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祝福演講 » 國內學者對問候語的研究

國內學者對問候語的研究

發布時間: 2021-02-09 12:03:44

1. 「英語諺語的修辭手法」國內外學者對該選題曾經做過哪些相關研究

諺語是人們在長期實踐過程中 總結 出來的精華,是語言及文化的高度提煉,是修辭手法諸如比喻,隱喻等的集中運用。正是由於其豐富內涵,在翻譯諺語時,部分地保留了其固有的文化特徵,即採用了直譯或對應的翻譯方法。如「紙老虎」,譯成 paper tiger. 「狐假虎威」,譯為 the tiger behind the fox. 還有:「一燕不成夏」,譯成: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這句話的意思相當於 It is unwise to form a judgment on the basis of a single instance. 英譯後,既保留了原諺語的本意,又恰當地傳達了寓意(做事或判斷不能太片面),外國人看後也能理解和接受。

不宜用直譯的諺語,可採用意譯或加註的方法。如:「牽馬河邊易,逼它引水難」,譯成: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 這句諺語在翻譯時採用了直譯加意譯的手法,意思相當於 Good suggestions can be made but people cannot be forced to do what they don』t want to. 「驢子扇耳朵」,譯成 All asses wag their ears, 意思相當於 sb. who is ignorant pretends to know much. 即無知裝聰明。更多的實例如下:

⑴ 渾水摸魚: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⑵ 吠犬不咬人:Barking dogs do not bite.

⑶ 好魚居深淵: The best fish swim near bottom.

⑷ 一石二鳥(一箭雙雕):To kill tow birds with one stone.

⑸ 騎虎難下:To ride the tiger.

⑹ 披著羊皮的狼: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⑺ 掉鱷魚淚:To shed crocodile tears.

⑻ 紙老虎:Paper tiger

⑼ 驢子扇耳朵,無知裝聰明:All asses wag their ears

⑽ 同時追兩兔,全都抓不住: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 you will catch neither.

比如:「掉鱷魚淚」,譯成:To shed crocodile tears. 為了更確切地表達原意,可採用加註的方法,掉鱷魚淚即假慈悲,類似的說法還有「貓哭耗子-假慈悲」, 英文 相當於 sb. pretend to be sad about sth, but they are not really sad at all.。

2.漢英動物詞彙沖突

對於能夠採用直譯的諺語,還是使用直譯為好。這樣可以使語言的生動性,直觀性,形象性更直觀地表現出來。而且直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語的風格和文風。但是諺語是原語言文化的高度提煉,很多諺語若僅採用直譯難以做到形神兼備。所以為了能更好地譯出諺語中的內涵,哲理,還需要採用意譯,甚至添加說明解釋的方法。比如 「塞翁失馬」,如果僅僅把「塞翁」翻譯為 Saiweng 或者 The old man who is called Lao Sai, 等等,外國人還是不了解其中典故。塞翁是 中國 歷史傳說中的景點人物,如果僅僅將其翻譯為普通人的名字,並和英諺放在一起,有種不倫不類的感覺。所以要採用意譯的方法翻譯「塞翁失馬」,譯成 A loss many turn out to be a gain. 類似的說法還有 No great loss without some small gain. 意思是 When the old man on the frontier lost his mare, who could have guessed it was a blessing in disguise. 漢語中還有「安知禍福?」或「焉知福焉?」等相似的說法。翻譯動物類的諺語時,還要注意由於對於同種事物,不同人的聯想是有很大差異的。因此漢語中出現動物詞彙,並非在英譯時都要照搬。本文擬從下列三中情況,依次說明翻譯諺語時的詞彙沖突現象,主要有詞彙遺漏,詞彙補充,詞彙錯位三類。

漢語中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說法。因為中國人把虎看作是「百獸之王」,是凶很,勇猛的象徵。比如「母老虎」喻指兇悍的婦女。「虎穴」喻指危險的地方。而英美等國家的人則將獅子看作是「百獸之王」。如 Lion』s den 指 a difficult situation in which you have to face a person or people who are aggressive towards you. 譯成漢語是「龍潭虎穴」,指處於危險的境地。所以如果僅僅按照漢語字面,直譯過來,外國人不能很精確地理解原語的內涵。類似的實例如下:

2.1漢英動物詞彙遺漏。

⑴ 初生牛犢不怕虎:Fools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⑵ 狗嘴吐不出象牙: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

⑶ 心猿意馬:To have a head like a sieve

⑷ 鴉雀無聲:Be utterly quiet (or: dead silence)

⑸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Nothing venture, nothing have.

⑹ 雞飛蛋打:Fall between two tools

⑺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A loss many turn out to be a gain.

⑻ 黔驢技窮:A fool』s bolt is soon shot.

⑼ 呆若木雞:Clutch up

⑽ 守株待兔:Waiting for gains without pains.

諺語中動物詞彙遺漏指漢語的諺語中有動物詞彙,但是由於文化內涵不同,人的思維方式有差異,因此這些諺語在譯成英語後,為保留其英語諺語的特色,動物詞彙消失,相對應的英語諺語中不再有動物詞彙。這些諺語大致涵義相同,各有其別致新穎之處,各自反映了自己文化的特色。

2.2漢英動物詞彙補充。

⑴ 名聲掃地:In the dog house.

⑵ 本末倒置:Putting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⑶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If the shepherds quarrel, the wolf has a winning game.

⑷ 傾盆大雨:To rain cats and dogs.

⑸ 有眼無珠:As blind as a bat.

⑹ 風水輪流轉:Every dog has his day.

⑺ 爾虞我詐:Man is to man a wolf

⑻ 血流如註:Bleed like a pig

⑼ 守口如瓶:As mb as an oyster

⑽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like attracts like)

⑾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

諺語中動物詞彙補充指漢語中的諺語本沒有動物詞彙,但是在充分考慮了 英語 的文化特點後,為了譯成相對應的英語諺語,添加或補充了意義相近的動物詞彙。如「佛要金裝,人要衣裝」,譯成 Fine feather make fine birds 表達了同樣的寓意,即 The gilded Buddha looks better and the well-dressed person looks more decent 的意思。

2.3漢英動物詞彙錯位

⑴ 虎毒不食子:Dog doesn』t eat dog.

⑵ 露出馬腳: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⑶ 樹倒猢猻散:Rats desert a falling house.

⑷ 愛屋及烏:Love me, love my dog.

⑸ 虎口拔牙:Beard the lion

⑹ 落湯雞:A drowned rat.

⑺ 攔路虎:A lion in the way.

⑻ 熱鍋上的螞蟻:A cat on hot bricks (or: An ant on a hot saucepan)

⑼ 山中無老虎, 猴子稱霸王:When the cat i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

⑽ 狐假虎威:Ass in the lion』s skin

⑾ 亡羊補牢:To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⑿ 健壯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

漢英動物詞彙錯位指漢語諺語中,由於特定的文化習俗,長時間運用後形成特定的習慣說法,使用了部分動物詞彙。為了用英語表達同樣特定的文化 內容 ,必須譯成在英語文化中有寓意的諺語,所以使用了其他動物詞彙。

上面一一列舉了諺語在漢譯英時,根據需要,將原語中的動物詞彙或刪除,或補充,或用相對等的詞彙充分表達出來。由於翻譯手法的靈活性,英譯這些諺語時,沒有必要拘泥於一種翻譯手法。對於同一句漢語諺語,只要能傳達出原語的文化內涵,翻譯時既可採用直譯,也可採用意譯,或者二者結合的 方法 。比如:「熱鍋上的螞蟻」,既可以直譯為 An ant on a hot saucepan,亦可以意譯為A cat on hot bricks。「守口如瓶」,可以譯為As mb as an oyster,也有諸如 as silent as the grave, as close as wax 等譯文。

三、漢譯英諺語的原則

對於諺語的翻譯,具體採用哪種翻譯方法或者遵循何種原則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由於直譯具有直觀,形象等優點,因此能直譯的諺語則要直譯。比如漢語中有「前怕狼,後怕虎」的說法,指充滿了恐懼。英美文化中雖然視獅子為獸中之王,但是老虎和狼也代表令人恐懼的動物,因此上句諺語譯成 Fear the wolf in the front and the tiger behind, 外國人完全可以理解其中的意思,指full of fears.

但是如果遇到下句諺語「力大如牛」,英語中卻沒有 as strong as a cow的說法。在 歷史 上戰爭頻繁的西方,沒有馬便無法生存。而在 中國 ,牛則是生活之本。在這種文化差異的背景夏,上句話當然不能直譯。不能直譯的,如採用意譯更能表達出原語的內涵的,這種情況則必須採用意譯的方法。所以英語把「力大如牛」譯為 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馬)。再比如漢語中有「本末倒置」的說法,意思是分不清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分不清主次。用英語解釋就是 Put the things in the wrong order. 而英語中也有一句表達類似意思的說法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希望能被採納!!!!

2. 國內哪些學者對宗教文化旅遊研究較深,幫忙列舉幾位,只要名字就成,寫論文用,謝謝

河南大學 桓戰偉副教授

3. 英語翻譯 以及相關的介紹和國內學者的研究情況

「relational signalling theory」的意思是「關系的信號理論」

4. 社會支持的國內學者的研究

國內學者對社會支抄持的研究也逐漸襲深入。
李強(1998)認為:社會支持是一個人通過社會聯系所獲得的能減輕心理應激、緩解緊張狀態、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其中社會聯系指來自家庭成員、親友、同事、團體、組織和社區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支持和幫助。
程虹娟(2002)從三個角度歸納了對社會支持的定義:
一是從社會互動關系來定義社會支持:社會支持不僅僅是種單向的關懷或幫助,它在多數情形下是一種社會交換,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社會互動關系;
二是從社會行為性質來定義社會支持,如上所列舉出的(Cobb,1976)對社會支持的定義;
三是從社會資源的作用來定義:來自於社會關系的幫助、人們聯系的方式以及支持網路中成員間的資源交換。

5. 有誰知道美國俚語對美國文化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呢、寫論文要用,要著名點的研究學者引言和作品,謝謝

美國俚語對美國文化的國內外研究現狀,遠景聞名,對待,
肯定還好
選擇的,一樣

6. 國內外學者對產品壽命周期的研究現狀是怎麼樣的

這是一個營銷學知識,國內這產品的生命周期的研究上比國外的要落後很多,主要專是我們國家的營屬銷發展落後國際的太多,我們國家很多企業所謂的營銷就是等同於銷售,有些地方甚至覺得營銷就是促銷。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你最好是下學有關於產品生命周期的論文文獻,去維普網下吧 要不去中國知網下 不過要收費的 ,所以你最好是去你們學校的圖書館的網下。一般研究產品的生命周期要觀察市場的,看產品在市場的佔有率,那是一個曲線關系,一共分4個時期,適應期,發展期,穩定期和衰退期。應該沒記錯吧 呵呵 可能會有些出路,你最好是去查查相關文獻的資料。

7. 綜合論述國內外知名學者對於任務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的相關研究、

還有就是 我現在學的ABC天丅英語中心的助教和我提到 若想將英語學好是不難的!絕對有個恰回當的研習環答境與實習口語對象,重點就是老師教學經驗 口語標准非常重要 持續每日練習口語,一對一家教式輔導才能有最.好.的進步效率 學習後仍要重復溫習課堂錄音檔 好鞏固知識點!若真的是沒有練習對象的環境 可以上 VOA或愛思取得課余教材學習 多說多問一下子語境就加強起來 整體效果是必定突飛猛進的..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ng approach in primay school English

8. 國內外學者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研究情況

低窪地

9. 國內外學者對漢語成語翻譯做了哪些研究

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不少學者專門出書或發表若干論文去闡述這一論題。不過,簡單來說,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直譯:前提是不是中文文化背景下特有的、直譯過去不會引起歧義或造成不解的,如「一石二鳥」可譯成「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易如反掌」可譯成「as easy as turning over one's hand」,「火中取栗」可譯成「to pull the chestnut out of the fire」,這樣子翻譯既通俗易讀,又十分形象。
2、以英語里的相近或相等的成語替換:如「愛屋及烏」可譯成「Love me,love my dog」;「趁熱打鐵」可譯成「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破釜沉舟」可譯成「to burn one』s boats」;「隔牆有耳」可譯成「Wall have ears」;這樣子方便直接,當然也頗考譯者的詞彙量。
3、有時為了忠實於原文,但又為免引起誤解,就採用直譯+意譯的方式,即先直譯過來,再在後面加上解釋:如「水中撈月」譯成「to fish for moon in the water—to make impractical or vain efforts 」,「門庭若市」譯成「 the courtyard is as crowed as a market place—a much-visited house 」。
4、意譯:即直接按意思翻譯出來。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通過意譯的辦法翻譯出來,只是意譯的話就丟失了原文的意境、修辭、幽默感等等。但是很多成語都是中國文化里所特有的,或帶有強烈的中國文化色彩,無法通過以上方法翻譯出來。這些成語,如果直譯的話,外國人可能根本不知所雲,這時就要採用意譯的辦法,將成語的意思翻譯出來就好了。如「得隴望蜀」譯成「be insatiable」,「不管三七二十一」譯成「regardless of the consequences」,「鳳毛麟角」譯成「priceless value」。

10. 國內外學者對林語堂的翻譯觀做過哪些相關研究

復制粘貼過來的《林語堂和翻譯》
一、生平簡介
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光緒二十一年乙末)出生於福建省龍溪縣坂仔村,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01年六歲的林語堂入坂仔教會辦的銘新小學,十歲到廈門鼓浪嶼繼續讀小學,十三歲時入廈門尋源書院。1912年,十七歲的林語堂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畢業,進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就讀,1916年以第二名畢業於聖約翰大學文科,之後在北京清華學校任中等科英文教員。1919年夏與廈門豫豐錢庄老闆的女兒廖翠鳳結婚,秋攜新婚妻子赴美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深造。一年後由於經濟原因前往法國為華工服務,教他們讀書寫字。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院長。1927年離開廈門到達武漢,任外交部秘書,為期僅六個月。1932年林語堂創辦《論語》半月刊,提倡幽默;1934年另創《人間世》,主張文章須發抒性靈;1935年又辦《宇宙風》半月刊,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同年,林語堂的英文著作《吾國與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譯作《中國人》)在美國出版,四個月內印了七版,登上暢銷書排行榜,林語堂因此在國外一舉成名。而後,在賽珍珠(Pearl S. Buck)夫妻的邀請之下,林語堂舉家於1936年遷往美國,開始了他長達30年的海外生涯,那也是他文學寫作的重要時期,他的英文作品《生活的藝術》(The Importance of Living)在美國高居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長達五十二周,長篇小說《京華煙雲》(Moment in Peking)使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林語堂於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並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志。1966年後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病逝於香港。

二、翻譯理論
林語堂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以及其對中英兩種語言爐火純青的掌握為他在翻譯方面的造詣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林語堂的一生精力主要投入到了寫作中,但他仍然寫了許多有關於翻譯的文章。早在1924年,林語堂就在《晨報》上發表了《對譯名劃一的一個緊要提議》,他涉及翻譯理論的其他論著還有《我所得益的一本英文字典》、《舊文法之推翻及新文法之建造》、《答青崖論"幽默"譯名》、《說孽相》、《國語文法的建設》、《論譯詩》、《譯東坡"行香子"二首》,《譯樂隱詞》、《英譯黛玉葬花詩》、《尼姑思凡英譯》等等。這些文章或從語言學理論方面進行評述,或從實例出發進行剖析,都展現了其中英文的深厚基礎。然而林語堂於1933年為吳曙天編著的《翻譯論》(1937年1月,光華書局出版)作的序,即為近萬言的《論翻譯》(後有收入其《語言學論叢》一書),是他最系統、最全面論述翻譯理論的文章。在文章中林語堂提出翻譯是一門藝術,從而成為中國翻譯史上認為翻譯是一門藝術學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論文主要包括了對譯者基本素質的要求以及翻譯標准這兩個方面。
在對譯者的要求方面,林語堂認為翻譯藝術所依賴的有三條:"第一是對原文文字上及內容上透徹的了解;第二是譯者有相當的國文程度,能寫清順暢達的中文;第三是譯事上的訓練,譯者對於翻譯標准及手術的問題有正確的見解。"
林語堂的這篇論文從翻譯實際出發,毫不玄虛,說理質朴。他認為翻譯除了上述三條外,"絕對沒有什麼紀律可為譯者的規范"。他認為以前論述翻譯問題的文章,大多或泛論譯法,或單論譯名,"都是直接出於經驗的話,未嘗根據問題上的事實做學理的剖析"。而他提出"討論翻譯須研究其文字及心理問題",換言之,即"翻譯的問題,就可以說是語言文字及心理問題。"。他認為:"倘是我們要於此問題得比較客觀的解決,自當以語言文字心理的剖析為立論根基。必先明語言文字及行文心理的事實,然後可以做譯者標准應如何、態度應如何的結論。"應當指出,林語堂是在中國譯學史上第一個最明確地將現代語言學和心理學作為翻譯立論的"學理剖析"的基礎的。
正是在這兩個基礎上,他闡述了翻譯標准問題,並提出了翻譯的三條標准:忠實、通順和美。他又從另一角度將這三重標准說成是譯者的三種責任:譯者對原著者的責任、對中國讀者的責任與對藝術的責任。"三樣的責任心備,然後可以謂具有真正翻譯家的資格。"這是發人所未發的。此外他總結前人的翻譯方法,指出翻譯只能是以句為主體的"句譯",不能以字為主體的"字譯"。因此他提出"忠實標准"的四義:非字譯、須傳神、非絕對、須通順。對於"通順標准",他認為要做到兩點:"第一,須以句為本位;第二,須完全根據中文心理。"而關於"美的標准",林語堂認為"翻譯於用之外,還有美一方面須兼顧的,理想的翻譯家應將其工作當作一種藝術。以愛藝術之心愛它,以對藝術謹慎不苟之心對它,使翻譯成為美術的一種。"尤其翻譯文學作品,更"不可不注意於文字之美的問題"。
此外,林語堂同意真正的藝術作品是不可翻譯的說法。"因為作者之思想及作者之文字在最好的作品中若有完全天然之融合,故一離其固有文字則不啻失其精神軀殼,此一點之文字精英遂岌岌不能自存"。最後他贊同"翻譯即創作",認為翻譯文學作品的人,"須把翻譯自身事業也當作一種藝術"。文藝翻譯家"必先把其所譯作者之風度神韻預先認出,於譯時復極力發揮,才是盡譯藝術文之義務。"林語堂的這個觀點與翻譯論中提出的譯者應是批判家的理論有共同之處。
總之,林語堂的這篇《論翻譯》在前人的理論基礎上重新提出三個標准,並較為全面地論述了翻譯的性質以及文學翻譯的任務與方法。而他從語言學與心理學的角度也作了一些新的探討,其翻譯理論與現代挑戰傳統譯文從屬於原文的觀點亦有相通之處。

三、翻譯實踐
林語堂在翻譯上的成就,也可以說是他中年頂峰時期旅居美國的成就。從1935年的《吾國與吾民》,到1964年的《逃往自由城》和1967年的《中國繪畫理論》,各種著作及譯作一共三十二部,全是英文書:其中包括論述、散文、詩詞、小說和傳記,其中有翻譯也有創作。從宏觀的角度看,林語堂在海外的這個時期,他本人就象徵了"翻譯"。他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是翻譯的化身。因此林語堂的翻譯不僅是文字上的功夫,而是通過人際關系作多樣性的活動,把中國人的情感、思想以及生活輾轉傳給西方讀者,使他們能夠了解和欣賞。
林語堂在談及英文特點時曾說過:"英文用字很巧妙,真可以達到'生花妙筆'的境界。英文可以語大語小,能表現完全的口語化,因此往往感人至深。一些看起來很平常的語句,卻能永遠留在人的心底"。而他自己的英文寫作和譯作就是達到了這個境界,"有時隨便用英文美語,俗語俚語把中國文化解出來;有時保留艱澀難懂的中文詞句,用入情入理、旁敲側擊的手法作有意義的詮釋"。他在美國出版的第二本書《生活的藝術》就是最能揉和創意和詮釋的一本著作。從某種觀點來看,這本書也可以算作一種譯文的選集,不過作者在每一段引文的前後加上更多篇幅的詮釋,古今中外,東南西北,融會貫通,替讀者作心理上的准備,加上自己的意見,一氣呵成。
林語堂翻譯獨特的地方,就是能夠徹底消化了心愛的文章,然後夾敘夾議,用自己的創意炮製一番,既能抓住原文的形式和精神,又容易讓一般的西洋讀者了解。林語堂在翻譯實踐中對原文挑戰的方面有一本重要的著作《孔子的智慧》。《論語》有許多英譯本,但林語堂的做法與眾不同。他不是從"學而時習之"開始逐字逐句翻譯,而是將其分門別類的重編一下,小題目有:孔子的感情生活;孔子的談話風格;孔子論君子和小人;孔子論政治、教育等等,另有幾篇介紹孔子的身世,摘譯《禮記》的《中庸》、《大學》和《孟子》的有關篇章,就成為一本合乎邏輯、有頭有尾、可讀性強的書,使西方讀者得到一個概念,知道孔子是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儒家的學說是怎樣幾千年來深入中國人的心的。
《老子的智慧》,即林語堂英譯的《道德經》,則是他在介紹中國文化方面又一重要譯作。這首先歸功於他淵博的學識、深厚的國學底子以及對道家哲學的頗有研究,使他能夠透徹准確地理解原文,為其忠實地傳遞原文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他地道的英文與其堅持的"傳神"的翻譯標准使他的譯文能夠行雲流水、明白曉暢。因此,盡管《道德經》於19世紀就已經開始被譯成多種語言,而且其在西方譯本種類之多僅次於《聖經》,林語堂運用自由詩體所譯的版本仍是相當成功的,較其之前的版本在內容氣勢與風格上更為忠實,文字表達上更為凝練准確,讀起來讓人覺得是一種享受。
使林語堂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長篇小說《京華煙雲》則是個徹頭徹尾的創作,然而潛移默化中仍是存在翻譯的成份。雖然小說是用英文創作的,但所描述的是從拳匪之亂到抗日戰爭四十年來的中國故事,因此隨處可見充滿濃郁中國風味的東西。在創作中有翻譯更加完美的一個例子是他的《蘇東坡傳》,他採用西方傳記文學的寫法,把這位才華萬丈、性情豁達的古人活靈活現地塑造出來。全書參考的書籍非常豐富:蘇東坡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話都有歷史和文獻的根據,其中包括他流傳後世的千百篇詩詞、文章、書信及筆記等。有些他直接翻譯成英文成段地引用,如蘇東坡反對王安石的新政向神宗皇帝的上書;有些講他鏑居黃州,飲酒散淡,如何寫出千古傳誦的《赤壁賦》,林語堂就採用夾敘夾議的手法。
林語堂的另一重要貢獻是他在香港中文大學贊助下於1973年編纂出版的《當代漢英詞典》。在這之前,只有兩種漢英詞典在國際間流行通用,即1892年翟理斯(Herbert A. Giles)編纂的《漢英詞典》(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以及1932年麥氏(R.H. Mathews)編纂的《麥氏漢英大辭典》(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林語堂花費五年時間編纂的這本漢英詞典既滿足了他數十年的心願,亦滿足了當代漢英翻譯的需要。它所採用的檢字法是根據林語堂發明的"上下形檢字法"修訂的,所採用的拼音也是將他當年參與制定的羅馬拼音法簡化而成的"簡化國語羅馬字",而林語堂首創的五十部首則成為這本詞典的另一特色。

四、中西文化交流
在林語堂的作品中翻譯和創作是難解難分的,他的翻譯中有創作,創作中有翻譯。"時"與"地"結合起來,使他肩負對西方讀者詮釋中國和中國人的責任。他之所以成功,不單是靠文字的精湛,也是基於他熱愛祖國文化,同時有獨特的見解。他的作品強烈表現出對祖國和祖國文化的依念,他不僅介紹中國的哲學,而且又廣泛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包括經濟、政治、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民俗等等,因此他的英文著作極受歡迎,且有多種文字譯本。與此同時,他還常到各處演講,宣揚中國文化,在為中國爭得國際了解與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林語堂做出的努力和成就是罕有其匹的。他用英語創作的一系列作品曾轟動歐美文壇,並且影響深遠,其中有的被選為教材,有的被政府高層倚為了解中國之必讀,一直被視做闡述東方文化的權威著作。許多外國人在提到中國的文學與思想時,古知孔子,現代則知林語堂,足可見林語堂作品對溝通文化,促進國際了解的影響。1975年11月,在國際筆會四十一屆大會上,林語堂當選為國際筆會副會長。這是國際筆會成立數十年間第一位中國作家得到此項榮譽。作為國際筆會的副會長,並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他的譯著作無疑為他贏得了國際文壇的巨匠地位,同時也為中國人贏得了驕傲。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林語堂以其卓著的才學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他所撰的對聯:"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正可以反映其抱負以及在向西方介紹中華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及貢獻。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