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稀造句
❶ 不惑之年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指人到中年(這里中年指四十歲),經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不惑之年作為40歲的代稱。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不惑,是對於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 所以不惑,而立是做事能循禮,但並不完全了解,孔子說:「智 者不惑。」又說:「智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即 表明了智和仁的關系。因此,不惑是對於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達到智者的地步。
(1)用古稀造句擴展閱讀:
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等描述人生的軌跡。從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古代,對不同年齡段都有著別稱,這並不是特指某個年齡,而是達到一定年齡後對這個年齡段的一種稱呼。
幼年
初度:小兒初生之時。
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指1歲。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始齔:男孩8歲,女孩7歲。根據生理狀況,男孩8歲、女孩7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
九齡:9歲。
指數之年:9歲。
黃口:10歲以下。
幼學:10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外傅之年:兒童10歲。
少年
金釵之年:女孩12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歲。
及笄:指女子15歲。
志學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青年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歲。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歲。
二八:為16歲。
破瓜、碧玉年華:女子16歲。
加冠:指男子20歲。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20歲。
花信年華:女子24歲。
而立(而立之年):30歲,因為《論語》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壯:正當壯年,古代30歲為壯。
半老徐娘:女子30歲。
中年
不惑(不惑之年):40歲為「不惑之年」。
艾:50歲。《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歲。
六九年:即54歲。
老年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
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還歷壽:61歲的壽辰。
從心之年:70歲。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中壽:指80歲以上。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上壽:90歲為上壽。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雙稀、雙慶:140歲。
❷ 用受益匪淺、和睦相處、年逾古稀造句
受益匪淺,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和睦相處,他喜歡和別人和睦相處,年逾古稀,這位老爺爺一看就是年逾古稀
❸ 用《花甲之年和古稀之年》造句
用《花甲之年和古稀之年》造句
弱冠之年,我們在父母的懷抱里;不惑之年,我們渴求知識;天命之年,我們努力工作;花甲之年,我們閑來無事;古稀之年,我們的子女已成人。
❹ 用年逾古稀和年少氣盛造句
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有年少氣盛的時候。
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回憶他自己年少氣盛的時候。
年逾古稀——他已年逾古稀.
年少氣盛——你最好不要因年少氣盛被別人利用。
❺ 用弱冠之年、花甲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和古稀之年造句!
呱呱墜地後懵懵懂懂地活到了弱冠之年,在外漂泊打拚不知不覺到了而立之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已屆不惑之年,身衰體弱苦苦支撐到了天命之年,心灰意冷鬢發斑白已是花甲之年,垂垂老矣行將作古的古稀之年啊。。。
❻ 用年逾古稀造句
我的爺爺雖然年逾古稀,但是非常健康
❼ 用年逾古稀造句
我的爺爺雖然年逾古稀,但是非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