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祝福演講 » 普惠演講稿

普惠演講稿

發布時間: 2021-02-01 07:03:11

Ⅰ 求演講稿

您好!

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全局
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既面臨「 工業 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重大機遇,又面臨資源、市場約束增強和體制、機制性矛盾凸現的嚴峻挑戰。在這種形勢下,要確保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 社會 和諧發展,就必須始終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全局,特別是要實現農業發展觀的與時俱進,著力更新發展理念,拓展發展思路,優化發展格局,創新發展模式,轉變發展方式,強化發展措施,不斷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開創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新局面。在實際工作中,要著重把握好「六個堅持」。

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維護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促進農民全面發展。農民是農村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主體。堅持以人為本,體現到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中,就是要一心一意為農民謀利益,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使之分享改革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成果,努力促進農民的全面發展。

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這是以人為本在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中最根本的體現。要認真貫徹落實「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廣開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既要從「三農」本身考慮 問題 ,尋求出路,又要跳出「三農」,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思考問題, 研究 對策;既要大力挖掘農業和農村內部的增收潛力,又要在農業和農村外部開辟新的增收途徑;既要立足當前採取盡快見效的增收措施,又要著眼長遠尋求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治本之策,為農民增收提供新的動力。

切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這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本質要求。要使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體現在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全過程。尊重農民的創造和選擇,維護農民的經營自主權,切實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推進鄉鎮政務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維護農民對集體資產的收益分配權和管理參與權。加強對農民負擔的監管,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加快農業和農村法制建設,嚴格依照 法律 法規來管理農業、開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全面推進依法治農。當前特別要加強法制 教育 和宣傳,培育農民依法維權的意識。

全面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這是提升農業、振興農村的希望所在,是減少農民、使農民富裕起來的關鍵所在。要把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擺在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圍繞增強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大力加強科學知識普及、先進實用技術培訓和思想道德教育。適應農業專業化、規模化和 現代 科技 發展的需要,培養造就一代新型農民。擴大「陽光工程」的實施規模,加強勞動力轉移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外出務工就業的能力。

堅持統籌協調理念,優化發展環境,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統籌協調理念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是解決城鄉發展失衡問題的關鍵。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全局,必須堅持統籌城鄉發展,著力改變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完善支農政策體系,強化農業發展基礎,實現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

盡快改變城鄉二元結構。要深刻領會「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著力消除 影響 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構建新型城鄉關系。建立城鄉之間資源合理配置的市場體系,形成城鄉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共同發展的運行機制。特別是要加快建立城鄉平等的就業體制,完善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不斷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的環境。要為農民提供平等的教育、醫療機會和待遇。逐步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和公平化。引導各類資源與要素向農業和農村流動,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完善支持保護農業的政策體系。要全面落實「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不斷增強農業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調整和優化支持「三農」發展的財政支出結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結構、信貸資金投放結構。建立對農民的直接補貼機制,進一步完善補貼政策,擴大農業補貼規模。探索建立農業投入的補貼機制,積極推動農業的政策性保險試點,盡快形成完整的國家支持保護農業的政策體系。

加大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統籌城鄉協調發展,要在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要加強農業生產設施和農村生活設施,特別是農田水利、鄉村道路、改水改廁和社會公共設施的建設,加快實施農村「六小工程」,大力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重點搞好農業「七大體系」建設,完善農業發展綜合服務體系。按照項目構建工程、工程支撐體系、體系保障發展的原則,實施農業科技創新與 應用 等重點工程,著力提升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增強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後勁。

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推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農業。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 內容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要圍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探索農業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徑,積極發展農業和農村循環經濟,實現農業生產、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的有機結合。

深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優化農業區域結構、產品結構和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運行的質量與效益。積極發展特色農業、設施農業和高效經濟作物,加強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提高優勢農產品的集中度和優質專用農產品的比重。推進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同時大力發展高產優質水產養殖。推動鄉鎮 企業 產品、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集聚,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特別是糧食加工業,延長糧食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強化農產品市場營銷工作,促進農產品流通業健康發展。

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農業資源。人增、地減、水缺,是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農業可持續發展關鍵在於保地節水。要加大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保護力度。實施沃土工程,加強耕地質量動態監測。改進栽培和飼養方式,推行間作套種、水旱輪作、立體種養模式,發展保護性耕作。引導農民科學施肥,努力培肥和提高地力。合理利用水資源,大力發展旱作節水型農業。

積極 發展 農業和 農村 循環 經濟 。運用循環經濟 理論 ,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基本原則,發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農業循環經濟,促進再生資源的循環、永續利用和非再生資源的節約利用。發展生物質經濟,支持農業副產品循環利用。大力推進生態富民家園計劃,加快農村沼氣發展步伐。發揮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秸稈產業。推動農產品初加工後的附產品及其有機廢棄物的系列開發、深度加工,實現增值增效。 中國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

切實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以保護 自然 、保護生態、創造優美環境為目標,利用人、生物和環境之間能量轉化及生物循環的 規律 ,構建資源節約型農業體系,促進農業與環境的良性循環,實現農業環境優良化。按照「提高認識、依法監管、加大投入、防治並舉」的要求,加大農業污染的防治力度,減少土壤中的化肥、農葯殘留量。全面實施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生產為主要 內容 的生態農業建設工程,推進以沼氣建設為重點的生態富民家園計劃,加快規模養殖場糞便凈化和生活污水凈化處理設施建設,努力控制和減輕農業面源污染。擴大退牧還草工程規模,加強鼠蟲害防治,不斷改善草原生態環境,逐步建立草原生態修復的長效機制。

堅持 科技 進步理念,強化農業發展的戰略基點,不斷提高農業發展的科技含量。重大農業技術創新和推廣 應用 是農業發展的戰略基點。用 科學 發展觀統領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必須把科技進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提升農業科技基礎創新、集成技術創新及應用轉化的能力,加大農業科技的推廣力度,不斷提高農業發展的科技含量。

加快建立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要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和高新技術 研究 ,力爭在新品種培育、病蟲害防治、生態環境建設、資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農業科技發展的著力點要實現由注重增加產量向提高產量、質量和效益並重轉變,由注重研究向研究、應用、推廣和普及並重轉變,由注重常規技術向常規技術集成和高新技術自主創新並重轉變。大力發展降低成本與節約資源的技術、標准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設施農業技術,建立農業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技術體系。

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促進農業增產增效,關鍵要靠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核心是推廣一批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要擴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專項補貼規模,優先扶持優質高產、節本增效的組裝集成與配套技術開發。重點推廣一批先進實用的農業科學技術,擴大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應用范圍。

堅持改革創新理念,消除制約農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增強農業發展活力和動力。深化農村改革是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全局的內在要求,是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農村改革面臨的任務仍很艱巨,需要我們下大力氣積極推進,以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

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是黨在農村政策的基石。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全面落實二輪土地承包政策,建立健全農民承包土地流轉機制。要加快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立法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糾紛調處機制。改革土地徵用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土地補償費,推動被征地農民 社會 保障制度建設。加強國有農場農業用地保護和佔用的監督管理。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度創新,增強集體經濟組織對農民的服務能力。

探索新型農村經濟組織形式。鼓勵和扶持農民在自願、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組建多種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村經紀人、專業大戶和其他中介組織。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立法進程,保護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通過建立新型農村經濟組織,建立起農民與市場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推動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加快免徵農業稅步伐,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推動鄉鎮機構、農村義務 教育 體制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各項改革試點,探索解決鄉村債務的有效途徑。加快國有農場農業稅費改革。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以及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搞好獸醫管理體制、農墾管理體制、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等方面的改革。

堅持 現代 工業 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用現代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重大任務。要把工業經濟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經營思想、管理 方法 、組織形式和生產方式等,導入和應用到農業領域,大力改造提升傳統農業,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運用現代工業成果改造傳統農業。要把現代工業發展的成果逐步運用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為建設現代農業提供有力的物質技術支持。推進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與現代農業技術的結合,拓寬農業的內涵和外延,增強和發揮農業的多種功能。積極採用工程、生物、農藝等技術措施,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大力發展農用工業,提升農業裝備水平。

優化農業組織形式與生產方式。借鑒現代工業組織形式,大力推進專業化分工、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積極發展農業產業集群,不斷提高農業的規模化、組織化、集約化水平,積極探索各種農業生產要素之間緊密結合、良性互動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引入工業融資方法,強化項目推進意識,開展農業資本運營,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提高農業經營管理水平。要借鑒工業質量標准理念,加強農業質量管理,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堅持效益為先理念,講求農業成本核算,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改變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農產品流通相互割裂的封閉經營方式,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實現農產品轉化增值。引入工業市場營銷理念,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方式,推進農產品營銷。牢固樹立品牌意識,著力打造農產品知名品牌。

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力。要強化市場競爭理念,善於運用市場經濟的原則、方法和機制,提高我國農業應對國內外市場競爭的能力。積極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農業的國際合作與競爭。加快發展外向型農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優勢農產品和加工製成品出口。深入研究入世後過渡期農業發展的各項應對措施,積極參與WTO新一輪農業談判,在開放中保護好、發展好我國農業,不斷提升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

Ⅱ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演講稿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由此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這,無疑成為中國歷史的標志點,因為,是改革開放,是解放思想,實現了中國當代發展歷史性的轉折,中國命運由此改變,社會轉型也由此開始。
2008,我們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
中國於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改革開放激發了各行各業的活力,使中國的生產力不斷得到發展。一個個新興城市拔地而起。一項項重大科技成果得到製造和開發。一個個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個個超大型企業正在迅速成長。中國長得高了,長得壯了. 改革開放是二十多年來中國社會進步發展的根本動力.
西方有的人認為,鄧小平提出「摸著石頭過河」似乎是實用主義的,中國的改革開放似乎沒有明確的理論指導,這是完全錯誤的。我們黨是一個重視理論思維,善於對實踐做出科學總結的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不是個一次完成的過程,而是要反復實踐、反復探索、不斷總結,尋找規律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科學發展觀作為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就是對我國改革開放30年發展歷程做出科學總結的產物。既是對已有科學理論的充分繼承,也包含著對中國發展最新實踐的科學總結,既有對未來發展各種可能性的充分預見,還包含了對人類,對世界各國發展經驗的吸收和借鑒。
在這30年內,中國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香港自秦起明確成為中原領土,直至19世紀中葉清朝對外戰敗,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成為殖民地,香港從而開通港口發展。1980年,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問題,於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這位遠離母親懷抱的遊子終於感受到了母親懷抱的溫暖。
2001年7月13日北京時間22:00,萬眾矚目的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終於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中揭曉。薩馬蘭奇雄渾的宣告聲中只有一個名字:BEIJING! 中國北京憑借其過人的優勢,完美的陳述報告,在五個2008年奧運會申辦城市中脫穎而出,奪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終成現實。這次發射是人類探索太空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成就。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開放中不斷變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國人民,必定能突破當前社會發展中的復雜矛盾,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更大成果。
或現實存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概括地說,改革開放,我們「改」出了一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直觀地考察我們的現實社會,經過改革開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確實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從全黨和全國的工作重點看,早已由階級斗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生產資料所有制看,已經由過去的「一大二公三純」、公有制一統天下,改變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從經濟體制看,已經由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從社會狀態看,已經由封閉和墨守陳規的社會轉變為對外開放、融入世界和全面進行改革、越來越活躍的社會;從出發點看,過去建設社會主義,強調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現在強調改善人民生活,以民為本。

在全黨全國工作重點轉移後,通過改革開放形成和確立起來的以上五個方面的成果,可以看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要素。

這樣一些重大的變化,給我們的社會和社會成員帶來什麼呢?

首先是經濟的快速發展。1980年,我國工農業總產值是7100億元(見十二大報告),到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21.09萬億元,即使扣除價格上漲因素,也增長了幾十倍之多。我國的經濟發展之快,被國際輿論視為奇跡。

人民生活普遍改善。進入歷史新時期的時候,我國大約九億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口竟有2.5億之多。現在,人民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還留下一個不小的尾巴),廣大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明顯改善。這是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的事實,不必一一列舉。

綜合國力大幅度增長。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明顯提高增強了。

人的精神面貌深刻變化。人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了,青壯年文盲已基本掃除,九年制義務教育已基本普及,大學的毛入學率已經達到百分之二十。過去年代存在的那種個人迷信、思想僵化狀態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人們敢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大大增強。

什麼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呢?以上這些,就是現實存在的、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當年,鄧小平曾說:「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68頁)回過頭來看,確實是這樣。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從實踐和歷史的角度看,改革開放,其意義決不亞於民主革命時期找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以上事實,充分說明了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巨大進步。特別要強調的是,生產力發展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最高標准。

以上事實,充分說明了改革開放的路線是正確的,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生命力。

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體現

但是,國際國內都有人認為,改革開放搞了一個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或者說,中國現在是共產黨領導的資本主義。有人甚至想當然地列出幾條,作為標准,對照現實社會,指責改革開放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

這里涉及到一個老問題,就是究竟什麼是社會主義?這個問題確實很重要,需要搞清楚。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丟開老祖宗,隨心所欲地發議論。那麼,什麼是科學的社會主義呢,老祖宗是怎麼說的呢?

馬克思和恩格斯著重在經濟方面講了什麼是社會主義(從經濟上分析和判斷社會性質是唯物史觀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

首先要消滅資產階級的私有制,由社會佔有生產資料。恩格斯強調:社會主義同現存制度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差別當然在於,在實行全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組織生產。(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693頁)馬克思和恩格斯將「公有制」與「社會佔有生產資料」兩個概念在同一意義上使用,但這兩個概念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其具體實現形式決不限於國有制和集體所有制。

要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總量。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提出了這個要求,以後他們又不斷地闡述這個思想。

「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633頁)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

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強調,他們的理論是活的行動理論,而不是必須機械照搬的教條,這些基本原理的具體運用,完全取決於人們不得不在其中活動的那個特定的歷史環境。就是說,要從各國的實際出發。

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3頁)這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新概括,同老祖宗講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完全一致,而且有所深化。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的思維方法,是列舉幾條特徵,來判斷社會主義,而不善於從基本思想的高度、從本質的高度理解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我們認定發展是硬道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我們強調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更是提出了以人為本。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較好地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由於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又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特別要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用中國語言表達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應當提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

應當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比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更多更好地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和要求。

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從消滅了剝削制度、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以及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來看,都屬於科學社會主義的范疇。但是,由於在指導思想上對什麼是社會主義認識不完全清醒,思想僵化,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中確有不少不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東西,概括地說,主要有:「一大二公三純」的所有制、計劃經濟體制、以階級斗爭為綱、高度集權。通過改革開放,這些不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東西,有的相當徹底地改掉了,有的正在改變。總之,我們的改革開放,改掉的是不切合中國實際的東西,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東西,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任重道遠

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從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轉變還遠遠沒有完成,我們的改革開放任重道遠。

觀察我們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市場秩序還不夠規范,市場的發育程度還比較低;傳統社會主義模式還有殘存,舊體制的思想、觀念、習慣、活動方式、領導方法還存在,等等。還要看到,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中,還存在一些非社會主義的東西,這主要是指封建主義的殘余影響。鄧小平曾指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存在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現象、家長制現象、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這些弊端都帶有封建主義色彩。最近揭露出來的山西黑磚窯,是比封建主義還要落後的東西,帶有奴隸制的色彩。以上這些,其性質都是非社會主義的,都在革除之列。

回顧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總體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誤失衡。現實社會中的各種關系,最基本的是經濟與政治、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的關系,而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不夠協調,經濟體制改革邁出了幾大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政治體制改革卻是碎步緩行,進展不大。「官本位」非但沒有削弱,還有增強之勢。目前存在的民生問題突出,貧富差距拉大,為富不仁現象增多,丑惡現象陳渣泛起,社會風氣敗壞,腐敗嚴重等問題,都同政治體制改革不到位有關。

目前改革處在關鍵階段,問題很多,矛盾復雜,難度很大,各種議論紛起,我們要下最大決心,拿出民主革命時期提出將革命進行到底那樣的決心、氣概和魄力,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回顧三十年來的改革,我們體會到,從舊體制轉變為新體制,從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轉變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確實是一場革命。在改革進程中,困擾改革者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姓資姓社」的問題。改革從起步時起,就有人指責是走了資本主義道路;改革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姓資姓社」的爭論。

鄧小平針對「姓資姓社」的爭論,明確指出:「判斷的標准,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2頁)這就是有名的「三個有利於」標准。「三個有利於」標准不僅是實踐標準的發展,更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三個有利於」標準是鄧小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廓清「姓社姓資」迷霧的有效武器。正如有的領導幹部所說,這些年,我們就是靠「三個有利於」標准壯了膽。

堅持改革開放,就要堅持以「三個有利於」為判斷標准。我們看到,有的文章談論改革,洋洋萬言,引了不少鄧小平的話,但就是不講「三個有利於」標准,真是咄咄怪事!不贊成「三個有利於」為判斷標准,必然要另立判斷標准,這是挑起「姓社姓資」爭論的習慣做法。實踐已經證明,離開「三個有利於」標准談改革開放,很可能南轅而北轍。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頭腦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說,社會主義「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條重要原理。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完全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要求,也適應了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會取得更大的發展和進步。

Ⅲ 馬雲回應虛實之爭的演講稿有嗎

談未來30年:變化和沖擊超出想像,但也將是巨大的機會

謝謝大家。我覺得CEO主要做兩件事,第一看未來的機會,第二看未來的災難。絕大部分的老闆,如果你不能看到未來的機會,你是沒辦法激勵你的員工,但是一個CEO另外一個職責,你要看到未來有什麼災難、什麼麻煩。如果你能夠知道這個社會一定會出這樣的麻煩,並且你提前做好准備,找到解決這個麻煩的方法,你就有可能會很成功。我自己覺得作為CEO,兩個職責(非常重要):當全體員工以及所有人都開始提心吊膽,對未來沒有信心的時候,你必須看到希望所在;當所有的人都在暢想未來的時候,你必須看到災難所在。而任何一次災難、任何一個麻煩,都有可能是巨大的機會。

我自己嘮嘮叨叨不斷講一些我的觀點和看法,因為在座很多是年輕人,我們這些人應該這么講,我家裡面,我父親是一個很普通的職工,但他對於文藝的愛好,一路努力,後來做了浙江省曲藝家協會主席,別人說他是高幹,我都不知道他是高幹,他不就是一個戲曲愛好者嗎,我媽更是一個普通的人。像我們這些年輕人,沒有有錢有勢的父母,沒有有關系的舅舅,我們沒有昨天的積累,沒有今天的資源,我們唯一要做的事情是對未來的判斷。而未來的判斷,至少是十年以後,你認為這個世界會有這樣的問題或者有這樣的機會,你堅持往這個方向去走十年,也許你就會贏得機會。

技術革命會沖擊就業,但也會創造新的就業

商業活動的成本是非常之高的,所以新金融也好、新技術也好,大數據也好,這是我想講一定會誕生大批的新實體經濟,大家不要覺得實體經濟一定會好,未來是新實體經濟,真正有創造價值,真正可以普惠可持久發展的經濟,才有可能好。

還有一個最近最熱鬧的機器人和人的關系,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現在最熱門了,人工智慧,個人覺得隨著互聯網是基礎設施,隨著數據的大量產生,對數據的運用已經變成人是不可能(做到)。很多人說我是學數據分析的,這個人將來就沒工作做了。因為未來的數據,大到你不可能腦子去算,一定是用人工智慧,所謂大數據這三個字,有兩個不同的意思,「大」是指大計算,數據是指雲數據。很多企業現在跟我講,我們早就是大數據了,我也不明白,他以為數據這個東西多就是大數據,很多政府說我們早就大數據了,大數據的「大」是大計算的大,是計算的意思。數據是雲的意思,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過去的時代,特別是過去二三十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在流水線上面,特別明顯,把人變成機器。未來的二三十年,我們將會把機器變成人,機器將會做很多東西,但是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未來可能有兩個不同的方向。

美國把AI講到的是做讓機器取代人能做的事情,這個我並不一定認同,美國的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幾個學者提出來的,這些學者確實頂尖聰明,他們看到了未來。但是我覺得缺乏實踐經驗,也有點意思,特別我前段時間去美國,跟一些學者交流以後,我也昏倒,他們搞AI的裡面,有很多是人的大腦醫生在裡面一起研究的,把人腦和機器合在一起,這個我就不太認為這是一條正確的路,因為我們人類對大腦的認識不到3%。如果我們自己對大腦都不了解,只有3%,你讓機器去學習,我覺得是有問題的。尤其是這兩年吹得比較神乎其神的事情,人跟機器下圍棋輸掉了,我要是圍棋高手,像我這樣的低手,我不可能跟機器去比,你比不過它的,你肯定比不過它的。機器跟人之間比聰明,人肯定比機器聰明,人類不要愚蠢到跟機器去比誰力氣大,你沒機會,要跟機器比誰跑得快,你沒機會,要比誰聰明,你更沒機會。機器永遠記得比你牢,它不會忘掉,機器永遠算得比你快,機器永遠不會生氣,你下圍棋,人家搞五百多個腦子跟你下,它又沒有情緒,我們下圍棋的目的就是等人家下一步臭棋,我搞一搞,結果人家永遠不下臭棋,有什麼意思啊。

所以我自己覺得機器必須要做的是人類做不到的事情,機器去做,人不能做的,所以我個人覺得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還有一種叫Machine Intelligence,機器必須要有自己的思考模式,就像汽車是很有意思的,早期的Machine Intelligence,如果汽車按照人走路應該這么走的,但是汽車事實上是輪子走的。所以我看法,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機器取代人,做得比人好,不算什麼,機器要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如果這樣做,才有機會讓機器永遠成為人的合作夥伴,而不是人類最大的對手。

下面一個問題,由於Machine Intellig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也好,未來的三十年,一個巨大的變革是職業,我們所有的就業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大家可能在網上看見幾個星期以前,杭州有兩個搶劫犯搶錢,晚上連搶了三個超市被抓住,結果搶到了1600塊錢,杭州怎麼就沒錢了呢,人家都用手機付錢了,你沖進超市,都沒現金了,現在還有沒有人聽說去搶計程車司機的,沒有了吧,以前計程車司機有Cash(現金),現在人家計程車司機都是用滴滴、快的,用微信也好,支付寶付費。特別杭州西湖邊上,有一個要飯的,前面放了一個二維碼,現在人們出去,沒錢付了,掃一下就可以。

每次技術革命沖擊了就業,但是也創造了新的就業。1870年,美國50%的勞動者是農民,但是一百年過去了,農民不到2%。其實任何一次就業,大家對於我們好像意見很大,你們淘寶、天貓出來這幫人出來以後,對於工業、零售沖擊很大。淘寶和天貓創造的直接、間接就業機會達到3300萬人,這是一個最保守的數據,請問你們中國有沒有發現超市丟掉了一千萬就業?有沒有一個商場說我們破產了,有一千萬人在中國失去了就業?沒有。相反,原來在超市裡面去了快遞,原來超市裡面做得不好的工人,去了哪裡?去服務體系,去電商的服務機構了,就業一定會大型的轉移。

30年後,年度最佳CEO也許是個機器人

我想昨天大家看到的技術活,很多會被取代,我們必須去思考,甚至包括在座的CEO們,我想三十年以後,《時代》雜志封面的年度最佳CEO很有可能是一個機器人,它記得比你牢、算得比你快、更加理性、沒有情緒,它根本不會對競爭對手生氣。所以過去我們聚焦技術,未來要聚焦文化,而且大家也去想,剛才我問了你的問題,人啊,真得活到一百歲,未來互聯網以後,隨著大數據、大計算,數據能力的提升,未來三十年,我們一定能看到癌症被攻破、艾滋病會被攻破,我們一定能看到人類活一百歲不是問題。但是同時會帶來很多的問題,其中確實沒有那麼多的就業,大家問怎麼活。我自己想想也是挺可怕的事情。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很有可能十年、二十年以後,人類每天工作四個小時不到,一個禮拜可能就工作三天。大家說不可能,我告訴你,你爺爺的爺爺一天工作十六個小時,但是到你這兒,一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個禮拜還有兩個休息天。未來人真的只要工作三四個小時,休息天就是很多。原來我們一輩子可能只去了三十個地方,今後一輩子可能去三百個地方,甚至三千個地方,這個世界變成非常的流動,所有行業都會這樣。

機器解放人類,是讓我們去做更有創造力的事

上世紀講的是製造業,未來的世紀講的是服務業,如何讓人們高興,包括我前兩天去了東北看了二人轉,我覺得挺有意思。我們中國人講這個,有些詞很難翻譯的,我有一次美國碰上一些人,這幫人搞音樂、搞電影、搞電視的,他們出來說你幹嘛呢,「我是搞文化的」,你把它翻譯,跟美國人說搞文化的,美國人說你是搞博物館的還是圖書館的。其實就是搞娛樂的,他說成搞文化的,這一下得到就摸不著了。其實娛樂,真正的讓人快樂,讓人娛樂,這是多好的藝術啊。所以我自己覺得,未來的世界會變得速度非常之快,很多行業要定位清楚,到底這個世界會創造什麼價值。

由此可見,由於技術的發展,教育必須改革、必須發展,傳統的教育體系。今天早上我跟五個大使在討論未來問題的時候,其實我說告訴大家一個壞消息,未來三十年,世界變化非常快,而且會非常的痛苦,第一次技術革命產生的結果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產生的結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次技術革命釋放了體能,第二次技術革命釋放了距離感,火車、飛機出來,整個世界距離發生變化,這次是釋放了腦力。所以未來三十年,這個世界的痛苦,要遠遠比快樂多多了,因為很多問題我們沒碰到過,人類沒有碰到過這些問題。我們現在看看覺得很高興,但是一百多年的第二次技術革命,兩百多年的工業革命,那時候的人類是很痛苦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我覺得教育必須進行改革,我們從知識要開始教文化,讓孩子們要有創造力、創新力、創意力,更加保持好奇心。

再一個,對於企業家來講,我希望企業家記住,原來我們叫Entrepreneur,以後叫Netrepreneur(音),全部都在互聯網上,未來的三十年,世界不屬於互聯網公司,是屬於用好互聯網的那些公司。所以給大家一個最後的介紹,我知道我的時間已經快到了,給大家最後的介紹,想清楚今天80後上互聯網的人,今天世界上是17億人,再過十年,90後、2000後、2010後,也就是再過二十年,這個世界有五十到六十億人全是互聯網的,你去想一想看,你今天的抵觸有什麼用。所以希望大家第一高度關注未來三十年,第二關注三十人以下的企業,第三關注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對未來有希望、有期待、有準備謝謝大家。

Ⅳ 有關教育創強的演講稿

強國必先強教,興粵必先興教;教育興則百業旺,教育強則後勁足。近年來,梅州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的眼光謀劃教育發展,以大手筆和大氣魄推進教育事業改革,探索出一條以教育支撐區域綠色崛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新路。2008年,梅州市提出創建「教育強市」的發展目標,先後投入了40多億元,成功創建了6個教育強縣(市、區)、85個教育強鎮(街道),成為全省同時期通過「教育強縣強鎮」驗收最多、推進速度最快的山區市,教育公平得到切實保障,群眾對教育滿意度明顯上升,成為梅州綠色崛起戰略中的新亮點。

第一圍龍:強調過程,黨政擘畫繪藍圖
「一把手負責帶頭創強,做好了再上去,沒完成的留下來繼續。」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句話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以來,一直在校園櫥窗里作為上賓被禮待,讓教育界人士深感肩負重任,不敢鬆懈。然而,真正與其它各行各業比較,拿捏在地區領導手中,教育事業無疑是不佔優勢的: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因此,一些地區領導對教育的重視往往只能停留在各種公文上,要真正落到實處,恐怕得先發展經濟。在財政收入尷尬的欠發達地區,教育創強的任務就顯得更加艱巨了。
梅州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山區市,是起步較晚的欠發達地區,但教育在這里卻得到了真正重視。近年來,梅州市委、市政府在實施「全力加快綠色的經濟崛起,建設富庶美麗幸福梅州」戰略過程中,深刻認識到要在新一輪發展競爭中有所作為,就必須充分發揮崇文重教的後發優勢,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通過發揮教育的功能作用,為梅州實現「綠色崛起」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黨政牽頭,領導帶隊推動教育「創強」
無論是在政府機構還是企業,要把一件事做好,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得到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為了把教育「創強」工作落實,梅州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創強」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創建教育強市辦公室。梅州市委書記朱澤君、市長譚君鐵、副市長李遠青等領導多次到「創強」縣(市、區)調研,深入學校指導工作。由市委書記親自帶隊和各部門負責人積極參與,梅州市教育「創強」工作取得了顯著效果:自2008年啟動「創強」後,成功創建了6個教育強縣(市、區)、85個教育強鎮(街道),成為同時期全省通過「教育強縣強鎮」驗收最多、推進速度最快的山區市,率先探索出一條山區市推動教育跨越式發展的道路。
有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牽頭,在梅州市各區縣,教育「創強」工作也得到了高度重視。以葉帥故鄉梅縣為例,在該縣創建廣東省教育強縣工作動員大會上,縣委書記要求各鎮(辦事處、高管會)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克服一切困難,確保按規劃完成創強任務。同時,縣委、縣政府還明確表示,將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對各鎮的創強工作予以全力支持。縣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創強」工作,時任縣委書記李遠青、時任縣長張文廣親自動員、部署和督查「創強」工作,經常到「創強」鎮督促檢查,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創強」工作和學校建設進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縣人大、縣政協多次組織專題調研,為解決「創強」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提供決策依據;分管創強工作的縣人大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劉新生和分管教育工作的副縣長李丹玲經常深入到各鎮、各學校調研、督查「創強」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梅縣各鎮營造了濃厚的「創強」氛圍,從2008年9月全面啟動教育「創強」工作,用了短短的兩年時間,至2010年12月,就成功創建成「廣東省教育強縣」,至2011年底,20個鎮級單位全部通過了「廣東省教育強鎮」的督導驗收,實現了全縣鄉鎮「創強」全覆蓋。

政策指導,目標明確營造重教氛圍
要真正落實「創強」工作,除了領導的重視和調研指導,還需要有明確具體的指導方案。梅州市委、市政府先後出台了《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工作的決定》《梅州市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工作實施方案》《梅州市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表彰獎勵方案》《關於減免在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期間學校建設各種規費的通知》等文件,明確目標和任務,提出具體的措施,以順利推進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工作。
在充分學習和理解市下發的相關文件的基礎上,各區縣紛紛根據自身情況,提出了具體的有實際指導意義的「創強」工作要求和實施方案。其中,豐順縣就把教育列入縣委、縣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把發展教育事業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制訂並出台了《豐順縣創建廣東省教育強縣的決定》和《豐順縣創建廣東省教育強縣實施方案》兩個綱領性文件,使教育發展在時間上有序、空間上有位,提高了教育事業發展的前瞻性。縣政府把創建省教育強縣作為重點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奮斗目標,落實推進措施。
此外,為營造「人人知創強,人人為創強」的良好氛圍,梅州市還把宣傳工作作為關鍵性工作來抓,充分利用標語、橫幅、有線電視、網路、宣傳欄、板報等各種有效載體和媒介,多管齊下,擴大宣傳,形成全力推進教育「創強」工作的良好氛圍。通過各種可操作性強的指導方案和豐富到位的宣傳措施,梅州全市上下形成了「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責,師以從教為榮,民以支教為樂」的良好社會氛圍。

落實責任,各級各部門形成整體合力
誠然,如果以速度為標准衡量教育「創強」工作,梅州市自全面啟動教育創強工作至今已歷時五年了,這個速度與省內經濟發達地區相比並不出色。但正如梅州市教育局局長羅嘉文所言,「梅州市抓教育不是政績工程」,不求「速成」,而是把工作落實到位,讓教育真正惠及群眾。回顧近年來梅州市各區縣各學校因教育「創強」帶來的喜人變化,就能發現這五年非常充實和有意義,各級領導、各部門各司其責,把「創強」工作落實到位。
關於「落實到位」,據羅嘉文介紹,梅州市的第一條經驗是依靠黨的組織力量,由各級黨委牽頭,各級、各部門黨委書記帶隊,從市級、縣級到鎮級、村級都有相關班子在領導教育「創強」工作,「一把手負責帶頭創強,做好了再上去,沒完成的留下來繼續干」。豐順縣的創建廣東省教育強縣工作領導小組就是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常務副組長,分管教育的領導、教育局長、財政局長任副組長,各鎮黨委、政府和縣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組成。縣委、縣政府專門安排4位縣領導分別擔任教育強鎮督查組長,牽頭督導,分片負責,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各鎮、各中小學校督導教育「創強」工作。而梅縣則由縣長與各鎮(辦事處、高管會)鎮長(主任)立下了「軍令狀」,簽訂了《創建教育強鎮工作責任書》,明確了縣、鎮兩級政府在創強工作中的職責和任務。
第二條經驗,充分協調各職能部門,形成合力。創建教育強縣,離不開各職能部門的全力配合,豐順縣教育局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與財政、發改、住建、國土、衛生、消防等部門各盡其責,相互配合,對教育「創強」工作特事特辦,廣開綠燈。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為各鎮的創建工作提供優質服務,形成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
第三條經驗,「創強」人員深入一線落實工作。梅縣教育局領導班子職責、分工明確,經常深入到「創強」鎮,對學校建設、場室規劃、設備設施的配置、校園文化建設等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指導和督查。教育局各職能股室「室室有職責,人人有責任」,縣「創強辦」還建立了幹部蹲點「包鎮」工作制度,對各鎮的「創強」工作實行「包干責任制」。「創強辦」在一線為各鎮「創強」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並定期組織人員對各「創強」鎮的工作進行階段性檢查,形成了「創強」鎮之間、「包點」幹部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工作機制,確保了各鎮的「創強」工作順利推進。

第二圍龍:強力投入,眾志成城顯堅固

「鎮里最好的建築就是學校,最好的環境就是校園。」
在「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梅州市把教育作為重要內容,除了先後出台了創建教育強市工作的決定、實施方案、表彰獎勵方案以及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決定等政策文件,還特別建立了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確保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逐年增長、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逐年增長、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要在財政收入捉襟見肘的欠發達地區實現這些「增長」,難度可想而知。那麼,梅州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資源的傾斜,給梅州教育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集腋成裘辦教育
基於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這一共識,2008年,梅州在全省山區市中率先系統提出整體推進創強工作,弘揚崇文重教傳統,舉全市之力,五年來先後投入40多億元創建教育強市。其中,梅州市政府共撥出本級財政1.05億元專項資金,獎勵通過「創強」驗收的縣(市、區)和鎮(街道),有力地激發了各級各部門的「創強」積極性;同時「創強」工作也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理解和支持,全市共收到「創強」捐資15.04億元,佔全市「創強」資金的40%。
據梅州市副市長李遠青介紹,該市「創強」資金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各級政府的財政撥款,二是社會各界的捐資。為確保對教育建設的資金投入,豐順縣明確落實各級籌資任務——縣政府負責50%,鎮級政府負責40%,學校負責10%,基本形成了以「財政擠一點、群眾籌一點、鄉賢助一點、華僑捐一點」的多元籌資機制。五年來全縣共籌集「創強」資金3.52億元,其中財政投入2.27億元,社會各界捐資達1.25億元,為創建教育強縣打下良好的基礎。「華僑之鄉」梅縣也通過走政府投入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捐資的多元化籌資渠道,從2008至2011年累計投入「創強」資金4.3億元。在積極發動華僑、「三胞」和社會賢達捐款的同時,梅縣財政優先保障教育經費投入,各鄉鎮壓縮一切開支,放緩其它項目建設,傾盡所能地把鎮級有限經費用於學校建設。
梅州市各級黨政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保障了「創強」工作的順利開展,而群眾對教育的支持也為「創強」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在資金募集過程中,社會各界支持「創強」工作的熱情高漲,紛紛慷慨解囊捐資助學,涌現了不少感人的事跡:豐順朱氏家族獨資1000多萬元建設留隍中心小學,從選址、設計、建設、資金投入全部由朱氏家族一手操辦,學校建成後無條件交給政府辦學,朱氏家族每年出資300多萬元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馮小華先生捐資1500萬元、譚偉龍先生捐資200萬元,為豐順中學招聘「211工程」大學師范類本科畢業生、碩士生充實到教師隊伍,並設立獎教獎學金;興寧市張堅力先生捐資2150多萬元建設永和中學新校區,改變家鄉教育的落後面貌;年近七旬的民間老中醫陳勝征先生騎著自行車把十多本存摺送到「創強」人員手中,把自己多年辛苦積蓄100萬元以其父母名義捐給興寧市福興中學,成立「文欽桂清獎教獎學基金」……
對此,經常到縣、鎮一線指導「創強」工作的梅州市教育局副局長賴厚芳深有感觸:「教育『創強』是切切實實的民心工程,只有辦教育才能有這么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得到黨政、群眾廣泛支持和資源投入,其它工程都不可能。」

資源傾斜惠學子
在教育投入上,梅州全市上下可謂凝心聚力。「創強」資金的一分一毫都承載著華僑、「三胞」、社會賢達和廣大群眾改善山區教育,給孩子良好學習環境的殷切心願,梅州各級「創強」人員壓力不小,對資金的使用可謂慎之又慎。雖說對教育事業的投入並不能立竿見影,但走訪各學校已能明顯感受到「創強」工作給梅州市教育帶來的變化,群眾對教育的支持已經可以看到成效了。
走訪鄉鎮學校之前,梅州市「創強辦」人員多次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鎮里最好的建築就是學校,最好的環境就是校園。」當時記者只是笑而不語。走訪豐順縣的八鄉山學校後,記者不得不同意這句話——沿著山路而上,可看到民舍零星分布在山林里,好不容易來到唯一的大片平地,佇立其中的幾棟大樓正是八鄉山學校,而旁邊不起眼的建築是鎮政府。八鄉山鎮是典型的山區小鎮,經濟基礎薄弱。鎮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到「創強」是造福鄉民的民心工程,比規劃提前三年創建教育強鎮,使這個只有一萬多人口的革命老區小鎮成為豐順的第三個教育強鎮。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其它鎮上。因此,省教育強鎮督導驗收組在驗收過程中,經常會發現一個現象:鎮政府辦公大樓很破舊,但學校卻都是全鎮最漂亮的建築。
除了重建山區學校,梅州市還通過多種形式優化資源,使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抓好校舍安全工程建設,至2011年7月底,全市中小學校D級危房全部停用並拆除;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近年來共撤並262所中小學,通過驗收標准化學校684所,佔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71.7%,排在全省山區市前列;推進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鄉鎮中心幼兒園、村級幼兒園等省級教育民生實事建設項目工作,各建設項目的竣工率均達100%。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以來,梅州市共新增校園面積129萬平方米,新增建築面積86萬平方米,新購置計算機3.06萬台、電教平台3116個,新增圖書416.5萬冊,新購教學儀器1.37億元。特別是已完成「創強」任務的鎮,完全小學以上學校均已建成標准化學校,呈現出「校舍新、設備全、標准高」的亮點。

第三圍龍:強勢公平,協調發展見和美
「創強不是讓你的孩子沒書讀,而是讓他們到更好的學校來。」
「教育均衡發展首先要保證受教育機會均等,要統籌兼顧並向農村傾斜,逐步消除城鄉差距。」
教育關乎「三民」——民生訴求、民眾素質、民族未來。梅州市委、市政府把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作為構建和諧梅州的基礎工程之一,科學布局,精心謀劃,把城鄉一體化、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作為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考量內容,無疑是既有擔當重任的勇氣,更有破解難題的智慧。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梅州將緊緊圍繞以質圖強、均衡發展的目標,以建立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制度為基礎,以持續改善農村學校、城鎮薄弱學校辦學條件並提高管理水平為重點,加快教育均衡發展步伐,努力促進教育公平。

資源整合,城鄉教育一體化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建築如此,教育亦如此。夯實教育基礎,首先要合理安排、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努力縮小城鄉間、區域間、學校間的發展差距,確保區域教育的公平發展,實現教育整體均衡。此外,加大中小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力度,新建、擴建、遷建和改造學校一批。實施千所規范化學校建設工程,初步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2008年,梅州市大力實施千所規范化學校建設工程,至2012年,有規范化學校681所,比例達71.38%,其中梅江區、梅縣、蕉嶺縣、平遠縣等4個區、縣實現規范化學校全覆蓋。在實施規范化學校建設工程中,梅州市堅持「硬體從實、軟體從嚴」的原則,扎扎實實推進,實現了「強鎮無弱校」。 在硬體建設上,很多學校不但還清了學校建設的歷史「舊帳」,而且讓學校硬體得到適度超前發展。
城鄉教育差距是當前教育不公平的集中體現,農村學校普遍面臨「散、小、偏」問題,與城市學校不論是在辦學條件上還是在師資水平上均存在較大差距。為此,梅州市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按照「三集中」原則,對農村學校進行布局調整,將初中向中心鎮集中、完全小學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學資源向城郊結合部集中,科學配置教育資源。通過實施該項工程,全市農村學校總數減少了845所,其中初中減少36所,小學減少809所,從而通過資源整合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教育實力的農村學校。2011年全市平均每校規模為:小學243人/所,初中1386人/所,城鄉學校差距進一步縮小。為適應城鎮化深入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統籌考慮城鄉人口流動、學齡人口變化,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先建後撤,分類推進,群眾滿意」的原則,做到「四不撤」:規劃方案不合理不撤,操作程序不規范不撤,保障措施不到位不撤,群眾思想工作未做好不撤。把學校建在教師喜歡教、孩子們喜歡讀的地方,力爭農村義務教育布局調整工作在「好上學」和「上好學」中找到最佳平衡點,從而使這項工作得到穩妥有序推進。
羅嘉文告訴記者,梅州人歷來就有「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情結。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他們採取「向上爭一點、財政擠一點、鄉賢幫一點、學校湊一點」,多途徑籌措發展資金,大力改善辦學條件。結合「校安」工程,以危房改造和布局調整為重點,將D級危房全部拆除,大力完善師生生活設施,大量增加寄宿制學校。積極採取延長公交線路、開通「兩定(定時定點)鄉村公交」、市區中小學生免費乘公交車、補助生活費、建設鄉鎮廉租房、落實「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政策等方法,解決布局調整後學生上學的實際問題,積極穩妥地推進布局調整,從而使農村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為農村中小學校辦學水平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Ⅳ 我要平安116系統LCF項目的演講稿

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其目的是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傳銷基本特徵:1、傳銷的商品價格嚴重背離商品本身的實際價值,有的傳銷商品根本沒有任何使用價值和價值,服務項目純屬虛構;2、參加人員所獲得的收益並非來源於銷售產品或服務等所得的合理利潤,而是他人加入時所交納的費用。僅根據一個名字是無法判斷的。是否屬於傳銷,可根據《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進行判斷。第七條下列行為,屬於傳銷行為:(一)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對發展的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包括物質獎勵和其他經濟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二)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交納費用或者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取得加入或者發展其他人員加入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的;(三)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系,並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Ⅵ 求各位老哥幫忙寫一篇演講稿(好的話有小紅包哦)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既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也為保險行業在新時期謀求新突破、實現新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中國人保財險作為大型國有保險骨幹企業,將充分發揮保險的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方向和關鍵領域,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努力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是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服務現代經濟體系建設。中國人保財險將主動融入三門峽新時期轉型發展大局,融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和重點工程,加快財產險、工程險發展,充分發揮風險保障、經濟助推器、社會穩定器、改革催化器、民生建設倍增器方面的積極作用,努力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助推者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制度供給者。
二是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構建扶貧長效機制。中國人保財險將充分發揮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促進保險業精準對接貧困地區的金融需求,推動財政扶貧資金和社會各類扶貧資金通過保險市場化機制放大資金使用效益,為我市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扶貧產業項目提供普惠型的基本風險保障。此外,作為中國保監會批準的首家試點保險資金支農融資業務的保險公司,在國內創新推出了「政融保」支農融資項目。「政融保」項目通過有效發揮地方政府、保險公司、農業產業主體的優勢,按照「政府推薦、入戶調查、高效審批、險資直投」工作流程,由地方政府推薦重點產業項目、中國人保財險提供直接融資支持和風險管理服務、農業產業主體開展專業化經營,以「保險+產業扶貧」方式,帶動貧困戶脫貧,防止因災因病返貧。
三是推進「三農」保險轉型升級,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人保財險三門峽市分公司將持續加快農村網點和銷售隊伍建設,發揮在政策性農業保險方面的優勢,從保障「三農」出發,不斷創新發展農業保險,加快發展地方特色險種,積極推進支農融資模式,推動「三農」全面轉型發展。
四是服務健康中國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保險服務體系。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人保財險三門峽市分公司將加快發展大病保險、社保補充保險,積極參與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服務健康中國大局。

Ⅶ 展青春風采,踐普惠金融演講稿

節約,一個熟知又年輕的命題,我們的祖祖輩輩在歷史的長河裡,一直秉承這一美德,如今,我們青春的軌跡將依舊沿著歷史的路前行。
我們都熟悉於「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也仍在心頭縈繞;而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更是督促著幾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現在,建設節約型社會,是世界各國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方向,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先天脆弱的發展中國家尤為重要和緊迫。 那麼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節約是與青春相伴,是在全新的意義上延續與發展的。高爾基說:「青春是一個普通的名稱,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滿著艱苦的磨煉。」在陳獨秀的眼中,「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於社會, 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身。」
但是現在,我們背抵強大的青春,卻在「誓死不留隔夜糧」,把薄薄的幾張人民幣花得刀光劍影,我們為了尋找「high」的感覺,把自己弄成了有月頭沒月尾的「月光族」,為了昭顯我們所謂的時尚,把自己包裹在無用的名牌之中,感受著一浪高過一浪的經濟大潮。但在物慾橫飛爭名奪利的驅使下,在追求瀟灑的物質享受的刺激下,我們被亂花的濺入迷糊了雙眼,被富裕的生活麻醉了神經,甚至早已認為滿腔激情的歷史遠矣……,這一切的一切,難道是在珍惜青春、擁抱青春嗎?
我們是年輕的。對於我們這一代青年來說,節約的真諦似乎已經相當淡薄和模糊了。那麼,我要問,什麼是節約?其實,節約,並不僅僅是喊出的口號,今天義正詞嚴的說說,卻迅速在明天忘記。節約的本義,其實是永遠銘記於心,永遠施行於行動中的。當你離開教室時,可曾留意空盪教室里的燈火通明?當你享用完水龍頭里噴薄涼快的水流之後,可曾發現它依舊在暗自垂淚?當你起身離開食堂時,可曾察覺碗里所剩良多的食物? 我們不禁要汗顏,泱泱中華,自古勤儉節約的美德就是這樣被我們付諸於行動?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特別是作為三湘名校師大附中的學生,我們更應當承襲這樣的美德,做節約的先鋒。朝氣蓬勃的我們張揚青春的活力,當節約隱匿於我們的一言一行中,人也將變得優雅高潔。印度作家泰戈爾言:「鳥翼繫上了黃金,這鳥永遠不再在天上翱翔。」放下我們浮華的攀比心,那麼我們的羽翎將是輕盈的,那麼我們將是寶藍天際里自由飛翔的鳥群,青春風采將殘留於明凈的天空。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

Ⅷ 演講稿的問題

世界因創新而改變地球是圓的——為了證明這一點,在15世紀,西班牙人哥倫布帶領他的船隊4次出海西行,試圖到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但歷時十餘載並經歷九死一生的磨難,他們僅僅到達美洲大陸。而在今天,憑借現代交通工具特別是通信技術,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與世界任何一隅的人相聚或交談,地球因此而變小,全世界的人們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

世界是平的——對於技術發展帶來的人類社會生活方式的重大變化,美國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通過細致的描述,得出了這一深刻而又令人激動的結論。短短數年,這部書已改編3次,有幾十種語言的版本,暢銷全球,但作者仍然感嘆,出書的速度趕不上創新技術的涌現。

創新——將全世界聯系在一起。在第10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到來之際,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主題詞,進一步升華了全球化的觀點並揭示了這種變化的動力之源:創新技術正在創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社會。譬如,基於網路的遠程教育,讓那些偏遠地區能釋放出其知識潛力,並有助於縮小各國之間的知識鴻溝;尖端的電視會議技術,可以減少人們出差的次數,從而減少碳排放;快捷的數據管理與交換,不僅加快了創新周期,為集體創新提供了便利,而且有助於公司、研究機構和個人之間開展互惠互利的合作……

現代科學技術的復雜性和綜合性,促使國家之間、企業之間不得不擴大交流與合作,以提高自己的技術創新能力。研發組織通過與外部的聯結機制,形成一個龐大的知識交流合作網路,廣泛地藉助外部知識和信息以及在全球范圍內獲取和配置資源,來構建自己的創新構架,從而突破現有資源和能力的限制,迅速擴展、提升了自己的創新能力,強化了自身的競爭優勢。技術創新手段的全球化帶來科學技術不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尤其是信息科學、生命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不僅給世界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推動,而且也給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了深刻影響。特別是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科技成果在國際上的傳播、技術創新鏈條在全球的延伸,創新已越來越超越各國間有形邊界的限制,並迅速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一個新的顯著特徵。

世界正在因創新而改變,在這一波瀾壯闊的偉大進程中,知識產權制度的促進和保障作用居功至偉,它不僅是各國推動技術創新的基本法律制度和重要政策手段,也是推動全球化繼續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的無可替代的重要工具。如WIPO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所說,知識產權制度為開展技術交易和傳播工作提供了框架,獎勵創新和競爭,服務於鼓勵創新和創造這一根本目標,並確保人人能從知識產權制度中獲益,有序地攜手應對共同面臨的挑戰,從而有助於將全世界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翻一翻當今世界經濟生活中的很多熱門詞彙,諸如開放源代碼、承接外包、離岸生產、產業轉移、技術交易、搜索引擎、外貿依存等等,無不是以知識產權制度為規則,以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為依託,而正是這些活動成為鏟平世界的動力,推動地球愈加快速地由圓變平。

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再次催生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把握世界大勢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帶領全國人民下最大決心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並力圖在一系列領域實現技術的新突破,包括加快實施科技重大專項,著力突破帶動技術革命、促進產業振興的關鍵科技問題,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問題,突破增強國際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高技術問題,為此,強調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以進一步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會的創新活力。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推動中國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對世界經濟的復甦和可持續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創新,將全世界聯系在一起;知識產權,將創新聯結在一起。因為只有知識產權,才能使創新的涌現,獲得不竭的動力!

Ⅸ 以七個怎麼辦為主題寫演講稿 從年輕人角度出發看待整個問題

從社會學、心理學方面研究大學生就業會造成整個團隊協作出現困難。企業不主題教育活動,目的都是讓大學生認識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