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蛐造句
㈠ 草地上,蛐蛐們後面造句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草地上,蛐蛐們【前翅舉起,左右摩擦,好似在相互爭斗似得,煞是好看】
㈡ 用「促織」可以怎樣造句
用「促織」造句: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回落一燈明。
提壺勸答飲元無秫,促織催機未有絲。
促織,俗名蟋蟀,性好鬥,明宣德年間,宮中盛行斗促織之戲,風靡一時。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夜,安寧靜溢,星月交輝。
楊英蹲在鋪得軟軟的床上,拿了一根豬鬃毛逗弄著促織盒裡一隻剛剛捉回來的蟋蟀。
牌骰子、扇牌兒、釣竿、彈弓、毽子、風箏、象棋、促織盆等等,或擺或掛,占滿了整個貨架,五顏六色,琳琅滿目。
每每看到正宗的麻頭,我都會想起中學語文課本對《促織》篇「青麻頭」。
「促織鳴,懶婦驚」,是說叫在秋天的促織是在提醒婦女趕緊拋梭織布,以備冬衣。
蛐蛐兒也叫促織,一般聽見蛐蛐兒叫就意味著入秋了,天氣漸涼,提醒人們該准備過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
京師一至七八月,家家皆養促織。
㈢ 草叢的拼音是什麼
草叢的拼音為:cǎo cóng。
草,聲母是c,復韻母是ao,聲調是三聲。
叢,聲母是c,復韻母是ong,聲調是二聲。
草叢,泛指草本植物群落,包括禾草與非禾草。可分為陸生,水生兩大類。如草原、草甸及沼澤中的草本群落。
【詞義】:叢生的草。
【解釋】:雜草叢生處。
【出處】:丁玲《松子》:「路旁有幾只蚱蜢飛起來,又鑽到草叢里去。」楊朔《木棉花》:「夜間,草叢和樹梢流動著的螢火更給你帶來不少夏天的消息。」
(3)蛐蛐造句擴展閱讀:
一、用草叢一詞造句:
1、草叢里,小蟲的叫聲清脆悅耳,此起彼伏。
2、野豬一看情況不妙,立刻扭轉身子鑽入路邊的草叢里去。
3、小貓蹲伏在草叢里伺機向獵物發起進攻。
4、美麗的野花盛開在草叢里,與那站著露珠的青草渾然一體。
5、野兔掙脫了陷阱,逃向了草叢深處。
二、草叢的近義詞:
1、草場【cǎo chǎng】:長有牧草的大片土地,有天然的和人工的兩種。
造句:京西草原上碧綠的草場,潔白的羊群,賓士的駿馬不就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嗎?我們應該珍惜它,愛護好這塊凈土。
2、草坪【cǎo píng】:平坦的草地。
造句:春天的公園草坪上,一對對蝴蝶翩翩起舞。
3、草原【cǎo yuán】:半乾旱地區雜草叢生的大片土地,間或雜有耐旱的樹木。
造句:寬廣的草原上到處是雪白的羊群。
4、綠地【lǜ dì】:指城鎮中經過綠化的空地。
造句:如果說生命是一塊綠地,那麼時間則是一場春雨,滋潤著人生。
5、綠茵【lǜ yīn】:綠草地。
造句:我們痛快地奔跑在綠茵場上,留下汗水與歡笑。
㈣ 蟋蟀解釋並造句
蟋蟀(xishuai)(Gryllulus;Gryllus)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一名促織,中國北版方俗名蛐權蛐。全世界已知約2500種,中國已知約150種,其中台灣省50種。(另此處數據有疑問:世界上已定名的約有1400種以上,我國已定名有30種以上。)若干種類為旱作物的害蟲。蟋蟀多數中小型,少數大型。黃褐色至黑褐色。頭圓,胸寬,絲狀觸角細長易斷。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顎發達,強於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並同長;後足發達,善跳躍;尾須較長。前足脛節上的聽器,外側大於內側。雄性喜鳴、好鬥,有互相殘殺現象。雄蟲前翅上有發音器,由翅脈上的刮片、摩擦脈和發音鏡組成。前翅舉起,左右摩擦,從而震動發音鏡,發出音調。雌性個體較大,針狀或矛狀的產卵管裸出,翅小。
、
我和弟弟在鬥蟋蟀。
㈤ 關於"蟋蟀"的成語有哪些
振翅鳴叫 zhèn chìmíngjiào張開翅膀在天空中高飛~比喻人在某一領域才華得到充分發揮。
蟋蟀版彈琴xī權 shuàitán qín蟋蟀的「彈琴」是人的動作,用來描寫蟲類的鳴叫聲。
全須全尾 quán xū quán wei形容蛐蛐,須是指蛐蛐的頭部,尾(以兒)是指蛐蛐的尾部。
㈥ 蟋蟀解釋並造句
蟋蟀(xishuai)(Gryllulus;Gryllus)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一名促織,中國北方俗名蛐專蛐。全世界已知約2500種,屬中國已知約150種,其中台灣省50種。(另此處數據有疑問:世界上已定名的約有1400種以上,我國已定名有30種以上。)若干種類為旱作物的害蟲。蟋蟀多數中小型,少數大型。黃褐色至黑褐色。頭圓,胸寬,絲狀觸角細長易斷。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顎發達,強於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並同長;後足發達,善跳躍;尾須較長。前足脛節上的聽器,外側大於內側。雄性喜鳴、好鬥,有互相殘殺現象。雄蟲前翅上有發音器,由翅脈上的刮片、摩擦脈和發音鏡組成。前翅舉起,左右摩擦,從而震動發音鏡,發出音調。雌性個體較大,針狀或矛狀的產卵管裸出,翅小。
、
我和弟弟在鬥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