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的介片語詞
❶ 憑組詞意義是介詞
憑組詞 :
任憑、
憑吊、
憑依、
憑照、
憑單、
憑信、
依憑、內
憑空、
憑據、
文憑、
憑借、
聽憑、
憑欄、容
憑險、
憑證、
憑恃、
憑仗、
憑倚、
帽憑、
不憑、
憑愚、
憑重、
憑檻、
憑翊、
但憑、
憑應、
憑負、
扶憑、
憑靠、
照憑、
憑覽、
憑由、
憑憑、
憑攬、
憑脈、
棲憑、
領憑、
繳憑、
憑妖、
憑城
❷ 和he四聲組詞(*4聲)
和的第四聲組詞:
附和、唱和、應和、和詩
和的其他聲調組詞:
和面、暖和、總和、平和、和好、飽和、溫和、柔和、緩和、拌和、和悅、調和、軟和、摻和、和暢、逼和、和議、不和、和弄、講和、和談、應和、慈和、婉和、勸和、和親、中和、和暖、人和、醇和、
基本字義:
1、相安,諧調:~美。~睦。~諧。~聲。~合(a.和諧;b.古代神話中象徵夫妻相愛的兩個神)。~衷共濟。
2、平靜:溫~。祥~。~平。~氣。~悅。~煦。惠風~暢。
3、平息爭端:講~。~約。~議。~親。
4、數學上指加法運算中的得數:二加二的~是四。
5、連帶:~盤托出(完全說出來)。~衣而卧。
6、連詞,跟,同:我~老師打球。
7、介詞,向,對:我~老師請教。
8、指日本國:~服(日本式服裝)。~文。大~民族。
9、體育比賽不分勝負的結果:~棋。~局。
10、姓。
(2)跟的介片語詞擴展閱讀
字形演變
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和,相譍也。從口,禾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和,言論相呼應。字形採用「口」作邊旁,採用「禾」作聲旁。
組詞解釋:
1、和面:用水揉和麵粉。
劉真 《春大姐》三:「她看了看正拿著面盆要去和面的 秀芳 。」
2、暖和:溫暖。謂不冷也不太熱。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這么大的一所房子,走東到西的沒有一塊暖和地方。」
3、總和:加起來的總量或全部內容。
周恩來 《在全國文代會上的報告》:「這一切力量的總和大於帝國主義和各國反動派力量的總和,因而阻止了新世界戰爭的爆發。」
4、平和:平正諧和;調和。
茅盾 《子夜》七:「 吳蓀甫 又打斷了 費小鬍子 的話,口氣卻平和得多,而且臉上也掠過一絲笑影。」
5、和議:關於停戰、講和的主張。
沙汀 《范老師》:「 成都 物價大跌,因為和議已經成功,內戰停止打了。」
❸ ignore加介片語詞
Ignore all全部忽略。
Ignore 是及物動詞,後面不加介詞
❹ 此外,更重要的是,英文,謝謝!
1、Moreover, more importantly
2、In addition, the more important is
詞彙解析:
1、moreover
英文發音:[mɔːrˈəʊvə(r)]
中文釋義:
adv.此外;而且
例句:
Moreover, dating an introverted man can have many advantages.
此外,和內向的人交往也有許多好處。
2、addition
英文發音:[əˈdɪʃn]
中文釋義:
n.加;加法;增加物;添加物;增加;添加
例句:
There's a postage and packing fee in addition to the repair charge.
除修理費之外還有郵寄和包裝費。
(4)跟的介片語詞擴展閱讀
片語解析:
1、in addition
英文發音:[ɪn əˈdɪʃn]
中文釋義:
另外;加之;除…之外
例句:
In addition to the tractor, we have acquired a new rice transplanter.
除了拖拉機,我們又添了一台插秧機。
2、more important
英文發音:[mɔː(r) ɪmˈpɔːtnt]
中文釋義:
adj.重要的;有重大影響的;有巨大價值的;影響很大的;權威的
important的比較級
例句:
I consider nothing more important in my life than songwriting
我想我的生活中沒什麼比寫歌更重要了。
❺ 語文中介詞為怎麼組詞
介詞一般用在名詞前邊。為何、為誰、為什麼、為大家、為人民等。
❻ 英語片語「成功做某事」怎麼說
Succeed in doing sth。
succeed
英 [səkˈsiːd] 美 [səkˈsiːd]
v.達到目的;實現目標;辦到;做成;成功;有成就;有作為;接替;繼任;隨後出現
's,.
在20世紀90年代人們要專想婚姻美滿,那屬就不得不認識到它所面臨的新壓力。
(6)跟的介片語詞擴展閱讀:
success的用法:
success的基本意思是「成功,成就,勝利」,是抽象名詞,不可數,也不可加不定冠詞a修飾。
success還可作「成功的事或人」「一次成敗」解,這時為可數名詞。
表示「由於〔通過〕…的成功」,通常用by引出。
success統指「成功」,為抽象名詞,單數形式指「一件成功的事或人」,復數形式successes指「多件成功的事或人」。
❼ 博學多通的通是是什麼意思用組詞的方式介詞
精通 [ jīng tōng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jīng tōng ]
深刻地理解,熟練地掌握: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它、應用它,~的目的全在於應用。
❽ 著的多音字組詞
著
zhuó
(1) ㄓㄨㄛˊ
(2) 穿(衣):穿~。穿紅~綠。~裝。
(3) 接觸,挨上:~陸。附~。不~邊際。
(4) 使接觸別的事物,使附在別的物體上:~眼。~筆。~色。~墨。~力。~想。~意(用心)。
(5) 下落,來源:~落。
(6) 派遣:~人前來領取。
(7) 公文用語,表示命令的口氣:~即施行。
(8) 鄭碼:UCL,U:7740,GBK:D7C5
(9) 筆畫數:11,部首:目,筆順編號:43111325111
著
zháo
(1) ㄓㄠˊ
(2) 接觸,挨上:~邊。上不~天,下不~地。
(3) 感受,受到:~涼。~急。~忙。~風。~迷。
(4) 使,派,用:別~手摸。
(5) 燃燒,亦指燈發光:~火。燈~了。
(6) 入睡:躺下就~。
(7) 用在動詞後,表示達到目的或有了結果:打~了。沒見~。
(8) 鄭碼:UCL,U:7740,GBK:D7C5
(9) 筆畫數:11,部首:目,筆順編號:43111325111
著
zhāo
(1) ㄓㄠˉ
(2) 下棋時下一子或走一步:~法。~數。一~兒好棋。
(3) 計策,辦法:高~兒。沒~兒了。
(4) 放,擱進去:~點兒鹽。
(5) 應答聲,表示同意:這話~哇!~,你說得真對!
(6) 鄭碼:UCL,U:7740,GBK:D7C5
(7) 筆畫數:11,部首:目,筆順編號:43111325111
著
zhe
(1) ㄓㄜ
(2) 助詞,表示動作正在進行或狀態的持續:走~。開~會。
(3) 助詞,表示程度深:好~呢!
(4) 助詞,表示祈使:你聽~!
(5) 助詞,用在某些動詞後,使變成介詞:順~。照~辦。
(6) 鄭碼:UCL,U:7740,GBK:D7C5
(7) 筆畫數:11,部首:目,筆順編號:43111325111
著
zhāo
〔動〕
(1) (著的俗字)
(2) 放置 [put in]
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晉·陶潛《晉故西征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3) 又如:著鹽(擱鹽;炒菜放鹽);板上著碗
(4) 安頓 [put up]
更有南堂堪著客,不憂門外故人車。——宋·蘇軾《南堂》
(5) 圍棋的下子;下棋落子 [move in chess]
某有僕能棋,欲試數著不敢?——元·蔣正子《山房隨筆》
(6) 又如:棋高一著;高著
❾ 與怎麼組詞、去聲的
與
《說文解字》:「與,賜予也。一勺為與。」會意字,以一、勺示意,勺即酌,以物與人不問所欲,當斟酌而與之。與的本義為「賜予」,為實詞。虛詞「與」是假借字,可作介詞、連詞和副詞。作連詞的「與」,從先秦至現在沒有大的變化。介詞「與」,唐宋以後又產生了新義,如「使」「將」等義,但這些新義在現代漢語中有消失了。副詞「與」是「舉」的通假字。在結尾部分做疑問詞時實通「歟」,表示反問或疑問。
一、連詞
1.連接詞與詞、片語與片語,表示並列。可譯為「和」,或仍作「與」。
例:屈平既絀,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屈原列傳》)
2.連接詞與詞、片語與片語,從對舉中表示選擇。可譯為「或者」「還是」等。
例: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孫子兵法·謀攻》)
二、介詞
「與」和它的賓語一起用在動詞前作狀語。
1.表示施動者在發出動作行為是所涉及的對象。可譯為「和」「跟」「同」等。
例: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報任安書》)
按:現代漢語中「與」的賓語一般不能省略;但在古代漢語中,常可省略,例: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鄒忌諷齊王納諫》)。可以理解為「(鄒忌)與(客)坐談」。
2.表示比較的對象。可譯為「跟……(相比)」「同……(相比)」等。
例: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異(《報任安書》)
3.表示施動者發出動作以後所受益的對象。可譯為「為」「替」等。有時受益的對象可承上文而省略。
例:①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史記·陳涉世家》)
②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李白《將進酒》)
③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杜甫《兵車行》)
4.表示施動者在發出動作行為時所伴隨的條件。可譯為「隨」,或仍作「與」。
例: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報任安書》)
5.表示對賓語所表示人、事、物的處置或使令。可譯為「將」「把」「使」等。這種用法唐宋期間較多見,在現代漢語中已不見此種用法。
例: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白居易集·新制綾襖成》)
按: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君即指大裘,言將大裘覆蓋之也。」
〔辨析〕如何分辨介詞「與」和連詞「與」,這里提供兩點供參考:
第一,「與」字前有修飾成分的,是介詞,如「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廉頗藺相如列傳》》」,在介詞「與」前有修飾成分「不」「欲」;連詞「與」前一般沒有修飾成分。
第二,「與」字前後的成分屬於不同詞類的,是介詞,如「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短文兩篇》)」,「與」字前後成分分別屬於代詞和動詞;連詞「與」連接的雙方屬於同一詞類,如「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禪山記》)」,「與」字前後成分都屬於名詞。
三、副詞
通「舉」,用在謂語前,表示在某一范圍內沒有例外。可譯為「全」「都」等。
例: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史記·陳涉世家》)
四、語氣詞
1.用在句中,表示停頓,有舒緩語氣以引起下文的作用,常常幾個「與」字排比運用。可譯為「嗎」「么」等。
例: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庄暴見孟子》)
2.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感嘆或反問。可譯為「嗎」「吧」「呢」等。
例:①對曰:然則廢釁鍾與(《齊桓晉文之事》)
②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齊桓晉文之事》)
五、〈動〉
(1) 參與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禮運·大同》
懷嬴與焉。——《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與師。(與師,參軍作戰。)——《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2)給予,授予。
「與之璧,使行。」——《左傳·僖公七年》
「與斗卮(zhī)酒。」(斗卮,盛一斗酒的大杯。)——《史記·項羽本紀》
(3)結交,親附。
「不欺其與。」(其與:指所結交的國家。)——《苟子·王霸》
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桓公知天下諸侯多與己也。」——《國語·齊語》
(4)對付
「龐 火爰 易與耳。」——《史記·燕召公世家》
(5)贊許,贊同。
「朝過夕改,君子與之。」(與,贊許。)——《漢書·翟方進傳》
「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與,贊同。)——《論語·子路曾皙公西華侍坐》
〈引〉幫助。
「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戰國策·齊策一》
❿ keep常用片語搭配有哪些
一、~+形容詞
1、keep awake 不睡,保持清醒
2、keep calm 保持鎮靜
3、keep clean 保持清潔
4、keep clear of 躲避
5、keep close 靠近
二、~+副詞
1、keep ahead 保持領先地位
2、keep indoors 呆在家裡,不外出
3、keep well 管理得很好
4、keep ceaselessly 無休止地保持
5、keep discreetly 慎重地保留
三、~+介詞
1、keep after 追求,追趕,糾纏
2、keep after the criminals 追蹤罪犯
3、keep along 沿…繼續
4、keep at 使…繼續
5、keep at one's study 堅持學習
(10)跟的介片語詞擴展閱讀:
一、keep的單詞用法
v. (動詞)
1、keep的基本意思是「保留,保管,保存,留下,保持」,指使某人或某物繼續保持某種狀態。引申可作「管理,經營」「料理,照顧」「撫養,養活,飼養」「遵守,維護」「慶祝」「耽擱」「記」等解。
2、keep可用作及物動詞,也可用作不及物動詞。用作及物動詞時,接名詞或代詞作賓語(不可接動詞不定式作賓語),也可接雙賓語,其間接賓語可轉化為介詞for的賓語。keep用作不及物動詞作「保存」解時,主動結構常含被動意義。
3、keep還可接以形容詞、副詞、as短語、現在分詞(短語)、過去分詞(短語)等充當賓語補足語的復合賓語,但不可接含動詞不定式的復合賓語。
4、keep作「保持,繼續」解時還可用作系動詞,後跟表語,該表語可由形容詞、副詞、名詞、動名詞或介詞短語等充當,此用法keep有時可用於進行體。
5、keep後接介詞from,再接名詞或動名詞,表示「使自己不做某事」,主要用於否定句或疑問句。
6、由keep構成的常用習語大多不用於進行體。
二、短語辨析
keep up with, catch up with
這兩個短語都可表示「趕上」。其區別是:
1、catch up with表示從落後的狀態迎頭趕上。
如:You go on,I will soon catch up with you.
你先走,我很快會趕上你的。
2、keep up with表示跟上某人以至不落後。
如:She had to run to keep up with them.
她得跑步才能跟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