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詞語造句 » 用渡江造句

用渡江造句

發布時間: 2020-12-21 23:10:19

❶ 新聞兩則 百度百科

一、整體把握

渡江戰役1949年4月20日晚開始,6月2日結束,戰役關鍵是開始後的三四天。在渡江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刻,毛澤東親自撰寫《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及時報道戰況,給全國人民和全軍將士以極大鼓舞,對於瓦解敵軍鬥志,鼓舞我軍士氣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要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是看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從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戰役的壯闊。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奇觀。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冒著炮火,奮勇挺進,直取對岸的景象。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該是多麼激動振奮!

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是看導語。從導語還可以知道渡江區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長達一千餘華里。從導語還可以知道戰役的全局,敵陣業已沖破,戰役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要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容,是看主體部分。主體部分報道了三路大軍渡江的進展,列表如下:

時間
兵力
渡過兵力

中路軍
安慶——蕪湖
20日夜——21日夜
30萬
30萬

西路軍
九江——安慶
21日17時——22日22時
35萬
2/3

東路軍
南京——江陰
21日17時——22日22時
35萬
大部

主體部分還分析了中西兩路敵軍毫無鬥志的原因,我軍是英勇善戰,銳不可當,敵軍則被自己玩弄的和談陰謀瓦解了鬥志。

這篇新聞,氣勢磅礴。毛澤東作為全軍統帥,匯總各路戰況,全面報道渡江戰役,反映了整個戰役的磅礴氣勢,表現了恢宏的氣度。

這篇新聞,語言准確精練,鏗鏘有力,書面語和口頭語相穿插,相得益彰。

二、問題研究

1.怎樣把握這篇新聞的諸種要素?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敘要素,包括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新聞比較簡短,把握新聞六要素也不難。只要把六個要素化成六個問題,閱讀的時候留意這六點,一點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舉例來說,讀到「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心裡懸著六個問題,就會注意:人物?中路軍30萬人。時間?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時內。地點?安慶、蕪湖線。原因?要渡江。經過?突破安慶、蕪湖線。結果?渡過三十萬人,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一般新聞作品的各種要素不像這樣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養成留意要素的習慣,讀別的敘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節內容了。

這篇新聞,分述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就要分別把握各種要素。

2.謀篇布局探究:為什麼按中、西、東的順序敘述?西路軍與東路軍是同時發起渡江作戰的,為什麼先說西路軍,再說東路軍?分述三路戰況,為什麼又能一氣呵成?

中路軍首先發起渡江作戰,所以先說。西路軍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敵軍抵抗甚為微弱,而東線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所以西路接著中路說,合在一起,可以議一議。最後說東路激戰,文勢也湧起高潮。

這篇新聞的主體,三路三個層次,看三個層次的銜接,就可以悟出全文一氣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從時間說起,中路一層開頭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層開頭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這樣並列,層次分明,又緊相銜接。說了西路戰況之後,又合起來有所議論,議論最後一句是「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於南京九江一線。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話題從「西面」轉向「東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轉到了下一層。可見,作者是很注意一層與一層之間的銜接的,所以全文流轉順暢,一氣呵成。

3.語言探究:作者譴詞造句是怎樣做到准確精練,鏗鏘有力的?

准確,首先是用詞准確。例如,「沖破」與「突破」詞義有所區別,「沖破敵陣」「突破安慶、蕪湖線」「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都運用得准確。又如,東面防線經過整天激戰,敵軍一部分被殲滅,另一部分被擊潰,不是一概說殲滅,或者一概說「擊潰」,而是說「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

一個詞往往還有程度的差別,有時需要說明程度,表達才算準確。例如,「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加上「較為」二字就十分准確。而湯恩伯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加上一個「很」,可見他驕傲自負的心理。

必須明確交代的地方,一點也不含糊。例如,「西起九江」後面還註明「不含」,也是為了明確。

語言的精練、鏗鏘,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能用單音節的詞不用雙音節詞。電文要求極端精練,軍事用語更要求斬截有力。二是適當採用文言詞。例如,「至發電時止」斬截有力,如果寫成「到發電文的時候為止」,就拖沓了。又如,「現已佔領」不說「現在已經佔領」。這類例子還很多。

這篇新聞許多語句很文氣。例如,「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但是說到國民黨官兵的情緒,又非常口語化,「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一、整體把握

南陽,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地,我軍解放南陽,軍事上具有重大意義,標志蔣軍走上了節節敗退的道路,我軍走上了節節勝利的道路。毛澤東親自撰寫這則新聞,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鬥志。

這一則新聞沒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內容,需要劃分層次。

第一層,是導語,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南陽守敵棄城南逃的背景、時間。

第二層,是背景資料,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第三層,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局潰敗的背景。

第四層,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成績主要有三項。第一,恢復和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極大地擴大了老根據地。

第二,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部隊,發展了我黨武裝力量。

第三,糾正了「左」的策略,採取了正確的策略,孤立了敵人,鞏固了根據地。

第五層,預言南陽逃敵王凌雲前途黑暗。

讀這一則新聞,可以感知,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階段以後,我軍完全掌握了全國戰場的主動權,經過一年多英勇奮戰,蔣介石全軍崩潰之勢已成,敗局已無可挽回。

二、問題研究

這一則新聞,為什麼不僅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的戰績?

南陽解放,是南線人民解放軍一年多來取得偉大勝利的必然結果,所以南陽解放之日正是總結一年多來偉大勝利的最好時機。另一方面,總結一年多來的戰績,也可以說明蔣軍為什麼棄城南逃。

練習說明

一、閱讀新聞,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記敘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試分別理清這兩篇新聞的六要素。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運用新聞六要素知識整體把握兩則新聞的內容。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餘華里長江戰線

事件發生的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作戰。

經過與結果: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三十萬人全部渡過,佔領長江南岸。西路軍三十五萬渡過三分之二,已佔領廣大南岸陣地。東路軍三十五萬已渡過大部,經過整天激戰,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佔領南岸陣地,控制江陰要塞,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於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南陽的蔣軍,不得不被迫棄城南逃。

經過與結果:自去年七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後進軍,大量殲敵,擴大並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雲棄城南逃,我軍當即佔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據點外,全部為我解放。

二、閱讀新聞,還要注意它的結構的五個部分,即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導語是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主體是新聞的軀干,它用充足的事實表現主題,是對導語內容的進一步擴展和闡釋;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背景和結語有時可以暗含在主體中。說說《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導語是什麼,從哪幾方面總領了全文;它的主體部分分幾個層次,是怎樣銜接在一起的。

本題傳授新聞結構知識,要求運用知識,就主要的兩點具體分析一則新聞。

其導語是開頭兩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這一導語從渡江作戰兵力、戰線(即渡江區域)、戰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主體部分分三個層次,分述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渡江作戰情況。第二層次開頭說時間,「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與第一層次開頭「二十日夜起」相並列。第二層末的議論說到戰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說到督戰原因:「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於南京九江一線。」接著以嘲笑湯恩伯的口吻說:「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這一句在二、三層之間起了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

三、朗讀兩則新聞,然後聯繫上下文,比較下邊每組中的兩個句子,說說哪一句好,為什麼。

①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越過安慶、蕪湖線,到達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共渡過三十萬人。

②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

(提示:注意從詞語含義的差異上體會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

①結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較語句的感情色彩。)

①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

②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而且擴大了根據地。我們的根據地不僅鞏固了,而且贏得了人民群眾衷心的擁護。

(提示:注意從語言的生動形象性上比較。)

本題引導學生用比較的方法揣摩遣詞造句,三個小題分別從不同角度探究,都作了提示。宜引導學生細心品味,以增強語感,更好地學習語言。

第一小題,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敵軍防守,我軍殲滅或擊潰守敵,沖破敵陣。用「越過」表現不出經過戰斗。「渡至」比「到達」含義豐富,有橫渡與到達兩層意思,且文字簡潔有力。「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時間明確,且含渡江迅疾,作戰順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達這些意思。

第二小題,②句好。「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有嘲諷意味,嘲諷湯恩伯過高估計東面防線的鞏固性,過低估計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倘說「結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無感情色彩,且與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復。

第三小題,①句好。語言生動形象,森林的形象,枝葉茂盛的形象,生機勃勃,富有氣勢。

❷ 哪位大神可以用螞蟻渡江的來造句的!!

見過螞蟻渡江的人,都會被螞蟻的精神所感動。

❸ 用渡江造句一個句子

全部人馬已經安全渡江。
你什麼時候渡江?
這是渡江戰役的地點。
他們開船渡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