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詞語造句 » 衛國的衛造句

衛國的衛造句

發布時間: 2021-03-02 00:14:29

① 用胡思亂想和保家衛國造句

我緊握手中槍,·站崗在邊防。胡思亂想感慨激昂,誰敢再侵我國土,我就把誰葬身海洋!保家衛國是我軍人的神聖職責,是我堅定的政治方向與立場!保家衛國我願無私奉獻!哪怕是生命我也心甘!/

② 古代的,什麼戰國,楚國,衛國的衛怎麼寫

③ 衛的組詞

衛冕 衛生 衛戍 衛士 衛星 衛藏 衛道 衛氣 衛霍 衛護 衛兵 衛玉 衛所 衛娘 衛鶴
衛鼎 衛服 衛樂 衛足 衛虎 衛翼 衛水 衛蘧 衛城 衛奉 衛籍 衛卒 衛魚 衛子 衛闕
衛顧 衛守 衛輔 衛畿 衛畫 衛賜 衛蹕 衛隊 衛攝 衛養 衛助 衛仗 衛侍 衛從 衛蔽
衛送 衛幕 衛布 衛符 衛索 捍衛 前衛 宿衛 拱衛 自衛 榮衛 精衛 保衛 營衛 護衛
侍衛 守衛 淇衛 翊衛 鄭衛 警衛 防衛 侯衛 儀衛 宸衛 攝衛 門衛 三衛 環衛 禁衛
武衛 屯衛 羽衛 離衛 戍衛 陶衛 葆衛 案衛 陵衛 千衛 兵衛 調衛 親衛 翼衛 輿衛
周衛 蹇衛 魯衛 後衛 維衛 虎衛 扞衛 仙衛 珍衛 廠衛 珂衛 容衛 頤衛 趙衛 戎衛
分衛 藩衛 驍衛 綦衛 飛衛 蕃衛 承衛 大衛 杜衛 驃衛 扈衛 直衛 鞏衛 匡衛 勛衛
軍衛 城衛 冥衛 臣衛 擁衛 采衛 御衛 中衛 司衛 森衛 二衛 庇衛 五衛 四衛 龍衛
近衛 迦衛 呵衛 牙衛 徒衛 英衛 屏衛 諸衛 仗衛 餐衛 養衛 行衛 填衛 宮衛 將衛
戟衛 說衛 列衛 文衛 備衛 府衛 教衛 鎮衛 輔衛 白衛 贊衛 謹衛 戶衛 設衛 廟衛
從衛 邊衛 驅衛 遮衛 扶衛 校衛 蜃衛 巧衛 沒衛 沖衛 神衛 邏衛 鄣衛 陛衛 聳衛
陪衛
衛星城鎮 衛星雲圖 衛星通信 衛星導航 衛生設備 精衛填海 鄭衛之音 保衛延安
防衛過當 魯衛之政 沒衛飲羽 人造衛星 汪踦衛國 公共衛生 汪錡衛國 保家衛國
羈縻衛所 雅典衛城 楚腰衛鬢 氣象衛星 傾柯衛足 看殺衛玠 導航衛星 通信衛星
偵察衛星 燕巢衛幕 婦幼衛生 測地衛星 電視衛星 正當防衛 炊粱跨衛 引虎自衛
引狼自衛 放虎自衛 螳螂之衛 官官相衛 迦維羅衛 首尾相衛 螳蜋之衛

④ 用保家衛國造句

作家楊大俠小說中展現,正在此時,楊氏之門有一青年,武林人士喚之楊大俠,他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仗著練就了一套精妙絕倫、威力無窮的劍法,便拔劍上陣,保家衛國。

⑤ 關於保疆衛國的詩句,名言

唐 王昌齡
出塞二首(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內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容

《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唐】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
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
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
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
車師西門佇獻捷。

.《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唐】岑參
輪台城頭夜吹角,輪台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於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台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我是復制的!

如果我的回答你覺得滿意
請別忘記採納(^o^)y─~謝謝!

⑥ 「衛」姓是衛國後人嗎

一、姓氏來源:

來源於周國封地。
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第九子康叔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典籍《辭源》記載:「衛,古國名。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為狄所滅。戴公野處漕邑,文公又什居楚丘。始皇既統一。全國獨置衛郡,為附庸。至二世元年廢;衛,姓。周文王子康叔封於衛,子孫以國為氏。」
周成王姬誦元年(公元前1043年),商紂王之子武庚聯合管叔、蔡叔等叛亂,到了周成王姬誦三年(公元前1040年),周公旦平定叛亂,之後將黃河與岐河之間原紂王之子武庚的封地「康」及遺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祺氏、樊氏、飢氏、終葵氏)封給周文王的第九子姬封,使這七族商遺民成為姬封的臣民,因此姬封又稱康叔,他後來建都於朝歌(今河南淇縣),創國號為衛,因此又稱其為衛康叔。
在周公旦在晉封姬封為康叔時,曾作文相誡,這就是著名的《周公康誥》。
衛國強盛時,疆土有今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以及山東省西部一小部分,與晉、宋、齊、魯等諸侯國相鄰。
由於衛國居於周王朝的北方,與狄族為鄰,經常遭到狄族人入侵。春秋中期,衛懿公姬赤執政時期(公元前668~前660年在位)喜好養鵝,且淫樂奢侈。他養的鵝都有祿位,可以乘大夫一級的車出入宮門,大臣百姓非常不滿。周惠王姬閬十七年(衛懿公九年,公元前660年),狄族人大舉進攻衛國,衛懿公號召國人抵抗,國人們卻說,您的鵝有祿位,讓鵝去戰吧。因此衛軍將士全無鬥志,結果衛懿公被殺,全軍覆滅。狄族人攻入衛都,搶掠一空。後齊、宋兩國出兵援救衛國,立衛戴公姬申於漕(今河南滑縣舊城),於是漕成為衛國的第二個國都。
周惠王十九年(衛文公姬辟疆元年,公元前658年),衛國在齊國的幫助下重新建國,建都於楚丘(今河南滑縣)。衛國在楚丘時由衛文公當政,衛文公接受亡國教訓,修明政事,奮發圖強,重整軍備,使國力、軍力大增。
周襄王姬鄭十年(衛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42年),北方的邢國聯合狄族人再次攻衛國,遭到了衛國的強力反擊。(公元前635年),衛國一舉攻滅了邢國。
周襄王二十三年(衛成公姬鄭六年,公元前629年),為避狄族人的騷擾,衛成公又將都城遷於帝丘(今河南濮陽)。
衛國雖為周王朝的十二諸侯國之一,但卻是一個相對比較弱的諸侯國,常受其他諸侯國的支配。進入戰國時期以後,衛國國力更弱,無法抗拒七雄的進攻。到先秦時期的秦昭襄王贏則五十三年(衛懷君二十九年,魏安釐王魏圉二十三年,公元前254年),魏安釐王派軍隊攻佔了濮陽,衛國成為魏國的附庸國,僅有濮陽一城之地。
秦王贏政六年(衛元君十二年,公元前241年),秦國攻下魏國的朝歌和濮陽,將濮陽作為秦國東郡的治所,遷衛元君及其支屬於野王(今河南沁陽)作為附庸。故而,在秦國滅六國時期並未觸及到衛國公室。
直到秦二世嬴胡亥元年(衛君姬角二十一年,公元前209年),秦二世才廢衛君角為庶人,衛國徹底滅亡。因此,衛國實際上是西周最初所封十二諸侯當中除秦國之外最後一個滅亡的諸侯,也是立國時間最長的一個諸侯國家。
衛國自姬封於公元前1045年開國,至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廢姬角為庶人,共歷四十二代君王,八百三十六年國祚。
衛國滅亡之後,其公族子孫以及國民中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稱衛氏,世代相傳至今。衛氏族人大多尊奉衛康叔(姬封)為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漢朝時期朝鮮半島衛滿朝鮮,屬於以國名為氏。
衛滿朝鮮,亦稱衛氏朝鮮,公元前195~前108年,是漢朝初期由故燕國流亡者姬衛滿推翻了原朝鮮半島上的箕子朝鮮自立的一個政權,是朝鮮半島歷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獻證明的國家,但是對建國過程目前沒能夠考古學的考證。衛滿朝鮮在早期自稱為韓王。
在戰國時期,燕國在全盛時期勢力曾一度進入朝鮮半島,其地域在秦朝統一六國之後,亦歸入秦朝的統治之下。
據史籍《史記》的記載,漢朝初期,有一個名叫衛滿的故燕國人,原來是燕王盧綰的屬下。後燕王盧綰背叛漢朝,漢高祖劉邦率軍鎮壓,盧綰亡命匈奴,衛滿亦一同前往。後衛滿帶同千餘名黨徒進入朝鮮半島地區。
衛滿率領部屬剛到朝鮮時,曾得到朝鮮王箕準的禮遇。箕准曾拜他為博士,賜給圭,封給西部方圓百里的地方。箕準的目的很清楚,就是希望通過衛滿來為他守護西部邊境。然而衛滿是個很有政治野心的人,他利用封地為依託,不斷招引漢人流民,積聚自己的政治、經濟力量。
漢惠帝劉盈元年(公元前194年),羽翼已豐的衛滿派人向箕准假傳漢朝要派大軍來進攻,請求到准王身邊來守護。箕准不知是詐,許諾了衛滿的請求。於是衛滿趁機率軍向王都王險城(今朝鮮平壤)進發,一舉攻佔王都後,自立為王,國號仍稱朝鮮,歷史上稱其為「衛滿朝鮮」。箕准戰敗後,逃到了半島南部的馬韓地區。
衛氏王朝建立後,控制了朝鮮半島的北部地區,與西漢燕地相鄰。此時正值西漢惠帝時期,天下初定,遼東太守經漢廷批准,主動與朝鮮國王衛滿相約:衛滿為漢朝藩屬外臣,為漢朝保衛塞外,不使漢朝邊境受到侵犯;塞外各族首領朝見漢朝天子,以及各國與漢朝通商,不許從中阻擾。作為回報,漢朝答應給予衛滿以兵力和物資上的支援。
有了西漢藩屬外臣的身份和漢廷的軍事、經濟的支持,衛滿便開始不斷地侵凌和征服臨近小邦,真番、臨屯都主動前來歸順,衛氏政權的勢力因此迅速膨脹,領地擴大到方圓數千里。在史籍《三國志·魏書·東夷傳》中記載:「漢初,燕亡人衛滿王朝鮮,時沃沮皆屬焉」,可見當時的衛滿朝鮮已經征服了周圍的許多小國家和部落,領土有較大的擴展。
到了衛滿的孫子衛右渠成為朝鮮王時,更是大量招引漢人流民,以此來擴充衛氏政權的實力;而隨著衛氏勢力的日益雄厚,右渠不但自己不肯再向漢朝通商朝貢,而且還阻礙鄰近真番等小國與漢朝通商朝貢。漢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朝鮮半島小番君南宮等,因不滿朝鮮王右渠的控制,率眾二十八萬歸降漢朝,漢武帝以其地為蒼海郡。
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為加強與衛氏朝鮮的藩屬關系,派涉何為使節前往朝鮮,勸諭右渠王改變對漢朝的不友好政策,結果無效。涉何對出使沒有結果非常氣惱,在回國途中,將護送他出境的朝鮮裨王長殺死,並將情況飛報漢武帝。漢武帝不但沒有責怪涉何,還任命他做遼東郡東部都尉。右渠王對涉何懷恨在心,發兵突襲遼東,殺死涉何。這便是著名的「涉何事件」,它成了漢武帝發動對朝鮮戰爭的導火線。
就在這年秋天,漢武帝發兵五萬,由樓船將軍楊仆率領一支,從齊地渡過渤海;由左將軍荀彘率領一支,從陸路出遼東,水陸兩路聯合攻打右渠王。楊仆的水軍先到達朝鮮列口(今韓國大同江入海口處),未等荀彘的陸軍到達就單獨率領水軍進攻王險城,結果戰敗。荀彘的陸軍遭遇朝鮮西部大軍,久戰也沒有取勝。兩路大軍出師不利,消息傳到朝廷後,漢武帝大怒,再派衛山為使臣,前去曉諭右渠王。右渠王受漢朝兩路大軍壓迫,表示願意降服,派太子到漢廷謝恩,並獻上大量軍糧和馬匹。
然而,當太子帶領一萬士兵前往漢朝時,使臣和左將軍懷疑朝鮮太子有陰謀,要求他的軍隊不能攜帶武器;朝鮮太子則懷疑漢朝使臣和左將軍要謀害他,便率軍返回王險城。此事激起漢廷的憤怒,命令在朝鮮的兩路大軍加緊進攻王險城。由於王險城長期被漢軍包圍,在抵抗漢軍的問題上內部又發生了激烈的分歧。在第二年的漢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夏季,朝鮮右渠王被主和的臣屬殺害,王險城終於被漢軍攻陷,衛氏朝鮮滅亡。
漢武帝滅了衛氏朝鮮後,在其管轄地先後設置了樂浪、臨屯、玄菟和真番四郡,歷史上稱其為「漢四郡」。四郡之下設有很多縣,郡縣長官由漢朝中央派遣漢人擔任。很顯然,「漢四郡」的設置,說明漢武帝已經將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納入了漢帝國的統治范圍。
漢武帝之後,西漢在朝鮮半島北部的郡縣設置情況有所變化。漢昭帝劉弗陵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罷去臨屯、真番二郡,並入樂浪、玄菟二郡。樂浪郡治所仍在今朝鮮平壤,管轄貊、沃沮等族;玄菟郡治所則初在夫租(今朝鮮咸興),後因受貊所侵而遷往高句麗西北(今遼寧東部新賓地區),管轄高句麗、夫余等族。
漢王朝在朝鮮北部地區進行郡縣統治,客觀上大大促進了漢與朝鮮半島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助於漢朝先進文化在朝鮮漢朝郡縣地區的傳播。當時不僅有漢人官吏到朝鮮四郡去任職,更有很多富商大賈與農民前往經商、墾荒,史學家將這一時期朝鮮半島的文化稱作「樂浪文化」,其實也就是漢文化。
衛滿朝鮮滅亡之後,有其王族後裔子孫內遷中原,以故國名稱為姓氏,稱衛氏,主要分布在河南與山西交界處的焦作地區,逐漸生息繁衍,世代相傳至今。
要注意的是,該支衛氏皆為漢族,絕非朝鮮族。近有該支衛氏族人翻出「衛滿朝鮮」舊史,要求更改民族屬性為朝鮮族,這是非常錯誤的。
第三個淵源:源於鮮卑族,出自十六國時期鮮卑昌黎衛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據史籍《後燕錄》記載:晉朝時期,居於昌黎地區(今河南昌黎)鮮卑民族中有昌黎衛氏、渴燭渾氏部落,為鮮卑族的兩支氏族部落,北魏王朝建立後,皆隸屬於鮮卑拓拔部。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在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後,昌黎衛部隨之進入中原,在北魏孝文帝進行的漢化改革政策實施過程中,昌黎衛氏、渴燭渾氏皆漢化為單姓衛氏,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旺舒特部,屬於以居邑名稱漢化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旺舒特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奉命遷駐中衛(今遼寧沈陽)。明朝中葉以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angsut Hala,在明朝時期即已冠漢姓為衛氏。
⑵.蒙古族土默特氏,以部為氏,世居中衛(今遼寧沈陽)。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Tumot Hala。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衛氏。
⑶.蒙古族旺古爾沁氏,世居中衛(今遼寧沈陽)。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anggurcin Hala。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王氏,其中亦有部分族人以世居地名稱為衛氏者。
第五個淵源:源於女真族,出自明朝時期建州女真首領、建州衛官阿哈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阿哈出,完顏氏族成員,是明朝時期建州女真的第一任行政長官,原為女真胡里改(火兒阿)部首領。
胡里改部,源出宋朝時期的女真族英雄完顏·胡里改(烏延·胡里改),曷懶路星顯水人(今黑龍江牡丹江),公元1010~1170年,後為愛也窟(今黑龍江圖們江一帶)謀克,後授世襲河東南路婆朵火河(今山西汾陽河)謀克,其族逐漸來壯大為胡里改部。「胡里改」,就是金國東北部邊境地區的總稱,鎮所在今黑龍江省的依蘭市。
北宋末期的公元十二世紀初,女真統領完顏·阿骨打統一了女真民族各部,建立了強大一時的金國政權。以後,部分女真族人遷入中原,逐漸與漢族融合。留居在東北地區的部分女真族人,在元朝時期歸合芝府水達達等路管轄,在明朝初期,被分稱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三部分。
建州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綏芬河及長白山一帶,海西女真分布在松花江流域,東海女真則分布在黑龍江和庫頁島等地。明朝政府在當地設立衛、所等各級行政機構,管理軍政事務,隸屬奴兒干都司管轄。後東海女真時常侵襲海西和建州,建州與海西女真各部為了躲避東海女真的侵擾,並加強與遼東及關內的經濟聯系,不斷向南遷移。到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建州女真主體分布在撫順關以東,而海西女真則散居於開原以北。
建州女真之稱,來源於遷到渤海率賓府建州故地的女真民族,成員主要為元朝時期胡里改、斡朵憐、托溫三個萬戶府管轄下的女真族人。明朝初年,居住在今黑龍江依蘭縣一帶的胡里改、斡朵憐(吾都里)兩個萬戶府的女真人,由於受到黑龍江中下游「野人」南下侵襲和元朝殘余勢力的騷擾,分別在首領火兒阿豆漫古論·阿哈出(李思誠)、猛哥帖木兒(孟侍穆)的率領下,沿今牡丹江向南遷移。胡里改萬戶府的女真人,先移至今黑龍江省寧安縣,再東行,越過今老爺嶺和穆棱河,進入綏芬河流域,遂定居該地區,其時綏芬河下游的雙城子(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即為渤海率賓府建州故地。
到了明成祖朱棣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胡里改部酋長火兒阿豆漫古論·阿哈出進京朝明,明朝政府以其所部居地置衛,襲建州故名,故命為建州衛,「建州女真」之名即始於此。
明成祖朱棣設建州衛後,任命火兒阿豆漫古論·阿哈出為衛官,當萬戶之職,駐防遼東,成為建州女真的第一任行政長官,還娶了火兒阿豆漫古論·阿哈出的女兒為皇妃。據成書於明英宗朱祁鎮正統十年(朝鮮世宗李祹二十七年,公元1445年)、朝鮮學者權、鄭麟趾、安止等人創作的《龍飛御天歌》中記載:「阿哈出是火兒阿(胡里改)萬戶」。
在火兒阿豆漫古論·阿哈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為姓氏者,早在明朝中葉就漢化稱衛氏,為滿族漢姓衛氏之先。
第六個淵源:源於滿族,出自明、清時期巴佳爾氏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巴佳爾氏,亦稱巴佳拉氏,滿語為Bajara mongu或Pajala mongu,漢義「皇帝衛士」,出自金國時期宮廷侍衛軍,成員大多為完顏氏族人。
「巴佳爾」,實際上原是一種官職稱謂,相當於明、清時期的「大內侍衛」,在元朝時期演變為一批由原金廷侍衛組成的部落名稱,後成為該部落的族人姓氏。這是非常古老的老滿洲部族之一,人數甚少,有四個小分支。
清朝中葉以後,巴佳爾氏大多冠漢姓為衛氏、富氏、巴氏等。
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於衛(今河南省淇縣),接管舊殷都朝歌七族的遺民,建立了衛國。到春秋戰國時,衛國被秦國兼並。衛國公族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衛。
據《辭源》記載:衛,古國名。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為狄所滅。戴公野處漕邑,文公又什居楚丘。秦始皇既統一。全國,獨置衛君,為附庸。至二世元年廢;衛,姓。周文王子康叔封於衛,子孫以國為氏。漢有丞相衛綰,見《無和姓篡》。
二、郡望堂號

據《廣韻》記載:「周文王子康叔封於衛,後因氏焉。望出河東、陳留。」
秦置河東郡,現在山西省夏縣。
三、歷代名人

衛康叔:名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周公旦把武庚所統治的殷朝遺民,封給康叔。定居在黃河和淇水之間的商朝故都朝歌這個地方。周公旦擔心康叔年紀大小,不足以勝任,乃作《康浩》、《酒浩》、《梓材》以示告誡,所以到了他的封國,很快就能安撫其人民,人民也非常的歡悅。後周成王拔舉康叔為周司寇,賞賜寶貴的祭器給衛國,以彰顯他的美德。
衛青:字仲卿。漢朝時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縣)人。西漢時期著名武將,率騎兵抗擊匈奴侵擾,他曾先後七征匈奴,屢建戰功,威震沙漠,拜為大將軍,封長平侯,是歷史上出身最低,功勞最大,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騎兵南侵上谷郡、今河北懷來)。漢武帝派遣四路軍馬同時出擊,衛青一路,率軍萬騎,直搗龍城(匈奴祭把祖先的地方),首戰成功,深得武帝賞。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集結大量兵力再次進犯漢朝上谷、漁陽,漢武帝派衛青率大軍進攻久為匈奴盤踞的河南地(今黃河河套地區)。衛青等人引軍北上,發動突襲,擊敗匈奴的白羊王和樓煩王,收復了秦時蒙恬所辟的河南地,在這里設置了朔方郡和九原郡,建築了朔方城,又從關東移民10多萬到此屯田戍邊。從此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也建立起進行反擊匈奴的前沿基地。
衛綰(?-前131年),西漢代國人。他的主要活動是在漢景帝時期,歷任中郎將、河間王太傅、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並做過三年丞相。他寡言敦厚,謹守職守,是一位無為政治的奉行者。衛綰膂力過人,且有高超的御車之術,漢文帝做代王時,他就護駕於左右,文帝即位後,他隨至京師漢文帝為郎官,不久升中郎將。謹慎小心,為文帝信任。至漢武帝即位,以不稱職之名被罷免。死後,謚號哀侯。衛綰一生為官,位居顯要,既無拾遺補闕之功,更談不上興利除弊之績,只是默默無言,守道而已。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漢初黃老政治的一些具體情形。
衛子夫(?-前91年),名不詳,字子夫。是中國漢代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後。衛子夫原是平陽侯曹壽和平陽公主的謳者,後漢武帝到訪平陽公主家時臨幸了她,並把她和衛青一同帶入宮中(前139年春)。初封為夫人(夫人是僅次皇後的嬪妃,被封之時,竇太後尚在世),元朔元年(前128年)生下劉據,被立為皇後,元狩元年(前122年)劉據被立為太子。征和三年(前90年),江充等人製造的巫蠱案牽連到太子,太子劉據被迫起兵反抗,兵敗自殺,衛子夫因牽扯在內、不能自明而自殺。其時葬於桐柏(對著長樂未央宮),十八年後她的曾孫劉詢登基為漢宣帝,當即以皇後禮重新厚葬她,追謚號曰 「思」,建園置周衛。史稱孝武衛思後。
衛宏:東漢時詩人,初從九江謝曼卿習《毛詩》,作《毛詩序》;後隨大司空杜林受《古文尚書》,作《訓旨》。曾集西漢雜事為《漢舊儀》四篇。
衛瓘:西晉書法家。字伯玉(220-291),河東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曾任三國魏鎮東將軍,西晉時任司空、太保等職,惠帝時被賈後所殺。出身書法世家,父衛覬長於書法。衛瓘擅長隸書、章草,師承張芝書法傳統,自稱得張芝之筋,風格流便秀美。其章草筆畫去掉波勢,見出今草端倪。無墨跡傳世,北宋《淳化閣帖》收有他的刻帖《頓首州民帖》。
衛恆:西晉書法家。字巨山(?-291),河東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衛瓘之子。曾任黃門侍郎,惠帝時與其父衛瓘一道為賈後所殺。出身書法世家,祖父衛覬、父親衛瓘均是書法名家,受家庭熏陶,自幼喜愛書法,能傳其家法,擅長草書、章草、隸及散隸等書體。無墨跡傳世,僅北宋《淳化閣帖》收有草書二行。著《四體書勢》,論述草、章草、隸、散隸四種書體的演變,並保存了一些書法史料。
衛鑠:字茂漪,西晉書法家。河東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衛瓘之女。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世所共推,而他們究竟師承何人?卻不大有人注意,更很少有人知道。說來令人不敢置信,王氏父子的老師,竟然是一位出自衛家的女子。這位不大為人所知的才女,叫做衛鑠,後人尊稱為衛夫人。是東晉望族之一衛瓘的女兒,衛瓘在當時不但武功彪炳,而且寫得一手好草書。衛夫人家學淵博,她所寫的隸書與正書,更冠絕一時。曾有「粹玉壺之冰,爛瑤台之月,婉然芳樹,穆若清風」的時譽。《書斷》一書,也特別推崇她的字說:「衛夫人隸書尤善規矩」。有這樣好的老師,怪不得王氏父子的字會寫得那樣好了。
衛玠:字叔寶(285-312),小字虎,西晉河東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衛瓘之孫。衛玠的死,至少有兩種說法,都見於《世說新語》。一種是上面這則記載。說是衛玠剛渡江南來,見大將軍王敦,因有謝鯤(幼輿)在坐,徹夜暢談,結果累得一病不起。另一種說法是,衛玠南渡後到豫章,然後到下都(東晉都城建康),因為人長得極其漂亮,名氣又大得嚇人,所以「觀者如堵牆」,大有狗仔隊圍攻的架式。由於不堪勞累,遂病而死。
衛涇:字清叔(1159-1226),初號拙齋居士,晚號西園居士,南宋初江蘇省崑山石浦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進士第一,為崑山歷史上第一個狀元。在朝廷為官,他曾向孝宗陳述不可苟安的政見。光宗初政,又請卧薪嘗膽,毋忘故土。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被派往使金,歸言金弱蒙強,「一弱國滅,一強敵生」,頗有政治家的遠見,後南宋果為蒙元所滅。累官至中書舍人、資政殿大學士、參知政事。後因排擠,出知潭州。68歲病重辭仕,未幾去世。理宗為輟朝一日,以示哀悼,特贈太師,追封秦國公,謚文節,又封吳郡開國公。
衛大經:唐代蒲州解梁(山西省臨晉縣西南)人。因有學問而遠近聞名,不媚俗,經常閉門而謝絕與他人來往。他生來天資聰慧而有很高悟性,通曉天文歷象,對天宇間的玄奧也有很深的研究和探索。後來壽終正寢,葬於解梁郊外。唐開元年間發大水,姜師度奉皇帝之命開鑿無咸河,用以灌溉鹽田。他拆除了很多房舍,鏟平了很多墳丘,解梁的百姓都很不滿。等挖到衛先生墓前,在向地下挖土時,發現一塊石頭,刻字為銘,那是當年衛先生留下的話。他寫道:「姜師度,更移向南三五步。」修河工得此石後,便把這一情形稟報姜師度。姜師度對此事十分驚奇,他感嘆良久,對左右的僚屬們說:「衛先生真是奇才啊!」就立即命令修河工們改變河道走向,離開衛先生的墓地幾十步遠。
衛富益:宋末元初崇德人,祖籍華亭(今上晦市松扛),南宋著名學者。衛富益少有異質,識見高遠,讀書不務章句。嘗學於金履祥、許謙學《易》,深為業師所器重。祥興二年(1279年),張世傑兵敗崖山,陸秀夫負帝投海,南宋滅亡.富益聞訊,日夜悲泣,設壇以祭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詞極哀慘,觀者無不墜淚。從此決意不仕,隱居石人涇(今屠甸鎮),創白社書院講學。著有《四書考證》、《性理集義》、《易說》、《讀史篡要》、《耕讀怡情錄》等書傳世。卒後門有謚正節先生。
清雍正乾隆年間人,祖籍河南懷慶府濟源縣(現河南濟源市玉泉辦事處人),工部尚書,名列清史稿列傳九十六。生於1702年,卒於1756年。為官三十年,以興修水利、賑災諸多,深受人民敬仰愛戴。著有《淮安府志》32卷。
衛立煌:字俊如(1896年-1960年),安徽省合肥人,國民黨愛國將領,上將軍銜。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第九旅旅長。1943年冬,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於1945年1月收復畹町,同中國駐印軍會師,打通了中印公路。1948年1月任東北「剿總」總司令,所部在東北人民解放軍發動的遼沈戰役中慘敗,被軟禁於南京。1949年初秘密去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致電毛澤東祝賀。1955年3月回國,並發表「告台灣袍澤朋友書」。歷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民革第三、四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等職。被毛澤東稱譽為「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1960年1月病逝。
四、衛姓宗祠通用對聯

源自姬姓;望出陳留。——佚名撰衛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商代周文王第九子受封後建立衛國,其後人以國為姓。下聯典指其郡望陳留,漢置,在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
長平列爵;沫土分封。——佚名撰衛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漢代衛青,抗擊匈奴有功,封長平侯。下聯典出「沫」為春秋時衛國地名,周初封衛國,後以國為姓。
禮宗名世;易學傳家。——佚名撰衛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出東漢衛宏,初從九江謝曼卿習《毛詩》,作《毛詩序》;後隨大司空杜林受《古文尚書》,作《訓旨》。曾集西漢雜事為《漢舊儀》四篇。
河東世澤;威烈家聲。——佚名撰衛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漢代衛青,封長平侯,拜大將軍,卒謚烈。
貞婦全義;夫人筆圖。——佚名撰衛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衛宏,作《毛詩序》,折《柏舟》篇為衛世子共伯妻所作。下聯典指晉代衛夫人,工書法,師鍾繇,作《筆陣圖》。
宣威西域;傳績京兆。——佚名撰衛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漢代衛青七出擊匈奴事,威震絕域。
望隆易聖;譽重璧人。——佚名撰衛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唐代衛大經,專攻《周易》,世稱「易聖」。下聯典指晉代衛玠,風神秀異,有璧人之目。
霜凝珠彩;玉映冰姿。——佚名撰衛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出晉代衛玠,風神秀異。其舅嘗言:「珠玉在側,覺我形穢。」下聯典出衛玠之岳父名樂廣,有重名,時人稱「婦翁冰清,女婿玉潤。」
兩青御外侮;七出立大功。——佚名撰衛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漢代衛青七擊匈奴事。下聯典指明代衛青防倭十餘年有功,立祠以祀。
綰侯望重拜太傅;將軍功高封長平。——佚名撰衛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漢代建陵侯衛綰,以廉忠被景帝拜為河間王太傅。後官至丞相。下聯典指西漢名將衛青(公元前?-前106年),字仲青,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西南)人。武帝時,官至大將軍,封長平侯。元朔二年(前127年),率軍大敗匈奴,收復秦時河南地(今內蒙古自治區古河套一帶)。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又與霍去病深入漠北,再次擊敗匈奴主力。他前後七次帶兵出擊匈奴,制止了匈奴貴族的掠奪,安定了北邊諸郡,解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
正節嘗從履祥學;茂漪早作羲之師。——佚名撰衛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宋代學者衛富益,崇德人。嘗學於金履祥、許謙。有《四書考證》《性理集義》《易說》《讀史篡要》《耕讀怡情錄》等書傳世。卒後門有謚正節先生。下聯典指東晉女書法家衛夫人,名鑠,字茂漪,河東安邑人。王羲之少時曾從她學書。
詩詠柏舟,義全貞婦;圖成筆陣,傳自夫人。——佚名撰衛姓宗祠對聯。上聯典指東漢衛宏。下聯典指東晉衛夫人。
壯歲從軍,奇功至七出;髫齡操守,清節歷三朝。——佚名撰衛姓宗祠對聯。上聯典指西漢名將衛青。下聯典自宋代參知政事衛涇的事典。衛涇,字清叔。淳熙中進士第一。開禧中封秦國公。

⑦ 保家衛國怎麼造句

解放前,紅軍為了保家衛國,浴血奮戰。

⑧ 衛國曾經個什麼公注意:衛什麼公好鶴亡國~問問...不需要很急

衛懿公好鶴亡國
出自《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三回 衛懿公好鶴亡國 齊桓公興兵伐楚

⑨ 古代的衛國的衛有繁體嗎

古代的衛國的衛有繁體的
這一點毋庸置疑的。

⑩ 古代的,什麼戰國,楚國,衛國的衛怎麼寫

衛國,周朝分封的一個姬姓諸侯國,侯爵。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內。
衛國疆域大致位於容黃河以北的河南的濮陽、河北的邯鄲、邢台一部分、山東的聊城西部一帶,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衛武公時一度強盛,周平王東遷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
衛國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之一,立國前後共計838年,傳35君。公元前254年,已被魏國覆亡,其領地已成為魏國的一個封君之地。公元前241年秦取濮陽等地,公元前239年衛元君被迫遷往野王縣(今沁陽),衛也就名存實亡了,公元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徹底滅亡。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