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祝福演講 » 有關職業的演講稿

有關職業的演講稿

發布時間: 2021-02-23 12:38:00

A. 求一演講稿 關於我的職業理想

可以從自己當上英語老師之後的各種情景想像一下,自己的講課,以及與學生的交流等等,充分拓展一下思路,我想你能夠寫出一篇很好的演講稿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另外,祝你的演講能夠在眾多人之中脫穎而出。

B. 關於職業與理想的演講稿四百字

你們好!

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是《技校生的職業理想》


是什麼,
讓南歸的群雁執著展翅?是什麼,
讓寒梅的嫩芽傲立風霜?是什麼,
讓屢敗屢
戰的人們重新上路?是理想!
理想撐開了歸雁的羽翼,
吐綠了嫩芽的冬天,
鼓舞了人們的精
氣。每個人都有理想,每個人都應有理想,沒有理想的人如同活在一個空洞的世界,沒有進
取的動力,
沒有前進的目標,只是每天規規矩矩的重復前一天的事情,
就沒有快樂所言。因
此,人生,必是因絢麗多彩的理想而充實!

而所謂職業理想是個人對未來職業的嚮往和追求。
職業理想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
它比
現實更美好。
12
歲時,周恩來就發出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的誓言,表達了他從小立志振
興中華的偉大志向。同學們,你們現在是學生,你們有什麼樣的理想啊!我想,我們應該向
敬愛的周總理學習,
從小立志,
樹立一個崇高的人生目標,
然後,
為實現這個目標堅持不懈,
奮斗不止,為人民,為國家做出貢獻,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

而我的職業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
能夠獨當一面的技術工人。
是的,
父母也希望我們有
個好的工作,
國家更加需要我們技校生,
而想要成為一個有技術的工人,
就必須從底層做起,
深刻了解企業文化,
踏實成長。
想想,當我們親手做出一件精美的工件時,
是多麼讓人振奮
人心啊!
但我們更容易把自己放在很高的起點去觀察我們的周圍環境,
思考我們的職業未來,
甚至還想將來所從事的工作條件要比別人好一些,
付出的勞動比別人少一些,
拿的工資卻要
比別人高一些的。顯然,這種失去

自我

的職業憧憬是

空中樓閣

,是

水中月亮

,永遠是
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從自身出發,
才能夠准確定位,瞄準適合自己的崗位去不懈努力,這
樣才有可能得到最後的成功!

有一位哲人說過:

夢里走了許多路,醒來還是在床上。

它形象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人不能躺在夢幻式的理想中生活。
是的,
人不僅要有理想,
還要大膽幻想,
但更要努力去做,
如果在理想中躺著等待新的開始,不僅遙遙無期,
甚至連已經擁有的也會失去。同學們,你
們是否也正在夢幻的理想中彷徨呢?

要知道並非所有的職業都適合你,
也並非你能勝任所有的職業崗位。
每種職業都有與之
相適應的職業能力要求。
因此,
有選擇地、有針對性地培養自己的能力,主動去適應並接受
職業崗位的挑戰是十分重要的。

三年的技校生活即將結束了,三年中,校園生涯讓我不斷的挑戰自我,充實自己,為
實現人生的價值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校期間,我思想上再沒有從前的

厭學

情緒,而是慮
心好學、刻苦認真、吃苦耐勞,認真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及時總結,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培
養了自己的自學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年技校生活的學習和鍛煉,給我僅是
初步的經驗積累,對於邁向社會遠遠不夠的,因此,面對過去,我無怨無悔,來到這里是一
種明智的選擇;面對現在,我努力拚搏;面對將來,我期待更多的挑戰。戰勝困難,抓住每
一個機遇,相信自己一定會演繹出精彩的一幕。

最後我想用梁啟超的話來結束今天的演講: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
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讓我們灑一路汗水,飲一路風
塵,
讓青春在紅旗下繼續燃燒;
願每一位青年都懷抱著自己的理想,
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斷乘
風破浪,奮勇前進!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C. 關於職業的演講稿

那就寫唄,還要怎樣啊

D. 找一篇關於職業生涯規劃演講稿

讓職業生涯放光芒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從實際出發,正視自身、正視現實,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我是一個不服輸的女孩兒,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常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總想對疑難問題進行分析探究,這也許是我成為合格編程員的一個優勢吧。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也有不足,可我不會因此而輕視自己,更不會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我的夢想是成為優秀的計算機高級編程員,這個目標就像樓梯的頂端,要想達到頂端,就需要一個個台階做鋪墊。為實現夢想,我把我的職業生涯規劃成三個台階:第一個台階,中專的三年,我堅信「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我要嚴格要求自己,時刻牢記目標,時刻給學習加點「苦」。涉獵各種編程書籍,拓寬知識面,強化編程技能開發,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做一名全面發展的中專生。第二個台階,工作中的三十年,我堅信「良好的職業道德是開啟成功職業生涯的一把金鑰匙」。我要牢固樹立「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得努力找工作」的思想,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素質,不斷適應環境的新變化,做一名腳踏實地愛崗敬業的好工人;同時我要樹立「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的職業道德觀,虛心向同事求教,增強團隊合作精神,不斷學習技術、不斷積累經驗,做一名開拓意識強的好技師;俗話說得好,「不經歷風雨,怎見得彩虹」,面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我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不斷挑戰困難、不斷戰勝自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做一名德藝雙馨的高級編程員!第三個台階,五十歲以後,我相信「活到老、學到老」,我要讓終身學習的觀念時刻映在我的腦海里,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把自己的知識和技術無私地傳授給年輕一代,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影響到年輕一代,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同學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乘著時代的東風,駕駛理想的航船,乘風破浪,駛向成功的彼岸吧!親愛的同學們,成功不相信眼淚,成功不相信頹廢,成功不相信幻影,未來要靠自己去打拚,我要用自己不懈奮斗的青春讓這個夢想在我的生命里開出一簇簇艷麗絢爛的花朵。夢想有多遠,舞台就有多大,我自信我的職業生涯一定會大放光芒!

E. 與職業發展有關的演講稿500字

Me you by B

F. 關於職業理想演講稿

當我望著那被圍牆緊裹的幼兒園,當我走近那緊鎖著門的活動室,當我敲開活動室的門終於看到那些坐在座位上的孩子們時,我的心情一步步地變得沉重起來。狹小的戶外活動場地,除了幾件大型玩具及幾盆花草外便無他物;活動室嚴格說來像教室,幾十張桌椅已佔去絕大部分空間,室內區角活動基本上沒有開展。這里的大部分班上、下午加起來要上三節課,幼兒大部分時間坐在活動室內,除了做操外,其他戶外活動開展得很少。看著眼前這些被「保護」起來的孩子,我不禁想起那些從小就坐在玩具堆中很少出門的孩子,那些成天坐在電視機前,看著電視劇、娛樂節目。唱著卡拉oK的孩子,還有那些在攝像機鏡頭前模仿成人的動作載歌載舞的孩子,他們的生活是真實的生活嗎?如果說不是,難道我們眼前的幼兒生活不是既成的事實?如果說是,那麼這種生活現實是幼兒生活的真諦嗎?那種真正屬於幼兒自己的生活啊,你在何方?

我苦苦地追尋她,我終於在兒童的生活世界裡發現了她。
那是一個與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裡,幼兒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謂科學、客觀的標准去看待事物的,不是按習慣性的常規或「理論框架」來分析事物合不合理、對與不對,而是按自身的感受與需要直言不諱地表達事物可不可愛,以及自己喜不喜歡。他們看待事物時首先不是考慮遵循規則,而是憑借臆想或即興、奇異的想法,因而他們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富於變化的,就像「1+1」;一定等於「2」,而潛藏著無限可能性一樣。在那裡,兒童的細膩與敏感將告訴你許多令成人驚嘆的發現。
在那一種生活世界中,幼兒以全部的情感和能量來探究自己和世界,就像西西佛斯一樣永不知足、不知累。然而要獲得關於自己和世界的形象,僅依靠單一感官的作用是遠遠不夠的,於是幼兒就用整體性的感知和反應。他們在感知某一事物的時候,不只是眼睛或耳朵在工作,而是整個身心都參與進來。幼兒聽音樂或故事,他的身體有時情不自禁地擺動著,有時手舞足蹈,說明他不只是耳朵在聽,整個身體也在聽,這難道不是幼兒內部能量沖動及情感流露的表現嗎?
如果說幼兒對於外界的思維也有邏輯的話,那也不是規則的邏輯,而是詩性的邏輯,即感性直覺的邏輯,音樂性的邏輯,想像的邏輯,內心自由的邏輯,酒神的邏輯,審美和藝術的邏輯,它是兒童感性豐富性的具體體現。這種詩性邏輯是創造性發展的源泉。難怪人們常說,如果一個人想成為卓越的藝術家,他首先必須具備一雙兒童的眼睛。
在兒童的生活世界中,世界將以何面目出現呢?
先聽聽一個先哲是怎樣說的吧。杜威說:「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具有他們個人興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個事實與規律的世界。兒童世界的主要特徵不是什麼與外界事物相符合這個意義上的真理,而是感情與同情……」在成人眼中,這個世界就是一個事實與規律的世界,其中充滿各種規則與秩序,而兒童眼中只有「人」。當媽媽告訴孩子春天來了,孩子問:「春天是坐車來的,還是走路來的?」當教師說:「今天是七月一日,是黨的生日。」孩子問:「黨的家在哪裡?黨有外婆嗎?」兒童把動物當作人,甚至把其他一切物品也當成人。在兒童的世界裡,一切東西都是活的,都有眼睛和嘴巴,都會思想、會說話。兒童的世界是一個擬人化的世界。幼兒一本正經地給小布熊喂飯,把小布熊當成了同自己一樣的人;樹脂冒出來,幼兒說樹在哭,樹同人一樣是活的;窗戶是房子的眼睛,房子也是活的。兒童可以與它們展開對話。兒童的這種擬人化的心理,是博大的關懷、同情與奇特的想像力的源泉,體現出了人性美好的一面,而這一切在成人那裡是不可能的。成人認為房子只不過是由建築材料堆積而成的死的東西,而樹也只不過是一種植物罷了。世界在兒童眼裡是「泛靈的」、情感性的,而在成人眼裡是機械的、理性的。兒童世界的這種情感及想像的豐富性令成人望塵莫及。杜威的話雖在兒童的生活世界裡得到了證實,卻在成人世界那裡受到了有意無意的冷遇,因為成人往往自詡為社會文化的優秀代表,生活的脊樑,成人總先人為主地認為兒童的情感性的世界是那麼幼稚、無能、卑劣因而不屑一顧。
兒童的生活世界既沒有地域概念,他的玩具可以丟得到處都是,也沒有成人世界中的秩序概念,他往往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同時,兒童還沒有鍾點的概念,當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感興趣的活動的時候,往往忘記了時間,有時還不厭其煩地反復進行某一活動,全然不顧還有別的事要做。與此相比,成人的生活則是程式化的,鍾點式的。成人作為有豐富社會經驗的人,其生活往往有日程計劃與安排,並按時間單元格來進行,從而顯得有條不紊,富有秩序感,同時也充滿各種壓力和緊張感。成人的生活世界是理性與規范的世界,程式化與秩序化的世界,而兒童的生活世界則是自由與輕松,充滿想像與情趣的世界。
兒童的生活世界其實就是童真、童趣與童話般的世界。兒童的生活是無憂無慮的,輕松自在的,天真爛漫的,詩情畫意的,多姿多彩的,這種生活令我欣喜與激動,令我嚮往與陶醉。這種生活使兒童倍受鼓舞,她給予兒童堅定不移的信心,百折不撓的勇氣和開拓創新的力量。

我想到我們的責任。我們有理由讓兒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我們必須這樣做,因為兒童應該有屬於他自己的生活。然而,這一切似乎還只是一個夢。
香港幼兒教育專家、中國老教授協會學前教育研究所顧問陳淑安說:「無意的影響、無形的滲入使不少幼兒變成小成人。囫圇吞棗地模仿成人的言行,愈來愈遠地離開了人生中最可寶貴、最可珍惜而又最短暫的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現在的成人社會太早地框著我們的孩子,可愛的童心,可貴的童真,都被淡薄遺忘了。」我們不能不負責任地反思:「在今日商業文化社會,充斥著功利主義的社會,我們太自私了,太短見了。」
這決不是危言聳聽。成人對兒童社會化的迫切希望客觀上使兒童逐漸遠離其自己的生活世界,不僅從兒童生活的空間與時間上,還從教學內容、思維方式上使幼兒距離自己的生活世界越走越遠。
由於城市化,兒童與大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少,逐漸失去了在大自然中與同伴一起玩耍的那種神秘、好奇、情趣、愉悅的感覺,孩子面對更多的是成人的世界。對於今天的獨生子女來說,自由自在的同伴交往存在嚴重不足:在幼兒園面對的是教師和被組織起來的孩子,一回家便處在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包圍」之中,就連電視書刊中的小夥伴,也多半是由成人的意願和想像塑造出來的形象,這是與孩子自己的世界全然不同的。本來屬於兒童的生活空間在一點點地被侵佔,他們的生活空間日益變得狹小。兒童的成人化、社會化在加速,他們生活在不斷凝固化、封閉化、狹窄化的空間,離自己的那種充滿自然靈氣的、童話般的生活越來越遠。盧梭曾大聲疾呼:「讓孩子回到大自然吧!」然而,他的聲音似乎沒能阻止住那些急功近利者們的腳步。
在「智力開發」熱潮的推動下,兒童從幼兒階段起就開始肩負著學科知識學習的重大使命。成人期望將大量的知識盡快地裝進兒童「一窮二白」的腦子里。父母和教師這樣給孩子施壓:「你呀,什麼都不會,真讓人著急!」於是,幼兒被要求學各種「特長」:樂器、舞蹈、繪畫、識字、書法、電腦、英語等,許多要到小學才學的內容也被提前到學前階段進行(這方面的證據俯拾皆是,毋須多說)。由於社會對兒童過高的期望,致使兒童應有的游戲時間被過多的「學習」擠佔了,然而這些學習並非都是幼兒自願的。一個孩子如是說:我不喜歡學鋼琴,也不喜歡美術。不好玩。開始的時候有點喜歡,上著上著就不喜歡了。回家都晚了,動畫片也看不到了。我想玩!
兒童「想玩」,說明兒童需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並由自己來安排的生活時間。由於兒童生活時間被擠占,由於成人以時間單元分割的方式來安排並督促兒童的活動,兒童生活的自然節律逐漸被成人的意志所取代,於是,兒童本來的輕松、自在的生活由此而帶有緊張感與壓力感,兒童離自己的生活世界也就逐漸疏遠。
幼兒園的教學又怎樣?情況恐怕也好不到哪裡去。教師往往事先制訂一個計劃,安排幼兒全天的生活。萬一遇到意外的情況,教師總千方百計地將幼兒往預定的內容上引――「與老師提的問題無關的不要說」,兒童的源自其經驗的、感興趣的話題常常被忽略、制止,被當作與教學內容無關的「歪說」或「瞎說」被拒斥掉。這是因為,教師認為教育是有計劃的,而兒童異想天開的「閑聊」自然不是教育,否則「一事無成」,而於教師則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於是,我們一方面強調計劃的教育內容應來自兒童生活經驗;另一方面,當兒童在活動過程中熱衷於表達自己的具體經驗時,教師卻往往對這些經驗不屑一顧,並壓制它,為計劃「讓路」。這種自相矛盾正是我們教育的一塊「心病」。例如,在活動室里,幼兒在教師有準備、有計劃的指導下通過標本學習小動物,而當幼兒在回班的路上發現地下的小動物並興致勃勃地探究時,教師卻以不耽誤時間為由加以制止。教師把學習限於汁劃內的正規的學習,而對於這種來自幼兒生活事件的計劃外的學習則相對忽視,這就使教育脫離了幼兒的親身生活體驗,也使幼兒遠離了自己的生活世界。
內容決定形式。我們教給孩子最多的是那種缺乏體驗的,需要記憶的,自然也是容易被遺忘的知識。難怪老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反復說「記住了嗎」這句話。這種知識在教師看來是確定無疑的而且有標准答案的知識,教它比教其他一切來得容易。教師要求兒童接受這種知識,自然要求兒童像成人一樣用固定的眼光或既定的標准來刻板地看待事物,這與兒童本來豐富多變的思維方式是多麼地格格不入啊!
兒童以整體的方式感知世界,但教師出於規范控制,要求幼兒「帶著耳朵來,而不是嘴巴來」;「只許眼睛看,手不準動」;「安安靜靜地聽老師講」等。很顯然,成人是在用成人生活世界的紀律與看問題的方式來「肢解」幼兒的整體感知方式。成人把自己固有的思考問題的邏輯視為一種「規范」,利用手中的權力,要求兒童遵守。幼兒的思維也被要求按照成人的思維模式改造。教師指示兒童要怎麼做,其實是將自己「做」的方式教給兒童。教師很少關注兒童自己的方式,也很少真正鼓勵兒童用不同於教師的方式解決問題。教師對兒童實行思維「壟斷」,同兒童無權決定學什麼一樣,是成人對兒童進行文化控制與壓抑的表現。老師會說:「我可是在教給幼兒正確的方法呀!」但正確的方法不是惟一的,更不意味著教師所說的就是惟一正確的,否則,思維被凝固,其靈活多樣性與創造性也就消失了。
在班級生活中,成人世界中的東西或多或少地被照搬進來。成人的態度及價值觀,獎懲的激勵手段,淘汰式競爭等在班級生活中都有所反映。成人世界中的規則同樣被照搬進來。對於兒童來說,塞人視聽的是「不對」、「不準」、「不要」、「必須」以及各種形式的干預、制止、批評、懲罰與威懾的話語。即使是表揚,也與規則有關。兒童被限定在規則與制度所允許的時空內,按既定的思維與邏輯開展活動,兒童無拘無束的生活結束了,兒童的自由、爛漫的幻想與表現沒有了,兒童的想像讓位於規范,表達讓位於接受,兒童不拘一格的所思所想讓位於「像」與「不像」的邏輯規范下統一的「真實」。正如有人說:「規則一旦形成,就伴隨它形成一種是非標准,人們對事物的觀察力和評判力就被大大地縮減了。在規則下面,世界呈現為一種刻板的現實,生命和生活的生動性、廣泛性喪失了。」兒童不再生活在那種充滿自然靈氣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規則與「框框」所築就的成人世界當中。為此有人呼籲:「孩子們的生活是自由的、無拘無束的,我們『教育』孩子;其實就是要求孩子放棄自己的自由生活的方式,而接受成人規則化的生活方式。
是孩子,就應該允許他們以孩子的方式生活。」以自己的方式生活!那該是一種多麼令人激動而神往的境界!它不僅意味著輕松、自在,而且意味著自我決定與自我負責。然而在兒童生活中,成人出於自身責任與兒童安全的考慮將幼兒「包裹」起來,保護與管制起來,他們非但沒有自我決定與學會自我負責的機會,而且不時地產生心理緊張感與壓力感,他們必須時刻小心謹慎,而難以真正快樂、自在地生活。在這種情形下,兒童想要以自己的方式生活,難啊!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在許多地方,我們都能感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這種熱情。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兒童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世界當中,而只是說明兒童成了我們工作的中心。其實我們所做的「―切」並不是真正為了孩子的,因為我們所做的不是為了我們眼前活生生的孩子,而是為了我們心目中那個預設的「理想的」、「標準的」孩子,而那個「理想的孩子」其實就是成人的縮影。這是一種對兒童未來生活的「虛擬」,是成人想像兒童將來應該面對的生活,即兒童成人後的生活。它的著眼點不是現在,而是未來。我們的孩子在這種「理想」下其實過得並不快樂。
人們常說:「這個世界的未來是屬於孩子的。」這意味著,這個世界的現在並不屬於孩子。因為孩子作為不成熟的社會存在,他處於社會文化的邊緣,必須謙虛學習;而同樣因為成人是「完成」的,而孩子則遠未「完成」,於是一方面,在我們這些成人的眼裡:「你們這些不請世事的孩子,乖乖地聽話吧,不然得吃苦頭;不能光想著玩了,其實我們也是為你們好。」因此,「這個世界的現在不屬於你們,你們得像成人――樣地學習,過與成人一樣的生活,你們得祛掉你們身上的野性,避免情緒化,你們時時處處都得規規矩矩、小心謹慎,凡事要講求分寸,學會使自己變得成熟,就像我們為人處世般的老練」:另一方面,成人在設計著孩子的未來,因為「這個世界的未來屬於孩子」,然而10年、20年後,這些孩子也自然地長大成人了,「這個世界」其實是屬於這些成人的,而此時的他們終於意識到,他們的童年早已在「加速成人化」的使命中悄然消逝。於是,「這個世界」的未來也同樣不屬於孩子。我們設計的是孩子的未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預備孩子的將來,結果,我們忽視了孩子的現在,也就否定了孩子的存在,進而使我們的諸多「設計」中只有「成人」,而沒有兒童。
於是,一些有識之士在痛心疾首地呼籲:
人們總喜歡說:「這個世界的未來是屬於孩子的。」然而,這個世界卻不屬於孩子。這個違反邏輯的常識在中國很少有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注意過。孩子的周圍,總是設置著一道道有形的或無形的深院高牆:正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這種美麗的口號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間,阻斷了孩子的自由夢想。為什麼我們不能往後讓一讓,給孩子留出一塊自由的空間,給他們一雙屬於自己的翅膀,讓他們享受一下高空自由翱翔的樂趣,領略一下俯視萬物眾生的靈感?
在今天的教育界,對這個問題重視得很不夠。項賢明指出,教育的意義基礎在於生活世界之中,但由於人們對科學理性的盲目崇拜,把科學世界的教育當作人的全部教育,而更為根本的生活世界的教育卻在不知不覺中被遺忘了;而科學世界的教育放棄了對人自身生活根本的關注,這樣便發生了科學世界的教育與生活世界的教育的斷裂。這也意味著教育與兒童現實生活世界的斷裂。教育脫離兒童的生活世界,是教育危機產生的深刻原因,也是導致師生代溝的外部成因。教育需要關注人的生活,兒童的生活。然而遺憾的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很少去親身體驗兒童的生活,也很少去切身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韓寒,上海的一位18歲的「偏才」少年,曾被中學勒令退學,後來他考上大學反而拒絕上大學的機會,從而引起新聞媒介的廣泛關注。新聞媒體采訪他時,他說:
我那時的動機很簡單,就是想讓那些所謂從事教育的大人看看,我們到底是怎麼一個狀態。但後來發現其實他們根本不會傾聽我們的真實想法。他們基本上是與孩子的生活脫節的。他們每個人都以教育家的面子而忠告大家你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韓寒的事值得教育界認真地自我反省。無論是實踐工作者還是理論研究者,一定要改變那種一味地對兒童進行「設計」、「改造」、「包裝」的急切心態,解除教育研究中的「Laputa」情結」,從科學理性的新神話中解脫出來,從「高處」走下來,進入兒童的現實生活世界之中,關心孩子們感受到些什麼,在想些什麼,需要些什麼;幫助孩子認識他們自己,發展他們自己;讓孩子回到自己的世界之中,從而使教育回歸到孩子生活世界之中。否則,我們的教育將更加危機重重,積重難返。
兒童與自己生活世界疏離是危險的。人類本來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但人類早已將自己從自然中抽離出來,離自然越走越遠,而這已經引起人類與自然關系的惡化,人類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也使人類品嘗到由此帶來的苦果。人類抽離出自然會如此,如果兒童被抽離出自己的世界又會怎樣呢?人類已經醒悟出必須愛護自然,再建和諧以及人類社會自身「可持續性發展」的道理,而今天的孩子也面臨著被抽離出他自己的世界的危險,然而,誰來救救孩子?
讓孩子成為孩子,還是讓孩子在還未成為兒童之前,就讓他成為成人?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G. 關於「職業,責任心,我」為主題的演講稿

回首,發現我們已漸漸長大,不知什麼時候起,18歲這個字眼已時常掛在嘴邊。曾幾何時,認為歲是那麼神聖,只知道那時我們長大了,可以飛得更高更遠。而此時此刻,當我真正真正站在18歲這個刻度點上的時候,卻感到一種莫名的手足無措。我擔心自己無法真正理解18歲這一數字的豐富內涵,但我明白,18歲意味著責任。也許成長本身就是一種責任!

花有果的責任,雲有雨的責任,太陽有光明的責任。作為成人或准成人的我們,應更加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可是,生活中的我們,有時候,卻學著蠟筆小新的口氣說:「媽媽,快點把飯端過來。」我們也看到了,在中國孩子與日本孩子一起參加的夏令營里,日本的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強,而我們中國孩子後面卻總跟著一支龐大的「後援團」。我們總是發現校園里沒有路的草坪被踩出一條路,消防栓上的玻璃一塊一塊消失。

諸如此類的現象究竟說明了什麼?唯一的解釋就是我們的成長,長的只有在生理,而心理卻完全滯後,責任感意識完全淡薄。

我們應從父母的疲憊的微笑中認識責任,從老師期待的眼神中讀懂責任,從自己獲得的成績中理解責任。

那個在艱難中照料親人,勇挑重擔的13歲頑強少年馬鵬飛,就是責任!

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中,那個為了救一隻受傷的丹頂鶴,走進沼澤地,再也沒有回來的小女孩,就是責任!

面對列強欺凌,周恩來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就是責任!

無論在什麼崗位上,無論是扮演什麼角色的人,做好自己的事,就是責任!

希臘神話中說,人的一生都在趕路,肩上擔負著家庭、朋友、兒女、事業、希望等,歷盡艱辛,卻無法丟棄其中任何一件,因為這背囊上寫著兩字:責任。

列夫•托爾斯泰說:「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曾經得到了許多人的關愛、教育、幫助、獎勵,因此,我們也應該在不斷的得到之中,不斷地付出與回饋。在學校里,我們努力學習,不斷地積累和充實自己,這是責任;在家裡,為自己的父母長輩削一個蘋果,承擔一些家務,這是責任;走出家門,無意中損壞了公共財務,勇敢地承認過失並積極地補救,這是責任。將來,建設祖國,保衛家園,做個於社會有用的人更是責任。

同學們,責任的承擔是真正成長的開始,成長亦是一種責任。讓我們成長,讓我們擔負起成長賦予我們的責任。對自己負責,就是對身邊的人負責,對社會負責!

H. 如何做一名職業人演講稿

職業,我因你而美麗 在同許多大學生進行交流時,我發現很多人都未曾認真地考慮過自己為什麼要選擇一種職業?可以從職業中得到什麼? 在現代社會中,人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工作中度過的,職業生涯跨越人生中精力最充沛,知識經驗日益豐富和完善的幾十年,職業成為絕大多數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實,職業賦予我們人生太多美麗的東西。這些美麗的東西是什麼呢?現在讓我來告訴大家。 1、職業賦予時間更多的意義。 人類在任何時候,都希望有充實感。在成年時,我們通過學習、工作、休閑、與朋友、親友交流等方式使時間充實起來。正如作家尤金?得拉克洛爾斯所說,通過工作「我們不但創造產品,而且賦予時間意義。」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有時間,而不知道做什麼」的無聊。而工作,真正讓我們有了有所事事的感覺。 2、職業賦予我們一個全新而重要的社會角色。 當人們第一次相遇時,首先開始的對話便指向工作:「你是做什麼的?」或者「你的專業是什麼?」「你畢業後打算干什麼?」當被問到「你是誰?」時,絕大多數人會是這樣回答:「一名教師。」「一名律師。」或「一名銀行職員。」這里的「教師」、「律師」、「銀行職員」,就是我們的社會角色。當我們有一份工作時,就會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並得到同學、朋友、家庭及社會的認同;當我們獲得一份很有競爭力的工作時,我們會有一種特殊的優越感;如果我們沒有工作,就會沮喪、失落,甚至自卑。 3、職業可以滿足我們重要的生活需求。 當被問及工作的緣由時,大多數人可能會說:「當然為了謀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在於人們對於工作缺乏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不要為薪水而工作,因為那隻是一種最直接的報償方式。 一個以薪水為奮斗目標的人是無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從來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雖然工資應該成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從工作中可以獲得更多比工資更重要的東西。 如果我們工作只為麵包、啤酒而工作,那麼生命的價值也未免太低俗了。 面對微薄的薪水,你應當懂得,僱主支付給你的工作報酬固然是金錢,但你的工作中給予自己的報酬,乃是珍貴的經驗,良好的訓練,才能的表現,品格的建立。 我們應該認識到,老闆交給的任務能鍛煉我們的意志,上司分配給我們的工作能發揮我們的才能,與同事的合作能培養我們的人格,與客戶交流能訓練我們的品性。工作能豐富我們的思想,增強我們的智慧,發展我們的技能,增加我們的社會經驗,提升個人的魅力。 我們缺少的不是金錢,而是能力、經驗、機會,這才是我們在職業中獲得的真正財富。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我們工作是為了滿足五種重要的生活需求,這五種需求像台階一樣依次排列在梯子上,一旦梯子底部的第一種需要得到了滿足,下一步的需求就變得重要並渴望滿足。第一步,生存需要,是我們工作求生存,即掙錢購買生活必需品,如食物。第二步,安全需要,我們得到足夠的收入以保障安全穩定的生活,讓我們有職業安全感。第三個需要是愛和歸屬的需要。簡而言之,即知道我們的才能、興趣和職業願望是可以與他人分享的,並對他人來說是意義重大的;它提供與人交往機會,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友誼和職業聯系。第四個工作的理由是工作的成功使我們感到自尊,自信,和心理上的充實感,知道自己有所事事的感覺也會帶來精神上的滿足。通過工作,我們獲取成就感,熟練掌握某種技能,實現自我價值,得到他人尊敬,贏得聲望。第五個,也是最後一個需求----自我實現----是最為復雜的,它指表現出創造能力,體會到生活的目的性,感覺自己屬於某個更偉大的實體。 職業賦予人生意義,使我們努力工作以充實時間,實現社會角色,滿足生活需要,追求滿意的生活方式。因此,我們說:職業,我因你而美麗。

I. 寫一遍 《我的職業觀》演講稿

我愛我的職業

有人說:「我們教師的事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最神聖、最值得驕傲的事業。」是的,我們是孩子們理想風帆的導航者,是美好心靈的締造者,是智慧和技能的傳播者。
三尺講台上學識淵博的老師是我七彩夢中最靚麗的風景,記得讀大學時,我曾用浪漫的情懷去設計美好的未來,用火一樣的熱情去描繪絢麗的事業,可當真正走上工作崗位以後,我切實體會到了教師平凡而瑣屑的生活,體會到了工作的艱辛和巨大的壓力。我苦惱、迷茫、動搖,但領導的諄諄教誨激勵著我,周圍同事們的工作精神感化著我、震撼著我,他們像春蠶,象蠟燭,無怨無悔地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衛這個職業的神聖。
我本是一個極平常的人,因為做了一名教師,我的人生才有了不平常的意義。看看我們的身邊,青年教師們把青春年華紮根於三尺講台而無怨無悔;中年教師們將家庭擱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撲在教學工作上;老教師如一頭黃牛埋頭苦幹而不知疲倦。許許多多動人的事跡在激勵和鞭策著我!他們就這樣默默地、毫無怨言地辛勤耕耘著「半畝方塘」,堅守在三尺講台。
我愛我的事業。古人雲:「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我慶幸命運賜給了我這個職業。無論是這個職業選擇了我,還是我選擇了這個職業,都應該無愧於「教師」這個稱號,都應該讓它成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我愛我的事業,就要愛校如家,關心學校的發展,是學校培養了我,也發展了我,聽從學校安排,盡心盡力地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任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不管什麼時候我都堅持「學校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這一原則,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發揮主人翁作用。
我愛我的事業,就要力爭做一個開拓進取,不斷完善的教師.工作中,我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研究教學中的問題;工作之餘,我去學習各種先進的教育理論,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為適應新形勢打下良好的基礎!
熱愛這項事業,我將誨人不倦,孜孜以求,做學生的好老師,做學校的好教師。奉獻教育,服務學生。記得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深情地對同事們說過:「如果人的生命有一百次,那麼我將一百次選擇教師--這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句話也道出我的心聲,我要把教師這一職業當作一生的事業加以追求,言傳身教,衣帶漸寬終不悔;鞠躬盡瘁,一腔熱血灑杏壇。
冰心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 作為一位人民教師,耿耿園丁意,拳拳育人心;身於幽谷處,孕育蘭花香。讓我們發起青春的誓言:任憑歲月更迭世事滄桑,任憑青春流逝憔悴紅顏,我會永愛我的事業,永愛我的學生,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盡心盡責,以心換心,以愛博愛,傾我所有,去換取明天的桃李芬芳。

J. 有關於我理想的職業的演講稿,要滿5分鍾演講

是什麼,讓南歸的群雁執著展翅?是什麼,讓寒梅的嫩芽傲立風霜?是什麼,讓屢敗屢戰的人們重新上路?是理想!理想撐開了歸雁的羽翼,吐綠了嫩芽的冬天,鼓舞了人們的精氣。很難想像,一攤沒有理想的行屍走肉被堂而皇之地加上了「人」的稱號。人生,必是因絢麗多彩的理想而充實!我立志做一名政客,用自己的力量築廣廈萬間,讓更多的寒士俱歡顏。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從政的道路極為遙遠,若無一顆積極進取且自信的心,只怕連眼前的月考都一敗塗地,更不要談嚴峻挑戰的公務員考試。競爭是理想的開始,若無競爭,何來理想?只有殘酷的競爭才能孕育出實現理想的輝煌。因此,要在數萬人中脫穎而出,我的實力遠遠不夠。盡管常遭遇失敗,我不懼怕;盡管常碰到挫折,我不灰心。逆水行舟促使我更加努力,鞭策我奮發向前。我要做一個強者,不斷地汲取營養,用知識豐富自己。惟有這樣,才是在我的理想之路上前行。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歷史上飛揚跋扈的高俅、貪得無厭的和紳,現如今鋃鐺入獄的劉志華、無法無天的文強都是一記記警鍾,而我要做一名為民請命、為民謀利的政客,如狄仁傑般體恤百姓、如包拯般清廉簡朴、如海瑞般嚴肅法紀。難忘那句:「是人民養育了你們,你們自己看著辦。」的氣宇軒昂。是啊,是人民哺育了公務員,公務員應該是人民的公僕。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而我要為高築廣廈而「蟄伏」,他日待我施展才華之時,定然不會忘記人民的需求,用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力量為他們撐起一片廣袤的天空。

從政的理想金光閃耀,讓我重新找到了另一個自己,有了理想,就有了追求,就有了奮斗的目標;有了理想,就有了動力,就有了前行的方向。理想充實著我,也改造著我,我要即刻開始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男兒不展風雲志,空負天生八尺軀」!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