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祝福演講 » 儒家思想的演講稿

儒家思想的演講稿

發布時間: 2021-02-07 06:44:25

⑴ 儒家文化的朗誦演講稿,急求

中華文化特別是詩歌文獻浩如煙海,博大精深,這深厚而輝煌的民族文化是炎黃子孫成長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其中有治國安邦之策,有教子理家之道,有志慶寄情,有述懷言志,有詠物喻理,有諷喻記史。字里行間蘊涵著豐富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哲理。「造燭求明,讀書求真」,讓學生盡早熟讀一些有價值的詩歌可以直接引導學生探索人生本源,便捷地汲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上,得以迅速成長。

我們班級自一年級入學以來採取不同形式讓學生誦讀了詩歌、名言警句數百首,而本次以「中華古詩文誦讀」為主題的班會正是這一活動的拓展和延續。

此次班會的目標是使學生加深對中華古詩文的了解,在主持人的引領下從學習、詠物、敘事、抒情、言志、喻理等幾個方面入手幫助學生理解,並藉此豐富學生的知識含量,鍛煉學生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與此同時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整節班會課所囊括的中華古詩文詞句近百首,通過形式多變的誦讀和表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注意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會活動中。

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所以第一部分孔子《論語》中有關學習方面的的精彩言論,藉此還可以教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刻苦鑽研,還要不恥下問、學思並重。

第二部分是誦讀以詠物為主題的詩文,在抑揚頓挫的誦讀中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事物形象浮現在學生的腦海里。

第三部分是本次班會中的一個亮點,以表演小話劇的形式將敘事詩中的名篇曹植的《七步詩》創作情景再現出來,形象生動、栩栩如生。

人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古代文學家將各種感情刻畫得非常細膩。第四部分從親情、思鄉情兩個方面將抒情詩展現得淋漓盡致,並且誦讀的形式多樣,獨誦、小組合誦、全班合誦、班主任老師誦讀等等。

古代詩文中,有許多作品都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到現在還指導著我們的思想、行為,所以第五部分將古詩文中蘊涵哲理的詩句提煉出來藉助小品這一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展現出來。然後精選二十四則經典名句誦讀將本次班會拉近尾聲。

⑵ 五分鍾演講稿關於《儒家文化與現代化》

一、儒家文化與現代化
現代化為世界、尤其是為西方帶來了科學、技術、市場經濟、民主政治、理性的教育制度和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及高度先進的軍事裝備等各個方面的令人注目的成就。在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全球化已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它將越來越多的國家納入統一的經濟模式中,使市場、資本、技術及消費逐漸一體化;以互聯網為特徵的信息技術沖破傳統的國界阻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受任何限制地向全世界提供信息。中國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要被捲入,事實上中國正在融入一體化的全球經濟中,以便能夠從中獲取盡可能大的利益。
在中國的現代化發展中,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其主流文化——儒家文化,能否發揮積極作用?歷史上,儒家文化作為封建統治者的官方意識形態,對維護封建社會、維護統治者的利益,的確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制度化的儒家綱常倫理——三綱和五常思想,強化等級尊卑,強調絕對的義務關系,嚴重束縛了人的個性解放,它所維護的封建專制思想遏制著民主政治的實施。無須諱言,基於農業文明基礎上的儒家文化,的確有許多思想具有時代性和局限性,有許多方面與現代化格格不入,它們將隨著舊的社會體制的解體而日益失去控制力和約束力,化為歷史的陳跡。
但是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依然有很多方面有其超越而恆久的意義,它注重人的精神生命,追求完滿的道德人格和天人合一的形上境界,其強烈的道德理想主義,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信仰者和實踐者;它注重現實人生,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濟世事業為價值取向,以仁為本,以義為上,修身濟世,成己成物,齊家治國平天下,贊天地之化育,剛毅有為、積極進取的思想;在現實中實現永恆的生命價值和不朽的精神世界的觀念等。這些思想在現實中依然有其價值。東方儒家文化圈內,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以儒家文化的人性本善、見利思義、勤勉協同、修身齊家為精神支柱,迅速發展經濟,它們在發展中表現出歐美資本主義所不具有的較為協調的勞資關系、注重群體利益、家庭意識、高儲蓄等特色,引起全世界的關注⑴。誠然,東方儒家文化圈經濟的迅速發展,是由於引進了資本主義的自由竟爭、市場機制、良好的法律秩序等多種因素而形成的,但不能否認儒家文化在東亞國家現代化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事實表明,儒家思想具有很強的兼容、再生、轉化和同化能力,在現代社會中,它能夠很快找到與時代的契合點,成功地吸收同化西方體制並為之注入新的活力,在現代化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⑵。

二、儒家文化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積極作用
在中國,現代化打破了傳統的小農經濟,積極發展現代工業、農業和國防,在科技、經濟、文化、教育、政治、法律、衛生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儒家文化如何在中國的現代化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首先,儒家文化中兼容並蓄的優良傳統,有利於中國的現代化發展。以經濟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把我國建設成經濟強國是現代化的當務之急。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必須建立在各種力量的相對平衡上。歷史告訴我們,無論任何時代,都不可能在失衡的經濟強國和經濟弱國之間找到和諧。文化的較量不能代替綜合國力的較量,經濟是基礎,所以發展經濟是當前我國的首要任務。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表明,儒家文化有極大的包容性。儒家思想一方面承認文明之間差異性的存在,承認文化的多樣性,為各民族、各種文化的交流與融和提供了思想基礎,另一方面又強調各種文化、力量的平衡與統一。歷史上,儒家文化在保持主體性和獨立性的基礎上,積極吸收佛道文化,吸收各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以及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及西方等外來文化,從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今天,面對西方文化的挑戰,儒家兼容並蓄的文化傳統,有利於我們在保持中華文化的主體性的前提下,積極吸收西方的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經驗、法律制度,以彌補我國歷史上由於傳統的小農經濟和宗法制度形成的等級、盲從、人治、獨裁、專制等弊端,從而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合理、更加完善。表現在政治方面,我們能夠成功實施「一國兩制」思想,從國情出發,在堅持社會主義方針政策的前提下,在香港、澳門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以利於國家的整體發展;在經濟領域,市場經濟和國家宏觀調控相結合,開展國營、私營、合營、合資、外資等多種經營模式;文化方面,對少數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兼收並蓄,和而不同,積極吸收融會異質文化,形成文化上的多元一體格局。
第二,發揮儒家文化中「和為貴」的思想,有利於營造良好的民族關系、國家關系和社會秩序。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使得目前處於經濟中心的美國和歐洲文化影響到亞非拉廣闊的地區,尤其是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聯網使西方文化滲透到世界各地,形成了全球范圍內某種程度的西方化。但是經濟的一體化絕不會帶來文化的一體化,世界上主權國家、主體民族依然存在,文化之間、民族之間、國家之間的差異並沒有隨著經濟的一體化而消失,相反,目前許多國家和民族紛紛發起保護傳統文化、抵制西方文化滲透的運動,阿拉伯地區的伊斯蘭教復興運動、拉美地區的本色化運動、以色列的猶太文化運動、東南亞地區對儒家文化的認同,無不表明世界文化朝著多元化發展。如今,不同文化之間、不同宗教信仰之間、不同意識形態之間都在積極開展對話,對話的前提是彼此尊重,只有在承認多元性、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的基礎上,才能使全球經濟健康發展。
然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無視國際公約,干涉別國內政,踐踏他國主權,以強凌弱,使對和平盲目樂觀的人們猛然醒悟,陷入沉思;世界許多地區處於戰亂中,他們基於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宗教信仰而相互敵對,相互沖突;他們基於各自的利益、各自的目的而製造流血、恐怖事件,使黎民百姓受苦遭殃,命歸黃泉;使無辜群眾喪失家園,顛沛流離。
儒家主張以和為貴,一方面承認差別,「和而不同」,對個人而言,承認每一個人的獨立人格;對民族國家而言,承認每一個民族、國家的獨立性和尊嚴;就文化而言,承認每一種文化的客觀存在性。另一方面,以仁愛為基礎,以「和為貴」作為處理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關系的准則,「己所不欲,勿施與人」⑶;己之所欲,施之與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⑷。以此為出發點,來處理個人、民族、國家關系,進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禮之用,和為貴」⑸。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有個人與他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文化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承認差別,承認個體的獨立性,在現代社會中,就是承認每個人都有權利與自由,他們的權利與自由應得到尊重和保護;承認每個民族的獨立性和尊嚴,為我們實施民族平等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尊重每一個民族——無論其歷史的長短,也無論其人數的多少——的尊嚴、傳統、文化和權利,維護每一個民族的利益,讓每一個民族得到充分發展,應是我們民族平等政策的核心。目前我國政府較好地實施民族平等政策,締造了一種相對和諧的民族關系,從而避免了鄰國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發生的種族、民族仇殺事件;承認國家的獨立性和尊嚴,對我們實施「和平共處、互不幹涉內政」等外交政策大有裨益。發揮儒家和為貴的思想,處理好民族間、國家間的關系,不僅有利於每一個個體的發展(單個民族或單個國家),而且有利於全社會全人類的共同發展。
第三,儒家的仁政思想有利於現代民主政治建設。歷史上儒家文化確有維護宗法等級社會、維護封建專制制度的一面,但儒家文化同時包含豐富的人道主義思想,堅持人本主義,以人而非以神為本位,把愛人視為人的本性;堅持民本思想,以民為本位,「民為邦本,本固邦寧」,⑹「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⑺堅持仁政思想,要求統治者(管理者)以人與生具有的不忍人之心——惻隱之心為出發點,進行統治或管理,廣施仁政,「以不忍人之心,施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⑻把保民、養民作為統治者德政的標志。中國的政治民主化還處在起步階段,要建立現代民主政治,要避免歷史上的專制、人治、盲從等錯誤行徑,就應積極發揮儒家的仁政思想,以民為本,而不是以官為本;讓更多的人參與政治,而不是少數人的特權與榮耀;尊重每個人的尊嚴,維護每個人的權益,而不是當政者的權益;努力使我們社會主義的國家政治充分體現民意而不是少數領導者的個人意願;允許有不同的政見和意見,而不是自上而下的一個聲音、、、、、當然,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絕非簡單實施仁政。但根基於原始社會的平等、公正,基於人類共同的情感需求基礎上的仁愛,卻是施政的基礎之一。現代民主政治,不僅需要仁政,而且需要健全的法治,完備的、真正有尊嚴的法律來引導人、約束人,才能保證真正和諧的社會秩序。
三、現代化的挑戰及儒家文化的回應
經濟全球化一方面加快了全球的經濟發展,但是另一方面又在全球范圍內極大地擴大了貧富差距,2000年世界上最富國和最窮國人均真實收入的比例高達60:1,是十年前的6倍。據聯合國1999年《人類發展報告》稱,佔全球1/5人口的發達國家擁有全球生產總值的86%,全球出口市場的82%,而佔全球人口3/4的發展中國家分別僅佔14%和18%。高收入國家的10億人口人均年收入達2,6萬美元,而全球依然有12億人未能解決溫飽問題。
隨著現代化的全球進程,人們日益發現西方文化指導下的現代化的負面影響——社會貧富的兩極分化,非洲等一些不發達國家被日益邊緣化,全球性的生態問題、環境污染問題,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傳播趨勢等;商品經濟引起的道德體系的崩潰、社會結構的解體、家庭、親情、博愛的價值被商品利益所取代,唯我主義、享樂主義、貪婪、急功近利的泛濫,人性的異化,貪欲的膨脹,霸權主義的橫行;現代高科技帶來了巨大物質利益的同時,隨之滋生的種種社會問題和家庭問題困擾著人們,毒品、暴力、色情毒害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安全;伴隨電子高科技滋生的「黑客」的肆虐,給政治、經濟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現代化的負面影響,困擾著人類,使人類的發展蒙上陰影。發掘儒家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將有利於這些問題的解決。
西方社會在20世紀70—80年代以後興起東方文化熱,印度哲學宗教在西方的風靡,東亞的禪宗氣功的盛行,中國儒家文化和道教在西方的倍受歡迎,這都表明東方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能夠為解決現代化、全球化帶來的種種弊病提供療救之方。
當今世界,儒家傳統文化的和諧精神依然能夠發揮積極作用——有利於營建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及人自身的和諧(身心和諧)關系,有利於解決現代化進程中的環境問題、社會問題和人性異化問題。
第一,有助於防止或解決現代化發展中的環境問題。環境和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的兩大問題,關系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西方文化始終把世界二元化,把人與自然對立,把對自然的征服和利用作為衡量人類進步和文明的尺度,因而注重經濟發展,忽視生態平衡,尤其是現代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現代化進程中全球范圍內對自然界進行的掠奪式開發,使得人類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危機。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環境污染、水資源的匱乏,土地的大面積沙漠化,大量動植物物種的滅絕、臭氧層的遭破壞、全球氣溫的轉暖,這些無不使人類的生存遭到威脅;而中國傳統文化始終把人與自然的和諧作為天人關系的主旨,把天地的和諧——天人合一視為最高境界,《易傳》:「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先天地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在自然未變之前加以引導,在自然變化之後加以順應,以達到天地的相互調適。中國先民看到了人和自然的相互依存關系,認識到人與自然的統一性,所以既反對人類中心主義,又反對自然中心主義,以天地人為三才,主張尊重自然規律,發揮人的積極作用,追求萬物昌盛、天人共安的境界。
第二,有助於解決現代化發展中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儒家注重家庭注重親情,注重家庭的價值,以家庭為社會的核心,把家庭、家族的穩定與和睦作為社會穩定的前提,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要求家庭成員互相關心愛護,嚴格履行自己的義務,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婆媳和睦,這有助於緩解現代工業社會帶給人們的緊張與壓力。堅持由親情出發的仁愛原則和互惠互利原則,將家庭之愛、家族之愛,擴展為人類之愛,「泛愛眾」,「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鄰里之間、朋友之間講求禮儀、互相敬讓,以仁義禮智信為規范,有利於保持社會秩序的和諧有序。注重團體意識、注重集體利益,以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為重,強調個人對社會的奉獻,使現代工業中企業與員公、企業家與工人之間不惟是純粹的僱傭與被僱傭的金錢關系,不惟是純粹的利益關系,企業與員公、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情感因素,有助於緩解勞資關系的緊張。
第三,有助於防治和解決人性異化問題。儒家思想注重人的精神生活,注重人的精神追求與身心和諧,注重人的道德情操。這對醫治現代化大潮沖擊下出現的種種弊端與趨向,如意義的迷失,精神的危機,人性的扭曲,功利主義的惡性膨脹,均有積極意義。
結語
中國的現代化道路是漫長而又艱巨的。要實現全方位的發展,要根治幾千年的封建餘毒,要解決當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儒家文化難免會顯得蒼白而無力。至於儒家文化中不利於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因素,不在本文討論的范圍內,不再贅述。

⑶ 以儒家思想為主題的演講稿散文

儒家有用,是的,可惜那是對統治階級來說。新中國成立後打壓和淡化儒家思想,是個正確的選擇。

⑷ 關於孔子和儒家文化的英語演講稿

Thought of Confucius in Chinese history of great significance, has already affected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in China, Confucius's position in history is also very high. Now, more and more and more Chinese and foreigners start studying Confucian culture. Confucius, are worthy of great philosophers of ancient China! (註:孔子的思想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內,已經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孔子在歷史上的容地位也很高。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和外國人開始學習儒家文化。孔子,不愧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

⑸ 我喜歡的儒家經典演講稿

反對惡搞古典名著,提倡尊重傳統文化!
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振興猴王精神,章老師義務到各地大學演講\呼籲,希望通過自己的觀點來喚起當代青年人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深受觀眾喜愛和尊重的、因為「美猴王」形象影響了幾代人的「當代美猴王」——六小齡童近日因為怒斥「日版西遊記」而受到廣泛關注。而他本人在與觀眾、大學生朋友、媒體的交流中,也反復強調了美猴王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雖然六小齡童並不算走在時尚前沿的代表,但他所表達和闡述的中國傳統文化無疑是極具魅力的,也無疑代表、詮釋了一種新的時尚。畢竟對於時尚,每個人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體現。
記者在陪同前往各地大學演講的同時與六小齡童進行了很多交流,現把與六小齡童的交流原汁原味的呈現給讀者,希望能傳達他所代表的「猴王精神」和蘊涵傳統意義的「西遊文化」給大家留下印象。

對話六小齡童:「猴王精神」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
文/王肇輝

我們全家都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
我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曾在浙江紹興演社戲,大家讀到魯迅先生的《社戲》就是我爺爺帶領的戲班子在農村演的。解放後我爺爺帶領的「社戲劇團」改成「浙江紹劇團」。60年代初的彩色戲劇影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里的老猴王就是我父親演的,我還有一個哥哥「小六齡童」,在里頭演花果山的小猴子,「報,外面來了一個豬八戒」(但是很不幸,二哥在17歲時得白血病去世了。很多年前有一部劇《猴娃》就是描述我哥的,因為這件事,所以我現在出任中國白血病基金會的大使。)這個豬八戒是誰呢?是我伯父,伯父藝名叫七齡童。所以我的家庭因為猴戲的緣故都受到良好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看過《藝術人生》西遊記專輯的觀眾知道,首播那天正好是雅典奧運會開幕。當時編導打電話說很擔心收視率。沒有想到播出後竟是《藝術人生》創辦以來收視率最高的一期。好象我們青年觀眾很多都喜歡美國西部大片,或者一些港台演員,其實真正屬於我們國家傳統的民族文化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我是從小就跟父親學戲,但其實我小時候的性格是不喜歡從藝的,很內向。在我哥哥去世前,66年4月,當時我才六歲,他跟我說:我要死了。我問:什麼是死?他說:你再也見不到我了。我問:怎麼才能見到你呢?他說:當你演成美猴王那天就能見到我了!其實哥哥是一種啟示,他不可能跟小孩說很多理想,就用最樸素的話鼓舞我。我也拿他的遺言當成自己的動力。但我真正進劇團很晚,進了浙江昆劇團。我就在這個劇團學習成長,拍《西遊記》之前一直在這里工作。昆劇現在已經是世界文化遺產。
2000年,我和父親、還有《西遊記》劇組的演員,專門到西貢給觀眾演出,非常受歡迎!包括越南在內的很多東南亞國家,甚至有人說中國怎麼有一個叫六小齡童的人長的跟猴子一樣呢?88年《西遊記》在新加坡很轟動的時候,我們劇組去演出,本來計劃演3場,後來演了11場,非常轟動,當時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魅力是無窮的!
還有一位80歲的老太太給我寫信說:因為很多人家裡沒有電視機,所以播《西遊記》時,大家都圍在一起看!我們越南人都會唱《敢問路在何方》,播《西遊記》時,街上不光小偷沒有了,連警察都沒了!
她還寫了讓我感動的:當時,越南與中國有一些小摩擦,就像一個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有分歧一樣。當時我也有一些偏見,對中國有些不理解。但當看了《西遊記》後,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應該像師徒四人一樣團結一致,為了理想一起堅持到最後取到真經。這實際上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體現。
《西遊記》成就了我和我的家族,甚至是中國的猴戲藝術!我記得有一個鄭州大學的女生給我寫信說:吳承恩賦予孫悟空是一個生命,六小齡童賦予孫悟空是一個血液。我當時非常感動。其實中國很多人在演孫悟空,不是只有我們章家,我們屬於南派猴戲風格,而北派也有很多人像李萬春都演得非常好。觀眾喜歡我,是因為我趕上這個時代,趕上這么一個好的氛圍。80年代初,為了把吳承恩的創作以最好的方式延續下來,我們拍了17年,在創造吉尼斯世界記錄的同時也把我拍老了。我今年已經47了,觀眾支持我不是因為我多帥,而是因為大家支持我們的藝術、支持我們身上體現出的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需要保護,豈能隨意戲說?
我大概十幾年前就主張國家應該立法保護我們本身不多的一些世界名著。我去國外時,很多華人非常擔憂地跟我講:當看到這些改編的作品出現,看到孫悟空穿「迷你裙」了!我們無法理解。很難想像,我們本國部分觀眾怎麼會去熱衷?
有讀者曾給我寄了一本書,裡面說:孫悟空跟觀音普薩的養女結婚了,而且還生了一對雙胞胎!這種改編的故事太多了。但都是對原著的不尊重!
我去大學時,居然有很多同學居然不知道吳承恩。其實一千多年前,就有猴王、猴精、唐僧的故事,但是在宣揚一種宗教。到吳承恩寫的時候,已經變成中國人推薦的儒家學說。大家認為:如果大鬧天宮是悟空的英雄史,那西天取經就是創業史。
很多人看到片中我被壓五行山的時候都想哭,為什麼呢?五百年間,孫悟空經歷了風風雨雨,寒來暑往。通過被壓五行山的感受,我用現代的詞說了12個字:當時的悟空在逆境中「總結過去,正視現在,設計未來」。
「總結過去」就是一開始被壓,孫悟空使勁頂,覺得被騙了,非常憤怒、痛苦,被冤枉了,但是慢慢看到山不動了,他也開始琢磨是不是自己有問題。反思自己的過去。
正視現在。孫悟空當時表現得很堅強,這么困難的狀況下,他依舊抓著雪一口口吃下去。
第三個是「設計未來」,規劃自己的人生。但千萬不要偏執、固執的去完成,去年《北京青年報》有一篇文章說好萊塢導演找六小齡童,拍世界級的《西遊記》。其實,我覺得很多中國導演都有能力駕馭《西遊記》,我希望把《西遊記》拍成世界級的大片,但是這個是要讓你掏錢自己看的,而不是一個獎項,是要看一世的,到目前為止,我們中國的世界級的一些名著沒有拍成大片,我是心頭永遠的一個痛,如果我這一生不拍的話,我死不瞑目。
現在全世界拍攝我們《西遊記》這是一個好事,只要他不是一個亂七八糟的感覺去拍就可以,我也關注日本播出的《西遊記》,當時我們決定自己拍《西遊記》時,就是因為日本走在我們前面。當時他們在中央台播了三集,我們看了簡直受不了,於是停播,他那個孫悟空是大耳朵,受不了,中國要拍攝自己的《西遊記》!
到目前為止,央視版的《西遊記》是全世界收視率最高、重播率最高,也是賣錢最多的電視劇。這樣的成績是因為《西遊記》是無與倫比的一部反映中國傳統文化、擁有最多讀者和觀眾群的藝術戲。
有一年世界盃足球賽時,2點到4點是個空檔,為了讓球迷不睡覺,中央電視台決定播《西遊記》,而且還上衛星,因為很多外國觀眾都能看明白。亞運會期間,播的也是《西遊記》,而且當年我們中國拿的獎牌最多,後來外國就畫了一個漫畫解釋「為什麼中國拿的金牌多」,說外國運動員絕大部分都看《西遊記》,沒有時間訓練了。為什麼大家這樣喜歡?因為我們拍的是忠實於原著的、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版本。
我知道大家看到各種版本《西遊記》有很多感受,有的戲說版本里豬八戒還找了一個女胖子,露著肚子。在維護藝術這個問題上太不嚴肅,希望他們不要再拿名著開涮。其實戲說和改變不是一個概念。
有些個別觀眾,為什麼老是希望孫悟空跟女妖精發生感情呢?他只有師徒之情,兄弟之情,對老百姓的愛,。孫悟空無父無母,說白了他是無性人。
你們應該對中國自己的一些傳統文化進行學習。有一次,談到梅蘭芳,學生居然說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梅艷芳。我不知該說什麼。中國的傳統文化涵蓋的內容你應該了解一些的。
近年來對《西遊記》的翻拍尤其多,但大多數的西遊記都是戲說版本。在剛剛結束的戛納電影節上,參展的日本電影《西遊記》引起了不少華人的不滿。片中,孫悟空被描述成一個神經質超人,還穿上「迷你裙」。可能是看多了《黑客帝國》,《情癲大聖》里西行四人組個個像來自外太空,孫悟空又會發電波,又會發激光。
《西遊記》誕生後,還沒一個時候像現在戲說得這樣厲害。有的書竟然寫孫悟空和觀音的私生女有感情糾葛,結婚生了一對雙胞胎。這不是糟踏孫悟空嗎?我們要愛護、保護我們的古典名著,不要讓孫悟空的形象毀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對於戲說孫悟空的,我不對他的演技作評價,但無法接受對《西遊記》的亂編。我不希望小朋友總是問我「孫悟空有幾個女朋友?」神話不是胡話,改編不等於亂編。孫悟空的定位,應該是一個神話英雄。有一種拼搏、進取,不屈不撓的「猴王精神」。這種精神在現在有特殊的意義。
現在大家的壓力都很大,不少人給我寫信,或者找不到工作,或者競爭很激烈,或者生活很艱辛。我想跟他們講,學學孫悟空。孫悟空在五行山下,在取經途中,遇到壓力很大。但是他把壓力化成動力,面對困難、面對失敗時,總不言敗,而是不屈不撓地拼搏進取。這樣的話,多大的困難也能慢慢克服。我也希望他們知道,只要自己努力,誰都可以變成孫悟空那樣的大英雄!孫悟空的猴王精神不正是一種傳統美德的體現?

希望斯皮爾伯格能結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來拍《西遊記》
我也看到好萊塢要拍《西遊記》的計劃,我也向國家有關單位正式提交了拍攝電影《西遊記》的書面申請。並准備與包括斯皮爾伯格在內的好萊塢導演探討共同拍片的可能。對於斯皮爾伯格的風格,我十分欣賞,但也有些擔心,怕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理解不夠,把孫悟空拍成「洋猴子」。
由國外的大公司來拍《西遊記》,這是個好事情!因為《西遊記》中有很多場面是需要高科技來完成的。不過再先進的高科技也無法替代傳統藝術。當年電視劇《西遊記》之所以大獲成功,與猴戲有很大關系。猴戲是獨一無二的。
看了最近一些翻拍《西遊記》的電影,心裡很難過。孫悟空的情愛被過分誇大。孫悟空對於愛情的堅定竟然超過了取經精神,這是我很難接受的。
現在的導演,經常拍出唐僧與女兒國國主產生愛情,然後還牽連出什麼感情糾葛之類的。這就完全違背了原著的精神。
但如果共同拍片的話,影片的主旨還是要尊重東方文化的審美習慣,弄得像金剛就不好了。所以我還是希望讓中國人來做導演,在造型、服飾方面盡可能帶上中國的傳統特色。我相信,用中國的導演和戲曲文化,用美國好萊塢的高科技,一定能拍出好看的電影《西遊記》!
《西遊記》是不容戲說以及隨意篡改的傳統文化瑰寶。孫悟空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文化底蘊很深的文學人物,身上滲透了東方文明的精華,這對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具有優勢。我想如果如果能將《西遊記》推向世界,推向好萊塢,那將會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很大的發揚。當然,必須尊重原著,我還是強調這一點。在未來的道路上,我還將繼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忠實捍衛者。孫悟空作為海內外知名度極高的神話形象具有典型的東方意義,而它身上所體現出的拼搏、進取、永不言敗的精神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現在我們的孩子基本上都在看國外的動畫片或者是漫畫書,對自己本國傳統的經典故事卻知道得很少。一次,我竟然看到一個小孩子指著孔子像說:中國的聖誕老人長得和外國的不大一樣。我希望以孫悟空為載體,向孩子們傳遞更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⑹ 優秀傳統文化演講稿800字

淺談中國古代文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
中華民族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學歷史與文化傳統,兩者相互影響,共同傳播,流淌成一條長長的歷史河流.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產生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之下,我們習慣於按時代或者朝代來進行劃分,如先秦文學、兩漢文學、唐宋文學、近代文學等等,不同時代的文學作品都烙印著不同時代的特徵,為我們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學總是與歷史密不可分的,亦文亦史,亦史亦文,而中國古代文學沉澱至今,所產生的價值便在於向後人展示中華民族在精神,思想,文化方面的積淀,同時也是在發揚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精神,以及浩大的智慧.同時文學也是一個人一生的感悟記載,是人類社會發生蛻變的基礎,是人類思想得以進步的基石.
中國的傳統文化主要以儒、釋、道三家學說為中心,開創出了獨特的思想體系.不得不說,中國幾千年歷史以來,儒、釋、道三家學說對中國歷史的變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儒家思想為主的意識形態領域一直占據正統地位,一方面從思維角度束縛了國人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在行為舉措上規范了國人的動向.這不僅是價值的體現,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產生與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談到我國獨特的文學歷史與文化傳統,便不得不將其與西方的文學、文化進行比較,必須承認的是,自「五四」以來,中國文化逐漸開始西式化轉變.這是兩種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後必然的一個現象,從現實角度分析,中華文化在許多地方有著極大的局限性,或者說中華文化注重的是底蘊,在實現性上沒有西方文化那般快速迅捷,在世界性戰爭的爆發與民族壓迫之下,中華文化的轉型是一個不可阻遏的趨勢,但中國傳統的文化仍然有著其獨特的魅力與價值,從如今西方科學文化達到飽和後開始研究中華文化便可看出.我以為中華文化去偽從簡,便是一個「境」與「韻」,如同道德經中所雲,「道可道,非常道.」中華文化所教授給人們的便是這樣一種說不出來的意韻,是一種心境,這其中的智慧是完全不同於西方文化數據化、理論透徹化的思維,是精神領域一種更高層次的探索.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中華文化產生於整個中華民族,然而其中真正的精髓神韻只是流淌在一部分人之中,如同一些思想,有著許多人信奉,但真正的核心卻只是一小部分人開創.然而這一部分精華在歷史長河之中不斷更新完善,卻控制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思維動向,道德體系,人文觀念.可以說,中華民族的思維動向,道德體系,人文觀念,都是在「儒釋道」三家學說的牽引下變化發展.
從另外一些角度分析,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也是在依靠文學來進行.《論語·為政》有雲,「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邊是儒家思想之中的「以德為政」,孔子藉助文學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認為當政者修身的最終目的是成「仁」.同樣,孟子在《孟子·盡心下》中有雲,「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也是在用文學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諸多大家在藉助文學來傳承傳播自己的思維見解,最終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無數年傳承,便成了一種傳統.
中國古代文學是無數先輩智慧的結晶,無論文體如何,無論產生於怎樣的社會背景,它們都要著極高的參考價值,這種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對於一個時代的鑒定,更是一種人文領域的探索,一次真實的人類變遷記載.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從大的角度來講,我們所接觸的所有古代文學作品都可以給我們一些警示,可以幫助我們推測到更為真實的未來動向.
而中國傳統思想之中的許多精神精華更是為我們的思維開辟了全新的道路,各種充滿哲學思變色彩的道理以一種清淡的意韻表達出來,並對許多全新的領域進行了大膽的推測與設想,對我們自身的思維起到的極大的引導作用.
總之,中國古代文學以及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立族之根本,對於我們每一代人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也是現代科學,人文理念,社會制度發展的根本所在,有著巨大的價值與十分重要的地位.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