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強識造句
『壹』 誇獎一個人的頭腦很好,知識特別牢固的詞語有哪些成語,詞語都行
誇獎一個人的頭腦很好,知識特別牢固的成語:
1、 博聞強識
【拼音】: bó wén qiáng zhì
【解釋】: 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出處】: 《荀子·解蔽》:「博聞強志,不合王制,君子賤之。」《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舉例造句】: 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位博聞強識的學者。
2、 博古通今
【拼音】: bó gǔ tōng jīn
【解釋】: 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出處】: 《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舉例造句】: 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
3、滿腹經綸
【拼音】: mǎn fù jīng lún
【解釋】: 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乾和智謀。
【出處】: 《周易·屯》:「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舉例造句】: 仲老,真佩服,滿腹經綸!這果然是奧妙!
4、見多識廣
【拼音】: jiàn ō shí guǎng
【解釋】: 識:知道。見過的多,知道的廣。形容閱歷深,經驗多。
【出處】: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舉例造句】: 她是每天上街去買菜的,自然見多識廣,知道這東西的時價。
『貳』 05網用博學多才、見多識廣、學貫中西、博聞強識造句
1、劉老師博學多才,無論文理科問題問他都可以。
2、老王見多識廣,這點伎倆騙不到他的。
3、小劉學貫中西,解決問題有一手。
4、小明博聞強識,很多東西過目不忘。
『叄』 什麼樣的知識( )的知識
1、博古通今bó gǔ tōng jīn,成語解釋: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成語出處:《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造句: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
2、不識不知bù shí bù zhī,成語解釋:沒有多少知識。舊喻民風淳樸。成語出處:《列子·仲尼》:「堯乃微服游於於康衢,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造句:然嘗聞堯舜之世,十日一風,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鑿井而飲,所謂「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是也。
3、博聞強識bó wén qiáng zhì,成語解釋: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成語出處:《荀子·解蔽》:「博聞強志,不合王制,君子賤之。」《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造句: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位博聞強識的學者。
4、不辨菽麥bù biàn shū mài,成語解釋: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後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成語出處:《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
造句:世間也盡有不辨菽麥的人。
5、金聲玉振jīn shēng yù zhèn,成語解釋: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識淵博,才學精到。成語出處:《孟子·萬章下》:「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
造句:金聲玉振,寥亮於區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