞。雍正皇帝於1723年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對圓明園歲歲營構,日日修華,浚水移石,費銀千萬。他除了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並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並入了綺春園。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圓明園:主要興建於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園林風景群已遍及全園三千畝范圍。乾隆年間,在園內相繼又有多處增建和改建。該園的主要園林風景群,有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親賢、九洲清晏、縷月開雲、天然圖畫、碧桐書院、慈雲普護、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盪盪、茹古涵今、長春仙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月地雲居、鴻慈永祜、匯芳書院、日天琳字、澹泊寧靜、映水蘭香、水木明瑟、濂溪樂處、多稼如雲、魚躍鳶飛、北遠山村、西峰秀色、四宜書屋、方壺勝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島瑤台、接秀山房、別有洞天、夾境鳴琴、涵虛朗鑒、廓然大公、坐石臨流、麴院風荷、洞天深處),以及紫碧山房、藻園、若帆之閣、文源閣等處。當時懸掛匾額的主要園林建築約達600座,實為右今中外皇家園林之冠。

長春園:始建於乾隆十年(1745年)前後,於1751年正式設置管園總領時,園中路和西路各主要景群已基本建成,諸如澹懷堂、含經堂、玉玲瓏館、思永齋、海岳開襟、得全閣、流香渚、法慧寺、寶相寺、愛山樓、轉湘帆、叢芳榭等。其後又相繼建成茜園和小有天園。而該園東部諸景(映清齋、如園、鑒園、獅子林),是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大規模增建的,包括西洋樓景區,長春園共佔地一干畝。懸掛匾額的園林建築約為200座。

綺春園:早先原是恰親王允祥的賜邸,約於康熙末年始建,後曾改賜大學士傅恆,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歸入御園,定名綺春園。那時的范圍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慶四年和十六年,該園的西部又先後並進來兩處賜園,一是成親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莊敬和碩公主的含暉園,經大規模修繕和改建、增建之後,該園始具千畝規模,成為清帝園居的主要園林之一。至此,圓明三園處於全盛時期。嘉慶先有"綺春園三十景"詩,後又陸續新成20多景,當時比較著名的園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齋、涵秋館、生冬室、四宜書屋、春澤齋、鳳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煙雨樓、含暉樓、澄心堂、暢和堂、湛清軒、招涼榭、凌虛亭等近30處。懸掛匾額的園林建築有百餘座。綺春園宮門,建成於嘉慶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圓明園大宮門和長春園二宮門晚建半個多世紀,亦稱"新宮門",一直沿用至今。自道光初年起,該園東路的敷春堂一帶經改建後,作為奉養皇太後的地方;但園西路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豐皇帝的園居范圍。該園1860年被毀後,在同治年間試圖重修時,改稱萬春園。

圓明園是人工創造的一處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大型園林。平地疊山理水,精製園林建築,廣植樹木花卉。以斷續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島、橋堤等,將廣闊的空間分割成大小百餘處山水環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風景群。園內水面約佔三園總面積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開鑿大中小水面,由回環縈流的河道串聯為一個完整的河湖水系。園內又綴疊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與水系相結合,水隨山轉,山因水活,構成了山復水轉、層層疊疊的園林空間。使整個園林宛如江南水鄉般的煙水迷離,真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

圓明園的園林造景多以水為主題,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圓明園後湖景區,環繞後湖構築九個小島,是全國疆域《禹貢》"九洲"之象徵。各個島上建置的小園或風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頗有登岳陽樓一覽洞庭湖之勝概,"垂虹駕湖,婉蜒百尺,修欄夾翼,中為廣亭。

『玖』 《圓明園的毀滅》演講稿

1860年10月18日——我們應該銘記於心的日子,因為在歷史的篇章上,這是帝國主義火燒圓明園的日子。圓明園的毀滅,即見證了帝國主義的傷天害理,令人發指的罪證,也證明了那時清朝的腐敗和「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學校的《火燒圓明園》的記錄片後,我感受頗受。

閉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燒圓明園的場面,也看到了法國和英國這兩個強盜在肆無忌憚的犯著罪惡。我可以聽到他們在驕傲的笑著,笑著他們的勝利,笑著他們的偉大,笑著中國的腐敗。

其實,這段歷史是我最不願意麵對的歷史,因為它是中國歷史上的屈辱,也是作為每個中國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個中國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無避諱的燒殺搶掠的帝國主義吧!這不是我在誇大其詞,而是他們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讓中國人氣憤,不能不讓全世界所苟同.

對於圓明園,我是心存驕傲的。不管它曾經是否被帝國摧毀,也不管它現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說,它集我國幾千年優秀造園藝術之大成,把我國古典園林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當年,凡目睹過其盛況的人,都說它確實是好。一些西方人,對中國園林刮目相看,也正是從圓明園開始的。總之,圓明園為我們這個文明古國贏得過榮譽,曾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在搶劫圓明園的時候,隨軍的神職人員在圓明園被焚毀前居然大言不慚地說:「都拿走吧,再過半小時,所有的東西都將被燒掉。這是拯救,而不是搶劫。」這是令中國人所憤怒的,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可以做到這么的自圓其說。

我想,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令中國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類所嘆息的,也是歷史上的一大遺憾。我想,現在的英國和法國應該抱有抱歉之心了吧!畢竟他們的做法實在太過分,太可惡了!可是,網上的一條消息,徹底把我震撼了:對於圓明園一事,帝國中有的沒有記載,有的甚至是慶祝勝利之類言語。他們這般的自我吹噓,我真的被震撼了。他們難道不該覺得在圓明園一事上,他們的做法可恥之極嗎?沒有記載,這不是小人的做法嗎!敢做不敢當,這不是和當年日本對於二戰時的殘暴行為不以承認的可恥做法一樣嗎!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伯納·布立賽曾說過:圓明園劫難是中國歷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災難。他一直堅持自己的態度:對於歷史上所犯的錯誤和罪行,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

是呀!那畢竟已是歷史,是不可改變的。現在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不要再讓這篇歷史在以後重演。我們要把這篇羞辱的歷史銘記於心。成為我們加油的指引標。歷史是不可改變的,它將永遠記錄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變以後,改變將來我們的生活。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有責任為了以後中國美好的將來奮斗。從現在努力,為了新中國,為了歷史不再記錄像火燒圓明園這樣的屈辱史!我們應該有奮斗的決心。來!為了中國的以後,我們努力奮進吧!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