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組詞和拼音
計的拼音組詞:抄
[jì]
部首:訁
五筆:YFH
筆畫:4
繁體:計
1.計算。 2.測量或計算度數、時間等的儀器。 3.主意;策略;計劃。 4.做計劃;打算。 5.計較;考慮。 6.姓。
常見組詞:設計 總計 斤斤計較 計算
『貳』 儀的拼音和組詞
儀拼音:[yí]
組詞 :
禮儀、
儀式、
儀態、
儀器、
威儀、
心儀、
土儀、
儀容、
司儀、
賀儀
『叄』 儀拼音組詞音序
儀來音序Y
儀
拼音:源 yí , 筆劃: 5
部首: 亻 五筆: wyqy
基本解釋:儀
(儀)
yí
人的外表或舉動:儀態。儀表。
按程序進行的禮節:儀式。儀仗
以上供參考
『肆』 賓組詞和拼音
拼音:bīn,組詞如下:
方賓、賓儀、賓鴻、賓位、賓回萌、賓雁、賓師、賓星答、娛賓、蠟賓、賓徒、賓幕、宴賓、正賓、山賓、支賓、賓宇、賓國、司賓、賓旅、賓實、賓鐵、寅賓、賓射、鄉賓、賓燕、嚴賓、賓合、賓者、賓道、
基本字義: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賓的古字形像主人在家中迎接客人,本義是引導,迎接賓客,引申指賓客。客人來訪往往會送上見面禮,古又引申指贈送。也指贈送的物品。
會意字,甲骨文「賓」字像主人(用構件A或構件B表示)在家中(用構件C「宀」表示)迎接客人(用構件D「萬」表示);屋裡一人跪坐,對面有客,屋外一隻腳(用構件E表示),表示客從外來。
它非常形象,只是筆畫太多,因此也被簡化隸定作𡧊。本義是引導,迎接賓客。賓客往往不是空手來,而是帶有禮物,所以周代金文加上「貝」,並引申出贈送、贈品等義。
(4)儀拼音和組詞擴展閱讀
字形演變

組詞解釋:
1、方賓
石龍芻的別稱。
2、賓儀
亦作「賔儀」。賓客所遵行的禮儀。
3、賓鴻
亦作「賔鴻」。即鴻雁。
4、賓位
賓客的席位。
5、賓萌
亦作「 賓孟 」。
『伍』 冊的拼音和組詞
冊的拼音是「來cè」,聲自母是c,韻母是e,讀作第四聲,組詞如下:
1、手冊
拼音:[shǒu cè]
釋義:匯集常用的基本資料,供手頭查考的工具書。有綜合性的手冊,如《人民手冊》;也有專科性的手冊,如《醫療衛生手冊》。

2、注冊
拼音:[zhù cè]
釋義:向有關機關、團體或學校登記備案:~商標。新生報到~從9月1日開始。
3、冊頁
拼音:[cè yè]
釋義:中國書畫裝裱形制之一。多用於收藏小幅書畫。
4、冊子
拼音:[cè zi]
釋義:裝訂好的本子:相片~。戶口~。寫了幾本小~(書)。
5、冊封
拼音:[cè fēng]
釋義:帝王通過一定儀式把爵位、封號賜給臣子、親屬、藩屬等。
『陸』 悶和儀的多音字組詞和拼音
悶拼音:[mèn組詞:愁悶。沉悶。郁悶。悶懣。悶悶不樂 mēn]組詞:悶氣。悶熱
『柒』 探的拼音和組詞
一、探的聲母t,韻母an,拼音tàn。
二、部首:扌
三、釋義:
1、尋求:~求回。
2、偵察答打聽:~問。~聽。
3、做偵察工作的人:~馬(偵察騎兵)。
4、訪問,看望:~望。~親。~監。
5、頭或上體伸出,手伸入:~身。
四、筆順:橫、豎鉤、提、點、橫撇/橫鉤、撇、點、橫、豎、撇、捺。

(7)儀拼音和組詞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探望
[tàn wàng]
看(試圖發現情況):四處~。他不時地向窗外~。
2、鑽探
[zuān tàn]
指用鑽機向地下鑽孔(井),從不同深度取出岩石及礦石樣品。
3、探求
[tàn qiú]
探索追求:~學問。~真理。
4、探測
[tàn cè]
對於不能直接觀察的事物或現象用儀器進行考察和測量。
5、探尋
[tàn xún]
探求;尋找:~真理。~地下礦藏。
6、試探
[shì tàn]
試著探索:~找出解決問題的更為妥善的辦法。
7、探聽
[tàn tīng]
多指方式比較秘密、措辭比較含蓄的。
8、探詢
[tàn xún]
探問;詢問。
9、探險
[tàn xiǎn]
到從來沒有人去過或很少有人去過的艱險地方去考察。
『捌』 燭的拼音和組詞
燭的拼音抄:zhú,組詞:燭照 、燭淚、 燭籠、 朗燭 、青燭 、燭察、翠燭、籠燭
燭釋義:
1、蠟燭。
2、照亮;照見。
3、俗稱燈泡的瓦數為燭數,如50燭的燈泡就是50瓦的燈泡。
(8)儀拼音和組詞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翠燭[cuì zhú]
燐火。
2、籠燭[lóng zhú]
籠燈。
3、燭遠[zhú yuǎn]
光照遠方。
4、光燭[guāng zhú]
照耀。
5、燭簽[zhú qiān]
插蠟燭的簽子。
6、燭照[zhú zhào]
照亮:陽光~萬物。
7、燭淚[zhú lèi]
指蠟燭燃燒時淌下的蠟油。
8、青燭[qīng zhú]
即南天燭。植物名。道家炮製青精飯的原料之一。
9、燭察[zhú chá]
明察,洞察。
10、龍燭[lóng zhú]
燭龍神所銜之燭。
『玖』 議的組詞和拼音
1、會議
[huì yì]
有組織有領導地商議事情的集會:全體~。廠務~。工作~。
2、商議
[shāng yì]
為了對某些問題取得一致意見而進行討論:這個問題如何解決,還須好好~一下。
3、建議
[jiàn yì]
提出主張:~休會。
4、提議
[tí yì]
商討問題時提出主張來請大家討論:有人~,今天暫時休會。
5、異議
[yì yì]
不同的意見:提出~。
6、決議
[jué yì]
經會議討論,表決通過的議案。
7、芻議
[chú yì]
謙辭。稱自己粗淺的議論。
8、附議
[fù yì]
同意別人的提議,作為共同提議人:小陳提議選老魏為工會主席,還有兩個人~。
9、抗議
[kàng yì]
對某人、某團體、某國家的言論、行為、措施等表示強烈的反對:提出~。舉行~示威。
10、議員
[yì yuán]
議會的成員。在資本主義國家,上議院議員一般由間接選舉產生,下議院議員一般由直接選舉產生。
11、議會
[yì huì]
也叫國會。

12、倡議
[chàng yì]
首先建議;發起:~書。我們~開展勞動競賽。
13、復議
[fù yì]
對已作決定的事再做一次討論:事關大局,廠領導還要~。
14、動議
[dòng yì]
會議中的建議(一般指臨時的):緊急~。
15、議長
[yì zhǎng]
議會的領導人。
『拾』 朝的兩種拼音和兩種組詞
朝【cháo】組詞:朝向、朝廷、朝著
朝【zhāo】組詞:朝陽、朝氣
朝(拼音:zhāo、cháo)是漢語常用字 ,最早字形見於商代甲骨文 。
朝的古字形像日出草木之中而月還未落的樣子,本義指早晨,如:朝陽、朝露。「朝」是一天的開始,也表示今天,如:今朝。以上義讀zhāo。「朝」也讀cháo。古代早朝聽政,百官皆至,所以就把早晨聚眾議事的地方稱為「朝廷」。
把大臣見皇帝叫上朝、朝見。由朝廷這層意思,把君主統治的時期稱為朝代。由朝見皇帝這層意思,「朝」字又有面對著的意思,這是唐以後的晚起義。此外「朝」也是朝鮮的簡稱。
會意字。最早字形見於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從「日」「月」「茻」會意。上下都是草字形,而在草叢中有「日」和「月」字,日月同現於草木之中,朝日已出而殘月未落。表示「朝暮」之「朝」(zhāo)。
金文中則演變為從「日」「茻」「巜」或「川」會意。在金文中,右邊像一條清澈的河流,河裡的水緩緩地流淌,左邊是河岸,河岸上草木茂盛。草叢中有一個「日」字,表明一輪紅日,正從河邊的草木間冉冉升起。
這實際上是「(潮)」 的本字,潮水晨漲夕退,故「朝」的另一古義是早上漲潮。小篆以後,字形發生了不少變化。 楚文字中右部進一步訛變為「舟」。
戰國文字或徑從「水」旁,作「(潮)」 。《說文解字》「朝」作「,字形由「倝」和「舟」構成,「倝」是古文字中「日」和周圍「屮」形的訛變,而「舟」則是水形的訛變。有資料認為「舟」與「朝」聲古音接近,故可用為聲旁。
到了隸變階段,又進一步以金文為基礎,將左旁變為「」,右旁變為「月」。雖則左右兩部件都不表音表意,但也勝於小篆,以後便以漢隸為基文,楷化為現代的「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