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問候語色倆目
① 回族的問候語「安色倆目爾來庫目」怎麼拼寫
拼寫如圖:
這句話的意思是:願真主賜你們平安。
回族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少內數民族,在居住較容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稱禮拜寺。公元7世紀中葉,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經海路和陸路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內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征,西域人大批遷入中國,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族。
② 色倆目爾來一恐目是什麼意思應該是回族的話
色倆目」,阿拉來伯文Salam的譯源音,又譯作「色蘭」、「賽倆目」,原意為「和平」、「平安」。穆斯林相互祝安和問候用語,每次禮拜也是以先向右方後向左方說「色倆目」結束。
「色倆目」的全文是:「按賽倆目阿來枯姆」 ,意為「主的安寧在你們上」,回答者則說「我耳來枯悶賽倆目」,意為「主的安寧也在你們上」。現在一般多譯作「您好」。
③ 回族人常說的「色倆目」是什麼意思
願真主(上帝)保佑你安寧好運
中東地區的基督徒猶太人也使用這個詞彙。色倆目是簡略用法。
④ 回族語言-色倆目是什麼意思
「色倆目」,阿拉伯文Salam的譯音,又譯作「色蘭」、「賽倆目」,原回意為「和平」、「平安答」。穆斯林相互祝安和問候用語,每次禮拜也是以先向右方後向左方說「色倆目」結束。
「色倆目」的全文是:「按賽倆目阿來枯姆」 ,意為「主的安寧在你們上」,回答者則說「我耳來枯悶賽倆目」,意為「主的安寧也在你們上」。現在一般多譯作「您好」。
起源:「色倆目」是阿拉伯人的傳統。據宗教家傳說,易卜拉欣及其妻老來得一兒子,天使曾預先向他說「色倆目」,此後人們便仿此而行,見面時以說「色倆目」互相問候。到穆罕默德傳教時期,說「色倆目」非常普遍,人們將說「色倆目」視作一種「聖行」。伊斯蘭教認為,穆斯林之間說「色倆目」,既有利於團結友愛,又可以除成見,家庭可以和,社會可以安,宗教可以興,國家可以強。因此,相互祝安以禮貌待人,成為伊斯蘭教重要的倫理道德傳統。
⑤ 回民之間的問候語
「塞倆目」是穆斯林之間最崇高的問候語和最尊貴的祝安辭。塞倆目是安回拉的屬性,也是答樂園中的祝安詞。安拉說:「『平安!』這是從至慈主發出的祝辭。」塞倆目體現了伊斯蘭教是和平的宗教,穆斯林是和平的信士,穆斯林之間的問候語是和平的語言,我們將要進入安拉為我們准備的和平的樂園。
根據宗教傳說,在他晚年,易卜拉欣和他的妻子有一個「聖子」,一個天使之前給了他「兩隻眼睛」這個詞,從那以後這個詞就一直流傳至今。到穆罕默德擔任神職的時候,這一習俗已廣為流傳,並被視為一種「神聖行為」。唐朝時期來到中國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把這一習俗帶到了中國。
(5)回族問候語色倆目擴展閱讀:
互致「色倆目」大有講究
1、通常是年輕一代先給年長一代「色倆目」。
親戚朋友見面時,年輕人和老年人有眼神交流。與教友舉行十天會議後,教友先送了「兩隻眼睛」。
2、回族人說「色倆目」時會握手。
在有些地方,回族人送「色眼睛」時,右手放在胸前,腰部微微向前鞠躬,表示發自內心的尊敬、衷心的祝願。在一些地方,回族人雙手握在手中或平舉雙手,以示親切和庄嚴。
⑥ 回族適合女人說的色倆目
色倆目,是相互致意打招呼,回回見面說倆目不是經名,類似於漢族的您好
⑦ 回族的色倆目整段怎麼說
安色倆目爾來庫木 卧來罕買屯拉嘿 卧白來卡土乎。
真主的平安慈憫吉慶在你上。
⑧ 有回民朋友沒,安色倆目而來依錕目撒迪克蘇哈白。這句回族話是什麼意思啊。
含義:「願主賜予你平安。」回答(音譯):「沃阿萊庫目賽倆目。」含義:也求主賜予你平安。
另外一說,沒有「回族話」,這是阿拉伯語。
⑨ 回族問候語怎麼說
「塞倆目」是穆斯林之間最崇高的問候語和最尊貴的祝安辭。塞倆目是安版拉的屬性,也是樂園中權的祝安詞。安拉說:「『平安!』這是從至慈主發出的祝辭。」塞倆目體現了伊斯蘭教是和平的宗教,穆斯林是和平的信士,穆斯林之間的問候語是和平的語言,我們將要進入安拉為我們准備的和平的樂園。
據宗教傳說,易卜拉欣和他的妻子晚年得一「聖子」,天使曾預先向他說「色倆目」,從此後人們也仿效。穆罕默德傳教時期,這一禮俗已普遍流行,並當作一種「聖行」。唐時來華的阿拉伯、波斯人將這一禮俗帶到了中國。
(9)回族問候語色倆目擴展閱讀
互致「色倆目」大有講究
(1)一般是晚輩先向長輩致「色倆目」。
平輩親友相逢,年幼者向年長者致「色倆目」。教民與阿旬相遇,教民先致「色倆目」。
(2)回族在相互說「色倆目」時,同時還握手。
有些地方的回族在致「色倆目」時,右手置撫胸前,腰微微前躬,表示從內心敬重對方,衷心地祝願。有些地方的回族在致「色倆目」時,雙手抱拳或平揚雙手,表示親切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