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詞語造句 » 方片組詞

方片組詞

發布時間: 2021-02-10 00:23:32

❶ 方塊里的字,組詞

或許,興趣,躲避,缺點,取經,拿手,謝絕,篇幅,漂流
望採納!

❷ 中國文化復興的漢字的生命線

七十多年前的時候,魯迅先生說:方塊漢字「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且介亭雜文/關於新文字——答問》)。所以「中國等於並沒有文字,待到拉丁化的提議出現,這才抓住了解決問題的緊要關鍵」,「如果不想大家來給舊文字做犧牲,就得犧牲掉舊文字」。(《且介亭雜文/中國語文的新生》)。
——這是深嵌著時代烙印的呼籲!——然而,現在看來這是並不高明的愚見——然而,我又以為雖然漢字不必走拼音化拉丁化的道路,但是漢字的改革卻必須堅定不移的進行下去。
我在想,為什麼美國的兒童就可以成為闖入別人電腦系統的黑客?那是因為會講英語的人,可以比較容易的掌握英文。為什麼後起的西方國家能夠迅速超越中國?那是因為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可以比較容易的學會本國文字,從而可以把大量的精力用於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因而,西方國家可以迅速的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水平,使之服務於本國的發展與強大。這是拼音文字對於方塊漢字的優勢。
然而,拼音文字的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而且它會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而越來越突出。因為現代科技文明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新生事物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不斷出現。而每一種新事物的出現,都必須創造新的拼音文字來表現。這樣就使拼音文字的總數也以越來越快的速度不斷增多。這樣,總數越來越多的拼音文字,就會增加人們學習的難度,並增加不同專業人員之間的溝通困難(譬如學習了普通英語或商業英語的人,如果不專門學習計算機英語,就無法閱讀計算機英文書籍),最終影響到科技文化的整體提高,從而將拼音文字所具有的優勢抵消殆盡。——這是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國家必將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而且這是絕對不可避免的。——但是,方塊漢字卻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再多的新事物的出現,都不會使漢字的總數有明顯的增多。幾千個常用的漢字,就基本可以表現任何的新事物或舊事物。所以,方塊漢字在這一點上其實是非常先進的。這是方塊漢字對於拼音文字的優勢。
魯迅又說:「當沒有知道拼音字之前,就不會想到象形字(這里是特指方塊漢字)的難」 (《且介亭雜文/關於新文字—答問》)。然而,方塊漢字其實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象形文字。因為第一,只有方塊漢字是字字獨立,由字組詞的。而一般的象形文字則與拼音文字一樣採用了直接造成「單詞」的形式。所以,前面所講的西方拼音文字的缺點在一般象形文字中依然存在,而且一樣嚴重。第二,方塊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形聲字、會意字在漢字中佔有絕對多數。所以,簡單將方塊漢字稱為象形字是很不準確的。
總之,方塊漢字所具有的優勢,是拼音文字與一般象形文字都沒有的。所以,從這一點上說,方塊漢字是既不歸入拼音文字也不歸入象形文字的第三種文字。所以,如果說把漢語稱為世界上最優秀的語言——這是需要商榷的話,那麼認為漢字是世界上最科學的文字卻是絲毫沒有疑義的。因為,隨著現代科技文明的不斷發展,只有漢字的總數可以保持恆定,不會增加不同專業領域之間的隔閡。而使用別的文字的國家卻必須面對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隨著其文字總數的不斷增長,一個專業領域的人將對另一專業領域的文字都很陌生,更不用說內容了。所以不同專業領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會越來越少,而這種交流和互動的減少必將使其科技文明的進步速度不斷的緩慢下來。並最終導致其科技文明的滯後落伍。所以,因為有方塊漢字對科技文明的支撐,中國在各領域全面超越西方國家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這是沒有任何疑義的。
——然而,正如魯迅所說,當我們知道有拼音文字的時候,就一定會想到方塊漢字的難。所以,漢字的改革是必須堅定不移的進行下去的。拼音化自然是不可取的,但是進一步簡化卻是必然的趨勢。所以,漢字改革的原則:第一是進一步簡化;第二是盡量多採用拼音文字中通用的左右、左中右結構,而盡量減少上下、上中下、包圍、半包圍結構。以減少人們學習的難度。

❸ 陣字組詞大全四字詞語

陣字組詞大全來四字詞語:自
沖鋒陷陣、
嚴陣以待、
赤膊上陣、
臨陣脫逃、
擺龍門陣、
花營錦陣、
鬼陣頭風、
行兵列陣、
文陣雄帥、
花林粉陣、
風檣陣馬、
拐子馬陣、
擺迷魂陣、
散陣投巢、
臨敵賣陣、
前一陣子、
斜行橫陣、
行陣和睦、
蜂圍蝶陣、
鳥雲之陣、
撞陣沖軍、
臨陣磨槍、
臨軍對陣、
輕裝上陣、
鞏固陣地、
擺八卦陣、
堂堂之陣、
行兵布陣、
背水為陣

❹ 方塊字是怎麼來的

漢字的起源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除了已有鄭州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近年先後發現10餘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復雜。

漢字體系正式形成於中原地區

王蘊智認為,漢字體系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中原地區。漢字是獨立起源的一種文字體系,不依存於任何一種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單一的,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大概在進入夏紀年之際,先民們在廣泛吸收、運用早期符號的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元號系統,在那個時代,漢字體系較快地成熟起來。

據悉,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中國至少在虞夏時期已經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經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壺上,發現有毛筆朱書的「文」字。這些符號都屬於早期文字系統中的基本構形,可惜這樣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於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見到的殷商文字資料來說,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當時的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鑄在青銅器上。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時期所反映出來的商代文字不僅表現在字的數量多,材料豐富,還突出地表現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結體特徵可分為四大類:取人體和人的某一部分形體特徵為構字的基礎;以勞動創造物和勞動對象為構字的基礎;取禽獸和家畜類形象為構字的基礎;取自然物象為構字的基礎。從構形的文化內涵上來考察,這些成熟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對象與當初先民們的社會生活相當貼近,具有很強的現實性的特徵。同時,這些字形所描寫的內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個層面,因而還具有構形來源廣泛性的特徵。

參考資料:人民網-人民日報
發言時間: 11-9 21:06 文字的使用,是人類文明一大進步。漢字以象形文字為特徵而在人類語林中獨樹一幟,它在文字、語言上的優點,也正在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們所認識和接受。漢字起源於何時,又是誰創造的,至今並沒有一致的說法。
《世本》、《荀子》、《呂氏春秋》、《韓非子》等古文獻,都說漢字是在黃帝時代由倉頡、沮誦兩人創造的。許慎《說文解字》試圖作出比較圓通的解釋,認為伏羲作八卦「以垂憲象」,啟發人們根據不同事物去作不同的符號。神農氏時代「結繩而治」,但庶事繁多,終於不能滿足。在黃帝時代就出現了倉頡,,「見鳥獸蹄選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並說倉頡初造書契時,「依類象形」謂之文,後來形聲相益謂之字。經過長期演迸發展,總結成構成漢字的六種方法,稱為「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元命苞》則說,倉頡仰觀星象圓曲之勢,俯察龜紋、鳥羽、山川,甚至手掌紋路等,都是他據以創作文字的基礎。在近代文字學建立以前,《說文解字》有關漢字起源的學說,無疑是最權威的。』
然而,《尚書孔傳》和《拾遺記》則說伏羲造書契以代結繩,文籍也在他那個時代興起,這顯然要比黃帝時代早得多了。 ·
在疑古思潮的影響下,《經學六變記》提出另一種看法,認為漢字實際上是孔子親手制定的。幸好此書流傳不廣,而且用—骨文的發現迅速粉碎了這種神化孔子的說法;甲骨文韻設現也動搖了《說文解字》有關文字起源酌傳說:對傳說的「六書」理論也提出了各種質疑。
隨著仰韶文化陶器記事符號的發現,不少專家認為那是具有漢字性質的符號。根據考古發現,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和二里頭文化中出土了一大批帶有記事符號的陶器,有些確實非常接近於文字,特別是大汶口文化陶符等圖形被釋讀為斤、戌、炅、炅山或斧、錛、旦等,於是人們認為中國文字起源於陶器刻符。然而,平心而論,現有陶符接近漢字的還不多,而且能釋讀的更少,漢字起源於陶刻符號的結論似乎過早,不過陶刻符號的發現和釋讀,畢竟使人們看到了解決漢字起源問題的曙光,人們寄希望於有更多的出土資料和更多的研究成果。
發言時間: 11-8 20:43 造字原理: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有提到了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徵來描繪出來,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後來逐漸演化變成現在的造型。
指事: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

形聲:此乃文字內以特定形狀(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這個字也可為一個字根,結合不同的屬性字根,可合成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樣的發音(也有的只有聲母一樣),表達不同的事物。但形聲字,也因古今語言音韻變遷,不少古代同類形聲字在今天的官話已無共同音素了。

會意:這個造字法,是將兩個字根組合起來,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過去所言;有信,就是這個人都很遵守自己說過的話。

轉註:這是用於兩個字互為注釋,彼此同義而不同形,漢代許慎解釋道:「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這怎麼說呢?此二字,古時「考」可作「長壽」講,「老」、「考」相通,意義一致,即所謂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詩經的《大雅??棫樸》亦雲:「周王壽考。」。蘇軾的《屈原塔詩》也有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一語。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別注意的是,後代的文字學家針對許慎的前述的定義也作了大量的解釋。其中包括「形轉說、聲轉說、義轉說」三類,只是這三種說法有人認為不夠全面,當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釋說「轉注」就是一個形體(字根)記錄兩個讀音和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詞。例如「帚和婦」與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這法簡言之,借用一字,去表達別的事物。一般來說,是有一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例如:「又」,本來是指右手(最早可見於甲骨文),但後來被假借當作「也是」的意思。聞,本意是用耳朵聽東西的意思。例如《大學??第七章》中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但後來被假借成嗅覺的動詞(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錯用)。

總結以上六書,前兩項,「造字法」也;中兩項,「組字法」也;後兩項,「用字法」也。這六個原理,是古代文字學學者歸納出來的字學理論。其所含漢字構成法則,是長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個人獨創的。

漢字的結構:漢字由一個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維方式(歐語系是一維文字)在特定的空間、配置在一個正方塊內而組成,因此有方塊字的別稱,從結構上來看,漢字有以下特色:

單一字內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達同樣的事物時,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達同樣的訊息,所以漢字的閱讀效率很高。
一個漢字乃由四百多個表意象形字母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積木一樣組合而成。
一個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從組成字根以及空間的配置推斷出其字義。當時代演進出現新事物難以詞的方式來表達時,也能以字根組合原則,合成出新字來用,例如中文的鈾字,就是近代為了表現一種新發現的化學元素而新造的字。
漢字組成的字根空間配置對字義有影響:如同樣是「心跟亡」的合體,左右排是「忙」,上下排是「忘」,排列不同,導致不同含義;文字右邊有「乂」這個字的部件,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對左邊字根作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發現),如果右手上面拿東西就變成「攵」,有這個字根的,幾乎都是攻擊性或是用暴力達成某件事,例如攻、敗、敲、收、散、政、牧、敕等等。

字形(漢字書法):「國」這個字的筆畫漢字有各種不同的書寫方式,即有不同的字體;不同的字體,漢字的字形不一樣。

規整的字體(如楷書、宋體、隸書、篆書等)書寫下的漢字是一種方塊字,每個字占據同樣的空間。漢字包括獨體字和合體字,獨體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體字由基礎部件組合構成,佔了漢字的90%以上。合體字的常見組合方式有:上下結構,如「笑」、「尖」;左右結構,如「詞」、「科」;半包圍結構,如「同」、「趨」;全包圍結構,如「團」、「回」;復合結構,如「贏」、「斑」等。漢字的基礎部件包括獨體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漢字的最小構成單位是筆畫。

書寫漢字時,筆畫的走向和出現的先後次序,即「筆順」,是比較固定的。基本規則是,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外後內,先外後內再封口,先中間後兩邊。不同書寫體漢字的筆順可能有所差異。

讀音:漢字是多種方言的共同書寫體系,每個字代表一個音節。中國大陸現今以普通話作為標准讀音,普通話的音節由一個聲母、一個韻母及聲調確定,實際用到1300多個音節。由於漢字數目龐大,因而有明顯的同音字現象;同時還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稱為多音字。這一情況在各種漢語中是普遍存在的。

漢字雖然以表意為主,但並非沒有表音成分,最常見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來詞的音譯,比如沙發。此外,還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詞,如(一命)「嗚呼」、「哈哈」大笑等。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別是該國國內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國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線,比如「Bush」絕不能音譯成「不死」。

由於漢字本身不表音,自漢朝到20世紀漢字在數量上、寫法上雖有變遷,但無法看出發音的變化。必須進行專門的研究才能推測它們在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發音。有學者經研究認為:漢朝之前,一個漢字發音為兩個音節,次要音節和主要音節,類似今日的韓、日語。詳見上古漢語。

漢字在日語中的讀音有「音讀」和「訓讀」之分,往往一個字有很多讀法,原因來自中國不同時期傳入日本的發音。

在朝鮮語中則大致為一字一音,沒有訓讀。

除了日本以外,其他漢字使用國也有使用了一些多音節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侖)、「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陸地區由於官方廢除已基本不使用,台灣仍在使用,一般人也明了其意思。

注音: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讀若法和直注法。讀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來注音,許慎的說文解字就採用這種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讀若准」。直注法就是用另一個漢字來表明這個漢字的讀音,如「女為說己者容」中,使用「說者曰悅」來進行注音。

以上兩種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沒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過於冷僻,這就難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襪音韈」等。

魏晉時期發展出了反切法,據傳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響。漢字的發音可以通過反切法進行標注,即用第一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合拼來注音,使得所有漢字發音都有可能組合出來。如「練,朗甸切」,即「練」的發音是「朗」的聲母與「甸」的韻母及聲調所拼成。

近代以來,又發展出了漢字形式的注音符號(俗稱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號仍是台灣教學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國大陸最為廣泛使用的是漢語拼音。

由於漢字以本身表義為主,注音方面較為薄弱。這個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獻,不至於產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樣,用字措辭太懸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斷古代聲韻的難度。例如「龐」從「龍」而得聲,但今日北京話前者讀「páng」,後者為「lóng」。如何解釋這樣的差異,就是音韻學所探討的課題。

漢字與詞語:漢字是漢文組成的最小單位。

語素是漢文表意的最小單位,類比於英語的「詞彙」和「片語」的總稱。絕大多數漢字可以獨立構成語素,比如「我」,類比於英語中的單一字母構成的詞彙,比如「I」。現經白話文大多數詞語都是由兩個以上的漢字構成的,不過,和英語中「詞彙」和「字母」的關系不同,語素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個漢字獨立構成語素時的意思有相關性,因此相當程度上簡化了記憶。

詞語包括語素和若干個語素形成的短語。

漢字的高效率,體現在幾百個基本象形字,可以合成表示天上地下的各種事物的上萬漢字;幾千個常用字,又可以輕松組合出數十萬詞語。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准確掌握這數十萬詞語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種負擔。漢語常用詞彙約為幾萬條,總詞彙量約有百萬條,雖然從數量上來說顯得有些令人望而卻步,但由於大多數漢字構詞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並非遙不可及。因此,僅就詞彙而言,其學習難度並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樣數量外文詞彙的記憶強度則要大得多。

而從古文的角度來看,用字本義,比起五四白話文運動以降過度依賴詞語,會來的精確且有效率,例如朱邦復先生就提暢精確使用漢字的復古作為。

漢字的數量: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日常所使用的漢字約為幾千字。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時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歷史上出現過的漢字總數有8萬多(也有6萬多的說法),其中多數為異體字和罕用字。絕大多數異體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規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爾出現。此外,繼第一批簡化字後,還有一批「二簡字」,已被廢除,但仍有少數字在社會上流行。

漢字數量的首次統計是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進行的,共收錄9353字。其後,南朝時顧野王所撰的《玉篇》據記載共收16917字,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大廣益會玉篇》則據說有22726字。此後收字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類篇》,收字31319個;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曾經是收字最多的一部書。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日本的《大漢和字典》收字48902個,另有附錄1062個;台灣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個;《漢語大字典》收字54678個。20世紀已出版的字數最多的是《中華字海》,收字85000個。

在漢字計算機編碼標准中,目前最大的漢字編碼是台灣的國家標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錄可考證之繁簡、日、韓語漢字共76,067個,但並不普及,只有在戶政系統等少數環境使用。台港民間通用的大五碼收錄繁體漢字13053個。GB1803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時最新的內碼字集,GBK收錄簡體、繁體及日語、韓語漢字20912個,而早期的GB2312收錄簡體漢字6763個。而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則收錄漢字20902個,另有兩個擴展區,總數亦高達七萬多字。

初期的漢字系統字數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完善表述的明確性,漢字經歷了逐步復雜、字數大量增加的階段。漢字數量的過度增加又引發了漢字學習的困難,單一漢字能表示的意義有限,於是有許多單一的漢語意義是用漢語詞語表示,例如常見的雙字詞。目前漢語書寫的發展多朝向造新詞而非造新字。

漢字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系統,並仍然或曾經在日語和朝鮮語、越南語中使用。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擁有4500年以上的歷史。狹義地說,它是漢族的文字;廣義地言,它是漢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漢字作為共同書寫體系,因而漢字在歷史上對中華文明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並成為東南亞文化圈形成的內在紐帶。在漢字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大量詩詞、對聯等文化,並形成了獨特的漢字書法藝術。

一個漢字一般具有多種含義,也具有很強的組詞能力,且很多漢字可獨立成詞。這導致了漢字極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蓋98%以上的書面表達方式。加之漢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漢字的閱讀效率很高。漢字具備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來,同樣內容的中文表達比其他任何字母語言的文字都短。

目前的漢字體系分為繁體字和簡體字,前者用於台灣、香港、澳門和北美的華人圈中,後者用於中國大陸和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社區。通常說來,兩種漢字書寫系統雖然有差異,常用漢字的個體差異不到25%。

由於漢字書寫復雜,「漢字落後論」的說法存在了很長時間,認為漢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頸,並有「漢字拉丁化」甚至廢除漢字的推動行為。現在一般認為漢字也有突出優點,初始學習難度雖大,但掌握常用字後不存在類似海量英文單詞的繼續學習問題,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調動人腦的學習能力。在計算機輸入問題基本解決後,「漢字落後論」及「漢字拉丁化」已實際上逐漸被大多數人拋棄。

目前漢字系統已經基本穩定,但漢字的規范化、生僻字的自然消亡仍在繼續進行。

❺ 片pⅰαn四聲組詞

只言片語

還有很多

像圖片、名片等

❻ 方塊組詞對不對

對。

方塊的意思:在撲克牌當中有一種花色叫做方塊,其他三個分別叫:紅心,黑桃,梅回花。撲克牌目前比較多的玩答法是鬥地主,基本上人人都會萬,簡單易懂,趣味性比較強。

來歷:

為什麼要以這四種圖案作為撲克牌的花色,歷來說法很多。比較集中的說法有以下兩種: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代表當時社會的四種主要行業,其中黑桃代表長矛,象徵軍人;梅花代表三葉花,象徵農業;方塊代表工匠使用的磚瓦;紅桃代表紅心,象徵牧師。

另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來源於歐洲古代占卜所用器物的圖樣,其中黑桃代表橄欖葉,象徵和平;梅花為三葉草,意味著幸運;方塊呈鑽石形狀,象徵財富;而紅桃為紅心型,象徵智慧和愛情。

❼ 方片多音字組詞

片字多音字組詞

[piàn] 卡片,名片
[piān] 片子,影片

❽ 「襞」的讀音是什麼

「襞」的讀音是:bì 。

❾ 方塊字的來歷

漢字的起源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除了已有鄭州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近年先後發現10餘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復雜。

漢字體系正式形成於中原地區

王蘊智認為,漢字體系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中原地區。漢字是獨立起源的一種文字體系,不依存於任何一種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單一的,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大概在進入夏紀年之際,先民們在廣泛吸收、運用早期符號的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元號系統,在那個時代,漢字體系較快地成熟起來。

據悉,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中國至少在虞夏時期已經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經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壺上,發現有毛筆朱書的「文」字。這些符號都屬於早期文字系統中的基本構形,可惜這樣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於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見到的殷商文字資料來說,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當時的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鑄在青銅器上。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時期所反映出來的商代文字不僅表現在字的數量多,材料豐富,還突出地表現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結體特徵可分為四大類:取人體和人的某一部分形體特徵為構字的基礎;以勞動創造物和勞動對象為構字的基礎;取禽獸和家畜類形象為構字的基礎;取自然物象為構字的基礎。從構形的文化內涵上來考察,這些成熟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對象與當初先民們的社會生活相當貼近,具有很強的現實性的特徵。同時,這些字形所描寫的內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個層面,因而還具有構形來源廣泛性的特徵。

參考資料:人民網-人民日報
發言時間: 11-9 21:06 文字的使用,是人類文明一大進步。漢字以象形文字為特徵而在人類語林中獨樹一幟,它在文字、語言上的優點,也正在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們所認識和接受。漢字起源於何時,又是誰創造的,至今並沒有一致的說法。
《世本》、《荀子》、《呂氏春秋》、《韓非子》等古文獻,都說漢字是在黃帝時代由倉頡、沮誦兩人創造的。許慎《說文解字》試圖作出比較圓通的解釋,認為伏羲作八卦「以垂憲象」,啟發人們根據不同事物去作不同的符號。神農氏時代「結繩而治」,但庶事繁多,終於不能滿足。在黃帝時代就出現了倉頡,,「見鳥獸蹄選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並說倉頡初造書契時,「依類象形」謂之文,後來形聲相益謂之字。經過長期演迸發展,總結成構成漢字的六種方法,稱為「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元命苞》則說,倉頡仰觀星象圓曲之勢,俯察龜紋、鳥羽、山川,甚至手掌紋路等,都是他據以創作文字的基礎。在近代文字學建立以前,《說文解字》有關漢字起源的學說,無疑是最權威的。』
然而,《尚書孔傳》和《拾遺記》則說伏羲造書契以代結繩,文籍也在他那個時代興起,這顯然要比黃帝時代早得多了。 ·
在疑古思潮的影響下,《經學六變記》提出另一種看法,認為漢字實際上是孔子親手制定的。幸好此書流傳不廣,而且用—骨文的發現迅速粉碎了這種神化孔子的說法;甲骨文韻設現也動搖了《說文解字》有關文字起源酌傳說:對傳說的「六書」理論也提出了各種質疑。
隨著仰韶文化陶器記事符號的發現,不少專家認為那是具有漢字性質的符號。根據考古發現,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和二里頭文化中出土了一大批帶有記事符號的陶器,有些確實非常接近於文字,特別是大汶口文化陶符等圖形被釋讀為斤、戌、炅、炅山或斧、錛、旦等,於是人們認為中國文字起源於陶器刻符。然而,平心而論,現有陶符接近漢字的還不多,而且能釋讀的更少,漢字起源於陶刻符號的結論似乎過早,不過陶刻符號的發現和釋讀,畢竟使人們看到了解決漢字起源問題的曙光,人們寄希望於有更多的出土資料和更多的研究成果。
發言時間: 11-8 20:43 造字原理: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有提到了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徵來描繪出來,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後來逐漸演化變成現在的造型。
指事: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

形聲:此乃文字內以特定形狀(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這個字也可為一個字根,結合不同的屬性字根,可合成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樣的發音(也有的只有聲母一樣),表達不同的事物。但形聲字,也因古今語言音韻變遷,不少古代同類形聲字在今天的官話已無共同音素了。

會意:這個造字法,是將兩個字根組合起來,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過去所言;有信,就是這個人都很遵守自己說過的話。

轉註:這是用於兩個字互為注釋,彼此同義而不同形,漢代許慎解釋道:「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這怎麼說呢?此二字,古時「考」可作「長壽」講,「老」、「考」相通,意義一致,即所謂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詩經的《大雅

❿ 快樂大本營的一個游戲,給了些拼音的首字母,然後組詞,讓方塊移到對面,這個游戲叫什麼名字

1、我想靜靜

兩隊輪復流挑制選和挑戰九宮格中的項目,挑戰成功,該格亮起本隊顏色。挑戰失敗,則亮起對方隊伍顏色。先連成三點一線的隊伍獲勝。

2、誰是卧底

在場7個人中6個人拿到相同的一個詞語,剩下的1個拿到與之相關的另一個詞語。每人每輪只能說一句話描述自己拿到的詞語(不能直接說出來那個詞語),既不能讓卧底發現,也要給同胞以暗示。

(10)方片組詞擴展閱讀:

選一個人做指揮官,其他人圍成一圈跑,指揮官喊愛擁抱,愛擁抱,愛擁抱,繼續喊,最後說一個數字。等;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如果只有一個人,那麼不符合兩個人在一起,那個人就會被淘汰。

當紅色和藍色可樂在60秒內交換位置時,挑戰就成功了。將三罐紅可樂和藍可樂合並成一條直線,並將位於底部的三罐紅可樂依次放在藍可樂上面,不掉就是一關。

如果你讓3個氣球在空中停留60秒,挑戰就成功了。挑戰者向空中拋三個球。如果挑戰者讓三個氣球在空中保持60秒,挑戰者就可以清除比賽。

幸福家庭將與明星嘉賓展開一場激烈的心理比賽,雙方用標有拼音首字母的LED拼字框,任意組合單詞或句子來推對手,前4個大的LED拼字框全部推到對方即獲勝。輸家將受到懲罰。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