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祝福演講 » 演講稿龍應台

演講稿龍應台

發布時間: 2021-02-12 11:44:53

Ⅰ 以 我心向上精彩人生 為主題的勵志演講稿

讓我們心中有夢腳下有路走出精彩人生

人生,沒有綵排,每一場都是現場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對人生最好的珍惜。當我們回首往事時,可以很自豪地說:「在我們年輕時,我們奮斗過,盡情燃燒過。可以無悔地面對自己,面對未來,不曾有過遺憾!」所以,我們的青春需要我們自己做主,為了我們未來的人生更精彩,我們需要把握當下,努力奮斗。
讓我們心中有夢,腳下有路,走出精彩人生。
在這個多夢的年紀,也許,你學習努力的初衷是為了讓父母開心一笑,也許,你頑強拼搏的初衷是為了獲得別人久久的贊賞,也許,你刻苦奮斗的初衷是為了不讓相信自己的人失望。但現在的我們是時候想想自己真正的夢想了。就像劉墉所說「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總往高處爬,它使你總有個奮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沒有夢想的人生多可笑,沒有夢想的青春將會是多麼無助。缺乏了夢想的夜晚是多麼的混沌,缺乏了夢想的黎明會是多麼蒼白。

讓我們努力奮斗,持之以恆,化繭成蝶。
聽過三毛的一句話「一份才情或三分才情都成不了大事,那七分認真和努力如果不肯持續投進生活中去,便算不得大才。」平凡的我們,都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積累著將來有一天造就驚天動地的努力。或許現在的你還在迷茫懈怠,但你終究會明白: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時,你需要靜下心來努力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你需要沉下心來歷練。要知道,每一次輝煌的成功,都是以無比艱辛的努力為前提的,要麼是汗、要是血、要麼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時光。一個渺小的人,如你如我,還是可以發光放熱,在你沒有努力奮斗前,你不能說「無力感」。
讓我們堅持不懈,不改初心,書寫輝煌。
古語有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確,無論我們做什麼事,包括我們的學習,要想取得進步與成功,堅持不懈的毅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知道,邁克爾喬丹是美國乃至全球家喻戶曉的籃球明星,他曾率芝加哥公牛隊六次獲得NBA總冠軍。喬丹是全世界籃球愛好者崇拜的偶像,可同學們是否知道他為什麼會成為全世界最棒的籃球運動員?喬丹有一句名言:「我可以接受失敗,但無法接受放棄。」堅持不懈就是他成功的秘訣之一。讓我們在追夢的路上與堅持不懈同行,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既然夢想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便只能是背影!
讓我們在孤獨中審視自我,學會成長。
著名作家龍應台說過,「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在這個心會變得敏感的年紀,也許無意中的孤獨冷清總能帶給我們些許黯然神傷,一個人的時候,就算在難以承受,其實到最後我們總能走得過來。「我錯過了每一次熱鬧的聚會,因為孤獨對我來說不是陷阱,而是機會。當他來臨時,我平和欣喜,恭敬地全身心迎接它,在孤獨中,我聽到了自己內心茁壯成長的聲音。」蔣方舟如是說。的確,孤獨並不是苦難,它只是一次讓你靜下來的機會,讓你清醒一下,然後提醒自己,我是誰,要去哪裡。有時,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孤單才是一個人的狂歡。
讓我們笑對困難,樂觀勇敢,粉粹一切障礙。
巴爾扎克曾說「我將粉碎一切障礙。」生活中的困難實在多得讓人頭疼,它可能是一個思考很久未果的數學題,它可能是熟記於心卻仍不能吸收的文言文。那有怎樣?我們要相信,生活壞到一定程度就會好起來,因為它無法更壞,努力過後,才知道這些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或者你也可以這么想「我不過是俗世中的一粒微塵,天大的煩惱,一個深呼吸,就什麼都沒了。」這的確難,可總比將自己的心困住要強的多。有些困難煩惱丟掉了,才有雲淡風輕的機會。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生活的困難遠在地平線之外,而眺望才是一種青春的姿態。
同學們,我們應當慶幸,沒有出生在戰火連天的歲月里,而是出生在這個最好的時代里。我們沒有理由畏縮不前,我們沒有理由無所作為,我們沒有理由不奮斗!同學們,我們的青春我們來做主!青春正在流逝,路就在腳下,讓我們拚命地用雙腳踏出一條輝煌燦爛的青春路吧!

Ⅱ 求演講稿全文

【關於人文關懷】

沒有貧窮記憶也要知道體恤

「在一籃有部分開始變壞的蘋果里,我發現我的很多同齡人都會挑選從變壞的那些蘋果開始吃,覺得這樣不會浪費,而絕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會選擇好的,這樣就知道了好的滋味在哪裡。」龍應台首先舉出蘋果的例子,「為什麼?因為我們這一代人有貧窮的記憶。兩代人經歷的不同,註定了我們在每樣事物,特別是對物質事物的分歧上,所作出的選擇不同。」

她說:「我在漁村裡長大,母親就從工廠里拿回來尼龍線來編織漁網,10天工夫不眠不休,手都磨破出血,才領回80元。在我的記憶里,永遠都有這樣的一幕,甚至包括父親到鄰居家借錢籌學費。我們這一代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造就了我們物質觀的形成,懂得珍惜,懂得疼愛。」龍應台稱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生的港台大學生、研究生為「小康第一代」,他們沒有貧窮的記憶,體驗不了父輩們流離求生的艱苦,這樣是很危險的。

「每個人,特別是真正成功、希望成功的人,哪怕沒有貧窮記憶的,也要知道體恤,這種體恤是對與你們同處一個社會環境下的弱勢群體的體恤。真正體恤了陋巷中的他們,才能真正了解這個社會。」「而大學生們所需要的,正是這種最基本的人文關懷。」龍應台說。

【關於奉獻社會】

改革落後的維護先進的

龍應台說,香港令她最觸目驚心的是「極度的貧富不均」,她說,希望能「奉獻」的香港大學生,不必把十分遙遠的任務放在身上,就是從最身邊的香港社會做起,就大有作為。要對這個社會有所奉獻,就要正視其「貧富的極度不均」,要努力改善;而對香港的法治、契約的進步就要積極維持,並發揚光大,這就是最簡單又最難的奉獻,並不容易。

「每個個體,要對他所處的獨特的社會環境、文化處境有所了解,才可以漸漸找出方向,對這個社會奉獻自己。」龍應台更深入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只有了解了這個社會,你才能改變最需要改革的地方,保留最先進的地方,並努力維護最先進的部分,才能對這個社會向前進步做出貢獻,這是最基本的,是『奉獻』的方向所在。」

「其次,大學生們要明白怎樣去『奉獻』。」龍應台把自己的親身體會告訴大家,有一次,她在陽明山上,快要刮台風,在唯一的下山路上,她見到一位六十歲的農婦用雙手把一根根被風吹倒的破裂的竹子重新扶正,方便山上的人下山。「這是一種感人至深的奉獻,令人敬佩!」龍應台說,「還在讀書的大學生必須明白,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科學家,科學家、文學家等等大名鼎鼎的人,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太陽星星月亮,那麼不能發巨大光亮的人,可不可以心裡想著『只做一支蠟燭也好』,照亮身邊的一圈人,照亮身邊這個社會的角落?我認為這樣就是一個非常非常遠大的志向。」

【關於價值觀】

「破」傳統是為「立」新見

當被問到「當代中國青年該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時,龍應台回應,可怕的是不知道「破」,一味順從舊見;但更可怕的是「破」了之後,不知道如何「立」。

她說,現在大陸、香港、台灣,乃至歐美華人的圈子中,有很多孩子以「性、葯丸、搖滾」為口號,張揚「現代」,家長們擔憂這是「垮掉的一代」,但事實上,關鍵的是這些孩子究竟是真的以這些不健康的物品親身嘗試,還是只是一種引喻式的表達自己聲音呢?如果是前者,註定是虛無,會被時代懲罰;但如果是後者,就說明他們的反叛目的是在於「重建」,「破」傳統的只是為了「立」新見。

龍應台說,「我們今天是從一元價值的時代,進入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年輕一代要求的『解放』,實際上他們還保留著很重的傳統文化,磨滅不了的文化,使他們勇於挑起責任。我們所面臨的絕對不是一個價值被『破壞』的問題,而是一個『價值被重估』的巨大的考驗。重估價值是艱難的任務,必須是一個成熟的社會,或者說,社會里頭的人有能力思考、有能力做成熟的價值判斷,才有可能擔負這個任務。」

「因此,大學生要懂得懷疑,在學習中培養獨立的判斷能力,用全球的眼光去觀察,創造一個成熟的社會,是最關鍵的社會責任。」龍應台說。

此外,她還談到了同一社會下青年人不同價值觀的定位。「有些青年人追求時尚,不談政治,實際上就是只關心自己的事情。」龍應台認為,「社會就像一個巨大的滾動著的車,總有人在裡面自顧自地行樂,但如果百分之一百的人都這樣,這輛車就毫無方向地亂沖亂撞。所幸的是,總有人探出頭來看看這輛車究竟跑在哪裡,這樣的人越多,這個社會就越有組織,越有方向。」

Ⅲ 龍應台北大演講《我不在乎大國掘起,我在乎小民尊嚴幸福》

文明的力量復(龍應台北制大演講全文)

從海棠葉的大中國夢慢慢地過渡到台灣人腳踩著泥土的小小的台灣夢,人民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問「我是誰」……台灣人就一塊兒從大夢慢慢轉到小夢的路上來了,開始一起上80年代的民主大課。
請不要跟我談「大國崛起」,請不要跟我談「血濃於水」,我深深盼望見到的,是一個敢用文明尺度來檢驗自己的中國;這樣的中國,因為自信,所以開闊,因為開闊,所以包容,因為包容,所以它的力量更柔韌、更長遠。
以上是一部分 我建議你去網路文庫下載 那裡有全部
因為演講稿裡面有涉及到敏感詞彙 無法全部復制粘貼上來

Ⅳ 孝道演講稿

孝心無價

相信大家都一定看過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孝順的媳婦在忙碌了一天後,還為婆婆打好洗腳水,為婆婆洗腳,當年幼的孩子看見媽媽正在為奶奶洗腳時,自己也打好了洗腳水,一簸一簸的端到媽媽的面前說:「媽媽我也為你洗腳」。這一場景確實很令人感動,也讓人深省,我們長這么大到底為父母都做過些什麼?我們有幾個人能記住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歡吃的東西?父母的鞋碼?這些看似很微不足到的事,卻表現著我們是否對父母有一份孝心。
說起來也真夠慚愧的,以上的問題,我基本上都不能回答。其實現在像我一樣的人還真不少。但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接受義大利《機會》雜志記者采訪,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麼時是這樣回答的:「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語出驚人,發人深思。是啊!父母到了要子女孝敬的時候,已經步入老齡。此時,他們無論在生活上還是精神上都越來越需要子女的孝敬,而這種孝敬主要在親情,而非全都可用金錢或雇個保姆來替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女孝敬父母的機會也就逐漸減少。商機之類錯過了還會再來,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機會,那就時不再來,遺憾終生。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但長期以來,這一傳統美德卻被許多人淡忘和漠視。據報道,今年北京某中學的抽樣調查卻顯示:有近50%的學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在現在的社會中還有一些人當父母老了,不在有力氣動了,就會嫌棄他們,埋怨他們,責怪他們,去說他們給你帶來了累贅。更可氣者還有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棄他們於馬路上而不顧.其實呀,這些人在我們身邊隨處可以看到,他們是殘酷的,冷血的,甚至是沒有人性的,他們也根本就沒有良心,何談什麼孝心呢?
所以大力宣傳和建立孝道文化,繼承和發揚我國善待老人、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不僅是建立和諧家庭的重要元素,而且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台灣作家龍應台談過一件小事:有一天,她帶著85歲的父親去台北看《四郎探母》的演出,當演到楊四郎深夜潛回宋營探望老母、跪在地上對母親痛哭時,她發現父親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因為她父親受到劇情的感染,想起自己16歲那年,在湖南衡山鄉時,一天准備幫母親到市場去買菜,路上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後來,輾轉流離去了台灣,從此,再也沒有見到過來不及道別的母親……深受劇情感染的不僅是她父親,曲終人散時,她發現不少中年兒女及老人眼裡都有淚光閃動。 這就是孝道文化的力量。正如龍應台指出的,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而孝道文化便是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為此,當今弘揚孝道文化要從落實家庭孝道上著手,建立和諧家庭,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尊重老人、尊重父母的社會風氣。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麼,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麼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
曾參以孝為一切道德的根本與總和,以孝統帥一切倫理道德。認為孝不只是個人行為和治理家庭的准繩,也是治國平天下的基本綱領,是天經地義、永恆普遍的基本原則。與如今科技進步發達的社會相比,似乎古代人們對「孝」的理解更為深刻。為了增強現代學生的孝道觀,中國科技大學的以為老師還特意為大家布置了一項特殊的「寒假作業」,那就是讓同學們回家為父母洗腳,但是能完成「作業」的同學卻很少,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奇怪,有些不好意思,覺得似乎太形式化了。不錯,它的確是一種形式,但它是種可以衡量我們給予父母的愛是不是也像父母給予我們的愛那麼多的一種形式。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為父母洗腳,那並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我們可以為他們過生日,即使沒有任何禮物;我們可以陪他們好好的吃一頓飯,即使沒有大魚大肉;我們也可以了解父母的鞋碼,為他們買雙鞋子,即使它不是名牌。這些平凡的事,當我們真正用心去作了以後就能體驗到它的不平凡了。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全球各社會、各個文化道德中永恆的主題,不論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定,社會穩定。而孝,正是調節家庭關系的一劑良葯。一個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必是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效忠國家的人。從孝出發,才能家和萬事興,才談得上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座的所有朋友,讓我們為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只是一片磚瓦。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只是一頓粗茶淡飯。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一枚含著體溫的硬幣……無論用什麼方式來回報,無論這種方式是豐厚還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獻上一份孝心,這種感情都是無比珍貴和美好.
孝,是稍縱即失的眷戀,是無法重視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讓我們永遠記住孝心的存在,記住孝心是無價的.

Ⅳ 龍應台港大演講變《我的祖國》大合唱,香港人到底怎麼想的

演講稿也叫演說辭,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所發表的講話專文稿。 演講稿是進行屬演講的依據,是對演講內容和形式的規范和提示,它體現著演講的目的和手段, 演講的內容和形式。演講稿是人們在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它可以用來交流思想、感情,表達 主張、見解;也可以用來介紹自己的學習、工作情況和經驗……等等;演講稿具有宣傳、鼓 動、教育和欣賞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以及讀者,使 他們信服並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
演講和表演、作文有很大的區別。首先,演講是演講者(具有一定社會角色的現實的人,而 不是演員)就人們普遍關注的某種有意義的事物或問題,通過口頭語言面對一定場合(不是 舞台)的聽眾(不是觀看藝術表演的觀眾),直接發表意見的一種社會活動(不是藝術表演)。其次,作文是作者通過文章向讀者單方面的輸出信息,演講則是演講者在現場與聽眾雙向交 流信息。嚴格地講,演講是演講者與聽眾、聽眾與聽眾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講者不能以傳達 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緒為滿足,他必須能控制住自己與聽眾、聽眾與聽眾情緒的應和與交流。

Ⅵ 龍應台北大演講稿

鳳凰網節錄,做得已經比較版好權了http://news.ifeng.com/opinion/indepth/longyingtai/a01/detail_2010_08/05/1893875_0.shtml

Ⅶ 演講稿做一個怎樣的子女

我是一個80後的知識女青年,但是我拒絕整天泡在圖書館,也不會挑燈夜戰,我認為真正的知識,應該來源於豐富的生活,逛街購物,遍嘗美食,獨立旅行,知識總是在不斷地嘗試和體驗中給我驚喜,說話也是我生活當中最重要的體驗之一,我有足夠的細膩的內心去體察別人不曾發現的細節,我也有充分的勇氣去說出別人不敢說的話,我是勇者,我敢言。

我是一個80後,顧名思義呀,80後就是指80年到89年出生的人對嗎,但是在中國,80後還有一層比較特殊的含意,它其實是指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正式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之後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我們一出生,就得了一個國家級證書,叫獨生子女證兒。這個證兒可以保證我們能夠獨享父母的寵愛,但是這個證也要求我們要承擔贍養父母的全部責任,最開始我是覺得如果想做一個好女兒,那我肯定得掙很多的錢,然後讓我爸媽過上特別好的生活,我從上大學開始就經濟獨立,我所有的假期都在工作,所以我的父母幾乎一整年都見不到我兩次,對於很多像我這樣在外求學工作打拚的獨生子女來說,咱們的父母都變成了空巢老人。

有一天,我媽給我打電話說,早上你爸坐在床邊兒在那掉眼淚,說想女兒了。你知道我當時第一反應是什麼嗎,喲,至於嗎,您這大老爺們兒還玻璃心呢,天天給自己加戲(在那兒)。但是後來有一次我回家,那個下午,我永遠記得,老爸側坐在窗前,雖然依舊虎背熊腰,但背板兒沒有以前直了,頭發也沒以前挺了,他擺弄著窗檯上的花兒說了一句,爸爸沒有媽媽了。爸爸沒有媽媽了。大家覺得這句話在表達什麼?悲傷?軟弱?求呵護?我只記得我小的時候如果夢到我媽不要我了,我就會哭醒,我就會特別難過,但我從來都沒有想過,爸爸沒有媽媽了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我發現在這個在我印象當中無比堅不可摧高大威猛的男人,突然間老了。爸爸沒有媽媽了,表達的不是悲傷,也不是軟弱,而是依賴。

父母其實是我們最大的依賴,而當我們的父母失去了他們的父母,他們還能依賴誰呢?所以在那一刻我才意識到,父母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我,而且他們後半輩子能依賴的只有我,我得養他陪他,把我所有的愛都給他,就像他一直對我那樣兒。我要讓他知道,即使你沒有媽媽了,你還有我。所以從那以後,我願意適當的推掉一些工作,聚會,我擠時間多回家,我陪他們去旅行,而不再是把錢交到旅行社,讓別人帶他們去吧。因為我明白了一點,贍養父母絕對不是把錢給父母讓他們獨自去面對生活,而應該是我們參於他們的生活,我們陪伴他們,享受生活。所以,我每次回家(哈),就會帶我媽去洗浴中心享受一把,有一次(哈)我正給我媽吹頭發,旁邊一阿姨說,(唉)你女兒真孝順,我媽說,大家都說女兒是小棉襖,我女兒,羽絨服!幸虧沒說軍大衣,那阿姨又說我兒子也特孝順,在美國,每年都回來帶我們出去旅遊。說著吧阿姨還把手機掏出來了給我們看照片,說你看我兒子多帥,一米八五大個,年薪也好幾十萬。我當時有點覺得話鋒不對呀,為什麼呢,當一位阿姨向你的媽媽展示她兒子的照片兒,並且報上了身高體重年薪的時候,笑的都是相過親的,你懂得。就在這個時候,阿姨說了一句讓我們全場人都傻了的話,她說,可惜不在了。不在了。原來就在去年,阿姨唯一的兒子在拉著他們老兩口去旅行的高速公路上車禍身亡,在那一刻我真的不知道說什麼去安慰那位阿姨,我就想伸出手去抱抱她,可當我伸出手的那一刻,阿姨的眼淚就開始嘩嘩地往下流,我抱著她我能感受到,她那種身體的顫抖,我也能夠感受到,她是多麼希望有個孩子能抱一抱她,也就是從那一刻,我特別的害怕,我不再是害怕父母離開我,我怕我會離開他們。而且經過這件事,我對於一句話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這樣的感覺,叫做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原來我只覺得這句話是我應該珍惜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生命,別讓爸媽擔心。對吧,但是現在我發現,不僅如此,我們對待別人也要這樣,因為每一個人都意味著一個家。

所以我現在每一次在跟父母分別的時候,我都會緊緊地抱抱他們,在他們臉上親一下。可能像擁抱親吻這種事對於我們大多數的中國父母來講,都一開始是拒絕的,但是請大家相信我,只要你堅持去做,你用力的把她摟過來,在狠狠地在她臉上親一下,慢慢地她就會習慣,像我現在走的時候,我媽就自然的把臉送過來,這樣他們就會知道,你在表達愛。

我想作為獨生子女,我們確實承擔著贍養父母的全部壓力,但是我們的父母承擔著世界上最大的風險,可是他們從不言說,也從不展現自己的脆弱,你打電話他們說家裡一切都好的時候,他們真的好嗎,作為子女,我們要善於看穿父母的堅強,這件事越早越好,不要等到來不及了,也不要等到沒有機會了。

就像所有的父母都不願意缺席子女的成長,我們也不應該缺席他們的衰老。龍應台有一篇《目送》,她在結尾告訴我們,不必追。可是今天我想告訴大家,我們就得追,而且我們從今天開始追,提早追,大步去追!至親之情不應該是看著彼此漸行漸遠的背影,而應該是,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Ⅷ 求介紹龍應台的演講稿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