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造句子
⑴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的五個生字。掌握「商議、都督、委託、水寨、輕易、支援、甘受懲罰、大霧滿天、飲酒取樂、神機妙算」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有肚量、有膽略,更重要的是有創新精神。
二能力訓練點
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三德育滲透點
1、感悟祖國燦爛文化的民族底蘊,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創新意識。
2、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克服嫉妒心理。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古典故事的民族文化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談話法,演示法,導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二難點
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他的創新精神。
三解決辦法
通過小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及實物投影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問題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於學生的理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的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文章的前因後果。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並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並帶著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劃詞劃句,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弄懂弄通課文的內容。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的故事。(出示課題後齊讀)
2、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3、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麼?
你還想知道什麼?
如:怎樣借?為什麼能借到?
4、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為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了這個任務,並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講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備。
第三段(6~9)講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講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自嘆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來刁難諸葛亮,諸葛亮因借箭而顯示才幹。通過學習,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基本把握了。請大家以「箭」來總結段意。
第一段,寫周瑜讓諸葛亮造箭;
第二段,寫諸葛亮准備造箭;
第三段,寫諸葛亮借箭;
第四段,寫諸葛亮借箭成功。
學生歸納之後,教者充分肯定,並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的順序寫的。
二、學習第一段。
師: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麼樣的人?
(師生讀書)
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麼總是「周瑜問,周瑜說」呢? 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徵.
(學生默讀、思考)
討論交流,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生:我給第一句加「假惺惺」,因為一個大都督怎麼會不知道水上交戰用弓箭最好?他這是裝的。(讀)
生:我認為加「明知故問」好(讀「周瑜明知故問地說」)。
師:詞用得好。但這兒「問」和「說」有重復之嫌。請再讀讀,改一改,把句子讀好。
生:周瑜明知故問:「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
生:我給周瑜第二句話前加「狡猾地」一詞。諸葛亮是一個文人,一個客人,他沒有兵工廠,怎麼造十萬枝箭?分明想害他。
生:我說這是「狡黠」。(笑)
師:剛才,大家從周瑜的語言中體會出他的險惡用心,由此加深了對人物的了解,真棒極了。接下去,把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認真讀讀,仔細想想,從中挑選出你認為有必要的,補充提示語,並說說理由。
(生稍作準備,繼續討論)
生:我認為「軍情緊急,可開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興」。因為周瑜看到諸葛亮上當了,心中非常高興。
生:周瑜雖然高興,但又要忍著,裝模作樣。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卻說」。
師:好啊,從語言交流中體會到人物內心復雜的變化了。
生:諸葛亮願立軍令狀之前,應加上「很有把握」。
師:意思對了,若用上一個成語就好了。
生:胸有成竹。
師:請你把諸葛亮的話讀一讀,讀出他胸有成竹的語氣。
(生讀)還有哪句話也表現出他胸有成竹?我們一起讀。
小結: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扣,可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兇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十課《草船借箭》。(出示課件題目)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課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結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結果截然不同,是諸葛亮的什麼(板書:神機妙算)使周瑜自嘆不如的。
「神機妙算」什麼意思?(課件出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裡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老師建議大家用線劃出寫諸葛亮究競「算」到了什麼的句子。聽明白了嗎?
二、學習課文。
一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
生默讀課文,思考。
請同學們分組研究這個問題。
建議每個小組中的人員分好工:先是一人讀課文,其餘同學邊聽邊想課文中哪些材料與解決這個問題有關;讀完課文後互相交流、討論,一人准備匯報,其餘同學准備補充。
(學生讀文討論,教師巡視,點撥引導)
討論交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這時候大霧滿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准確。正因為大霧漫天,什麼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射箭,諸葛亮借箭的妙計才得以實施。
⑴會不會是湊巧趕上大霧滿天呢?聯繫上文說說。「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⑵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兩天不是沒動靜嘛,沒動靜有什麼可寫的?完全可以寫成這樣嘛: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既清楚又簡練,多好!改不改?為什麼?」(組織學生議論。)
小結:「只有這樣寫,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2、「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把船隻用繩索連接起來,一字兒擺開,既便於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檔,使受箭面積大。)
3、「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軍事擂鼓吶喊,既造聲勢,又提示射箭方向。)
4、「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後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說出來的話說出來嗎?(小組討論後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交流提示: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箭一定會像下雨一樣;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這10萬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們真是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課文為什麼把這些話寫出來呢?」
小結:如此談笑風生,鎮定自若。為什麼?因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這樣寫,不僅使課文含蓄,而且給讀者以思考回味的餘地。
6、諸葛亮算得准不準呢?從那裡可以看出來?
出示:「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
引導學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氣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進攻,正中諸葛亮的下懷,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7、「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為什麼?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
可見,諸葛亮方方面面考慮得那麼周密、那麼成熟、那麼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們說諸葛亮神不神?(生齊答:神。)妙不妙?(生齊答:妙。)
8、什麼時候曹操才知道上當了?出示:「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看來諸葛亮也早已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生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二出示討論:那麼,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
(提示後討論交流)
生:我覺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諸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善於把握全局。
生:諸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
教師提示:根本區別在於,提到箭,周瑜想到得失什麼,諸葛亮想到的是什麼?由此你覺得兩個人的真正差距是什麼?(創造性思維)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①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利用有霧的天氣,其借箭的妙計才能實施。②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大霧滿天,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慮周全,安排巧妙,諸葛亮用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2、請同學們自己組織語言,要求用四個字來概括諸葛亮的才幹。
足智多謀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幹 知識淵博 神機妙算
題目「草船借箭」,箭是借來的嗎?題目說「草船借箭」合適嗎?
課題《草船借箭》說「借」合適嗎?是借的嗎?為什麼?
出示後人借這件事贊美諸葛亮的一首小詩:
一夜濃霧滿長江,
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艦,
孔明今日伏周郎。
這首詩是後人用來贊揚諸葛亮的智慧的。引導學生齊讀、背誦;同時指出:這首小詩精煉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經過,其中的「驟雨飛蝗」用來比喻曹軍射來那麼多的箭。要求學生課後把這首詩抄下來,背熟.
⑵ 風箏線上掛銅錢猜三個數字
風箏線上掛銅錢猜三個數字?——答案:137。
斷線風箏
【拼音】:專 àn xiàn fēng zhēng
【解釋屬】: 象放上天斷了線的風箏一樣。比喻一去不回來的人或東西。
【出處】: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摑著手分開雲雨,騰的似線斷風箏。」
【舉例造句】: 去了多時,約摸四更天氣,卻似石沉滄海,斷線風箏,不見回來。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二十一
【拼音代碼】: dxfz
【近義詞】:一去不返、斷線鷂子
【用法】: 作賓語、定語;比喻不回來的事物
【英文】: blown-off kite
⑶ 《草船借箭》的預習內容是什麼
1、「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魯肅答應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這里講的是諸葛亮請魯肅幫他的忙,並要魯肅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訴周瑜。「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我自有妙用。」造箭不用竹子、翎毛、膠漆等物,借船隻、軍土、草把子干什麼呢?「自有妙用」,表明諸葛亮成竹在胸。諸葛亮請魯肅幫忙,並要求他保密。魯肅果然沒有把這事告訴周瑜。說明諸葛亮深知魯肅為人忠厚,可以信賴。諸葛亮不讓周瑜知道借船的事,說明他了解周瑜。如果讓周瑜知道,他必定設法阻撓,計劃就可能落空。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有計謀、有膽略、知人善用。
2、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這里講的是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的過程,突出表現了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了解曹操。他抓住了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考慮周全,安排巧妙,利用有霧的天氣,「借」箭」成功。「大霧漫天」,到處都是大霧。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准確。「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射箭。把船隻「用繩索連接起來」,「一字兒擺開」,既便於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檔,使受箭面積大。軍士「擂鼓吶喊」,既造聲勢,又提示了射箭方向。「箭好像下雨一樣」,「又下令把船掉過來」,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方方面面考慮周密,安排巧妙。曹操讓「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如江中射箭」,說明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
3、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
這段話的前一句寫諸葛亮作出三天造好箭的保證,後一句寫周瑜暗自得意的情形。周瑜之所以「很高興」,是因為,在他看來,用十天造好十萬支箭已經是不可能的事,到時完不成任務就可以治諸葛亮的罪,現在諸葛亮竟然提出只要三天,而且「願意立下軍令狀」,他以為陷害諸葛亮的目的是十拿九穩可以達到了。這段話運用對比的手法,初步展示了周瑜胸襟狹窄、忌賢妒能的性格和諸葛亮豁達大度的品質。
4、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就回去。」
這段話充分表現了諸葛亮胸有成竹的大將風度。出現這樣大的霧,是他早就預料到的,說明他懂氣象;「曹操不敢派兵出來」,說明他識人性。諸葛亮之所以能成功地「借箭」,一方面是他知人善任,另一方面是他通曉天文,神機妙算。這充分體現了他的聰明才智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5、諸葛亮神機妙算,我比不上他。
通過和諸葛亮的較量,周瑜不得不嘆服他的才幹。「神機妙算」是說諸葛亮足智多謀,連妒忌他的周瑜也不得不承認不如他。這句話寫出了周瑜是真心實意地佩服諸葛亮。
⑷ 五的組詞有哪些
1、五代
【釋義】:繼唐之後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統治中原,合稱五代 。
【造句】:五代十國戰亂時期,百姓每天都憂心忡忡。
2、五穀
【釋義】:指糧食,五穀即稻、黍、稷、麥、豆 。
【造句】: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是每個農民伯伯的心願。
3、五官
【釋義】:指耳、眼、鼻、口、身,通常指臉部器官 。
【造句】:內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4、五金
【釋義】:指金屬(五金即、金、銀、銅、鐵、錫)
【造句】:在集市上,我和妻子買了一些五金用品,包括一個手鋸。我們返回汽車時剛好路過一家牛排店。
5、五味
【釋義】:泛指各種味道(五味即甜、酸、苦、辣、咸)
【造句】:我的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
⑸ 三國演義中和「草船借箭」這一棵有關的部分
● 重點生字
諸:(諸)zhū
眾,許多:諸位。諸君。諸侯。「之於」或「之乎」的合音:投諸渤海之尾。猶「之」:「能事諸乎?」。猶「於」:「宋人事資章甫適諸越」。語助,無實在意義:「日居月諸,照臨下土」。姓。
筆畫數:10;部首:訁;
筆順編號:4512132511
造句:古時帝王所轄各小國的王侯被稱為諸侯。
妒:dù 因為別人好而忌恨:嫉妒。妒恨。妒羨。嫉賢妒能。
筆畫數:7;部首:女;
筆順編號:5314513
造句:與其妒忌別人,不如努力讓自己進步。
督:dū 察看;監管:監督。督辦。督導。督察。督促。督師。督率(shu剗)(亦作「督帥」)。督戰。督學。責罰:督過(督察責備)。督責。古代將官名:都督。督郵。督護。總督。提督。督撫。
筆畫數:13;部首:目;
筆順編號:2112345425111
造句:在有關部門的監督下,假貨在市場中已經消聲匿跡了。
寨:zhài 防守用的柵欄:寨子。鹿寨(軍事上常用的一種障礙物,古時多用削尖的竹木或枝杈,現多用鐵蒺藜等做成)。舊時駐兵的營地:營寨。山寨。水寨。安營紮寨。寨主。村莊:村寨。苗寨。
筆畫數:14;部首:宀;
筆順編號:44511221341234
造句:九寨溝是有名的旅遊景點。
擂:léi
研磨:擂成細末。打:擂鼓。自吹自擂。擂lèi 〔擂台〕比武所搭的檯子,如「擺擂擂」。「打擂擂」。
筆畫數:16;部首:扌;
筆順編號:1211452444425121
造句:大家對他的自吹自擂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吶:nà 〔吶喊〕大聲呼喊,如「吶吶助威」、「搖旗吶吶」。吶nè 古同「訥」,說話遲鈍。
筆畫數:7;部首:口;
筆順編號:2512534
造句:聽到大家的助威吶喊,他渾身充滿了力量。
丞:chéng
幫助,輔佐:丞相(古代輔佐帝王治理國家大事的統率百官的最高大臣)。封建時代輔佐主要官員做事的官吏:府丞。縣丞。古同「承」,秉承。
筆畫數:6;部首:一;
筆順編號:525341
造句:古代輔佐帝王治理國家大事的統率百官的最高大臣被成為丞相。
● 重點詞語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妒忌:對別人的某種有點感到嫉恨。
商議:商量,協商。
推卻:推辭,拒絕。
探聽:打探,打聽。
● 學習目標
一、憑借教材內容,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概括能力,並在這種訓練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想會說。
二、這個教學環節的第一階段,是引導學生由具體的歷史事件歸納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原理(由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第二階段是藉助假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普遍原理分析具體事例(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繹推理)。這兩個思維訓練過程,正好是一次完整的認識活動的循環——「這是兩個認識的過程,一個是由特殊到一般,一個是由一般到特殊。人的認識總是這樣循環往復地進行的。」(毛澤東《矛盾論》)這樣的教學,教給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
三、在第一階段中學生歸納出的「要想把事情辦成,自己的想法就一定要符合實際情況」的這條道理,實際上就是毛澤東同志講的「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實踐論》)這樣的教學設計,發掘了教材內在的教育因素,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這種啟蒙教育完全沒有出現硬性的、抽象的哲學概念,而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課文所提供的具體憑借上的思考和體會。沒有外加,沒有注入,沒有「拔高」;不是貼標簽,也不是喊口號。
四、這樣的課堂終結,沒有把討論的內容和學生的思維囿於一篇教材之內,做到了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深入教材又跳出教材,擴大了課堂教學效果。這樣來終結一篇課文的教學,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對諸葛亮這個歷史人物在「借箭」這一事件中所表現的足智多謀,在更高的層次上形成了整體認識。這個整體認識,與講課開始時對課文內容、結構的整體認識,其份量和高度都是不相同的。
● 課文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有肚量、有膽略。
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稱為魏、蜀、吳三國。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課文寫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例1】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魯肅答應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析這里講的是諸葛亮請魯肅幫他的忙,並要魯肅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訴周瑜。「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我自有妙用。」造箭不用竹子、翎毛、膠漆等物,借船隻、軍士、草把子干什麼呢?「自有妙用」表明諸葛亮成竹在胸。諸葛亮請魯肅幫忙,並要求他保密。魯肅果然沒有把這事告訴周瑜。說明諸葛亮深知魯肅為人忠厚,可以信賴。諸葛亮不讓周瑜知道借船的事,說明他了解周瑜,如果讓周瑜知道,他必定設法阻撓,計劃就可能落空。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有計謀、有膽略、知人、了解人。
【例2】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一萬多名弓努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析這里講的是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突出表現了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了解曹操。抓住了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考慮周全,安排巧妙,利用有霧的天氣,「借箭」成功。「大霧漫天」,到處都是霧,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准確。「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射箭。把船隻「用繩索連接起來」,「一字兒擺開」,即便於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檔,使受箭面積大。軍士「擂鼓吶喊」,既造聲勢,又提示射箭方向。「箭好像下雨一樣」,「又下令把船掉過來」,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方方面面考慮周密,安排巧妙。曹操讓「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射箭」,說明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
2.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是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的關鍵。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敘的,不但整件事情有個前因後果,事件中的一些具體情節都有自己的前因後果。
例如,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部分就有個前因後果。因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所以要他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結果諸葛亮立下軍令狀,答應三天內造好十萬支箭。因為諸葛亮關照魯肅,借船一事不能讓周瑜知道,所以魯肅向周瑜報告時,不提諸葛亮借船的事,結果草船借箭的計劃得以實施。因為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所以才選擇了「大霧漫天」去「借箭」。因為諸葛亮了解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江上霧很大,看不清虛實,所以曹操下令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射箭,結果二十條船兩邊草把子上插滿了十萬多支箭。
3.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神機妙算」是指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根據客觀形勢決定策略。「草船借箭」這件事的前前後後,的確說明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從借箭前的准備船隻、軍士、草把子,到借箭時的「大霧漫天」、曹操不敢「輕易出動」,到掉轉船頭,兩面受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了解人,考慮周全巧妙安排。與課文開頭說諸葛亮「挺有才幹」照應。課文最後從周瑜的「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的慨嘆,也反襯出諸葛亮的過人才乾和神機妙算。
● 相關知識
《草船借箭》講的是周瑜設計,妄想謀害諸葛亮,諸葛亮巧施妙計,草船借箭,周瑜自嘆不如的故事。讀了全文,大家都佩服諸葛亮才智過人。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文章是怎樣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一、將計就計
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很想除掉他,就在商議軍事時,限諸葛亮十天造好十萬枝箭,而諸葛亮卻說只要三天,並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滿以為諸葛亮鑽進了他的圈套。其實,真正上當的還是周瑜自己。由此可見,諸葛亮謀略過人,早已成竹在胸。
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周瑜派魯肅去探聽諸葛亮造箭的情況,諸葛亮卻深知魯肅為人忠厚老實,守信用,又顧全大局。於是,反請魯肅幫忙,為他准備了二十條船,每條船上三十名軍士,一千多個草把子和青布幔子。魯肅信守諾言,沒有走漏半點兒風聲。這樣,周瑜不僅沒有獲得真實的情報,客觀上還為諸葛亮計謀的實現和成功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大霧漫天,諸葛亮才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一起去取箭。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水寨。諸葛亮這是抓住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謹慎的特點,料他看不清虛實,決不肯輕易出動,只命弓弩手向江中放箭。因此,沒費吹灰之力,就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枝箭。借箭的過程,不但顯示出諸葛亮豐富的天文知識,而且說明諸葛亮具有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
三、醉翁之意不在酒
取箭時,諸葛亮叫「吃驚」的魯肅「只管飲酒取樂」,反襯出諸葛亮的沉著鎮定。
最後,課文以周瑜的一聲長嘆結尾,諸葛亮草船借箭大獲全勝。同學們在學習本文時,抓住上述「三點」,不但有助於深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人物的性格特點,而且有助於深刻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⑹ 北風吹雪四更初打三個數字
834
北風吹雪 北風卷地百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打數字八8和三3 ,四更初打數字4,所以答案是834
⑺ 「寂靜」是什麼意思
「寂靜」的意思是:沒有聲音;安靜,很靜。
⑻ 幫忙造句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准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麼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麼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裡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⑼ 「四」字怎樣組詞
四周
[sì zhōu]
周圍。也說四周圍。
四射
[sì shè]
1.古代四種射禮。即大射,賓射,燕射和內鄉射。見《禮記容·射義》清孫希旦集解。
四肢
[sì zhī]
指人體的兩上肢和兩下肢,也指某些動物的四條腿。
四伏
[sì fú]
到處潛伏著:危機~。
四處
[sì chù]
周圍各地;到處:~奔波。往~張望。田野里~都是歌聲。
四書
[sì shū]
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書。是儒家的主要經典。
⑽ 第一聲的教可以組什麼詞
教學[jiā xué]
造句:老師今天的教學任務是教會我們認識多音字。
教書[jiāoshū]
造句: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
教書匠[jiāoshūjiàng]
造句:他今年渾然是個老頭子了,年輕時卻是個教書匠。
文教區[wénjiāoqū]
造句:文教區的劃分標准一般採用高等院校在校學生數量。
全面教育[quánmiànjiāoyù]
造句:全面教育是從很多方面考慮的。
教一識百[jiāoyīshíbǎi]
造句:那些學生太聰慧了可以說是教一識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