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詞語造句 » 囫圇吞棗怎麼造句

囫圇吞棗怎麼造句

發布時間: 2020-12-23 15:54:18

『壹』 囫圇吞棗造句,用囫圇吞棗怎麼造句

◎ 一飯一粟,來處復不易,制一本好書的產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們豈可草草讀過,不說對不住作者,就對自己的本身說,也不應囫圇吞棗一般地來讀書。
◎ 如果使學生處於被動狀態,讓學生囫圇吞棗死記硬背,即使在學生的頭腦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識,也不可能增進他們的思考力。
◎ 然而,人們來不及鑒別、吸收和消化,只能採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圇吞棗的辦法,良莠不分,拾起來便用。
◎ 行為主義的交替反應之說便用以補救這種囫圇吞棗之弊。
◎ 水子回到家,將布克寫給自己的信囫圇吞棗地看了。
◎ 那種只有一個籠統說法的囫圇吞棗式的教科書,只能使學生」食而不化」,難以理解。
◎ 在學習前人的東西時,取囫圇吞棗的方法,不能消化並理解其所以然。
◎ 爺爺也不要求這些,因為他本來就講不明白那些詩,只能讓我囫圇吞棗。
◎ 倘使囫圇吞棗,似乎沒有多大用處。[1]

『貳』 囫圇吞棗怎麼造句,用成語囫圇吞棗


【成語】:復 囫圇吞棗
【拼音】制: hú lún tūn zǎo
【解釋】: 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處】: 宋·圓悟禪師《碧岩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造句:

1、爺爺也不要求這些,因為他本來就講不明白那些詩,只能讓我囫圇吞棗。

2、讀書不可囫圇吞棗,方能體會其中精華所在。

3、讀書不是競賽,你是去悅讀,因此不妨慢慢地來,就好像品味美味的佳餚或享受愉悅的性愛:請細細的體味,切勿囫圇吞棗。

4、「不管什麼事,你都可以囫圇吞棗,」他說,「或者你可以試著理解它。」

5、認認真真地看一本書,勝過囫圇吞棗地看十本書。

6、我已經讀過數不清的電子書,囫圇吞棗了各種博主的許多經驗,知道了所有可能的結果。

7、我們囫圇吞棗地吃了幾口就出門了。

8、囫圇吞棗的吃完午飯,然後又整個下午昏昏沉沉?

9、有些老師不重講解,只讓學生囫圇吞棗地一直讀。

10、行為主義的交替反應之說便用以補救這種囫圇吞棗之弊。

『叄』 囫圇吞棗的意思和造句

囫圇:整個兒
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造句:
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讀到內涵
讀到中心才能讀好

『肆』 囫圇吞棗怎麼造句

不懂的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圇吞棗.
你看四大名著的時候一目十行,隨便瀏覽的話無異於囫圇吞棗,是沒有效果的.
讀書要有收獲,千萬不能一目十行、囫圇吞棗.
希望可以幫到你!

『伍』 囫圇吞棗怎麼造句

不懂的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圇吞棗.

你看四大名著的時候一目十行,隨便瀏覽的話無異於囫圇吞棗,是沒有效果的。

讀書要有收獲,千萬不能一目十行、囫圇吞棗。

希望可以幫到你!

『陸』 囫圇吞棗造句

讀書不能囫圇來吞棗,要讀到源內涵,讀到中心才能讀好。 這里有很多
◎ 一飯一粟,來處不易,一本好書的產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們豈可草草讀過,不說對不住作者,就對自己的本身說,也不應囫圇吞棗一般地來讀書。
◎ 如果使學生處於被動狀態,讓學生囫圇吞棗死記硬背,即使在學生的頭腦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識,也不可能增進他們的思考力。
◎ 然而,人們來不及鑒別、吸收和消化,只能採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圇吞棗的辦法,良莠不分,拾起來便用。
◎ 行為主義的交替反應之說便用以補救這種囫圇吞棗之弊。
◎ 水子回到家,將布克寫給自己的信囫圇吞棗地看了。
◎ 那種只有一個籠統說法的囫圇吞棗式的教科書,只能使學生」食而不化」,難以理解。
◎ 在學習前人的東西時,取囫圇吞棗的方法,不能消化並理解其所以然。
◎ 爺爺也不要求這些,因為他本來就講不明白那些詩,只能讓我囫圇吞棗。
◎ 倘使囫圇吞棗,似乎沒有多大用處。[1]

『柒』 囫圇吞棗的意思及造句

【囫圇吞棗解釋】: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內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容考。
1) 我們要認真理解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切勿囫圇吞棗。
2) 他只是把這首詩囫圇吞棗地背下來了,至於什麼意思一點兒也不清楚。
3) 理解膚淺是因為看書時囫圇吞棗,所以我們要認真讀書,反復思考。
4) 不懂得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圇吞棗。
5) 水子回到家,將布克寫給自己的信囫圇吞棗地看了。
6) 不懂的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圇吞棗。
7) 培訓講課有點粗糙,囫圇吞棗,還得回家好好研究。
8) 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提倡積極思考,反對不求甚解,囫圇吞棗。
9) 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讀到內涵,讀到中心才能讀好。
10) 行為主義的交替反應之說便用以補救這種囫圇吞棗之弊。

『捌』 囫圇吞棗造句

不懂的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圇吞棗。
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讀到內涵,讀到中心才能讀好。
學問二字,學是學,問是問。要多問,不可再囫圇吞棗了。
囫圇吞棗地吃食物是個壞習慣。

『玖』 怎樣用「囫圇吞棗」和「不求甚解」造句

造句:

「囫圇吞棗」:做學問不可以一知半解、囫圇吞棗,要把問題看明白。

「不求甚解」:讀書切忌不求甚解,對於不懂的地方要多問老師多查資料。

『拾』 囫圇吞棗,造句

在學習上決不能囫囝吞棗,一定要弄懂弄清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