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注音和組詞
Ⅰ 螞有幾個讀音
螞拼音:mǎ,mā,mà,有三個讀音。
1、mǎ,聲母m,韻母a,音調回上聲。答
2、mā,聲母m,韻母a,音調陰平。
3、mà,聲母m,韻母a,音調去聲。
基本信息:
部首:蟲,四角碼:57127,倉頡:linvm
86五筆:jcg,98五筆:jcgg,鄭碼:IXVV
統一碼:8682,總筆畫數:9
基本字義:
一、螞mǎ
〔螞蟥〕環節動物,身體長形,稍扁,黑綠色,尾端有吸盤。生活在池沼或水田中,吸食人畜的血液。亦稱「馬鱉」、「水蛭」。
二、螞mā
〔螞螂〕「蜻蜓」的俗稱。
三、螞mà
〔螞蚱〕「蝗蟲」的俗稱。
(1)螞注音和組詞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螞蟻[mǎ yǐ]
昆蟲,體小而長,黑色或褐色,頭大,有一對復眼,觸角長,腹部卵形。雌蟻和雄蟻有翅膀,工蟻沒有。在地下築巢,成群穴居。
2、螞蟥[mǎ huáng]
蛭綱動物的通稱。
3、切螞[qiē mǎ]
方言,青蛙。
4、螞蚍[mǎ pí]
螞蝗。
5、螞蝗[mǎ huáng]
即螞蟥,亦用作比喻。
Ⅱ 螞有幾個讀音加組詞
螞有三個讀音:
螞 [ mǎ]
1、螞蟻
[ mǎ yǐ ]
昆蟲,體小而長,黑色或褐色,頭大,有一對復眼,觸角長,腹部卵形。雌蟻和雄蟻有翅膀,工蟻沒有。在地下築巢,成群穴居。
2、螞蟥
[ mǎ huáng ]
(1)蛭綱動物的通稱。
(2)指金線蛭。寬體金線蛭略呈紡錘形,扁平而較肥壯,長可達13厘米。生活在水田、湖沼中,捕食小動物。能刺傷人的皮膚,但不吸血。
3、切螞
[ qiē mǎ ]
方言。青蛙。《中國諺語資料·四川諺語》:「井裡的切螞,沒有看過簸大個天。」
螞 [ mà ]
螞蚱
[ mà zha ]
蝗蟲的俗稱。植食性昆蟲,具咀嚼式口器。觸角呈短鞭狀,擁有強而有力的後腿,可利用彈跳來避開天敵。體色有綠色和褐色,是生活環境的保護色。
螞 [ mā ]
[ mā lang ]
〈方〉蜻蜓。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蜻蜓目,差翅亞目,分蜻科和蜓科。一般體型較大,翅長而窄,膜質,網狀翅脈極為清晰。
Ⅲ 螞的多音字組詞
[ mǎ ]、[ mà ]、[ mā ]
一、讀音[ mǎ ]的釋義:
1、〔~蟥〕環節動物,身體長形,稍扁,黑版綠色,尾端有吸盤。生活在池沼權或水田中,吸食人畜的血液。亦稱「馬鱉」、「水蛭」。
2、〔~蟻〕見「蟻」。
組詞:螞蚍、螞蝗、切螞、蝦什螞、螞蟻雞
二、讀音[ mà ]的釋義:
1、〔~蚱〕「蝗蟲」的俗稱。
2、(螞)
組詞:螞蚱、螞蚱肚、螞蚱車子
三、讀音[ mā ]的釋義:
1、〔~螂〕「蜻蜓」的俗稱。
2、(螞)
組詞:螞螂
(3)螞注音和組詞擴展閱讀
一、字源演化:
三、相關組詞:
1、螞蝗[mǎ huáng]
即螞蟥。亦用作比喻。
2、切螞[qiē mǎ]
方言。青蛙。
3、螞蚱[mà zha]
蝗蟲的俗稱。
4、螞蚱肚[mà zha dù]
形容一個人的身材標准。
5、螞螂[mā lang]
〈方〉蜻蜓。