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祝福演講 » 國安演講稿

國安演講稿

發布時間: 2021-02-02 05:34:22

Ⅰ 要初一政治演講稿3分鍾,跪求,急啊,

中國足壇「假球」事件層出不窮。光今年足壇「假球」現象就有一大堆:中甲球隊輪番吊射自家球門;U17國青隊大勝對手後,下半場開始消極比賽,最終8:0的比分竟然暗合賭球盤口;國足為了國慶獻禮,傳出花7萬美元「買球」波札那;全運會男足賽,為避開東道主,上海和浙江主動求敗;中超聯賽,申花隊長杜威被疑打「假球」,被責令下放回家;江蘇舜天客場莫名其妙地輸給弱旅重慶力帆……

如果將鏡頭回放,近十餘年中國足壇的「假球」事件又有多少?回首「假球」源頭,我們發現中國足球第一次直面「假球」風波,是在11年前。

1998年甲B聯賽第16輪,陝西國力客場2比3不敵雲南紅塔。賽後,國力主帥賈秀全出語驚人,公開指責「個別隊員表現奇怪,場外東西很多,防不勝防」。而他所指的這名隊員,就是隋波。關於隋波的「假球」案一時成為最具轟動性的新聞,隋波也一夜之間從一名默默無聞的甲B球員成為全國知名的新聞人物。

隨後,國力俱樂部聲稱賽前有人曾企圖收買本隊球員,並有錄音帶為證。中國足協幾次派人到西安、昆明及巴西調查取證,但「錄音帶事件」還是未能水落石出。中國足協在131天漫長的調查後宣布:整個隋波事件是媒體炒作,那場比賽並不存在「假球」問題。可是,年輕的隋波在經歷了「假球風波」後,一蹶不振,很快退役……

一年後,甲A聯賽又爆發了震驚足壇的「渝沈之戰假球事件」。當時在聯賽的最後一輪,一共有5支球隊仍然要為保級而戰,沈陽海獅隊形勢最為險惡,只有取勝且還要看相關場次比賽的結果,才能確定是否保級。當時,海獅隊莫名其妙地推遲進場,這場比其他比賽晚開始了幾分鍾的比賽也以最後關頭海獅隊連扳兩球反敗為勝的結局而告終。此時,處於保級區的廣州松日、深圳平安都已經輸掉了比賽,這樣就造成了松日隊的無奈降組,海獅隊則創造了中國足球史上最「好萊塢」式的保級傳奇。

在幾周前本賽季中超國安奪冠之際,記者曾采訪了國安原主帥韓國人李章洙。當記者問他如何看待中國聯賽中所存在的「黑幕丑聞」時,他親口承認自己所知道的1999年渝沈之戰就是一場「假球」。盡管這個轟動一時的比賽早已是中國足壇公開的秘密,可是直到10年後的今天,人們才開始了解其中不為人知的內幕。

目前,在重慶七星崗的車站邊,有著一座荒廢的大廈。寬大的玻璃門被灰塵遮蓋著早不透明了,大理石的門把手被兩條粗大的鎖鏈緊緊地鎖在一起,但頭頂上留下的4個金漆大字的痕跡似乎還在述說這里曾經的輝煌。10年前,這里是重慶出名的金山大酒店,也是渝沈之戰密謀的地方。

2001年,曾有一位深圳平安的知情人,向媒體透露過他所知道的渝沈之戰。他曾表示,在渝沈之戰的前一天,重慶隆鑫高層程鵬輝曾給他暗示過,只要拿300萬,重慶就死磕沈陽海獅,確保深圳平安成功上岸。「我們為了穩住重慶方面,還是採取了緩兵之計——稱周末難以籌到這么多現金,可不可以賽後再付。當時程鵬輝顯得很急迫,稱可以先派人帶三五十萬定金來重慶,隆鑫俱樂部派人到重慶機場接機,錢先不用付,等到比賽結束後,視結果支付。重慶方面一直與我們保持聯繫到比賽當天,後來可能是看到平安方面遲遲沒有行動才最終放棄。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幸虧松日那邊輸了球,平安才撿回了一條『命』。」

但這位平安方面的知情人士只說對了一半。重慶隆鑫方面並沒有等到比賽當天中午,頭一天晚上,他們就已經和沈陽海獅達成了協議。雙方就在金山大酒店敲定了比賽的結果和細節,除了比分和進程之外,他們甚至還考慮到了任何突發事件的可能性,畢竟當時隆鑫隊的主帥是老外(韓國人李章洙),前鋒馬克也是老外。為了讓沈陽方面放心,隆鑫隊的高層還專門帶上了一名首席國內助理教練,讓他拍胸脯保證李章洙和馬克不會影響到比賽結果,因為國內球員的工作已經做好了。

「300萬,這是最准確的數字。」後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了那天的最終價格,「其中大部分肯定被操縱這件事的兩個人分走了,參與其中的每人都分了一份,據說一位表現『出色』的球員還額外多分了幾萬。」

前國門符賓是渝沈之戰中被調查的第一對象,因為他那次過於明顯的「假撲」才讓這次比賽變得讓所有人都看得懂。但是10年來,符賓對此事十分避諱,即使對自己最好的朋友,他也絕口不提。後來,當時的一名邊後衛告訴記者,他知道為什麼大符會如此敏感這件事。包括他在內的所有隊員都是在賽前准備會才知道這場比賽的性質,首席助理教練在李章洙布置完戰術後,對這些關鍵位置的球員一一交代「注意事項」,還特別提醒守門員的位置更格外「小心」。比賽的過程大家都知道了,在1比0領先進入下半場後,重慶隆鑫的後防線就不斷地往上壓,刻意地給沈陽海獅製造反越位的機會。可眼看到比賽就將結束,沈陽海獅就是進不了球,「當時我們都急壞了,他們那麼多好機會,可就是打不進去。如果不是大符,比賽的結果還真的不知道如何呢。」

最終在大田灣震耳欲聾的「假球」聲中,不明真相的韓國人、重慶隊主帥李章洙憤怒地將自己的西裝砸在地上,在和中國足球黑幕的第一次接觸中,李章洙的無奈盡顯無遺……

比賽結束之後返回俱樂部,球員們返回宿舍房間後就發現了「酬金」,高高的一疊現金用報紙包好了,早就放在了每個人的床上,總共6萬元。一些親歷過那場比賽的人說,其實中國足協如果鐵了心要調查到底,是不可能不發現這其中的貓膩的。因為其中涉及到的現金流動十分龐大,只要查查當時沈陽海獅高層章健、重慶隆鑫高層程鵬輝等人的賬戶,這件事情早就水落石出了。

據傳,俱樂部方面事後還為李章洙准備了一份「酬金」,但知道此事的人都很確信,老李並沒有收下這份錢。因為那是他第一次了解黑幕,出奇的憤怒和被人擺弄的無奈始終被刻在他心裡。以至於現在一談起「假球」,他就會說:「我只知道一場假球,1999年,對沈陽!」

其實,「沈渝之戰」僅僅是中國足球聯賽諸多假球案中一個典型而已。記得當年,四川全興的老闆在俱樂部老總峰會上曾大聲質疑所有的俱樂部老總:「試問,在座的哪個俱樂部沒有做過球?」當時,竟然沒有一個俱樂部老闆敢應板,可見「假球丑聞」早已成為中國足球聯賽中的一個普通現象……

接下來,假球事件就更多了:2001年甲B曝出「五鼠事件」(在2001年甲B聯賽最後兩輪,在事關沖擊甲A的關鍵賽中,有5支球隊嚴重涉嫌打假球,受到了中國足協的嚴懲。這5支球隊分別是:浙江綠城、成都五牛、長春亞泰、江蘇舜天、四川綿陽);2002年浙江省體育局原局長陳培德和綠城老總宋衛平聯手揭黑;2002裁判龔建平被捕,兩年後在獄中抑鬱而終;2003年,足協內部重罰給裁判送「黑錢」的6傢俱樂部,從通知單的處罰內容看,當年山東魯能、上海申花、浙江綠城、大連實德、青島頤中、江蘇舜天都因為向裁判送錢被處罰,罰款從30萬元到80萬元不等;2005年原陝西國力王珀被圈內普遍質疑,一年後被被刑事偵查;2007年長沙金德球員李振鴻事件爆發(2007年金德中場大將李振鴻捅出自己被「禁錮毒打、勒索巨資」的驚人新聞。這名自稱亡命天涯的球員向外界透露的諸多細節(如被活埋恐嚇等)簡直不可思議,他甚至將金德俱樂部告到中國足協,「金德不能隨便懷疑我打假球,球員不能在俱樂部面前沒有一點發言權,球員不是俱樂部的長工,俱樂部不能無法無天!」);2008年球員趙作峻被成耀東質疑(在去年聯賽期間,當陝西主場以4比1慘敗給上海申花後,「內鬼」、「打假球」等詞彙便與趙作峻聯系在一起);2008年底,又曝出中國地下黑庄操縱韓國聯賽的事件,而且韓警方還拘捕了兩名中間人……

可見,「假球」這一大毒瘤經過十餘年的惡化極度膨脹,如今已經到了幾乎要「吞噬」整個中國足球的險境。

其實自從幾年前那次打擊「黑哨」後,足協已經採取各種措施來整頓裁判隊伍,並在近幾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有嚴重判罰失誤的場次也少了許多。但對於俱樂部和球員的管理,盡管足協採取了簽責任書、教育加懲罰的多種方式,卻在假球這些方面實在是難以取得完全的控制。這裡面大致有幾點原因,一是因為足協沒有司法調查權,很多事情超越了其許可權范圍;二是整個足壇球員的自身素質偏低,對外界誘惑抵抗力低下;三是社會監管部門的力度還不夠大。

公安機關25日首次披露足球打假真相之後,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中國足協副主席南勇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獨家專訪。南勇表示,假球「毒瘤」不除,中國足球沒有希望,他也對這次的足球打假充滿信心。

假球的背後是金錢交易,對這種社會影響極壞的犯罪行為,就應當嚴格依據法律予以重罰。也唯此,才能通過司法的力量還原足球的本真,也才能挽救病入膏肓的中國足球。司法部門應當通過這個案子,順藤摸瓜,把利益交易鏈條上的每個環節都排查清楚,把這次司法介入向縱深推下去,徹查中國足球,以肅清毒瘤,重建健康足球。

中間的那些案例挑幾個來講就可以了,不用全部講完

自己再整合一下

Ⅱ 禁煙的演講稿 急!!!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忙於「禁煙」,禁煙區域已從公共場所如公共交通、電影院、展覽館、購物中心、銀行、學校、醫院等,逐步延伸到辦公場所,乃至居住小區。2004年3月,愛爾蘭就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立法建立無煙公共場所的國家,之後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挪威
的無煙立法也開始生效,此後像紐西蘭、義大利、西班牙、幾內亞、模里西斯和烏拉圭等等,有12個國家都相繼開展了創建無煙工作場所,還有無煙公共場所的工作。

2006年已有4個歐盟國家展開公共場所禁煙活動。另外,加拿大政府也規定在政府大樓、商店等多數公共場所吸煙違法。更有借鑒意義的是,加政府對於縱容或不制止在酒樓、餐館吸煙的,可處以最高5000加元的罰款。泰國更是自2002年起就將飯館納入禁煙公共場所,對違反者一律處以2000泰銖罰款。

2007年元旦,香港的禁煙令開始正式生效。任何人違反禁煙令即屬犯罪,一經循簡易程序定罪,最高可被罰款5000至10000港幣。到了2009年7月1日,全面禁煙的范圍還將擴大到酒吧、會所、夜總會等公共場所。
1、「無煙奧運」勢在必行

吸煙是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專家一致認為,吸煙是「中國最大的死亡危害」。但是不吸煙者卻因二手煙比吸煙者受到的危害更為嚴重。吸入煙塵對肺部的傷害最重,會引發一系列的症狀,最嚴重的是肺癌發病率的增多。目前中國煙民已達3.5億,二手煙民5.
4億,每年死於二手煙的人數,已超過10萬人。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使禁煙工作更加勢在必行。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臨近,北京市正在努力將「無煙奧運」的理念傳播到各個角落。《北京2008無煙奧運工作方案(草案)》(徵求意見稿)已經初步確定,方案計劃在2008年奧運會舉行前後,按無煙奧運工作方案安排,對八類場所發出「禁煙令」。

其中規定,奧運村、奧運場館的比賽和觀看場所等被劃為「禁煙區」,這意味著鳥巢、水立方等奧運場館里可能沒有吸煙區,同時還要盡可能擴大禁煙場所的范圍。為奧運會服務的各種交通工具內也是禁煙的。另外,禁止在運動員、教練員比賽、訓練和生活場所銷售香煙,同時北京市還將倡導餐飲行業全面禁煙,或是分設「吸煙區」和「非吸煙區」。

2、禁煙工作在行動

北京首鋼籃球中心作為北京男籃的主場,雖然從建成以來就實行了全面禁煙制度,在不同樓層的顯眼位置均設有禁煙標志,但是每當比賽中場休息時,還是會有很多球迷站在走廊甚至衛生間里吸煙。

還有作為北京國安隊主場的豐台體育中心體育場,雖然已經重點對球場的衛生環境進行了整治,但對球迷的吸煙問題,目前仍沒有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豐台體育場場長鍾亮表示:「我們一直規定場地里不許吸煙,但對看台上的球迷,我們很難管理。」

每當國安主場比賽後,工作人員都會在看台上清理出大量煙蒂。這些問題如果不盡快解決,對於明年奧運會將會有很大的影響。

近期,中關村清新空氣產業聯盟發起以「創優質空氣,迎奧運來賓」為主題其中的一項「影響空氣質量十大不良生活陋習調查」的投票活動。結果,「公共場所吸煙」以43310張選票高居十大的榜首。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香煙消費和生產國,也是世界上越來越少的允許公共場合吸煙的國家之一,這也直接導致在禁止吸煙地點吸煙成為中國人的十大陋習之一。

3、場內場外同時進行

除了奧運賽場內要求禁煙,場外禁煙也不容忽視。根據有關的規定,除了和奧運會有直接關系的比賽場館外,奧運簽約飯店、奧運場館及奧運村的餐廳,2008年6月前要達到全面禁煙;著名景點及文化遺產公園內大、中型餐廳,如確有特殊情況不能達到全面禁煙的,要實行分區管理;各大、中型餐飲經營場所應當提倡全面禁煙,不能達到全面禁煙的餐廳,應作分區管理,即75%面積為無煙區,25%面積以內設密閉隔離的吸煙區;50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餐館,在餐廳內要加強控煙宣傳,採取多種形式的控煙措施。目前,北京的全聚德、小王府等餐廳都用上「空氣凈化器」,並且帶來不錯的效果。

10月起,北京地區計程車內將全面禁煙,這意味著司機、乘客都不能在計程車里抽煙了。計程車內空間本就狹小,加上空氣不太流動,如果乘客或司機在裡面吸煙,無疑將會使人尤其是不吸煙的人感到憋悶。計程車內全面禁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絕對的好消息。今後坐計程車的時候就不用再吸到司機或其他乘客的「二手煙」。

不讓吸煙,不看比賽?

Ⅲ 少年中國演講稿

少年中國強
——《少年中國說》讀後感演講稿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每每讀到梁啟超先生筆下這段激昂的文字,我不禁心潮澎湃。
從「山河破碎風飄絮」到「巍巍中華雄於東方」;從「貧民餓困濫褸衫」到「國安家富五穀豐」,雄雄中華演奏著五千年崛起的篇章。翻開歷史的長卷,品味著五千年的滄桑,五千年的上下史,中國始終強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腐,腐而不朽。正如外國媒體曾說的:「中國經歷了太多磨難,但從未在磨難中倒下。」是的,五千年的披荊斬棘,造就著上萬年的輝煌篇章。今天的中國,正如漫漫沙漠中仍翠綠生長的胡楊林,續寫著奇跡的曙光。
俄國媒體在官方網站上的敬詞,讓中國精神走向國際化。「中國需要的不是而是支持,中國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理解,中國需要的不是慰撫而是相信。八級地震震不垮中國,震醒的是中國少年的心!」是啊,八級地震,震垮的是座座高樓,震不垮的則是少年中國之精神!
驀然回首,我中國能有今天這鼎盛,離不開一代代中國少年的辛勤努力。毛澤東少年時就立志做先生心中的「參天大樹」,救國救民,他在周恩來等幾位同學及眾多愛國志士仁人的努力下,終於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周恩來少年時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這些傑出的少年,他們為了民族的復興,中華的崛起,做出了不朽的功績。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是祖國的希望。少年中國強,中國少年強!少年獨立而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走在紅日初升大道上的中國少年,正如那潛龍騰淵,展現出的是鱗爪飛揚的風姿;走在河出伏流水源上的少年中國,迸發出的是一瀉汪洋的豪邁、乳虎嘯谷的震撼、鷹隼試翼的膽魄、奇花初胎的驚艷,匯聚的是中國少年身上少年中國的精神。少年中國如一團燃燒的烈火,燃燒了東方,燃燒了亞洲,燃燒了整個世界。
讓我們一起歡吟,為少年中國而吶喊:「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Ⅳ 軍人核心價值觀演講稿

呵呵,我也在搞這個專題,花了相當的功夫,發些不成熟的想法,供您參考吧。

在進入正題前,請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人的一生中,最值得追求、最可珍惜、最幸福的,是什麼?(暫停)有人說,是找到一份薪酬豐厚的工作,過上香車美房、豐衣足食的富足生活;有人說,如果有朝一日能夠身居高位、權傾一方,享受眾星捧月的無比榮耀,就別無所求了;有人說,生命才是最寶貴的,沒有了生命,再多的金錢、再大的權力,又有什麼意義呢?還有人說,人活一世,就是要為子孫後代創造更好的條件,讓家庭、家族延續下去……對這個問題,每個人的回答都可能不盡相同。有一首廣為傳頌的詩,也可作為一種答案:「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作品《自由與愛情》。可貴的是,詩人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846年,23歲的裴多菲結識了伊爾諾茨伯爵的女兒森德萊•尤麗婭,並一見傾心。然而擁有財富和地位的伯爵卻不肯把女兒嫁給裴多菲這個窮酸詩人。面對阻力,裴多菲與尤麗婭的愛情沒有中途夭折,反而更為堅定熱烈,終於沖破家庭門弟的藩籬,走進了婚禮的殿堂。歷經曲折終成眷屬的裴多菲對愛情的甜美是最有體會的,為了心愛的人,哪怕獻出生命都在所不惜。但是,為了追求奧地利統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的獨立自由,蜜月中的裴多菲寫下這首著名的《自由與愛情》,毅然投筆從戎,成為一名少校軍官,拿起武器反抗俄奧聯軍的進攻,捍衛國家獨立。1849年7月31日,在與數倍敵人的戰斗中,裴多菲的胸膛被俄國哥薩克騎兵的長矛刺穿。他犧牲時年僅26歲,身後留下22歲的妻子和1歲半的幼子,他用自己的生命為這首詩作了最悲壯、最生動的註解。在我國近、現代波瀾壯闊的民主革命、民族獨立斗爭的過程中,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如就義前寫下《與妻書》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在刑場上以樹枝為筆寫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民族英雄吉鴻昌;犧牲前給兒子寫下遺書的抗日女英雄趙一曼;臨刑前寫下「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革命英雄夏明翰等等。同學們,眾多中外革命者寧願放棄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毅然選擇了一條充滿艱險的革命道路,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源於對我們剛才所討論的問題進行的思考。要想真正把這個問題講明白,就請大家進入第一部分。
一、價值觀探秘
1.價值。「價值」(value)的本意是「可寶貴、可珍貴、令人喜愛、值得重視」 。價值概念最初產生於倫理學研究,用來分辨善和惡。18世紀,對價值的研究又在美學領域展開,主要是區分美和丑。19世紀,西方價值學創始人赫爾曼•洛采和奠基人德爾班認為,價值是哲學為世界立法的「規范」,價值就是「意味著」,就是具有意義(說句題外話,這話聽起來讓人不禁想起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的名言:「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學者亨利•李凱爾進一步認為,「只有存在的價值的總和,才構成了世界」。他們的觀點簡單地說就是:哲學本質上就是關於一般價值的學說,並且只有作為價值的學說才存在,價值論即等同於哲學。
馬克思主義對價值的概念也十分明確,作為政治經濟學的概念,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作為哲學概念,馬克思指出:「『價值』這個普通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也就是說,價值是一種關系范疇,是主客體關系的一種表現,是客體對主體的意義或效用。在人類社會歷史領域,價值本質上是一種社會關系,一種社會存在。價值依人而存在,無論人的價值還是物的價值,都是在實踐過程中產生和存在的,都是對於人的價值。人是一切價值的主體,是一切價值產生的根據、標准和歸宿,是價值的創造者、實現者和享有者。這很好理解,黃金價值很高吧,它可以用來兌換和購買各種商品。然而,對於在沙漠中迷路的人來說,黃金不僅毫無價值,反而是個累贅,平時值不了幾個錢的水在這種情況下卻體現出巨大的價值。
說完了「價值」,馬上來看「軍人價值」。
2.軍人價值。軍人價值是人的價值的一種特殊形式。軍人,是指專門從事軍事活動的人員。因此,軍人價值就是指從事軍事活動的人員的價值。軍人價值既包含每個軍人個體的價值,又包含整個軍人群體的價值。軍人價值是國家、社會、人民對軍人的需要同軍人對這種需要的滿足的一種肯定關系。軍人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軍人與國家、戰爭(和平)、社會進步的關系之中。辯證地看,軍人的價值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將國家、執政黨、統治階級、政府和社會作為需要的主體,軍是滿足主體需要的客體,軍人價值就是軍人的奉獻與犧牲;二是將軍人作為需要的主體,國家、執政黨、統治階級、政府和社會作為滿足主體需要的客體來看待,軍人價值就是對軍人的尊重與滿足。軍人價值創造方式具有超常性,軍人價值主要是保障價值創造的價值。在革命戰爭年代,軍人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其價值是顯而易見的;而在和平時期,由於軍人不直接生產物質產品,其價值不容易顯現出來,只有在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的危機發生的緊要關頭,才能顯示出軍人的價值。其實,和平時期軍人雖然不生產物質價值,但是生產精神價值、政治價值和安全價值。有觀點認為,在職業軍人眼裡,就沒有「和平時期」這個概念,所謂「和平時期」在軍人眼裡只是兩場戰爭的間歇期而已。對於軍人而言,只有戰爭時期和戰爭准備時期。為保衛國家領土和主權、保衛人民安居樂業,他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分晝夜站崗放哨、巡邏值勤;為了隨時打贏戰爭,他們必須時刻戒備。正如軍旅詩歌所描述的那樣:「曉戰隨金鼓,宵眼抱玉案」(李白《塞下曲》),「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戚繼光《馬上行》)。在一個和平穩定、欣欣向榮的國家裡,軍人即使默默無聞也不能說說明他們沒能價值。相反,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本身就已經強有力的證明這個國家的軍人創造了巨大的價值。如果說,其他職業創造的價值還可以換算、替代的話,軍人創造的價值是不可替代的,缺少了軍人創造的價值,其他價值創造活動就失去了保障,即使創造了,也可能被掠奪。看一下近代史就知道,清政府的國民收入曾佔世界的三分之一,直到清末,GDP仍是世界第一。然而,由於閉關鎖國的錯誤政策,由於政治制度、科學技術等諸多方面的逐漸落後,尤其是軍隊發展與世界軍事革命嚴重脫節,這個世界頭號富裕的東方帝國無力抵禦西方堅船利炮的入侵,難逃被列強任意宰割的悲慘命運。圓明圓的廢墟從反面映證了,軍人對國家和民族的巨大價值。
3.價值觀。價值觀是人們對基本價值的看法和對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價值觀與世界觀、人生觀密切相關、相互包含。如果說世界觀、人生觀主要回答世界是什麼?人生是什麼?那麼,價值觀則是回答我們需要什麼?追求什麼?怎樣的世界、怎樣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人不僅僅滿足於知道世界是什麼,而且還要進一步追問世界的意義與價值;人不僅僅滿足於知道人生是什麼,而且還要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人生的意義原本就是一個價值問題,人的價值問題是全部價值問題的核心。馬克思主義認為:價值觀是價值在人們意識中的反映,或者叫做價值的觀念表現。價值觀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反映了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並為相應的經濟基礎服務。西方國家的學者往往有意迴避價值觀這種意識形態的本質屬性,宣揚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自我價值」,用抽象的「價值論」作為價值理論基礎。在他們筆下,「價值」和「價值觀」這兩個概念經常是混同使用的。關於價值觀的分類。由於人們對價值的分類多種多樣,標准也不統一,所以價值觀的分類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有人把價值觀分為人生價值觀、職業價值觀、文化價值觀、經濟價值觀、政治價值觀、道德價值觀、審美價值觀、軍事價值觀、交往價值觀、婚戀價值觀等;也有人把價值觀分為生死觀、義利觀、得失觀、金錢觀、苦樂觀、榮辱觀、幸福觀、人際觀、權力觀、審美觀、婚戀觀等;還有人把價值觀分為物質價值觀、精神價值觀、集體(社會)價值觀和個人價值觀。
4.軍人價值觀。軍人價值觀,是軍人依據自身的需要和利益評價客觀事物和社會現象的意義、選擇行為取向的基本觀點。軍人價值觀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軍人價值觀,是軍人對一切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它包括軍人關於物質世界價值的觀念,關於人類社會價值的觀念,關於人的價值的觀念等等。狹義的軍人價值觀特指軍人對軍人價值的根本看法。軍事科學院張明倉研究員認為:軍人價值觀是軍人在戰爭和軍事活動中形成的對人生、軍人職業、軍事活動的意義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觀點,其核心是「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問題。由於軍人職業責任重大,生活環境非常艱苦,軍事活動充滿危險和艱辛,軍人價值觀更加強調忠誠、勇敢、愛國、團結、奉獻和犧牲。一般來說,軍人價值是本民族價值觀的集中體現,軍人的優秀品質往往是社會倫理道德的精粹,是本民族價值品格的精華。在世界各國,有許多道德楷模都是軍人。舉個最常見的例子,關羽是三國時代蜀國名將,民間尊稱為關公、關二爺。千百年來,經過歷代統治者的封謚,和戲曲、文學的演義描述,一個「對國以忠、待人以仁、處事以智、交友以義、作戰以勇」,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完美的關公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他成為戰神,財神,文神,農神,是全方位的萬能之神。凝聚在關羽身上的忠、義、信、智、仁、勇,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實質上就是五千年華夏靈魂的化身。關於軍人價值觀的分類,臧樹華、宋家胤在其著作《軍人價值觀教育十講》中,把軍人價值觀分為軍人社會道德價值觀、軍人人生價值觀、軍人金錢價值觀、軍人訓練價值觀、軍人成才價值觀、軍人作戰價值觀、軍人交往價值觀和軍人戀愛、婚姻、家庭價值觀等。
5.核心價值觀。價值觀有一般價值觀和核心價值觀之分。核心價值觀是整個價值體系中居主導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是價值體系中最基礎、最核心、最穩定的部分。一個社會的價值觀是多元的,核心價值觀卻是唯一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定社會意識形態的靈魂,從深層次穩定恆久地影響著個體或群體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和價值實踐。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應當准確、凝練、深刻。學者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精煉表述進行了熱烈討論,提出許多有參考價值的表述,歸納進來主要有:「以人為本」;「公平正義」;「發展、富裕、民主、文明」;「人民至上、公平正義、勞動優先」;「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人本、和諧、幸福、持續」;「以人為本、以和為貴、以法為基、以公為善、以勞為美、以家為安」等等。一定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滲透於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體現於國家的政策、制度、法律、道德之中。核心價值觀的主要作用是:對全社會的價值選擇、價值追求具有導向作用;對不同類型、層次的價值觀具有整合作用;對社會意志和力量具有凝聚作用;對塑造民族精神境界具有奠基作用;對民族興盛具有支撐作用。歷史反復證明,只有先進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才能引領和促進社會進步。一個國家如果離開了核心價值觀的支撐,雖然一個時期的表面的經濟繁榮也可以出現,但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因為核心價值缺失最終要反映到現實生活中來,並逐漸演化為精神危機,乃至社會危機。
6.軍人核心價值觀。剛才,我們一鼓作氣,逐步深入了解了5個基本概念以及相互關系,這為我們更好地理解軍人核心價值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知道,軍人價值觀集中體現了軍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毫無疑問,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使命條件下,軍人價值觀的內容會相應具有不同的特點。但是,其中最基礎、最核心、最穩固的部分是具有延續性,在較長歷史時期內不會改變的,這就是軍人核心價值觀。軍人核心價值觀是軍隊在其軍事生活實踐中形成的,適應統治階級、政黨要求的根本價值觀念。軍人核心價值觀是整個軍人價值體系的軸心,是軍人精神支柱的內核,也是一支軍隊應長期秉承的根本准則和始終遵循的精神路標。一支強大的軍隊必須有凝聚軍心的核心價值觀。軍事上不過硬一打就垮,而沒有核心價值取向的軍隊不打自垮。
既然軍人核心價值觀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專門講一講軍人核心價值觀。
二、聚焦軍人核心價值觀
讓我們將穿梭於廣闊的時空,看看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前世今生。
1.縱覽傳統軍人價值觀。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武德文化與軍人價值觀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謂武德,就是從武、用武、尚武之德性,包含政治觀念、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和行為品質等。最早提出「武德」概念的是楚莊王。他說:「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武」與「德」二字聯用,始見於《國語•晉語九》:「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有武德以羞為正卿……」。《尉繚子•兵教》中說:「此之謂兵教,所以開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也。」這里提到的「武德」指的是軍人的歷史使命,即責任、義務和軍人的價值。中華傳統武德文化是以「仁」為核心,以「精忠報國」和捍族保民相統一的文化體系,愛民、愛國是武德最核心的價值,是軍人的最高價值追求。從楚莊王的「保大」「安民」、孔子的「執干戈以衛社稷」到《國語》中的「為國者利國之謂仁」等,無不揭示了這一點。那些被歷史謳歌、被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如岳飛、文天祥、戚繼光、鄭成功等,大多是「精忠報國」「扶眾安民」的典範,對全民族、全社會的價值觀念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孫子兵法》開篇首句中即明確指出: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計篇》)。這就把養兵用戰同國家,民族和人民的生死存亡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肯定了軍人的價值。《孫子兵法》反復強調「修道而保法」,「自保而全勝」,「唯人是保,而利合於主」,「安國全軍之道」等原則,闡明「安國保民」是軍人的最高價值目標,是衡量軍人價值大小,軍事行為正當與失當的根本標志。孫子也相當重視的將帥的武德修養,把「將事」視為「五事」之一,強調「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安危之主也」(《作戰篇》);「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謀攻篇》)。他明確提出:「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形成了以「五德」為綱的將帥品德規范體系和具體修養要求。 孫中山為「智、仁、勇」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明確提出軍人價值、軍人使命等概念,強調指出:軍人最重要的是真正懂得「捍族衛民者,軍人之天職」的道理,發揮其「忠愛民國」的優良品質,盡其「興武止戰」之使命;只有努力恪盡「天職」,永葆「良質」,才能「以保軍人之價值」。「捍族衛民,矢忠必勇」,是孫中山對傳統武德文化「精忠報國、和軍制勝」價值觀的繼承與創新發展。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武德文化的繼承者、創新者和發揚者。我軍從南昌起義開始,建立了不同於舊軍隊的新型人民軍隊,在民主革命時期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了好八連精神、硬骨頭六連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形成了抗洪精神、抗非精神、抗震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無不閃爍著中華傳統武德文化的光輝,為新時期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放眼外軍核心價值觀。在高度現代化的全球化時代,「軟實力」成為愈益凸顯的影響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國軍隊在改進武器裝備、改革編制體制的同時,更加重視「精神引導」、「文化熏陶」、「道德提升」等「軟實力」建設,尤其重視培育軍人核心價值觀。美軍歷來重視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和灌輸,在《2010年聯合構想》中把軍人核心價值觀建設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列入「基礎戰斗訓練教育」,製成各種形式的精神宣傳畫懸掛、張貼在營區、訓練場甚至官兵的床頭;聘請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國參戰回國的「戰爭經歷者」現身說法;還安排了5000多名隨軍牧師,以「上帝的語言」傳播和強化軍人核心價值觀念。各軍兵種和院校都根據自己的實際提出相應的價值觀,如美陸軍將價值觀概括為「忠誠、責任、尊敬、奉獻、榮譽、正直、勇氣」七條,美海軍的核心價值觀為「榮譽、勇氣、奉獻」,同時宣揚「海軍是海洋的主人」、「海洋中的利刃」;美空軍宣揚「正直、進取、忠誠、堅毅、無畏和奉獻精神」和「正直第一、服務至上、事事爭優」的價值理念,把「誠實與正直第一、先公後私、工作優異」作為其核心價值觀;美海軍陸戰隊的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是「榮譽、勇氣、責任」;西點軍校則把「責任、榮譽、國家」作為學員價值觀養成的座右銘。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隊價值觀混亂,道德墮落,形象敗壞,軍人失去往日的榮耀。2007年總統普京簽署了一項重整軍隊計劃,提出「為重振俄羅斯擔當使命」的口號,俄軍以 「認真履行軍人的天職,勇敢地捍衛俄羅斯的自由、獨立和憲法制度,保衛人民和祖國」為價值理念,其核心價值觀也表述為「榮譽、責任、形象、紀律、勇敢」。日本生存空間狹小,自然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存和發展僅靠個人或單家獨戶的力量是不夠的,只有團結起來形成群體力量方能求得生存,個人的價值也才能得到實現,由此形成了群體主義價值觀。日本自衛隊在建軍計劃中強調:「沒有精神支柱的軍隊等於空中樓閣」,「有了新式武器而精神力量薄弱,等於把火箭將給了稻草人」。 日本自衛隊突出「忠誠武勇、衛國衛家、忠於職守、嚴守紀律、積極向上」的核心價值觀,還有一種表述是「忠誠、守紀」。英軍宣揚「效忠國家」的價值觀念,其精神內涵是無條件承擔義務、自我犧牲和相互信任。英軍在「軍隊價值觀」中規定:「無私的個人承諾是軍事服務的基礎。你必須隨時隨地准備聽從召喚,竭盡全力做到最好。這意味著你必須將軍隊和團隊的使命置於你個人利益之上……你必須要有足夠的勇氣去完成你的任務,無論有多麼危險和艱難。」其核心價值另一表述是「忠誠、自豪、堅定」。法軍宣揚「紀律、忠誠、獻身」的價值理念;核心價值觀是「忠於法蘭西,做不屈的高盧雄雞」表述為「自由、平等、頑強、堅韌」。德軍的核心價值觀為「忠誠、服從、勇敢、奮發」。印軍倡導「克制、自尊、守紀、集體精神」,其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是「榮譽、智慧、責任、靈魂、自尊、惠人」。以色列國家雖小,但軍隊戰鬥力卻十分強悍,經過幾次中東戰爭,逐步確立了對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優勢。以軍核心價值觀是「憂國獻身、勇敢頑強、知識智慧、共濟互助」。
3.解析我軍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提出培育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又體現了軍隊的職能使命的要求;既吸收了古今中外軍人核心價值的合理內容,又充分體現了我軍核心價值觀的優良傳統和時代精神。其主要特徵有 :一是彰顯我軍本質屬性。軍隊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時候都是為本階級實現自身利益、為執政黨履行使用的工具。我軍與西方國家軍隊最本質的區別就是我軍是黨締造的人民軍隊,是執行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處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一直將自己定義為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始終把黨的政治理念作為軍隊的政治信仰精神支柱來遵循,始終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本色和作用。這就是我們黨和國家多年來經受國內外各種反動勢力的沖擊,經歷大大小小的政治、經濟風波和自然災害的考驗,仍然屹立不倒,保持安全穩定良好局面的根本原因所在。關於這一點,在原蘇聯身上能夠找到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列寧在發動和領導十月革命中首先著手建立以工人赤衛隊為基礎的紅軍,並特別強調和堅持布爾什維克黨對紅軍的領導。正是這支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的無產階級軍隊,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態勢下,以頑強不屈的戰斗精神有力地鎮壓了白匪叛亂,擊退了14個帝國主義國家入侵,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軍隊,保衛了蘇維埃政權。然而,二戰勝利後如日中天的蘇共和軍隊在西方「和平演變」攻勢下,沒有採取有效的抵制措施,尤其是缺乏對官兵積極的價值引導,蘇聯軍隊與蘇共漸漸離心離德。在「8.19」事件中,當蘇聯國家和人民最為需要的危急關頭,軍隊倒戈,蘇共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也喪失了執政地位,龐大的蘇聯一夜之間解體。蘇聯解體後,軍隊價值觀混亂,道德墮落,形象敗壞,民眾對軍隊的信任竟然一度下滑到30%,低於40%的國際警戒線。這里還有幾幅圖,從圖片對比中,中美兩國軍隊在自然災害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反差一目瞭然,這也是人民軍隊根本性質最直觀的體現。二是體現職業特殊要求。國不可一日無軍隊,現代國家必須維持一支精幹高效的、以職業軍人為主的常備軍。盡管我國當前還沒有 「職業軍人」的正式提法,但是,當代軍人,尤其是將要在部隊長期服役的士官(學員)、軍官,要相創造輝煌的軍旅生涯,就應當努力錘煉自己的職業化軍人素養。最近熱播的電視連續劇《紅日》再次詮釋了國民黨將領張靈甫的形象。客觀來說,張靈甫的確是一名純粹意義上的職業軍人。作為抗戰時期最著名的兩個團長之一(另一個團長是謝晉元),張靈甫打過無數惡仗、苦仗、硬仗。凇滬會戰,張靈甫脫掉身上衣服,抱著機關槍帶著敢死隊沖殺日軍,斃敵800餘人。張古山戰役,與日軍激戰五天五夜,身中七塊彈片,血染征衣,仍然指揮作戰,直到勝利。共產黨員劇作家田漢編寫的話劇《德安大捷》真名實姓地謳歌了張靈甫。南昌會戰,張靈甫右腿被日軍機槍打中,受了重傷,軍醫要鋸掉張靈甫的右腿,張靈甫將手槍交給隨從副官,厲聲說:「誰鋸我的腿,你就槍斃誰!」匆匆包紮傷口後又沖上前線。不久,上高會戰,張靈甫的腿又被炸斷。蔣介石親自派飛機送張靈甫去香港治病。手術不久,張靈甫在報紙上看到軍人戰時不能出國養病的新規定,不顧醫生修養一個月就可以痊癒的勸告,大義凜然地說:「軍命不可違,軍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腿!」提前歸隊,於是落下殘疾,人稱「跛腿將軍」。八年抗戰,張靈甫以其功勛獲得過美國金質自由勛章,國民政府自由勛章,被蔣介石譽為「模範軍人」,被朝野稱為「常勝將軍」。1973年,周恩來總理接見張靈甫的遺孀王玉齡時,言辭懇切地說:「我當過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張靈甫是我的學生。我們沒有把他爭取過來,我有責任!」。由此可見,拋開政治信仰,張靈甫的職業軍人素養是得到國共兩黨共同認可的。三是繼承傳統與時俱進。中華傳統武德文化承載著中國歷代軍人不懈追求崇高價值的人生理想,清晰地展現了軍人所奮斗的價值目標、價值實現途徑和價值評價標准等完整的軍人價值觀體系。其發展的規律性與價值特性,也在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過程中得到繼承和發揚。新世紀新階段,我軍面臨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考驗。軍委胡主席站在黨、國家和軍隊建設的戰略高度,將我軍歷史使命科學概括為「三個提供、一個發揮」(軍隊要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要保證全面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就必須重視培育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使官兵身居軍營胸懷天下,身處盛世毋忘國家安危,忠實有效地履行職責。四是軍隊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要走在前列。回顧建軍80多年的成長歷程,我軍一直是黨所倡導的核心價值理念的忠實信仰者、優秀宣傳者、模範踐行者。毛澤東同志給解放軍規定了三大任務:戰斗隊、工作隊、生產隊。過去雖然沒有核心價值觀的概念,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基本要素是始終存在的,並強烈地反映在人民軍隊的信念和實踐中。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指出:「人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要發揚我軍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進一步提高全體指戰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努力走在全社會的前列。」這充分體現了黨對人民軍隊的高度信賴,更是黨對人民軍隊的特殊要求。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工程,要求軍隊努力走在全社會的前列,以自身的模範行動影響社會,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確立和普及。

Ⅳ 急求一篇3分鍾左右的演講稿(反映警營生活的)

希望能對人有用:祝你好運!

誰不肯謝幕,誰永遠上演繁華。隨著湮沒的年華,南飛的鳥一直南飛。風是沉默的舞蹈,無言的傾訴。只有風是我們心靈飛翔的翅膀,我們的思想隨著風飛越物理的障礙精神的困鎖理性的解放。於是,我站在風中,讓風伴著我看過輕靈的雪,感受過警校第一天教會我們的傳承美好,抑制了軍訓中流下的失落的眼淚。失落的眼淚流進我苦澀的嘴裡。告訴自己,不管結果如何,我們付出過,在這里流過汗水,揮灑過屬於我們的青春,這就夠了。不再有遺憾。只是失落,深深的失落,彷彿刻進骨髓的失落。但是軍訓帶給我們的遠比我們付出的更多,讓我們擁有了——
無可挑剔的整齊

我們的一切都是整齊的。整齊得很乾凈。干凈得很純正。鞋子、書本、餐具、被子、枕頭、床單都有其固定的位子。我們沒有擺放自己東西的自由。那些關於美麗的飾品,護膚品、化妝品我們只好都將它們藏進深深的抽屜。我們得到了我們得到的榮譽,就當然的失去了一些本來我們擁有的東西。從我們選擇警校這天,從我們穿上警服這天,很多的東西就已經決定了。外面的人只看到我們的榮耀而這靛藍的沉重就留給我們自己。每天,日子就在集合中開始和結束。偶爾下雨就成了我們最大的奢侈。我們的隊伍是整齊的,如果你在隊伍外會為這么多的隊伍流動而感動。而隊伍中的我們只會聽見警體委員的口號,只看見前面同學的背影只會跟緊前面的步伐。每天的集合時候,口號聲此起彼伏,每個人都遵循著自己的軌道。混亂是因為要整齊。集合前的我們總是慌亂的,總是要在一團混亂中將一切變為整齊。因此,來警校一年半,已經很能將一團混亂在幾分中內化腐朽為神奇整理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我們的生活是整齊的,整齊中也藏著躲不掉的混亂。但就因為這樣,我才感覺到——
自由死了

青春是一段旅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盡情的揮灑我們的青春。但是,我們卻沒有這種權利。我們有的,是更多的義務。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睡覺甚至穿什麼衣服、鞋子都有特別的規定。如果自由意味著空餘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穿自己喜歡穿的衣服的話,那麼,我們真的沒有自由。我們穿了這一身警服,就有了屬於我們的責任。雖然還不需要上陣殺敵,雖然還不用去維護治安。我們的確是不自由的,但我們有了更多的別人沒有的東西。例如責任,例如榮譽。而且我們的思想是自由的,因為——
老師是雕琢師

在漫長的生命歷程中,總會有人象曇花一樣出現和消失,但香味是永恆的。雖只是如流星閃過的剎那,卻留下了永恆的思索和探尋。我們的老師就是。他們雕琢了我們的靈魂。透過他們的思想,我們知道什麼是正當防衛,什麼是緊急避險什麼是犯罪而什麼又是違法……他們給了我們一片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天空,開墾了法律知識的園圃。他們是記憶深處永遠點亮的明燈是思想海岸的不滅燈塔。校園因為有他們而美麗,我們因為他們而有生命、思想、才華。我們將永遠聆聽他們輕聲的教誨還有銘記同一個寢室里——
祝福的笑容

透過彌漫在思緒里淡淡青草香味,回憶漸漸真實。感情的世界就是這樣,恨的時候恨不得對方這輩子從來沒有在你的生命中出現過,而開心的時候又會覺得你們的相逢完全是上帝精心的傑作。的確,同一個寢室的是一種緣分。不管我們有過多少的爭吵多少的齟齬,往往只有對方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會讓我們忘了所有的不愉快。我們的記憶里只剩下走過了咸鹹淡淡的歲月,走過了清清楚楚的失落。我們的青春年華還藏著連自己也無法說清的憂傷。誰的沉默帶走了誰的霓裳,誰的詩句記錄了繁華的青春年少。我們的世界由自己構建,未來就緊握在我們手上。風是瑰麗的語言,不會對誰假裝。風是自由的舞蹈,象精靈的吟唱。我們在這里,跟隨風的足跡跋涉千里,雖然我們依舊渺小,但能夠跟隨著風就足已使我們自豪。「讓青春烈火燃燒永恆,讓生命閃電劃過天邊,向浩瀚天空許下諾言——年輕的心永不改變。」就讓我們隨著張雨生的歌一起把夢想放飛在風中,讓希望永恆!

Ⅵ 江湖救急!~大哥大姐幫下忙

首先公共關系定義種種
1,1976年,美國萊克斯·哈羅博士把"公共關系"定義為:公共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管理職能.它幫助一個組織建立並保持與公眾之間的交流,理解,認同與合作;它參與處理各種問題與事件;它幫助管理部門了解民意,並對之做出反映;它確定並強調企業為公眾服務的責任;它作為社會趨勢的監測者,幫助企業保持與社會同步;它使用有效的傳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為基本工具.
2,1978年8月8日至10日,在墨西哥城召開的各國公共關系協會世界第一次大會上,把"公共關系"定義如下:公共關系的實施是分析趨勢,預測後果,想組織領導人提供咨詢意見,並履行一系列有計劃的行為以服務於本組織和公眾共同利益的藝術和社會科學.
3,國際公共關系協會的定義是:公共關系是一種管理功能.它具有連續性和計劃性.通過公共關系,公立的和私立的組織,機構試圖贏得同他們有關的人們的理解,同情和支持——藉助對輿論的評估,以盡可能地協調它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依靠有計劃的,廣泛的信息傳播,贏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實現它們的共同利益.
4,美國公共關系學會推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四種定義:(1)公共關系是企業管理機構經過自我檢討和改進之後,將其態度公諸社會,藉以獲得顧客,員工及社會的好感和了解這樣一種經常不斷的工作.(2)首先,公共關系是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為獲取大眾之信任與好感,藉以迎合大眾之興趣而調整其政策與服務方針的一種經常不斷的工作.其次,公共關系是對此種已調整的政策與服務方針加以說明,以獲得大眾了解與歡迎的一項工作.(3)公共關系是一種技術,此種技術在於激發大眾對於任何一個人或組織的了解並產生信任.(4)公共關系是工商管理機構用以測驗大眾態度,檢查本企業的政策與服務方針是否得到大眾的了解與歡迎的一種職能.
從公共關系的性質來看,公共關系是一種關系,職能,活動,職業,工作,技術,藝術,政策,等等.
從公共關系的特徵來看,公共關系具有功利性,相關性,公共性,互利性,連續性,職業性,政策性,等等.
從公共關系的直接和最終目標來看,公共關系是為了傳遞,交流信息,增進相互了解;獲得理解,改善態度;塑造組織良好形象;為了服務公眾;爭取支持,贏得合作;互惠互利,實現共同利益;求生存謀發展,與時共進.
從實現公共關系的途徑與方法來看,要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公共關系,就要運用信息溝通與傳播手段;社會組織主動與相關公眾進行卓有成效的雙向交流;協調組織內部的關系,協調組織與公眾的關系.
公共關系是組織在經營管理中運用信息傳播媒介,溝通組織與公眾之間的關系,通過樹立良好的組織形象,取得相關公眾的了解,理解,信任,支持與合作,求得組織的生存與發展的組織活動,管理過程以及由此形成的社會關系.

研究社會組織與相關公眾相互作用,相互協調,彼此合作的規律及工作方法的一門科學,被稱為公共關系.

公共關系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課程,適用於個人及任何組織。公共關系學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需要,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形成的一門新興的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是社會組織為了樹立良好形象,運用傳播、溝通媒介和手段,與其公眾結成的利益一致的社會關系。本課程開設的目的,就是通過系統的公共關系理論和實務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公共關系的基本原理和實務,擴大知識面,以適應當前改革開放的需要。
公共關系學是一門以管理科學和傳播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為基礎的,研究公共關系的社會現象和活動規律的綜合性、應用性的邊緣學科。

Ⅶ 歷史演講稿

驕傲的曾國藩

奔奔曾經說過:「你對歷史不感興趣,所以歷史對你不感興趣。」過去是現在的歷史,現在是未來的歷史。過去的已經是歷史,而歷史一再重演。所以歷史存在的意義就是讓活著的人思考如何把正在進行的歷史故事演義得更加有趣。
我今天要講的讓毛澤東「獨服」的「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讓蔣介石稱贊「足為吾人之師資」,被後人推崇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立德立功立言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的——曾國藩——驕傲的曾國藩。

我說的驕傲既不單是褒義也不單是貶義。
曾國藩被許多人評價過,但我認為曾國藩是驕傲的,所以曾國藩一出生下來就是驕傲的。
1811年,曾國藩出生在湖南一個豪門地主家庭,兄妹九人,其祖父閱歷豐富,父親是個秀才。所以曾國藩受到了很好的文化教育,而且作為老大的曾國藩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16歲童子試第7,23歲考取秀才。曾國藩作為8個弟弟妹妹的榜樣怎麼能不驕傲呢?曾國藩考取進士之後由翰林院庶吉士到侍讀到侍講學士到文淵閣值閣事到內閣學時到稽察中書科事務到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到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從七品一躍而為二品大員。作為漢人當時做官能做到「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能不驕傲嗎?當官的時候曾國藩諷刺身邊的人說:「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曾國藩還說:「吾不如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惟賢者,必與賢於己者處,賢者之可得與處也,禮之。」就是說他不跟一般人相處只跟像自己那樣賢明的人相處。
作為理學家學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曾國藩的「文傲」不是一般人能看出來的。曾國藩寫過很多書《京史百家雜鈔》《求闕文集》《詩集》《讀書錄》《家調》《家書》《求學道》《五箴》等不下百十數本卷。首先曾國藩很驕傲自我感覺良好,所以噶寫書,他寫書之後更加驕傲了於是一寫幾十本。於是驕傲成了曾國藩的本性。曾國藩的治學論道,識人修身,持家教子,為官當將成了曾國藩驕傲的資本,並且他還要把他的驕傲傳授給別人。所以很多人如左宗棠李鴻章看見曾國藩時喊他老師而不是大人。

其實曾國藩真正走上歷史舞台還是因為他的「武傲」。有句話為證「經商要學胡雪岩,當官要學曾國藩」。
當太平天國起義轟轟烈烈時,清政府很恐慌,曾國藩很高興。因為清政府的八旗、六營軍腐敗到不堪一擊,而曾國藩的湘軍正在卧薪嘗膽。於是曾國藩開始發揮自己筆桿子的驕傲,在《討粵匪繳》中說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之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盪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等等。他都把自己與孔孟並列了,你說他驕傲不驕傲?
1854年初,湘軍組成陸軍十三營,水師十營,共一萬七千多人,同時正式出師與太平天國作戰。湘軍進圍九江時,曾國藩得意忘形地叫嚷:「肅清江面,直搗金陵」。為了扭轉這種被動局面,太平天國派石達開等率軍西援,在湖口、九江戰役中,痛殲湘軍水師。1855年2日11日,太平軍放火焚毀停泊在江面的湘軍大船百餘艘,奪得曾國藩座船,曾國藩走投無路,幾次跳水自殺未遂。然後倉促逃入南昌,陷入太平軍的包圍之中,使他「呼救無人」,「夢魂屢驚」。
這是曾國藩表露無疑的驕傲,所以曾國藩吃到了驕傲的苦果,然後曾國藩羞愧難當要自殺。也正是因為曾國藩還是湘軍的驕傲,是曾氏家族的驕傲,是漢人為官的驕傲,所以曾國藩自殺未遂,他為了別人的驕傲而活著。
1856年,太平天國內部發生變亂,湘軍乘機卷土重來,12月攻下武漢,接著李續賓率領湘軍主力投入江西戰場,陷九江,進逼太平軍重要軍事據點三河鎮。顯然,曾國藩意圖是先拿下武漢、九江,然後以湖北、江西為後方,同太平軍爭奪安徽,特別著重爭奪安慶。他認為只要佔領安慶,就可以沿江東下,直取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1858年11月,太平軍將領陳玉成、李秀成在三河發起對湘軍垢猛攻,三路大軍包圍了李續賓的大營,湘軍大敗,李續賓以下文武頭目四百餘人全部被殲。曾國藩不得不承認:「三河之挫,敝邑陣亡達六千人,士氣大傷!」
這就是著名的三河大捷。曾國藩的驕傲再次被打擊,所以有人說後期的曾國藩很抑鬱。

曾國藩的湘軍,雖然在三河遭到慘敗,但力量並未潰滅,他仍然堅持奪取安慶進取天京的戰略。1860年曾國藩親率湘軍八萬實現了對安慶的包圍。這時太平軍擊潰江南大營,東征蘇、常,咸豐帝氣急敗壞,要曾國藩趕快發兵救援,但是他拒絕應命,說:「安慶一軍,目前關系淮南之全局,將來即為克服金陵之張本」。為了解安慶之圍,太平天國決定分兵兩路,突入敵人後方,攻取武漢。這一行動,引起了湘軍內部的一片驚慌,有人主張撤安慶之圍,回師救援湖北,可是曾國藩不為所動,仍堅持原議,說:「吾但求力破安慶一關,此外皆不遽與之爭得失」。果然,太平軍西取武漢的計劃未能實現,而曾國藩孤注一擲,如願以償。經過五個月的爭奪,1861年9月5日,安慶終於落入湘軍手中。這時的曾國藩找回了驕傲的資本,准備有所作為。當曾國藩打敗太平天國時,很高興,他說廉頗只能三遺矢。
1864年,曾國藩攻取南京,湘軍在南京屠殺三天三夜,共殺人10餘萬。曾國藩不僅自己直接殺人,他的父親和四個弟弟也殺人,當時人們就稱呼曾國藩為「曾剃頭」「曾屠戶」。據說,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有人曾經為曾國藩辯解說那是形勢所迫,身境所繞,不得已而為行之的謀略而已。
試想一下,我們在拿老鼠兔子做實驗時,是不是因為我們覺得動物的生命比人低賤得多?所以曾國藩認為湘軍是驕傲的,至少曾國藩認為自己是驕傲的。

1861年8月21日,咸豐帝病逝,年僅6歲的載淳繼承皇位。這時候的曾國藩掌握的湘軍已經強大到可以讓他稱帝。但曾國藩為什麼沒有稱帝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曾國藩很驕傲。儒家思想是曾國藩的驕傲,孝悌忠信是曾國藩的驕傲,個人的完美是曾國藩的驕傲,對舊王朝的愚忠是曾國藩的驕傲。要說龍袍加身對曾國藩沒有半點兒誘惑,肯定是一句假話。但要他放棄一生所堅持的驕傲是不可能的。

1870年6月21日,天津數千名群眾因懷疑天主教堂以育嬰堂為晃子拐騙人口、虐殺嬰兒,群集在法國天主教堂前面。法國領事豐大業認為官方沒有認真彈壓,持槍在街上碰到天津知縣劉傑,因發生爭執開槍射擊,當場擊死劉傑僕人一人,民眾激憤之下先殺死了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及其秘書西門,之後又殺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焚毀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發生後,英、美、法等國聯合提出抗議,並出動軍艦逞威。曾國藩到天津後,考量當時局勢,不願與法國開戰,「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18人,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被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並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這個交涉結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引起全國朝野的垂罵,連他的湖南同鄉,也把他在湖廣會館誇耀其功名的匾額砸爛焚毀。
這時候的曾國藩很生氣,因為曾國藩很驕傲,他不允許別人鼾睡在自己的榻邊。曾國藩氣自己的祖國那樣懦弱無能,毀了他的聲譽,毀了他的驕傲。於是以「師以長技以制夷」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在曾國藩的領導下蓬勃發展。

1872年,曾國藩驕傲地病死在南京。因為他死的時候,他提拔的人如左宗棠李鴻章,一個個都像那樣很驕傲了,他的洋務運動也早就了一批批驕傲的人才,如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書(部長)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
評價歷史人物時「偉大」只用來形容那些力爭上游的人,隨波逐流的那些人只能用「可憐」形容,我用驕傲來形容曾國藩是因為他使得中國近代歷史前行的步履,變得那麼迷惘而惶惑、彷徨而猶豫、蹣跚而踉蹌……

Ⅷ 求一篇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演講稿~~~~高分~~在線等

呵呵,我也在搞這個專題,花了相當的功夫,發些不成熟的想法,供您參考吧。

在進入正題前,請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人的一生中,最值得追求、最可珍惜、最幸福的,是什麼?(暫停)有人說,是找到一份薪酬豐厚的工作,過上香車美房、豐衣足食的富足生活;有人說,如果有朝一日能夠身居高位、權傾一方,享受眾星捧月的無比榮耀,就別無所求了;有人說,生命才是最寶貴的,沒有了生命,再多的金錢、再大的權力,又有什麼意義呢?還有人說,人活一世,就是要為子孫後代創造更好的條件,讓家庭、家族延續下去……對這個問題,每個人的回答都可能不盡相同。有一首廣為傳頌的詩,也可作為一種答案:「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作品《自由與愛情》。可貴的是,詩人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846年,23歲的裴多菲結識了伊爾諾茨伯爵的女兒森德萊·尤麗婭,並一見傾心。然而擁有財富和地位的伯爵卻不肯把女兒嫁給裴多菲這個窮酸詩人。面對阻力,裴多菲與尤麗婭的愛情沒有中途夭折,反而更為堅定熱烈,終於沖破家庭門弟的藩籬,走進了婚禮的殿堂。歷經曲折終成眷屬的裴多菲對愛情的甜美是最有體會的,為了心愛的人,哪怕獻出生命都在所不惜。但是,為了追求奧地利統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的獨立自由,蜜月中的裴多菲寫下這首著名的《自由與愛情》,毅然投筆從戎,成為一名少校軍官,拿起武器反抗俄奧聯軍的進攻,捍衛國家獨立。1849年7月31日,在與數倍敵人的戰斗中,裴多菲的胸膛被俄國哥薩克騎兵的長矛刺穿。他犧牲時年僅26歲,身後留下22歲的妻子和1歲半的幼子,他用自己的生命為這首詩作了最悲壯、最生動的註解。在我國近、現代波瀾壯闊的民主革命、民族獨立斗爭的過程中,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如就義前寫下《與妻書》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在刑場上以樹枝為筆寫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民族英雄吉鴻昌;犧牲前給兒子寫下遺書的抗日女英雄趙一曼;臨刑前寫下「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革命英雄夏明翰等等。同學們,眾多中外革命者寧願放棄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毅然選擇了一條充滿艱險的革命道路,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源於對我們剛才所討論的問題進行的思考。要想真正把這個問題講明白,就請大家進入第一部分。
一、價值觀探秘
1.價值。「價值」(value)的本意是「可寶貴、可珍貴、令人喜愛、值得重視」 。價值概念最初產生於倫理學研究,用來分辨善和惡。18世紀,對價值的研究又在美學領域展開,主要是區分美和丑。19世紀,西方價值學創始人赫爾曼·洛采和奠基人德爾班認為,價值是哲學為世界立法的「規范」,價值就是「意味著」,就是具有意義(說句題外話,這話聽起來讓人不禁想起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的名言:「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學者亨利·李凱爾進一步認為,「只有存在的價值的總和,才構成了世界」。他們的觀點簡單地說就是:哲學本質上就是關於一般價值的學說,並且只有作為價值的學說才存在,價值論即等同於哲學。
馬克思主義對價值的概念也十分明確,作為政治經濟學的概念,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作為哲學概念,馬克思指出:「『價值』這個普通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也就是說,價值是一種關系范疇,是主客體關系的一種表現,是客體對主體的意義或效用。在人類社會歷史領域,價值本質上是一種社會關系,一種社會存在。價值依人而存在,無論人的價值還是物的價值,都是在實踐過程中產生和存在的,都是對於人的價值。人是一切價值的主體,是一切價值產生的根據、標准和歸宿,是價值的創造者、實現者和享有者。這很好理解,黃金價值很高吧,它可以用來兌換和購買各種商品。然而,對於在沙漠中迷路的人來說,黃金不僅毫無價值,反而是個累贅,平時值不了幾個錢的水在這種情況下卻體現出巨大的價值。
說完了「價值」,馬上來看「軍人價值」。
2.軍人價值。軍人價值是人的價值的一種特殊形式。軍人,是指專門從事軍事活動的人員。因此,軍人價值就是指從事軍事活動的人員的價值。軍人價值既包含每個軍人個體的價值,又包含整個軍人群體的價值。軍人價值是國家、社會、人民對軍人的需要同軍人對這種需要的滿足的一種肯定關系。軍人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軍人與國家、戰爭(和平)、社會進步的關系之中。辯證地看,軍人的價值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將國家、執政黨、統治階級、政府和社會作為需要的主體,軍是滿足主體需要的客體,軍人價值就是軍人的奉獻與犧牲;二是將軍人作為需要的主體,國家、執政黨、統治階級、政府和社會作為滿足主體需要的客體來看待,軍人價值就是對軍人的尊重與滿足。軍人價值創造方式具有超常性,軍人價值主要是保障價值創造的價值。在革命戰爭年代,軍人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其價值是顯而易見的;而在和平時期,由於軍人不直接生產物質產品,其價值不容易顯現出來,只有在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的危機發生的緊要關頭,才能顯示出軍人的價值。其實,和平時期軍人雖然不生產物質價值,但是生產精神價值、政治價值和安全價值。有觀點認為,在職業軍人眼裡,就沒有「和平時期」這個概念,所謂「和平時期」在軍人眼裡只是兩場戰爭的間歇期而已。對於軍人而言,只有戰爭時期和戰爭准備時期。為保衛國家領土和主權、保衛人民安居樂業,他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分晝夜站崗放哨、巡邏值勤;為了隨時打贏戰爭,他們必須時刻戒備。正如軍旅詩歌所描述的那樣:「曉戰隨金鼓,宵眼抱玉案」(李白《塞下曲》),「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戚繼光《馬上行》)。在一個和平穩定、欣欣向榮的國家裡,軍人即使默默無聞也不能說說明他們沒能價值。相反,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本身就已經強有力的證明這個國家的軍人創造了巨大的價值。如果說,其他職業創造的價值還可以換算、替代的話,軍人創造的價值是不可替代的,缺少了軍人創造的價值,其他價值創造活動就失去了保障,即使創造了,也可能被掠奪。看一下近代史就知道,清政府的國民收入曾佔世界的三分之一,直到清末,GDP仍是世界第一。然而,由於閉關鎖國的錯誤政策,由於政治制度、科學技術等諸多方面的逐漸落後,尤其是軍隊發展與世界軍事革命嚴重脫節,這個世界頭號富裕的東方帝國無力抵禦西方堅船利炮的入侵,難逃被列強任意宰割的悲慘命運。圓明圓的廢墟從反面映證了,軍人對國家和民族的巨大價值。
3.價值觀。價值觀是人們對基本價值的看法和對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價值觀與世界觀、人生觀密切相關、相互包含。如果說世界觀、人生觀主要回答世界是什麼?人生是什麼?那麼,價值觀則是回答我們需要什麼?追求什麼?怎樣的世界、怎樣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人不僅僅滿足於知道世界是什麼,而且還要進一步追問世界的意義與價值;人不僅僅滿足於知道人生是什麼,而且還要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人生的意義原本就是一個價值問題,人的價值問題是全部價值問題的核心。馬克思主義認為:價值觀是價值在人們意識中的反映,或者叫做價值的觀念表現。價值觀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反映了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並為相應的經濟基礎服務。西方國家的學者往往有意迴避價值觀這種意識形態的本質屬性,宣揚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自我價值」,用抽象的「價值論」作為價值理論基礎。在他們筆下,「價值」和「價值觀」這兩個概念經常是混同使用的。關於價值觀的分類。由於人們對價值的分類多種多樣,標准也不統一,所以價值觀的分類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有人把價值觀分為人生價值觀、職業價值觀、文化價值觀、經濟價值觀、政治價值觀、道德價值觀、審美價值觀、軍事價值觀、交往價值觀、婚戀價值觀等;也有人把價值觀分為生死觀、義利觀、得失觀、金錢觀、苦樂觀、榮辱觀、幸福觀、人際觀、權力觀、審美觀、婚戀觀等;還有人把價值觀分為物質價值觀、精神價值觀、集體(社會)價值觀和個人價值觀。
4.軍人價值觀。軍人價值觀,是軍人依據自身的需要和利益評價客觀事物和社會現象的意義、選擇行為取向的基本觀點。軍人價值觀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軍人價值觀,是軍人對一切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它包括軍人關於物質世界價值的觀念,關於人類社會價值的觀念,關於人的價值的觀念等等。狹義的軍人價值觀特指軍人對軍人價值的根本看法。軍事科學院張明倉研究員認為:軍人價值觀是軍人在戰爭和軍事活動中形成的對人生、軍人職業、軍事活動的意義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觀點,其核心是「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問題。由於軍人職業責任重大,生活環境非常艱苦,軍事活動充滿危險和艱辛,軍人價值觀更加強調忠誠、勇敢、愛國、團結、奉獻和犧牲。一般來說,軍人價值是本民族價值觀的集中體現,軍人的優秀品質往往是社會倫理道德的精粹,是本民族價值品格的精華。在世界各國,有許多道德楷模都是軍人。舉個最常見的例子,關羽是三國時代蜀國名將,民間尊稱為關公、關二爺。千百年來,經過歷代統治者的封謚,和戲曲、文學的演義描述,一個「對國以忠、待人以仁、處事以智、交友以義、作戰以勇」,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完美的關公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他成為戰神,財神,文神,農神,是全方位的萬能之神。凝聚在關羽身上的忠、義、信、智、仁、勇,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實質上就是五千年華夏靈魂的化身。關於軍人價值觀的分類,臧樹華、宋家胤在其著作《軍人價值觀教育十講》中,把軍人價值觀分為軍人社會道德價值觀、軍人人生價值觀、軍人金錢價值觀、軍人訓練價值觀、軍人成才價值觀、軍人作戰價值觀、軍人交往價值觀和軍人戀愛、婚姻、家庭價值觀等。
5.核心價值觀。價值觀有一般價值觀和核心價值觀之分。核心價值觀是整個價值體系中居主導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是價值體系中最基礎、最核心、最穩定的部分。一個社會的價值觀是多元的,核心價值觀卻是唯一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定社會意識形態的靈魂,從深層次穩定恆久地影響著個體或群體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和價值實踐。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應當准確、凝練、深刻。學者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精煉表述進行了熱烈討論,提出許多有參考價值的表述,歸納進來主要有:「以人為本」;「公平正義」;「發展、富裕、民主、文明」;「人民至上、公平正義、勞動優先」;「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人本、和諧、幸福、持續」;「以人為本、以和為貴、以法為基、以公為善、以勞為美、以家為安」等等。一定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滲透於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體現於國家的政策、制度、法律、道德之中。核心價值觀的主要作用是:對全社會的價值選擇、價值追求具有導向作用;對不同類型、層次的價值觀具有整合作用;對社會意志和力量具有凝聚作用;對塑造民族精神境界具有奠基作用;對民族興盛具有支撐作用。歷史反復證明,只有先進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才能引領和促進社會進步。一個國家如果離開了核心價值觀的支撐,雖然一個時期的表面的經濟繁榮也可以出現,但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因為核心價值缺失最終要反映到現實生活中來,並逐漸演化為精神危機,乃至社會危機。
6.軍人核心價值觀。剛才,我們一鼓作氣,逐步深入了解了5個基本概念以及相互關系,這為我們更好地理解軍人核心價值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知道,軍人價值觀集中體現了軍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毫無疑問,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使命條件下,軍人價值觀的內容會相應具有不同的特點。但是,其中最基礎、最核心、最穩固的部分是具有延續性,在較長歷史時期內不會改變的,這就是軍人核心價值觀。軍人核心價值觀是軍隊在其軍事生活實踐中形成的,適應統治階級、政黨要求的根本價值觀念。軍人核心價值觀是整個軍人價值體系的軸心,是軍人精神支柱的內核,也是一支軍隊應長期秉承的根本准則和始終遵循的精神路標。一支強大的軍隊必須有凝聚軍心的核心價值觀。軍事上不過硬一打就垮,而沒有核心價值取向的軍隊不打自垮。
既然軍人核心價值觀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專門講一講軍人核心價值觀。
二、聚焦軍人核心價值觀
讓我們將穿梭於廣闊的時空,看看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前世今生。
1.縱覽傳統軍人價值觀。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武德文化與軍人價值觀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謂武德,就是從武、用武、尚武之德性,包含政治觀念、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和行為品質等。最早提出「武德」概念的是楚莊王。他說:「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武」與「德」二字聯用,始見於《國語·晉語九》:「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有武德以羞為正卿……」。《尉繚子·兵教》中說:「此之謂兵教,所以開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也。」這里提到的「武德」指的是軍人的歷史使命,即責任、義務和軍人的價值。中華傳統武德文化是以「仁」為核心,以「精忠報國」和捍族保民相統一的文化體系,愛民、愛國是武德最核心的價值,是軍人的最高價值追求。從楚莊王的「保大」「安民」、孔子的「執干戈以衛社稷」到《國語》中的「為國者利國之謂仁」等,無不揭示了這一點。那些被歷史謳歌、被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如岳飛、文天祥、戚繼光、鄭成功等,大多是「精忠報國」「扶眾安民」的典範,對全民族、全社會的價值觀念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孫子兵法》開篇首句中即明確指出: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計篇》)。這就把養兵用戰同國家,民族和人民的生死存亡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肯定了軍人的價值。《孫子兵法》反復強調「修道而保法」,「自保而全勝」,「唯人是保,而利合於主」,「安國全軍之道」等原則,闡明「安國保民」是軍人的最高價值目標,是衡量軍人價值大小,軍事行為正當與失當的根本標志。孫子也相當重視的將帥的武德修養,把「將事」視為「五事」之一,強調「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安危之主也」(《作戰篇》);「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謀攻篇》)。他明確提出:「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形成了以「五德」為綱的將帥品德規范體系和具體修養要求。 孫中山為「智、仁、勇」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明確提出軍人價值、軍人使命等概念,強調指出:軍人最重要的是真正懂得「捍族衛民者,軍人之天職」的道理,發揮其「忠愛民國」的優良品質,盡其「興武止戰」之使命;只有努力恪盡「天職」,永葆「良質」,才能「以保軍人之價值」。「捍族衛民,矢忠必勇」,是孫中山對傳統武德文化「精忠報國、和軍制勝」價值觀的繼承與創新發展。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武德文化的繼承者、創新者和發揚者。我軍從南昌起義開始,建立了不同於舊軍隊的新型人民軍隊,在民主革命時期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了好八連精神、硬骨頭六連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形成了抗洪精神、抗非精神、抗震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無不閃爍著中華傳統武德文化的光輝,為新時期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放眼外軍核心價值觀。在高度現代化的全球化時代,「軟實力」成為愈益凸顯的影響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國軍隊在改進武器裝備、改革編制體制的同時,更加重視「精神引導」、「文化熏陶」、「道德提升」等「軟實力」建設,尤其重視培育軍人核心價值觀。美軍歷來重視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和灌輸,在《2010年聯合構想》中把軍人核心價值觀建設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列入「基礎戰斗訓練教育」,製成各種形式的精神宣傳畫懸掛、張貼在營區、訓練場甚至官兵的床頭;聘請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國參戰回國的「戰爭經歷者」現身說法;還安排了5000多名隨軍牧師,以「上帝的語言」傳播和強化軍人核心價值觀念。各軍兵種和院校都根據自己的實際提出相應的價值觀,如美陸軍將價值觀概括為「忠誠、責任、尊敬、奉獻、榮譽、正直、勇氣」七條,美海軍的核心價值觀為「榮譽、勇氣、奉獻」,同時宣揚「海軍是海洋的主人」、「海洋中的利刃」;美空軍宣揚「正直、進取、忠誠、堅毅、無畏和奉獻精神」和「正直第一、服務至上、事事爭優」的價值理念,把「誠實與正直第一、先公後私、工作優異」作為其核心價值觀;美海軍陸戰隊的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是「榮譽、勇氣、責任」;西點軍校則把「責任、榮譽、國家」作為學員價值觀養成的座右銘。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隊價值觀混亂,道德墮落,形象敗壞,軍人失去往日的榮耀。2007年總統普京簽署了一項重整軍隊計劃,提出「為重振俄羅斯擔當使命」的口號,俄軍以 「認真履行軍人的天職,勇敢地捍衛俄羅斯的自由、獨立和憲法制度,保衛人民和祖國」為價值理念,其核心價值觀也表述為「榮譽、責任、形象、紀律、勇敢」。日本生存空間狹小,自然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存和發展僅靠個人或單家獨戶的力量是不夠的,只有團結起來形成群體力量方能求得生存,個人的價值也才能得到實現,由此形成了群體主義價值觀。日本自衛隊在建軍計劃中強調:「沒有精神支柱的軍隊等於空中樓閣」,「有了新式武器而精神力量薄弱,等於把火箭將給了稻草人」。 日本自衛隊突出「忠誠武勇、衛國衛家、忠於職守、嚴守紀律、積極向上」的核心價值觀,還有一種表述是「忠誠、守紀」。英軍宣揚「效忠國家」的價值觀念,其精神內涵是無條件承擔義務、自我犧牲和相互信任。英軍在「軍隊價值觀」中規定:「無私的個人承諾是軍事服務的基礎。你必須隨時隨地准備聽從召喚,竭盡全力做到最好。這意味著你必須將軍隊和團隊的使命置於你個人利益之上……你必須要有足夠的勇氣去完成你的任務,無論有多麼危險和艱難。」其核心價值另一表述是「忠誠、自豪、堅定」。法軍宣揚「紀律、忠誠、獻身」的價值理念;核心價值觀是「忠於法蘭西,做不屈的高盧雄雞」表述為「自由、平等、頑強、堅韌」。德軍的核心價值觀為「忠誠、服從、勇敢、奮發」。印軍倡導「克制、自尊、守紀、集體精神」,其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是「榮譽、智慧、責任、靈魂、自尊、惠人」。以色列國家雖小,但軍隊戰鬥力卻十分強悍,經過幾次中東戰爭,逐步確立了對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優勢。以軍核心價值觀是「憂國獻身、勇敢頑強、知識智慧、共濟互助」。
3.解析我軍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提出培育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又體現了軍隊的職能使命的要求;既吸收了古今中外軍人核心價值的合理內容,又充分體現了我軍核心價值觀的優良傳統和時代精神。其主要特徵有 :一是彰顯我軍本質屬性。軍隊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時候都是為本階級實現自身利益、為執政黨履行使用的工具。我軍與西方國家軍隊最本質的區別就是我軍是黨締造的人民軍隊,是執行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處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一直將自己定義為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始終把黨的政治理念作為軍隊的政治信仰精神支柱來遵循,始終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本色和作用。這就是我們黨和國家多年來經受國內外各種反動勢力的沖擊,經歷大大小小的政治、經濟風波和自然災害的考驗,仍然屹立不倒,保持安全穩定良好局面的根本原因所在。關於這一點,在原蘇聯身上能夠找到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列寧在發動和領導十月革命中首先著手建立以工人赤衛隊為基礎的紅軍,並特別強調和堅持布爾什維克黨對紅軍的領導。正是這支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的無產階級軍隊,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態勢下,以頑強不屈的戰斗精神有力地鎮壓了白匪叛亂,擊退了14個帝國主義國家入侵,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軍隊,保衛了蘇維埃政權。然而,二戰勝利後如日中天的蘇共和軍隊在西方「和平演變」攻勢下,沒有採取有效的抵制措施,尤其是缺乏對官兵積極的價值引導,蘇聯軍隊與蘇共漸漸離心離德。在「8.19」事件中,當蘇聯國家和人民最為需要的危急關頭,軍隊倒戈,蘇共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也喪失了執政地位,龐大的蘇聯一夜之間解體。蘇聯解體後,軍隊價值觀混亂,道德墮落,形象敗壞,民眾對軍隊的信任竟然一度下滑到30%,低於40%的國際警戒線。這里還有幾幅圖,從圖片對比中,中美兩國軍隊在自然災害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反差一目瞭然,這也是人民軍隊根本性質最直觀的體現。二是體現職業特殊要求。國不可一日無軍隊,現代國家必須維持一支精幹高效的、以職業軍人為主的常備軍。盡管我國當前還沒有 「職業軍人」的正式提法,但是,當代軍人,尤其是將要在部隊長期服役的士官(學員)、軍官,要相創造輝煌的軍旅生涯,就應當努力錘煉自己的職業化軍人素養。最近熱播的電視連續劇《紅日》再次詮釋了國民黨將領張靈甫的形象。客觀來說,張靈甫的確是一名純粹意義上的職業軍人。作為抗戰時期最著名的兩個團長之一(另一個團長是謝晉元),張靈甫打過無數惡仗、苦仗、硬仗。凇滬會戰,張靈甫脫掉身上衣服,抱著機關槍帶著敢死隊沖殺日軍,斃敵800餘人。張古山戰役,與日軍激戰五天五夜,身中七塊彈片,血染征衣,仍然指揮作戰,直到勝利。共產黨員劇作家田漢編寫的話劇《德安大捷》真名實姓地謳歌了張靈甫。南昌會戰,張靈甫右腿被日軍機槍打中,受了重傷,軍醫要鋸掉張靈甫的右腿,張靈甫將手槍交給隨從副官,厲聲說:「誰鋸我的腿,你就槍斃誰!」匆匆包紮傷口後又沖上前線。不久,上高會戰,張靈甫的腿又被炸斷。蔣介石親自派飛機送張靈甫去香港治病。手術不久,張靈甫在報紙上看到軍人戰時不能出國養病的新規定,不顧醫生修養一個月就可以痊癒的勸告,大義凜然地說:「軍命不可違,軍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腿!」提前歸隊,於是落下殘疾,人稱「跛腿將軍」。八年抗戰,張靈甫以其功勛獲得過美國金質自由勛章,國民政府自由勛章,被蔣介石譽為「模範軍人」,被朝野稱為「常勝將軍」。1973年,周恩來總理接見張靈甫的遺孀王玉齡時,言辭懇切地說:「我當過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張靈甫是我的學生。我們沒有把他爭取過來,我有責任!」。由此可見,拋開政治信仰,張靈甫的職業軍人素養是得到國共兩黨共同認可的。三是繼承傳統與時俱進。中華傳統武德文化承載著中國歷代軍人不懈追求崇高價值的人生理想,清晰地展現了軍人所奮斗的價值目標、價值實現途徑和價值評價標准等完整的軍人價值觀體系。其發展的規律性與價值特性,也在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過程中得到繼承和發揚。新世紀新階段,我軍面臨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考驗。軍委胡主席站在黨、國家和軍隊建設的戰略高度,將我軍歷史使命科學概括為「三個提供、一個發揮」(軍隊要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要保證全面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就必須重視培育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使官兵身居軍營胸懷天下,身處盛世毋忘國家安危,忠實有效地履行職責。四是軍隊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要走在前列。回顧建軍80多年的成長歷程,我軍一直是黨所倡導的核心價值理念的忠實信仰者、優秀宣傳者、模範踐行者。毛澤東同志給解放軍規定了三大任務:戰斗隊、工作隊、生產隊。過去雖然沒有核心價值觀的概念,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基本要素是始終存在的,並強烈地反映在人民軍隊的信念和實踐中。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指出:「人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要發揚我軍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進一步提高全體指戰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努力走在全社會的前列。」這充分體現了黨對人民軍隊的高度信賴,更是黨對人民軍隊的特殊要求。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工程,要求軍隊努力走在全社會的前列,以自身的模範行動影響社會,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確立和普及。

Ⅸ 我是警官學院的學生,讓寫一篇關於「加深校訓價值觀」的演講稿,坐等急急急急急急!!!!

在進入正題前,請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人的一生中,最值得追求、最可珍惜、最幸福的,是什麼?(暫停)有人說,是找到一份薪酬豐厚的工作,過上香車美房、豐衣足食的富足生活;有人說,如果有朝一日能夠身居高位、權傾一方,享受眾星捧月的無比榮耀,就別無所求了;有人說,生命才是最寶貴的,沒有了生命,再多的金錢、再大的權力,又有什麼意義呢?還有人說,人活一世,就是要為子孫後代創造更好的條件,讓家庭、家族延續下去……對這個問題,每個人的回答都可能不盡相同。有一首廣為傳頌的詩,也可作為一種答案:「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作品《自由與愛情》。可貴的是,詩人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846年,23歲的裴多菲結識了伊爾諾茨伯爵的女兒森德萊•尤麗婭,並一見傾心。然而擁有財富和地位的伯爵卻不肯把女兒嫁給裴多菲這個窮酸詩人。面對阻力,裴多菲與尤麗婭的愛情沒有中途夭折,反而更為堅定熱烈,終於沖破家庭門弟的藩籬,走進了婚禮的殿堂。歷經曲折終成眷屬的裴多菲對愛情的甜美是最有體會的,為了心愛的人,哪怕獻出生命都在所不惜。但是,為了追求奧地利統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的獨立自由,蜜月中的裴多菲寫下這首著名的《自由與愛情》,毅然投筆從戎,成為一名少校軍官,拿起武器反抗俄奧聯軍的進攻,捍衛國家獨立。1849年7月31日,在與數倍敵人的戰斗中,裴多菲的胸膛被俄國哥薩克騎兵的長矛刺穿。他犧牲時年僅26歲,身後留下22歲的妻子和1歲半的幼子,他用自己的生命為這首詩作了最悲壯、最生動的註解。在我國近、現代波瀾壯闊的民主革命、民族獨立斗爭的過程中,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如就義前寫下《與妻書》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在刑場上以樹枝為筆寫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民族英雄吉鴻昌;犧牲前給兒子寫下遺書的抗日女英雄趙一曼;臨刑前寫下「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革命英雄夏明翰等等。同學們,眾多中外革命者寧願放棄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毅然選擇了一條充滿艱險的革命道路,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源於對我們剛才所討論的問題進行的思考。要想真正把這個問題講明白,就請大家進入第一部分。
一、價值觀探秘
1.價值。「價值」(value)的本意是「可寶貴、可珍貴、令人喜愛、值得重視」 。價值概念最初產生於倫理學研究,用來分辨善和惡。18世紀,對價值的研究又在美學領域展開,主要是區分美和丑。19世紀,西方價值學創始人赫爾曼•洛采和奠基人德爾班認為,價值是哲學為世界立法的「規范」,價值就是「意味著」,就是具有意義(說句題外話,這話聽起來讓人不禁想起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的名言:「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學者亨利•李凱爾進一步認為,「只有存在的價值的總和,才構成了世界」。他們的觀點簡單地說就是:哲學本質上就是關於一般價值的學說,並且只有作為價值的學說才存在,價值論即等同於哲學。
馬克思主義對價值的概念也十分明確,作為政治經濟學的概念,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作為哲學概念,馬克思指出:「『價值』這個普通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也就是說,價值是一種關系范疇,是主客體關系的一種表現,是客體對主體的意義或效用。在人類社會歷史領域,價值本質上是一種社會關系,一種社會存在。價值依人而存在,無論人的價值還是物的價值,都是在實踐過程中產生和存在的,都是對於人的價值。人是一切價值的主體,是一切價值產生的根據、標准和歸宿,是價值的創造者、實現者和享有者。這很好理解,黃金價值很高吧,它可以用來兌換和購買各種商品。然而,對於在沙漠中迷路的人來說,黃金不僅毫無價值,反而是個累贅,平時值不了幾個錢的水在這種情況下卻體現出巨大的價值。
說完了「價值」,馬上來看「軍人價值」。
2.軍人價值。軍人價值是人的價值的一種特殊形式。軍人,是指專門從事軍事活動的人員。因此,軍人價值就是指從事軍事活動的人員的價值。軍人價值既包含每個軍人個體的價值,又包含整個軍人群體的價值。軍人價值是國家、社會、人民對軍人的需要同軍人對這種需要的滿足的一種肯定關系。軍人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軍人與國家、戰爭(和平)、社會進步的關系之中。辯證地看,軍人的價值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將國家、執政黨、統治階級、政府和社會作為需要的主體,軍是滿足主體需要的客體,軍人價值就是軍人的奉獻與犧牲;二是將軍人作為需要的主體,國家、執政黨、統治階級、政府和社會作為滿足主體需要的客體來看待,軍人價值就是對軍人的尊重與滿足。軍人價值創造方式具有超常性,軍人價值主要是保障價值創造的價值。在革命戰爭年代,軍人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其價值是顯而易見的;而在和平時期,由於軍人不直接生產物質產品,其價值不容易顯現出來,只有在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的危機發生的緊要關頭,才能顯示出軍人的價值。其實,和平時期軍人雖然不生產物質價值,但是生產精神價值、政治價值和安全價值。有觀點認為,在職業軍人眼裡,就沒有「和平時期」這個概念,所謂「和平時期」在軍人眼裡只是兩場戰爭的間歇期而已。對於軍人而言,只有戰爭時期和戰爭准備時期。為保衛國家領土和主權、保衛人民安居樂業,他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分晝夜站崗放哨、巡邏值勤;為了隨時打贏戰爭,他們必須時刻戒備。正如軍旅詩歌所描述的那樣:「曉戰隨金鼓,宵眼抱玉案」(李白《塞下曲》),「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戚繼光《馬上行》)。在一個和平穩定、欣欣向榮的國家裡,軍人即使默默無聞也不能說說明他們沒能價值。相反,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本身就已經強有力的證明這個國家的軍人創造了巨大的價值。如果說,其他職業創造的價值還可以換算、替代的話,軍人創造的價值是不可替代的,缺少了軍人創造的價值,其他價值創造活動就失去了保障,即使創造了,也可能被掠奪。看一下近代史就知道,清政府的國民收入曾佔世界的三分之一,直到清末,GDP仍是世界第一。然而,由於閉關鎖國的錯誤政策,由於政治制度、科學技術等諸多方面的逐漸落後,尤其是軍隊發展與世界軍事革命嚴重脫節,這個世界頭號富裕的東方帝國無力抵禦西方堅船利炮的入侵,難逃被列強任意宰割的悲慘命運。圓明圓的廢墟從反面映證了,軍人對國家和民族的巨大價值。
3.價值觀。價值觀是人們對基本價值的看法和對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價值觀與世界觀、人生觀密切相關、相互包含。如果說世界觀、人生觀主要回答世界是什麼?人生是什麼?那麼,價值觀則是回答我們需要什麼?追求什麼?怎樣的世界、怎樣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人不僅僅滿足於知道世界是什麼,而且還要進一步追問世界的意義與價值;人不僅僅滿足於知道人生是什麼,而且還要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人生的意義原本就是一個價值問題,人的價值問題是全部價值問題的核心。馬克思主義認為:價值觀是價值在人們意識中的反映,或者叫做價值的觀念表現。價值觀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反映了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並為相應的經濟基礎服務。西方國家的學者往往有意迴避價值觀這種意識形態的本質屬性,宣揚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自我價值」,用抽象的「價值論」作為價值理論基礎。在他們筆下,「價值」和「價值觀」這兩個概念經常是混同使用的。關於價值觀的分類。由於人們對價值的分類多種多樣,標准也不統一,所以價值觀的分類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有人把價值觀分為人生價值觀、職業價值觀、文化價值觀、經濟價值觀、政治價值觀、道德價值觀、審美價值觀、軍事價值觀、交往價值觀、婚戀價值觀等;也有人把價值觀分為生死觀、義利觀、得失觀、金錢觀、苦樂觀、榮辱觀、幸福觀、人際觀、權力觀、審美觀、婚戀觀等;還有人把價值觀分為物質價值觀、精神價值觀、集體(社會)價值觀和個人價值觀。
4.軍人價值觀。軍人價值觀,是軍人依據自身的需要和利益評價客觀事物和社會現象的意義、選擇行為取向的基本觀點。軍人價值觀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軍人價值觀,是軍人對一切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它包括軍人關於物質世界價值的觀念,關於人類社會價值的觀念,關於人的價值的觀念等等。狹義的軍人價值觀特指軍人對軍人價值的根本看法。軍事科學院張明倉研究員認為:軍人價值觀是軍人在戰爭和軍事活動中形成的對人生、軍人職業、軍事活動的意義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觀點,其核心是「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問題。由於軍人職業責任重大,生活環境非常艱苦,軍事活動充滿危險和艱辛,軍人價值觀更加強調忠誠、勇敢、愛國、團結、奉獻和犧牲。一般來說,軍人價值是本民族價值觀的集中體現,軍人的優秀品質往往是社會倫理道德的精粹,是本民族價值品格的精華。在世界各國,有許多道德楷模都是軍人。舉個最常見的例子,關羽是三國時代蜀國名將,民間尊稱為關公、關二爺。千百年來,經過歷代統治者的封謚,和戲曲、文學的演義描述,一個「對國以忠、待人以仁、處事以智、交友以義、作戰以勇」,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完美的關公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他成為戰神,財神,文神,農神,是全方位的萬能之神。凝聚在關羽身上的忠、義、信、智、仁、勇,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實質上就是五千年華夏靈魂的化身。關於軍人價值觀的分類,臧樹華、宋家胤在其著作《軍人價值觀教育十講》中,把軍人價值觀分為軍人社會道德價值觀、軍人人生價值觀、軍人金錢價值觀、軍人訓練價值觀、軍人成才價值觀、軍人作戰價值觀、軍人交往價值觀和軍人戀愛、婚姻、家庭價值觀等。
5.核心價值觀。價值觀有一般價值觀和核心價值觀之分。核心價值觀是整個價值體系中居主導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是價值體系中最基礎、最核心、最穩定的部分。一個社會的價值觀是多元的,核心價值觀卻是唯一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定社會意識形態的靈魂,從深層次穩定恆久地影響著個體或群體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和價值實踐。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應當准確、凝練、深刻。學者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精煉表述進行了熱烈討論,提出許多有參考價值的表述,歸納進來主要有:「以人為本」;「公平正義」;「發展、富裕、民主、文明」;「人民至上、公平正義、勞動優先」;「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人本、和諧、幸福、持續」;「以人為本、以和為貴、以法為基、以公為善、以勞為美、以家為安」等等。一定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滲透於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體現於國家的政策、制度、法律、道德之中。核心價值觀的主要作用是:對全社會的價值選擇、價值追求具有導向作用;對不同類型、層次的價值觀具有整合作用;對社會意志和力量具有凝聚作用;對塑造民族精神境界具有奠基作用;對民族興盛具有支撐作用。歷史反復證明,只有先進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才能引領和促進社會進步。一個國家如果離開了核心價值觀的支撐,雖然一個時期的表面的經濟繁榮也可以出現,但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因為核心價值缺失最終要反映到現實生活中來,並逐漸演化為精神危機,乃至社會危機。
6.軍人核心價值觀。剛才,我們一鼓作氣,逐步深入了解了5個基本概念以及相互關系,這為我們更好地理解軍人核心價值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知道,軍人價值觀集中體現了軍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毫無疑問,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使命條件下,軍人價值觀的內容會相應具有不同的特點。但是,其中最基礎、最核心、最穩固的部分是具有延續性,在較長歷史時期內不會改變的,這就是軍人核心價值觀。軍人核心價值觀是軍隊在其軍事生活實踐中形成的,適應統治階級、政黨要求的根本價值觀念。軍人核心價值觀是整個軍人價值體系的軸心,是軍人精神支柱的內核,也是一支軍隊應長期秉承的根本准則和始終遵循的精神路標。一支強大的軍隊必須有凝聚軍心的核心價值觀。軍事上不過硬一打就垮,而沒有核心價值取向的軍隊不打自垮。
既然軍人核心價值觀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專門講一講軍人核心價值觀。
二、聚焦軍人核心價值觀
讓我們將穿梭於廣闊的時空,看看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前世今生。
1.縱覽傳統軍人價值觀。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武德文化與軍人價值觀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謂武德,就是從武、用武、尚武之德性,包含政治觀念、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和行為品質等。最早提出「武德」概念的是楚莊王。他說:「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武」與「德」二字聯用,始見於《國語•晉語九》:「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有武德以羞為正卿……」。《尉繚子•兵教》中說:「此之謂兵教,所以開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也。」這里提到的「武德」指的是軍人的歷史使命,即責任、義務和軍人的價值。中華傳統武德文化是以「仁」為核心,以「精忠報國」和捍族保民相統一的文化體系,愛民、愛國是武德最核心的價值,是軍人的最高價值追求。從楚莊王的「保大」「安民」、孔子的「執干戈以衛社稷」到《國語》中的「為國者利國之謂仁」等,無不揭示了這一點。那些被歷史謳歌、被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如岳飛、文天祥、戚繼光、鄭成功等,大多是「精忠報國」「扶眾安民」的典範,對全民族、全社會的價值觀念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孫子兵法》開篇首句中即明確指出: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計篇》)。這就把養兵用戰同國家,民族和人民的生死存亡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肯定了軍人的價值。《孫子兵法》反復強調「修道而保法」,「自保而全勝」,「唯人是保,而利合於主」,「安國全軍之道」等原則,闡明「安國保民」是軍人的最高價值目標,是衡量軍人價值大小,軍事行為正當與失當的根本標志。孫子也相當重視的將帥的武德修養,把「將事」視為「五事」之一,強調「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安危之主也」(《作戰篇》);「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謀攻篇》)。他明確提出:「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形成了以「五德」為綱的將帥品德規范體系和具體修養要求。 孫中山為「智、仁、勇」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明確提出軍人價值、軍人使命等概念,強調指出:軍人最重要的是真正懂得「捍族衛民者,軍人之天職」的道理,發揮其「忠愛民國」的優良品質,盡其「興武止戰」之使命;只有努力恪盡「天職」,永葆「良質」,才能「以保軍人之價值」。「捍族衛民,矢忠必勇」,是孫中山對傳統武德文化「精忠報國、和軍制勝」價值觀的繼承與創新發展。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武德文化的繼承者、創新者和發揚者。我軍從南昌起義開始,建立了不同於舊軍隊的新型人民軍隊,在民主革命時期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了好八連精神、硬骨頭六連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形成了抗洪精神、抗非精神、抗震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無不閃爍著中華傳統武德文化的光輝,為新時期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放眼外軍核心價值觀。在高度現代化的全球化時代,「軟實力」成為愈益凸顯的影響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國軍隊在改進武器裝備、改革編制體制的同時,更加重視「精神引導」、「文化熏陶」、「道德提升」等「軟實力」建設,尤其重視培育軍人核心價值觀。美軍歷來重視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和灌輸,在《2010年聯合構想》中把軍人核心價值觀建設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列入「基礎戰斗訓練教育」,製成各種形式的精神宣傳畫懸掛、張貼在營區、訓練場甚至官兵的床頭;聘請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國參戰回國的「戰爭經歷者」現身說法;還安排了5000多名隨軍牧師,以「上帝的語言」傳播和強化軍人核心價值觀念。各軍兵種和院校都根據自己的實際提出相應的價值觀,如美陸軍將價值觀概括為「忠誠、責任、尊敬、奉獻、榮譽、正直、勇氣」七條,美海軍的核心價值觀為「榮譽、勇氣、奉獻」,同時宣揚「海軍是海洋的主人」、「海洋中的利刃」;美空軍宣揚「正直、進取、忠誠、堅毅、無畏和奉獻精神」和「正直第一、服務至上、事事爭優」的價值理念,把「誠實與正直第一、先公後私、工作優異」作為其核心價值觀;美海軍陸戰隊的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是「榮譽、勇氣、責任」;西點軍校則把「責任、榮譽、國家」作為學員價值觀養成的座右銘。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隊價值觀混亂,道德墮落,形象敗壞,軍人失去往日的榮耀。2007年總統普京簽署了一項重整軍隊計劃,提出「為重振俄羅斯擔當使命」的口號,俄軍以 「認真履行軍人的天職,勇敢地捍衛俄羅斯的自由、獨立和憲法制度,保衛人民和祖國」為價值理念,其核心價值觀也表述為「榮譽、責任、形象、紀律、勇敢」。日本生存空間狹小,自然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存和發展僅靠個人或單家獨戶的力量是不夠的,只有團結起來形成群體力量方能求得生存,個人的價值也才能得到實現,由此形成了群體主義價值觀。日本自衛隊在建軍計劃中強調:「沒有精神支柱的軍隊等於空中樓閣」,「有了新式武器而精神力量薄弱,等於把火箭將給了稻草人」。 日本自衛隊突出「忠誠武勇、衛國衛家、忠於職守、嚴守紀律、積極向上」的核心價值觀,還有一種表述是「忠誠、守紀」。英軍宣揚「效忠國家」的價值觀念,其精神內涵是無條件承擔義務、自我犧牲和相互信任。英軍在「軍隊價值觀」中規定:「無私的個人承諾是軍事服務的基礎。你必須隨時隨地准備聽從召喚,竭盡全力做到最好。這意味著你必須將軍隊和團隊的使命置於你個人利益之上……你必須要有足夠的勇氣去完成你的任務,無論有多麼危險和艱難。」其核心價值另一表述是「忠誠、自豪、堅定」。法軍宣揚「紀律、忠誠、獻身」的價值理念;核心價值觀是「忠於法蘭西,做不屈的高盧雄雞」表述為「自由、平等、頑強、堅韌」。德軍的核心價值觀為「忠誠、服從、勇敢、奮發」。印軍倡導「克制、自尊、守紀、集體精神」,其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是「榮譽、智慧、責任、靈魂、自尊、惠人」。以色列國家雖小,但軍隊戰鬥力卻十分強悍,經過幾次中東戰爭,逐步確立了對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優勢。以軍核心價值觀是「憂國獻身、勇敢頑強、知識智慧、共濟互助」。
3.解析我軍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提出培育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又體現了軍隊的職能使命的要求;既吸收了古今中外軍人核心價值的合理內容,又充分體現了我軍核心價值觀的優良傳統和時代精神。其主要特徵有 :一是彰顯我軍本質屬性。軍隊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時候都是為本階級實現自身利益、為執政黨履行使用的工具。我軍與西方國家軍隊最本質的區別就是我軍是黨締造的人民軍隊,是執行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處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一直將自己定義為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始終把黨的政治理念作為軍隊的政治信仰精神支柱來遵循,始終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本色和作用。這就是我們黨和國家多年來經受國內外各種反動勢力的沖擊,經歷大大小小的政治、經濟風波和自然災害的考驗,仍然屹立不倒,保持安全穩定良好局面的根本原因所在。關於這一點,在原蘇聯身上能夠找到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列寧在發動和領導十月革命中首先著手建立以工人赤衛隊為基礎的紅軍,並特別強調和堅持布爾什維克黨對紅軍的領導。正是這支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的無產階級軍隊,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態勢下,以頑強不屈的戰斗精神有力地鎮壓了白匪叛亂,擊退了14個帝國主義國家入侵,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軍隊,保衛了蘇維埃政權。然而,二戰勝利後如日中天的蘇共和軍隊在西方「和平演變」攻勢下,沒有採取有效的抵制措施,尤其是缺乏對官兵積極的價值引導,蘇聯軍隊與蘇共漸漸離心離德。在「8.19」事件中,當蘇聯國家和人民最為需要的危急關頭,軍隊倒戈,蘇共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也喪失了執政地位,龐大的蘇聯一夜之間解體。蘇聯解體後,軍隊價值觀混亂,道德墮落,形象敗壞,民眾對軍隊的信任竟然一度下滑到30%,低於40%的國際警戒線。這里還有幾幅圖,從圖片對比中,中美兩國軍隊在自然災害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反差一目瞭然,這也是人民軍隊根本性質最直觀的體現。二是體現職業特殊要求。國不可一日無軍隊,現代國家必須維持一支精幹高效的、以職業軍人為主的常備軍。盡管我國當前還沒有 「職業軍人」的正式提法,但是,當代軍人,尤其是將要在部隊長期服役的士官(學員)、軍官,要相創造輝煌的軍旅生涯,就應當努力錘煉自己的職業化軍人素養。最近熱播的電視連續劇《紅日》再次詮釋了國民黨將領張靈甫的形象。客觀來說,張靈甫的確是一名純粹意義上的職業軍人。作為抗戰時期最著名的兩個團長之一(另一個團長是謝晉元),張靈甫打過無數惡仗、苦仗、硬仗。凇滬會戰,張靈甫脫掉身上衣服,抱著機關槍帶著敢死隊沖殺日軍,斃敵800餘人。張古山戰役,與日軍激戰五天五夜,身中七塊彈片,血染征衣,仍然指揮作戰,直到勝利。共產黨員劇作家田漢編寫的話劇《德安大捷》真名實姓地謳歌了張靈甫。南昌會戰,張靈甫右腿被日軍機槍打中,受了重傷,軍醫要鋸掉張靈甫的右腿,張靈甫將手槍交給隨從副官,厲聲說:「誰鋸我的腿,你就槍斃誰!」匆匆包紮傷口後又沖上前線。不久,上高會戰,張靈甫的腿又被炸斷。蔣介石親自派飛機送張靈甫去香港治病。手術不久,張靈甫在報紙上看到軍人戰時不能出國養病的新規定,不顧醫生修養一個月就可以痊癒的勸告,大義凜然地說:「軍命不可違,軍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腿!」提前歸隊,於是落下殘疾,人稱「跛腿將軍」。八年抗戰,張靈甫以其功勛獲得過美國金質自由勛章,國民政府自由勛章,被蔣介石譽為「模範軍人」,被朝野稱為「常勝將軍」。1973年,周恩來總理接見張靈甫的遺孀王玉齡時,言辭懇切地說:「我當過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張靈甫是我的學生。我們沒有把他爭取過來,我有責任!」。由此可見,拋開政治信仰,張靈甫的職業軍人素養是得到國共兩黨共同認可的。三是繼承傳統與時俱進。中華傳統武德文化承載著中國歷代軍人不懈追求崇高價值的人生理想,清晰地展現了軍人所奮斗的價值目標、價值實現途徑和價值評價標准等完整的軍人價值觀體系。其發展的規律性與價值特性,也在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過程中得到繼承和發揚。新世紀新階段,我軍面臨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考驗。軍委胡主席站在黨、國家和軍隊建設的戰略高度,將我軍歷史使命科學概括為「三個提供、一個發揮」(軍隊要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要保證全面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就必須重視培育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使官兵身居軍營胸懷天下,身處盛世毋忘國家安危,忠實有效地履行職責。四是軍隊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要走在前列。回顧建軍80多年的成長歷程,我軍一直是黨所倡導的核心價值理念的忠實信仰者、優秀宣傳者、模範踐行者。毛澤東同志給解放軍規定了三大任務:戰斗隊、工作隊、生產隊。過去雖然沒有核心價值觀的概念,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基本要素是始終存在的,並強烈地反映在人民軍隊的信念和實踐中。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指出:「人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要發揚我軍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進一步提高全體指戰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努力走在全社會的前列。」這充分體現了黨對人民軍隊的高度信賴,更是黨對人民軍隊的特殊要求。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工程,要求軍隊努力走在全社會的前列,以自身的模範行動影響社會,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確立和普及。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