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詞語造句 » 卞和造句子

卞和造句子

發布時間: 2021-02-24 23:33:31

Ⅰ 卞和的特點是什麼

執著,但是不懂得變通。
《韓非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楚國人卞和從荊山得到玉石一塊內,把它容先後獻給了厲王和武王,卻不幸被冠以「拿石頭欺騙君主」的罪名,砍去了雙腳。卞和懷抱玉石,徹夜痛哭。文王即位後聽說了這件事,派人把玉石取來,並將其剖開,果然得到了無瑕美玉,卞和的罪名才得以昭雪,而那塊美玉也被命名為「和氏璧」。
卞和這種不屈不撓,敢於較真的精神,的確讓人欽佩、感動。然而,若從思想方法的角度看,他在反復獻玉不被接受以後,並沒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從方法上加以改進,這又是一種悲哀。試想,如果卞和先將玉石「剖之」,或先請玉工把它雕刻成精美玉器後再獻於楚王,豈不更好?這個故事留給我們一個深刻教訓:不講究方式方法的傻干是不行的,即使是美玉,如果被石頭遮蓋也難以被別人注意和接受。

Ⅱ 和氏璧怎麼造句

楚文王叫玉匠認真加工琢磨卞和這塊璞玉,果然發現這是一塊稀世的寶玉,於是把它命名為「和氏璧」。

Ⅲ 卞和的相關文學作品

名稱:【中呂】朝天子·卞和
年代:元代
作者:薛昂夫
體裁:散曲·小令
宮調:中呂
曲牌:朝天子 卞和,
抱璞,
只合荊山坐。
三朝不遇待如何?
兩足先遭禍。[1]
傳國爭符,
傷身行貸,
誰教獻與他。[2]
切磋,
琢磨,
何以偷敲破。[3] [1] 「卞和」三句:春秋時,楚人卞和在楚山發現了一塊玉石(即璞),拿去獻給楚厲王,厲王以為是石頭,砍掉了他的左足。武王即位,他又去獻璞,結果又被砍掉右足;到文王時,他抱著這塊玉石在荊山下痛哭,文王知道了,叫人剖開石頭果然得到寶玉,就命名為「和氏之壁」。
[2] 「傳國爭符」三句:和氏壁後為秦王所得,刻為玉印,號傳國璽,為權力的象徵,以後許多野心家為此爭戰不休。「行貸」,意為賄賂,巴結國王想得點好處。這句話是倒裝,意思說,你毀壞自己的身體去行賄,結果造成後世爭戰不休。
[3] 切磋、琢磨,何以偷敲破:與其讓文王去切呀、去磨呀,還不如偷偷將它敲破。 這首《朝天子·卞和》是薛昂夫詠史小令二十首中的一首。它通過卞和獻璧、身遭不幸的故事,旁敲側擊地諷刺、揭露了忠奸不辨,濫施刑罰的封建統治者。
「卞和獻璞」的故事一向被看作才士不遇的悲劇,卞和一向為人們深切同情。這支曲子卻全然有不同的看法。在這支曲子里,卞和成為揶揄、指責的對象。他的獻璞,是一種愚行,於自己是行貨謀私,自討苦吃,於社會是助長不義,流毒後世。這支小令表現了作者對封建帝王是非不分、賢愚不識,濫用刑罰、扼殺人才的極大憤慨。

Ⅳ 卞和是怎樣的一個人

卞和是眼力非抄凡,境界出眾,意志超群的人。

第一、他能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回林發現玉璞,並認答定其寶璧的價值,說明他眼力非凡。

第二、得到玉璞,不是據為己有,首先想到的是把它獻給朝廷。說明他思想境界出眾。

第三、和氏盡管歷盡磨難,但他堅持真理的初衷不改,說明他意志超群。正是這非凡的眼力、出眾的境界、超群的意志,共同構成了和氏這個貞士的崇高形象。

(4)卞和造句子擴展閱讀:

卞和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荊人;又名和氏,和氏璧的發現者。相傳他在荊山得一璞玉,兩次獻給楚王,都被認為是石頭,便以欺君之罪被砍去雙腳。

楚文王即位後,他懷抱璞玉坐在荊山下痛哭。隨後楚文王令工匠剖雕璞玉,卻果真是寶玉,遂稱此玉為「和氏之璧」。此璧後傳入趙,再轉於秦。

卞和因此由於獻玉而聞名古今。

Ⅳ 卞和是什麼人

中文名稱: 卞和
又名: 一作和氏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春秋戰國時代
相關事件: 藺相如完璧歸趙
相關人物: 厲王
生平簡介
卞和,春秋時楚國人。荊(今襄樊南漳)人.一作和氏。和氏璧的發現者。因獻玉而聞名古今。《韓非子》載,卞和在荊山得一玉璞(南漳縣巡檢山區,現有玉印岩,傳為卞和得玉處),獻給厲王,厲王使人鑒別,說是石頭,有欺君之罪,斷其左足。到武王(約公元前740年)即位,卞和再次獻玉,武王使人鑒別,仍說是石頭,又斷其右足。後來文王即位,卞和抱玉慟哭於荊山下,文王派人去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寶玉而名之曰石,貞士戮之而漫(欺騙),此臣之所以悲也。」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寶玉。因此稱「和氏璧」。卞和以功封為零陽侯。《史記·卷八十一》所說的「完璧歸趙」故事中的「璧」,即是卞和所獻之寶玉。

Ⅵ 卞和之玉造句

1、隋侯之珠,國之玉也;然用之彈,曾不如泥丸。劉向
2、尺之木必有節,寸之內玉必有瑕疵容。
3、家有千金之玉不知治,猶之貧也。
4、荊岫之玉,必含纖瑕,驪龍之珠,亦有微隙。劉晝
5、尺之木必有節目,寸之玉必有瑕讁。

6、戈薇:四魂之玉……我要許下我的願望。
7、奈落啊,盡管去收集四魂碎片吧,在你得到完整四魂之玉的時候,我便會把你送到地獄去。桔梗
8、母親的乳汁是世上最美之玉液瓊漿,母親的懷抱是世上最溫暖之棲身之所,母親的恩情是世上最無私之高尚大德。善待母親——地球,母親的開心,我們的幸福。
9、而巫女桔梗就是為了保護和凈化四魂之玉而動用靈力。

Ⅶ 卞和的特點是什麼卞和三次獻和氏璧並且前兩次被砍斷

卞和的來特點 : 執著,但是不懂得源變通.
《韓非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楚國人卞和從荊山得到玉石一塊,把它先後獻給了厲王和武王,卻不幸被冠以「拿石頭欺騙君主」的罪名,砍去了雙腳.卞和懷抱玉石,徹夜痛哭.文王即位後聽說了這件事,派人把玉石取來,並將其剖開,果然得到了無瑕美玉,卞和的罪名才得以昭雪,而那塊美玉也被命名為「和氏璧」.
卞和這種不屈不撓,敢於較真的精神,的確讓人欽佩、感動.然而,若從思想方法的角度看,他在反復獻玉不被接受以後,並沒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從方法上加以改進,這又是一種悲哀.試想,如果卞和先將玉石「剖之」,或先請玉工把它雕刻成精美玉器後再獻於楚王,豈不更好?這個故事留給我們一個深刻教訓:不講究方式方法的傻干是不行的,即使是美玉,如果被石頭遮蓋也難以被別人注意和接受.

Ⅷ 卞和是一個怎樣的人

卞和是眼力非凡,境界出眾,意志超群的人。

第一、他能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回林發現玉璞,並認答定其寶璧的價值,說明他眼力非凡。

第二、得到玉璞,不是據為己有,首先想到的是把它獻給朝廷。說明他思想境界出眾。

第三、和氏盡管歷盡磨難,但他堅持真理的初衷不改,說明他意志超群。正是這非凡的眼力、出眾的境界、超群的意志,共同構成了和氏這個貞士的崇高形象。

(8)卞和造句子擴展閱讀:

卞和是春秋時楚民。相傳他在荊山得一璞玉,兩次獻給楚王,都被認為是石頭,以欺君之罪被砍去雙腳。楚文王即位後,他懷抱璞玉坐在荊山下痛哭。文王令工匠剖雕璞玉,果是寶玉,遂稱此玉為「和氏之璧」。此璧後傳入趙,再轉於秦。

因獻玉而聞名古今。《韓非子》載,卞和在荊山得一玉璞(南漳縣巡檢山區,現有玉印岩,傳為卞和得玉處),獻給厲王,厲王使人鑒別,說是石頭,有欺君之罪,斷其左足。到武王(約公元前740年)即位,卞和再次獻玉,武王使人鑒別,仍說是石頭,又斷其右足。

後來文王即位,卞和抱玉慟哭於荊山下,文王派人去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寶玉而名之曰石,貞士戮之而漫(欺騙),此臣之所以悲也。」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寶玉。因此稱「和氏璧」。卞和以功封為零陽侯。《史記·卷八十一》所說的「完璧歸趙」故事中的「璧」,即是卞和所獻之寶玉。

Ⅸ 卞和是個什麼樣的人從《和氏璧》這篇文章中哪裡看出來的

卞和是眼來力非凡,境界出眾,意志超群源的人。

第一、他能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回林發現玉璞,並認答定其寶璧的價值,說明他眼力非凡。

第二、得到玉璞,不是據為己有,首先想到的是把它獻給朝廷。說明他思想境界出眾。

第三、和氏盡管歷盡磨難,但他堅持真理的初衷不改,說明他意志超群。正是這非凡的眼力、出眾的境界、超群的意志,共同構成了和氏這個貞士的崇高形象。

(9)卞和造句子擴展閱讀:

楚國人卞和在荊山砍柴時發現一塊璞玉,於是獻寶於楚厲王,厲王讓人鑒別,得出一塊普通石頭的結論。厲王怒而下令砍去卞和左腳。時至楚武王登基,卞和再次攜玉獻寶,武王再次找人鑒別依然給出同樣結論,便怒而砍其右腳。

時光流逝,武王崩文王立,卞和懷抱寶玉而泣於荊山腳下,三日夜而不停,眼淚乾涸以血代之。文王遣使詢問;

卞和說「我不是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傷,而是悲傷寶玉無人能識別」,於是文王讓人打開玉石,發現里邊果然是塊稀世寶玉,並取名「和氏璧」。和氏璧面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示人。

Ⅹ 用和氏壁這個詞來造句

誰也不知道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到底經歷了多少風雨。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