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祝福演講 » 五心教育演講稿

五心教育演講稿

發布時間: 2021-02-07 10:16:35

Ⅰ 五心教育演講稿

第一,對父母的養育應該有感恩之心

Ⅱ 五心教育演講稿

二是責任心。教師是項平凡而神聖的職業,承擔為社會培養下一代的重任。沒有高度的責任心是不行的。要傳道,要授業,還要解惑,每一方面都要付出心血,絲毫馬虎不得。倘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勢必既浪費人生,又誤人子弟,有負親人厚望和社會重託。
三是愛生心。愛是教育的動力。做教師要有愛生心。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懷備至,精心栽培。學生學習上有疑惑要指點;生活上有困難要幫助;情緒上有波動要關心。要讓學生如沐春風,而不是嚴冬的冷峻。切忌動輒苛責,更不要打手心,罰牆角。不愛學生的人,不配做教師,就像不愛孩子的人,不配做家長。
四是進取心。人生有涯而知無涯。教師的知識是有限的。再博學的教師,也有不懂的時候,也有不知的東西。作為一個教師應該活到老,教到老,學到老。邊教邊學,教學相長,時刻保持一顆進取心。向書本學,向社會學,向同仁學,向學生學,向一切可以學、值得學的人和事學。好學就上進,愛拚才會贏。
好學不如善學,善學不如善用。要把學習與創造結合起來。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得好,「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不僅如此,「教育者也要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一個有抱負的教師不能因循守舊,墨守陳規,應該大膽創造,敢於試驗。不但要創造出一流的學生,而且要創造出一流的教育理論與方法。
五是改造心。教師是社會一分子,應有一顆改造社會之心。陶行知說:「在教師的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因此,「教育就是社會改造,教師就是社會改造的領導者。」
信仰心、責任心、愛生心、進取心和改造心是成為一個好教師的基本前提。具備這「五心」的教師,就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

(作者簡介:周洪宇,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成員,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理論工作者委員會副會長,湖北省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協會理事長。)

Ⅲ 「五心教育」演講稿

大家正激烈地爭論著,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我同意小東的觀點。」說話的是我們的輔專導員。「小東撿屬起一張紙是光榮的。這張紙從我進教室就有了,但卻一直沒有同學撿起來。撿起一張紙,看似微不足道,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做,不往地下亂丟垃圾,隨手撿起身邊的廢紙。我相信就不會在國外看到那隻用中文寫的告示牌:請把垃圾扔進果皮箱。作為一個中國人看到這張只用中文寫的告示牌,那是多麼恥辱的一件事呀!」大家羞悔地低下了頭。是的,剛才我也看到了那張紙,可是我也沒有撿起來。輔導員接著說:「所以,在我看來小東撿起一張紙是光榮的,那是愛國的開始,我們應該為小東的行為鼓掌。」教室里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對呀!任何事情都要從小事情做起,今天我們連小事情都做不好,將來又怎麼做大事情,報效祖國呢?

Ⅳ 誰有"五心教育"的演講稿(急用)

廣州市兒童「知榮辱獻五心」演講大賽演講稿
從一張紙說起
演講者:廣州市越秀區朝天小學 李劍兵
***爺爺期望我們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中隊長,我組織了「八榮八恥,從我做起」的中隊主題會。我給大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請問同學們在生活中,認為什麼事最光榮?什麼事最恥辱?」
「鍾南山伯伯搶救非典病人,救死扶傷最光榮。」
「到NBA學習的姚明哥哥,回到國家隊參賽,為祖國爭得榮譽,熱愛祖國最光榮。」
「警察叔叔冒著生命危險抓壞人,勇敢抓賊最光榮。」
大家正說得起勁,小東突然從座位上站起來跑上講台,不知從地上撿起什麼又跑回座位。霎時,大家把目光集中在小東身上。
「我……那兒有紙,我撿了,我覺得保護環境也光榮。」
「不就撿起一張紙嗎?這也叫光榮?」
「對呀,撿起一張紙,這算什麼光榮的事?」
大家正激烈地爭論著,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我同意小東的觀點。」說話的是我們的輔導員。「小東撿起一張紙是光榮的。這張紙從我進教室就有了,但卻一直沒有同學撿起來。撿起一張紙,看似微不足道,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做,不往地下亂丟垃圾,隨手撿起身邊的廢紙。我相信就不會在國外看到那隻用中文寫的告示牌:請把垃圾扔進果皮箱。作為一個中國人看到這張只用中文寫的告示牌,那是多麼恥辱的一件事呀!」大家羞悔地低下了頭。是的,剛才我也看到了那張紙,可是我也沒有撿起來。輔導員接著說:「所以,在我看來小東撿起一張紙是光榮的,那是愛國的開始,我們應該為小東的行為鼓掌。」教室里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對呀!任何事情都要從小事情做起,今天我們連小事情都做不好,將來又怎麼做大事情,報效祖國呢?
「我們小學生在學校、社會又以什麼為榮,什麼為恥呢?」
這時,大家都結合自己的生活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有的說:「我認為同學之間要以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為榮;以欺負同學、和別人打架為恥。」有的說:「在家裡最光榮的事是幫媽媽做家務、聽家長的話;最可恥的是惹爸爸媽媽生氣。」還有的說:「每次坐公共汽車時,看到歲數大的爺爺奶奶,我都會主動站起來,給他們讓座。我認為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少年兒童,要把它發揚光大……」
對呀!八榮八恥就是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Ⅳ 初中生五心教育徵文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古老而偉大的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愛國主義一直是維系著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力量。在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上,曾經經歷無數次的風險和災難。但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總是能從困境和挫折中一次又一次地昂起頭來,求得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這靠的就是世代相傳的愛國主義傳統。正如魯迅說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就有拚命硬乾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政治口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其不同的實實在在的內涵。今天,我們講的愛國主義就有著新的、鮮明的時代特徵。
在今天,看一個人是否真正愛國,首先要看他是不是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們中華民族現代化的大廈是由一磚一石壘成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一磚一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計報酬地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課,種好自己的每一份責任田,保質保量地生產出每一件合格的產品,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崗,掃好自己承擔的每段馬路……不就是把自己的一磚一石牢牢地砌牆、在共和國的大廈上了嗎?現實生活種又這樣一種人,他們往往「情深意切」地談報國,卻聲言自己一旦離開腳下這片土地去啃洋麵包,就「大膽地往前走,莫回頭」,他們空講了不少愛國主義的大道理,卻不願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說到底一句話,他們並不真正愛國。
其次,一個愛國的人要牢固地樹立「祖國至上」的意識,時時刻刻維護祖國的尊嚴和利益。大家都知道吉鴻昌這位抗日愛國將領。一次,他在國外郵寄包裹,郵局工作人員問他是不是日本人,他堅定地說:「我是中國人。」此後,吉鴻昌將軍無論走到哪兒都掛上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我是中國人」。中華民族崇高的民族氣節,激勵著這位不幹受辱的中國人!他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懷是多麼的感人!他們走在異國的土地上,心裡卻時時裝著自己的祖國!相比之下,那些花著人民的血汗錢留學國外,學成以後卻不願以自己學到的知識為祖國服務的人,難道不感到羞愧嗎?
「我願用我全部的生命,從事科學研究,來貢獻給生育我的祖國和人民」這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的心聲。我們是跨世紀的新一代,為了將來能更好地報效祖國,我們現在就應該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請把我們的一顆顆赤子之心獻給我們偉大的祖國!
謝謝大家!

榮成六中「孝心獻給父母」演講稿二
皓皓明月 發表於 2008-4-20 22:38:00 閱讀全文 | 回復(5) | 引用通告 | 編輯

世間最偉大的愛莫過於母愛,世間最應該感謝的莫過於母親。

我們常常問:「我是怎樣來的呢?」「是媽媽生的。」「媽媽是怎樣來的呢?」「是媽媽的媽媽生的。」……是呀,沒有母親,何來生命?

每個人都有母親,每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是無私的。

有這么一個故事,在某醫院,一個新的生命即將誕生,多麼令人興奮激動呀,然而醫生的一句話改變了這一美好的局面——「難產,救孩子還是救母親?」家人茫然了,兩者同親呀。孩子是一個幼小的生命,若他沒有了母親,當他看到別的孩子依偎在母親的懷抱里時,該多麼傷心;母親,年輕的生命,滿載希望,可他又多麼愛孩子……「快點,不然一個也活不了!」醫生在督促,就在這危急的時刻,手術台上的母親發出了虛弱而有力的聲音「救孩子!」……到這里,人們的淚水不禁奪眶而出,寥寥三個字,卻需要多麼大的勇氣與無私呀,這話恐怕只有母親才能說出。

母親以無畏的勇氣孕育生命,雖然這可能會是一個給她帶來無盡的麻煩與淚水的生命。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去年,廣西某地。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去坐纜車,由於纜車質量不過關,鋼索斷了,一頭栽向深深的谷底。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在那生死永別的瞬間,母親拚盡全身力氣將兒子托舉起來。二十多名遊客遇難了,唯一那個被母親用雙手托舉起來的叫張子昊的小孩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一位母親在生死關頭,將孩子推向生,自己卻走向死,也許,這就是母愛的真諦。現在青年歌手韓紅志願撫養張子昊已經快兩年了,在韓媽媽的關懷下,張子昊健康成長著。

不必再說什麼,這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母愛。試問,有誰能說母親不是最偉大的人?有誰能否認生命不是在母愛中放歌。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彼得·賽曼,剛進入萊頓大學讀書時,不求上進,成天嬉戲游樂,期末考試物理開了紅燈。母親拿著成績單百感交集地對他說:『早知你是這樣一個平庸無知之輩,我當初就不該在波濤中拚命地掙扎!』接著,母親把他出生和幼時的艱難以及一些古訓講了一遍。母親的話深深地打動了賽曼的心,他默默地吻著母親蒼老的手,暗自下著悔改的決心。可是不久,母親卻一病不起,與他永別了。為了銘記慈母的教誨,他把母親的遺像嵌在一個很小的鏡框內,不管走到什麼地方,也不管幹什麼事,都把它珍藏在自己的胸前。有一次,在阿姆斯特丹大學講課時,一道難題難住了他。他一度想搪塞過去,這時,他的手突然觸到了母親的遺像。他從心裡默念著母親,毅然改變了主意,在難題前足足演算了10分鍾,終於把它解出來了。母親遺像陪伴了他一生,給了他戰勝困難的信心。後來,他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了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

身為母親,就意味著犧牲,就意味著她的生命不再有自我。田世國,一個普通的公民,只是因為給母親做了一件義之所在,理所應當的事,就被評為2004感動中國人物。為什麼?用醫生的話來說:「我們做了幾百例,都是父母給孩子,這是第一例孩子給母親捐獻器官的。」

孝敬父母,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這一美德卻沒有被我們很好地繼承下來。

孩子越大,開銷越大,脾氣越大,他的小腦袋瓜里沒有此家彼家之分,總以為天下父母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山銀山,與人攀比,事事要強:學英語,同桌買了復讀機,自己也要,還不能比同桌的便宜;學電腦,班上同學家有586,哭著喊著要買一台,其它品牌其它機型都不行;練田徑,訓練隊的夥伴們全是清一色的「阿迪達斯」,拉著父母上商場從頭到腳全副武裝,國內名牌連看也不看……

父母窩在心裡的愁苦,鄰里知、同事知、親戚朋友知,唯獨孩子不知,孩子從小受寵,只道父母樸素節儉是多年的習慣,不曉實是家道艱難,還為父母不常給零花錢而生氣。夫婦倆獨處時,總是相對潸然——稚子不知爹娘愁啊,人們都說孩子的書包太沉,可它有父母肩上的擔子沉嗎?

「父母恩重深似海」,感謝母親給了我們生命,感謝母親在我們發脾氣時沒有棄我們而去,感謝母親讓我們懂得愛與被愛。

誠摯的感謝,本不需要太多言語,但要經常想著,念著,那是我們行動的源泉,總是一天,我們都會成長為有出息的孩子,願天下所有的母親都能收獲慰藉。

愛心

愛是人類一種美好的情感,它包括的范圍非常廣泛,有親情之愛、朋友之愛、異性之愛、人類之愛等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愛,由於所愛對象的不同,情感的性質和表現方式也就有所差異,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以真純的情感去祝福所愛的人生活得幸福,並以自己的行為參與到這一創造幸福的過程中,使自己的愛與對方的愛融為一體,在一個真善美的境界中,完成生命的升華與創造。我們在這里並不想去說明各種不同類型的愛,應該怎樣去表達和完成,我想說明的是愛為什麼會成為人類一種普遍的倫理原則,以及愛作為一個人對社會、人類、自然最基本的情感態度,它應該怎樣在我們生命中播種、萌芽、生成,使生命具有詩性的美麗光輝。

在現代社會,人類文明已經有了高度的發展,但是關於愛的本能,卻似乎需要經常被提醒。由於人類在經濟發展中出現了階級之間的壓迫與斗爭,其表現形式的殘酷性把人類相愛的本能遮蔽住了。「文化大革命」中,一度連「愛」也被當作資產階級的因素而遭到野蠻否定,以至於「文革」結束後人們不得不重新討論「愛情的位置」和「愛是不能被忘記的」。我們也不能忽視,在當代商業經濟發展的社會環境中,人與人之間一切關系也都有被金錢腐蝕為買賣關系的可能,如果不警惕,人民公僕被權錢交易所腐蝕,國有企業被僱傭勞動所腐蝕,知識分子被學術腐敗所腐蝕,高雅藝術被大眾消費所腐蝕,連溫情脈脈的家庭、夫妻、親子關系,都會在金錢腐蝕下悲慘解體,甚至人生最神聖的愛情關系也會在金錢的作用下墮落成變相的色情買賣。因此,重新發出愛的呼籲,在今天決不是多餘可笑的。

愛是人類的美德,愛與善良是聯系在一起的。不管是何種意義上的愛都包含著善良的因素。人們常說要有一顆善心,這顆善心是愛產生的最基本的條件。所謂「善心」就是對任何生命都懂得去珍惜和愛護、去關心和體貼,不會惡意地去傷害、蹂躪它們。在這種善心中對生命自然會生出無限的愛意,去求得人的情感與外部世界共同建構起美好和諧的境界。具有愛心的人,其對人對事的情感往往是溫柔的。溫柔是人類所具有的一種高貴的氣質,它拒絕殘暴,維護美好,它的力量有時能夠變得非常強大,化干戈為玉帛,使邪惡的人受到感化也變成一個富有愛心的人,在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無數次描述過愛的力量的作用和意義。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王統照曾寫過一篇小說,題目叫做《一笑》,敘述了一個小偷在獄中看到一個女犯人美好的、溫柔的一笑時,意識到自己的邪惡,進而悔過自新的故事。這篇小說雖然帶有浪漫的、烏托邦的空想傾向,但這種愛的、這種溫柔的力量對於人心的感化作用是應該引起人們的充分重視的。只要一個人有一顆溫柔、善良的愛心,他就會感受到人間生活的美好。

愛是善良的、溫柔的,同時也是美好的。這里的美好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說具有愛心的人本身就是美好的,與這樣的人在一起是莫大的幸福;另一層是說有愛心的人必然對美好的生活有執著追求。在世界上存在著太多的自私、冷漠、殘酷,在對於美好的人類生活的追求過程中,愛是克服自私、冷漠、殘酷的有力的內在力量,只有通過它才能真正地走向美。具有愛心的人,雖然渴望美好,渴望與自然、人和所有生命處於和諧的狀態,但絕不意味著他就容忍欺壓、不平和邪惡。追求美好的事物、鞭撻丑惡的東西,是具有真正愛心的人所應有的人生態度。沒有對美的深切的愛,就沒有對丑的深切的恨,這兩者是相互統一的。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沐浴在真正的愛之中,從小有偉大的母愛所籠罩;長大後漸漸被友誼之愛、師生之愛、社會之愛所推動、所鼓舞,再成長就會被異性的愛所吸引,會進一步發展為美好的愛情……但你想過沒有,所有的愛中,還有一種與人類互助本能最相關連的——人類之愛。人類永遠在互相幫助的氛圍中進步和發展,因此,愛作為人類一種美好的情感也不是嘴上說說而已的美好言辭,它應該是更加具體、直切地落實到日常生活的互相幫助的行為中去,去關愛每一個你所認識與不認識的人,同情他們,幫助他們擦乾生活帶給他們的眼淚。愛心就像陽光,需要照耀在大地上,才能真正地成為溫暖人心的力量。

不管是何種意義上的愛,都需要在具體的行動中去實現,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去具體地把愛心奉獻出來吧,那麼,世界將會充滿陽光,變得更加美好。

(二)說同情

同情是人類愛的具體顯現,也是互助原則的具體行為。現實生活中總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災難降臨,人在遭受災難的時候往往顯得格外的孤立無援,這時候接受親朋好友的同情是絕對需要的。古代人沒有什麼防止災難的能力,在巨大的災難與痛苦面前,只能產生畏懼與絕望。同情正是在幫助別人渡過難關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人類的一種美德的。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修辭學》一書里專門論述了同情。他把同情定義為:「一種由於落到了不應當遭此不測的人的身上的毀滅性的、令人痛苦的顯著災禍而引起的痛苦情感」,「同情者會想像這種災禍也可能落到自己或自己某位親朋好友的頭上,而且似乎近在眼前。非常清楚,產生同情的人必定是這樣一種人。」這種對同情的定義未免狹隘了一些,但說明在西方古代哲學家的思考里,就已經有了「同情」的位置。中國古代的思想家也早就關注了「同情」的心理表現,並且對它作了比較寬泛的解釋。孟子說過:「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有孩子掉入井裡了,必定會有人去救他,因為同情(惻隱)心是一種普遍的人性特徵。到了近代的西方,隨著人道主義觀念的逐漸普及,關於同情的解釋就更多了。英國哲學家休謨在《道德原則探求》中充滿詩意地說:「在我們的心中,與狼和毒蛇的因素一起,還有一些善良——雖然微小——的天性,如一點點與人友善的鴿子的品質。」在這里,同情已經被作為人類的天性而顯現了。美國教育家威廉·貝內特在他編寫的著名兒童讀物《美德書》里,第一單元就講同情,他關於同情的解釋是:「如果說,勇氣是當別人面對困難時與他站在一起,那麼,同情就是當別人感到悲痛時與他站在一起,同情是一種認真對待別人的現實——不僅是他的生活境況,還有他的內心世界、他的感情——的美德。它是一種與處於困境或不幸中的人結成夥伴,支持他,為他分憂的積極態度。」

如果說,當生物在進化過程中不得不通過互助來抗拒災難的話,那麼,當人類把同情心發展為一種倫理原則時,互助就有了更為正當和更為合理的心理基礎。同情別人和幫助別人都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需要用美好的想像來灌溉這片濕潤的土地。我們常常說要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這「設身處地」就包括了豐富的聯想與對比,通過設身處地地聯想,別人的痛苦與困境都變得具體化、形象化,終於成為共同來承受和克服的命運了。安徒生的著名童話《賣火柴的女孩》是一篇極為美麗的文學作品,它敘述的故事很簡單:一個賣火柴的女孩在聖誕之夜凍死在雪地里,但她偏偏是個賣火柴的小姑娘,她手裡的微不足道的火柴在給她勉強取暖時,曾經給她帶來了短暫而巨大的幸福的想像。這種想像與其說是那個小姑娘臨死前的幻覺,毋寧說是作家深沉而美麗的心願。安徒生的偉大同情已經在他的文學想像中充分表現出來。由於他的這種努力,使讀過這篇作品的人無不對這個可憐的姑娘產生深切同情。本來,冬天的城市街頭凍死一個窮姑娘在當時是極為普遍的現象,但是由於安徒生的美麗的想像,小姑娘並沒有獨自承擔苦難,包括作家,還有無數讀者,都共同地承擔了這一苦難。如果說,人們將為改變和消滅這種悲慘現象而斗爭的話,那麼,這種共同培養起來的同情將是其最有力的動力。

真誠的同情能給弱者和貧窮者以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這種幫助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在一個人的心靈中撒下了愛的種子,使一個人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災難、自私、冷漠之外,還有一種溫暖和關懷。這種溫暖可能對給予者來說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在被給予者來說卻能享用一生。正如一首歌里所歌頌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種「愛」的內容非常博大,有親情之愛、朋友之愛,同時也包含著對「陌生人」的同情。而對待「陌生人」的同情,則更加體現了「愛」的無私和偉大。下面是一則真實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同情有時會發生多麼奇異的作用:

有一位從貧窮的山區來到大城市讀書的大學生,為了解決學費,他偷偷地利用周末做起文具商品的推銷人。他的性格比較靦腆,不善言辭,一個月下來,幾乎沒有得到什麼報酬,失望、沮喪使他陷入了非常痛苦的境地。他不知道自己在這種境遇中能否堅持完成學業,因為家庭到底有多少經濟的承受力,他自己心裡清楚,年邁的父母和正在讀書的弟弟、妹妹,由於他的拖累會更加困苦不堪。他心裡暗暗下定決心,再做一個月的推銷員,如果還不能掙到自己的學費,就退學出去打工,掙錢養活自己。在那個月的每一個周末,他疲憊不堪地奔走於一幢幢居民樓、學校、辦公樓之間,而帶給他的仍然是深深的失望。有一天晚上,他想最後再敲一家住戶的門,如果還沒有一點收獲的話,他就要放棄努力。他緊張地、怯怯地摁響了門鈴,出來開門的是一個中年婦女,她慈愛地問他做什麼時,他語無倫次地說明了自己的來意,站在那位婦女身後的一位像初中生模樣的小女孩,熱情地把他拉進屋,要把他手中提的所有的鉛筆、鋼筆、圓珠筆一並買下,而那位婦女也沒有什麼反對的態度。他有點興奮,有點感激,也有點莫名其妙,買這么多筆干什麼?疑問使他意識到:是不是這家人同情他的狼狽模樣才這樣做?那位婦女和女孩似乎看出了他的猶豫,就和善地說:「進屋坐會吧。」他說:「不坐了,這位小妹妹沒有必要買這么多筆,就買一支吧!」那位中年婦女卻說:「不客氣,進屋坐吧,我有話和你聊聊。」沒有想到那一天,他的生活整個發生了變化。那位婦女原來在公司辦公室里見過他去推銷文具,知道他是一位生活困難的大學生,就建議他不要再推銷文具,讓他輔導她的孩子學習,每月可以有幾百塊錢的收入。從此,那個大學生就安心自己的學業,後來成為一個很出色的學者。

同情是一種美德,但它只是由愛與互助的本能中派生出來的一種感情,並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可以超越特定的時空和特定的對象普遍適用的。當我們的同情心在發揮作用的時候,切切記住要注意兩點忠告,也算是對同情的限制。

首先,同情之愛從表現形式而言,往往體現在強者對於弱者、富者對窮者、社會地位高的人對於社會底層的人之間,這就難免夾雜著一種「恩賜」、「施予」的色彩。同情如果有了這種色彩,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同情之愛,反而成為一種表演或炫耀。我們常說「同情心」,同情與「心」相聯,才是一種真同情,與「心」無關的同情是令人厭惡的,因為沒有「心」的同情,往往對被接受者來說就構成了人格上的不平等。雖然有時接受者迫於生存壓力也會無奈地接受這種同情,但在精神上他會感受到強烈的屈辱。此外,同情之愛是一種善良的美好的情感,但必須是對真正需要同情的人施用才有意義。如果不分是非,不辨真偽地濫用這種同情,不僅會危害社會,也會危害自己。《伊索寓言》里農夫和蛇的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對於那些惡人、壞人濫施同情,你可能是發自真心的,但毒蛇卻會藉助你的同情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適得其反,失去了同情之心的意義。

願每一個人都有真正的同情之愛,也願這種同情之愛有理性的光輝照耀,富有真正的人間情味。

(三)說互助

俄羅斯偉大作家屠格涅夫有一篇著名的散文詩,叫做《乞丐》:

我在街上走著……一個乞丐—— 一個衰弱的老人擋住了我。紅腫的、含著淚水的眼睛,發青的嘴唇,粗糙、襤褸的衣服,齷齪的傷口……啊,貧窮把這個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麼樣子啊!他向我伸出一隻紅腫、骯臟的手……他呻吟著,他喃喃地乞求幫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沒有錢包,也沒有懷表,甚至連一塊手帕也沒有……我隨身什麼東西也沒有帶。但乞丐在等待著……他伸出來的手,微微地擺動著和顫動著。我惘然無措,惶惑不安,緊緊地握了握這只骯臟的、發抖的手……「請別見怪,兄弟;我什麼也沒有帶,兄弟。」乞丐那對紅腫的眼睛凝視著我;他發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著,他也照樣緊握了我的變得冷起來的手指。「哪兒的話,兄弟,」他吃力地說道,「這也應當謝謝啦。這也是一種施捨啊,兄弟。」我明白,我也從我的兄弟那兒得到了施捨。

這篇美麗的散文詩包含了很多層意思,它寫到了平等、愛心和同情,還寫到了一層別的意思,屠格涅夫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明白,我也從我的兄弟那兒得到了施捨。」為什麼說,施捨者非但沒有給乞丐什麼東西,反而從乞丐那兒得到了施捨?讀者大約都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從乞丐那兒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愛。是的,本來施捨者為沒有東西施捨給乞丐而感到羞愧,但他沒有採用居高臨下的傲慢態度,而是用平等的、誠懇的態度向乞丐表示歉意,這種態度使他與乞丐之間的關系平等了。於是,乞丐也感到了滿足,我們從乞丐的話里能夠體會出他對真正的愛心和同情的理解與感激。但問題是,接下來,當施捨者聽了乞丐的話以後,竟覺得這是乞丐施捨了他。這里似乎包含了這樣一層意思:任何施捨都是對等的,任何幫助都是互相的,當施捨者施予他人物質的幫助時,他同時獲得了精神的滿足與回報。這種回報是多樣的,比如被施捨者對你說一聲謝謝,你的心也會感到一陣熱。這就是一種溫暖,一種回報。其實人是需要這樣一種精神滿足的。

我們前面討論過,人類的愛心來自生物進化過程中的集體勞動實踐,同情也是愛的具體顯現和互助原則的具體行為。那麼,互相幫助則是人類進步最重要的倫理原則之一,由互相幫助滋生出愛和同情,也滋生出自我犧牲的精神需要。

我們不妨把這種精神需要稱作為「犧牲」的本能。這里所說的犧牲,並不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捨命犧牲;也不是堵槍眼、炸碉堡的英雄壯舉。這里所說的犧牲,是一種普普通通的人的精神需要,或者說是人尋求快樂的倫理原則。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突然面臨一種巨大幸福的時刻——你終於考上了名牌大學,你在運動場上獲得了最高名次,你的父母送你一件你非常喜歡的禮物,甚至是你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時突然看到某種大自然的美景……總之,是你沉浸在歡樂之中的時候,你會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找你的好朋友來分享這一歡樂。「分享」是多種多樣的,特別是一個青年人,他所擁有的精力、智力、體力、熱情都遠遠超過了他的身體所需要的能量,所以,無論是喜悅,還是其他因素,他都會生出一種本能去尋求他人的分享,由此來獲得一種心理的滿足。

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人類的互相幫助的品德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互相幫助,是我們從上小學開始就提倡,並在同學之間積極開展的一種活動。通常的互相幫助都是由一個成績好的學生來幫助成績比較差的同學,為什麼成績好的同學幫助成績差的同學叫互相幫助呢?成績好的同學決不會說,我幫助你提高學習成績,你必須幫助我回家做家務,這才叫互相幫助啊。不會的。如果是這樣,那就說明那位成績好的同學沒有真正理解互相幫助的意義。因為「互相幫助」的意義,並不是商業買賣關系,更不是金錢借貸關系,那種冷冰冰的、恨不得從對方胸脯上割下一磅肉的態度,完全不配做「互相幫助」那樣美好的事情。互相幫助的「互相」即表現在人的自我犧牲的快樂本能上。當你有了獲得知識的快樂時,你應該有這種本能,要將這種快樂分享給你的同學。就像當你看了一部好的影片以後,會立刻想到把這盤錄像帶或VCD介紹給你的朋友去看,這樣才叫「分享」,才叫「自我犧牲」。當你幫助了你的朋友,看到他因此而獲得快樂的時候,你將會享受到這種高尚的精神上的滿足。因此,互相幫助並不能理解為物質上或者知識上的交換原則,而是精神上的自我歡娛和自我滿足。

這樣,你就不難理解屠格涅夫為什麼說,他從乞丐的那裡得到了一種精神上的施捨?

互相幫助的原則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是一種求生的本能和形式,許多動物在與自然環境的搏鬥與求生存的過程中都會採用互助的方式,但由此而產生出來的諸如愛心、同情、自我犧牲等倫理原則,則是人類特有的精神需要,也可以說是人類的特權。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這樣的權利。在現實環境里,我們被社會上各種自私自利的原則所腐蝕,常常會讓腐朽的思想道德來模糊人類真善美的本性,比如,當你樂於幫助別人的時候,就會有人(可能是你很親近的人)出來勸阻你,會說你「太傻了」、「吃虧了」等等,這時候,你最好的辦法是問一問自己,你心裡是怎麼想的?你是否在幫助別人中感受到了快樂?如果你確實能夠感受到幫助人的快樂,那說明你是個有著高尚情懷的人,你就要堅定地做下去。

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那是一個寓言,說的是地獄與天堂的區別究竟在哪裡。在地獄中,眾人(鬼魂)圍著大桌吃飯,他們手上都拿看長長的筷子,用這樣的筷子夾到的食物竟無法放進自己嘴裡,於是人人挨餓,個個愁眉苦臉。可是在天堂之中,眾人(天使)也圍著桌子在吃飯,他們手裡的筷子也同樣的很長很長,但是他們夾著食物就送進對方的嘴裡,於是人人飽食,個個開心。

這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差別,也是幸與不幸的差別。請你想一想,我們的幸福生活是這樣來的嗎?

自己選擇幾段吧..

Ⅵ 五心教育演講稿

間最偉大的愛莫過於母愛,世間最應該感謝的莫過於母親。
我們常常問:「我是怎樣來的呢?」「是媽媽生的。」「媽媽是怎樣來的呢?」「是媽媽的媽媽生的。」……是呀,沒有母親,何來生命?
每個人都有母親,每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是無私的。
有這么一個故事,在某醫院,一個新的生命即將誕生,多麼令人興奮激動呀,然而醫生的一句話改變了這一美好的局面——「難產,救孩子還是救母親?」家人茫然了,兩者同親呀。孩子是一個幼小的生命,若他沒有了母親,當他看到別的孩子依偎在母親的懷抱里時,該多麼傷心;母親,年輕的生命,滿載希望,可他又多麼愛孩子……「快點,不然一個也活不了!」醫生在督促,就在這危急的時刻,手術台上的母親發出了虛弱而有力的聲音「救孩子!」……到這里,人們的淚水不禁奪眶而出,寥寥三個字,卻需要多麼大的勇氣與無私呀,這話恐怕只有母親才能說出。
母親以無畏的勇氣孕育生命,雖然這可能會是一個給她帶來無盡的麻煩與淚水的生命。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去年,廣西某地。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去坐纜車,由於纜車質量不過關,鋼索斷了,一頭栽向深深的谷底。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在那生死永別的瞬間,母親拚盡全身力氣將兒子托舉起來。二十多名遊客遇難了,唯一那個被母親用雙手托舉起來的叫張子昊的小孩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一位母親在生死關頭,將孩子推向生,自己卻走向死,也許,這就是母愛的真諦。現在青年歌手韓紅志願撫養張子昊已經快兩年了,在韓媽媽的關懷下,張子昊健康成長著。
不必再說什麼,這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母愛。試問,有誰能說母親不是最偉大的人?有誰能否認生命不是在母愛中放歌。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彼得·賽曼,剛進入萊頓大學讀書時,不求上進,成天嬉戲游樂,期末考試物理開了紅燈。母親拿著成績單百感交集地對他說:『早知你是這樣一個平庸無知之輩,我當初就不該在波濤中拚命地掙扎!』接著,母親把他出生和幼時的艱難以及一些古訓講了一遍。母親的話深深地打動了賽曼的心,他默默地吻著母親蒼老的手,暗自下著悔改的決心。可是不久,母親卻一病不起,與他永別了。為了銘記慈母的教誨,他把母親的遺像嵌在一個很小的鏡框內,不管走到什麼地方,也不管幹什麼事,都把它珍藏在自己的胸前。有一次,在阿姆斯特丹大學講課時,一道難題難住了他。他一度想搪塞過去,這時,他的手突然觸到了母親的遺像。他從心裡默念著母親,毅然改變了主意,在難題前足足演算了10分鍾,終於把它解出來了。母親遺像陪伴了他一生,給了他戰勝困難的信心。後來,他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了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
身為母親,就意味著犧牲,就意味著她的生命不再有自我。田世國,一個普通的公民,只是因為給母親做了一件義之所在,理所應當的事,就被評為2004感動中國人物。為什麼?用醫生的話來說:「我們做了幾百例,都是父母給孩子,這是第一例孩子給母親捐獻器官的。」
孝敬父母,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這一美德卻沒有被我們很好地繼承下來。
孩子越大,開銷越大,脾氣越大,他的小腦袋瓜里沒有此家彼家之分,總以為天下父母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山銀山,與人攀比,事事要強:學英語,同桌買了復讀機,自己也要,還不能比同桌的便宜;學電腦,班上同學家有586,哭著喊著要買一台,其它品牌其它機型都不行;練田徑,訓練隊的夥伴們全是清一色的「阿迪達斯」,拉著父母上商場從頭到腳全副武裝,國內名牌連看也不看……
父母窩在心裡的愁苦,鄰里知、同事知、親戚朋友知,唯獨孩子不知,孩子從小受寵,只道父母樸素節儉是多年的習慣,不曉實是家道艱難,還為父母不常給零花錢而生氣。夫婦倆獨處時,總是相對潸然——稚子不知爹娘愁啊,人們都說孩子的書包太沉,可它有父母肩上的擔子沉嗎?
「父母恩重深似海」,感謝母親給了我們生命,感謝母親在我們發脾氣時沒有棄我們而去,感謝母親讓我們懂得愛與被愛。
誠摯的感謝,本不需要太多言語,但要經常想著,念著,那是我們行動的源泉,總是一天,我們都會成長為有出息的孩子,願天下所有的母親都能收獲慰藉。

Ⅶ 急求五心教育演講稿

(一)忠心獻給祖國
1.通過開展「唱讀講傳」活動,讓廣大未成年人了解祖國的歷史與現在,牢固樹立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堅定信念,培養對黨對社會主義祖國的樸素感情,樹立遠大理想和振興中華的抱負,關心祖國的前途和命運,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斗。
2.結合各類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讓未成年人了解中華民族遭受的屈辱歷史,了解中國人民不屈抗爭作出的巨大民族犧牲,從而使他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利用傳統節日和重要紀念日,大力開展「我與祖國共奮進」、「紅岩精神代代傳」等主題活動。
(二)愛心獻給社會
1.教育未成年人學會愛護公共設施、保護文物、遵守交通規則及公共場所秩序,做到文明出行、文明遊玩。
2.讓未成年人積極參加社會公益勞動,開展「珍惜每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省一份零花錢、捐獻一瓶水、表達一份愛心」等方面的教育活動,使他們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習慣。
(三)誠心獻給他人
1.讓未成年人學會尊老愛幼,在同學之間建立真誠的友誼,在處理鄰里關繫上要和睦謙讓。
2.讓未成年人學會幫助有困難的人,乘車時禮讓老弱病殘孕,對殘疾人奉獻自己的愛心,感受助人為樂的真諦。
(四)孝心獻給父母
1.培養未成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倡主動分擔家務,幫助父母洗碗、做飯、洗衣、疊被、掃地、澆花,培養自理、自立能力;倡導體驗「當一天父母」,感受父母工作、勞動的艱辛,更加關愛父母、熱愛家庭。
2.讓未成年人給自己父母寫一封信,表達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謝,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培養孝心,學會感恩。
3.養成未成年人勤儉節約習慣。鼓勵未成年人不挑吃穿,不亂花錢,不盲目攀比,養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良好行為習慣。
(五)信心留給自己
廣泛開展體驗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每個學校建立心理咨詢室,每個鄉鎮至少建立一支專兼職的心理輔導隊伍。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目標,教育廣大學生不怕困難,意志堅強,遇到困難不言放棄,能夠承受失敗的考驗。
請選我 我做任務ZWZW555是我的姐姐謝謝

Ⅷ 五心教育關心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古老而偉大的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愛國主義一直是維系著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力量。在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上,曾經經歷無數次的風險和災難。但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總是能從困境和挫折中一次又一次地昂起頭來,求得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這靠的就是世代相傳的愛國主義傳統。正如魯迅說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就有拚命硬乾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政治口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其不同的實實在在的內涵。今天,我們講的愛國主義就有著新的、鮮明的時代特徵。
在今天,看一個人是否真正愛國,首先要看他是不是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們中華民族現代化的大廈是由一磚一石壘成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一磚一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計報酬地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課,種好自己的每一份責任田,保質保量地生產出每一件合格的產品,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崗,掃好自己承擔的每段馬路……不就是把自己的一磚一石牢牢地砌牆、在共和國的大廈上了嗎?現實生活種又這樣一種人,他們往往「情深意切」地談報國,卻聲言自己一旦離開腳下這片土地去啃洋麵包,就「大膽地往前走,莫回頭」,他們空講了不少愛國主義的大道理,卻不願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說到底一句話,他們並不真正愛國。
其次,一個愛國的人要牢固地樹立「祖國至上」的意識,時時刻刻維護祖國的尊嚴和利益。大家都知道吉鴻昌這位抗日愛國將領。一次,他在國外郵寄包裹,郵局工作人員問他是不是日本人,他堅定地說:「我是中國人。」此後,吉鴻昌將軍無論走到哪兒都掛上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我是中國人」。中華民族崇高的民族氣節,激勵著這位不幹受辱的中國人!他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懷是多麼的感人!他們走在異國的土地上,心裡卻時時裝著自己的祖國!相比之下,那些花著人民的血汗錢留學國外,學成以後卻不願以自己學到的知識為祖國服務的人,難道不感到羞愧嗎?
「我願用我全部的生命,從事科學研究,來貢獻給生育我的祖國和人民」這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的心聲。我們是跨世紀的新一代,為了將來能更好地報效祖國,我們現在就應該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請把我們的一顆顆赤子之心獻給我們偉大的祖國!
謝謝大家!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