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演講稿
奧運聖火與和諧社會 構建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當前正在努力完成的一項重大舉措,在奧運會來到中國的今天更具有非凡的意義。
在全世界人民迎接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腳步聲中。在「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標語下,藍天越來越明亮,人心越來越熱情,我們看見奧運聖火正穿過高山越過大海,從一個國度到另一個國度,越過一個又一個的城市和鄉村,通過一雙又一雙溫暖而誠摯的手,向我們走來,走進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國大地。
奧運聖火,為什麼會打動著千千萬萬人的心,讓全世界為之歡呼,為之期待,為之喝彩?因為火,是人類歷史的神聖象徵,是讓人類生生不息的神聖象徵。2008北京奧運會的火炬正以堅實的步伐,邁進2008年的北京,邁進十三億中國人民的心坎兒。神聖的奧運聖火,傳遞著和平、友誼、平等、公正、拼搏、進步的奧林匹克精神。如果全人類都能擁有這種精神,就能共同發展,共創全人類美好的明天。
由奧運聖火,我想到了我們正在建設中的和諧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樹立我們新時代青年的形象和道德標桿,堅持好的,改正錯的,努力實現社會公平與公義,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讓全體成員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我們要用奧林匹克的旋律唱響「和諧社會」,同時也要用「和諧社會」的光芒照耀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這是北京奧運會的宣言,也是中國人民的宣言。那就讓我們共同傳遞真、善、美的永恆火炬吧,讓全人類走向和諧,走向美好,走向光明!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② 演講稿100字左右有事有道理
無論生死得失,都無須悲戚哀絕,不必有悔意、不必有牽戀.這樣才可遠離紅塵喧囂,求得心內靈平靜.
容叔本華說:「你想擁有的越多,你就越痛苦」;
鄭板橋說,人生貴在「難得糊塗」.
霧里看花花曼妙,水中望月月朦朧.
人生就是一段「放下」的旅程!年少時我們需要放下貪欲和復雜;中年時我們需要放下名利和掙扎;老年時我們需要放下悔意和浮華.一切隨風,如剔透的水晶紅塵終化.
學會放下,活在當下!
象莊子一樣,泛起不系之舟,飽食而遨遊天下!
生命,方如一朵永不凋謝的花!
③ 求一篇有道理的故事,400字以上(寫上道理) 演講稿那樣的
不會哈嗎⊙﹏⊙
④ 有道理的演講稿
雷鋒精神
⑤ 哲理演講稿
優秀是一種習慣!
生活中,我們仰慕優秀的人,我們都渴望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是又似乎感覺優秀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很難達到。其實,優秀離我們並不遙遠,優秀體現在你的一言一行之中。
優秀是一種習慣。這句話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的。如果說優秀是一種習慣。那麼懶惰也是一種習慣。人出生的時候,除了脾氣會因為天性而有所不同外,其他的東西基本都是後天形成的,是家庭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慣。我們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習慣,有的人形成了很壞的習慣。到二十歲左右的時候,我們已經有了自覺意識,已經開始明白什麼樣的習慣會使我們終身受益。同學們,我們正處在自覺意識的覺醒階段,所以我們從現在起就要著力培養自己的好習慣,使我們的優秀行為習以為常,變成我們的第二天性。
培養好習慣就是在追求優秀。追求優秀是一種積極的意識,這種意識可使一個人脫胎換骨,成就一個全新的你。
怎樣培養自己的好習慣?首選需要檢視一下自己,反省一下自身的一些壞習慣。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我們雖然達不到聖人的境界,但我們一定要追求這種境界。我們今天可否一省吾身呢?
你是否留意到我們的校園里、樓梯上、教室里、操場上隨處可見的垃圾?這種景象與周圍的樹木花草是多麼的不和諧,這裡面有你的責任嗎?你留意過周圍同學的語言嗎?那脫口而出的臟字是不是很刺耳?這裡面有你的聲音嗎?你對老師、長輩禮貌嗎?你對同學友善嗎?你今天按時出操了嗎?你起床後整理床鋪了嗎……
千萬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尋常小事,正是這些尋常小事體現你個人素質。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我們應當銘記在心。我們的校園每天都有值日生在辛勤打掃,當你隨手扔下一片紙、塑料袋的時候,想到過他們的辛勞嗎?你可能覺得一片紙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全校學生人人都扔一片紙,校園是什麼樣?我們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把紙片、塑料袋扔到垃圾筒里去,並不需要花多長時間,費多大力氣,只是舉手之勞,說到底這是個習慣問題。如果人人都養成好習慣,校園會是多麼清潔、美麗。在優美的環境中工作、學習,人人都會心情舒暢。
我們應當不懈地培養好習慣,用我們的優秀行為感染周圍的人,影響周圍的人。比如,出入教室時,輕輕地帶上門;放學了,隨手關上教室的燈;在公共場所,輕聲慢步;見到老師,禮貌問候等等。這些都應成為我們的習慣。
讓我們習慣性地去學習,去思考,習慣性地去認真做事情,習慣地對別人友好,習慣性地欣賞周圍的美景。你養成了優秀的習慣,在人們的眼中,你就會顯得優秀。
讓我們今天學會微笑,對你周圍的人微笑,把快樂帶給他們。不管你是真心的還是禮節性的微笑,只要你笑了,就會很可愛很美麗,就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⑥ 1分鍾演講稿,要有哲理
有個故事叫尋找丟失的一角,你要是講的話可以借鑒一下:
他是一個圓,可他丟失了屬於自己的一角,
缺了一角,他很不快樂,於是動身去尋找那失落的一角,它唱著歌向前滾動,有時候要忍受日曬,有時候冰雪把它凍僵了,它因為缺了一角,不能滾得太快,有時候停下來跟小蟲說話,或者聞聞花香,有時候蝴蝶站在它頭上跳舞......它渡過大洋,穿過森林和沼澤,他找到很多失落的一角,可是有些太小了,有些又太大了,有些太尖了,有些又太鈍了......後來它終於找到剛剛好的一角,合適極了!它很高興,因為再不缺少什麼,它滾得很快,從來也沒有這么快,快得停不下來,不能跟小蟲說話了,也不能聞聞花香,快得蝴蝶也不能在它身上落腳了......後來它累了,它把那一角輕輕放了下來,從容地走開......
我們都在尋找那一個適合自己的角,彷彿用它填補了自己生命的空白後就會得到幸福和完美,但是往往忘記了旅途中的艱辛,快樂,從容,痛苦才是完滿......
所以,朋友,就算你找到了那一個角,也不要緊緊的抓住不放,不妨試著輕輕的松開緊張的手,讓他(她)和你一起去體會旅途的愉快,彼此多留些距離......
三個問題:你可以看你自己的側重點,你是想向大家展示些什麼?
比如:
1聽完了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麼?
2成熟意味著什麼?
3如何面對自己生命的缺口?
回答不是固定的,因為每個人聽完故事,都有自己能體會到的東西,你需要去聆聽他們的想法,回答不代表是答案,而是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增長見識的方式,所以答案無法給出
⑦ 高中演講稿有哲理
給夢想一次開花的機會
夢想是春泥中蠢蠢欲動的種子對參天大樹的嚮往,夢想是夏雨後含苞欲放的蓓蕾對眾芳競妍的期待,夢想是秋風里默默醞釀的果實對圓潤甜美的盼望,夢想是冬雪下蟄伏搏動的生靈對和風艷陽的憧憬……
有夢的人生是生機勃勃豐富多彩的,為夢想奮斗的人生是鬥志昂揚充實快樂的。相對於頻繁瑣碎的現實土壤,夢想的天空總是高遠而美妙的。夢想的種子需要適宜的土壤與氣候,適中的雨水和精心的呵護。給夢想一次開花的機會。
植根現實的土壤,給夢想一次開花的機會。夢想之所以美妙是因為它遠遠地高於現實。夢想之所以誘人是因為它吸引我們堅持不懈地去努力追求。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的夢想,我們稱之為理想。夢想若太不切合實際就會流於空想。因此,夢想之花要植根於現實的土壤里,並且悉心培育,才可能結出成功的碩果。年青時的夢想往往因虛幻飄渺而缺少現實的根基,最終因為無本之木而枯萎。
攀援機遇的春風,給夢想一次開花的機會。夢想的實現除了植根於現實的土壤,有時也需要機遇春風的吹拂。古往今來,因機遇成就夢想的例子很多諸葛亮躬耕南陽,玉藏匣中,若不是趕上那個風雲際會的時代,只恐怕會終老南山,默默無聞。IT領域最年輕的創業者理想若不是趕上了互聯網風靡的時代,也就英雄無用武之地,至多成為一個網路游戲的高手而已。當然,機遇只垂青那些有準備的頭腦。那些善於抓住機遇的人,往往都是那些默默耕耘厚積薄發等待時機的人。
澆灌恆心的雨露,給夢想一次開花的機會。夢想之花的開放需要精心的呵護,持之以恆的澆灌。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夢想的實現不能全靠機遇,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那些為夢想鍥而不舍孜孜以求表達目的決不罷休的人,只有那些經年累月不惜用辛勤汗水默默澆灌的勞動者,才能收獲豐收的喜悅。
誰不嚮往成功的喜悅,誰不憧憬果實的甘甜。請揮灑你智慧的才情與辛勤的汗水,給夢想一次開花的機會。
⑧ 有很深哲理的演講稿
孔子《論語》與現代人生哲理
——河北師范大學教授 崔福建
聖人孔子
佔用各位寶貴的休息時間,來聽我的講座,我很感動!我今天講的題目是《孔子<論語>與現代人生哲理》,原來這個題目曾經在河北師范大學為大學生講過,後來應邀為市政府辦公廳的機關幹部搞過一次講座,當時還有一個正題是響亘千古的至聖輪音,論語副題是孔子<論語>與現代人生哲理。
孔子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我國春秋末期魯國的傑出的文化大師,被中國古代稱之為「聖人」。「論語」在這里讀二聲,是一個多音字,通常我們讀四聲,「論」是動詞,是編輯、編撰的意思。論語顧名思義,就是在孔子去世後,由後人把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們的言論編撰到一起成為一本書,這就是《論語》。如果說孔子是中國古代的聖人,論語又被稱之為古代所謂的「聖經」。近代著名的文學家學者林語堂就把「論語」比作為西方的「聖經」,可見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之深。
客觀講,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孔子有兩個,一個是本真的孔子,一個是被歷代封建統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粉飾過的、塑造過的、美化過的、神話了的孔子。本真的孔子,可以用兩句話概括,這就是「普通而傑出,平凡而偉大」。就其「傑出」和「偉大」所達到的高度上講,可以說孔子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深、影響最大的一個偉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稱孔子為「聖人」並不是後人對他的一種誇獎和稱譽,在孔子活著的時代,就已經被當時的魯國人尊稱為「聖人」。尊稱為「國老」,在孔子去世之後,過了幾百年,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有孔子世家,在孔子世家中最後對孔子進行了評述,司馬遷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意思是孔子像一個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像一個光明的大道,引導我們走向前方,「我」盡管不能到達孔子的境界,但是我心裡很嚮往他。
他還說: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後人宗之,可謂至聖矣。孔子是一個平民百姓,但他影響到司馬遷已經十多代了,所有學者及諸侯們稱孔子為「至聖」,就是最最聖人的人。孔子在歷史上的影響之具、影響之深、影響之久的角度,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孔子可謂空前絕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現代人稱孔子是塑造中國民族民祖性的大師;也稱孔子是世界東方的東方聖者。我們知道孔子學說思想的影響和澤蓋已經遠遠超出國界,已經形成了所謂的儒家文化圈,也稱之為「孔子文化圈」。像我們知道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方,孔子的學說到現在影響也很大,而且不僅如此,孔子也是對世界西方各國產生了極大教義影響的文化巨人,越來越多的受到了西方各國許多學者和名人對孔子的推崇和誇獎。像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稱孔子為「真理的解釋者」;德國的學者毛來夫說「德國人民非常尊崇孔子,孔子思想具有極其博大的內涵,是中國文化,也是東方文化的象徵,孔子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屬於全世界」。美國前總統里根說過這樣的話:「孔子崇高的行儀與偉大的倫理道德思想不僅影響他的國人也影響了全人類,孔子學說世代相傳,提示全人類豐富的做人處事原則,我們由應緬懷推崇這位思想家的貢獻」。美國出版的人民年鑒手冊列了世界歷史上十大思想家,孔子被排在十大思想家之首。
1988年,世界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大會,在大會的宣言上,明確的寫上了這樣一句話:「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對孔子推崇和評述還有很多,我們這里只是僅僅舉了例子,可以看出,孔子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這就是孔子的傑出和偉大所達到的高度的一面給予的講述。
我們又說孔子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平凡的人。就從普通和平凡的角度說,孔子有著常人所有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有著普通人和比普通人更艱難困苦的生活經歷。
凡人孔子
我們可以看孔子的出身身世。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的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的祖先原本是春秋時期的宋國,他的六世祖叫孔父嘉,曾經做過宋國的司科(音譯),後來又做到「大司馬」,大司馬是在君主之下,掌握全國最高的軍事長官,這是孔子家族最興盛的時期。但是孔父嘉跟當時在宋國任太宰官職的華父督有矛盾,華斯骨華父督是主管全國行政事務的長官,華父督對孔子家造成了迫害和殘害,並且還殺死了孔父嘉並且奪了他的妻子。華父督有一次在半路上,碰到了孔父嘉的妻子,華父督是一個好色之徒,史書用了五個字來形容當時華父督的表情——目逆而送之,人家從遠處走過來,他遠遠的用眼盯著人家看,當人家與他擦肩而過,向遠方走去的時候,就目送人家,感慨的說「美而艷」,意思是說容貌長的非常好,五官端正,膚色又很好,最後迫害殺死孔父嘉霸佔了他的妻子。這樣使得孔父嘉的家人,他的兒子難在宋國待著,只能離開,避難到了魯國,從此孔家家道開始沒落,最後傳了五代,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到了他的時候,家道沒落了。史書上記載叔梁紇的長的十分高大,身長十尺,孔武有力,有力如虎,所以曾經在魯國一權貴之臣家,做家裡的一個武士,相當於現在的「門衛」。自此孔家徹底沒落。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史書上記載,先後娶過三個女人,每一個妻子姓施給他生了九個女兒,沒生兒子,不能傳宗接代,所以被叔梁紇休了,之後納了一個妾,生了一個兒子,但是兒子是拐子,名字叫「夢皮(音譯)」,學者有人考證是「小兒麻痹症」,在叔梁紇64歲的時候,才娶了孔子的母親,他母親當時大概是19歲,史記記載,叔梁紇娶孔子母親的時候,用了一個詞是「野合而生孔子」,對於這個「野合」之說,學者們的爭議很多,但是無論如何,「野合」也應該看成不正常的婚姻,起碼沒有經過所謂的封建正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有人說孔子是「私生子」,這么說,盡管有失准確,但是也「隨不眾不遠矣」。
正因為孔子是他父母「野合」而生,所以他的母親在孔子的家庭里地位很低,很令家族人所看不起,而且很不幸,孔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叔梁紇就去世了,他的父親去世之後,他的母親孤兒寡母,難以為孔家所容,被迫不得已搬出了孔家,到了魯國的都城附近的西南角上一個很簡陋的小街巷叫闕里定居了下來,孔子就是在闕里長大的。想想看才3歲的孔子和20多歲的寡母,生活是很貧寒的,所以孔子從小吃過很多的苦,用自己的話來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意思是「我從小生活很低賤,所以可以干很多的粗活」。但是孔子是一個很小就有志氣,而且是愛學習的一個人,他的家世、身份地位決定了他不能去上貴族的學校,接受學校教育。因為當時學在官府,學校是由官府辦的,只有貴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貧民百姓是沒有這個資格權力的,而且孔子17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去世了,這樣的身世對孔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在他的母親去世不久,有一次,當時魯國掌權的季氏,他們家有一個宴會,邀請所有的所謂的士,這個士是介於平民和士大夫之間的階層,家裡要舉行宴會,孔子也欣然前往,父親曾經他們家裡做過他家的武士,自己又是貴族子弟出身,雖然已經沒落,他認為他也可以,最後吃了「閉門羹」,當時對孔子的刺激很大。所以孔子很小的時候就立志要成為名人,也知道改變自己的鑰匙,只能靠自己,所以就發奮學習,孔子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自學成才的楷模和典範。
史書上沒有記載孔子有哪一個固定的老師,只記載了孔子愛學習,說孔子進入太廟之後,不懂就問,以至於有些人對他產生了反感。而且孔子無常師,而且孔子覺得這個人是值得他請教的人,他就必定會去請教,他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而且孔子自學,學習的非常用功,而且學習對他來說,是一種必須,而且還是一種享受。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意思是說,光學習而不深入的思考,就會沒有所得;光思考而不學習,就會不知道應當怎麼辦。這是我們現代讀書人都知道的格言。孔子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孔子是認真而廣泛的去學習,而且認真地深入的消化和思考。
有一個例子,孔子曾經跟詩香(音譯)的人學習彈奏樂器,詩香(音譯)教他彈奏古代的名曲,沒有告訴他這個曲譜的名字,就讓他的反復練,練習了一段時間,詩香(音譯)說,我覺得你練的挺熟悉了,可以改另一個曲子學習了。孔子說「不行,我還沒有得到這裡面的技巧」,於是他還每天反復練,又過了很長時間,老師說,你可以了,已經把握住技巧了。他說「不行,我還沒有領略到曲子所描述的那種意韻」。於是又反復練,又過了很多天,詩香(音譯)跟他說:你可以練別的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未得其人也,我還沒有揣摩到曲子的所描述的人是怎麼樣的為人,於是又反復地練,有時在那裡沉思,有時在那裡發生長嘆,以至於過了很長時間,對詩香(音譯)說:我現在已經領略到作者的為人,他好象長的很高大,面容有些發黑,而且這個人很善於治國,我想這個人是周文王,不會是別人,最後詩香(音譯)站起來肅然起敬,連連向他鞠躬說:我的老師告訴我這首曲譜是「文王操」,說是周文王所做,你可以領略到這種程度,了不得。可見,孔子的學習是這么的認真,正因為如此,所以孔子學問長的很快,所以在20多歲的時候,就已經很聲名鵲起,成為被人們所尊敬的有學問人,而且作為普通人,孔子有普通人很多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孔子彈琴的技藝很高,而且愛唱歌,論語上記載,孔子聽到別人唱歌的時候,這個人如果唱的好,一定要要求人家再唱一遍,而且學會了以後最後再一起唱一遍;孔子愛喝酒,酒量還挺大,他說過:喝酒沒有限量,只是不能喝到迷亂的程度。而且他還不為酒困;孔子很喜歡詩,《詩經》是他研讀的非常精熟一部作品,而且對他的學生和兒子,教導他們好好學詩,不學詩不宜言,他還總結分析過《詩經》所表達的情感和意韻。
孔子自己甘於過貧賤的生活,所以也很欣賞他的弟子顏回的生活態度,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生活態度,就是說一筐子干糧,一瓢涼水,住在簡陋的巷子里,一般人忍受不了憂愁,顏回不改變他自己的樂趣,所以很欣賞他。孔子說過,一個有志之士,如果他一生有致於追求學問追求道,以穿的不好,吃的不好為恥,就不配跟他一起談論「道」。但是孔子又追求好的生活,富裕的生活,所以他說過:時不厭精,快不厭細;同時孔子也追求富貴,也願意生活富足起來,而且也在努力的追求富貴,他說過:富貴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以為之」。支邊之士就是我們現在集貿市場上的保安,如果富貴可以求到的話,即使做現在集貿市場上的保安那樣,我也願意去做。
他一生追求出名,當然他希望出美名、好名,孔子說過:對一個君子來說,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一輩子不能出名。而且像常人一樣,孔子一生也追求能有所作為,而且對於執政、當官孔子一生是沒有懈怠,一直到他70多歲。所以史書上記載:三個月見不到君主,就感覺心裡惶惑不安。魯國的君主召見孔子,孔子就等不及了,先從家裡跑出來,等後面的車追上他,他再坐上車走,就是這樣很急切。孔子做的最大的官職是魯國的「司寇」,是主管全國治安、刑罰的官員,類似於全國政法委員會的主任,因為古代公檢法是不分的,而且曾經在一段時間幾個月的時間,以大司寇官職代理魯國的國相,《論語》上記載,當以大司寇的身份,在魯國代理國相的任命下達的時候,消息傳來的時候,孔子是十分高興,喜形於色,得意洋洋,他的弟子「子路」見到後不高興,說:老師,你不是跟我們說過,君子應當禍至不懼、福至不喜,也就是說對君子來說災害來了不害怕,好的事來了也不能喜形於色。和你說的不一致,孔子說:有是言也,還有句話說,君子樂其以貴對下人乎,做君子的值得高興的是,身份高貴了,還能對身份低的人友好相待,這是更高興的事。所以可以看出,這些都是孔子和常人一樣的情感。
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曾經到了衛國,衛靈公的妻子叫「南子」,人長的漂亮又愛梳妝打扮,名聲不好,在宋國的時候,她就與本家的哥哥私通,嫁到了衛國以後,又跟衛國朝廷當中有的大臣關系曖昧。可南子當時專斷衛國的朝政,當時孔子的名聲很大,南子就約孔子相見,想借孔子的「聖人」名氣,來抬高自己的身價名聲。孔子欣然前往,南子打扮的很妖艷,脂粉的香氣滿屋子都溢出來,孔子跪拜,南子還禮,南子的首飾發出丁當悅耳的響聲。孔子從衛國回來,他的弟子子路很不高興說這么名聲差的女人,你怎麼還去拜見,孔子說,如果我有邪念的話,天厭之,老天厭棄我吧。從上述所舉的方面看出,孔子是一個普通人、平凡人,有著普通人的情感和遭遇,經歷。但是之所以能夠由一個普通人成為一個偉人聖人,最主要的是孔子從小就胸有大志,志向非凡,其次得益於孔子後天認真的學習,是學習改變了孔子自己的命運,是學習改變了孔子。所以孔子是我國歷史上一個自學成才的最典範的人。
我們剛才說了孔子是普通而傑出,平凡而偉大的時候,從高度上講的,應該說是「我國歷史上到現在有世界影響意義的偉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的一生的成就也表現在這三個方面。
教育家孔子
首先談作為教育家風范的孔子。孔子自學成才,到20多歲的時候,名氣很大了,於是,就很多人主動向孔子求教問題,有一些人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孔子那裡,想讓孔子來教,孔子就順應了這個要求,大概是從他25歲以後,就開始收徒辦學,由小到多,30多歲的時候,孔子的私學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孔子自己說:他30而立,40而不惑,「30而立」是指不僅學業有成,而且私學也辦的相當有規模了,所以叫「30而立」。孔子的舉辦私學是開創了我國歷史上民辦教育的先河,他是「開山祖師」,而且意義很大,因為在孔子之前是「學在官府」,平民、百姓沒有享受學校教育的資格和權利,孔子舉辦私學,就順應了當時文化下移歷史大趨勢,打破了壟斷教育的格局,是中國教育史上與「學在官府」相對立的學以民間的劃時代的標志,所以我們稱孔子為至聖先師。就是從這個角度上說的。
孔子辦私學,孔子作為一個教育家,他的成就是非凡的,是傑出的。表現在他在教書實踐上和辦學實際上。首先孔子辦學從所收學生身份、品性等等角度說,可以說,孔子很好貫徹了「有教無類」,意思是只要是有接受教育的願望和動機,就可以收他為徒弟學生,耐心的教育他,「無類」是指不在身份上不在品性上等劃定做區別,沒有具體哪一類是收還是不收,孔子說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誨焉,只要是自願的給孔子上交上「束修」就可以,束修就是干肉,十束修就是送十條干肉送給孔子,孔子就會收他為徒。
從身份上看,有貴族的富裕子弟,像孟懿子、南宮適、司馬牛,但這很少,也有富商子弟,像子貢,史書上說他家累萬金,他的家裡就是一個大富豪,但是這樣的人很少,更多的是平民子弟,從他子弟的年歲上看,年紀大的、年紀小的參差不齊。歲數最大的叫秦商只小孔子四歲,弟子顏路(顏回之父)小孔子六歲,最小的是公孫龍小孔子53歲,所以年歲上也沒有限制。
從他的弟子拜孔子為師之前,品性、學問上不做要求,這里有一個典型,就是子路,這是孔子有名的弟子,子路,史書記載,在拜孔子之前,是一個無性的青年,是一個流氓、無賴,這個人好勇尚斗,喜歡打架,而且服飾頭飾跟一般人不一樣,子路冠雄雞,他的帽子是做成公雞的形狀,把一個公豬形狀的飾物佩戴在胸前,在孔子招別的學生上課的時候,他到教室外面搗亂,聽到孔子給學生講課,就打口哨,或者抓雞、抓小豬,讓雞叫、小豬叫等等,就擾亂孔子,不讓上課,甚至還凌暴孔子,意思就是狠狠地打過孔子,就是這樣一個子路,孔子也收他為徒,而且耐心地對他進行教育和教化,在孔子的循循教誨下,子路也成了一個有本事、有品性、有作為的孔子的一個著名的弟子。孔門3000弟子,72賢人,子路是要排在數一數二的位置上。孔子當時表揚過子路說:自從到了自己的門下,說孔子壞話的幾乎沒有了,原因是孔子能把子路這樣的人教好而感佩,還有子路有勇氣,勇敢捍衛著孔子本人和學說等等,成為了孔子的捍衛者,如果能夠像孔子教子路這樣,能夠化腐朽為神氣,點頑石而成精,更為難能可貴。所以這是孔子作為教育家的首先表現出的一點叫有教無類。
其次,孔子的學校教育,作為老師和教育家,他的事實是真正的,實實在在的素質化教育。孔子教學生的內容分四科,文、行、忠、信四科。「文」就是文化、知識包括一些定義,也就是我們現在通常所學的文化科。「行」,就是行為教育,就是孔子通過自己的教學教育,讓他的弟子學會怎麼做人,怎麼做一個仁人,怎麼做一個君子,怎麼做一個文質彬彬的君子。第三個是「忠」,就是教學生如何待人,「忠」的本來意思就是負責任的對待別人,盡心竭力的為人做事。孔子說吾日三醒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在封建社會的等級森嚴的情況下,首先「忠」體現到了帝王的身上,首先對君主要忠,但是孔子所講的對君主的忠,和後來文人講的愚忠,不是一個概念,孔子講究臣子對君子應當盡忠,前提是做帝王的要對臣子敬,如果做君主的胡作非為,那麼做臣子的就不用「忠」了,臣子就可以辭職,可以離開你,去另行聖明的君主。這是孔子講究的「忠」,君有道則仕,君無道則隱,所以所謂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兩個概念。
孔子的觀點,在戰國時期,孔子學生的繼承人孟子進一步的給予了發揮,孟子說:如果做君主的把臣子看作是手足,那麼臣子就會把君主看作是福星;如果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就如寇讎,做君主的把臣子視作小草似的不看中,臣子就可以把君主當為仇人。當然孔子還沒有講到這樣的高度,對君主要盡忠,延伸到家庭裡面,就是子女要對父母盡孝,孔子講到的「孝」講了很多,這里不展開說了。
孔子所講的「孝」,不是孔子之後封建文人所說的愚孝,同樣的兒子對父母要盡孝,父母也不能胡作非為。這里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孔子有個弟子叫「曾參」,有一次在曾參的家裡,父親要打他,後來跑到家裡拿菜刀,要把曾參砍死,曾參當時就站在那裡不動,父母盡管冤枉了自己,想打就打吧,但是最後父母沒有拿刀子砍他,這個事情被孔子聽說了,孔子說曾參你做的不對,你父母打你不跑,可以,當你父親要拿刀子殺你的時候,你就應該跑了,如果你父親真的拿刀子砍死你了,這就是你對父親的不義,這就不是真正的孝了。
第四個教學內容就是「信」,「信」是做人的原則,孔子很講究「信」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沒有「信」是不行的,孔子很「言必信、行必果」,尤其是君主,一個人如果沒有信,就不會有威望,國家肯定就治理不好。所以,誠實的做人原則是孔子講的很多的,孔子講的「信」是所謂的「大信」,從大的事業的角度出發,所講究的。因此在孔子看來,這些有一些層次之別,有大解大信,有些普通民眾講的是「小解小信」,在小事上很認真,但是孔子認為這是不必要的。
當然有一個孔子的弟子問孔子:管仲非仁者矣,管仲稱不上仁者吧?當年管仲隨公子糾跟公子小白作對,是仇人,最後公子小白做了官,公子糾被殺死了,管仲是服侍公子糾的,反而去為公子小白服務了。孔子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公子小白現在做的這些好事,都是管仲幫助的他,這就是管仲的人。哪像平庸的人、普通的人所講究的「小解小信」,別人委屈了自己,一時間罵了自己,一不高興,一生氣,講究所謂的志氣就上吊自殺了,我們不能講究這個。要講究「大解大信」。成大業者不拘小性,這才是孔子的看法和講究。這些都是對我們有啟發的。
孔子作為教育家、老師,在教學態度上,誨人不倦,是毫無保留的教育學生。而且對學生是一事同仁,跟他弟子們的交往是,既是認真地教導他們,又批評他們,同時跟弟子們相處的很友好,這種教學態度是我們當老師應該學習的。
再從教學方面上看,我們知道因材施教,這就是孔子最早運用,而且運用最為成功的因材施教。孔子對他的弟子們,每個人的家世、背景、性情、脾氣、性格很了解,缺點、優點很清楚,所以他對弟子進行教育都是因人施教。
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路,說聞思行諸,孔子說有父兄在,聞思行之,就是聽到了就去做嗎,有你父親和哥哥,在應當問他們一下再做。有一次三個弟子分別來向孔子請教一個問題,就是「孝」,就是做兒女的,怎麼做才能對父母盡孝,孔子給他們三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有一位孟儒國伯(音譯)的人問孔子同樣的問題,孔子回答:父母親只猶豫、擔心自己的兒女生病。學生問的是:兒女怎麼做才能盡到孝,而孔子卻這樣回答,其實這是孔子最巧妙的回答,這是避開正面,給出的答案。如果說從正面說的話,說很多的話也說不完整,但是孔子避開正面不說,說:父母親只擔心自己的兒女生病」,答案你自己想,我們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成為一個好人,一個有出息的人,能夠成為一個走正道,成正果的人。如果做兒女的,除了生病,這是不可抗拒的,讓你的父母親為你擔心,剩下的你父母統統的都可以放心,你如果能做到這點,做兒女的就盡到孝了。而且這個答案是給他一個人的,為什麼?因為他這個人人性很好,只是他的身體不好,就是讓他把身體養好,別讓你的父母給你擔心,這就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孔子做的最到位了。其他的像啟發式教學,這更是孔子的教學方法,現在的啟發式教學,就是從孔子那裡來的。孔子說:不奮不激,不到學生特別想知道答案的情況下,不告訴他,這種啟發性的教學孔子用的最好,所以作為教育家,孔子是有卓有成就的。
而且從上述的研究表明,孔子應該被我們稱道的就是孔子自己所說的,當教育家,當老師的人,貴在應當當一個君子者,而莫不為小人。什麼是「君子儒」、「小人儒」。「君子儒」就是重再育人,「小人儒」就是當老師的教學生,如果傳授的僅僅是死的知識和概念,這樣的老師就被孔子稱之為「小人儒」,我們應當是做「君子儒」,真正的貫徹素質教育,能夠使學生通過聽你的講課,在如何為人、處事等等方面受到諸多的誘導和啟發,能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這才是當老師應當做到的。這是我們講到的孔子作為教育家的有關情況。
政治家孔子
同時孔子還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做為政治家,我們看看孔子一些執政的理念。孔子所生活的時代很混亂,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天下無道,禮崩樂壞,臣弒君,子弒父,社會秩序打亂,社會風俗也變得很惡劣,是這樣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孔子的志向很大,孔子是熱心救世的人,而且以救世者自居,他覺得自己應當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這個責任。孔子的志向很雄偉,用他自己的話說:首先加強自身的修養,讓別人都尊重你,光這樣不行,通過對自己加強自身的修養,要讓自己周圍的,接觸到自己的人,都過上的好日子和生活,但是這樣了還不行,修己逸安天下,還要通過對自己的修養,使得自己有了本事,要讓天下的百姓,天下的人民都過上安逸、快樂、幸福的生活。
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他一生想達到的人格上的高度是什麼?用他的話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就是讓年老的人都過上安逸幸福的生活;讓朋友們都相信自己;讓年輕的人永遠地懷念自己。他對他自己的要求很高,可以說他是有雄圖大志,因為有了雄圖大志,所以孔子必須而且也只能要求自己必須走上仕途,要當官、執政。這些宏圖大志的實現,如果離了執政做官是沒有辦法實現的,做為一個平民百姓,只是呼籲而已,起不了決定的作用,必須自己執政,才能夠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孔子說:像他這樣的君子,是博學、深謀、修身端行以待其時。而且孔子也說過:悟道有時而後重,有勢而後行。要想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再好的政治主張和政治理想,必須有恰當的時機才能推行開,只要有了權勢,當官掌了權,才能夠推行開。因為孔子有這樣明確的認識和看法,所以,他一生都在努力地、積極地尋求當官。
孔子和他的弟子,明確地說過這樣的話:不仕無義,一個有本事的人,有才能的人,如果不出來當官,就不符合道義。君子當官執政,是為了做自己該做的那些好事,如何評價孔子這種積極入世、積極當官的觀點、理念?有人從庸俗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評價孔子,說:孔子一生怎麼對當官這么積極?也太俗了,作為一個思想家、學者很清高這是很好,幹嘛非要當官?應該說孔子這種理念,在孔子當時也好,而且在封建的社會也好,不僅不能受到責難和批評,我們應當給予很好的評價。因為有志之士要推行自己的宏圖大志,必須要當官,才能夠有所作為。
孔子的這種理念深深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人、讀書人。中國古代上、歷史上的有名的文人,沒有哪一個文人是在政治上仕途上寄予希望的,只是後來仕途不得志,政治上失利了,不得已把自己的才學寫成文章、詩等等,這些偉大的作家和詩人,是後代文化史的大信。從屈原一直到賈誼,一直到李白、杜甫等等都是如此。我們知道李白說過:因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杜甫被稱之為「詩聖」,杜甫說:一個人的名聲豈能靠詩和文寫的好而顯著。該當是政治上有作為而顯著,杜甫還說: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文人的這頂帽子可把我坑害死了!李賀也是傑出的詩人,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他也說過: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年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文人、文章無用。陸游我們都知道,是南宋傑出的偉大詩人,活著的時候,就被人比喻成
⑨ 富有哲理的演講稿
人生哲理的演講(3-5分鍾)
同硬幣有正反兩面一樣,人生也有兩面。光明,幸福,愉快,希望•••這是正面;黑暗,詛咒,絕望,憂郁•••這是反面。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正面還是反面呢?有以位日本武士,有一次面對實力比他的軍隊強十倍的敵人,他決定打贏這場硬仗,但是他的部下卻表示懷疑。當他率領部隊經過神廟時,他停了下來,說:「我們在神廟前用硬幣問卜,如果硬幣正面朝上,那就表示我們能贏,否則就輸,那我們馬上撤退。」武士拿出硬幣,當眾投出。大家睜眼一看,正面朝上。大家歡呼起來,充滿勇氣和信心,恨不得馬上上戰場投入戰斗。最後,他們大獲全勝。一位部下說:「感謝神的幫助。」武士說:「這是你們自己打贏了戰斗。」他拿出硬幣,大家一瞧,原來硬幣兩面都是正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你要想贏得勝利,就不能總把眼光放在黑暗的一面,那隻會讓你徒曾煩惱,還會影響你的身心健康。結果,你就會覺得萬事不順。
明人陸紹珩說,一個人生活在世上,要敢於「放開眼」,而不要動不動就皺眉頭。
「放開眼」和「皺眉頭」就是對人生兩面的選擇。你選擇正面,就能樂觀自信,勇敢地應對一切;而你選擇反面,就只能緊鎖眉頭,鬱郁寡歡,成為失敗者。
毛澤東在一篇著名的文章《為人民服務》中寫道:「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這教導我們對事物要有正面的看法,不要被負面的東西壓倒。
在井岡山斗爭時期,面對極端懸殊的敵我力量對比』有人悲觀了,懷疑「紅旗到底能打多久」?而毛澤東則充滿信心地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寫道:「馬克思主義者不是算命先生,未來的發展和變化,只應該也只能說出個大的方向,不應該也不可能機械地規定時日。但我所說的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決不是如有些人所謂『有到來之可能』那樣完全沒有行動意義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種空的東西。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髙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毛主席的這番話盡管講的是革命,但也包含豐富的人生哲理,只有樂觀自信的人才能在別人悲觀時,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如朝陽和嬰兒一樣的希望。
選擇人生的正面,你會看到光明和希望;反之,則會體會到黑暗與失敗。
美國著名教育家海倫•凱勒是一名天生的殘疾人。盡管雙目失明但她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在家庭教師的幫助下學習。她沒有因為自己的殘疾而選擇人生的背面,並沒有因為雙眼看不見光明而選擇黑暗,她選擇了人生的正面,選擇了希望與光明之路。她的努力使她成為著名的學者。
請展開您緊皺的眉頭吧,不要陷入生活中不如意的一面而意志消沉、情緒低落,這樣你永遠也嘗不到勝利的果實。放開你的眉頭,認真去體驗一顆櫻桃的甜、一塊餅的香,去享受春天燦爛的剎那、秋月似水的柔情。
諾貝爾物理、化學獎得主居里夫人說:「我們生活中最好的,而且是最快樂的幾年,還是在這個簡陋的舊棚屋裡度過的,那個極可憐的棚屋裡有極大的寧靜:有時候我們來回走著,一面密切注視著各種實驗的進行,一面談著目前和將來的工作。若覺得冷,在爐旁喝一杯熱茶,就又舒服了。我們在一種特殊的專心的景況下過生活,像是在夢里。」盡管環境惡劣、經濟拮據她都沒有被打倒。那時,她想的不是絕望,而是自己的研究給人類帶來的福音。你認為居里夫人是選擇人生的反面還是正面呢?
人生在世,只有區區數十年。選擇反面,你的一生將碌碌無為,以失敗告終;而選擇正面,你的一生將燦爛無比、精彩絕倫。
讓你的人生從現在開始輝煌吧
⑩ 有哲理的演講稿
沒有上學的時候,總是羨慕人家背著書包上學;
當進入幼兒園後,希望由期待變成了現實時,調皮搗蛋的性子使之發現上學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好玩,還是自由好,同時又覺得上了小學後也許會變的好起來;
3年過去了,我進入了小學,超標超幅的家庭作業使我總是回味在幼兒園時的美好,並為了盡快擺脫這些討厭的家庭作業,又極力的想進入初中;
6年過去了,我進入了初中,在頭一學期中我就認識到了早晚自習的可怕,但又無可奈何(老師會打人的,不打人的也有變相的體罰),於是乎,遍憧憬起敢於和老師進行對抗的高中生活;
3年過去了,我進入了高中,高一的灑脫使我發現了高二高三功課帶來得的沉重壓力,當我從大哥的嘴中聽到大學的自由生活後,上大學遍成為了我的前進動力;
3年過去了,我進入了大學,之後遍發現所謂的自由生活其實就是沒規律~不健康的頹廢生活,至今我都覺得我很頹廢~很厭煩.今年我就要大4了,隨之4年的大學生活也將面臨結束(有可能讀研,繼續留讀大學),進入社會已成為必然的趨勢,但現在回想一下過去,又展望一下未來,令我很是矛盾.希望進入社會是希望我能有個成功的未來,同時在縱觀社會的真實後又產生了對於社會的恐懼.現在,在校時期的純真已令我戀戀不舍,但最終的結局已是無法改變,我要進入社會了~~~!!!
也許......
N年過去了,我終於上班了,當領略到就業的壓力與工作的繁忙之後,才體會到無憂無慮的校園的美好;
N年過去了,我結婚生子了,當我度過愛情的蜜月與最初得子的喜悅之後,才發現婚姻的疲憊與育子的負擔是無法與單身時的自由所媲美的;
N年過去了,我人到中年了,當我每次飲酒過度後發現身體的不適,第二天又不得不蹦附酒席,才發現地位帶來的並不只是美好,它也可能吞噬你的健康與良心,而年輕時的激情與沖動已漸漸被時間抹去;
N年過去了,我面臨退休了,當往日門庭若市的繁華轉為寒星點點的冷清時,我才發現人親的冷暖,而平時要好的朋友也因自己的追求與自己行同陌路;
N年過去了,我年老體衰了,當大病一場之後,已是卧床不起的我才發現自己是不久於世,這時我會不禁的回味過去,思索現在還有什麼值得好留戀的,老伴?子孫?根據平生的經驗暗想,也許死後遍會清楚吧;
其實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是寶貴的,即使再無聊乏味,其中也是有耐人尋味的地方.生命固然精彩是因為活著.故偉人曰:一萬年太久,只爭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