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的拼音組詞
『壹』 口加個丁的組詞和拼音
叮 dīng
叮當 叮咚
『貳』 「口」字是多音字嗎怎麼拼音各怎麼組詞的
yā壓力
yà壓根兒
望採納,謝謝!
『叄』 供的多音字組詞和拼音
供[ gòng ]上~。~認。口~。
供[ gōng ]~給(jǐ);~應。~參考。
曲[ qǔ ](~兒)歌曲內:~調容。戲~。小~兒。高歌一~。
曲[ qū ]~線。~尺。彎腰~背。山回水~。~徑通幽。是非~直。
縫[ fèng ]裂~。門~兒。見~插針。床板有道~。
縫[ féng ]:~衣。~上。動過手術,傷口剛~好。
龜[ guī ]烏~。龜板。~趺
龜[ jūn ]同「皸」龜裂。
龜[ qiū ]龜茲。
(3)口的拼音組詞擴展閱讀:
供
[ gōng ]
作動詞時,准備著東西給需要的人應用:供應、供給(jǐ)、供求、供應、供需、供銷、提供、供不應求。
作形容詞,通「恭」,恭敬、有禮貌。
[ gòng ]
1.奉獻:供養、供獻、供奉、供佛、供職。
2.祭祀用的東西:供桌、供品、供果、上供。
3.被審問時在法庭上述說事實:招供、口供、供狀、供認、供詞。
『肆』 口的組詞拼音
開口
[kāi
kǒu]
1.張口說或笑。
井口
[jǐng
kǒu]
1.井的上頂。
戶口
[hù
kǒu]
1.指一地住戶及其回人口。一家叫一答戶,一人叫一口不敢斂戶口。--《聊齋志異.促織》言其戶口。--清.洪亮吉《治平篇》戶口消落。戶口則增。
借口
[jiè
kǒu]
1.假託某種理由。
變口
[biàn
kǒu]
北方曲藝表演中稱運用各地方言為變口。
收口
[shōu
kǒu]
1.編織物開口處收攏起來。
住口
[zhù
kǒu]
停止說話;不要講下去。
閉口
[bì
kǒu]
閉住嘴不說話,不表態。
進口
[jìn
kǒu]
1.從別的國度、地區購進[商品]。
苦口
[kǔ
kǒu]
1.反復懇切地說。
關口
[guān
kǒu]
通往一個地區的山口,隘路。
『伍』 口的組詞拼音
一、口的拼音:kǒu
二、部首:口
三、釋義:
1、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版:~腔。~才權。~齒。~若懸河。
2、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
3、出入通過的地方:門~。港~。
4、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
5、破裂的地方:~子。
四、筆順:豎、橫折、橫。
(5)口的拼音組詞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借口
[jiè kǒu]
以(某事)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不能~快速施工而降低工程質量。
2、口才
[kǒu cái]
說話的才能:有~。他~好,說起故事來有聲有色。
3、口語
[kǒu yǔ]
談話時使用的語言(區別於「書面語」)。
4、進口
[jìn kǒu]
(船隻)駛進港口。
5、戶口
[hù kǒu]
住戶和人口,例如舊時稱某一地有若干戶,若干口。
6、閉口
[bì kǒu]
合上嘴不講話,也比喻不發表意見:~不言。
7、關口
[guān kǒu]
來往必須經過的處所:把守~。
『陸』 口加喜是什麼字(拼音和組詞)
xī
[部首]口[五筆]KFKK[筆畫]15
[釋義]1. 喜笑的樣子或聲音。2. 嘆詞,表示驚嘆。
組詞:嘻嘻哈哈
『柒』 什麼口組詞
組詞什麼口的詞語有很多,比如分口、垛口、塞口、課口、關口、省口、死口、快口、發口、籍口、搬口、身口、鉗口、江口、調口、趕口、盪口、甚口、趁口、劇口、嚼口、夏口、角口、佞口、牲口、仇口等。
(7)口的拼音組詞擴展閱讀:
詞語解析:
一、分口
1、拼音:fēn kǒu
2、釋義:河流或道路分出岔口。
3、出處:唐 王泠然 《題河邊枯柳》詩:「流從鞏北河分口,直到淮南種官柳。」
白話文:「流從鞏北河分出的岔口,一直到淮南種官柳。」
二、垛口
1、拼音:ǒ kǒu
2、釋義:泛指城牆上呈凹凸形的短牆,亦指指曲藝演員將好幾句押韻的歌詞一句緊接一句地連續唱出來。
3、出處:梁斌 的《紅旗譜》第四六中同樣有「他躺在床上,望著樓頂,望著這遠方靜謐的城堡上的垛口。」
三、塞口
1、拼音:sāi kǒu
2、釋義:塞門。
四、課口
1、拼音:kè kǒu
2、釋義:唐至元代納稅服役丁口的名稱。
五、關口
1、拼音:guān kǒu
2、釋義:指通往一個地區的山口,隘路。
3、出處:《史記·滑稽列傳》:「 洛陽有武庫、 敖倉,當關口,天下咽喉。」
白話文:「洛陽有武庫、豐富,通往一個地區的山口,天下的咽喉要道。」
『捌』 吶的拼音和組詞
吶:
拼 音: ①nà ②nè
部 首: 口
結 構:左右結構
筆 順:豎、橫折、橫、豎、橫折鉤、撇回、點
組 詞:吶喊、答 嘴吶、 嗩吶、 吶吃、 吶口、 拙吶、鎖吶、 澀吶
釋 義:
[ nà ] 〔~喊〕大聲呼喊,如「~~助威」、「搖旗~~」。
[ nè ] 古同「訥」,說話遲鈍。
『玖』 和的拼音組詞
和的拼音是hé、hè、huò、huó、hú。和組詞有:暖和、平和、和面、和好、總和、溫和、飽和。
一、暖和 [ nuǎn huo ]
1、溫暖。謂不冷也不太熱。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這么大的一所房子,走東到西的沒有一塊暖和地方。」
2、使之暖和。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題敘:「是他衰老的身上的體溫,暖和著那個孱弱的小女孩的。」
3、感到溫暖。
老舍《四世同堂》十七:「李四爺的心中暖和了一點,把小紙包接了過來。」
二、平和 [ píng hé ]
1、平正諧和;調和。
元·耶律楚材《彈相思二絕》之一:「秋思而今不入時,平和節奏苦嫌遲。」
2、寧靜;溫和;不偏激。
茅盾《子夜》七:「吳蓀甫又打斷了 費小鬍子 的話,口氣卻平和得多,而且臉上也掠過一絲笑影。」
3、康復;痊癒。
唐·顏真卿《與御史帖》:「竊聞尊候平和,真卿瞻仰瞻仰!」
4、方言。謂紛擾停止。
三、和面 [ huó miàn ]
用水揉和麵粉。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餅法》:「酒魚眼沸,絞去滓,以和面,面起可作。」
『拾』 帶口字旁的字有哪些
帶口字旁的字有:咬、聽、啼、吃、喊。
一、咬
1、拼音:yǎo
2、釋義:牙齒夾住或弄碎東西;齒輪、螺絲等互相卡住;牽扯無辜的;.話說得肯定;讀准字音。
3、組詞:反咬(fǎn yǎo)
4:引證解釋:吳晗 《論打手政治》:搶了主席台,打傷了人不算,還反咬一口,說是被打的打了人。
二、聽
1、拼音:tīng
2、釋義:用耳朵接受聲音;服從;接受;照辦;任憑;判斷;治理。
3、組詞:聆聽(líng tīng)
4:引證解釋:徐遲《牡丹》:魏紫坐在包廂中,凝視著舞台,聆聽著歌樂,不覺以為所有劇中女主角都是她自己。
三、啼
1、拼音:tí
2、釋義:啼哭;某些鳥獸叫。
3、組詞:啼哭(tí kū)
4:引證解釋: 魯迅 《墳·未有天才之前》:其實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的一樣,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
四、吃
1、拼音:chī
2、釋義:食物放嘴裡經咀嚼咽下;吸收液體;消滅多用於軍事;承受;禁受;受;挨;耗費。
3、組詞:吃力(chī lì)
4:引證解釋:老舍 《駱駝祥子》:沒想到自己的腿能會這樣的不吃力,走到小店門口他一軟就坐在了地上。
五、喊
1、拼音:hǎn
2、釋義:大聲叫;叫人;稱呼。
3、組詞:吶喊(nà hǎn)
4:引證解釋:魯迅《吶喊·自序》: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